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道路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混凝土道路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混凝土道路专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混凝土道路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准备…………………………………………………

四、施工流程控制……………………………………………

五、质量控制…………………………………………………

六、安全文明施工……………………………………………

一、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中心人民医院(首期)迁建项目道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该道路工程占地面积近30000㎡,现已具备施工条件,施工围为施工蓝图的道路等配套工程。路面结构从下到上分别为:素土夯实(压实密度≥93)、200厚6%水泥石粉垫层、200厚C25混凝土。此外,道路两侧为预制混凝土道牙。

2、气象水文、地下水位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气候。据气象台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23.1℃,最高38.5℃,最低2.1℃;年平均降雨量1575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84%。6~9月份常遭台风袭击,最大风力10~11级,阵风12级以上。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GBJ97-87

《中心人民医院(首期)迁建项目室外给排水施工图》

《中心人民医院(首期)迁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心人民医院(首期)迁建项目景观施工图》

其它室外配套设计相关图纸

三、施工准备

1、生产准备

1.1、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进入现场的水、电接入口,办理相关手续,布置好场临电、临水线路走向。

1.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时做好劳动力、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制定现场管理、消防保卫和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3、开工前按标准做好临设的搭建工作。

1.4、结合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保现场的“三通一平”。

2、技术准备

2.1、在接到施工图纸后,认真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编制详细的专项方案,对特殊过程、重点部位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待方案批准后,组织对各工种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组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和预防措施。

2.3组织技术及测量人员检查验收控制桩和标高的控制工作,并做好控制桩保护工作。

2.4、配备齐全有效的施工规、规程、验收标准,划分分项工程,制定技术资料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资料管理体系。

2.5、及时编制各种材料计划,提供给材料管理部门。

3、劳动力准备

3.1、本工程工期紧、任务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施工任务,我单位现场设立项目部,由我单位领导亲自挂帅,协调各个部门工作。

3.2、为全面落实施工安排的组织保障,更好的组织施工,切实加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我单位拟调派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本项目的管理班组,确保工程按序按章完成!

3.3、根据劳动力计划和工期安排,选择信誉良好、有较强施工组织能力、肯吃苦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施工作业。

3.4、进场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重点工序、新工艺工法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动员会,做好特殊工种的准备工作。

4、材料准备

首先,本工程使用的所有材料,由项目部生产部门统一编制材料计划,统一在业主及监理认可的品牌库生产厂家进行招标择优采购,杜绝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材料。材料部提前定购各种施工原材料(如:水泥石粉、混凝土等),签订供应合同,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充足。

其次,针对本工程的施工容,在开工之前对工程所需的水泥石粉、混凝土等进行详细计算,并提出详细的进场计划,严格执行验收与检测程序,确保原材料质量。同时,根据施工进程,适时调整材料进场计划,确保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减少现场的库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积压和浪费。

5、机械准备

针对本工程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计划,选定施工所需机械的种类、规格、数量,并确定所需机械的进场退场时间。对机械的进场时间和数量,不可时增时减,避免进场后长期停置不用,造成浪费。

在施工刚刚开始阶段,对机械设备作详细技术数据记录,加以及时分析总结,了解设备的机械效率和施工技术参数,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主要机具可按如下表格中的要求选择:

主要机具用表

四、施工流程控制

1、施工程序

基层处理→立模板→标高控制→浇筑→振捣→吸水→抹平→拉毛→切缝→灌缝→养护→通行

2、测量标高控制

1.1、路基开工前,应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其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及增设水准点。

1.2、对医院道路进行全面测量,并按设计确定开挖的工作量,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导线控制点,在施放桩位之前对其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在施工需要处加密控制点。

1.3、在施工现场应增设临时水准点,间距按200m设一个点,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并与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在经过复核后方可使用,还应经常校核。

3、路基施工要求

3.1、清理场地:路基施工前,清除施工围的垃圾、有机物残渣。清除下来的垃圾、废料及不适用材料等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并有序外运到垃圾退场。

3.2、土方开挖及回填:拟施工道路工程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即北大厅正前方(原老办公区)、沿着1#楼至5#楼一侧、南大厅正前方、6#楼至科研楼一侧。根据中心人民医院地形图显示,北大厅正前方(原老办公区)土方高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约2m,1#楼至5#楼一侧土方大部分高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约2m,南大厅正前方土方低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约1m,6#楼至科研楼部分土方高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1.5m(部分土方低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约1m)。由于高出土方多为建筑垃圾土方,杂质和砖石块较多,不符合用于回填低出土方土质要求,为此低出道路基层设计标高区域要从外面运来符合设计要求土质进行回填夯实,高出部分土方要进行外运。

3.3、填前碾压与基底处理:路基填筑前对清理后的施工场地进行填前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直至压实度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的要求为止。为了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在以下路段应进行换(回)填:在石质挖方路段,超挖部分用石渣回填,禁止用土回填;填土高度小于0.8m(包括零填)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之后的土质基底,将表面翻松深0.30m,然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3%。路堤填土高度(不包括路面厚度)大于0.8m时,对于土质基底,将原地面整平压实到无轮迹后才可填筑,其压实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高填方路段的基底强度满足图纸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进行填筑。基底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开始填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