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二

二、拟除虫菊酯的分类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按化学结构分为两类:Ⅰ型不含氰基, 如丙烯菊酯、联苯菊酯;Ⅱ型含氰基,如氯氰菊酯、溴氰 菊酯。
丙烯菊酯
溴氰菊酯
三、拟除虫菊酯的毒性
1、作用机理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具有中等毒性或者低毒性,属于神经 毒。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的大。Ⅰ型的拟除虫菊酯 类农药通过引起膜的重复放电而引发动作电位;Ⅱ型的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通过使膜的通透性改变而使动作电位不易 发生。 • Ⅱ型的作用机理是:使膜的通透性改变,钠离子通道持续 开放,钠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移,造成去极化电位升高, 动作电位的阈值升高,因而动作电位不易发生而出现传导 阻滞。 • Ⅰ型的机理就相当于不断的刺激,使机体相应部位一直响 应,一直兴奋。 • Ⅱ型的机理就相当于刺激一次,然后机体相应部位产生兴 奋,但是兴奋不传导,所以也一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 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杀灭昆虫的机理是扰 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 对人体的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蓄积性较弱,因此不 易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主要表 现为流涎、多汗、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反应迟钝、视物 模糊、肌肉震颤、呼吸困难等,重者可导致昏迷、抽搐、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可因 心衰和呼吸困难而死亡。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皮肤和粘膜 的刺激性较大,可引起眼睛及上呼吸道的不适,亦可引起 皮肤的感觉异常及迟发型变态反应。
大多为1mg/kg以下。
2.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 仪器检测法,主要是色谱法。 • 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检测技术,如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 生物传感器等。
3、中毒途径
• 急性中毒多见于误食和生产性接触。一般拟除虫菊酯类农 药残留浓度很低,但是对多次采收的蔬菜,任有污染的可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

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回答高效氯氟氰菊酯又叫三氟氯氰菊酯、它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杀虫谱广,活性较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作用机理与氰戊菊酯、氟氰菊酯相同。
不同的是它对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
一、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什么东西1、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杀虫除菌剂又叫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它的药效特点,对昆虫具有趋避、击倒及毒杀的作用,能够抑制昆虫神经轴突部位的传导,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但长期使用易对其产生抗性,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及害螨有一定防效。
2、它的作用机理与氰戊菊酯、氟氰菊酯相同。
但是不同的是它对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螨类发生初期使用,可抑制螨类数量上升,不过当螨大量发生时,就控制不住其数量,因此只能用于虫螨兼治,不能用于专用杀螨剂。
3、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果树、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防治麦芽、吸浆虫、粘虫、玉米螟、甜菜夜蛾、食心虫、卷叶蛾、潜夜蛾、凤蝶、吸果夜蛾、棉铃虫、红龄虫、菜青虫等。
4、使用时最好保护措施,不要让高效氯氟氰菊酯碰到火源,尽量将高效氯氟氰菊酯放到阴凉潮湿的地方保存,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可接触到儿童和孕妇。
二、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区别是什么1、形态不同高效氯氰菊酯的外形是白色至奶油色结晶体。
氯氟氰菊酯的外形白色固体,黄色或者棕色粘稠油状液体。
2、毒性不同高效氯氰菊酯对蜜蜂、鱼、蚕、这些小动物都是致命的高毒,但是对人类来说属于低毒,不过使用时应该注意避免污染水源地。
氯氟氰菊酯属神经毒剂,凡是接触部位皮肤会感到刺痛,尤其在口、鼻周围接触量大时会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双手颤抖。
3、作用特点不同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
氯氟氰菊酯对一些繁殖力比加快的虫,比如蚜虫、螨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很好的抑制这些虫的繁殖速度。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

农药学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发展概况摘要: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理想化学农药的一些特性,随着进一步对其化学结构的修饰,该类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一类主要的农药消费品。
主要论述了该类农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拟除虫菊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发展进程,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包括溴氰菊酯(敌杀死)、氯氰菊酯(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
它对人畜毒性较小。
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发展进程1、天然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研究天然除虫菊素具有理想杀虫剂的某些特征,因为它们击倒快,杀虫力强,广谱,低毒,低残留。
但它们对日光和空气不稳定,故只能用于家庭卫生害虫的防治,不能经济有效地防治农业和林业害虫。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致力于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结构简单,既能保留除虫菊素的优点,又能克服不适于农业使用的缺点。
60年代以来,由于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温血动物高毒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于是农药界更加重视天然来源杀虫剂的研究。
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拟除虫菊酯进入大发展时期。
1973年,第一个对日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苯醚菊酯开发成功。
Elliot合成的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比天然除虫菊酯活性要强,且对日光稳定[1, 2],只要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酯10%~20%的药量就能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此后,拟除虫菊酯的开发应用有了迅猛发展。
目前,已合成的化合物数以万计,新产品相继投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成为农用及卫生杀虫剂的主要支柱之一[3]。
天然除虫菊酯虽然具有以上许多优点,但作为杀虫剂的缺陷同优点一样明显:A.它在害虫体内十分容易被代谢而迅速失去活性;B.光不稳定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简介及其在农作物中含量的检测方法

·检验检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简介及其在农作物中含量的检测方法张涛(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农业农村局,江西赣州341000)摘要: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有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目前我国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各级农业检测部门在当地农副产品上市前均检测其农药残留量,以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杀虫谱广、防效好、低残留、无蓄积,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上应用较广,该文介绍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农作物;农产品质量安全;拟除虫菊酯;检测长期以来,农户通过喷施农药来保障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以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但农药的大量使用,或农户对各种农药安全间隔期不了解,导致有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目前我国对各种农副产品的农药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各级农业检测部门在当地农副产品上市前均检测其农药残留量,以保障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1我国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根据用途,农药可分为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种类。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于常用的一类广谱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因其杀虫谱广、防效好、低残留、无蓄积,在防治蔬菜、果树害虫等方面应用较广,近30年来被大量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中。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人体有伤害,若皮肤触碰到须尽快用肥皂水清洗,误服者可用2%~4%碳酸氢钠或清水洗胃。
我国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甲醚菊酯等,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黏稠油状液体,有少数为白色结晶(如溴氰菊酯),大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易挥发,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则易分解失效,多属中低毒性农药。
2农作物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最好和其他种类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
简析:联苯菊酯

联苯菊酯(Bifenthrin)商品名为:毕芬宁、虫蜡灵、天王星等。
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其主要防治对象有: 谷类作物、棉花、果树、葡萄、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害虫,也可防治某些卫生害虫。
联苯菊酯是由FMC在1978年开发的新型拟除虫菊类农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结构如下:1、理化性质外观:纯品为白色固体。
溶解性:水0.1mg/L ,丙酮1.25kg/L,并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庚烷,微溶于戊烷。
甲醇。
稳定性:对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也较稳定,在常温下贮存一年仍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会分解。
原药在25°C稳定1年以上,在常温下贮存,稳定性大于1年。
在pH 5-9(21°C)稳定21天,在土壤中DT50-65-125天。
熔点:68-71℃,密度:d25 1.210,25℃时蒸气压为2.4×10-2帕。
2、毒性联苯菊酯对鱼毒性很高,对虹鳟LC50(96小时)为0.00015 mg/L,水蚤LC50(48h)0.00016 mg/L。
但由于该药剂在土壤中具有很高的亲合作用,且其水溶性又低,故实际影响较小。
本剂对蜜蜂毒性中等,对家蚕高毒。
杀虫活性很高,主要为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活性。
其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杀虫谱广。
3、作用机理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干扰神经作用。
联苯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无内吸、熏蒸作用。
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持效期较长。
4、靶标虫害联苯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它具有击倒作用强、广谱、高效、快速、长残效在特点,以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
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红铃虫、茶尺蠖、茶毛虫、苹果或山楂红蜘蛛、桃小食心虫、菜蚜、菜青虫、菜小蛾、柑橘潜叶蛾等。
和其他菊酯类相比,在触杀和胃毒作用下,还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也有一定的杀卵能力,对咀嚼式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药,主要用于控制农田中的虫害。
菊酯类农药以其独特的模式和高效的杀虫作用而受到广泛使用。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菊酯类农药的一些常见种类和作用机制。
菊酯类农药主要是指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杀虫剂的常规分类。
拟除虫菊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从而破坏虫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杀虫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1. 敌百虫(Dichlorvos):敌百虫是一种有机磷类菊酯农药,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虫活性。
它对多种害虫都有杀灭作用,并且能够迅速地被害虫吸收和作用。
敌百虫主要用于防治室内和室外作物上的害虫,如杀灭果蝇、蚊子等。
2. 毒死蜱(Chlorpyrifos):毒死蜱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种危害作物的害虫。
毒死蜱的杀虫机制是通过抑制虫害的神经酯酶,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导,造成虫害的瘫痪和死亡。
3.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拟除虫菊酯是一类由菊酯结构衍生的合成农药,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热稳定性。
拟除虫菊酯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虫害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来达到杀虫效果。
拟除虫菊酯广泛应用于农田中的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虫害防治。
4. 溴氰菊酯(Bromocyclen):溴氰菊酯是一种高效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对其他农药已产生抗药性的情况。
溴氰菊酯的杀虫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虫害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从而使虫害瘫痪和死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它们在农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控制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特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
因此,农民在使用菊酯类农药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健康生长。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水环境残留及毒性解除

2020.2咨询热线:4008-1212-60/0514-********绿科生物科技专栏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路庆鹏金雪霞杨永祥(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高邮225600)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由人工合成的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杀虫剂,具高效、广谱、低毒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使昆虫等神经系统的神经突触上乙酰胆碱积累,神经细胞膜渗透失常,神经传导受抑制,从而使虫体及幼体兴奋、麻痹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等。
菊酯类在水产养殖业上可作为渔药使用,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作为国标渔药,可治疗鱼类的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寄生虫病。
但其对小龙虾、河蟹、青虾等甲壳类动物的毒性较大。
正由于这种特性,近年来华东地区的许多养殖户使用菊酯类来浸泡池塘,以达到有效杀灭池塘内的野杂鱼、虾蟹等甲壳类、水生昆虫等的清塘目的。
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环境残留和毒性拟除虫菊酯类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时易分解。
其可通过氧化、水解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降解,降解产物为酸(如游离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形式)、醛、醇(对甲基羧化物)等水溶性代谢产物。
作为代表性品种,溴氰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性质如下。
1.溴氰菊酯其分子式为C 22H 19Br 2NO 3,是白色斜方针状晶体,在环境中通过水解、光解和微生物降解的途径分解代谢。
其在水中的残留时间很短,消除半衰期一般少于6天,但易被底泥等固体物质吸附。
底泥吸附是加快水中溴氰菊酯降解的最主要因素,pH 越高溴氰菊酯降解半衰期越短。
微生物的作用也可加快溴氰菊酯在水体中的消除。
底泥中的溴氰菊酯可由地衣芽孢杆菌降解,降解率可达61.7%,生成中间代谢产物3-苯氧基苯甲醛。
溴氰菊酯对中华绒螯蟹的96小时LC 50为1.319微克/升。
2.甲氰菊酯其分子式为C 22H 23NO 3,性质与溴氰菊酯类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LD50:>42880 mg/kg 经皮LD50: >2140mg/kg 剂型 :10%,20%,30%醚菊酯乳油,
10%,20%,30%醚菊酯可湿性粉剂 。
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杀虫谱广、 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残效期长、 对作物安全等特点。与波尔多液混用后 杀虫效力变化很小,活性稳定或稍有提 高。 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 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
高效广谱杀虫剂可兼治螨类,触杀和驱避作用。用于棉花、 葡萄、观赏植物、果树、蔬菜和其它农作物上,对苹果食心虫、 茶尺蠖、山楂红蜘蛛、棉铃虫、花卉介壳虫、叶螨类等多种害虫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锈螨防效差。
速效性中等,残效期三周左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联苯菊酯(虫螨灵)
2.5%天王星乳油 溶解度(25℃):水中0.1mg/L,可溶于甲苯、 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室 温下可贮存二年以上。
七、作用机理
该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外周和中央神经 系统,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引起重复放电 (discharge)而导致昆虫麻痹.对神经索的 影响远大于DDT,但准确的位点还不清楚. 可能最初的毒性表现在对神经轴突的闭 锁作用(blocking action)。这个现象可以 和负温度系数效应相吻合。
Ⅰ型拟除虫菊酯(不含CN基):处理的昆虫很快就 出现高度兴奋及不协调运动、麻痹即所谓击倒,但击 倒时体内的药量若未达到致死量时将会苏醒,最后瘫 软死亡,如丙烯菊酯和胺菊酯等。“击倒”,即引起 昆虫的快速的、可恢复的麻痹。
10%~乳油40~60mL/667m2 。
乙氰菊酯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低毒可用于水田的合成拟 除虫菊酯杀虫剂,杀虫活性较高。主要起触杀作 用,还具有忌避、拒食和拒产卵作用,几乎无胃 毒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杀虫谱较广,对鳞翅 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昆虫害虫有 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 黑尾叶蝉品系活性高于敏感品系 。
二、第一代拟除虫菊酯
丙烯菊酯的合成(1947年合成成功,1949年商品化)
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的代表品种
苄菊酯、胺菊酯、苯醚菊酯
第一代拟除虫菊酯的基本特性
三、第二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菊酸部分的改造。
主 氰基的引入以及“三碳环”的打破,工艺
要 改
简化,稳定性增强。 开始拟除虫菊酯在农
造 业中的应用。引入F原子,提高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螨类
可杀多种害虫,尤其对鳞翅目幼虫及蚜虫活
性佳,对螨无效。
棉花、果树、蔬菜害虫2000-3000倍喷雾 。
三氟氯氰菊酯(功夫)
理化特性:均为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主要制剂:2.5%功夫EC。
生物活性及使用技术:广谱、触杀性;因引入了 氟原子,对螨类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禾谷 类、棉花、果树和蔬菜等作物上防治大多数害虫 和害螨。杀虫快,持效长,对益虫低毒。
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击倒作用快,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 既能杀虫又能杀螨,持效期长。 通过麻痹害虫的神经中枢杀死害虫。
联苯菊酯不易被植物吸收,本品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 树、茶树等的害虫。目前国际最佳的白蚂蚁防治药剂。 工业用途:制作防白蚁电缆护套,羊毛防虫蛀处理。
醚菊酯(etofenprox)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一、天然除虫菊素及其特点
天然除虫菊素主要存在于菊科植
物如白花除虫菊(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和红花除虫菊 (C.coseum)等花中的杀虫有效成
份,以除虫菊素Ⅰ和Ⅱ含量最多,杀 虫活性最高。
天然除虫菊的结构
天然除虫菊酯是一类比较理想的杀虫剂: 杀虫毒力高,杀虫谱广,对人畜十分安 全。从目前环境毒理学的角度来看,它 不污染环境,没有致癌、致畸、诱变等 不良效应,也不会 发生积累中毒(极 快在体内降解)。它的唯一缺点就是持 效性太差,在光照下很快氧化,药效维 持不到一天。
非酯类化合物
六、代表性品种
溴氰菊酯纯品白色无味结 晶,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右旋顺式异构体活性最 高,强触杀作用兼味毒和 拒避作用。防治45种作物 上的140种害虫,但易产 生抗药性。对螨类、稻飞 虱、螟虫效果差。
LD50 138mg/kg 剂型: 2.5%敌杀死EC 应用:以触杀和胃毒为主,物内吸和熏蒸。
制剂:10%赛乐收乳油和2%赛乐收颗粒剂
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茶树等作物,防 治稻水象甲、稻象甲螟虫、黑尾叶蝉、菜青虫 、斜纹夜蛾、蚜虫、大豆食心虫、茶小卷叶蛾 、茶黄蓟马、果树食心虫、柑桔潜叶蛾、桃小 食心虫、棉铃虫等。 防治水稻稻象甲、稻水象 甲,在插秧后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2%G 0.5~1kg/667m2,拌少量干沙子撤施;或10% 乳油100~133mL/667m2,加适量水喷洒于水稻 上。
Ⅱ型拟除虫菊酯(含CN基):处理昆虫不出现兴奋 症状,而出现运动失调以后的中毒症状,即很快痉挛, 立即进入麻痹状态,最后瘫软死亡,如氯氰菊酯、溴 氰菊酯和速灭杀丁等。
除虫菊酯作用机理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神经膜钠离子 通道,同时抑制钠离子的活化和Na+、K+的钝化, 使作用电位不能达到正常值,负后电位延长, 导致重复放射,昆虫产生持续兴奋,最终产生 神经毒素,使昆虫死亡。
由于这两个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钻蛀性害虫防 效较差。
氟氯氰菊酯
5.7%百树得EC
甲氰菊酯(灭扫利)
CN
H3C
O
H3CH3C
CO2CH CH3
20%甲氰菊酯EC
本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黄褐色固体,溶点45~50℃。 溶解性(25℃):水0.33mg/L,环己烷、二甲苯1kg/kg,甲 醇337g/kg。
部 位
的活性。
改变酯的结构,降低了鱼的毒性。
异构体(高效体)的拆分,活性提高,
四、拟除虫菊酯的特点
五、结构类型
不含氰基的拟除虫菊酯
含氰基的拟除虫菊酯;
无环丙烷的拟除虫菊酯
无乙烯侧链拟除虫菊酯
乙氰菊酯 cycloprothrin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R,S)-2,2-二氯-1-(4-乙氧基苯基) 环丙烷羧酸酯
蓝色曲线表示拟除虫菊酯作用后负后 电位延长,产生第二次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