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初三数学备课组曹波赵艳彬姚志涛单冬芳

更新日期: 2011年10月27日下午7:21 阅读 104 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除了集体合作学习以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人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可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读书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总结反思,达标测评。其中,展示交流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之前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完全搞明白的问题可以获得满意的解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也将得以扩展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交流碰撞,进而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都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受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我们一年多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另外,当前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有效性的研究成果较少,还没有专门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详细的探讨,只是在一些学者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中零零散散的提到这一问题,这就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了更大的价值。

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开始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但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还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的细节出发,去审视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展示环节,力图发现和找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有效性的最佳方法,从而为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体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实践意义

虽然合作学习已经在很多学校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中学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展示环节为例,以往教师一般将合作讨论的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

的展示和升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而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有效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江苏省的“合作教学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在这一时期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理论专著也开始大量出现,如《合作学习导论》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等。而本世纪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展示内容的选择对展示环节有效性的影响;

2、展示方式的选择对展示环节有效性的影响;

3、教师的引导、调控对展示环节有效性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3、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5、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⑵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并收集相关资料;

⑶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5月)

(1)课题组成员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⑵

(2)课题组成员之间每月相互听评一次课,课题组每学期推出一节研究课。

(3)课题组每月进行两次交流研讨,如可能的话请专家进行指导。

(4)积极撰写实验心得和经验论文,做好阶段小结。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⑴收集、整理实验信息和材料。

⑵开展实验结果的评价、分析。

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人员与具体分工

组长:

曹波——负责课题的策划实施,负责结题报告的撰写。

成员:

赵艳彬——负责课题过程中的课题管理,负责中期报告的撰写;

姚志涛——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单冬芳——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解决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展示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相应的完善建议,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成果形式:包括主件和附件

主件:课题研究报告

附件:1、研究教案与案例;2、相关论文;3、研究汇报课、展示课。

八、参考文献

[1]张晓伟.数学中的“第六感”在教学过程中的数感输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2]杨雪梅、张晓伟.关于如何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

[3]吴承华.“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4]胡春艳.适合中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9-10.

[5]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293,303—305.

[6]D W Johnson,R T Johnson.Leaming T09ether and A10ne:Cooperative,Competitive,

卸d Individualistic Leaming(5th ed)[M].A11y and Bacon,1999.

[7]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4—6.

2011年9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