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阅读题赏析-

2020年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阅读题赏析-
2020年中考数学    中考数学阅读题赏析-

中考数学阅读题赏析

近年来,阅读型考题相继出现在一些地区的中考之中。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先阅读较多的文字,要求考生对文字、符号、图形和式子进行概括、分析,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调整,就其本质进行归纳、加工提炼,然后作出解答。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常常出现新的概念和方法,因此,不仅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推理、抽象思维、文字概括、书面表达、自学和应用等诸方面的能力。例1阅读下题和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 = DC,AC = BD,AD ≠ BC。

求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分析:要证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因为AB = DC,所以只要证四边形ABCD是梯形即可;又因为AD ≠ BC,故只需证AD∥BC即可;要证AD∥BC,现有下图所示四种添作辅助线的方法,请任选其中两种图形,对原题进行证明。(2001青海省)

解:(略)

赏析:所谓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而等腰梯形是指两腰相等的梯形。该题中的阅读部分从定义出发,明确提出了考生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此题给考生提供了解题的思路,考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降低了难度,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考生也可进行尝试。

中考毕竟是选拔性的考查,本题虽然降低了难度,但考查的机能仍未减弱。因为在所给的图形中,只是给考生提供了辅助图形的位置,至于该图形的性质,则需考生根据自身解题的需要来给予界定。比如图(A)中的AE,我们既可以从“在BC边上取点E,使CE = AD,连结AE”来得到,也可以从“过点A作DC的平行线,交BC于点

E ”来得到,还可以从“以A 为圆心、DC 为半径画弧,交BC 于点E ,连结AE ”或是以其它方式来获得。考生以怎样的方法来构造该辅助图形,反映了考生的思维。同时,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考生是否严格按照“等腰梯形”的定义进行操作、逻辑是否严密等情况,都能较好地反映该考生的基本功。

例2 如图,AB 是⊙O 的直径,把AB 分成几条相等的线段,分别以每条线段为直径画小圆,

设AB = a ,那么⊙O 的周长a l π=。

计算:(1)把AB 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l a l 2

1212==π (2)把AB 分成三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_________3=l

(3)把AB 分成四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_________4=l

……

(4)把AB 分成n 条相等的线段,每个小圆的周长_________=n l

结论:把大圆的直径分成n 条相等的线段,分别以每条线段为直径画小圆,那么每个小圆的周长是大圆周长的______倍

请仿照上面的探索方法和步骤,计算推导出每个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关系。

(2000浙江省金华、衢州市)

赏析: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所谓的“三大能力”,历来都为中学数学教学人员所乐道。

归纳思想,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形成的数学思想之一;发

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是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所谓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

推理……”[1],而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同样也有相应的要求。

例3 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以下来自现实生活的图形中都有圆:它们看上去多么美丽与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1)请问:以上三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分别用上面三个图的代号a,b,c填空);

(2)请你在下面的两个圆中,按要求分别画出与上面图案不重复的图案(草图,用尺规画或徒手画均可,但要尽可能准确些,美观些)。

a.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b.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001浙江省金华、衢州市)

赏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由于这是一道开放题,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美好事物的自由畅想空间。

融美育于数学考试之中,此题不可多得。

[1]《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例4 如图1,在平面上,给定了半径为r 的⊙O ,对于任意点P ,在射线OP 上取一点P ',

使得2

r P O OP ='?,这种把点P 变为P '的变换叫做反演变换,点P 与点P '叫做互为反演点。

(1)如图2,⊙O 内外各有一点A 和B ,它们的反演点分别为A '和B ',

求证:∠A '=∠B ;

(2)如果一个图形上各点经过反演变换得到的反演点组成另一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

形叫做互为反演图形。

①选择:如果不经过点O 的直线l 与⊙O 相交,那么它关于⊙O 的反演图形是

(A )一个圆 (B )一条直线 (C )一条线段 (D )两条射线

②填空:如果直线l 与⊙O 相切,那么它关于⊙O 的反演图形是________,该图形与⊙O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2001江苏省南京市)

解题思路:(1)略

(2)①考生如果能够运用分类思想,则此题不难解也:把直线l 上的点分成三类:圆

外的点、圆内的点和圆上的点。如果直线l 上的点P 在圆外,根据定义,可以推知其反演点P ′在圆内;如果点P 在圆上,那么其反演点P ′还是它自己;如果点P 在圆内,那么P ′当然在圆外,但是因为直线l 不经过圆心O ,所以最大的OP ′也是有限

的(设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是d ,则d > 0,有OP ′≤d

r 2

),这样,直线l 的反演图形就不可能是无限延伸的直线和射线,那么接下来只要把“线段”给排除掉就行了。 ②一旦解决了①,那么就不难猜测还是圆,虽说是填空题,但能够猜测到是“圆”

的考生应该不难在草稿纸上得以证实。

赏析: “将来的文盲,已经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怎样学习的人。”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的增长以知识的

增长为主要依赖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来说,他一生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能在学校完全学到,加之新知识在不断地出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习者除了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学会今后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简言之,要学会学习。

面对(绝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能否迅速学习接受、并进而运

用于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能力是一个挑战。

例5 阅读下面材料:

在计算 3+5+7+9+11+13+15+17+19+21 时,我们发现,从第一个数开始,以后的

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差都是一个相同的定值。具有这种规律的一列数,除了直接相加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d n n na S ?-+=2

)1(来计算它们的和(公式中的n 表示数的个数,a 表示第一个数的值,d 表示这个相差的定值)。 那么3+5+7+9+11+13+15+17+19+21 = 12022)110(10310=?-?+

? 。 用上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为保护长江,减少水土流失,我市某县决定对原有的坡荒地进行退耕还林。从1995

年起在坡荒地上植树造林,以后每年又以比上一年多植相同面积的树木改造坡荒地。由于每年因自然灾害、树木成活率、人为因素等的影响,都有相同数量的新坡荒地产生,下表为1995、1996、1997三年的坡荒地面积和植树的面积的统计数据。假设坡荒地全部都种上树后,不再水土流失形成新的坡荒地,问:到哪一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2001重庆市)

赏析 等差数列,本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才涉及的学习内容。和上题一样,面对新出现的知

识内容,能否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以往的经验从容应对?这对考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当然,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果考生能够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直接列

表加以处理,同样也能解决问题,这就要看考生的能力了。

多好啊!到了2004年,所有的坡荒地都已经被绿荫所覆盖,这可是我的家乡呀! 例6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

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

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立方体,立方

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

于相似比(a :b )。

设S 甲、S 乙 分别表示这两个立方体的表面积,则222)(66b a b

a S S ==乙甲

,又设V 甲、V 乙 分别表示这两个立方体的体积,则333)(b

a b a V V ==乙甲

。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 )两个球体 (B )两个圆锥体 (C )两个圆柱体 (D )两个长方体

(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三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度的比等

于__________ ;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 ;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的人体是相似体,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米,体重为18千克,到了初三时,身高为1.65米。问他的体重是多少(不考虑不同时期人体平均密度的变化)?(2001江苏省泰州市)

解:(略)

赏析:将“相似”的概念从平面扩展到空间后,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实际上这也不是个什么很复杂问题,因为阅读材料中明确地告诉我们: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重要的信息它就明摆在那儿,就看你能否收集到它,并加以分析处理,从而用以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新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于1965年就已提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第十一条中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体系”,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而始于2001年的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主干内容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会怎样学习,而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是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