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更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稻飞虱常常袭击水稻,严重危害稻田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飞虱概述稻飞虱是一种昆虫,属于半翅目。

该虫体形细长,色泽以绿色为主,长度约为3-4毫米。

稻飞虱幼虫主要以吸食稻株汁液为生,使稻株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成虫主要危害水稻的花药、花粉和花序,导致水稻结实率降低,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二、防治技术(一)文化措施一是合理种植。

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稻种,如能够选择较矮的品种,可以减少稻飞虱的繁殖。

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间隔,密植不仅增加了竞争,也会让农民后期的植保工作量大增。

二是保持稻田卫生。

将稻田中的稻草、杂草等清除,以减少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同时,草地的清理、浆洗以及在灾后的田间消毒等,也是有效预防稻飞虱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是利用有益昆虫。

有些昆虫如蝗虎、蚜尤并可以有效的防止稻飞虱的滋生和繁殖,可以适当增加当地的有益昆虫种群,达到稻田生态平衡的目的。

(二)物理措施稻飞虱成虫喜欢在水稻簇形成花序之前活动,因此可以在灌溉的时候进行水淹、涝溢或者是灭茬等措施,借助水力来制约或者淹杀稻飞虱,避免虫害的发生。

种养结合为好,可以使用化学杀虫剂辅助防治稻飞虱。

以50%-5氯2氮19氟沙星水分散粒剂每亩使用20克或50%氟氯氟菊酯水分散粒剂每亩使用50克,兑入40升水,利用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需注意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周期,以免产生药害和致害。

(按照药剂的说明操作)综上所述,稻飞虱的防治技术,需要科学施策、综合制定,草根力量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骨干农技人员要加强对于通过推广、培训、咨询等方式,加强对于广大农民的技能教授,帮助农民有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达到防治稻飞虱的目的。

才能够维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确保水稻的生命价值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

如何防治稻飞虱

如何防治稻飞虱

皮肤或吸入农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
轮换使用农药
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使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因 此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进行防治。
掌握防治适期
在防治稻飞虱时,应掌握在稻飞虱的若虫期进行 防治,此时防治效果最佳,避免在成虫期防治。
注重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改善 稻田环境,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稻飞虱的为害症状
水稻症状
稻飞虱主要在水稻茎杆和叶片上为害,刺吸水稻汁液,导致 植株失水出现枯黄,严重时水稻出现死亡,形成“落窝”、 “冒穿”等症状。
产量损失
由于稻飞虱的为害,会导致水稻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稻飞虱的习性
01
02
03
迁飞性
稻飞虱具有迁飞性,主要 受气候和食料的影响,如 干旱季节会促使稻飞虱迁 入有水源的地区。
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天敌
稻飞虱的天敌有寄生蜂、蜘蛛、瓢虫等,在防治稻飞虱时,应保护好这些天敌,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稻飞虱,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5
结论
结论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 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 有严重影响。
防治稻飞虱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田间管 理、合理施肥、选用抗虫品种 等。
结论
生物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 、使用生物农药等。
化学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化学农药进 行喷雾、熏蒸等。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 色板诱杀等。
在防治稻飞虱时,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确 保水稻的高产优质。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东北地区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稻草蝇为寄主,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容易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对保障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希望能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物防治技术1. 天敌昆虫的应用天敌昆虫是稻飞虱的重要天敌之一,对稻飞虱的防治有着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农业技术部门研究和应用了一些天敌昆虫,如绿瓢虫、瓢虫、蚜茧蜂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农民朋友在田间管理时,可以适当的使用这些天敌昆虫进行防治,降低稻飞虱的数量。

2. 保护天敌昆虫的生态环境为了提高天敌昆虫的数量和效果,农民朋友可以通过改善水田的生态环境来保护天敌昆虫。

比如合理施肥、增加消除农田有害昆虫的植物、提高水质等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从而提高防治稻飞虱的效果。

1. 某些物理手段的应用农民朋友在田间管理时,可以考虑采用一些物理手段进行稻飞虱的防治。

在稻田附近设置一些灯光装置,这样就能够吸引稻飞虱,然后再进行集中捕杀,从而降低稻田内稻飞虱的数量。

2. 合理密植通过合理的密植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因为稻飞虱是以稻草蝇作为其寄主的,而稻草蝇则比较喜欢在密集的水稻植株中生长繁殖。

通过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地降低稻飞虱的数量。

1. 农药的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防治稻飞虱最为普遍的方法。

农民朋友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在选择农药时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避免滥用农药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民朋友需要注意合理施药。

首先要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喷洒,保证农药的使用量符合标准。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风向,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气温进行喷洒,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及时清洗喷雾器和防护用具,防止农药残留。

1. 使用生物防治剂生物防治剂是一种环保和有效防治稻飞虱的方法。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东北地区也是常见的害虫之一。

稻飞虱危害严重,能造成水稻叶片黄化枯死,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为了有效防治稻飞虱,东北地区的农民需要掌握科学的防治技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稻飞虱是一种昆虫害虫,常常出现在水稻田里。

它主要以水稻叶片的汁液为食,用器官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造成水稻叶片黄化、弯曲、卷缩,甚至枯死。

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水稻减产或绝收。

稻飞虱危害水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发生季节:稻飞虱主要在水稻生长期内出现,特别是在水稻拔节至抽穗期,是稻飞虱数量最多的时候。

2. 危害程度:稻飞虱对水稻叶片的吸食会造成叶片黄化、弯曲、卷曲,甚至枯死,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3. 传播病害:稻飞虱还能传播水稻白叶枯、条斑病、稻红蜱毒病等病害,增加了水稻的病害风险。

了解稻飞虱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有助于农民朋友们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止稻飞虱对水稻的大面积危害。

二、农艺措施1. 合理密植:密植水稻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减少水稻叶片受损,降低稻飞虱的危害程度。

2. 适时灌溉:保持水稻田内适当的水分,不过度干旱也不过度湿润,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的抗性,减少稻飞虱的发生。

3. 田间杂草清除:及时清除水稻田内的杂草能够减少稻飞虱的栖息地,减少害虫数量。

农艺措施是防治稻飞虱的基础性措施,只有做好了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化学防治1. 合理选药:在化学防治稻飞虱时,应根据虫情、药效、天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如敌敌畏、氟虫腈等,避免滥用杀虫剂,减少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2. 注意施药时机:合理选择施药时机,一般在稻飞虱危害初期,以及达到经济阈值时进行施药,避免过早或过晚施药造成资源浪费。

3. 注意施药方法: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喷药浓度、喷洒方式和喷药量,保证药剂均匀覆盖在水稻植株上,提高防治效果。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摘要】东北地区稻飞虱是稻田中的重要害虫,危害严重。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北地区稻飞虱的危害及防治意义,并围绕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农艺防治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展开讨论。

化学防治技术包括喷洒杀虫剂等方法,生物防治技术则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稻飞虱的数量,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利用机械、物理手段遏制虫害。

农艺防治技术则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抗虫能力。

综合防治技术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共同防治虫害,效果更加显著。

强调东北地区稻飞虱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了未来的防治发展方向,为东北地区稻田的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稻飞虱,防治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艺防治,综合防治,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危害东北地区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稻田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生长。

它们以植物汁液为食,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斑、枯黄、卷曲等症状,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减产甚至绝产。

稻飞虱还是很多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会给水稻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条件,导致病害发生频率增加,病害程度加重。

除了直接对水稻生长造成危害外,东北地区稻飞虱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稻飞虱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如果长期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会加重农田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有效防治东北地区稻飞虱不仅关乎水稻产量和质量,还关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2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意义东北地区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其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对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稻飞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水稻叶片受到严重损害,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导致水稻营养物质的流失,使水稻缺少养分,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探讨水稻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威胁。

探讨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对于水稻生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艺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水稻种植密度,使水稻植株之间的间距适当减小,可以降低稻飞虱的传播速度和发生程度。

2.选用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作为种植水稻的材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目前已有一些抗稻飞虱的水稻品种,选择这些品种种植可以降低病害发生。

3.病虫轮作:合理安排水稻病虫轮作,可以降低稻飞虱的发生率。

通常在种植水稻的周期中,可以适当进行绿肥种植或者其他作物种植,以缓解稻飞虱的压力。

二、生物防治1.放飞天敌:采用放飞天敌的方法来防治稻飞虱,是一种有效手段。

常见的放飞天敌有瓜虫、金龟子等。

在水稻田中引入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繁殖和发生。

2.利用花岗菊抑制:研究发现,花岗菊中的一种物质可以有效诱导稻飞虱的趋避行为。

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加入到防虫药剂中,可以增加防虫药剂的控制效果。

三、化学防治1.合理选择防虫剂:根据稻飞虱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防虫剂来进行防治。

常用的防虫剂有氟虫腈、哒螨威等。

在使用防虫剂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剂量和频率,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2.药剂喷洒技术:在药剂喷洒时,要注意药液的均匀喷洒,以避免重点喷洒和漏喷现象。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喷洒时机和喷洒量,以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

四、物理防治1.利用红外线照射:研究发现,稻飞虱对红外线有较强的敏感性。

通过利用红外线照射水稻田,可以促使稻飞虱远离田区,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2.水稻间作荔枝:荔枝对稻飞虱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将荔枝种植在水稻田的周边,吸引稻飞虱迁飞和其它病虫害发生。

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技术从农艺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方面进行探讨,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发生和繁殖,保障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

还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稻飞虱及其防治技术

稻飞虱及其防治技术

株组 织损 伤 。 影响水 分 、 养 分输 送 .阻碍 稻株 正常 和 长发 育 . 千粒 重下 降 , 响 影
推 单 、 季 稻混 合 种 植 区 , 源 充 蜂 等 自然 天敌 。 广稻 鸭共 育技 术 , 双 食
足, 有利 于褐 飞虱 发生 。不 同水 控制 稻 飞虱 的种 群数量 。
越探 士 匏
稻 飞 虱 属 同翅 目 , 飞
虱 科 害虫 。为 害水稻 的 飞 虱主要 有褐 飞 虱 、白背 飞
虱 和 灰 飞 虱 三 种 .稻 飞 虱
食性 单 一 , 只为 害水 稻 , 白背 飞 利于 水稻 生长 不 利于 稻飞 虱 生存 的
虱食 性 较广 ,除为 害水 稻外 , 还 环 境 。 能 为 害 小麦 、 高粱 、 米 、 白 , 玉 茭 2生物 防 治 。在 青 蛙 繁殖 期 采 .
防治 标准 的稻 田 ,在 低龄 若 虫 高峰
4 .天敌 。稻 飞虱 的 天 敌 较 期用 药 。每 亩选用 2 %P 蚜 酮 可湿 5 1  ̄
水稻 病毒 病 。
发 生规律
1迁 飞 。 褐 飞 虱 和 白 .
02 5 多 .卵 期 重 要 天 敌有 黑 肩 绿 盲 性 粉剂 2 — 5克 :或 2 %噻 嗪酮 可
水 稻产 量 :重 则造 成 枯 杆
倒伏 , 发稻 田可致 绝 收 。 重
次外 。稻飞虱 为 害后 有 利
褥 截 取摩啦 海墩 探
飞 虱发 生 。
稻 品种 和 水 稻 不 同 生 育期 的 营
3药剂 防 治 。采 取 压 前 控后 的 .
养 不 同 ,能影 响 飞虱 的繁 殖 , 稻 防治策 略 ,制订 切实 可行 的防 治方 对不 同类 型 田 的水 稻 , 强 虫情 加 株 游离 氨基酸 的含 量 高 , 利 于 案 。 有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东北地区稻飞虱的防治技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之一,但是稻飞虱成为了稻田的重要害虫之一。

稻飞虱主要危害水稻,对水稻叶片进行吸食汁液,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凋萎等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稻飞虱,东北地区的农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一、生物防治技术在东北地区,生物防治技术是防治稻飞虱的一种重要方式。

农民们通过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

这些天敌昆虫对稻飞虱有天然的天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农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微生物制剂来防治稻飞虱,比如利用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通过喷施或土壤施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二、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减少害虫的数量。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采用的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灌水淹田、人工捕杀等方法。

灌水淹田是一种比较经济方便的物理防治技术,可以通过淹水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的危害。

农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人工捕杀设备,如粘虫板、灯光诱捕器等,来捕捉稻飞虱,减少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会根据稻飞虱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农药有乐果、敌敌畏等,可以通过喷洒或施药的方式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减少害虫对水稻的危害。

但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农民们要注意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防止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农艺防治技术农艺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来减少稻飞虱的数量,保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在东北地区,农民们会采取一些农艺措施来减少稻飞虱的发生,比如合理密植、间茬种植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稻飞虱的数量,保证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稻飞虱是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我地稻飞虱发生情况与综合防治技术
稻飞虱是本地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迁入虫源、气
候条件、耕作制度、化学防治等多种因素影响,稻飞虱大发生频率提
高,在防治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安徽省青阳县是一个单双季水稻混
栽种植区,在防治稻飞虱上面临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2005年、2006年
和2007年发生最重,百丛稻飞虱虫量近万头,但通过我们农技人员正确
指导,综合防治,确保了辖区内水稻丰收。现把本地近年来稻飞虱发生
情况和综合防治方面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稻飞虱发生情况
1、发生时间。 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随着春夏暖湿气流由南往北
逐代逐区迁入,在本地5月下旬迁入,到秋季又回迁到南方,一年发生4
代左右。本地区以第三代、第四代稻飞虱发生危害严重,第二代稻飞虱
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种类主要以褐飞虱与白背飞虱为害为主,灰飞虱
较轻。在当地一般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主要以第二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
主,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左右主要以第三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8月
中下旬至9月下旬主要以第四代稻飞虱发生为害为主。后期稻飞虱为害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2、发生特点。稻飞虱的成虫、若虫均为害水稻,主要集中在稻丛
基部吸汁为害。在水稻分蘖期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在抽穗期造成谷粒千
粒重减轻,秕谷粒增加,严重的会造成冒穿、倒伏,甚至绝收。近几年
来,稻飞虱的发生为害明显加重,以05年、06年和07年发生最重,08
年、09年中等偏重发生,主要表现有以下特点;(1)短翅型成虫发生
早、虫口高;(2)由于单双季混栽以及田边杂草茂盛,稻飞虱食料丰
富,繁殖快;(3)稻田长期用药并且用药不合理,稻飞虱抗性增加;
(4)田间种群增长,暴发时间前移,危害期延长。
二、发生为害加重原因
1、气候条件适宜
我地处于皖南山区,每年的6月至8月降雨量充沛,有利于稻飞虱迁
入,气温在20—30℃有利于稻飞虱产卵繁殖。当遇到气候条件 “盛夏
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更有利于稻飞虱的大发生。
2、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水稻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改变,有利于稻飞虱生长繁
殖。一是单双季混栽以及稻田边杂草茂盛,使各期迁入的虫源有丰富食
料条件和良好的产卵繁殖场所。二是多施或偏施氮肥,种植高产耐肥品
种,使得田间生长茂密,稻株嫩绿,为稻飞虱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田
间小气候。
3、农药使用不合理
农户防治不力,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稻飞虱为害猖獗。其原因:
一是近年来,为了防治水稻其他害虫,大量施药,用药乱,对天敌杀伤
力大,消弱了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稻飞虱具有较强隐蔽性和
区域性,在防治中农户往往有侥幸心里和麻痹思想,常常不能适期防
治,危害损失较重。三是近年来由于大量长期使用吡虫啉类农药防治稻
飞虱,使得稻飞虱抗此类药明显增强。
三、综合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并适当
提早栽插,避开稻飞虱为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
(2)合理施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施氮肥,使水稻早生
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植株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为害。
(3)选用抗(耐)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
(4)科学管水,宜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
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减少不必要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选用对天敌毒害轻的
农药和采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施药方法,以保护好蜘蛛、黑肩绿盲蝽等
天敌生长,来捕食稻飞虱。
3、物理防治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可大大的减少了防治稻飞虱用药次
数,效果良好,但频振式杀虫灯管理成本比较大。
4、化学防治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采用“压前控后”或狠治主害
一代的策略。
(1)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1000—1500头/百丛,孕穗期500—1000
头/百丛,抽穗期至灌浆期1000头/百丛,乳熟期1500头/百丛。
(2)药剂选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2一3龄若虫盛
期施药。可选用扑虱灵(又名噻嗪酮)、吡蚜酮、毒死蜱、噻虫嗪、敌
敌畏等低毒、高效农药。虫态复杂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速效
和持效)。在选用药剂时,要做到科学混配、轮换用药。杜绝使用对稻
飞虱有刺激增殖作用的高、剧毒农药和对稻飞虱的天敌蜘蛛杀伤力大的
菊酯类农药。
(3)施药技术。施药要用足水量(每亩兑水60—70公斤),对准稻
株中下部喷施,田间保持3—5㎝水层5天左右;对于无水田块,施药时
要加大水量,当气温在28℃以上时也可用80%敌敌畏拌毒土熏蒸杀虫。
(4)提倡统一用药。利用植保部门病虫防治信息,使用先进的植保
器械,以村组为单位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总体防效。
(yxf 20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