拟除虫菊酯

合集下载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

Part two
拟除虫菊酯概述
除虫菊
天然除虫菊
除虫菊素为黄色粘稠状液体,在
碱、强光、高温下不稳定,不溶 于水,安全无药害。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仿效天然除虫
菊化学结构的合成农药,其分子由菊 酸和醇两部分构成。分为Ⅰ型拟除虫 菊酯(引起 T综合征)和Ⅱ型拟除虫 菊酯(引起CS综合征)
概述
④呼吸系统:呼吸 困难、肺水肿等。
治疗方法
1
清除毒物,迅速脱离中毒环境, 去除染毒衣物,用碱性液体冲 洗污染部位, 2 %碳酸氢钠液
3 2 1
3
4
禁用肟类胆碱酯酶复能 剂和肾上腺素
洗胃,然后注入硫酸钠导泻。
2
对症处理,有抽搐、惊厥可用地西泮
4
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液透 析或血液灌流治疗
(安定)5~10mg肌注或静注,流涎、恶
性状
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 粘稠油状液体,易溶于有
特点
02
01 04 03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 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
机溶剂,难溶于水,大多
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 稳定遇碱则易分解失效
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
有机磷类提高 10~100倍。拟 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 杀作用。
品种
拟除虫菊酯分天然和合成两大 类,合成的有光不稳定和光稳 定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 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农药
目录
1
3
中毒案例
2 4
拟除虫菊酯概述
毒作用机制
中毒症状和救治 措施
Part one 拟除虫菊酯中 毒案例
中毒案例
1
2006 年 7 月 13 日 夜 11 时 30 分,参加新乡市夏令 营军训小学生在喷洒过 氟氯菊酯灭蚊蝇的房间 44 岁女性因长期吸入拟 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引 里活动 7 h 后出现临床 症状。 2009 年 01 月 -2014 年 01 月某医毒患者 61例.中毒种类:氯氰 菊酯中毒 17 例,高效氯氰菊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拟除虫菊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合成杀虫剂。

它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多种害虫,并且对非靶标昆虫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文将对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1. 拟除虫菊酯市场概述拟除虫菊酯是近年来农业领域中使用较广泛的杀虫剂之一。

它主要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因其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农药需求的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逐渐扩大。

2.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分析2.1 市场规模发展历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市场规模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200X年-201X年,市场规模逐渐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在这一阶段,拟除虫菊酯市场面临着品牌认知度较低、竞争激烈等问题。

•阶段二:201X年-202X年,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增长率超过X%。

在这一阶段,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对绿色农药需求的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开始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阶段三:202X年-至今,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增长预期较稳定。

在这一阶段,随着农药标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拟除虫菊酯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2.2 市场规模预测基于对拟除虫菊酯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预计未来几年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以下是市场规模预测的一些关键因素:•因素一:农药需求持续增加。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对农业病虫害防治需求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拟除虫菊酯市场的扩大。

•因素二: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拟除虫菊酯产品的研发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因素三:政策支持的加强。

农业部门对于环保、绿色农药的倡导以及农药管理政策的改革将有助于拟除虫菊酯市场的良性发展。

基于以上因素,预计未来五年内,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将保持X%的年均增长率。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农药小组成员:吕婧、赵静、王婷、原野、毕波、刘旋一、天然除虫菊⏹㈠发现和传播⏹⒈发现传说:⏹⑴波斯一妇女发现美丽小花能杀死昆虫⏹⑵产自中国⏹⑶Lodeman(1903)记载:19世纪初Jumtikoff(亚美尼亚人)发现北高加索一个部落用除虫菊花粉杀虫,1928年起开始大量加工制造这种药粉。

⏹⒉传播⏹1840年左右在波斯栽培(或产于中国)⏹19世纪中期传至欧洲⏹后半期传至日本(1885)及美国⏹20世纪初传至非洲❖1950年传至南美❖20世纪初主产南斯拉夫❖二次大战前主产日本(1.3万吨干花/年,占全世界70%)❖除虫菊素为黄色粘稠状液体,在碱、强光、高温(60℃)下不稳定(需加增效剂),不溶于水,安全无药害。

❖除虫菊(0.7-1.0%)❖加工剂型除虫菊乳油(3%)❖油剂、气雾剂、蚊香❖卫生害虫:蚊、蝇、蜚蠊❖防治对象家畜害虫:厩蝇、角蝇❖贮粮害虫:米象拟除虫菊酯简介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仿效天然除虫菊化学结构的合成农药,其分子由菊酸和醇两部分组成。

本类农药杀虫谱广、效率高,对哺乳类动物毒性一般较低(对水生动物毒性较大),环境中残留时间较短,除具有杀虫作用外,并兼有杀螨、杀菌、抑制霉菌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菊酯、杀虫菊酯、溴氰菊酯、甲醚菊酯、氯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粘稠油状液体,易溶解于有机溶剂,难溶解与水,大多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则易分解失效。

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毒性一般为中毒或低毒,可经皮肤、呼吸道吸收。

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转化很快。

拟除虫菊酯作用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100倍。

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对冷-温血动物产生的影响神经中毒行为对脑组织神经膜的影响对神经递质和神经细胞的影响鲤鱼等鱼类暴露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后,立刻表现出兴奋且无规律的游动,而后鳃组织红肿出血,肌肉痉挛,上下翻动.拟除虫菊酯分为I型拟除虫菊酯(Ⅰ型:胺菊酯、丙烯菊酯、苄呋菊酯、苯醚菊酯、二氯苯醚菊酯等)和Ⅱ型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

2、作用机理
• 通常是通过表皮接触进入。因此,最先受影响
的是感觉器官及感觉神经元,但靶标部位并非
就是周围神经系统,其主要影响是轴突传导的
改变与阻断,即其毒理机制为物理作用,抑制
了离子通道,使膜渗透性不正常,因而使神经
传导受抑制,最后达到麻痹而死亡。
3、常用品种及应用
• (1)溴氰菊酯(敌杀死)
• 溴氰菊酯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杀虫谱广, 击倒速度快,其杀虫毒力比其他拟除虫菊酯大5-10 倍,用药量为目前杀虫剂最少的一种。它是神经性 毒剂,能使昆虫兴奋、麻痹而死亡。
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
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分类
• 1、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源农药 • 2、按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 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器,杀鼠剂, 杀软体动物剂 • 3、按剂型分类可分为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 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性粒剂,微胶囊 农药 • 4、按特性农药分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活剂
• 为得到粒径微小的乳状液,首先调制水在油 组分(有效成分)中分散的W/O型乳状液,然 后在其中加入水,使相发生反转,得到O/W型 乳状液。
谢谢观看
农药氯氟氰菊酯类型
• 2.5%、10%可湿性粉剂,0.6%、2.5%乳油, 2.5%水乳剂、1.5%悬浮剂,2.5%微胶囊剂
农药氯氟氰菊酯典型剂型、加工工 艺或流程图
• 加工可湿性粉剂的工艺:配料、预混合、粉碎、
再混合、磨细、后混合、包装
• 助剂
• 液态原药 • 合格载体
雾化或滴加
混 合
在 混 合 粉 碎
• 一、磷酸酯及膦酸酯类
代表品种:敌敌畏(DDVP,dichlorvos)、 敌百虫(trichlorphon)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案例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的农药,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强大的除虫效果和易被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2018年,我国曾发生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超标事件。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使得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安全性备受争议。

此后,国家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了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监管和管控。

除此之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长期使用会导致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同时,由于其易被生物降解的特性,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研究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使用。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民的科学教育,提高其科学种植和使用农药的意识,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 1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新型高效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快速、低毒等特点,因此在现代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和储存会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健康危害。

本文将重点阐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刺激性较大,会引起中毒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

重度中毒还可能导致昏迷、抽搐、休克、呼吸、循环等功能衰竭,并且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 对环境的危害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环境有较大危害,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水、土、空气等环境的质量,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影响农田的生产能力。

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预防1. 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农民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必须遵守使用规范,按照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特别是在种植蔬菜、水果等高风险农产品时,应该切实控制药剂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2. 做好药剂的储存为了有效预防农民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过程中中毒,需要在药剂的储存方面下功夫。

药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位置,与食品、饮料等不同种类的物品分开存放,以防止混淆或者错误使用。

同时,要确保药剂容器密封性良好,避免药剂泄漏造成污染。

3. 做好自我保护在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农民应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减少暴露于农药中的风险。

另外,使用农药后,要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服,避免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影响。

4. 加强宣传和培训农民应加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防范意识,了解有关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知识,及时掌握新型农药的相关信息。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农药安全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结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和低毒性等优点,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帮助,但其使用不当也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一、菊酯类杀虫剂原理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

3、注意事项(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于鱼类、蜜蜂的毒性较高,使用时应当避开作物花期、水产养殖区、河流、池塘。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作物生长季节内一般使用2-3次,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以和其它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比如敌杀死+久效磷/甲胺磷/辛硫磷,速灭杀丁+马拉硫磷,速灭杀丁+氧化乐果等。

二、菊酯类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1、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己体氯氰菊酯、醚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甲氰菊酯、杀螨菊酯、乙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七氟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氟醚菊酯、氟氰戊菊酯、四溴菊酯、γ-氯氟氰菊酯、丙氟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四氟醚菊酯等。

2、常见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有毒死蜱、丙溴磷、二嗪磷、杀螟硫磷、杀扑磷、喹硫磷、丁基嘧啶磷、噻唑磷、氧化乐果、灭线磷、三唑磷、硫线磷、乙硫磷、亚砜磷、亚胺硫磷、磷虫威、吡氟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磷胺等。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水生生物有毒、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作用、对螨类药效不高等不足。

(1)高效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

(2)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多数品种对螨毒力较差,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

如氟丙菊酚、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

(3)低毒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低,特别是因其用量少,使用较安全。

但个别品种毒性偏高,使用时仍需注意。

我国也曾发生过溴氰菊酚中毒的事例。

拟除虫菊酯对鸟类低毒,对蜜蜂有一定的忌避作用,但多数品种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所以很少用于水稻田。

目前也出现一些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4)低残留,对食品和%境污染轻拟除虫菊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在自然界易分解,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残留量低,不易污染%境。

以氰戊菊酚为例,在水中半衰期夏季为3. 5-4天,冬季为14-16天;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10天。

这类药进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粒和有机质吸附,亦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蛆叫和土壤微生物区系没有不良影响,药剂也不会渗漏人地下水。

这类药剂无内吸传导性,对农作物表皮渗透性较弱,施用后药剂残留部位绝大部分在农产品表面,例如对稻谷主要污染谷壳,在糙米中残留量甚微;在柑橘和苹果上只污染果皮,不污染果肉。

在动物体内易代谢,没有累积作用,也不会通过生物浓缩富集,对%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害虫只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

例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

因此,施药时只有把药液直接喷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到作物体表面,使作物体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药剂,害虫在作物体表面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才会中毒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三大农药之一。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和能生物降解等特性。

本文简要评述了拟除虫菊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研究进展Abstract: Pyrethroid pesticides had beca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kinds of pesticides which were widely used throughout the world since 1970s. Pyrethroids are one kind of effective synthetic pesticides,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ndpublic progress on their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their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Key words: Pyrethroid; insecticide; research advance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是在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其广谱高效的生物活性、较高的环境相容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卫生害虫防治及粮食贮藏中[1]。

目前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并称为使用最广的三大农药,使用范围仅次于有机磷杀虫剂,位居杀虫剂市场第2位[2]。

由此看来,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市场占有巨大的份额,所以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是很有必要的。

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背景除虫菊作为农药至今已有110年以上的历史。

到20 世纪80年代,英国的Elliott以天然除虫菊素为先导物,合成了世界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之后Elliott在1972年又开发了第一个对光稳定的此类杀虫剂氯菊酯,继而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了氰戊菊酯,并于1976年商品化。

由此揭开了全球农药科技工作者对拟除虫菊酯的研究和开发。

历程40余年,全球共开发了近80个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3]。

研究进展1.2.1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一代拟菊酯类农药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与天然除虫菊素的十分接近,尤其是菊酸部分与天然除虫菊素极为相似。

这类菊酯农药有胺菊酯、烯丙菊酯、环虫菊酯、苯醚菊酯、节吠菊酯、喃烯菊酯、节菊酯和炔呋菊酯等。

它们的菊酸部分都含有一个三角形环丙烷组成的梭酸结构。

由于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它们具有天然除虫菊素的共性,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易于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对害虫的击倒能力强和击倒速度快等特性,而且大多数物质熏蒸和驱赶害虫的能力比天然除虫菊素要好。

它们也具有与天然除虫菊素相同的缺点,例如对光不稳定、易被氧化分解成无效体等。

因此,此时的拟除虫菊酯只能作为卫生杀虫剂使用,而不能用作农作物杀虫剂。

1.2.2第二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缺点限制了它们在农业上的应用。

1973年英国的博士将菊酸中环丙烷梭酸的乙烯侧链上两个不稳定甲基用卤素取代,由此研制出第一个对光稳定的第二代菊酯化合物氯菊酯。

从氯菊酯的化学结构可以看出,该菊酸部分的三角形环丙烷结构完全没变,只是用两个氯替代了两个甲基,所以整个化合物仍为拟除虫菊酯,并同样具有拟除虫菊酯的共性。

它们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高效和广谱、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易降解、不污染环境等特点。

第二代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氟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等。

1.2.3其他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上述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典型特点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但是现在有些菊酯农药的结构中的酸和醇部分和上述两类菊酯差别已很大,甚至有些化合物例如氟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醚菊酯和氯醚菊酯等根本就不含菊酸结构。

它们和天然除虫菊素化学结构相差较大,故有人认为不是拟除虫菊酯类。

但是它的杀虫机理、杀虫活性与其他菊酯类农药相似,所以这类化合物目前也被归为菊酯农药。

活性最高的农用菊酯类杀虫剂,仅以10g/hm2剂量就能持久控制蚜虫。

在全球化学农药中菊酯类农药杀虫剂早已成为杀虫剂中一种重要的类型[4]。

国内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杀虫剂的开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江苏农药研究所程喧生研究员的倡导下,于1972年在国内首先开发研制,并研制出二氯苯醚菊酯等品种[5]。

随后国内相继开发出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澳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品。

现在,菊酯类农药已有许多品种,而且已有相当大的产量,例如登记的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生产企业就不下数百家。

在上世纪末菊酯类农药的重要性和产量在杀虫剂中仅次于有机磷杀虫剂。

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类以及作用机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分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一般结构如图 1所示,通常根据分子结构是否带有氰基分为两大类[6]。

区分这两大类化合物就是靠判断分子中有无氰基,Ⅰ型拟除虫菊酯是不含有氰基取代基,如氯菊酯(图2)、胺菊酯,只有其环丙基环上有2个手性中心,所以Ⅰ型拟除虫菊酯类通常只有2个非对映异构体; Ⅱ型是含有α-氰基,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图3) 、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Ⅱ型拟除虫菊酯类除了环丙基环上的2个手性中心外,还有连接氰基的α-碳原子,因此有4个非对映异构体。

但是高氰戊菊酯不具备环丙基环,只有2个非对映异构体[7]。

这两种类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都会引起顺式-反式异构化,而Ⅱ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极性溶剂中因α-质子易发生交换导致异构化,如溴氰菊酯在乙腈溶液中有30%转化成它的异构体,但是在酸性溶液中是稳定的。

OZ O O Y WW图1 拟除虫菊酯的一般结构General stracture of pyrethroidsOO ClCl图2氯菊酯(W:Cl;Y:H;Z:H )Structure of permethrin OO O ClCl N图3 氯氰菊酯(W:Cl;Y:CN;Z:H )Structure of cypermethrin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用机制拟除虫菊酯类引起的中毒症状可分为兴奋期与抑制期两个阶段。

在兴奋期,昆虫乱爬动;到抑制期,活动逐渐减少,进入麻痹期,最后死亡。

在这两个时期中,神经活动各有其特征性变化。

受毒化的神经的放电过程中,在电刺激产生单一尖峰以后,紧接一个延续的负后电位,并随后出现一系列的动作电位,即所谓重复后放。

重复后放是昆虫的中毒初期,即兴奋期。

然后转入不规则的后放,有时产生一连串的动作电位,有时停止。

这一阶段内昆虫出现痉挛和麻痹,而当重复后放变弱时即进入完全麻痹。

传导的终止即为死亡的来临。

在麻痹之后用生理盐水洗去拟除虫菊酯,不能或极少使昆虫恢复。

这些表征,特别是击倒作用的迅速出现,说明拟除虫菊酯这一类化合物是神经毒剂,作用迅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对靶标部位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它同时涉及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除了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钠通道以外[8-9],还对体内ATP 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 )、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等一系列重要的酶产生活性抑制作用[10]。

并且拟除虫菊酯在不同组织内、不同生物体内对酶的抑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抑制作用还会受分子结构、温度、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现状根据MarketsandMarkets 发布的最新报告“2019年拟除虫菊酯全球市场趋势及预测”显示,2014年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市场的价值约为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以%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亿美元。

由于作物健康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预计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市场将获得稳步增长。

根据2014年所做的研究,2013年亚太地区是最大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市场,预计到2019年该市场将以%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亿美元,欧洲是继亚太市场后的第二大市场,预计将获得%的年复合增长率。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结构中部分结构的改变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的菊酸部分是其重要的药效团,国内学者纷纷将菊酸部分引入一些活性母体结构中,合成筛选系列新型化合物,很多专家和老师对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2,2-二甲基-3-(2,2-二甲基乙烯基)-环丙烷羧酸(简称甲基菊酸)是商品化农药丙烯菊酯、苯醚菊酯、烯炔菊酯、甲醚菊酯、苄烯菊酯、氟炔菊酯等众多农药的关键中间体, 三氟氯菊酸是氯氟氰菊酯关键中间体, 二氯菊酸是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百树菊酯)的关键中间体, 二溴菊酸是溴氰菊酯的中间体。

国内实际生产的氯氰菊酯、功夫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在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上用途广泛,各自的药效团——菊酸(三氟氯菊酰酸、二氯菊酸、二溴菊酸、异丙基对氯苯乙酸)代表不同结构的取代基,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1]。

总之噻唑菊酰胺类结构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菌活性, 尤其是N-(5-硝基噻唑-2-基)-菊酰胺类化合物作为具有一定杀虫活性的母体分子骨架, 可以为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提供一定的基础。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环境中的降解早期研究表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普遍具有对环境友好、降解速率慢、持效期长、使用安全等特点,而近年来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使用,有关其残留问题及危害也日益显露。

最近研究表明,此类农药有蓄积性,长期接触即使是低剂量也会引起慢性疾病,对一些有益生物(如蜜蜂)造成极大危害[12]。

3.2.1物理性吸附物理性吸附即范德华力吸附,是指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把物质吸附下来的过程,物理性吸附对于疏水性农药的滞留以及降解是非常重要的。

拟除虫菊酯的物理性吸附主要受吸附介质控制,矿物、悬浮沉积物、玻璃、木炭、钾长石等不同介质吸附通量迥异。

3.2.2化学性降解化学性降解包括光降解、水解、氧化还原、人工湿地和其他因素。

光化学降解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有自然光照降解、紫外光照降解、光催化降解、辐照降解等[13]。

低温避光是拟除虫菊酯在环境中稳定存在的先决条件。

基体组合物、容器材料及样品的酸度会增强拟除虫菊酯的不稳定性[14]。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拟除虫菊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酶的氧化还自由基对拟除虫菊酯的降解作用。

人工湿地对拟除虫菊酯农药原作用;二是NO3的降解和去除具有很好效果,成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和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人工湿地的利用及开发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15]。

当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运用到环境中时,其降解途径就会受到环境中多种介质的作用,例如渤海海岸带沉积物中外加Cd2+对拟除虫菊酯的缺氧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外加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更为明显[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