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第三章 烯烃

有机化学第三版(胡宏纹)第三章 烯烃

7、加硼烷(硼氢化)
硼氢化反应是美国化学家布朗(Brown)1957年发现的,获 得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重要性在于烷基硼与 H2O2的 NaOH溶液作用,立即被氧化成烷氧基硼,随即水解为醇
在有机合成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烯烃合成末端醇)
二、氧化反应
烯烃容易被氧化,其氧化产物随氧化剂和氧化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第三节
一、普通命名法
烯烃的命名
与烷烃命名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将“烷”改为“烯”
CH2=CH2
乙烯
CH3CH=CH2
丙烯
CH2=CHCH2CH3
正丁烯
二、系统命名法
1、烯基
CH2=C-CH3 异丁烯 CH3
乙烯基
丙烯基
烯丙基
CH2=CCH3
异丙烯基
-CH=CH-
1,2-亚乙烯基
四、 α-氢原子的反应
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叫α-碳, α-碳上的氢叫α-氢,受 官能团的影响有一定的反应活性
1、卤代
3-溴-1-辛烯
1-溴-2-辛烯
2、氧化
不宜类推!
第六节
一、亲电加成机理
与卤素的加成机理:
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
进攻
极化
溴鎓离子
反式加成
产物
反式加成的证据
与卤化氢的加成机理:
二、 Markovnikov 规则的解释
3、加卤化氢
不同的烯烃或不同的卤化氢其反应活性不同 烯烃活性顺序:(CH3)2C=C(CH3)2 > (CH3)2C=CHCH3 > (CH3)2C=CH2 > CH3CH=CH2 > CH2=CH2 卤化氢的活性顺序:HI > HBr > HCl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烯烃聚合和炔烃聚合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烯烃聚合和炔烃聚合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烯烃聚合和炔烃聚合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烯烃聚合和炔烃聚合反应在有机化学领域中,聚合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共轭烯烃或炔烃的化学反应,使得分子间的多个单体(单元)结合形成高聚物(聚合物)。

烯烃聚合和炔烃聚合是两种常见的聚合反应类型。

本文将对这两种聚合反应进行细致的整理和介绍。

一、烯烃聚合反应烯烃聚合反应是指将共轭烯烃单体通过反应聚合形成高聚物的过程。

烯烃是一类具有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其双键上的π电子能轻易地与其他单体反应,形成新的共轭体系。

烯烃聚合反应可分为两类:加聚和环聚。

1. 加聚反应加聚是指多个烯烃单体中的双键相互加成形成碳碳单键,从而使得分子量增加,形成高分子。

加聚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促进反应的进行。

常见的催化剂有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等。

例如,乙烯(CH2=CH2)的加聚反应可以得到聚乙烯([-CH2-CH2-]n)。

这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聚乙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中。

2. 环聚反应环聚是指烯烃分子中的双键内部相互加成,形成环状的共轭体系。

环聚反应一般需要高温和高压下进行。

环聚反应的产物是环状聚合物,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应用。

例如,环己烯(C6H10)的环聚反应可以得到聚环己烯([-C6H8-]n)。

聚环己烯具有柔韧性和高剪切强度,广泛用于橡胶制品的生产。

二、炔烃聚合反应炔烃聚合反应是指将炔烃单体通过反应聚合形成高聚物的过程。

炔烃是一类具有三键的碳氢化合物,其三键上的π电子能与其他单体反应,形成新的共轭体系。

炔烃聚合反应也可分为加聚和环聚两类。

1. 加聚反应加聚是指多个炔烃单体中的三键相互加成形成碳碳单键,从而使得分子量增加,形成高分子。

炔烃加聚反应一般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例如,乙炔(C2H2)的加聚反应可以得到聚乙炔([-C2H2-]n)。

聚乙炔是一种黑色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导电性和高机械强度,被广泛应用于导电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制备。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Br C H H
以反式加成产物为主
Br
Br
CH2 CH2 + Br2 NaCl水溶液 CH2 CH2 + CH2 CH2
Br
Cl
亲电试剂:试剂带有正电荷,或者电子云密度较低,在
反应中进攻反应物上带部分负电荷的位置,这种试剂叫
做亲电试剂,例如X+(卤素)、R+、H +等。详见课本 P54-56。
亲电加成反应: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加成反应。
1埃 = 0.1纳米(nm) = 10-10米(m)
1
键的特点: 1.成键原子不能绕两核连线自由旋转。
2.键比键易断裂。
3.电子云易极化。
PS:极化(polarization),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极 分化,使其性质相对于原来状态有所偏离的现象
烯烃的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构型异构:顺反异构 (几何异构or立体异构)
链终止 CH3CH· CH2Br +Br· CH3CHBrCH2Br
注:过氧化物只对HBr有影响,不影响HCl和HI。
诱导效应:受分子中电负性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影响,整个分 子中成键的电子云向着一个方向偏移,分子发生极化的效应。
δ+ δ- δ+ δH3C CH CH2 + HBr
CH3CHCH2 Br
电负性差别:O:3.5 Cl:3.1 O> Cl
由于次氯酸不稳定,反应中常用氯气和水代替次氯酸
Cl2 + H2O HOCl + HCl
H2C CH2 + Cl2 + H2O
CH2 CH2 OH Cl
(2) 臭氧化反应
O
CH3CH CH2 O3 CH3HC O

《有机化学》(第四版)第三章-不饱和烃(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第四版)第三章-不饱和烃(习题答案)

第三章 不饱和烃思考题习题3.1 写出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烯烃和炔烃的构造异构体的构造式。

其中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烯烃,哪些有顺反异构?写出其顺反异构体的构型式(结构式)。

(P69)解:C 6H 12有13个构造异构体,其中4个有顺反异构体:CH 2=CHCH 2CH 2CH 2CH 3CH 3CH=CHCH 2CH 2CH 3CH 3CH 2CH=CHCH 2CH 3(Z,E)(Z,E)CH 2=CCH 2CH 2CH 33CH 2=CHCHCH 2CH 33CH 2=CHCH 2CHCH 33CH 3C=CHCH 2CH 33CH 3CH=CCH 2CH 33CH 3CH=CH 2CHCH 33(Z,E)(Z,E)CH 2=CHCCH 3CH 3CH 3CH 2=CCHCH 3CH 3CH 3CH 3C=CCH 3CH 3CH 3CH 22CH 3CH 2CH 3C 6H 10有7个构造异构体:CH CCH 2CH 2CH 2CH 3CH 3C CCH 2CH 2CH 3CH 3CH 2C CCH 2CH 3CH CCHCH 2CH 33CH CCH 2CHCH 33CH CC(CH 3)3CH 3C CCHCH 33习题3.2 用衍生物命名法或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P74)(1) (CH 3)2CHCH=CHCH(CH 3)2 对称二异丙基乙烯 or 2,5-二甲基-3-己烯(2)(CH 3)2CHCH 2CH=CHCHCH 2CH 3CH 3123456782,6-二甲基-4-辛烯(3) CH 3CH 2C CCH 2CH 3123456二乙基乙炔 or 3-己炔(4) CH 3CH 2C(CH 3)2C CH 12345 3,3-二甲基-1-戊炔(5) CH 2=CHCH 2CCH 123451-戊烯-4-炔(6) HCC C=CCH=CH 2CH 2CH 2CH 3CH 2CH 2CH 31234563,4-二丙基-1,3-己二烯-5-炔(7)CH 3CH 3 2,3-二甲基环己烯(8) CH 3CH 35,6-二甲基-1,3-环己二烯习题3.3 用Z,E-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P74)(1) ↑C=CCH 2CH 3H ClBr↑ (Z)-1-氯-1-溴-1-丁烯(2) ↓C=C F CH 3ClCH 3CH 2↑ (E)-2-氟-3-氯-2-戊烯 (3) ↑C=CCH 2CH 3CH 2CH 2CH 3HCH 3↓ (E)-3-乙基-2-己烯(4) ↓C=CCH(CH 3)2CH 2CH 2CH 3CH 3H↑ (E)-3-异丙基-2-己烯习题3.4 完成下列反应式:(P83)(1) C 3H 7C CC 3H7C=C H C 3H HC 3H 7(2) 3C 3H 7C CC 3H 7C=C H C 3H C 3H 7H(3) + Br 2C=C HC 2H 5C 2H 5H25(4)CC HOOCCOOH C=CHOOCBr Br COOH+ Br2习题3.5 下列各组化合物分别与溴进行加成反应,指出每组中哪一个反应较快。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 炔烃和二烯烃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 炔烃和二烯烃

5. CH2 CH CH CH C CH 6. CH3 CH CH C C C CH
1,3-己二烯-5-炔
H 7. (CH3)2CH
C
C
(E)-2-甲基-3-辛烯-5-炔
HC 9. CH3
C H
H C
(2Z,4Z)-2,4-庚二烯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 丙烯基乙炔
CH3 CH CH C CH
O CH3CH2C CH3
O O
O
1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章 2 炔烃和二烯烃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第三章 2  炔烃和二烯烃

应命名为 3-戊烯-1-炔,而不命名为 2-戊烯-4-炔。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7-5
3.7 炔烃的结构
(1) 乙炔的结构
•乙炔分子是一个线形分子,四个原子都排布在同一 条直线上. •乙炔的两个碳原子共用了三对电子.
•烷烃碳: sp3杂化 •烯烃碳: sp2杂化 •炔烃碳: sp杂化
AgC CAg AgC CAg +HCl
2Ag + 2C+364KJ HC CH +2AgCl
应用: 鉴定 C CH基团,即HC CH、R C CH。 C CH和R C C R/。 鉴别
提纯末端炔烃( C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CH)。
返回
2013-7-5
3-9 炔烃的化学性质
三、氧化反应 炔烃和氧化剂反应,往往可以使碳碳叁键断裂,最 后得到完全氧化的产物 ——羧酸或二氧化碳。
回主目录
返回
2013-7-5
3-11 二烯烃的结构
单双键交替的共轭体系叫做 π,π共轭体系,这 个体系所表现的共轭效应叫做π,π共轭效应。 π,π共轭效应的结果: (1)1,3-丁二烯的键长趋于平均化。 (2)单键具有了部分双键的性质。
H2C C H
S-顺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C
CH2 H2C H
RC
RC
CH + H2O
CR + H2O
/
HgSO4
H2SO4
H2SO4
R
C O
CH3
CH2 R/
HgSO4
R C
一个分子或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转 移和电子云密度重新分布而最后生成较稳定的 分子的反应,称为分子重排反应(或称重排反 应)。

《烯烃 炔烃》 讲义

《烯烃 炔烃》 讲义

《烯烃炔烃》讲义一、烯烃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C=C)的不饱和烃。

在有机化学中,烯烃具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

1、烯烃的结构烯烃的通式为 CnH2n(n≥2)。

碳碳双键是烯烃的官能团,其中的两个碳原子采取 sp2 杂化,形成三个σ 键和一个π 键。

π 键的电子云分布在双键所在平面的上方和下方,不如σ 键稳定,容易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

2、烯烃的命名烯烃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

首先选择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

从距离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以确定双键的位置。

然后将双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放在“某烯”之前。

如果有多个双键,则用“二烯”“三烯”等表示,并分别标明双键的位置。

例如,CH3CH=CHCH3 命名为 2-丁烯;CH2=CHCH2CH3 命名为1-丁烯。

3、烯烃的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C2—C4 的烯烃为气体,C5—C18 的烯烃为液体,C19 以上的烯烃为固体。

烯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烯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烯烃的密度都小于水。

烯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烯烃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烯烃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这是烯烃的重要反应之一。

①与氢气加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

例如,CH2=CH2 +H2 → CH3CH3②与卤素加成:烯烃可以与卤素(如溴、氯)发生加成反应,使卤素溶液褪色。

这是鉴别烯烃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CH2=CH2 + Br2 → CH2BrCH2Br③与卤化氢加成:烯烃与卤化氢(如氯化氢、溴化氢)发生加成反应,遵循马氏规则,即氢原子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例如,CH2=CH2 +HCl → CH3CH2Cl(2)氧化反应烯烃容易被氧化,不同的氧化剂和反应条件会得到不同的氧化产物。

①被高锰酸钾氧化:在酸性条件下,烯烃被高锰酸钾氧化,双键断裂,生成羧酸或酮。

有机化学第三版高鸿宾cha完美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三版高鸿宾cha完美PPT课件

C H 2 C H C H 2 烯丙基 ( 2-丙烯基)
H 3 C C C H 2 异丙烯基 ( 1-甲基乙烯)基
CH C
乙炔基
C H 3C C
丙炔基 1-丙炔基
C H C C H 2 炔丙基 2-丙炔基
8
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 衍生物命名法 (自学)
2). 系统命名法
(1)选主链:不饱和键在内,称 “ 烯或炔”
C H 3 ( C H 2 ) 3 C H C H ( C H 2 ) 4 C H 3 C H 3 ( C H 2 ) 1 0 C C H
5- 十一碳烯
1- 十三碳炔
通常将碳碳双键处于端位的烯烃, 统称α- 烯烃。碳碳
三键处于端位的炔烃,一般称为端位炔烃。
10
(3)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甲)顺反命名法
3-戊烯 - 1-炔
4- 乙基 -1-庚烯 -5-炔
若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 优先给双键 最低编号。
H C C C H C H 2C H 3 C C C H C H 2 C H C H C H 3
C H C H 2
1-丁烯 -3- 炔
5- 乙烯基 -2- 辛烯 -6- 炔
15
(四)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CC H 相 当 于 CCH (C )(C )
H(C )H(C )
相 当 于 ( C)
H
( C )
(C ) H
H( C )
(N )(C ) CN相 当 于CN
(N )(C)
优先顺序:
CN>
> CC H > C HC H 2
13
Z, E — 命名法:依据次序规则比较出两个双键碳原子所 连接取代基优先次序。当较优基团处于双键的同侧时, 称 Z 式;处于异侧时,称 E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9
126.8 125.9 126.8 126.8 119.7 115.5
顺-CH3CH2CH=CHCH3
反-CH3CH2CH=CHCH3 CH3CH2C(CH3)=CH2 (CH3)2CHC(CH3)=CH2 (CH3)2C=CHCH3 (CH3)2C=C(CH3)2
119.7
115.5 119.2 117.2 112.5 111.3
( Ni(Al) + NaOH
Ni + 骨架镍 NaAlO2 + H2
H2 压力: Pt, Pd :常压及低压 Raney Ni :中压(4~5MPa) 温度:
)
常温(<100°C)
(1) 催化氢化及机理
乙烯催化氢化反应机理的示意图
氢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无催化剂 有催化剂 (可能多步骤)
E2
能量
E1
催化氢化时炔烃与烯烃活性的比较
炔烃比烯烃容易进行催化加氢,当分子中同时存在双键和叁
键时,催化氢化首先发生在叁键上。
CH3 HC C C CH CH2CH2 OH + H2
Pd, CaCO3 喹啉, 80%
CH3 H2C CH C CH CH2CH2 OH
加氢成烯烃
保持不变
N
喹啉
催化加氢反应时立体选择性
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 含有碳碳重键的化合物。 烯烃(alkenes)
H H C C H H
H C C H
炔烃(alkynes)
例子 通式 官能团
CnH2n
CnH2n-2
C C
C C
3.1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3.1.1 碳碳双键的组成
碳原子的sp2杂化过程示意图
基态
激发态
sp2 杂化态
激发 吸收能量
-电子跃迁-
-杂化-
碳原子的sp2杂化
sp2杂化轨道
p 轨道
120 120
没有参加杂化的p 轨 道垂直于三个sp2杂化 轨道所在的平面。
乙烯的结构
在乙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是 sp2 杂化。 C—C σ 键的形成: C—H σ 键的形成: sp2-sp2 交盖 sp2-1s 交盖
一个C—C σ 键和6个C—H σ 键共处同一平面。
3 –甲基–1–丁炔
2–戊炔
异构现象
构造异构
碳架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 烯烃的顺反异构 …… ……
立体异构
烯烃的顺反异构
• C=C双键不能自由旋转;
• 每个双键上碳原子各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CH3 C C H H
CH3CH CH CH3
顺–2–丁烯 cis –2–丁烯
2–丁烯
H C C CH3
一些烯烃的氢化热
烯烃 CH2=CH2 氢化热 /kJ•mol-1 137.2 烯烃 (CH3)2C=CH2 氢化热/ kJ•mol-1 118.8
CH3CH=CH2
CH3CH2CH=CH2 CH3CH2CH2CH=CH2 (CH3)2CHCH=CH2 (CH3)3CCH=CH2 顺-CH3CH=CHCH3 反-CH3CH=CHCH3
加成反应是烯和炔的主要反应
试剂的两部分分别与重键两端的C原子结合,形 成新的σ 键反应——加成反应
烯烃:
X Y + C C C C X Y
炔烃:
X Y + C C X C C Y
X X
Y Y
C C
3.5.1 催化氢化反应
实验室常用催化剂: Pt, Pd (用活性炭、CaCO3、 BaSO4等负载), Raney Ni
CH3CH=CH2
CH3CH2CH=CH2 CH3CH2CH2CH=CH2 (CH3)2CHCH=CH2 (CH3)3CCH=CH2 顺-CH3CH=CHCH3 反-CH3CH=CHCH3
125.9
126.8 125.9 126.8 126.8 119.7 115.5
顺-CH3CH2CH=CHCH3
CH3CH CH C CH
CH C CH2 CH CH2
3 –戊烯–1–炔
1–戊烯–4–炔
CH C CH CH2
4 –乙基–1–庚烯–5–炔
1–丁烯–3–炔
5 –乙烯基–2–辛烯–6–炔
3.4 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熔点:对称性 沸点:极性
结构与反应
C
C
键能: s 键 ~377 kJ / mol
π 电子结合较松散,易参
催化加氢反应——顺式加成,主要生成顺式产物。
H CH3 CH3 H2, Pt H CH3 H CH3 H
+
CH3 CH3
70~85%
H2, Pt H C C H3C
30~15%
H H CH3 C C H3C H
CH3 C C CH3
+
CH3
87% + CH2 CHCH2CH3 5%
CH3C
C
3.3.2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 衍生命名法

以乙烯和乙炔为母体;

取代基按“先小后大”,放在母体之前
H3C
CH3CH CH2
C H3C
CH2
甲基乙烯
不对称二甲基乙烯
CH3 CH2
C C CH3
CH3CHC CH CH3
甲基乙基乙炔
异丙基乙炔
(2) 系统命名法
选主链: 选择含碳碳重键在内的最长碳链称“某 “某炔”。 烯”或
三个σ 键, 其对称轴处于同一直线上。
乙炔分子中的键(动画)
3.1.3 π 键的特性
碳碳双键:两个相互平行的2p轨道形成一个π
键,不能
自由旋转。
碳碳叁键:两对相互平行而彼此垂直的2p轨道形成两个
π键,π电子云分布在碳碳σ 键的四周,呈圆柱形。
π
电子云: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易发生极化。
3.2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
(2) 催化氢化反应特点:
催化氢化反应时的相对反应活性
烯烃:
R H C C H H H > H R C C H H > H R C C R H C C R H > R H R C C R H > R R C C R R
炔烃:
R C C H > R C C R
炔烃>烯烃
空间效应
炔烃<烯烃
产物化学键强度
H
>
C CH3 H
H C N H
H H
CH3 C CH3 CH3
H N>C C>H C N H
H
CH3
>
H
C CH3 CH3
含重键的官能团
• 如遇重键,相互展开为虚拟原子。 基团
H H CH CH2 C C H (C) (C) (C) (C) C CH
基团
(C) (C) C C H (C) (C) H H (C) (C) H H (C) (C) H
乙烯基 烯丙基 丙烯基 异丙烯基
CH2 CH2
CH CHCH2
Ethenyl (vinyl) 2-Propenyl (allyl) 1-Propenyl Isopropenyl 1-Methylethenyl
CH3CH CH2 C
CH
CH3
炔基
CH C CH C CH2
乙炔基 炔丙基 丙炔基
Ethynyl 2-Propynyl 1-Propynyl

H -120 kJ•mol-1
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
应的活化能。E1 >E2。

C C H H
C C
+ H2
放热反应:1个σ和1 个π键断裂;2个σ键
的生成。
氢化热: 1 mol 不 饱和烃氢化时所放出
反应进程
的热量。
一些烯烃的氢化热
烯烃 CH2=CH2 氢化热 /kJ•mol-1 137.2 烯烃 (CH3)2C=CH2 氢化热/ kJ•mol-1 118.8
-电子跃迁-
-杂化-
sp 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示意图
sp杂化碳原子中的轨道
垂直
碳原子几何构型是直线形。
sp杂化轨道,s、p成份各占50%;两个 sp 杂化轨道对称轴夹角 为180°, 未参与杂化的两个 p 轨道与sp杂化轨道对称轴相互垂直。
乙炔的分子结构
在乙炔分子中:
C—Cσ 键的形成: C—H σ 键的形成: sp-sp 交盖 sp-1s 交盖
(N) (C) C N C N (N) (C)
• 如遇等能量极限结构,取平均值。 如:2-吡啶基
Z或E 式与顺或反式没有相关性
H C C H3C
CH3 CH2 CH2CH3
(Z)–3–甲基–2–己烯 反–3–甲基–2–己烯
3.3.4 烯炔的命名
• • 编号时尽可能使重键的位次低。 当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时,优先给予双键较低的位次。
反-CH3CH2CH=CHCH3 CH3CH2C(CH3)=CH2 (CH3)2CHC(CH3)=CH2 (CH3)2C=CHCH3 (CH3)2C=C(CH3)2
119.7
115.5 119.2 117.2 112.5 111.3
氢化热与烯烃稳定性
氢化热与不饱和烃的稳定性相关: 氢化热越高,不饱和烃的稳定性则越低。
3.3.3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 顺,反–标记法
双取代烯烃异构体用“顺”、“反”标记
H3C C C H
CH3 CH2 CH2CH3
H C C H3C
CH3 CH2 CH2CH3
顺-3-甲基-2-己烯 cis
反-3-甲基-2-己烯 trans
(2) Z,E–标记法
(a) 次序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