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7~9 的乘法口诀和用79 的乘法口诀求商:其中还穿插了乘法竖式、除法竖式,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最后还安排了算24 点的实践活动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9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认识乘、除法的竖式,笔算表内乘除法,特别是除法竖式的掌握。因为除法的竖式和其他 3 种运算的竖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在笔算除法时综合运用了乘法、减法、除法 3 种运算。

在学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四单元学习掌握了16 的乘法口诀和用l6 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学习了这两部分

知识后,编制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

这肘学习本单元的知识是;个良好的基础,但79 的乘法口

诀和前面的内容有所不同,口诀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基础状况参差不齐。可能有的学生早就熟记了口诀

表的所有内容,上课时不愿意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而是急

于表现自己;可能有些学生一节课下来也不能熟记口诀。这

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时,高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要

求。既要让进度快的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领会口诀的意义,又

要让进度慢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

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共同进步。

本单元在教学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穿插安排了

乘、除法的竖式教学,这样给熟练掌握口诀留下了更充足的

时间。乘法竖式的列式方法和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竖式形式

类似,差别不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注意乘得的积要

和乘数要相同数位对

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乘数没有出现两位数,也要

注意积的十位要对着乘数十位的空位置写。本单元是学生初

次接触除法竖式,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示范、规范书写,

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规范的概念。教学中再结合计算过

程说明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其中被除数是两位

数的要让学生明确商是个位数,要写在个位上。典型课例分

教学内容: 7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 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汜7 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推导7 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用7 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

( 一 ) 探究规律,孕育口诀

1. ( 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 七巧板 )

师:数一数,一副七巧板有几块?(7 块)

师:( 出示 1 只小船 ) 数一数,拼 1 只小船需要几块呢?(7 块 ) 出示表格。

师:拼 2 只小船呢 ?3 只呢 ?你是怎么很快知道的 ?( 学生说,教师点结果 ) 你能把练习纸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 小船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

2.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成。

3.交流算法。

师:咱们把得到的这些数读一读。(7 、14、2l 、28、35、42、49)

4.师:14 是几个 7 相加 ?28 是几个 7 相加 ?35 里面有几个7?

42 里面有几个7? 49 里面有几个7?

看着表格说一说, 1个 7是多少?2个 7相加呢?7 个 7相加是多少 ?( 独立说,同桌相互说、指名说,齐说 )

5.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数都跟哪个数有关系呢? 生:和 7 有关。 ( 师随学生回答板书7)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 的乘法口诀。 ( 师完成板书: 7 的乘法口诀。 )

【评析】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在现实情景中提出具体的问

题,让学生利用加法解决问题,为学习编制口诀作铺垫。把

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相同加数相加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便

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 二 ) 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师: 1 个 7 是多少 ?(7)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17)

师: 2 个 7 相加是多少 ?(14)

师:乘法算式怎么写?(27)

师: 3 个 7 相加呢 ?( 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剩下的乘法算式会写吗?师生齐写。

2.师:看着乘法算式,你能编一编7 的乘法口诀吗 ?

请你把编的口诀写在书P62 上。

3.师:你编了几句口诀?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编的口诀?指名

说口诀。 ( 教师贴口诀 )

师:大家真了不起! 数一数, 7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 句) 师:让我们自己先自豪地读一读。

( 同桌互读,指名读,分组读、开火车读、齐读)

【评析】本环节设计先引导学生列出l7 、 27、 37 的乘法算式,再根据加法结果算出积,然后让学生自主编出7 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考虑的。学生在

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1-6 的乘法口诀,多次经历了编制口诀

的过程,再经过本课前两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编制口诀,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

作交流的意识。

( 三 ) 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师:读完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口诀的前半部分,第二个宇都是(7) 。

师:那第一个宇呢?后半部分是什么?

生:

师:4 个 7 比3个7 多()?5 个 7比 6个 7少()?6 个 7 比5个 7多() ,比 7个 7少()?

生:4个 7 比3个7 多 1 个 7,就是多 7。

2.记口诀。

师: 7 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你现在能不能把这

7 句口诀记住 ?自己先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生先自由读、记 )

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句口诀特别好记?怎么记的 ?能告诉我们吗 ?

生:

师:这儿有一段话,能帮助我们记忆口诀。

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路上

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这句话中,能帮你记住哪几句口诀?

生: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我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然后换一换。

同桌两人会不会这样说。说说看。

如果我忘了四七多少了,应该怎么想?

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一个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师:如果是五个七的话,怎么想到四个七是多少呢?

生:用五个七减去一个七就行了。

师:有没有觉得哪些口诀不太好记?有没有好办法记住? 生:六七四十二有点难记。

生:想到七七四十九,减七就行了。

师:这么多的好方法都能帮助我们记忆。下面和老师一起来

对口令吧 !( 师生对口令 ) 检查一下,你的口诀都写对、记牢

了吗?

3.比比谁算得快。

师: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吗?竖着看,你发现了

什么 ?横着看呢 ?

4.想一想,下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提问:看到算式,你立即想到哪句口诀?

师: 74 和 47 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

5.看口诀写算式。

师:根据一句口诀,你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根据一七得七能写出哪些乘法算式?

师:为什么七七四十九只能写一道算式呢?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评析】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这一部分的设计教师充

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原本枯燥,抽象的记忆过程

设计得充满趣味。

( 四) 实际应用

1. ( 师出示七星瓢虫图片)

师:为什么叫七星瓢虫?

师: 5 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点?

2.师: 7 在占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我们来看一首诗。

( 课件出示:古诗《村居》)

师:这是一首七言诗,你知道这首诗除题目外共有多少字吗? 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3.师:小明的爸爸已经出差 3 个星期了,你知道小明有多

少天没看到爸爸了吗?

师:医生说:人每天要喝 6 杯水,那么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杯

水 ?

4.师:还记得7 个小矮人吗 ?

( 课件出示7 个小矮人,并呈现一个矮人一张床,七个矮人

七张床;一个矮人两个碗,七个矮人十四个碗。)

你能把这首儿歌编下去吗?

5.师: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7 的乘法口诀来计算呢?

【评析】七星瓢虫、古诗、星期、小矮人这些题材都是学生

身边的内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

融会贯通,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典型习题分析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形式丰富,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第一

类是识记口诀,以及相应的口算练习题( 包括混合运算 ) ;第二类是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第三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

习。

在本单元练习指导中要注意以下 4 个方面:

1.多种形式熟记口诀,体现学习的趣味性。

单纯的背诵、记忆口诀是枯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教材中出现的多种练习帮助学生熟记口诀。如第63 页想想

做做的第 1 题、第 2 题,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

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弄清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学

会通过已经记熟的口诀推想出相邻口诀。

再如第 63 页第 3 题,第 66 页第 2 题,第 68 页第 2 题等这

些形式的练习,我们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活动,以游戏形式进

行练习,比如对口令、开火车、小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练

习的兴趣和记口诀的效率。

2.重视题目性对比练习,便于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在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出现了许多题组性的对比练习,如计

算题组第 66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第 73 页第 8 题等。这样的练

习要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再通过比较使学生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

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再如第 73 页第 11 题,这是几组乘、除法的对比题,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每

道题时分别要用哪句口诀,通过交流体会到计算时看清运算符

号的重要性。再如第 81 页第 2 题这组对比题,每组题中上面

的两道一步计算是下面一题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分解,通过计

算和比较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本单元的练习中还出现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对比练

习,真口第 66 页第 4 题,第 69 页第 8 题,第 70 页第 12 题,第78 页第 6 题等。这些练习可以先让学生逐个解决题中出

现的问题,再讨论交流解答每一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以便学

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而

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3.抓住开放式练习,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中有许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题,如

第 74 页第 6 题,第 80 页第 3 题。这样的练习设计是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写乘、除法算式的开放练习,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促进对口诀的熟记,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灵活性和严密性。

4.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

所有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单元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

形式都是以前涉及过的,教材练习设计时将解决实际问题与

计算教学紧密结合、穿插安排,练习设计选取了非常贴近学

生生活的场景。如第85 页第 13 题,这题设计就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根据图

中的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直接判断哪种船用的只数少,

然后再分别求都坐在大船或都坐小船所要的只数,这就要求

学生有足够的估算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计算结果与最初

的判断进行比较,以检验判断是否合理。其实学生在结合生

活经验进行判断时就蕴含着每条船坐的人多,需要的船就

少;每条船坐的人少,需要的船就多的初步函数思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