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上海初三语文一模专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20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

2020 一模·崇明区王羲之窃秘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窃吾所秘②?” 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 注释] 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所秘:所珍藏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1)窃.而读之()(2)不盈.期月()

11.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 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 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 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12. 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2 分)

13. 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 ;② 。( 3 分)

10. 偷取(2分)满(2 分)

11. A(3 分)

12. 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 2 分)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 1 分)

13. 自身上进好学名家的指引(或良好的家庭教育)(写到一点给2分,两点 3 分)

2020 一模·嘉定区

潍县令①之清操

河南侯户部抒愫,顺治壬辰进士。令潍县时,清操绝人。大贾郭某,陷于讼,荐绅②为之请者以十数,侯闭阁

不与通。同年③某方守莱州,移书④惩责,侯佯为莫解。复⑤曰:“滥竽作.吏,旷职⑥怀惭,苟有可以报朝廷、爱百姓者,教之敢不惟命。”守意沮。

方.抒愫出宰⑦,其兄抒恽语之曰:“吾家世清白,若以一钱归,吾不复弟视若矣。”故愫以清节特⑧闻,兄之教也。[ 注释] ①令:古代官名。②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④移书:

致书。⑤复:回复。⑥旷职:指未经请假而缺勤。⑦出宰:由京官外出任县官。⑧特: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滥竽作.吏()(2)方.抒愫出宰()

12. 画线句“荐绅为之请者以十数,侯闭阁不与通”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有十多位官员替郭某打招呼(说情),侯抒愫关门不和他们沟通(往)。

B. 有十多位官员为了自己而请求宽恕郭某,侯抒愫关门不和他们沟通(往)。

C. 因为十多位官员替郭某打招呼(说情),所以侯抒愫关门不和他们沟通(往)。

D. 因为十多位官员为了自己而请求宽恕郭某,所以侯抒愫关门不和他们沟通(往)。

13. “愫以清节特闻”的原因不仅有“ ”,更在于他自身具有的、的品质。这可以从文中第一段、的事情中表现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8 分)

11. (2分)做(1分)将要(1分)

12. (2 分)A

13. (8分)兄之教(也)(1分)刚正不阿(正直公正、不徇私情、廉洁守法、不畏权贵、不同流合污)(1分)、忠君爱国(公私分明)(1 分)

他拒绝和走后门的人往。(2分)他从国家大义(公正)回复同年朋友的批评( 3 分)

2020 一模·青浦区

李袭誉,字茂实,为人严悫①,以威肃闻。居家俭,厚于宗亲,禄禀②随多少散之。以余.资写书,罢扬州,书遂

数十载。尝谓子孙曰:“吾性不喜财,遂至困乏。然负京有赐田十数顷,能耕之,足.以食;河内千树桑,事之可以衣;江都书,力读可进求宦。吾殁后,能勤此,无资于人矣。”——《新唐书? 列传第四十二》[ 注] ①悫(qu è):诚实;谨慎。②禄禀:用作官俸的粟米,官俸。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1)以余.资写书()(2)足.以食()

12. 下列对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这样可以仰仗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

B. 然而依靠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

C. 这样辜负了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十几顷田地。

D. 但是依靠京城中君主恩赐的几十顷田地。

13. 李袭誉“不喜财”的具体表现是“ ”。从文中看,“无资于人” 的基础是、。(5 分)

11. (1)多余的(2)足够

12. B

13. 禄廪随多少散之( 1 分)勤劳耕作( 2 分)努力读书( 2 分)

2020 一模·长宁(金山)区

东方朔设奇相救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 注释] 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 n):哀怜。

1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益.死之速耳()(2)汝宜速去.()

1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慎勿言,但屡顾帝

A. (你)谨慎地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B. (你)千万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C. (你)千万不要说话,只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D. (你)谨慎地不要说话,但要多次回头看皇帝

13. 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 分)

乳母、乳母求救、东方朔、武帝免罪。

14. 根据文意,对汉武帝赦免乳母的行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说明他容易受人左右。

B. 说明他是念及旧情的人。

C. 说明他被东方朔所激。

D. 说明他最终以私害公。

11. (1)增长,增加(2)离开

12. C

13. 犯事设奇

14. A 2020 一模·徐汇区

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 请.托,不可胜 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 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 “作三司使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4 分)

(1)因缘 请.托( )

)。 ( 2 分)

B. 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D. 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13. 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

。(2 分)

14. 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 1)

(2)

。(4 分)

11. (4 分)(1)请求 (2)计算(查点、计数) 12. (2分) B 2 分;A 1 分

13. (2 分)举官监当京师诸司库务(举荐掌管京师各司库的官员)

14. (4 分)(1)遣干请者 / 不走后门(坚持原则) 【“深厌干请者”得 1分】 (2)温颜强笑 / 态度温和(为人宽

厚、 委曲求全)

2020 一模·宝山区

若石遇害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①

。若石帅其

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

,宵则振铎( du ó)

以望,植棘树墉 ,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 机,撤

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貙 ④逐麋止.其室之隈 ⑤

,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 .焉。若石不知 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 注释 ] ①藩:篱笆。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③树墉:筑墙。④貙( ch ū):一种凶猛的野兽,

形似狸。⑤隈( w ēi ):墙角。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 分)

( 1)有貙逐麋止.其室之隈(

) ( 2)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 .焉(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 分)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

B.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

C. 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

D. 若石“驰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12. 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 、“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 (4 分)

10. (3 分)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面。 (关键词“于” “阴”) 11. (3 分)D

12. (4 分)(每空 2分)老虎会吃人,貙也会吃人,对于隐要常备不懈(或者“不能只知其一不不知其二” ) 2020 一模·奉贤区

刘敞奉使契丹

刘敞 ①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 ..曰:“实然。但通好以,置驿如是,不

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2)不可胜 数.( )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

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

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 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 问敞。 敝曰:“此所谓驳 ②

也。”为说其音声形状, 且通《山 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选自《宋史 ? 刘敞传》有删改

[ 注释 ] ①刘敞: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②驳:传说中的猛兽名。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4 分)

( 1)素.习知山川道径( ) (2)如马而食.虎豹(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3 分)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12. 请简述文中译人“骇愧”和“益叹服”的原因。 (4 分)

10. (1)向,一向( 2分) (2)吃( 2分)

11. 从松亭到柳河,路很直而且容易走,没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 12. “骇愧”的原因是译人本想夸耀显示路途险远,没想到刘敞对地理环境如此熟悉。 仅

对地理环境熟悉,而且有丰富的学识。 (3 分)

2020 一模·静安区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收殷将佐十许人, 咨议罗企生亦在焉 ①

。桓 素.待企生厚, 将有所戮, 先遣

人语云:“若谢我, 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 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 ②

,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乞留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③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

,即日焚裘。

(选自《世说新语》 ,有删改) [ 注释 ] ①桓南郡:桓玄,东晋将领,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 。殷荆州:殷仲堪,东晋将领,官至荆州刺 史。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②出市:到刑场。③宥( y ò u )赦免。之:指罗

企生的弟弟罗遵生。④问:

音讯。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

10.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 分)

( 1)桓素.待企生厚( ) ( 2)存亡.未判( )

11. 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放了你 B. 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放了你 C. 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D. 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12. 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 代替

自己□□。 ( 4分,每格 1 字)

13. 根据选文内容,它最适合归入的《世说新语》门类是( )。(2 分)

A. 德行

B. 文学

C. 自新

D. 捷悟

10. ( 1)一向,向( 2 分) ( 2)死亡( 2 分) 11. D (2分) B (1分) C (1分) 12 .尽忠( 2 分) 尽孝( 2 分) 13.A ( 2分)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②

,即亡。何闻信亡,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 ④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 .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选文有

删节) [ 注 ] ①南郑: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在南郑。②上:指汉王刘邦。不我用:即“不用我” 的人物。④这句话的意

3 分)

“益叹服”的原因是刘

2020 一模·浦东区 信数与萧何语,

何奇之。至南郑 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谒上,上骂曰: 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③国士:国中杰出

思是:大王只想在汉中称王,就没有韩信的用处。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诸将易.得()(2)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11.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B.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C.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D.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12. 在萧何心中,韩信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语句回答)(2 分)

13. 根据选文情节内容,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一个词。( 3 分)

萧何识韩信→萧何□ 韩信→萧何□韩信→刘邦□ 韩信

10. (4 分)(1)容易(2)谋划,商议

11. (3 分)C

12. (2 分)国士无双(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13. (3 分)追荐(推、举、推举等)用(拜、任命、重用)

2020 一模·杨浦区

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①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②。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 ①刘公宣:即刘宣。②卫使:人名。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④刘文恭公

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 解释加点字。(4分)

(1)为.卫使畜马()(2)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

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12. “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3 分)

13. 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3分)

(1);

(2);

(3)。

10. (1)替(2分)(2)更加(2分)

11. 私塾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于是优厚地对待(款待)刘宣。(2 分)

12. “必”即必定,表明刘铉判定刘宣的文章为饱读诗书的老儒生所做十分肯定,这和后面结果形成反差,从侧面表现刘宣的学识渊博。(3 分)

13. ①刘宣自身的勤奋刻苦;②主人卫使爱惜人才,优厚对待;③主考官刘铉的慧眼识才。(3 分)

2020 一模·黄浦区

商陵君①养“龙”

《郁离子》

有献鲮鲤②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使.豢而扰③之。或曰:“是鲮鲤也,非

龙也。”商陵君怒,抶④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

2020 一模·虹口区

芝麻《通鉴》 ①

吴人韦政,腹枵然 ②

,好谈诗书,语常不继。或嘲之曰: “此非出芝麻《通鉴》上乎?”盖吴人好以芝麻点茶, 市.中卖者,以零残《通鉴》裹包。一人频买芝麻,积至数页,而以零残语掉舌。人问始末,辄穷曰: “我家芝麻《通 鉴》上止.此耳。”

[ 注 ] ①《通鉴》:指《资治通鉴》 。②枵( i ā o )然:原指空虚的样子,这里指没多少知识。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 分) ( 1)市.中卖者( )

11. 文中画线句“而以零残语掉舌”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就用零残的书页去调换整本书。

B. 就用零残的语句到处卖弄学问。

C. 就用零碎的学问和别人进行辩论。

D. 就用残缺的书包裹掉下的舌头。 12. “吴人韦政”可笑的行为表现是“ 是 10. 集市( 2分);只,仅仅( 2 分) 11. B

12. 腹枵然,好谈诗书,语常不继( 2分) 启示:学习要扎实、踏实( 2 分),要谦逊( 1分)(共 5分) 2020 一模·闵

行区

鲁王好猎,相 ①

常从.入苑 ②

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 “我 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 ”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 ③

,少子田仁不受也,曰: “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

[ 注释 ] ①相:即田叔,时任鲁恭王的宰相。②苑:猎场。③祠:祭祀。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 ( 4 分)

( 1)相常从.入苑中(

) ( 2)数.年,叔以官卒(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4 分)

我独何为就舍!

12. “鲁王不大出游”的原因是“相常从入苑中” “ ”“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 分) 10. (1)跟从

( 2)几,表示数目不确定

11. 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休息)呢?

12. 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

皆佯惊,称龙之神。商陵君又大悦。徙居 ⑤之宫中,夜穴砖而逝,左右走 .报:“龙用 ⑥

壮,今果穿石去矣! ”商陵

君视

蚁以邀之。龙

其迹,则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其复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谓豢龙,矢 怒,震其宫,商陵君死。 (有删改)

[ 注释 ] ①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②鲮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③豢( ④抶( ch ì):鞭打。⑤徙居:迁居。⑥用: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4 分)

( 1)商陵君使.豢而扰之( )

11. 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夜晚(它)钻入砖上的洞逃走了。

C.夜晚(它)钻入砖上的洞而死了。

施展。⑦矢:陈列。 ( 2 )左右走.报(

)。( 2 分) B.

夜晚 12. 有人认为商陵君非常愚蠢,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说的原

因:

(3)

10. (

11. (

12. ( 死。(如果答“被外表和假象迷惑” hu à n ):喂养。扰:驯服,安抚。

它)在砖上打洞逃走了。 它)在

砖上打洞而死了 ( 1) ;(2)

。( 6 分)

4 分,每个 2 分)(1)让,叫,令 ( 2)奔,跑,跑着 2 分) B 6 分,每点 2 分)( 1)误把穿山甲认作为龙; ( 2)打说真话的人; ( 3)用穿山甲的食物招待真龙,结果被震 备好蚁食等假龙回”等也给分)

2)我家芝麻《通鉴》上止 .此耳(

)。(3 分) ”(用文中语句回答) ,本文给我们的启

( 5 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