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发展趋势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发展趋势
部 分 如菊 酸 、 V 菊 酸 、 D 二溴 菊 酸 、 功夫 酸 等 ; 醇部 分
高 效新 品 . 用 多 种 渠 道 拓 展 国 际 市 场 , 加 出 口 采 增 数量. 由于 许 多 菊 酯 农 药 是 手 性 结 构 , 因此 出 I 方 : 1 面应 引起 特 别 关 注 的是 有 效 成 分 的拆 分 .去 除 无 效 异 构 体 .因 为 欧盟 部 分 国家 已经 立 法 对 具 有 手 性 的农 药 一定 要 使 用 其 具 有 生 物 活 性 的单 一 异 构 体 以保 护 环境
快 新 品开发 、 展 应用 领 域 和市 场 成 为未 来 拟 除虫 拓
蜂 和水生 生 物 毒性 较 高 : 大部 分 品 种在 碱性 条 件 下 易分 解 .而 且具 有 与 天然 除虫 菊 素 相 同 的缺 点 . 对
光 不 稳 定 、 被 氧 化 分 解 成 无 效体 ; 数 原 药 不 易 易 多 溶 于水 . 被 加 工 成 乳 油 . 造 成环 境 污 染 和 安 全 多 易 问题 上 述 一些 不 足 限制 了拟 除虫 菊 酯 的应 用 . 针 对这些 问题 应加 快新 品种 和新 剂型 的开 发 在新 品

山东农药信息
农 药 的 发 展 趋 势
加快 新品 开发 。 由于拟 除虫 菊酯 模拟 天然物 质
合 成 , 分解 和 低残 留 , 是 比较 容 易 产生 抗性 。 易 但 不 同 品种 间也 易 产生 交 互抗 性 :杀 虫 效 果 比较 好 . 但 是 多数 品种 杀 螨 效 果 较 差 : 管 毒性 较 低 。 对 蜜 尽 但 近 五 年来 .许 多 品 种 已经 呈 现 严 重 的产 能 过 剩. 部分 中小 规 模 生产 企 业甚 至 处 于停 产 或半 停 产 状 态 。推进 产业结 构 调整 、 实施 上 中下 游一 体化 、 加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2
• 拟除虫菊酯是文菊(Tanacetum cinerariae— f01ium)花中天然成分除虫菊酯(Pyrethin)的 合成类似物。
3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 酯化学结构合成的农药,具有杀虫谱广、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是目前较理 想的农药。
4
• 拟除虫菊酯类对人类低毒,主要有氯氰菊 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氰戊菊 酯(速灭杀丁)等。长时间皮肤吸收,口服 可引起中毒。
• 3.禁用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肾上腺素。 • 4.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
14
• 局限性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的
毒 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 生物的毒性 很大,这是由于拟除虫菊酯是一类亲 脂性很强的化合物, 甚至在水中浓度很低时,也可 被鱼鳞强烈地吸收,直接被 分配进入鱼体和血液 中,因而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
15
16
• 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水 稻田中的应用。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稻 田使用时可能引起稻飞虱的再猖 獗
17
1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未来发展展望
• 许多研究人员仍在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开发拟除虫 菊酯类,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发现新的和具有特殊活性的 拟除虫菊 酯杀虫剂。目前虽然拟除虫菊酯的醚类似物和 烃类似物 对鱼低毒,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总之,在一段 时间范围之内,拟除虫菊酯仍然在全 球杀虫剂市场中占有 重要地位,仍然值得科研人员进一 步研究开发。从我国国 情出发,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减少大量使用或停用高毒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同时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更应该加快对 毒性低、环境效应相对较好的 菊酯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发展趋势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发展趋势
跌的心理 ,农药市场销售将会持续升温。
咪鲜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三环唑、多菌灵 ,防治小麦条锈病
杀 虫剂 中防治水稻稻飞虱 、二化螟 和稻 纵卷叶螟 的主 的三唑酮、戊唑醇 、代森锰锌等品种 的需求会增加 ,价格也会 打品种毒死蜱 、三唑磷 、丙溴磷 、噻嗪酮 、阿维菌素 以及烯 走高。
啶虫胺和吡蚜酮销售将看好,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 冈霉素 、

些传统的保护 性杀菌剂如百菌清 、福 美双 、甲基硫
防治稻瘟病的稻瘟灵需求也将看涨。由于全国蔬菜面积不断 菌灵等的需求要视天气情况而定。进 口杀菌剂银法利、安泰
扩大 ,蔬菜用杀虫剂 甲维盐 、氟铃脲 以及农 用抗 生素 中的 生 、爱苗将有稳定 的市场。 苏云金杆菌 、农 用链霉素、赤霉素、多抗霉素 的使 用量将加 除草剂 中水稻 田除草剂丁 草胺 、苄嘧磺隆和二氯喹啉
2 1 年 除气候原 因外 ,目前 国内半数以上原药厂家停 了变化,水果、豆类 、蔬菜、花卉、青饲料 以及大棚栽培作物 00
产或半停产 ,渠道中农药库存基本 消化 完毕 ,又逢原辅材 的面积不断增加 ,病害较容易发生在这些经济作物中,因此拉
料 、能源强劲反弹 ,推动农药价格上扬 ,加上客户买涨不买 动了对杀菌剂的需求。国产杀菌剂中,水果采摘后防止腐烂的
菊酯 类农 药分 为农 用和 卫生用 两大 类 ,随着家居 、公 共环境 卫生要 求越 来越 高 ,卫 生类 菊酯未来 1 年 处于 快速 O
增 长黄金期 ,企 业应重视卫 生用菊酯 开发与生 产 ,甚至部分企 业可 以考 虑涉足终 端产 品的生产与销售 ,期望获得 更好
的经济效益;农用菊酯也应开发城市绿化、园林等应用领域。强化质量稳定和提升,开发高效新品,采用多种渠道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⒊溴氰菊酯(敌杀死)
Deltamethrin
NRDC-161
Br Br
>
Elliott. M. (1974) O CN
CO2 CH


敌杀死即单个异构体右旋(1R,3R)-顺式酸-S-醇, 是8个异构体中活力最高的。 强触杀,触杀活性最高的菊酯类杀虫剂,有一定的 胃毒和拒避活性,无内吸及熏蒸作用。 田间用量更低(1g A.I./亩),对5龄棉铃虫毒力为 0.14mg/Kg,而permethrin为0.395mg/Kg。


⒈氯菊酯 permethrin
Cl Cl
>
O CO2 CH 2
NRDC-143 Elliltt (1973 布莱顿会议) 特点: (1)理化特性:难溶于水,可溶解于丙酮、乙 醇、乙醚、甲醇及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对热 稳定,在酸性介质中比在碱性介质中稳定。 4个异构体,R-顺式氯菊酯毒力最高。克服 了对光不稳定性,残效期7-10d。
埃及 伊蚊 1.36
生物苄呋/除虫菊素
55
8.4
生物苄呋/丙烯菊酯 118
⑵胺菊酯
Tetramethrin
日本Kato(1963) , Sumitomo Chemi,Co. ①击倒作用强,毒杀差,有复活现象。对5龄 大豆毒蛾触杀毒力为phoxim的1/9,DDT的4 倍。 ②光解速度为除虫菊的1/10。 ③可与触杀毒力高的药剂复配,防治卫生害虫 可加增效剂。
戊2-烯基
特点
(1)高效、低毒、不易残留


Pyrethrin杀虫活性最高(含量最高)
Jasmolin杀虫活性很低

Pyrethrin I 对蚊、蝇有高杀虫效果 (高于丙烯菊酯),是合成Pyrethroid 的前体化合物(原型)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又如杀灭菊酯,各异构体的活性如下表所示。其中以酸醇均为S构型的 异构体活性最好,对家蝇的毒力是消旋体的3.5-4.4倍。
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
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8.5倍。
也有在 醇组分引人氟原子的实例,如百树菊酯和氯苯百树菊酯等,均 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Cl
5、立体异构效应
立体异构现象广泛存 在于拟除虫菊酯杀虫 剂的分子结构之中。 天然除虫菊酯均是单 一的异构体,三个手 性碳和几何异构均有 确定的构型,即 1R, 3R-反式酸-4S-顺式 菊醇酯。
当菊酸中异丁烯侧链被苯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双甲基取代后,可以得到具 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两个较优秀的代表是甲氰菊酯和化台物23。
3、非酯基因的引入
过去认为酯基是杀虫活性必不可少的结构。 后来,以杀灭菊酯为原型,用肟醚代替酯基合成了肟醚菊酯,以醚键代替 酯键合成了醚菊酯,毒性和鱼毒均较低、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
以酮的结构代替酯,也能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拟除虫菊酯。例如.以甲醚 菊酯为原型的28、以氯氰菊酯为原型的29。
烃基结构代替酯基的化合物也出现了。例如以醚菊酯为原型的化合物33, 有杀虫活性和杀螨活性,效果优于醚菊酯。又如结构中心包含烯键的化合 物。
4、氟原子的引入
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之后,能提高杀虫活性,改善杀螨性能。如氟氰菊 酯,特点是高效、广谱、残效较长,能兼治蜱螨。
1963年Kato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 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胺菊酯。
1965年E11iott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 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苄呋 菊酯。
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对日光不稳定, 难以用于大田。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拟除虫菊酯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拟除虫菊酯是一种重要的杀虫剂,具有较高的毒杀活性和广谱的杀虫谱,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拟除虫菊酯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态势、市场前景等方面,以期为该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拟除虫菊酯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拟除虫菊酯市场规模达到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X%的增长率。

主要推动市场发展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害虫防治需求的增加。

3. 市场竞争态势拟除虫菊酯市场呈现出较高的竞争态势。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主要厂商,其中包括公司A、公司B、公司C等。

这些厂商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并且拥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和市场份额。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市场渠道等方面。

厂商们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毒杀活性、降低使用剂量、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来增强产品竞争力。

此外,价格也是竞争的重要因素,厂商们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

另外,在市场渠道方面,厂商们通过与农资经销商、农业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产品的销售网络。

4. 市场前景拟除虫菊酯市场的前景看好。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要求提高,对害虫防治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从而推动了拟除虫菊酯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农药技术的不断进步,拟除虫菊酯产品的研发也在不断加强。

新产品的推出将进一步提高拟除虫菊酯的毒杀活性,并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满足农民对绿色环保的需求。

然而,拟除虫菊酯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世界各地的农药法规趋严,限制了拟除虫菊酯的使用。

其次,生物农药等替代品的发展也对市场造成了一定压力。

因此,厂商们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环保性和适用性,以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法规的限制。

5. 结论拟除虫菊酯市场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们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新进展植物保护3班杨鹏2012313919摘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20世纪70——80年代崛起的一类杀虫剂,起源于除虫菊花。

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残留等特点。

Abstract: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is twentieth Century 70 - 80's the rise of a class of insecticides, originated in the pyrethrum flower. High efficiency, broad-spectrum, low toxicity and residue characteristics.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研究进展天然拟除虫菊酯前言: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我国无论在杀虫剂原药还是在制剂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社会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产品,这对搞好我国的除害灭病工作,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有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文:我国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立体化学的发展,定向合成拆分等技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生物活性高的光学活性物质被合成出来。

1983 年我国成功地合成出了灭蚊菊酸,并于1990 年在上海中西药厂开发生产,曾被广泛地用于生盘式蚊香。

1994 我国的扬农化工集团成功地将菊酸经过拆分,合成了高质量的富右旋丙烯菊醋,深受用户的欢迎。

在其它卫生用杀虫剂原药方面,我国于1985 年开发出了胺菊醋,1990 年生产出了右旋胺菊醋,1991 年开发出了氯菊醋、氯氰菊醋,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我国一直依赖进口生产后两种原药的重要中间体DV 甲醋,已由我国自行开发成功,这使后二种杀虫原药的成本降至近1/ 3。

近年来我国桑上继开发生产了氰戊菊酷、高效氯氰菊醋、澳氛菊醋、右旋炔戊菊醋、右旋苯醚菊醋、右旋苯氰菊醋、三氟氯氰氰菊酷等。

2023年拟除虫菊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拟除虫菊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拟除虫菊酯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农药也在农业生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拟除虫菊酯就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一种农药。

因此,本文将从拟除虫菊酯行业的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对该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市场概况拟除虫菊酯,即氟虫腈,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广泛杀虫谱、高效益、低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林业、卫生防疫等领域。

2018年我国拟除虫菊酯销售额达到33.1亿元,其中农药市场销售额为22.6亿元,粉剂、水剂、悬浮剂、乳油等剂型均有涉及。

二、发展趋势(一)稳步增长受到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高效低毒的农药需求不断增加,拟除虫菊酯的市场前景良好。

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药市场规模达到1891亿元,而2023年有望超过2300亿元,拟除虫菊酯这一细分市场也将随之增长。

(二)技术创新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农药的种类和用途也不断提高。

拟除虫菊酯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研发新的产品、研制新剂型和提高产品的绿色环保性等,能够不断提高其在市场中占有率,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政策优惠由于农药行业的重要性,政府也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拟除虫菊酯等高效低毒性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支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农业部颁布了《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药品种行动计划》,对推广高效低毒新型农药品种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复方拟除虫菊酯已被列为第一批推广的优秀品种,政策优惠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发展。

三、竞争格局目前,拟除虫菊酯市场上主要的厂商有诺丽达、拜耳、巴斯夫等,市场占有率较高。

不过,由于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不断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形成竞争合作的格局。

同时,各厂商也在加强对成本控制、品质管理和营销网络的管理,以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拟除虫菊酯这一农药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同时行业竞争也会日益激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学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摘要: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理想化学农药的一些特性,随着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的修饰,该类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一类主要的农药消费品。

主要论述了该类农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拟除虫菊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发展进程,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包括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氰菊酯(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

它对人畜毒性较小。

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发展进程1、天然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研究天然除虫菊素具有理想杀虫剂的某些特征,因为它们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

但它们对日光和空气不稳定,故只能用于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不能经济有效地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结构简单,既能保留除虫菊素的优点,又能克服不适于农业使用的缺点。

6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温血动物高毒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于是农药界更加重视天然来源杀虫剂的研究。

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拟除虫菊酯进入大发展时期。

1973年,第一个对日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

Elliot合成的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比天然除虫菊酯活性要强,且对日光稳定[1, 2],只要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酯10%~20%的药量就能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此后,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应用有了迅猛发展。

目前,已合成的化合物数以万计,新产品相继投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成为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主要支柱之一[3]。

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以上许多优点,但作为杀虫剂的缺陷同优点一样明显:A.它在害虫体内十分容易被代谢而迅速失去活性;B.光不稳定性。

研究人员已通过在制剂中加入增效剂(如增效醚)阻止天然除虫菊酯被害虫迅速代谢;加入紫外光屏蔽物质(UV-Screens)和抗氧化剂(Anti-Oxidant)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其光不稳定性[2],但是干花的世界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并且大部分提取物都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3]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研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个时期研究人员着重研究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发现其包括六个有效的活性化合物, 它们的化学结构都由醇部分、酸部分和酯键三部分组成[5,6]。

20世纪20年代, Staudinger、Yamamoto以及后来的La Foege等人对除虫菊素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以及结构的阐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拟除虫菊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到50年代,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才得以确定。

它包括6个成分[7],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除虫菊素Ⅰ(结构如图1)和除虫菊素Ⅱ(结构如图2)。

除虫菊素Ⅰ对蚊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

第二个时期是在第一个时期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开始了拟除虫菊酯的人工合成。

合成的大量活性化合物不仅具有天然除虫菊酯击倒快、生物活性强、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理想特征,还克服了天然除虫菊酯对日光和空气不稳定,只能用于防治家庭卫生害虫,不适合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的缺陷。

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随着第一个对日光较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许多可农用的产品相继出现,例如Elliott研发的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不仅比天然除虫菊酯活性更强,并且对日光稳定,只需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10%~20%的剂量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随后,围绕天然除虫菊酯醇部分和酸部分的研究成为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研究的热点,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应用也有了迅猛的发展,以致拟虫菊酯类杀虫剂很快在农用及卫生杀虫剂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其研究还包括非酯型拟除虫菊酯的研究,传统的羧酸酯类拟除虫菊酯虽然具有高效、广谱、击倒快的特性,但也存在高鱼毒和抗性日趋严重的缺陷。

随着逐渐突破羧酸酯是拟除虫菊酯具有杀虫活性至关重要的结构部分,合成了大量的以肟醚、醚、酮、烯烃等取代酯键的化合物,发现许多活性优异,鱼毒低或具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并且这些化合物仍具有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活性特点,从而使拟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从羧酸酯扩大至非羧酸酯型化合物(见表1)[8、9]。

表1拟除虫菊酯酯键的修饰二、拟除虫菊酯的应用现状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有: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氰菊酯(安绿保)、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戊酸氰醚酯,氟氰菊酯、氟菊酯,氟戊酸氰酯,百树菊酯、氟氯氰菊酯,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功夫)、呋喃菊酯、苄呋菊酯、右旋丙烯菊等。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由于成本低,用量少,杀虫谱广及使用安全等优点,自1978年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987年,全球的杀虫剂市场约为61亿美元,其中25% (15亿美元)为拟除虫菊酯。

世界杀虫剂市场中,棉田杀虫剂市场最大,其规模近15. 4亿美元,其中拟除虫菊酯占49%,为7. 55亿美元。

拟除虫菊酯在10亿美元的水果市场和6. 25亿美元的蔬菜市场中分别占了22%和29%[10]。

同时,拟除虫菊酯在全世界公共卫生和传病媒介昆虫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了显著的作用[11]。

根据统计1972~1995年四种杀虫剂的递变规律如表2[12]。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易产生抗性拟除虫菊酯在使用3~5年后,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

在我国山东省棉区, 1980年开始使用溴氰菊酯防治棉蚜、棉铃虫等害虫,到1983年大量进口使用。

此后仅三年,棉蚜就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 1985年,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比1981年增高了3 200倍。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属于高抗类杀虫剂,害虫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比有机磷类杀虫剂快的多。

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市海淀区测定桃蚜的LD50值表明: 1985年与1984年相比,溴氰菊酯抗性增高10倍,百树菊酯12倍,而敌敌畏、乐果仅增长2~3倍[13]。

另外,由于拟除虫菊酯的作用机制与DDT类似,已发现对DDT有抗性的害虫对拟除虫菊酯有交互抗性。

(2)高鱼毒性绝大多数的拟除虫菊酯对鱼高毒,例如,溴氰菊酯对鱼的LC50约1μg·L-1[14]。

这是由于拟除虫菊酯是一类亲脂很强的化合物,甚至在水中浓度很低时,也可被鱼磷强烈地吸收。

拟除虫菊酯的高水生物毒性长期以来限制了其在水稻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目前虽然拟除虫菊酯的醚类似物和烃类似物对鱼低毒[15],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科研人员仍在继续开发这类产品[16,17]。

硅原子的引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化合物的作用特性,例如化合物的杀螨和杀白蚁活性的提高,因此围绕菊酯中硅原子的研究也在继续[18]。

(3)低内吸性拟除虫菊酯由于分子量大,亲脂性强,因而缺乏内吸性。

四、结语尽管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存在以上的问题,但与其它类型的杀虫剂相比,其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快拟除虫菊酯抗性产生机理的研究,尽快开发低抗系数的产品,合理使用现有的拟除虫菊酯商品,对已产生抗性的要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对末产生抗性的,要加强与其他类型杀虫剂的复配与轮用,来延缓抗性的产生。

积极推进非酯类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研究,探索其在稻田的使用,拓宽拟除虫菊类杀虫剂的使用范围。

加强与其它类型的杀虫剂的复配来弥补其内吸性的不足。

例如高效氯氰菊酯与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复配,效果要比单用高效氯氰菊酯好的多。

近年来,尚未出现可以替代拟除虫菊酯的新型化合物,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在未来十几年内仍然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杀虫剂之一。

参考文献:1 ]ElliottM, Farnham A W, Janes N F, et al. Photostable yrethroid[J]. Nature, 1973, 246: 169[2]ElliotM,Farnham A W, JanesN F, et al. Synthetic insecti-cidew ith a new order of activity[J].Nature, 1974, 248: 710[3]唐除痴、李煜昶、陈彬等编著.农药化学[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5]Katsuda Y.Development of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pyrethroid chemistry[J].Pestic Sci,1999,55(8):775~782[6]刘寿民,石晓瑛,曹亚芬,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J].甘肃科技,2002,1:66[7]ElliottM,Farnham A W, JanesN F, et al. 5-Benyl-3-furyl- methylchrysanthemate: a new order of activity[J].Nature,1967, 217: 493[8]杨桂春,程时远,陈祖兴,等.新型非酯型拟除虫菊酯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1,8:678~680[9]柳爱平.非羧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研究进展[J].湖南化工,2000,30(5):4~7[10]应松鹤.拟除虫菊酯在害虫防治中的经济作用[J].农药译丛, 1990, 12(5): 21[11]赵祖培.拟除虫菊酯在公共卫生和传病媒介防治中的应用[J].农药译丛, 1990, 2(4): 33[12]李宗成.国外农药概况[J].农药, 1993, 33(1): 2[13]胡笑形.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问题[J].农药, 1986, 4: 27[14]单正军,朱忠林,阚李斌等.菊酯类农药在稻田使用初探(一)[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0, 21(5): 2[15]胡志强,许良钟,任雪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8~51[16]Ma J A,Huang R Q,Feng L,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 tivity of new pyrethroid acid oxime-esters containing pyrazole ring [J].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2003,19(3):297~301[17]Ma J A,Huang R Q,Chai Y X.Synthesis and insecticidal ac- tivities of new pyrethroid acid oxime ester derivatives[J].自然科学进展,2002,12(4):271~277[18]Keiichiro N,Hiroshi O.Effects of organosilicon pyrethroid-like insecticides on nerve preparations of American cockroaches and crayfish[J].Pest Manag Sci,2001,57:509~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