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描写(表达方式)
• 听觉 • 视觉 • 细致程度
• 抒情(表达方式)
• 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 用典抒情
• 其他表现手法
• 修辞及其他
三、艺术手法:描写
• 听觉(对比、反衬)
• 动(声)静结合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鸟鸣涧
王维
• 以动(声)衬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5.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 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两种或多种的
并存。
亦有表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或禅意的寄托。
还有一部分诗作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民的深厚情谊;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 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三、艺术手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度的抒情方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 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三、艺术手法:抒情
• 间接抒情,包括借典、借物、借事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
与诗人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和谐统一;或远离尘俗,清幽静谧、
清冷荒僻,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 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总之都与官场的明争 暗斗形成对比。
1.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田园;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 往;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厌恶;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一山一水总关情
——探究山水田园诗的思维模式
山水诗的形成
• 特征:自然山水天地万物之自然美在诗歌中由非主位的审美对象 转变为主位的审美对象 • 山水在古代诗歌里,如诗经、楚辞及赋仍是做着其他题旨的背景,
其能在诗中由衬托的地位腾升为主位的美感观照对象, 则犹待魏
晋至宋间文化急剧的变化始发生,当时的变化,包括了文士对汉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 动词的妙用:写出动态美,更生动。
总结:鉴赏方法
1.把握意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②观察物象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描摹诗歌图景。②概括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①找关键句;②结合意境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三、艺术手法:修辞及其他
• 比喻:更形象生动;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 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对偶: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
• 借代: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 叠词:增强诗的韵律美,更富表现力。
三、艺术手法:描写
• 虚实结合
•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例如《梦游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的离愁别绪。 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 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 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 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 第一个以田园入诗的是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谢灵运。
• 唐朝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为代表人物。
• 晋末南北朝:生死难卜,前途如梦,避世是为了远离血腥纷扰。 隐逸精神逐渐形成。 • 隋与初、盛唐:隐逸精神的逐渐低落与迷失。
• “终南捷径”“以隐求显”:唐人入仕较之前代有更多途径,除了科举军
题目练习
王籍 《入若耶溪》
•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表现自己对这清净幽美环境的喜爱以及在其中的愉悦、 宁静心情,寄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
野望(唐)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 [注]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 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明确概念
•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
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
• 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
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 工致传神,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 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 主观情愫。
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 鼓瑟兮鸾回车”; • 回忆的已逝之境:李煜《虞美人》 中“雕阑玉砌应犹在; • 设想的未来之境:柳永《雨霖铃》
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 •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
实事、实境。
三、艺术手法:抒情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
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 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 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这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和灵魂。
2.淡泊宁静,志趣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景衬哀情或哀景衬乐情的写法。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儒僵死的名教的反抗,道家的中兴和随之而起的清谈之风,无数
知识分子为追求与自然合一的隐逸与游仙,佛教的进入与盛行— —这些变化直接间接引发了山水意识的兴起。
明确概念
• 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 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 题材虽不同,但对自然之道的彻悟,以及用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美的自觉, 使这两种题材的诗歌经过南北朝到初唐的发展,在盛唐殊途同归。 • 代表诗人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关注关键句 关注整体的情感基调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人处事的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②《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欲望。这首诗, 就是以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 清高幽僻的意境。
功, “以退为进”也是其中一种,隐居求取高名,高名换取入仕。 • 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 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
• 中晚唐:“中隐”理论的形成
• 无奈而实际的选择,仕隐两全
• 白居易生当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代,不但聪明睿智、才华过人,而且有着往还 朝野的特殊经历,对中唐时代的政治环境、思想环境与社会状况深有感触,对 处身其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痛苦、欢乐、悲伤、期待等心理状态有着非常深切的 理解。正因如此,他才能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隐逸观——中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艺术手法:描写
• 视觉
• 绘形、绘色,色彩搭配(暖色
调表现热烈的画面,而冷色调 的词表现冷郁画面) • 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明暗、大小、点面、正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一、意象
• ①景物: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猪、禽雀、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 ②人物: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 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 特点: 或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 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
侧、多感官结合
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三、艺术手法:描写
• 细致程度
• 工笔 • 白描 • 细节描写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 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 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社日
王驾
•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中隐
•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 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 有体钱。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 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 客,造次到门前。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 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在中国,山水诗是从晋宋时代陶潜、谢灵运等诗人才形成诗歌的一
种特定类型。到了唐朝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诗人,山水诗就达到了
它的成熟期,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传统,由唐宋一直到明清,几
乎没有一位重要的诗人没有写过大量的山水诗。山水诗是有闲阶级的产 品,它还有意无意地炫耀有闲阶级的“清福”。写山水诗的总是由城市 “遁世”出来的士大夫阶级,而不是本来居山居水的劳动人民。 ——朱光潜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 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 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 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忧愁与苦闷,抱负不得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