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的通用电力变压器设计
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

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智能变压器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变压器的自动化监测、诊断、控制和优化运行。
智能变压器技术的发展,是在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变压器的可靠性、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而提出的。
一、智能化监测和诊断: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能够对变压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全面、准确地监测和诊断。
通过在变压器上布置传感器,实时采集变压器的温度、油位、油质和颗粒污染物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用于对变压器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
二、智能化控制和保护: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能够实现对变压器的智能化控制和保护。
通过监测和诊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够自动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和保护策略,如自动调节变压器的负载、电压和容量等,以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利用率和运行效率,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三、智能化优化调度: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优化调度。
通过对多个变压器的监测和诊断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够实时判断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以及变压器之间的负荷分配和功率分配等,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四、通信和信息安全: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能够实现变压器与监控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并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变压器的监测和诊断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变压器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同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的泄漏和被非法篡改。
五、智能化维护和管理:智能变压器技术要求能够实现对变压器的智能化维护和管理。
通过对变压器的监测和诊断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以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维护措施,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总之,智能变压器技术的要求是立足于提高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调度。
通过对变压器的智能化监测、控制、诊断、优化调度、通信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和功率利用率,降低系统的能耗和运维成本,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贵州院

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2017年8月23日桂林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一、标准介绍1、为落实《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根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行动计划的要求,南网总调编制了《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IEC61850工程通用应用模型(试行)》等十项技术标准,于2017年2月17日颁布执行,见“调继[2017]3号”文。
2、本次“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主要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的技术原则、配置和功能要求。
3、站址选择和总布置,电气一次,土建,给排水,消防,节能和环保等技术原则与GB/T 51071《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GB/T 51072《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DL/T 5510《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定》及南网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一、标准介绍4、南网总调于2017年8月15日左右发布了“关于征求《智能变电站IEC61850继电保护工程应用模型》等十七项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的函”(调继函[2017]8号),其中含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稿内容可能会有调整,最终以颁布的正式稿为准。
一、标准介绍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用设计规范(试行)》3一汇报提纲标准介绍3二编制原则3三规范主要内容3四典型组网方案3五小结二、编制原则1、本规范编制原则主要依据《南方电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管理指导意见》(系统[2016]32号)、《南方电网电力二次装备技术导则》(Q/CSG1203005-2015)。
2、本规范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南网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重点针对变电站二次系统智能化部分的设计内容。
与常规站相同的技术要求,不编写详细条文,直接引用现行相关规程的规定。
3、本规范具体内容有选择地吸收现有智能变电站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相关内容。
智能变电站简介

Ethernet Modbus or Canbus
1# 直 流 屏
总监控
(服务器)
1# 交 流 屏
1# Ups (Inv) 屏
1# 通 讯 屏
0# 直 流 屏
2# 直 流 屏
2# 通 讯 屏
2# Ups (Inv) 屏
2# 交 流 屏
1# 分 电 屏
2# 分 电 屏
3# 分 电 屏
1# 分 电 屏
2# 分 电 屏
3# 分 电 屏
2.1 一体化电源的特点
1 2 3
各种操作电源高度整合,集中监控; 统一用DL/T860标准接入自动化系统;
全部馈出开关均采用模块化设计; 远程可操作系统中任一个可操控部件;
4
3 IEC 61850标准
IEC 61850标准的内容框架 信息模型
物理设备 逻辑设备 5 逻辑节点 数据对象 数据属性 建模方法 7-1 7-4
4 IEC 61850标准
IEC 61850模型扩展原则
LN、DO和CDC都可以扩展 扩展应遵循国网公司标准 《IEC61850国际标准工程化实施技术规范》
逻辑设备 LD 物理设备 PHD
《IEC61850工程应用模型》
模板
逻辑节点类 LN
数据对象类 DO 公共数据类 CDC 数据属性 DA
IEC 61850模型体系结构
LN
LD PHD
接地距离I段:PDIS1 接地距离II段:PDIS2 接地距离III段:PDIS3
逻辑设备 公用/保护/测量/控制/录波 物理设备 实际的保护装置
分层模型
4 IEC 61850标准
IEC 61850的模型框架
公共LD:装置告警/装置自检信息 保护LD:保护启动/保护动作/定值/压板信息 测量LD:交流量/直流量 控制及开入LD:断路器/刀闸/变压器分接头 录波LD:录波信息
变压器设计公式

在设计变压器之前还要知道,反激式变换器以单端方式工作。
所谓“单端”,指的是变压器线圈仅使用了磁通的一半,由于电流和磁通在单端方式工作中从不会向负的方向转换,所以就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即会驱动磁芯进入饱和状态[36]。
解决磁芯抗饱和的问题可以采用两种办法。
第一,增加磁芯的体积,这样显然会使变压器的体积增大,乃至整个变换器体积增加,所以,一般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给磁芯的磁通通路开一个空气隙,使磁芯的磁滞回线变得“扁平”,这样,对于相同的直流偏压,就降低了工作磁通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设计者采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它会使变压器的体积更小,结构简单。
1.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下的变压器设计1)一次侧电流峰值I P 。
由于单管变换器均为直流电向变换器供电,单管变换器获得的功率由电压、电流直流分量(或称为平均值)决定,输入电压为直流,输入电流为电流断续的锯齿波电流,则输出功率为ηmax min 21D I U P P in out = (4.7)式中,P out 为输出功率;U inmin 为最小直流输入电电压;I P 为开关管峰值电流;D max 为最大占空比;η为变换器转换效率。
通过式(4.7)可以整理为ηmax min 2D U P I in outP =(4.8)2)一次侧电流有效值:3maxPr D I I Pms = (4.9) 3)一次侧电感值:pon in P I t U L maxmin =(4.10) 4)一次侧绕线截面面积:PmsP J I S Pr =(4.11) J P 一次侧导线电流密度,一般取3A/mm²。
5)一次侧绕线直径:P P S πφ4=(4.12)6)一次绕组匝数:em on in P A B t U N ∆⨯=100max min (4.13)式中,N P 为变压器一次绕组匝数;t onmax 最大导通时间,μs ;ΔB m 为最大磁通密度摆幅,Gs ;A e 为磁芯有效截面积,cm ²。
智能变压器概述

2.网络化交互
各监测IED(局放、油气、振动等)与主 IED按照标准网络方式通讯; 以标准网络方式实现对冷却装置的智能监 控; 与站控层系统按照IEC61850标准通讯; 变压器状态参数(电、热、力)数字化后 按照IEC61850 标准与其他系统实现信息共 享。
4.综合监控后台系统
综合在线远程监控,采用B/S结构; 支持实时调用运行参数、状态指标、历 史数据等数据; 支持多方式(视觉、短信、邮件)阀值 预警功能; 支持实时写入控制指令,对变压器进行 控制。
智能变压器的组成
1. 变压器本体
传感器 执行器 互感器
智能变压器
变压器主体
智能组件
2. 智能组件
变压器智能化单元 计量单元 监测单元 通讯单元 电源管理系统
传 感 器 执 行 器 互 感 器 传 感 器 执 行 器 互 感 器 执 行 器 互 感 器
智能变压器组成框图
小结:智能变压器的优点
智能变压器的定义 3)状态可视化 指智能高压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状态和可靠性状态对 电网是可取、可辨识、可应用的。状态可视化由智能组件 基于传感器信息的聚合并经综合分析实现 4)功能一体化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传感器与高压设备或其组(部)件的一体化设计,更好 地满足测量、监测和控制要求,同时提升智能高压设备的可 靠性 b)电子式互感器与电力变压器、GIS、罐式断路器等高压 设备的一体化设计,以减少变电站占地、降低主绝缘事故风 险 c)在智能组件中,相关测量、控制、监测、计量、保护等 的一体化设计,实现基于信息聚合的智能应用
智能表压器概述
目录
CONTENTS
1 研究背景
03
04 07 19 12
110kV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配置分析

110kV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配置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110kV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配置,主要从变压器保护总体配置、保护装置交互信息内容以及保护装置配置文件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IEC618500 引言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起到先驱作用。
智能变电站具有的优势是模拟量输入回路和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都被通信网络所取代,二次设备硬件系统大为简化;光纤代替电缆,设计安装调试都变得简单;统一的信息模型,避免了规约转换,信息可以充分共享;可观测性和可控性增强,产生如状态监测、站域保护控制等新型应用。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节点之一。
本文就110kV智能变电站变压器保护配置从总体配置、保护装置交互信息内容、对保护装置配置文件的要求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变压器保护配置变压器保护分为电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
对于110kV变压器电量保护宜按双套配置,双套配置时应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配置;当主、后备保护分开配置时,后备保护宜与测控装置一体化[1]。
变压器保护配置时差动保护和非电量保护须分开且独立。
变压器保护要求具备TA断线识别和闭锁功能。
必须配置经一定延时不经任何闭锁的跳变压器各侧的过电流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
1.1 变压器主保护主保护是满足系统稳定和变压器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性地切除被变压器故障的保护。
变压器主保护配置比率差动及差动速断保护,反应变压器绕组、套管及引出线上的故障,出口跳各侧开关。
1.2 变压器后备保护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
变压器后备保护用于反应外部相间短路时引起的过电流,涉及双绕组变压器和三绕组变压器后备保护配置。
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综述
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逐步推进,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 PET)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能转换设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电力电子变压器不仅能够实现传统变压器的电压和电流变换功能,还具备更加灵活和智能的电能质量控制能力,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进行综述,全面梳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将回顾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文章将详细介绍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其拓扑结构、控制策略以及电能转换过程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关注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关键技术,如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应用、高效冷却技术、电磁兼容设计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对提升电力电子变压器性能的重要作用。
文章还将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智能电网、微电网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将展示电力电子变压器在提高电能质量、增强系统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优势。
文章将展望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简称PET)是一种新型的电能转换与传输设备,它将传统电力变压器的功能与电力电子技术的优势相结合,为现代电力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
PET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是其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基本原理上,电力电子变压器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和传输。
它首先通过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AC)电转换为直流(DC)电,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再转换回交流电。
变压器设计规范
变压器设计规范变压器设计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额定容量和额定电压:变压器的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额定容量和额定电压。
额定容量是指变压器能够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通常以千伏安(kVA)或兆伏安(MVA)为单位表示;额定电压是指变压器额定工作电压,通常以伏特(V)为单位表示。
2. 绕组设计:绕组是变压器的核心部分,根据变压器的容量和电压等级要求,需要合理设计绕组的结构和绕组的材料。
绕组的设计要考虑线圈的数量、线圈之间的绝缘和间隙等因素,以确保绕组的安全可靠运行。
3. 铁芯设计:铁芯是变压器的另一个核心部分,它主要用于传导和集中磁场,以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铁芯的设计要考虑铁芯的材料、尺寸和结构等因素,以确保铁芯能够有效地传导磁场,并避免磁通漏磁。
4. 绝缘设计:绝缘是保证变压器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以确保绝缘能够有效地隔离高、低压绕组和绝缘系统。
5. 效率和损耗:变压器的设计要追求高效率和低损耗,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铁芯材料和绕组材料,以及优化绕组结构和绝缘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变压器的损耗。
6. 温升和冷却:变压器的运行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冷却系统和散热装置,以保持变压器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考虑变压器的温升限制,以避免过高的温度对变压器的影响。
7. 调压性能: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应能够稳定输出所需的电压,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调压装置和控制系统,以保持变压器的调压性能。
8. 安全可靠性:变压器的设计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以确保变压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保护装置和安全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
总之,变压器的设计规范应综合考虑变压器的容量、电压、绕组、铁芯、绝缘、效率、损耗、冷却、调压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等因素,以满足实际需求,并确保变压器能够稳定、安全地运行。
几种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计算方法
几种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计算方法开关电源变压器是一种电力转换装置,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需要的电压或电流。
它是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之一、在开关电源的设计中,变压器的设计计算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计算方法。
1.变压器的变比设计计算方法:变压器的变比决定了输出电压的大小。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根据需要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可以计算出变压器的变比。
变压器的变比计算公式如下:变比=输出电压/输入电压2.变压器的功率计算方法:变压器的功率决定了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需要根据负载的功率要求和开关管的功率能力来计算变压器的功率。
变压器的功率计算公式如下:功率=输出电压×输出电流3.变压器的绕组计算方法:变压器的绕组计算主要是计算变压器的线圈的匝数和截面积。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需要根据变压器的功率、频率和工作温度来计算绕组的截面积。
变压器的绕组计算公式如下:匝数=(磁通×动铁面积)/(磁压×磁路长度)4.变压器的损耗计算方法:变压器的损耗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需要计算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
变压器的铜损可以通过计算绕组的电阻和负载电流来获取。
变压器的铁损可以通过计算磁铁和磁路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来获得。
变压器的损耗计算公式如下:铜损=绕组电阻×负载电流^2铁损=磁滞损耗+涡流损耗5.变压器的有效值计算方法:变压器的有效值是指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平均值。
在开关电源设计中,需要计算变压器的有效值来确定电压的稳定性。
变压器的有效值计算公式如下:有效值=峰值/根号2综上所述,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设计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变比计算、功率计算、绕组计算、损耗计算和有效值计算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确保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效率。
10kV系统中智能万用变压器建模及DSP控制
攀
望~
断, 运算 , 出 6 P 输 路 WM 信号驱动 IB , G T 系统框 图如
图 4 。
2 IT原 理 及 主 电路 拓 扑 结构 U
I T的原 理结 构 如 图 1 图 2所 示 。本 文 采 用 了 U 和
一
种 IT结构模型 , U 这种拓扑结构 由简单的整流模块 、
C agh 1 14 C ia h n sa4 0 , hn ) 1
Absr c : nel e t nv ra rn fr ri a n w kn fp we o v rin e up n fv l g o v rin a d t a t An itlg n ie sl a s me e id o o rc n eso q ime to ot e c n eso n i u t o s a
二极 管 , 以缓 冲 P WM 过 程 中 的无 功 电能 。采用 T 公 I
司 的 T 3 0 2 3 3为 主控芯 片 。它 内部 采用 程 序 和 MS 2 C 8 4
本文 系统 采 用 了整流 、 频隔 离 、 变 三级 结构 的 高 逆 拓扑 结构 模 型 , 开发 了基 于 T 30 23 3的 D P控 MS2 C 84 S 制 系统 , 行 了 1k /0 V 智 能 万 用 变 压 器 运 行 与 进 0 V 50 控 制 的仿 真 和实 验 , 果证 明了设 计 的可行 性 。 结
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 , 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 , 广泛采 用流 水线操 作 , 供 特 殊 的 D P指 令 , 以快 速 地实 提 S 可 现各 种 数 字 信 号 算 法 , 有 很 强 的 实 时 处 理 能 力 。 具
D P采集 输 入 电压 , 入 电流 以及直 流侧 电压 , 过判 S 输 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電網中的通用電力變壓器設計
一、智能變壓器簡介:
智能電力變壓器是智能變電站的核心設備之一,是一種新型電力變壓器,其核心是通過裝備必要的感測器,採集更多有關電力變壓器運行狀態、控制狀態和可靠性狀態的資訊,通過其智能組件對採集資訊進行自主就地處理,形成智能化的結果資訊,為電力變壓器的智能控制、電網的優化運行以及電力變壓器的優化檢修提供不可替代的資訊支撐。
智能電力變壓器的感測器應根據工程實際需要設置,對於運行在關鍵崗位的智能電力變壓器,可能會裝設較多感測器。
感測器信號應能直接或間接反映電力變壓器的運行、控制和可靠性狀態。
感測器信號會定時或在事件驅動下由相關智能電子裝置(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s,IED)採集。
二、智能電力變壓器安置位置:
智能化變電站總體框圖如下所示
可分為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
電力變壓器是過程層中最重要的高壓設備之一.
三、智能化變壓器配置以及解決方案:
智能組件是電力變壓器智能化的核心部件,資訊流主要集中於智能組件。
智能化變壓器的構成包括變壓器本體,內置或外置於變壓器本體的感測器和控制器,實現對變壓器進行測量、控制、計量、監測和保護的智能組件。
變壓器的冷卻器控制器和有載分接開關控制器應具有可連接智能組件的介面,並可以回應智能組件的控制。
變壓器的狀態監測主要包括局部放電監測、油中溶解氣體監測、繞組光纖測溫、侵入波監測、變壓器振動波譜和雜訊等。
以油浸式電力變壓器為例,智能組件的IED常規配置如下圖
配置框圖示意
表一為智能組件(IED)常用感測器
(1)智能變壓器的測量功能及解決方案
測量內容為電力變壓器常規告警和常規狀態資訊,包括接點資訊和模擬量資訊,由智能組件的測量IED承擔。
測量IED採集油面溫度、繞組模擬溫度、油位接點、輕瓦斯接點等資訊。
根據需要測量IED可擴展測量鐵心接地
電流、油位模擬量、油壓模擬量、氣體聚集模擬量、底層油溫等資訊。
測量功能的設計方案如下:首先,測量資訊通過過程層網路報送至測控裝置,由測控裝置將測量資訊報送至站監控主機和遠動裝置。
其次,測量資訊也是電力變壓器運行狀態、控制狀態和可靠性狀態分析依據的一部分,測量資訊通過過程層網路同時報送至監測功能組主IED(簡稱監測主IED)。
此外,測量IED中的油溫、模擬繞組溫度等資訊也是冷卻裝置控制參量的一部分,因此,通過過程層網路,測量資訊還要同時報送至冷卻裝置控制IED。
測量功能示意圖如下所示:
(2)智能變壓器的監測功能及解決方案
電力變壓器的監測專案一般由專門的監測IED完成。
對有載分接開關(on-load tap changer,OLTC)、冷卻裝置的狀態監測由相關控制IED完成。
無論應用了多少監測IED,目標都是反映電力變壓器的運行狀態、控制狀態和可靠性狀態。
有的監測專案之間是互補關係,有的監測專案之間是互證關係。
良好的資訊流設計方案是能實現資訊在各IED之間的高效、有序交互,支持包括監測資訊在內的全部狀態資訊的聚合,然後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綜合的智能化資訊,最後報送至相關高級應用系統。
據此,監測功能的設計方案如下圖所示,其中監測主IED承擔了彙集所有監測IED、測量IED和控制IED的資訊,此外,監測主IED在綜合分析時還需要系統電壓、負載電流等資訊,這部分資訊通過站控層網路獲取(或經過程層網路直接獲取合併單元採集量自行計算)。
各種資訊綜合後進行分析,形成的格式化資訊和智能化資訊,由監測主IED通過站控層網路報送至站監控主機、遠動裝置及監測資訊子站等相關設備。
其中格式化資訊僅報監測資訊子站。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各監測IED的單項分析,還是監測主IED 的綜合分析,都需要一定時間的數據積累,以便進行趨勢分析或對資訊的品質進行評估。
必要時,還需要存儲原始監測數據檔,以備深度分析的需要。
因此,資訊管理(含各類資訊存儲、檢索、服務)是對各監測IED、控制IED 和監測主IED的基本要求。
至於存儲時間範圍、數據時間間隔等由各相關IED開發者根據分析需求自行確定。
(3)智能變壓器的控制功能及解決方案
組(部)件的智能控制是智能電力變壓器的主要功能之一,由智能控制IED完成。
智能控制IE除承擔控制組(部)件運行、測量控制狀態的基本功能以外,還承擔監測受控組(部)件可靠性狀態的功能。
對於冷卻裝置控制IED,除根據冷卻裝置運行策略控制各組風機的投與退、採集控制狀態資訊之外,還可根據工程需要進一步監測各組風機、油泵的電壓、電流等資訊;對於OLTC控制IED,除根據控制策略或指令控制有載分接開關檔位、採集控制狀態資訊之外,還可根據工程需要進一步監測驅動電機電流、電壓、聲學指紋等資訊。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組(部)件智能控制所依據的資訊包括系統指令和當前控制狀態,同時,根據組(部)件的控制策略及影響因素,測量IED、監測IED等全部或部分資訊也是組(部)件智能控制依據的一部分。
冷卻裝置控制IED和OLTC控制IED的控制資訊流設計方案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