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免费下载】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免费下载】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以上课用的PPT为基础)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方、具有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通过相应的网络协议,实现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及通信系统的集合。

简单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了解P2P方式

即对等连接方式,不区分请求端和服务端,只要安装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平等同信,共享两主机文档。

3、了解网络按范围和传输技术分类

范围分类::按范围分:1、广域网WAN(几十到几千千米)2、城域网

MAN(5-50千米)局域网LAN(1km左右)4、个人局域网PAN(10m左右)

传播技术分类:广播(Broadcast links)和点到点(p oint-to-point links)

(小网用广播,大网用点对点)

4、明白资源和通信子网的概念

通信子网提供网络通信功能,能完成网络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通信控制和信号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它通信设备组成的数据通信系统

资源子网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的能力,它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请求服务的用户终端、通信子网的接口设备、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

5、掌握网络分层、协议、服务、体系结构的概念

网络分层就是将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数据的发送或转发、打包或拆包,控制信息的加载或拆出等工作,分别由不同的硬件和软件模块去完成。

因特网协议栈共有五层:应用层、传输层(段)、网络层(包)、数据链路层(帧)和物理层(bit)

服务类型:包括面向连接(通信经过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3个过程,相当于

建立了一根数据管道,各数据包走相同路径,顺序到达)和面向非连接(发送数据前不建

立连接,每个数据包都含最终目的地址,可以经由不同路径,不分先后到达目的主机,数

据传输完成也不需释放连接)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

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第二章物理层

1、了解物理层的功能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

2、了解带宽、数据传输率、波特率、尼奎斯特原理

带宽:传输过程中信号不会明显发生衰减的频率范围(实际中有放宽,也即大于 fc )

尼奎斯特(Nyquist)原理:

若信道的带宽为H,且传输的信号调制为V级(如为2级,现在暂时不管)

则最大数据传输率=2Hlog2V(bps)

波特率 (Baud rate)

每秒采样的次数(信号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为波特(Baud)

数据传输率:每秒可传输多少兆字节来衡量(MB/s

3、了解有线介质双绞线、光纤。

双绞线(图示)

构成:8根铜线,胶皮,金属屏蔽网

双绞原因:干扰相互抵消,但衰减快

可传信号:模拟5-6km,数字2-3km

速度及最大间距:3类10Mbps,5类100Mbps,超5类200Mbps,6类1000Mbps,7类2000Mbps;最大间距都为100m

光纤(图示)

理论依据:全反射

带宽及距离:单模1-50Gbps,30-100km

中继器:机械套管或光纤融合,放大光信号

特点:高带宽,长距离,安全性高,安装维护困难(但重量轻),价格高(但性价比高)了解Modem的作用及3种调制方式

4、了解Modem的作用及3种调制方式

答案:作用:调制

调制方式:QPSK正交相移键控、QAM-16正交振幅调制-16、

QAM-64 正交振幅调制-64

5、明白ADSL的中文意思及其原理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它采用频分复用技术把普通的电话线分成了电话、上行

和下行三个相对独立的信道,从而避免了相互之间的干扰。

1、了解物理层上的多路复用问题:

FDMA(频分复用)、TDMA(时分复用)、WDMA(波分复用)、CDMA(码分多址访问)、

CSM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多点接入,多点的方式连接在一根线上。载波监听,即不停地检测信道。碰撞检测,即边发边听

6、了解物理层上的多路复用问题:FDMA、TDMA、WDMA、CDMA、CSMA答案:FDMA:(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宽带资源

TDMA:(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WDMA:(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

CDMA:(码分复用)分用户使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CS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7、掌握分组交换的过程和特点

将报文分割为有长度上限(非平均!)的段,在每段上都按一定格式加上源和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形成分组或包(Packet ),按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

特点:A:降低了节点的存储空间(一般为高速缓存),提高交换效率,降低费用B:分组在节点的处理时间少,减小了分组在网络中的延迟,提高了线路利用率分组小,则出错重发率低,且同一报文的各个分组可以并行的在网络中传输,提高了传输率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了解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功能 建立和释放数据链路层的逻辑连接,提供与高层的接口,差错控制,给帧 加上序号

2、了解字符填充及位填充成帧法字符填充,帧的首尾都为一个特殊的标志字节(ASCII 码)发送方的处理如果帧中也有该标志字符,则填充一个转义字符

如帧中也有转义字符,则再填充一个转义字符接收方的处理位填充成帧法,帧的首尾都为一个固定的8bit (01111110)作为标志。发送方的数据中如果碰到连续的5个1,则自动在其后填充0;接受方如果收到连续的5个1如果其后为1,则表明帧结束;如果其后为0,则去掉该0;3、掌握滑动窗口过程及两种重发方式过程:发送方 The lower edge of the S-window(发送窗口后沿或下界):最早发送但还未收到确认的帧序号。如果收到确认帧,则后沿向前移动(+1)The upper edge of the S-window(发送窗口前沿或上届):最晚发送但还未收到确认的帧序号+1。如果网络层此时有数据要发送,且当前窗口未达到最大尺寸,则可放进发送窗口,前沿向前移动接收方接收窗口:接收方允许接收的帧序号集合接收窗口尺寸:接收窗口中帧的个数接收窗口后沿:最早准备接收但还未收到的帧序号

接收窗口前沿:最晚准备接收但还未收到的帧序号+1注意:接收窗口尺寸总是保持最初的大小,也即,接收窗口将整体移动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

方式:选择性重发:最大发送窗口尺寸:2 ^n -1 。退回N 帧重发:最大发送窗口尺寸:2n -1

第四章 MAC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1、了解MAC 子层的功能将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封装成帧进行发送,接收时进行相反的过程,实现和维护MAC 协议,比特差错控制 ,寻址 2、明白CSMA/CD 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NIC 处于发送和接收两状态之一,开始接收

完成接收。判定是否帧碎片(Jam 信号、小于64B ),是丢弃;否则继续(注意,接收方不负责检测冲突)识别目的地址。不符合丢弃,否则继续校验和。错误丢弃,否则继续拆卸帧。将数据部分全部提交给上层3、熟悉Ethernet 帧格式 (书上 P92) 6 6 2 46--1500 44、明白Ethernet 提供的服务及为什么?提供面向非连接无确认的服务 因为由于它效率高、互操作性好、实现简单、比较适合于异构网络5、掌握Ethernet 的跨距及最短帧长度问题系统的跨距表示了系统中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最大距离范围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性局域网,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协议。最小帧长必须大于整个网络的最大时延位(最大时延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位64bit )。帧如果太短,冲突不能检测到(冲突检测最少时间)6、了解网桥或交换机的生成树(spanning tree )算法原理及过程生成树路径步骤

互相通过BPDU 协商,确定根桥(每个网桥有全球唯一的序列号,一般低序号推举为根桥)根桥广播,发送BPDU 到B2、B3、B4B2、B3、B4确定自己的根端口,并向其它端口广播到根桥的距离B3还将收到B4的通告,因此,到B4的端口将被封闭;对B4同理B5将收到B2、B3的通告,选择MAC 地址小的端口由此,形成路径树7、了解交换机端口地址列表的生成过程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 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

①洪泛法:开始时,将每个到来的帧广播到每个LAN,到来的LAN除非有错,否则总有

一个端口将返回应答。②顺向/逆向学习:空则写入,有则代替。③生命期:适应结构或位置的调整。

8、了解VLAN的意思及其分类

意思是分离逻辑拓扑结构和物理拓扑结构

分类:

基于交换机端口,特点:静态VLAN,简单易配置,常用

基于MAC地址,特点:动态VLAN ,移动性强,配置麻烦,匹配耗时,少用

基于协议(IP地址,端口地址),特点:动态VLAN,基于应用,但破坏分层,少用

第五章网络层

1、了解网络层的功能

以分组(包)为单位交换、传输上层数据

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2、了解静态路由,掌握RIP(Routing Infornmation Protocol)及

OSPF(Open Shortest Pash First)两种动态路由算法

RIP(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由2个量:距离和方向(即后继节点和向量vector)构成的一张表。

距离代表跳数、延迟、队列长度、费用等路由器定期(128ms)相互发送各自到其它每个节点的距离以维护、更新路由表

OSPF:(最短路径算法)

在一个区域(自治域)内的所有路由器共享一个相同的、描述当前链路状态的数据库,每个路由器根据该状态信息,以自己为根,用Dijkstra算法构建一棵最短路径树,即可生成路由表

3、掌握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概念

Ip地址:IP地址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子网掩码: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网关: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

4、熟悉IP包格式(P126)

0 1 2 3 4 5 6 7

优先级 D T R C未用

0 4 8 16 19 24 31

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

标识标志片偏移

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选字段(长度可变)填充

5、了解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中的ping及pathping(或

tracert、traceroute)

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间的联通性

Pathping:提供有关在源和目标之间的中间跃点处网络滞后和网络丢失的信息

Tracert:用于确定 IP 数据包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Traceroute: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

6、掌握ARP过程,了解DHCP

ARP(地址解析协议,获取MAC地址)

ARP过程

发送一个数链层的广播帧,帧协议类型为ARP请求。相当于说:我是4,谁是3。如果3没“死”,它将只向4发回ARP应答,显然,其中可得到3的MAC地址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该服务运行后,如网络中的计算机提出申请(DHCP Discover广播分组),将从地址池中分配一个可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DNS服务器地址等给客户

(dhcp.cap)获得的该地址一般有使用期限(8天),一定程度解决IP短缺,并简化网络配置

7、掌握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CIDR(无类域间路由)、NAT

VLSM:一个组织在同一个网络地址空间中使用多个子网掩码.利用VLSM可以使管理员"

把子网继续划分为子网",使寻址效率达到最高.(>=24)

CIDR:适当分配多个合适的IP地址,使得这些地址能够进行聚合,减少这些地址在路由表中的表项数(<24)

NAT:网络地址转换,是将IP 数据包头中的IP 地址转换为另一个IP 地址的过程

第六章传输层

1、传输层的主要功能

为运行于不同主机上的各个应用程序进程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2、掌握端口号的概念,了解常用端口号,了解UDP包格式

0~1023:保留端口号,一般给服务器端,由超级用户设置(可更改,但需要认可)1024~49151:注册端口号,为避免冲突,分配给各组织或公司

49152~65535:私有端口号,任意使用

FTP:21 SMTP:25 DNS:53 HTTP:80 TELNET:23 (P192)

3、掌握传输层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

发送方收到接收方返回的连接确认后,必须再次发出确认,连接才真正的建立

4、熟悉TPDU即segment格式(P202)

5、了解传输层的慢启动拥塞控制算法

随后,发送方发送一个尺寸为MTU的数据段

如果在Timeout前得到确认,将拥塞窗口更改为原来的2倍,接下来发送2个MTU尺寸的数据段(能超过MTU?)

如果在Timeout前获得确认,再将拥塞窗口尺寸更改为原来的两倍,接下来发送4个MTU尺寸的数据段

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接收窗口尺寸(肯定不能超过?这也是接收窗口一般为MTU偶数倍的一个原因)或出现了Timeout

如果此时没有出现Timeout,则维持该尺寸的拥塞窗口

第七章应用层

1、掌握DNS过程

每个IP地址都可以有一个主机名,主机名由一个或多个字符串组成,字符串之间用小数点隔开。有了主机名,就不要死记硬背每台IP设备的IP地址,只要记住相对直观有意义的主机名就行了。这就是DNS协议所要完成的功能。

主机名到IP地址的映射有两种方式:

1)静态映射,每台设备上都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各设备独立维护自己的映射表,而且只供本设备使用;

2)动态映射,建立一套域名解析系统(DNS),只在专门的DNS服务器上配置主机到IP地址的映射,网络上需要使用主机名通信的设备,首先需要到DNS服务器查询主机所对应的IP地址

2、了解HTTP、FTP、SMTP、POP3过程

FTP:(文件传输协议):提供交互方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如指明是否使用ASII码),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如访问文件的用户必须经过授权,并输入有效地口令)。它屏蔽了各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因而适合于在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定义了浏览器(即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SM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规定了在两个相互通信的STMP进程之间如何交换信息,由于STM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因此负责发送邮件的STMP进程就是STMP客户,而负责接收邮件的STMP进程就是STMP服务器。

POP3:(邮件读取协议)只要用户从POP服务器读取了协议,POP服务器就把该邮件删除。

翻墙方式:VPN方式、SSH方式、在线代理方式、本地代理方式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反义词 大——小多——少来——回高——矮上——下里——外早——晚 远——近来——去黑——白笑——哭出——入天——地水——火 开——关东——西来——去长——短好——坏冷——热前——后 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是——非远——近 外——内无——有慢——快老——少爱——恨有——无弯——直 降——胜圆——扁死——生反——正外——内古——今私——公 熟——生歪——正虚心——骄傲 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 二、多音字组词 长zhǎnɡ(长大) 乐yuè(音乐) 行xínɡ(飞行) chánɡ(长江) lè(快乐) hánɡ(行业) 少shǎo(多少) 着zhe (看着) 都dōu(都是) 只zhī(一只) Shào(少年) zháo(着急) dū (首都) zhǐ(只要)

三、同音字练习 1、公,工 ( )园( )人( )正手( ) ( )开 (1)我家有只大( )鸡。(2 )小明的爸爸是木( ) 。 2、升,生,声 ( )日( )旗上( ) 花( ) 笑( ) 大( ) (1) 在走廊(lánɡ)上要小( )说话。(2) 今天是妈妈的( )日。 3、做,坐,座,作 工( ) ( ) 业( )下( ) 位事( ) 让( ) (1) 我家门前有一( ) 桥。(2)我在家里写( ) 业。 (3) 我( ) 汽车时给老爷爷让( ) 位。 4、木,目 耳( ) ( )光( )头( )耳树( ) (1 )妈妈让我吃( )耳。(2)老师的( )光很慈祥(cí xiánɡ )。 5、字,子,自 写( ) ( )己孩( ) 舍( ) 为人汉( ) 猴( ) 爸爸说:“儿( ),你要学会自( ) 写( ) 。” 6、金,今,巾,进,近 毛( ) ( )天远( ) ( )入黄( ) 纸( ) (1).妈妈给我买了一条( ) 黄色的头( ) 。 (2). ( )年我在离(lí)家很( )的学校上学。 (3)、我最( ) ( ) 步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专题总结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 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 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 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B A B C 图1-1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详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数10以内的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一一对应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 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认识5以内数的顺序: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5以内数的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5以内数的加法的含义与计算: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5以内数的减法的含义与计算: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0的意义:表示一个也没有。 0与5以内数的加减: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第四单元: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的特征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特征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圆柱的特征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球的特征是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总结 本章可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性质与分类 1、常见几何体:圆柱、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棱锥、圆锥、球体。 2、性质:底面的个数与形状、侧面的个数与形状、是否含有曲面。 3、分类依据:底面数(柱体、椎体、球体);是否含有曲面;是否含有顶点等。总结时注意类比与对比。 4、棱体(棱锥)的命名以及N棱柱棱数、面数、顶点数求法(尝试总结N棱锥的棱数、面数、顶点数)。简单逆向思维应用,根据棱数、面数、顶点数判断是何种几何体(注意数学思想之分类讨论)。 第二大板块常见几何体的组成与形成 1、组成:点、线、面。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能说出常见几何体中侧面与底面相交得到几条线,分别是什么形状。顶点处有几条棱,几个面。 2、形成:面的旋转。常见几何体可以看作哪些平面图形旋转得到。 第三大板块体与面之间的转化关系(体会数学思想之转化化归思想)。 1、展开与折叠: 一般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展开时注重动手操作到空间想象的转变,折叠时注意结合几何体的性质来判断。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对展开图的观察总结,掌握对面、邻面以及有共同顶点的几个面在展开图中的关系,并能利用逆向思维还原。 截面:截面的形成(面截体),截面的本质(面截面所得线围成的平面)。 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所能得到的截面类型并能通过空间想象做出截面,逆向思维通过截面判断是由什么几何体截得。 2、三视图:主视图(长与高)、左视图(宽与高)、俯视图(长与宽) 会画单独几何体和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简单应用之求组合体面积。 根据数字俯视图画出主视图与俯视图(答案唯一),体会三视图之间的联系。 逆向思维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理解答案不唯一),从而得到简单应用之根据三视图推测组合体中小方块数目。 本章贯穿的几大思维: 逆向思维 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 转化的思维 学习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

(完整版)初中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思维路径: 有理数 数轴 运算 (数) (形)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 a-b 的相反数是b-a ;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11、13、15、17、19 双数:2、4、6、8、10 、12、14、16、18、20 2、两位数 (1)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 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 第二位是什么位?(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0 2 、任意取 以内的两个数 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读作:16大于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读作:9小于13(开口朝左> 是“大于”,开口朝右是“小于”) 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 比4多3的数是(7)。 4、几和第几 △▲▲★△☆☆△△△▲★★★☆★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汉语拼音 声母表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24个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平舌音z c s 翘舌音zh ch sh r 二,偏旁部首及代表字 氵三点水(江河沙)日日字旁(明晚)讠言字旁(语认识)忄竖心旁(快慢) 雨雨字头(雪霜)冫两点水(次冷) 犭反犬旁(猪狗猫)扌提手旁(打把拉)鸟鸟字旁(鸭鸡鹅) 竹字头(笑笔笛) 彳双人旁( 往)目目字旁(眼睛)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住)口口字旁(唱听叶)月月字旁(肚朋腿)人人字头(会合全)门门字框(闪问闻)宀宝盖头(字家宁)土提土旁(地场城)王王字旁(球玩)石石字旁(砍码)火火字旁(炒烧)口方框(国园圆)辶走之底(过远近)禾禾字旁(秋秒)八八字头(谷分公)饣食字旁(饱饭馒)女女字旁(好妈奶)心心字底(想思念)三、量词的使用 一条鱼一条路一条毛巾一条小河 一条尾巴一条(架)彩虹一座桥一座山一座房一座城市一座天安门一只猫 一只猴子一只鹅一只耳朵一只鸡 一个家一个果子一个人一个故事 一个影子一个西瓜一个肚子一个朋友 一颗星星一颗宝石一颗心一群人 一群鹅一群猴子一块田一块面包一块草地一块西瓜一本书一本作业本一朵白云一朵花一片叶子一片风光一双手一双耳朵一双鞋一把尺子 一把扇子一头牛一匹马一阵风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注意:B 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

作A B(或B A) ③如果A?B, B?C ,那么A?C ④如果A?B 同时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运算 类型 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 于B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A,B的 交集.记作A B (读作‘A交B’), 即A B={x|x∈A, 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 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叫做A,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并B’), 即A B ={x|x∈A, 或x∈B}). 设S是一个集合,A是 S的一个子集,由S中 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 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 子集A的补集(或余 集) 记作A C S ,即 C S A=} , |{A x S x x? ∈且 韦恩图示A B 图1 A B 图2 S A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 kQ1Q2/r2,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二)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 ,该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E 与 F 、q 无关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密度ρ类似,密度ρ定义为V m =ρ ,而ρ与m 和V 均无关,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1)场强E 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场强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方向与场强E 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场强的合成:场强E 是矢量,求合场强时应遵守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力:F=qE ,F 与q 、E 都有关。 2.决定式 (1)E=kQ/ r2,仅适用于在真空中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E 的大小与Q 成正比, 与r2成反比。 (2)E=U/d ,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或初末两个位置等势面 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等于F 与q 的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 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叠加 空间中若存在着几个电荷,它们在P 点都激发电场,则P 点的电场为这几个电荷单独 在P 点产生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合. (三)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的电势差有关,Wab=qUab 2.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判断,不管正负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该电荷的 电势能一定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ε/q 来确定。 (3)利用W=q(Ua-Ub)来确定电势的高低 (四)电势与电势差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两个):U AB =W AB /q ;U AB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公式: =W A ∞/q = E A (电势能)/ q (五)静电平衡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时,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与原场强E0叠加后合场强E 为零时,即E= E0 +E '=0,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B A ??-A ?A ?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三. (sān √ shān )月 四. (sì √ shì)个 上. (shàng √ sàng ) 天 小手.(shǒu √ sǒu ) 足. (zú √ zhú)球 站. (zhàn √ zàn ) 立 坐. (zuò √ zhuò)下 水. (shuǐ √ suǐ)火 虫. (chón ɡ √ cónɡ)子 二、易写错的字 口:第二笔是横折。 耳:第三笔是竖。 手:第一笔是撇,第四笔是弯钩。 火:注意笔顺是点、撇、撇、捺,先写两边后写中间,中间是“人”。 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点。 禾:最后一笔是捺。 虫:第五笔是提。 三、会写的词语 一二 三人 上下 人口 耳目 小手 日光 田地 禾苗 大火 虫子 云朵 山上 八十 四、形近字 ? ????一(一人)(一个)(一只)二(二十)(二月)(二人)?????三(三个)(三月)(三天)王(大王)(帝王)(王府) ?????上(上天)(上去)(上来)土(土地)(泥土)(尘土)?????口(人口)(入口)(出口)日(日子)(日月)(生日)

?????虫(虫子)(小虫)(飞虫)中(中国)(中间)(中午)?????田(水田)(田地)(田里)四(四方)(四个)(四年) ?????手(双手)(小手)(大手)毛(毛衣)(毛皮)(毛发)?????人(大人)(人们)(三人)天(白天)(天上)(一天) ? ????耳(耳目)(耳朵)(耳边)目(目光)(目的)(双目)?????禾(禾苗)(锄禾)木(木头)(树木)(木桌) ?????火(水火)(大火)(火苗)头(头目)(头上)(低头)?????云(云朵)(白云)(云彩)去(去年)(过去)(来去) ? ????山(上山)(小山)(山头)凶(凶手)(凶恶)(行凶) 五、多音字 地?????d ì(土地)de (轻轻地) 行? ????x íng (行人)h áng (银行) 六、近义词 站—立 行—走 卧—躺 七、反义词 上—下 大—小 今—古 天—地 分—合 八、佳句积累 1.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2. 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4.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雪花) 5.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