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复习知识点

路基路面复习知识点
路基路面复习知识点

整理于2013年5月XX日

路基路面工程

零、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承载能力;2、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平整度;5、表面抗滑性能。P5~7

一、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路基路面裸露在大气中,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自然

条件的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地理条件;2、地质条件;3、气候条件;4;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5,土的类别。P7

二、各类公路用土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在选择路基填筑材料,以及修筑稳定土路面结构层

时,就根据不同的土类分别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总之,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黏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重黏土,特别是蒙脱土也是不良的路基土。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土类,如具有特殊结构的土(黄土)、含有机质的土(腐殖土)以及含易溶盐的土(盐渍土)等,用以填筑路基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三、公路自然区划根据以下三个原则划分:1、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2、地表气候区

划差异性的原则;3、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四、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部冻土三

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润过渡、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

五、我国7个一级自然区的路面结构设计注重的特点各有不同,根据各地区经验,可大致归

纳如下:Ⅰ——北部多年冻土区;

Ⅱ——东部温润季冻区;

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

Ⅳ——东南湿热区;

Ⅴ——西南潮暖区;

Ⅵ——西北干旱区;

Ⅶ——青藏高寒区。

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为了保证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六、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需要在现场进行勘查,对于原有公路,按不利

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于路槽底面以下80cm内,每10cm 取土样测定其天然含水率、塑限含水率和液限含水率。

七、当路基的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一定的情况下,路基的湿度由下而上逐渐减小,如图

1-6所示;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八、路面横断面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

九、为了保证路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侵湿和参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

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形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形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十、路面结构划分为三层:面层、基层和垫层;

1、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

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侵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修筑面层

所用的材料主要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

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

土基中去;实际上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层;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

料稳定土或稳定碎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

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 垫层介于土基和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

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基层的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

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修筑垫

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高,但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常用的垫层材料:一

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二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

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十一、各等级路面所具有的面层类型及其所适用的公路等级

十二、路面分类,一、按面层所用的材料区划: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碎石路面等;

二、从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相似性角度: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

面。

1、柔性路面。柔性路面的总体结构刚度较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弯沉,

路面结构本身的抗弯拉强度较低,它通过各结构层将车辆荷载传递给土基,使土基承受较大的单位应力。路基路面结构主要依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2、刚性路面。刚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

抗压强度高,与其他筑路材料比较,它的抗弯拉强度高,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故呈现较大的刚度。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结构层处于板体工作状态,竖向弯沉较小,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通过板体的扩散分布作用,传递给基础上得单位应力较柔性路面小得多。

3、半刚性路面。用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

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性质,后期的强度和刚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最终的强度和刚度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由于这种材料的刚度处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之间,因此把这种基层和铺筑在它上面的沥青面层统称为半刚性路面,这种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

十三、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P27

十四、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轴载与通行次数可以按照等效原则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十五、轮迹横向分布。车辆在道路行驶时,车轮的轨迹总是在横断面中心线附近一定范围

内左右摆动,由于轮迹的宽度远小于车道的宽度,因而总的轴载通行次数既不会集中在横断面上某一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点上,而是按一定规律分布在车道横断面上,称为轮迹的横向分布。

十六、在路基某一深度Za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Z σ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

应力b σ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0.1~0.2时,该深度Za 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十七、路基土的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P41

十八、用于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有: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和加州承载比(CBR )

等。

1、 土基回弹模量。 以回弹模量表征土基的承载力,可以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

的可恢复变形性质,因而可以应用弹性理论公式描述荷载与变形关系。

2、 地基反应模量。 用温克勒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以地基反应模量K 表征

土基的承载力。压力p 与弯沉l 之比称为地基反应模量K 。p46

3、 加州承载比(CBR )。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

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以它们的相对值表示CBR 值。P46

十九、路基的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1、路基沉陷;2、边坡滑塌(溜方和滑坡);3、碎落

和崩塌;4、路基沿山坡滑动;5、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二十、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1、抗剪强度;2、抗拉强度;3、抗弯拉强度;4、应力

—应变特性。

二十一、考虑到温度与加荷时间对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的影响,用劲度模量T t S ,表征其应力

——应变关系。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是在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P54

二十二、对于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下的极限

应力值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称为疲劳。疲劳的出现,是由于材料微结构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下微量损伤逐步累积扩大,终于导致结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P56

二十三、路基承受行车荷载作用,主要是在应力工作区,其深度一般在路基顶面以下80cm

范围以内。

二十四、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1、路堤。 矮路堤———填土高度小于1.0~1.5m

一般路堤——填土高度在1.5~18m 范围内

高路堤———填土高度大于18m (土质)或20m (石质)

3、 路堑。 几种常见路堑横断面形式,有: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和半山洞路基。

4、 半填半挖路基。 半填半挖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堑两者的特点,上述对路堤和路堑的要

求均应满足。P60

二十五、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段修筑的一般路堤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选

择路基断面形式,确保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2、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3、确定边坡形状和坡度;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6、附属设施设计。

二十六、路基宽度为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路面宽度根据设计通行能力及交通

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个车道宽度为 3.50~3.75m ,技术等级高的公路和城镇近郊的一般公路,路肩宽度尽可能增大,一般取1~3m ,并铺筑硬质路肩,以保证行车不受干

扰。P62

二十七、路基高度是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

由于原地面沿横断面方向往往是倾斜的,因此在路基宽度范围内,两侧的高差常有差别。路基高度是指路基中心线处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之差。而路基两侧边坡的高度是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所以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边缘高度之分。P63

二十八、通常将大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视为高路堤,将大于20m的路堑视为深路堑。P63

二十九、公路路基的边坡坡度,可用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值表示,并取H=1。H:b=1:

0.5(路堑边坡)或1:1.5(路堤边坡),通常用1:n(路堑)或1:m(路堤)表示坡

率,称为边坡坡率。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与边坡的土质、岩石的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和边坡的高度。P64

三十、分层压实的路基顶面能防止水分干湿作用引起的自然沉陷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产生得压实变形,确保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P68

三十一、压实度是以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法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表征。P69

三十二、公路路堤除了80cm深度的路床土之外,以下部分的路基一律按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控制压实度。

三十三、路基边坡稳定的力学计算基本方法是分析失稳滑动体沿滑动面上得下滑力T与抗滑力R,按静力平衡原理,取两者之比值为稳定系数K。K=R/T. 工程上一般规定采用K≥1.20~1.30,作为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界限值。P74

三十四、砂类土路基边坡参水性强、黏性差,边坡稳定主要靠其内摩擦力支撑,失稳土体的滑动面近似直线状态。

三十五、软土是由天然含水率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及泥炭。软土地基的临界高度Hc是指天然地基状态下,不采取任何措施,所容许的路基最大填土高度。P86

三十六、软土地基的路堤华东成圆弧滑面,稳定验算方法采用圆弧条分法,根据计算过程中参数选择不同,可分为:总应力法、有效固结应力法、有效应力法等。P87

三十七、侵水路堤除承受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外,还受到水浮力和渗透动水压力的作用。

P89

三十八、透水性强的砂性土路堤,动水压力较小;黏性土路堤经人工压实后,透水性差,动水压力不大。介于两者之间的土质路堤,如粉质亚砂或粉质亚黏土等,侵水时的边坡稳定性较差。遇水膨胀及易溶或严重风化的岩石,侵水路堤边坡的稳定性更差。P89 三十九、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以及湿软地基的加固处治。

四十、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等)p97

四十一、冲刷防护主要是对沿河滨海路堤、河滩路堤及水泽区路堤,亦包括桥头引道,以及路基边旁堤岸等防护。直接防护与加固设施中包括植物防护和石砌防护与加固两种,常用有:植物、铺石、抛石或石笼等。间接防护主要指导治结构物,如丁坝、顺坝、防洪堤、拦水坝等。P100

四十二、沉降量计算———软土地基在路基填土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可分为施工期间沉降和施工后沉降两部分。P104

四十三、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有:1、砂垫层法;2、换填法;3、反压护道法;4、分阶

段施工;5、超载预压法;6、竖向排水法;7、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P110~115 四十四、挡土墙的类型。

1、按挡土墙的位置不同分为: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和山坡挡墙等;

2、按挡土墙的墙体材料不同,分为:石砌挡墙、混凝土挡墙、钢筋混凝土挡墙、砖砌

挡墙、木质挡墙和钢板墙等;

3、按挡土墙的结构形式不同,分为:重力式、半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

锚杆式、拱式、锚定板式、桩板式和垛式。

四十六、常用的石砌挡土墙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等部分构成。

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的不同,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等几种。P120

四十七、基础埋置深度取决于地质条件、水文情况、冻结深度、临近建筑物的基础影响。为保证挡土墙的稳定,埋置深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当冻结深度小于或等于1m时,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并符合基础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

———当冻结深度超过1m时,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5m,还应将基底至冻结线以下

0.25m深度范围的地基土换填为弱冻胀材料。

———受水流冲刷时,应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冲刷深度,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m。

———路堑式挡土墙墙基顶面应低于路堑边沟底面,且不小于0.5m。

———在风化层不厚的硬质岩石地基上,基底一般应置于基岩表面以下0.15~0.6m;在软质岩石地基,基底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m。P122

四十八、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按力的作用性质分为主要力系、附加力和特殊力。P125 四十九、当挡土墙向外移动时(位移或倾覆),土压力随之减少,,直到墙后土体沿破裂面下滑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墙背的土压力称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挤压移动,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而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土体对墙的抗

力称为被动土压力;墙处于原来位置不动,土压力介于两者(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称为静止土压力。P125

五十、土压力相关问题计算。P127~150

五十一、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有:(一)增加抗滑稳定性的方法:1、设置倾斜基底;2、采用凸榫基础;(二)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1、展宽墙趾;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3、改变墙身断面类型。P150~152

五十二、根据水源的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P181

五十三、水对路面的危害可以表现为: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对于沥青路面,水使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造成各种病害;移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的普遍下降。

五十四、路界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把降落在路界范围内表面水有效地汇集并迅速排除出路界,同时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对行车安全的不利。通常地表排水可以划分为: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坡面排水三部分。

五十五、常用的路基地表排水设备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急流槽等。P182

五十六、常用的路基地下排水设备有:盲沟、参沟、参水隧道和参井等,其特点是排水量不大,主要是以参流方式汇集水流,并就近排出路基范围以外。对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专用地下管道予以排除。P190

五十七、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暗器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和爆破方法等。P229

五十八、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路基施工破坏土体的天然状态,致使结构松散,颗粒重新组合。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必须予以压实,以提高其密实程度。所以路基的压实工作,是路基施工工程中一个重要工序,亦是提高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根本技术措施。

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压实的目的在于使土体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有关资料证明: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参透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236

五十九、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原因。对于细粒土的路基,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指土质和湿度,外因指压实功能(如机械性能、压实遍数与速度、土层厚度)及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P236

六十、碎、砾石路面的强度构成。对于松散介质范畴的材料,其抗剪强度可用库仑公式表示。因此,由材料的黏结力和内摩阻角所表征的内摩擦力所决定的颗粒之间的联结强度,即构成了路面材料的结构强度。

纯碎石材料按嵌挤原则产生强度,它的抗剪强度主要决定于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和材料内摩阻力,由下列三项因素构成:1、粒料表面的相互滑动摩擦;2、因剪切时体积膨胀而需克服的阻力;3、因粒料重新排列而受到的阻力。P266

六十一、碎、砾石材料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应力——应变的非线性性质,回弹模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竖向和侧向应力大小的影响。P269

六十七、级配砾(碎)石路面,是由各种集料(砾石、碎石)和土,按最佳级配原理修筑而成的路面层或基层。P272~274

六十八、块料路面:1、优点:坚固耐久、清洁少尘、养护修理方便。

2、缺点:用手工铺筑、难以实现机械化施工,块料之间易出现松动,

铺筑进度慢,建筑费用高。

3、结构特点:必须设置整平层,块料之间还需要用填缝料嵌填,使块

料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六十九、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的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P286

七十、石灰剂量是石灰质量占全部土颗粒的干质量的百分率,即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石灰土不得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在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并在最佳含水率下拌匀压实,使石灰与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般分四个方面:离子交换作用、结晶硬化作用、火山灰作用和碳酸化作用。P289还有有关的公式。

七十一、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用水泥稳定土的过程中,水泥、土和水之间发生多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从而使土的性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包括如下:1、化学作用:如水泥颗粒的水化、硬化作用,有机物的聚合作用,以及水泥水化产物与黏土矿物之间的化学作用等。

2、物理——化学作用:如黏土颗粒与水泥及水泥水化产物之间的吸附作用,

微粒的凝聚作用,水及水化产物的扩散、渗透作用,水化产物的溶解、结晶作用等。

3、物理作用:如土块的机械粉碎作用,混合料的拌合、压实作用等。P296 七十二、影响强度的因素:1、土质;2、水泥的成分和剂量;3、含水率;

4、施工工艺过程。

P298

七十三、工业废渣材料主要用石灰与之综合稳定,即石灰工业废渣材料,常用的有石灰粉煤灰类及石灰其他废渣类。

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基层具有: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稳定性好、成板体、且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加,抗水、抗冻、抗裂而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特点。所以,近几年来,修筑高等级公路,常选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做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P302

七十四、沥青路面的优点: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

缺点:

1.裂缝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断裂,或是沥青面层缩裂,冬季,沥青面层中的平均温度低于断裂温度,面层即发生断裂

2.车辙这个很常见,在温度较高的季节,车辆的反复碾压,沥青产生塑性流动形成的,车辙达到一定深度,辙槽积水,容易发生事故

3.松散剥落沥青从矿料表面剥落。

4.表面磨光车轮反复滚动摩擦作用,集料表面被磨光导致沥青面层表面光滑,容易在雨季导致车祸。P306

七十五、沥青路面的破坏类型:1、裂缝(横向、纵向及网状裂缝);2、车辙;3、松散破落; 4、表面磨光。

七十六、对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1、高温稳定性;2、低温抗裂性;3、耐久性;4、抗滑

能力;5、防渗能力。

七十七、沥青路面的分类。1、按强度构成原理分类,可分为:密实性和嵌挤型。其中密实

性沥青路面按其空隙率的大小可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种。 2、按施工工艺分类,可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三类。 3、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特性分类,可分为: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五种类型。此外,沥青玛碲脂碎石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磨耗层近年也得到广泛应用。

七十八、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形状有: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

P316

七十九、摩尔——库仑理论的一般表达式为:p316

0cos 2sin )()(3131=-+--=??σσσσσc f ij

式中:1σ———最大主应力;

3σ———最小主应力; ij σ———应力状态张量。

八十、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性质与力学模型。 一般认为,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弹、

黏、塑性综合体,在低温小变形范围内接近线弹性体,在高温大变形活动范围内表现为黏塑性体,而在通常温度的过渡范围内则为一般的黏弹性体。P318

八十一、为了保证路面为车辆提供稳定、耐久的服务,沥青路面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

久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均影响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八十二、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的病害有:车辙、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 (一)、

车辙的类型:1、失稳型车辙;2、结构型车辙;3、磨耗型车辙; (二)、车辙形成的三阶段:1、初始阶段的压实过程;2、沥青混合料的侧向流动;3、矿质集料的重新排列及矿质骨架的破坏。 (三)、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方法:1、单轴压缩试验;2、马歇尔试验;3、蠕变试验;4、轮辙试验;5、简单剪切试验。P329~332 八十三、沥青路面的低温抗裂性的病害有:一是由于气温骤降使面层收缩,在有约束的沥青

层内产生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造成开裂;二是温度疲劳裂缝,沥青混凝土经受长时间的温度循环,应力松弛性能下降,极限拉应力变小,结果在温度应力小于抗拉强度的情况下产生开裂。P333

八十四、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

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聚合物改性剂可分为三类:

1、热塑性橡胶类,如苯乙炔——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 );

2、橡胶类,如丁苯橡胶(SBR );

3、热塑性树脂类,如乙炔——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 )、 聚乙烯(PE)。p348 八十五、沥青混合料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物级配、空隙率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C ),适用于各级公路沥青面层的任何层次。

2、 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 ),适用于表面层、中面层或加铺磨耗层。3

3、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6%~12%(AM ),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

下公路,表面应设水上封层。

4、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3%~6%(ATB ),也称为大粒径沥青碎

石混合料,适用于基层。

5、 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大于18%(ATPB ),适用于排水基层。

6、 排水式开机配磨耗层,设计空隙率大于18%(OGFC ),适用于公路排水式沥青路

面磨耗层。P352

八十六、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自上而下逐层增大,并与设计层厚相匹配。对于热拌热

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集料公称直径的2.5倍,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应小于公称粒径的3倍,对SMA 和OGFC 等混合料不应小于公称粒径的2倍至2.5倍,以保证压实,不产生离析。P354

八十七、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

证等三个阶段。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明确规定,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P354

八十八、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的相关参数:毛体积密度、空隙率、稳定度、流值、VMA 、

VFA 。

八十九、p363~376

九十、世界各国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分为:经验法和力学——经验法两大类。P377 九十一、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2006)采用弹性层状体

系作力学分析基础理论,以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路面整体沉降(弯沉)和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作为设计指标,以疲劳效应为基础,处理轴载标准化转换与轴载多次重复作用效应。P378

九十二、轴载小于4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量换算。P378 九十三、沥青路面的基层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柔性基层(有机结合料稳定碎

石或无结合料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水泥、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刚性基层(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三种。P386

九十四、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体系理论,以路表

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拉弯应力、半刚性及刚性材料基层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设计完成后,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与各结构层的弯拉应力均应满足设计指标的极限标准。P389

九十五、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路面设计弯沉值d l 由式

(14——21)计算确定。p390

B s c e d A A A N l 2.0600-=

式中:d l ——设计弯沉值(0.01mm );

e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当量标准轴载通行次数;

c A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

公路为1.2;

s A ——面层类型系数,里侵犯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冷拌沥青碎石、

上拌下贯或贯入式路面。沥青表面处治为1.1;

B A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1.0,柔性基层沥

青路面为1.6.若基层由半刚性材料与柔性材料层组合而成,则 B A 介于

两者之间通过线性内插决定。

九十六、路面结构厚度设计应该满足的两个方程式:p392

d s l l ≤ R m σσ≤

九十七、路基回弹模量E0的确定方法有:1、现场实测法;2、查表法;3、室内试验法;4、

换算法;p393~398

九十八、新建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设计回弹弯沉和容许弯拉应力两个设计指标,分别计算设

计年限内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确定交通量等级,面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d l 和容许弯拉应力R σ。

2、 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沿线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路

段的路基回弹模量0E ;

3、 参考本地区工程经验,拟定若干个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

配合比设计,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与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spi i E σ,。

4、 计算路面结构表面弯沉值s l 以及结构层层底弯拉应力m σ;

F E P l c s αδ1

21000= m m p σσ=

5、 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层的厚度,即: d s l l ≤ R m σσ≤

6、 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能满足,则可增加防

冻层厚度,达到规定厚度,以满足防冻要求;

7、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路面结构方案。p401~402

九十九、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P419

一百、混凝土路面具有的优点:1、强度高,混凝土路面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抗弯

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 2、稳定性好,混凝土路面的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特别是它的强度能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不存在沥青路面的那种“老化”现象; 3、耐久性好,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好,所以它经久耐用,一般能使用20~40年,而且它能通行包括履带式车辆等在内的各种运输工具; 4、有利于夜间行车,混凝土路面色泽鲜明,能见度好,对夜间行车有利。

缺点:1、对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2、有接缝,一般混凝土路面要

建造许多接缝,这些接缝不但会增加施工和养护的复杂性,而且容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如处理不当,将导致路面板处和板角边破坏;

3、开放交通较迟,一般混凝土路面完工后,要经过28d的潮湿养生,才能开放交通,

如需提早开放交通,则需采取特殊措施;4、修复困难,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开挖很困难,修补工作量大,且影响交通。P419

一百零一、混凝土面层下设置基层的目的是:

1、防唧泥———混凝土面层如直接放在路基上,会由于路基土塑性变形量大,细料含

量多和抗冲刷能力低而极易产生唧泥现象。铺设基层后,可减轻以至消除唧泥的产生。

但未经处治的砂砾基层,其细料含量和苏醒指标不能太高,否则仍会产生唧泥;

2、防冰冻———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用对冰冻不敏感的粒状多孔材料铺筑基层,可以

减少路基的冰冻深度,从而减轻冰冻的危害作用;

3、减少路基顶面的压应力,并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影响;

4、防水———在湿软土基上,铺筑开级配粒料基层,可以排除从路表面渗入面层板下

的水分以及隔断地下毛细水上升;

5、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

6、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P420

一百零二、横向接缝是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缝,共有三种:缩缝、胀缝和施工缝。

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施工缝———混凝土路面在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在胀缝处收工。如不可能,也应在缩缝处收工,并按施工缝的构造形式制筑接缝。P423 一百零三、混凝土路面板施工程序因摊铺机而异,我国目前采用的摊铺机具与摊铺方式包括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摊铺、三辊轴摊铺、手工摊铺等。不同机具不同方式各有符合本身要求的施工程序,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安装模板;2、设置传力杆;3、混凝土的拌合与运送;4、混凝土的摊铺与振捣;5、接缝的设置;6、表面整修;7、混凝土的养生。P440~441

一百零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的自身特点:1、混凝土路面板的弹性模量及力学强度大大高于基层和土基的相应模量和强度;2、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约为其1/7~1/6,因此取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指标为设计指标;p454

一百零五、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类型有:1、断裂;2、唧泥;3、错台;4、拱起;5、接缝挤碎等。P454

一百零六、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包括下列内容:1、路面结构层设计;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及接缝设计;4、路肩设计;5、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P455

一百零七、《公路水泥混凝土鲁米昂设计规范》(JTG D40——2002)是现行的我国最新的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新规范列出的设计方法以弹性半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板模型为基础,以100kN单轴双轮标准轴载作用于矩形板纵向边缘中部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控制设计。设计方法采用了可靠度设计方法,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P457

一百零八、我国现行的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是以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下,在纵缝边缘中部出现纵向疲劳开裂作为临界损坏状态,设计时以荷载应力和疲劳温度应力的叠加小于等于混凝土疲劳强度作为设计标准。

极限状态函数:P472

)lg (N B A s rf t p -=≤+σσσσ

式中:t σ——疲劳温度应力(MPa )

p σ——荷载应力(MPa )

rf σ——混凝土疲劳强度(MPa ) s σ——混凝土极限抗折强度(MPa )

N ——当量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A 、

B ——混凝土疲劳方程的两个回归系数。

一百零九、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度可相应地定义为: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车辆荷载应力和

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下,路面板纵缝边缘中部不出现疲劳开裂的概率,即为:

)(rf t p p R σσσ≤+= p472

一百一十、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采用单轴双轮组100kN 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弹性半

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薄板理论有限元解为理论基础,以路面板纵缝边缘荷载与温度综合疲劳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板厚度设计。设计完成后,路面板的综合疲劳弯阿里应力应满足以目标可靠度为依据的极限状态平衡方程式。p479

一百一十一、弯拉应力分析及厚度设计。 p480~483

一百一十二、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计算实例。p494~498

一百一十三、路面结构承载能力是指路面在达到预期的损坏状况之前还能承受的行车荷载作

用次数或者还能使用的年数。P509

一百一十四、沥青路面采用强度系数SSI 作为评价标准 表17-1 p513

一百一十五、损坏状况评价p515

一百一十六、路面的基本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快捷、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面。路面行驶

质量反映路面满足这一基本功能的能力。P516

一百一十七、整理各评分路段的主观评分和客观量测结果后,通过回归分析可建立线性或非

线性的评价模型,如:

IRI RQI 46.076.6-=

式中:RQI ———行驶质量指数(5分制)

IRI ———国际平整度指数(m/km )

一百一十八、以侧向力系数SFC 表征的路面抗滑性能:P520

W

F SFC s = 式中:s F ———作用在试验轮胎上的侧向摩阻力(N )

W ———作用在轮胎上的垂直荷载(N )

隧道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

15 路基、路面基层与路面 15.1 一般规定 15.1.1 隧道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材料、施工和质量要求,应满足现行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8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2-86)》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4)》的有关规定,并符合本章要求。 15.1.2 隧道进、出口外50m范围内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的施工方法,应与洞内施工相同。 15.1.3 隧道内应采用满足施工要求的配套机械设备施工。 15.1.4 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所用材料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15.1.5 路面基层和路面在施工以前,应根据设计类型,通过铺筑试验段确定施工配合比、控制参数、松铺系数等。 15.1.6 路基、路面基层和路面各工序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5.1.6.1 必须在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道工序。 15.1.6.2 交验时必须具备施工单位的自检、互检、专检手续、完整的施工交接记录、标高和坡度复核及其他各种测试记录。 15.1.6.3 如发现受检资料不符合要求,必须补全改正,否则不予验收。 15.1.6.4 在最后一道工序(路面)未完成时,或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得开放交通。 15.2 路基 15.2.1 路基排水的施工应符合本规范10章规定,并符合下列规范定: 15.2.1.1 盲沟、有管渗沟以及掺水滤层的回填与夯实,应满足路基施工压实度要求。 15.2.1.2 路基通过暗河、溶洞时,应采用桥涵跨越,并进行加回处理,亦可按本规范 14.4节有关条款处理。 15.2.1.3 渗水滤层应采用质地坚硬且纯净的砂砾石、碎石或隧道石质弃渣等材料铺设,渣体粒径不宜大于15cm,滤层厚度宜为10~20cm 。 15.2.1.4 开挖中央水沟时,严格控制装药量,不得损坏隧道已有衬砌或其它设施。 15.2.1.5 路基施工应与疏通横向盲沟、侧沟和中央水沟同时进行。做到排水沟顺直,坡度均匀;排水管接头平顺、稳固;排水系统内不积水,排水流畅。 15.2.2 硬质路段的超挖部分应先清除软石和杂物,再用坚硬碎(砾)石材料或混凝土填补平整,并碾压密实。硬质岩欠挖路段,宜进行浅孔爆破松动,并应挖至设计标高处。 15.2.3 在软弱围岩及断面破碎地带应先清除软石和淤泥,再用硬质碎石、砂砾、片石等换填,并按设计要求的密度和平整度分层碾压,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为止。 15.2.4 仰拱地段应清除虚渣,并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回填至路基设计标高。 15.3 路面基层 15.3.1 路面基层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5.3.1.1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

路基路面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路基工程》部分 1、道路工程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道路工程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有: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能、少尘性。 2、各类土的基本工程性质。 答:各类公路用土具有不同的工程性质,巨粒土,有很高的强度和稳定性,用以填筑路基是良好的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密实程度好,强度和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除了填筑路基之外,可以用来铺筑中级路面,经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性强,毛细上升高度小,具有较大的内摩擦系数,强度和水稳定性均好。但砂土黏结性差,易于松散,压实困难,但是经充分压实的砂土路基,压缩变形小,稳定性好。 砂性土含有一定数量的粗颗粒,又含有一定数量的细颗粒,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等都能满足要求,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含有较多的粉土颗粒,干时虽有黏性,但易于破碎,浸水时容易成为流动状态。粉性土毛细作用强烈,毛细上升高度大(可达1.5m),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粉性土属于不良的公路用土。 黏性土中细颗粒含量多,土的内摩擦系数小而黏聚力大,透水性小而吸水能力强,毛细现象显著,有较大的可塑性。黏性土干燥时较坚硬,施工时不易破碎,浸湿后能长期保持水分,不易挥发,因而承载能力小。 重黏土的工程性质与黏性土相似,但其含黏土矿物成分不同时,性质有很大差别。重黏土不透水,黏聚力特强,塑性很大,干燥时很坚硬,施工时难以挖掘与破碎。 总之,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黏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重黏土,特别是蒙脱兔也是不良的路基土。 3、路基的干湿类型及其划分的依据和判别的标准。 答: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以分界稠度w c1、w c2、w c3来划分; 判别标准: ①对原有公路,按平均稠度确定。 ②对于新建公路,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4、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地理条件 ②地质条件 ③气候条件 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⑤土的类别 5、路基常见的病害及产生的原因。 答:(1)路基沉陷,产生原因:路基的沉缩是因为路基填料选择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内部形成过湿的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用之下,引起路基沉缩。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000002

一、填空题(20分)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评定单元,并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建设项目逐级评定。 2.分项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 3.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测定弯沉时,宜采用长度为的弯沉仪,并采用后轴载为100KN 的标准车。 4、测量数据的表达方式有表格法、图示法和经验公式法等3种。 5、中线偏位是指公路竣工后其中线的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移量。 6、数据统计特征量分为数据集中程度和数据离散程度两类。 7、水泥砼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水泥砼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8、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段和竖曲线组成。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采用B测定现场路基压实度的方法,是国际公认最标准的方法。 A、环刀法 B、灌砂法 C、核子密度仪法 D、水袋法 2、用摆式仪法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如果标定的滑动长度大于标准值,那么测定的BPN值比实际值A。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偏大偏小很难确定 3、高程检测仪器主要是指A。 A、水准仪 B、经纬仪 C、全站仪 D、A、B、C 都可以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双幅公路一般采用B标高。 A、路基边缘 B、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C、行车道中线 D、路幅中线 5、如果已知变异系数为10%,平均值为, 则标准偏差为A。 A、 B、 C、 D、 6、水泥混凝土路面以C龄期的强度为评定依据。A、7天 B、14天 C、28天 D、90天 7、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C不是级配碎石基层的实测项目。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弯沉 D、厚度 8、采用贝克曼梁法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时,计算的代表弯沉为A(符号含义同教材)。 A、L=L+ZaS B、L=L-ZaS C、 D、 9、如果测量某试件的面积,其测量结果为S=±m2,则该测量结果有C位有效数字。A、3 B、4 C、5 D、6 10、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实测项目中D的规定分最高。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厚度 D、A和C 11、采用格拉布斯法对某10个数据, , , , , , , , , )进行数据判别(已知格拉布斯法系数g(10)=, g(9)=),可以舍弃B个数据。A、0 B、1 C、2 D、3 12、压实度评定中,为了区分质量优劣规定了C。 A、平均压实度下置信界限 B、单点极值 C、扣分界限 D、平均值 13、弯沉测试中,当弯沉仪置于规定位置,调整百分表读数300,指挥汽车缓缓前进迅速读取最大读数为360,当汽车开出影响半径以外百分表读数稳定后,读取终读数为270,那么该测点处回弹弯沉为A()。 A、180 B、120 C、60 D、90 14、弯沉是荷载作用下的A。 A、垂直变形 B、垂直应力 C、水平变形 D、水平应力 15、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应按D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16、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采用C方法。 A、摆式仪 B、摩擦系数测定车 C、铺砂法 D、制动距离法 17、土方路基比石方路基实测项目中多一项检测内容是B。 A、压实度 B、弯沉 C、边坡 D、平整度 18、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钻取芯样,测定芯样的A,以作为评定结构品质的主要指标。 A、弯拉强度 B、抗压强度 C、劈裂强度 D、抗剪强度

路基路面工程名词解释(加强版)

1、标准轴载:我国路面设计用单轴双轮组100KN作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2、半刚性基层:主要使用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对级配集料做稳定处理的基层结构。 3、边沟: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矮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4、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土体挤压移动时,土压力随之增大,土体被推移向上滑动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作用于土体对强背的抗力称为被动如压力。 5、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落。 6、车辙: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7、车辙试验:车辙试验是在规定尺寸的板块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上,用固定荷载的橡胶轮反复行走后,测定其变形稳定期每增加变形1mm的碾压次数,即动稳定度,以次/mm表示。 8、当量轴次:将交通量中各级轴载换算为BZZ—100后得到的轴载作用次数。 9、当量土柱高:在边坡稳定性分析时,以相等压力等效替代车辆设计荷载的土层厚度。 10、当量高度:在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需要按车辆最不利情况排列,把车辆荷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即以相等压力的土层厚度来代替荷载,叫当量高度,用h。表示。 11、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建筑物。 12、陡坡路堤:修筑于地面横坡度大于1: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13、地基反应模量:WINKLER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状态时压力P与弯沉L之比。 14、堤岸防护:针对沿河滨海,河滩路堤挤水泽路堤而采取的防止水流破坏和加固堤岸的防护措施。 15、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16、冻胀:在正温度区内,因零度等温线附近土中自由水和毛细水的冻结,形成了同较深土层之间的湿度坡差,从而促使下面的水分向零温度等温线附近移动,而这些过量的水分冻结后体积膨胀,使路基隆起和路面开裂,发生冻胀。 17、翻浆:春融时,路基上层的土首先化冻,应水分过多而变得极为湿软,在行车作用下泥浆就沿路面裂缝冒出,形成翻浆。 18、高路堤:填土高度高于18m的土质路堤和大于20m的石质路堤。 19、刚性基层: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修筑基层混凝土板而形成的沥青路面基层结构。 20、刚性路面:主要只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 21、工程地质法:对照当地具有类似工程地质条件而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天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情况,据以推断路基的设计断面是否稳定。 22、公路自然区划:将自然条件大致相近并且从事公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时有许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参考者划分为同一区划。 23、工程地质法: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调查,拟定不同的土质类别及其所处状态下的边坡稳定值参考数据,在实际工程边坡设计时,将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作比拟,采用类似条件下的边坡稳定值作为设计值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 24、滑坡:一部分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25、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性质。 26、化学加固法:利用化学溶液或胶结剂,采用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颗粒胶结起来,达到加固目的。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000002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第10卷) 一、填空题(20分)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评定单元,并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建设项目逐级评定。 2.分项工程质量检测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四个部分。 3.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测定弯沉时,宜采用长度为5.4m的弯沉仪,并采用后轴载为100KN的标准车。 4、测量数据的表达方式有表格法、图示法和经验公式法等3种。 5、中线偏位是指公路竣工后其中线的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偏移量。 6、数据统计特征量分为数据集中程度和数据离散程度两类。 7、水泥砼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水泥砼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深度,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8、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段和竖曲线组成。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采用B测定现场路基压实度的方法,是国际公认最标准的方法。 A、环刀法 B、灌砂法 C、核子密度仪法 D、水袋法 2、用摆式仪法测定路面摩擦系数时,如果标定的滑动长度大于标准值,那么测定的BPN值比实际值A。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偏大偏小很难确定 3、高程检测仪器主要是指A。 A、水准仪 B、经纬仪 C、全站仪 D、A、B、C 都可以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双幅公路一般采用B标高。 A、路基边缘 B、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C、行车道中线 D、路幅中线 5、如果已知变异系数为10%,平均值为540.0, 则标准偏差为A。 A、54.0 B、5400.0 C、539.9 D、540.1 6、水泥混凝土路面以C龄期的强度为评定依据。A、7天 B、14天 C、28天 D、90天

7、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C不是级配碎石基层的实测项目。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弯沉 D、厚度 8、采用贝克曼梁法测定土基的回弹模量时,计算的代表弯沉为A(符号含义同教材)。 A、L=L+ZaS B、L=L-ZaS C、 D、 9、如果测量某试件的面积,其测量结果为S=(0.50150±0.00005)m2,则该测量结果有C 位有效数字。A、3 B、4 C、5 D、6 10、根据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规定,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实测项目中D的规定分最高。 A、压实度 B、平整度 C、厚度 D、A和C 11、采用格拉布斯法对某10个数据(23.0, 24.5, 26.0, 25.0, 24.8, 27.0, 25.5, 31.0, 25.4, 25.8 )进行数据判别(已知格拉布斯法系数g(10)=2.18, g(9)=2.11),可以舍弃B 个数据。A、0 B、1 C、2 D、3 12、压实度评定中,为了区分质量优劣规定了C。 A、平均压实度下置信界限 B、单点极值 C、扣分界限 D、平均值 13、弯沉测试中,当弯沉仪置于规定位置,调整百分表读数300,指挥汽车缓缓前进迅速 读取最大读数为360,当汽车开出影响半径以外百分表读数稳定后,读取终读数为270,那么该测点处回弹弯沉为A(0.01mm)。 A、180 B、120 C、60 D、90 14、弯沉是荷载作用下的A。 A、垂直变形 B、垂直应力 C、水平变形 D、水平 应力 15、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应按D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A、单项工程 B、单位工程 C、分部工程 D、分项工程 16、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采用C方法。 A、摆式仪 B、摩擦系数测定车 C、铺砂法 D、制动距离法 17、土方路基比石方路基实测项目中多一项检测内容是B。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第01卷)及答案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第01卷) 一、填空题 1、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按()、()、()、和()逐级进行。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和()等四个部分。 3、常见的平整度测试有()、()和()三种,相应的技术指标分别为()、()和()。 4、分项工程实测项目评分值之和为100分,对于()和()须予扣分。 5、路面工程实测项目的质量标准按()和()两档设定。 6、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7、沥青路面构造深度反映路面的()性能。 8、测定回弹弯沉时,弯沉仪的测头应放置在()位置。 9、当圆曲线的半径大于(),其横坡为路拱双向横坡。 10、重型击实试验和轻型击实试验的区别在于()不同。 二、选择题 1、重型击实试验与轻型击实试验比较,试验结果()。(住:ρ0为最大干密度,ω0为最佳含水量)

A、ρ0大,ω0大 B、ρ0小,ω0小 C、ρ0大,ω0小 D、ρ0小,ω0大 2、新建单幅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采用()标高。 A、路中线 B、路基边缘 C、行车道边缘 3、对于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必检测()。 A、强度 B、厚度 C、平整度 D、抗滑 4、填隙碎石基层固体体积率用()测定。 A、灌砂法 B、环刀法 C、蜡封法 D、核子密度仪法 5、交工验收时,()需检测弯沉、平整度、抗滑性能等。 A、沥青混凝土面层 B、水泥混凝土面层 C、半刚性基 D、土方路基 6、当△x>0,△y<0时,方位角(θ)与象限角(R)关系为()。 A、θ=270o+ R B、θ=360o- R C、θ=270o- R 7、根据“评定标准”规定,某一级公路土基压实度标准为95%,当某测点的压实度为92.5%时,评定结果为()。 A、优良 B、合格 C、不合格并扣分 D、不合格并返工 8、对某路段沥青混凝土面层弯沉检测,由检测结果计算的弯沉代表值小于设计弯沉值时,其得分为()。 A、100分 B、规定满分 C、合格率*规定分 D、零分 9、沥青混凝土标准密度,可由()得到。 A、马歇尔试验 B、击实试验 C、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D、钻芯取样试验

路面基层施工方案

填石路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填方段分别有:K159+674.5—745填方6212.778 m3,K159+970—K160+036填方4615.165 m3,K160+126—375填方53673.09 m3,K160+508—705填方7713.658 m3,K160+773.5—K161+089填方16297.628 m3,K161+099.5—2003792.482 m3,合计92304.801 m3。 几段填方段均位于软基段,水源丰富,软基采用挖淤及沙砾换填处理,考虑到工后沉降及排水、增加路基稳定性等,对换填后路基进行填石,填石范围及数量根据现场情况报批监理同意后施工。 2、施工准备和临时便道 2.1 到目前为止,我项目经理部已完成开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导线点和闭合水准点的复测及路基施工中边桩放样工作。 2.2 原地面复测已完成并经总监办确认。我项目经理部试验室临时资质的审批已完成并通过,并已完成该施工段路基填方材料的土工实验工作。 2.3 临时便道:利用原有山间小路和路基拓宽便道作为路基施工便道,现已完成,机械和人员已到场。 2.4 清表:在填挖方地段的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工作,清理深度应根据表土厚度决定一般10~30cm厚,清出的表土应集中堆放,再经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2.5 排水设施:做好原地面的临时排水设施,并与设计排水设施(排水沟和截水沟)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 2.6用电:施工用电使用工业用电,并配柴油发电机备用。 2.7填石路基试验段已施工完成,施工总结也已形成并上报审批,用于指导本段填石路基的施工。 3、施工中所采用的标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第二卷第五篇技术规范。 3.2铜陵至汤口高速公路TT12合同段施工图设计第1册、第2册。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二、详细方法和工作程序 1施工准备 机械安排:PC200挖掘机1台,用于取土场装车 红岩后八轮自卸车4部,用于运输填料 山推160推土机1台,用于清表及填筑摊铺三明YZ18JD压路机1台,用于压实填方 检测设备:三明YZ18JD压路机1台,工作性能为:三档静压8.9km/h,二档弱振5.1km/h,一档强振1.7km/h 水准仪:1台 全站仪:1台 人员安排:陈建平:施工负责人 朱一坚:安全负责人 杨炳全:质检工程师 翁建豪:技术员,负责测量

东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28

路基路面工程A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临界荷位 【答案】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2.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答案】在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弯沉计算和厚度设计时,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理论弯沉值与实测弯沉值之间有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即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3.轴载换算 【答案】因路面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很多,轴载也不相同,对路面的损坏程度也不同,因此选择一种标准轴载,并将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标准轴载作用次数称轴载换算。 4.公路自然区划 【答案】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相差很大,各种自然因素对公路构造物产生的影响和造成的病害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地区的公路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各有侧重。为了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特点对路线勘测、路基路面设计、筑路材料选择、施工方案的拟定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及其对公路建筑影响的主要特征,将全国进行划分为不同自然区,相应列出了各自然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等特征以及自然区的公路工程特点,常见公路病害和路基路面设计的有关参数等,供各地在公路设计与建筑中参考使用。 5.一般路基

【答案】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二、单项选择题 1.路基的临界高度是指( A )。 A.地下水或地表积水至路床顶距离;B.路基边缘至原地面距离; C.路基边缘至路床顶面距离; D.路面中心至地下水位的高度。 2.在柔性路面设计中,确定容许路面弯沉值采用的交通量Ne是设计年限内( C )。 A.单车道双向交通量; B.双车道双向交通量; C.单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D.各种车辆通过累计数量。 3.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是( D )。 A.弹性层状体系; B.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弹性三层状体系; C.弹性三层状体系; D.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4.在挡土墙的基底应力验算中,产生基底应力重分布的条件是( C )。 A.б1>[б]; B.бe/B=1; C.бe/B>1; D.бe/B<1。 5.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B )。 A.块石路面; B.水泥混凝土路面; C.沥青路面; 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6.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指( A )。 A.路基边缘的标高; B.路面边缘的标高; C.路中线的标高; D.路基顶面的标高。 7.在混凝土路面的各种接缝中,( C )是假缝。 A.纵向施工缝; B.横向施工缝; C.缩缝; D.胀缝。 8.确定土基和路面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试验是( B )。

2014年检测人员继续教育路基路面试卷

第1题 三米直尺连续测定10尺,最终结果取10个最大间隙的() A.代表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D.标准差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2题 三米直尺测平整度适用范围() A.施工控制和施工后质量检测 B.交竣工验收 C.养护检测 D.路网调查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3题 三米直尺单杆检测以路面()为测定结果 A.最小间隙 B.最大间隙 C.平均间隙 D.总间隙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4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 A.仅适用于沥青路面 B.适用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C.仅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D.可用于砂石路面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5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是评定路表面的() A.宏观构造 B.微观构造 C.摩擦系数 D.横向力系数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6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量砂筒容积() A.15ml?0.15ml B.20ml?0.15ml C.25ml?0.15ml D.30ml?0.15ml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7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推平板直径() A.50mm B.40mm C.30mm D.60m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8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量砂粒径() A.0.075--0.15mm B.0.15--0.3mm C.0.3--0.45mm D.0.45--0.60mm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9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测定位置距路面边缘() A.不小于1m B.不小于0.5m C.不小于0.8m D.不小于1.5m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10题 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批注: 第11题 三米直尺测平整度记录单位为()

路基路面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弯沉:指在规定的标准轴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轮隙位置产 生的总垂直变形或垂直回弹变形值。 2.压实度:指工地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到的 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3.最佳含水量: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 水量。 4.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挤压填土, 使土体向后位移,当挡土墙向后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叫被动土压力。 5.主动土压力:挡土墙向背离填土方向移动的适当距离,使墙后土 中的应力状态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到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6.路基:指的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 的带状构造物。 7.路面:是指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构造物。 8.路基工作区:把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应力作用较大范围内的路 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9.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稳定性,根据气候水文地质条 件规定的路基边缘距离原地面之间的最小高度。 10.静止土压力:挡土墙位于原来位置不动,处于两者之间,称为静 止土压力。

11.一般路基:是指在正常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下,填土高度或挖 方深度不超过规范所规定的路基。 12.石灰稳定基层:在粉碎的土和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适量消解后的 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规范,经拌合后,在最佳含水量时摊铺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 13.水泥稳定基层:在经过筛选的土中,掺入适当水泥、水或碎石,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经拌合、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建的路面基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层。 14.潮湿系数: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的比值。 15.回弹模量:是指路基、路面及建筑材料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 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采用回弹模量作为路基抗压强度的指标。 16.湿软地基:天然含水量较高,胀缩性大,失陷性大,承载力低,荷 载作用下易产生变形的地基。 17.标准轴载:bzz-100kn 18.地基加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些土质。 19.基层的作用 20.为什么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接缝: 混凝土板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这些变形会受到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

路基路面工程自考试题及答案 (6)

. 浙江省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路基路面工程试题 课程代码:02407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公路路线的线形、走向和线位_____________决定了路基布设位置、填筑高度和开挖高度,直接影响到了路基工程的_____________、难易程度和工程造价。 2.要尽量避免路基的_____________大挖,对路基的开挖的_____________做妥善处理,尽量减少路基施工中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3.一般认为,路堤高度低于_____________米的叫矮路堤,高于_____________米的叫高路堤,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一般路堤。 4.当路堤由不同性质的土石料分层填筑起来,各层土的参数可以按照_____________求得平均值,作为_____________路基填料的参数。 5.当重力式挡土墙墙趾前的地面横坡较大时,应留出足够的_____________宽度,以防地基_____________破坏。 6.浸水路堤外两侧水位上涨时,堤内水位的比降曲线成_____________形,此时动水压力对路堤边坡稳定性 _____________。 7.常见的石料类路面与基层所采用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碎砾石、泥结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_____________、级配碎(砾)石等。 8.按施工方法划分,沥青路面可分为_____________法、路拌法和_____________法等。 9.路面的等级要与公路等级相一致,或不_____________于公路等级,高等级的公路应选择相应高等级的路面,但低等级公路_____________选择高级路面。 10.综合影响系数考虑行驶中汽车的_____________作用和可能发生的_____________,对混凝土路面板产生综合疲劳损坏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路基边坡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这种现象称为()。 A.剥落B.碎落 C.滑坍D.崩坍 2.某路基已知路床顶以下80cm内的平均相对含水量w x=0.65,查表可得w0=0.45、w1=0.5、w2=0.6、w3=0.7,则该路基属于()状态。 A.过湿B.中湿 C.干燥D.潮湿 3.截水沟在平面上布置的特点是()。 A.与水流方向平行B.与水流方向相交 C.与水流方向垂直D.因地形而异 4.对于用砂砾石填筑的路堤,若略去其粘聚力不计,边坡稳定性系数K>1时,则说明()。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练习题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试卷库《路基路面试验检测》试题(第01卷) 1.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和建设项目逐级进行。 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等四个部分。 3.常见的平整度测试方法有3m 直尺法、连续式平整度仪法和颠簸累计仪法三种,相应的技术指标分别为最大间隙、标准偏差和单向累计(积)值。 4.分项工程实测项目评分值之和为100分,对于外观缺陷和资料不全须予扣分。 5.路面工程实测项目的质量标准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及以下公路(其他公路)两档设定。 6.弯沉仪(贝克曼梁)有3.6米和5.4米两种规格,杠杆比为2:1。 一、 单项选择题 1. 重型击实试验与轻型击实试验比较,试验结果C 。(注:0ρ为最大干密度,0ω为最 佳含水量) A.0ρ大,0ω大 B.0ρ小,0ω小 C.0ρ大,0ω小 D.0ρ小,0ω大 2. 分部工程的加权平均分为90分,那么该分部工程质量等级为D 。 A.优良 B.合格 C.不合格 D.无法确定 3.对于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必检测D 。 A.强度 B.厚度 C.平整度 D.抗滑 4.填隙碎石基层固体体积率用A 测定。A.灌砂法 B.环刀法 C.蜡封法 D.核子密度仪法 5.交工验收时,A 需检测弯沉、平整度、抗滑性能等。 A.沥青混凝土面层 B.水泥混凝土面层 C.半刚性基层 D.土方路基 6.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时,环刀取样位置应位于压实层的B 。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任意位置 7.根据“评定标准”规定,某一级公路土基压实度标准为95%,当某测点的压实度为92.5%时,评定结果为C 。 A.优良 B.合格 C.不合格并扣分 D.不合格并返工 8.用n 表示检测次数,S 表示标准偏差、x 表示平均值,则变异系数Cv 为C 。 A. n S B.S n C.x S D. S x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 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 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二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潮湿系数K 第二章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一节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良好的路基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性土: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不良公路用土 黏性土:筑成的路基能获得稳定 三、路基填料的选择 漂石、卵石(巨粒土)与粗砾石: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中 土石混合料: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良 砾类土、砂类土: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优 粉质土:性能评定为差,施工评定为良 黏质土:性能评定为良,施工性评定为良 第二节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四)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16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当量轴次 2、路基临界高度 3、车辙 4、翘曲应力 5、压实度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路基由哪几个要素构成它们是如何确定的 2、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有哪些各种类型的使用范围如何 3、试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分类及其作用。 4、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指标是什么 5、何谓轴载换算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轴载换算各遵循什么原则 三、论述设计题(每题20分,共20分) 1、在南方多雨地区,某一级公路超高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尺寸如图所示,本段路基长度约1km,路基宽度为28m,设计标高位置为中央分隔带边缘,断面划分为:土路肩(0.75m)+硬路肩(3.0m)+路缘带(0.5m)+行车道(2×3.75m)+路缘带(0.75m)+中央分隔带(3.0m) +路缘带(0.75m) +行车道(2×3.75m) +路缘带(0.5m) +硬路肩(3.0m)+ 土路肩(0.75m),地下水位距设计标高1.5m,地表水位距设计标高3.0m。路面结构层厚度为60cm,弯道为左偏,超高横坡为3%,土质为粘性土,临界高度为:地下水H1=~, H2=~,H3=~, 地表水H1=~, H2=~,H3=~。试进行排水系统设计并说明理由。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路肩挡土墙的布置如图1所示,求主动土压力及其分布。已知:墙背垂直、光滑,墙背填土水平,墙高h=8m,填土容重γ=18KN/m3,φ=350。 图1 2、某新建一级公路,已知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为次/车道,公路等级系数Ac=, 面层类型系数As=,基层类型系数A b=,试计算路面的设计弯沉值l d=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卷17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半刚性材料 2、路基工作区 3、唧泥 4、临界荷位 5、劲度模量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有哪些种类 2、划分路基干湿类型及其确定方法是什么 3、画图示意路基的典型断面,简述各自的特点。 4、如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5、挡土墙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挡土墙排水设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试从设计、施工、养护方面论述如何保证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路基与路面工程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路床: 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是指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分上、下两层: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0-3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上路床;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30-80cm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下路床。 2.面层: 直接与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与基层和垫层相比,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垂直压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还受降水和气温变化的影响。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读和粗糙度。 3.路基干湿类型: 路基的干湿类型是指路基在最不利季节所处的干湿状态。路基的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四类。 4.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当车辆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路面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之比很小,仅为1/10—1/5时,车辆荷载引起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5.最佳含水量: 使土体产生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量,称之为最佳含水量。 6.标准轴载: 路面设计以汽车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用BZZ-100表示,需要将混合交通的各种轴载和通行次数按照等效损坏的原则换算为标准轴载的通行次数。 7.第二破裂面: 往往会遇到墙背俯斜很缓,即墙背倾角α很大的情况,如折线形挡土墙的上墙墙背,衡重式挡土墙上墙的假象墙背。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这一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而远离墙的破裂面称为第一破裂面。 8.基层: 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压力,并把由面层传递下来的应力扩散到垫层和土基,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平整度。 9.分离式加铺层: 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设置由沥青混凝土、沥青砂或油毡等材料的隔离层,这样的加铺层称为分离式加铺层。 10.设计弯沉:

(整理)路基路面工程在线模拟测试试卷二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题) 1.以下属于路基地面排水设施的有() A.排水沟 B.渗沟 C.盲沟 D. 渗井 2.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土基模量是指下列哪个模量()A.切线模量 B.割线模量 C.回弹模量 D.弯拉模量 3.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性验算包括() A.抗滑 B.抗倾覆 C.抗拔 D.拉筋强度 4.下列结合料稳定类适合作高速公路基层的有()A.二灰砂砾

B.水泥土 C.水泥砂砾 D.二灰土 5.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以重100KN的单轴荷载作为标准轴载,将其它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时是按()进行的。 A.弯沉等效原则 B.疲劳断裂等效原则 C.剪应力等效原则 D.抗拉等效原则 6.表证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有() A.摆值Fb B.横向力系数SFC C.构造深度TC D.制动距离S 7.以下属于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的有() A.种草 B.护面墙 C.护坡 D.铺草皮

8.沥青路面施工方法有()A.层铺法 B.厂拌法 C. 滑模摊铺法 D.轨道摊铺法 9.路基干湿类型分为() A.干燥、一般、中湿、潮湿 B.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C.干燥、中湿、潮湿 D.干燥、潮湿、过湿 10.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有()A.土含水量 B.压路机重量 C.土质 D.压路机的行驶速度 E.压路机类型 11.路基挡土墙的作用是() A. 减少占 B.保护边坡稳定

C.路基防护 D.防止滑坡 12.表征路面抗滑性能指标的是() A.摆式摩擦系数 B.构造深度 C.平整度 D.横坡度 二、判断题 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胀缝中必须设拉杆。() √ × 2.石灰土强度高,板体性好,因而可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基层。()√ × 3.挡土墙与其它石砌防护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砌筑方式和厚度不同。() √ ×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1.表征土基强度的指标主要有:弹性模量0E、突击反应模量0K、CBR 值、抗剪强度指标P5 2.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浅水层、层间水——————P33 3.按填土高度不同,路堤可分为:矮路堤、高路堤和一般路堤——————P24 4.在路基路面设计中,把路基干湿类型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P14 5.路基的典型横断面形式有: 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P24 6.植物防护的方法有种草、铺草皮、植树————P58 7.间接防护措施主要有:丁坝、顺坝及格坝————P62 8.路堑的常见断面形式有:全挖式、台口式和半山洞三种————P25 9.路基边坡稳定性力学验算法根据滑动面形状的不同分为:直线法、圆弧法和折线法三种——————P64 10.根据墙背的倾斜方向,墙身断面形式可分为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和衡重式。—— ————P85 11.挡土墙的验算项目包括: 滑动稳定性、倾覆稳定性、基底应力、偏心距和墙身横断面强度。————P104 12.圆弧法确定滑动面圆心辅助线有4.5H法和36°法两种方法————P69 13.按照墙的位置,挡土墙可分为: 路堑墙、路堤墙、路肩墙和山坡墙等类型————P83 14.加筋土挡土墙设计时一般要进行内部稳定性计算

和外部稳定性计算————P126 15.加筋土挡土墙内部稳定计算包括筋带的强度验算和抗拔验算————P126 16.按照墙体材料,挡土墙又可分为石砌挡土墙、砖砌挡土墙、砼挡土墙、钢筋砼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P83 17.施工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归纳为组织准备工作、技术准工作和物资准备工作三方面——————P150 18.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按其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和爆破等几种——————P149 19.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实验方法可采用灌砂法、环刀法、灌水法(水袋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法。————P160 20.路堑地段的病害主要有排水不畅、边坡过陡或缺乏适当支挡结构物————P152 21.雷管由雷管壳、正副装药、加强帽三部分组成————P163 22.按照不同的挖掘方向,路堑开挖方案主要有全宽挖掘法、纵向挖掘法和混合法———— ——P153 23.路堑纵向挖掘法可分为分层纵挖法、通道纵挖法和分段纵挖法——————三种P153 24.药包按其形状或集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集中药包、延长药包和分集药包————P164 25.路面横断面可分为两种槽式和全铺式两种————PP3 26.通常将路面结构划分为面层、基层和垫层三个层次————PP5 27.从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出发,将路面划分为柔性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