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11-12秋季学年通选课表

北京大学11-12秋季学年通选课表
北京大学11-12秋季学年通选课表

查看选课计划预选

课程分类:

培养方案专业课政治课英语课体育课

通选课公选课文科计算机课大类平台课程

课程号:*

系所:

*

学分:

年级:

课程名:* 上课时间: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目录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起源 历史 中国 西方 现代教育 理念 概念论述 意义与价值 内涵外延 传承 基本理念 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发展与现状 美国 台湾 香港 中国大陆 教学内容 广义 狭义

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 养成教育 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区别 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 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在此之前,有人把general education译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将liberal education 译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等。 编辑本段历史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中国 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西方 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也很古老,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人教育”,他的对话式、散步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被称为吕克昂式逍遥学派。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 现代教育 由马修·阿诺德多方倡导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影响广泛,备受关注,逐步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认同。例如,较早开展自由教育的耶鲁大学倡导学生选修人文艺术课程;哈佛大学则在通识课中极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在教育计划中倡导文理交叉;北京大学的“通识教育文库”与芝加哥大学的“名著课程计划”在通识教学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通识教育中,也试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编辑本段理念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编辑本段概念论述 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加以阐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如:“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等等。这类定义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尚俊杰 ,副教授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尚俊杰,副教授 姓名:尚俊杰 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 电话: Email: 个人网页: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86187.html,/jjshang 所授课程:《教育游戏专题》、《数字化学习与生存》、《虚拟校园——网络社区中的师生互动》、《网络与大学生发展》 研究领域: 虚拟现实与教育游戏(游戏化虚拟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下学生发展与学生管理、信息技术教育 发表成果: 部分期刊论文 尚俊杰,萧显胜.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GCCCE2009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09,(5):69-73. 尚俊杰.教育游戏与快乐学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6-8. 尚俊杰,庄绍勇.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J].远程教育杂志,2009,(1):63-68. 霍晓丹,尚俊杰,袁文旭.基于高校BBS使用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1):35-37. 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教育游戏的动机、成效及若干问题之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4-68,75.(该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6):20-23. 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游戏化学习行为特征之个案研究及其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2):65-71. 周玉霞,李芳乐,李浩文,尚俊杰.玩还是学:学习村庄中学生的知、情、意、行.中国远程教育[J],2008,(1):57-61. 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VISOLE的动机策略及其成效研究[J].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2007,5(1-2):72-84.(该文曾于第十一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或优秀论文奖.)尚俊杰,庄绍勇,李芳乐,李浩文.网路游戏玩家参与动机之实证研究[J].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报,2006,4(1-2):65-84.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4-26.尚俊杰,张铮,高利明.基于Web的教学软件评价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3,(3):66-68. 张铮,尚俊杰.人·远程教育·需要[J].电化教育研究,2003,(2):29-31.(该文曾荣获2002年唯一数码奖全国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 尚俊杰,李芳乐.香港中小学教师资讯科技培训考察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50-57. 尚俊杰.基于Internet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论文特辑),2001,(11):109-111.(该文曾荣获

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摘要: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部分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高校缺乏对通识教育的准确把握,课程体系不健全;②师生缺乏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③高校缺乏通识教育发展环境及支持机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的现实出路:①高校走出观念误区,完善通识教育体系建设;②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动机;③校内外专家积极交流,开展闽台高校合作。 关键词:通识教育;存在问题;现实出路 一、通识教育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历史久远,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19世纪初,美国学者帕卡德(A.S.Packard)提出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概念并引入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以“核心课程”(哈佛大学)、“经典名著课程”(芝加哥大学)和“分类必修课”(其他多数高校)为主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格局。中国学者对通识教育的探索起步较晚,研究分散且不够深刻,但不乏李曼丽教授运用马克思的“理想类型”方法,就通识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目的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尚未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达成共识,但大多都认同:通识教育是随着近代高等教育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暴露的弊端应运而生的一般教育、通才教育、全人教育,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二、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的现状

本文选取福建省不同层次各具代表的部分普通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一本高校———福州大学、福建省高水平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公办本科二本大学———闽江学院、省属地方本科院校———三明学院、民办本科院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据调查统计:厦门大学涵盖文学、哲学、艺术等11类38门通识课程,另设“厦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用于课外讲座、科技竞赛、文艺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宣传与引导;福州大学涵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创新与创业四大模块通识课程,并于2015年颁布的《高水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专项规划》中指出,将在未来三年打造20门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福建农林大学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与体育、文学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五大模块通识课程,并按文科类、理工类、农科类学生制定不同的通识教育培养计划;闽江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等9门通识课程;三明学院涵盖历史和文化、社会科学、心理健康教育等10门一般通选课程,另于2013年起将其引进的本科国际通识教育项目纳入高招计划;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语言、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创新创业教育等六大模块通选课,其中公共选修课占课程比例5.53%,实践课占课程比例28.4%。 三、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 2018年4—9月,笔者对上述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现状进行文献查阅,发放问卷582份,实际回收569份,实地访谈36人,发现普

北京大学教育学原理(有答案)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 大学 2. 人格 3.教学相长 二、简答题 1.简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方法。 2.教育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简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我国目前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论素质教育的理论及其方法。

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大学:高等学校的一种。近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教师和学生行会。11至12世纪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文化交流的频繁、新兴市民阶层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传统教育机构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大学最初是师生为维护自身权益而组成的团体。19世纪初,洪堡倡导建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的新模式。一般由多个不同种类的学院组成,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专科教育。随着社会进步,大学到了现代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学除了提供普通高等教育外,还广泛提供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及社会服务。大学是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的标志之一,也是国家、社会所需的各种高级专门人才和文化科学各种高级成果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人格: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神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具有的特征主要包括:(1)整体性。人格虽然具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一个真实的人身上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独特性。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在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表现出差异。(3)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人格既有时间的持续性,又有跨情境的一致性。(4)社会性。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人既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但人的特有的本质特征是其社会性。 3.教学相长:教与学相辅相成。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相联,互相促进的。最早出自《礼记》中的《学记》。它的原意是就教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惑之处,才感到学识的不足,更加努力进修、提高。后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促使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二、简答题 1.简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方法。 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运用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习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在对动物和人类进行一系列控制较严密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习的原来和规律。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形成或改变,它是通过刺激--反应来实现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关注动物和人类可客观观察的行为和心智活动的学习理论,它所定义的学习只不过是新行为的习得。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通过对动物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还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他认为低级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最典型的方式是试误式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减少,逐渐形成固定的正确的反应。他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巴甫洛夫和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他认为条件反射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的学习现象,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学习过程就是对条件刺激产生泛化、分化和消退的过程。 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是一个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频因律是强调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因律是说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反应。 (3)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说。 格思里提出了著名的接近学习律,即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有某种动作伴随它出现,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随之发生。这一学习律不包括其他学习理论家所注重的强化或动机等变量,只强调学习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格思里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要素和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北大教育学院教育管理考博真题解析-育明教育

育明考博资料、辅导课程咨询育明考博杜老师北京 校区北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育博士)考博指导-育明考博一、北京大学教育博士考博专业课参考书教育管理综合:1.《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 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哲学》,张楚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高等教 育理念》,(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24.《教育政策研究基础》,陈学 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大学运行模式》,[美]伯恩鲍姆,别敦荣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27.《高等教育系统》,[美]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北大考博资料 复习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893.241.226)、、育明教育考博课程部陈老师解析: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 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 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

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2、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使用相关的参考书笔记、导师课件讲义、各专题总结。读哪一些资料有用、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育明教育针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北大考博资料复习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893.241.226)、、二、育明考博总结北京大学法学院考博复习策略北京大学考博整体的竞争还是比较大的,平均报录比在7:1-8:1,在实行申请考核制的新制度之下,各位考生一定要处理好英语测试环节、材料撰写(学术成果)环节、笔试和面试环节的各种时间分配及各环节所应当注意的事项,不同阶段做不同阶段的准备工作。北大考博英语复习备考:为适应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招生方式,在2016年的招考当中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清单

通识教育课程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通识教育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问答 1.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深化对人类文明传统的理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识; (2)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艺术境界,拓展国际视野; (4)提高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2.通识教育课程划分为几个系列?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各系列课程教学目的如下:系列I. 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系列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系列III.艺术与人文: 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 系列IV.数学、自然与技术: 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3.通识教育课程、通选课、通识核心课是什么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简称通识课程)对应2020版培养方案中1-2的部分,通识课程中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和通选课两类课程。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前言 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 注释: ※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 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 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 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4.0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f81086187.html,/ 一年级秋季学期 数学分析(I)(必)5.0 数学分析(I)习题(必)0.0 高等代数(I)(必)5.0 高等代数(I)习题(必)0.0 几何学(必)5.0 几何学习题(必)0.0 一年级春季学期 数学分析(II)(必)5.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was founded in 1898 as the 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Being the first nation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 it was not only the highest seat of learning, but also the highest executive organ of educ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In May 1912, it changed its name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famous educationist and enlightenment thinker Yan Fu took up its first presidency. Mr. Cai Yuanpei, who was appointed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Dec, 1916, implemented the scholarly principle of “Diversity, accommodation/inclusiveness, and freedom of thought” and helped transform Peking University into the best university in China in term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1952年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在继续加强和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着力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目前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新型工程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医药科学和语言科学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After the nationwide readjustment/restructuring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1952, Peking University became a research-le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omprising departments of bo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此句按原文译则为:After…, Peking University became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focusing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bo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s. 这样译完全译出了中文的意思,但英文显得滑稽:哪一所高校不以教学和研究为主呢?所以译文中强调了research-led)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hile emphasiz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basic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applied, interdisciplinary and emerging sciences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by the country in its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April, 2000,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as merged into Peking University. Peking University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with such diverse branches of learning as natural sciences, technologies, engineering,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sciences of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medicine and linguistic studie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fostering talents, conducting scientific studies and serving the country’s modernization drive. 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百余年来,北大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据统计,北大校友中,已有四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仅七人),12人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近500人当选两院院士,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Peking University has all along maintained its traditions of “being patriotic, seeking progress, and embracing democracy and science” (“patriotism, progress, democracy and science”) and the spirit of “diligence, prudence/precision, factualism and innovat ion” in its scholarly pursuit. Over the past hundred

北京大学2019年教育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公示名单

北京大学2019年教育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 高等教育学陈方舟95北京大学哲学 冯静94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柴亦林93华东师范大学会计学 刘雪婷92北京大学社会学 倪晓畅90厦门大学社会学 莫子又90中国人民大学英语 马静雅88北京大学新闻学 李波85北京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 项计划 罗林瑶84北京大学行政管理 教育技术学荣赛波 95北京大学广告学 刘晋阳94北京大学化学 姚智超93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唐曼云9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王钰茹9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王静89北京师范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周铭翩8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教育经济与管理冯沁雪95北京大学经济与金融 钟泽凯95华南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孟泽95北京大学历史学 丁传磊94山东大学市场营销 陈得春93北京大学国际政治 张涵露93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 洪志玥93北京大学金融学 曹宇莲92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 朱婧92北京大学财政学 詹婧91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 秦国浩90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 王婧玫90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 张语菡89北京大学政治、经济与哲学 施悦89北京大学城市管理 田明周89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 张孟夏86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 张赵乐85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 项计划 赵雪松85北京大学法学学工直升 姚张卓玥85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工直升 何丽琼85北京大学广告学学工选留 龙媛85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类学工选留 司哲85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工选留 韩耕85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工选留 黄剑英85北京大学生物科学支教团 范一筱84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

2015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育明教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考博考试分析-育明考博 一、北京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考试分析招生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招生专业 招生人数招考方式考试内容045101 教育管理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15人申请-考核制①“北大英语水平考试”12月27②专业笔试(教育管理综合)③专业面试(ppt 形式,A 、学术潜力和研究设想B 、学术基础和研究素质) 育明教育考博课程部杜老师解析: 1、北大教育学院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 2、从2013年开始北大教育学院的博士招生开始实行“申请-审核制”,与以往的考试制在考查方式、考查测重点方面都有所区别。“申请制”不代表不考试,也不代表考试不重要,最终决定能否被录取的还是考试成绩(材料审核成绩不计入最终排名的总分)。 3、材料审核中重点打分项:①科研成果(论文、working paper、参与课题)②工作履历③外语水平④本硕院校⑤博士修习计划 4、2016年报考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的考生需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第一次组织,题型为:听力、阅读、作文) 5、学生须交纳培养费共计人民币10万元,分4年交清,每学年25000元。交通食宿费用及国外学习考察费用自理。 育明教育针对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北大考博资料、复习经验、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捌玖叁、贰肆壹、二二六) 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博真题(育明考博课程资料节选) 2015北京大学教育学原理考博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60分) 1.六艺 2.有教无类 3.苏湖教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将继续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申请人须按照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和教育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项目招生说明请参看《北京大学年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招生说明请参看《北京大学年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具体办法如下: 一、申请人基本条件 .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报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年月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获得本科学士学位满年(到录取年的月日)的人员,可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 同等学力身份报名者,须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已发 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 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 . 申请人对于教育应具有强烈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潜力; . 健康状况符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体检标准; . 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不含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下同)、教育技术学四个专业仅招收全日制转档生;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 二、报名申请 . 网上申报:年月日月日,具体方法参看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特别提醒如下: 1)报考类别:(类别错误不予录取) a)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不含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教 育技术学四个专业: 非定向; b)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 定向; 2)导师姓名:不需填写; 3)英语水平:优先填写时限和成绩均合格的英语水平信息; 4)专业志愿:仅接受一个专业一个方向的报考信息,多报无效; . 提交初审材料: 1)材料形式:纸质版 2)截止时间:年月日前(需寄达,逾期不予受理)

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研难度解析、考研经验分享

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研难度解析、考研经验分享 【盛世清北】 2021年北大考研备考已经开始,由于很多学生苦于在北大考研备考过程中,不知道如何查找资料,如何把握重点,甚至不确定如何准确设定备考计划,对此,盛世清北整理了北大各专业等一些列专业考研干货,意在与考生分享北大考研专业难度解析及考研经验,帮助考生能更好的对过备考难关。 本文是盛世清北对2021年北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考研难度解析、考研经验分享,请看详细内容。 【难度解析】 北大教育学院 考试科目为:1、高等教育学专业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9高等教育学综合 2、教育技术学专业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78教育技术学综合 3、教育经济学与管理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1教育经济学综合 复试分数线:政治55,数学55,专业课一180,总分340. 【经验分享】 随着考研倒计时时间的减少,考研冲刺的时间显得越来越宝贵,盛世清北再三嘱咐各位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快速记忆知识点,切勿盲目的加班加点复习,毕竟晚上复习效率不见得很高,反而搞得自己很劳累。对此,盛世清北传授大家冲刺秘籍,如何在这个时段更高效的复习。针对于那些喜欢熬夜的同学,想必觉得白天效率不高,干扰因素多,晚上安静,没人打扰,

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毕竟有很多大作家,大文豪,都是在晚上才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的;或者部分人更是觉得学霸都是这个做才能成为学霸的;也或者部分人复习得不到提高,只是在寻求心理安慰。 然而,熬夜复习真的有效吗,事实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不然,真正的学霸都是善于安排自己时间的人,是能用最节省精力的办法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人,是能hold住自己的白天和夜晚的人;或许你用用一晚上的时间换来了三倍于白天的复习效率,看上去是赚了,可是却要用接下来整整三天的精神不振来弥补那一晚上的元气大损,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这个账很清楚的。更何况如果真是晚上效果更高,那么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人类进程中,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为更“高级”的夜行动物?夜伏昼出,这是经过千百年来验证了的最适合人类生存的作息方式,强行去改变它,是最不明智也是最不科学的行为。 因此,最有效的复习,并不是说你要多努力的去熬夜复习,而是我们要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尤其再考研冲刺期这个特殊的时段,我们要更注重有效记忆,毕竟无论是英语,还是政治,亦或者专业课,都是需要有背诵内容的。 背诵的黄金法则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进行背诵,而清晨或晚上是最佳的背诵时间段。清晨刚起床,这一时间段内背诵的内容不受之前所学内容的干扰,因为背诵之前你在睡觉。晚睡前,这一时间段内背诵的内容不受之后所学内容的干扰,因为你马上就要睡觉了。所以盛世清北建议把那些重要的内容放在清晨或晚睡前记忆。相信在最好的时间段内记最重要的知识点,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背诵的白银法则是要找到有效的提取线索。首先需要你在脑海里构筑"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在背诵时可以先把课本上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梳理出来,优先背诵,之后再记忆大标题下面具体的知识点。这样,你不仅可以记住具体的知识点,更可以把这些知识点联系到一起,由此及彼。 除此之外,你要相信"内隐记忆"这种神奇的存在,即一时不能复述出来的知识点,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就好像你回答一道看似无从下手的题目,其结果并不一定很糟。这是因为你之前看到过相关的知识点,即便你不能全面、准确地复述出该知识点,但你仍然可以把握住它的轮廓。 因此,你大可不必为某几个反复记不住的知识点而紧张焦虑,因为焦虑紧张的情绪是会干扰背诵的进程及记忆的。而你记不住的知识点,却有可能在考试中被提取出来的。所以说,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才是当下最该重点关注的。在这仅剩下的复习时日里,把握时间,掌握

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及专业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如最早(1829年)把通识教育(GenearlEduaciton)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它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台湾大学黄俊杰教授把通识教育定义为,“所谓通识教育就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我国学者李曼丽在综合了国内外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各种表述之后,用韦伯“理想类型”方法,从性质、目的和内容三个角度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作了初步构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又称全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 通识教育是一种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与学的方式、学业评估、学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内容。 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总之,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即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 专业教育(specialty education)指的是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专业划分为大学生提供的专门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成为该专业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按专业实施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分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有关。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 (1)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与纠正,即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再学一些本专业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