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

合集下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
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其改良措施主要有:
(1)种植覆盖物。

种植一些草本植物,可以减轻土壤的侵蚀,减少风蚀。

可以选择耐旱、耐涝、耐寒的植物,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抵抗气候的变化,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2)肥料施用。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恢复地表草原的植被恢复。

(3)杂草除草。

退化草地中会产生一些杂草,要及时除草,使杂草及时除去,以免影响正常植物的生长,提高生长的竞争力。

(4)放牧控制。

添加一些家畜放牧,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保护健康的植物。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家畜的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破坏草原。

(5)排水排沙。

及时排除草地中的积水,减少沙漠化的程度,清理淀积在口岸或河床里的沙砾,减少土壤侵蚀。

(6)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鼓励有效的生态修复,实施规范的草原管理,提高草原的健康程度,长期维持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思考:
过量放牧会带来 什么后果?
4、牧场退化:
如果达不到载畜量即没有充分利用好牧 场,如果超过载畜量则导致牧场的退化 以至于破坏。
人口压力 对畜牧产品 的需求量大 过度放牧 草场质量下降 影响 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5、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 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A.欧洲:
(1)分布: 降水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带 (2)价值: ①资源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 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它有较强的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 面上,可增加地面粗糙程度,减轻对地面作 用于土壤的风力。
3、载畜量:
概念:
一定面积牧场所能 容纳(承载)牲畜的 头数,一般以羊为 标准,称为羊单位。
呼伦贝尔草原
一、草地退化
1、世界草地的分布: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温带草原:亚、欧、南美、北美、澳
寒带苔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草山、草坡、草滩:高山高原的山麓地带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寒带苔原 草山、草坡、草滩
说出:草地种类
各种草地主要分布区及成因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寒带苔原带
2、草地的特点:
三、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 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5、建设“草库伦”等
自然原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 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
人为原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 量大;加上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做保障。
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B.北美:
欧洲
C.澳大利亚: 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 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 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

我国草地退化及退化草地恢复方略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

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

在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

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

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

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西藏草地退化治理方案

西藏草地退化治理方案

西藏草地退化治理方案1. 引言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高海拔、寒冷干燥的地区,拥有广阔的草地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放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草地退化不仅会影响当地农牧民的生计,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制定有效的草地退化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2. 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草地退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导致西藏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西藏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降雨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生长。

较高的温度和更不稳定的降雨模式使得草地难以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

2.2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农牧民为了谋生而过度放牧,使得草地无法得到充分恢复和休养,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草地退化的速度加快。

2.3 土壤盐碱化西藏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这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灌溉与排水方式导致的。

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还会影响土壤水质,加速草地的退化。

3. 草地退化治理方案为了有效治理西藏草地退化问题,以下几点方案可以采取:3.1 尊重生态系统尊重和保护草地生态系统是治理草地退化的关键。

农牧民和当地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草地的不当利用。

3.2 科学合理的放牧管理改善放牧管理是治理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制定科学的放牧计划,合理投放牧畜的数量和密度,采取定期轮牧和休牧措施,确保草地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和生长。

3.3 引入合理的灌溉与排水方式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需要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方式。

农牧民应该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避免过量的灌溉,减少土壤盐分的积累。

同时,改善排水系统,避免土壤水分滞留,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

3.4 种植对草地有益的植物引入对草地有益的植物可以改善草地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5)建设“草库伦”等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一.草地退化 1.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
世界主要草地的分布
(1)地带性分布: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 (2)非地带性分布:草山、草坡、草滩 热带草原:非、南美、澳 最重要的天然草地 温带草原:亚、欧、北美、南美 寒带苔原: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地区 草山、草坡、草滩:分布山坡、河漫滩等地。
(4)世界各地牧场退化情况
较好的有欧洲;改善的有北美、澳大利亚;草 场退化和沙化的有非洲、南美洲、亚洲。 我国牧场退化、沙化情况很严重
欧洲
牧场过载 原因 鼠灾和虫害
北美
亚洲牧场
二.保护草地 1.牧场退化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解决牧场退化的关键: 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的采取措施: (1)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2)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合饲、 半舍饲方式 (3)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4)建立饲草料基地
热带草原景观(1)
热带草原景观(2)
热带草原景观(3)
温带草原带
呼伦贝尔草原
寒带苔原原带
2.草原的特点
(1)分布地区:降水较少,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 力破坏
(2)价值 ①经济价值: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来源,是畜牧业发展的 物质基础 ②生态价值:对保护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它有较强的 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覆盖在地面上,可增加地面粗糙 程度,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3. 牧场退化 (1)原因 人口增长 扩大放牧数量 (2)表现 草群变得稀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引起草场 退化 畜产品需求量增大 牧场严重超载 牧场退化
过载的草原破坏了的草地Fra bibliotek退化的草场
草地沙化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程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程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程
《退化草地修复技术规程》
哎呀呀,说起退化草地修复啊,这可真是个重要的事儿呢!就拿我之前看到的一块草地来说吧。

那是一块挺可怜的草地,草稀稀拉拉的,好多地方都露出了黄黄的土地,就像一个人头发掉了好多,看着怪让人心疼的。

我当时就在想,这草地咋就变成这样啦?
然后呢,我就观察到了一些修复草地的办法。

首先啊,得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垃圾啥的都清理掉,就像给草地洗个澡一样,把那些脏东西都弄走,让草地能干干净净的。

接着呢,要给它松松土,就好比给它按摩一下,让土壤能透透气,这样草儿们才能更好地扎根生长呀。

然后呢,就是播种啦!就像给草地种上漂亮的头发一样,选那些适合的草种,均匀地撒下去。

这播种可不能马虎,得仔仔细细的,不能这里撒多了,那里撒少了。

还有啊,浇水也很重要呢!就像人要喝水一样,草儿们也得有足够的水分呀。

可不能一下子浇太多,把它们都给淹了,也不能浇太少,让它们干巴巴的。

之后呢,还得时常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害虫来捣乱呀,要是有的话,得赶紧把它们赶走或者消灭掉,可不能让它们伤害了这些小草苗。

哎呀,经过这么一系列的操作,那块草地慢慢就开始变样啦!草越来越多,越来越绿,看着可让人开心啦!就好像看着一个小朋友慢慢长大变强壮一样。

总之呢,退化草地修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就一定能让那些可怜的草地重新变得美美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草地一样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呀!这就是我对退化草地修复的一点小观察和体验啦,嘿嘿!。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人类活动:过度 放牧、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等对草 地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草 地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对草地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 恢复能力的影响
科技发展:新技 术、新方法的应 用为草地退化防 治提供了新的机 遇和挑战
未来草地退化防治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加强草地生态保护,提高草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推广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 系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XX
草地退化防治的科技支持
遥感技术:监测草地退化情况,为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生物技术:培育抗逆性强的草种,提高草地抗退化能力 生态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态平衡,提高草地自我修复能力 信息化技术:建立草地退化防治信息系统,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与 案例
国内外草地退化防治的实践经验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地退化防治 实践,通过实施禁牧、轮牧、休牧等 措施,有效减缓了草地退化速度。
恢复退化草地生态
施肥和灌溉:根据草地的实际情况, 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草地的肥力 和水分含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理放牧:控制放牧强度,避免过 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生态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 复草地的生态平衡,提高草地的生 态功能。
草地保护法规和政策
制定草地保护法规,明确草地保护范围和责任 制定草地保护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草地保护 加强草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草地保护意识 建立草地保护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草地退化行为
草地退化的表现形式包括: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生态功能 减弱等。
草地退化的原因包括: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研究进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面临了空前的压力。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环境恶化等原因,我国草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现象。

退化的草地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对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研究已经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不断投入,我国退化草地的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接下来,我们将对我国退化草地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草地修复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一、种子萌发技术种子萌发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于草地修复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将种子处理成种子固态,通过合适的条件诱导种子萌发,实现种子在极端环境下萌发生长成苗的过程。

在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通过对种子的改良和培育,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较高耐逆性和生长力的草种,如狼尾草、黑麦草、羽茅等,这些草种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而且生长速度快,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在种子萌发技术方面,我国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对种子处理、环境条件和培育技术的优化,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我国还不断改进推广种子分散器、播种机械等设备,提高了种子的播种效率和成活率,为我国的草地修复工作带来了便利。

二、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草地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由于退化草地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缺乏养分、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弱,对土壤进行改良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开展的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植物生物学技术和土壤调理等方法。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草地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植物生物学技术主要是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应土壤条件的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调理技术则是通过土壤翻耕、石灰施用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草地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退化综述草地退化综述摘要草地是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

研究草地的退化原因并进行分析是草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的草地资源的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性分析,草地退化是在过牧、开垦等人为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 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草地退化的危害以及在当前状况下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草地退化放牧治理草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

草地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变化, 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变化有的是有利的, 有的是不利的。

草地的这种不利于生产和生态的变化就是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11]。

草地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 但是我国草地退化尤为严重, 退化面积之大, 退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

草地资源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7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占10%,80年代初占20%,90年代中期占30%,目前以上升到50% 以上, 而且仍在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

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气候变暖, 洪涝灾害和干旱大面积频繁发生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

1.内蒙古草地现状内蒙古草地位于祖国北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7880万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67%,居全国草地之首。

内蒙古草地类型按地带、气候、植被类型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等八大类。

内蒙古自治区20世纪50-60 年代,饲养一只羊单位需要草地面积0.67hm2,现在需要草地面积1.33hm2。

目前,全区草地退化面积3543万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6%,且每年以65万hm2的退化速度发展。

其中沙化面积约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0%,每年以30万hm2的速度递增。

在50年代内蒙古草地平均产草量为1912kg/hm2,到80年代降为1050kg/hm2。

而从90年代末全区出现严重超载现象,其中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西部草地超载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年降雨量相对较少,产草量较低且品质较差,家畜严重超载加速了草地退化的速度。

近年来,由于家畜超载、过度放牧等人为不合理活动及气候因素,致使内蒙古最好的草原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两大草原也严重退化[9]。

2.草地退化原因草地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

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

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 草地植被也发生退化, 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 形成强烈的副反馈机制, 加速草地退化的进程。

由于气候干燥,草原年均降雨量减少,草原植被由于没有充足水源,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生物量减少[26]。

草地退化过程中, 土壤裸露面积增加, 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 具体表现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孔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下降[7,19]。

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也逐渐退化, 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受阻,可食牧草的产量降低,有毒有害植物增多[2,30]。

草地退化造成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各类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二十世纪60年代下降30%-50%,严重地区下降60%-80%。

2.1 过度放牧、载畜量增加过度放牧、载畜量增加过度放牧会对草地带来很大的危害,致使草地退化和生境不断恶化[4,16]。

连续持久的过度放牧,使草地质量和产量大幅度下降,由于草地上的植被没有重新生长修复的机会,其覆盖率较低,增强了地表径流和土壤的浸蚀[3]。

内蒙古全区所属88个旗县中,超载占旗县总数的76%。

如锡林郭勒盟草地实际载畜量达到理论载畜量的2.7倍,家畜超载非常严重。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观念意识落后建国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护重视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对《草原法》等相关法规理解片面化,管护水平低,管理方法不科学,力度不够。

尤其内蒙古草原牧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于农林区,而且用于草原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使严重退化的草地很难恢复成原生状态。

另外,牧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草原保护的观念意识不强。

2.3 滥垦、滥挖、滥采1949年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草原区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草地植被生长好的土地被当作宜农荒地,不断开垦。

至60年代,全国新垦草地达667*l04hm2。

1998年前后10年间,内蒙古东部3个旗县开垦草地达97.08*l04hm2 。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撂荒导致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25.4 %[5]。

尽管“草原法”明确禁止草地的盲目开垦,但仍然没有彻底被杜绝,因为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收取大量草地征用费;一些部门和公司以买卖、出租、开垦草地等欺诈的形式获取利润;一些地方认为这是一种吸引投资和联合开发的重要途径。

同时,大量的长期对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知母、黄蔑等的滥挖、滥樵采活动, 严重破坏草地植被、土壤、地表结构,从而引起草地退化。

资料显示,我国由于过度樵采引起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31.8%。

鄂尔多斯高原由于滥挖甘草破坏草地每年达2.67*l04hm2,内蒙古搂发菜破坏草地13*l06hm2,占草地面积的19.5%[6,13]。

2.4 人口增长人口的急剧膨胀,引发大量资源的消耗,甚至出现资源的大肆掠夺式利用,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大幅度减少,质量随之变劣,资源匾乏。

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21%的人口,对于中国本身既是奇迹, 又是沉重的压力。

研究报道,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仅依靠自然界本身的物质生产,人口承载力为5—7人/hm2,而我国长城沿线已达72人/hm2。

自1950年草原牧区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家畜增加了3倍,草原面积却不断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每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60%—70%。

2.5 虫、鼠害屡屡发生由于大气中CO2含量逐年增加,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导致气温变暖并引发土壤干旱化,是促使草地发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28]。

内蒙古地区20世纪90年代末平均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有偏高趋势,降水明显减少,形成高温干燥的恶劣气候条件。

伴随着草地生境的不断恶化,草地虫、鼠害屡屡发生。

据统计,1974-1986 年锡林郭勒盟因鼠灾造成的草地退化面积达483 万hm2,而从90 年代末至2000年初,草原蝗虫严重发生,2000-2003年全盟草原蝗虫成灾面积累计达到2092.7万hm2。

大量蝗虫啃食牧草地上部分的茎叶,而鼠主要为害牧草地下部分的根系,虫、鼠害使草地覆盖率降低,严重时造成地表裸露,草地生境进一步恶化。

3草地退化指标3.1地质指标草地退化的地质指标主要有地表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养分等。

3.1.1地表特征地表特征指标主要用于测量或监测地表的裸露程度,是衡量草地退化程度最为直观的指标[17]。

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将其作为表征草地退化进程的内容,但大多为定性描述,对于精确刻画草地退化的等级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论及地表特征时,地表面的裸露程度是最为常用的一个参数。

3.1.2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反映土壤与地表植被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特性,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酸碱度(pH 值)、土壤含盐量等参数[21]。

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影响着降水在土层中的分布和地表的蒸散条件,使土壤有效水向浅层分配。

而降水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分配和入渗深度,决定着地表植被的生活型,从而影响地表植被的演替方向和顶级类型。

朱志梅等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进行了草地退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的加剧:①土壤颗粒组成发生变化,黏粒含量趋于减少,砂粒增多。

不同粒径对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保水保肥的贡献不同,黏粒的减少抑制了土壤的膨胀、可塑性、离子交换等物理性质。

②土壤含水量下降。

上层(0~20cm)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随着沙漠化梯度的增加,表层土壤含水量下降速度加快,深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高于表层。

③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

容重的增加必然影响土壤中水分、空气的移动和植物根系的发育。

不同深度的土壤容重与草地退化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草地退化潜在阶段深土层(30~50cm)的容重最小,而严重阶段表土层(0~5cm)容重最小。

④土壤有机质、C、N 含量下降,方差分析显示各级沙漠化梯度间差异极显著,且土壤N 的衰减要快于C。

土壤C/N 比呈增加趋势,说明伴随着土壤C、N的显著下降,土壤质地变粗,植物N 素供应不足更为突出。

⑤土壤容重与土壤全N、C、黏粒含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细颗粒物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减小,从而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稳定性,且在5~10cm的土层中表现突出。

⑥土壤的颗粒组成状况与土壤营养元素之间有着同增同减性,但黏粒与N的关系要密切于黏粒与C、C与N之间的关系。

因此土壤中细颗粒物的减少导致N的衰减十分明显,从而土壤稳定性降低。

3.1.3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土壤化学性质的体现[18]。

但与土壤的酸碱度等参数相比,土壤养分指标对植物生长的过程具有相当高的控制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N、P、K含量,且还受这几者之间供给比例的影响。

Liebig提出了植物生长的最小养分律,意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如果相对增加最少的某个因子(最少因子),那么产量将与此成比例地增加。

如果其它某个因子成为相对最少因子时,产量也不会增加,一旦增加这个因子,则产量就会再次增加。

例如N供给不充足时,即使多施P等,但植物产量仍由N 的施用量所决定。

另外,除主要的养分因素之外,土壤还提供植物体生长发育的一些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与其生长发育息息相关。

微量元素最突出的作用是与生命活力密切相关,能发挥巨大的生理作用。

其中B、Mo、Cu、Zn、Fe、Mn 等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3.2水分指标3.2.1水分失衡放牧强度、人工草地草种选择不当以及人工草地种植密度过高均会影响草地的水分含量,造成水分失调。

水分的失衡会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影响牧草生长,进而影响草地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