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不仅为工业生产力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知道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2、了解工业化、城市化的含义,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3、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的学习,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利与弊的认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学难点】

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导入新课】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饱尝了很多新的痛苦。

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初步感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展示2022版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工业化?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设计意图)名词释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目标导学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教材,说出人口增长的原因与表现。

PPT出示:

材料1:

材料2: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地增长,特别像英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人口1750年时有1.4 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世界史近代史编》学生1:背景(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2:表现----人口迅速增长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PPT出示:

材料1: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威廉姆斯用“人口增长”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癌变,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材料2: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约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

学生: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知识拓展】PPT展示:人物扫描

马尔萨斯(1766—1834)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增长的人口进行了研究。马尔萨斯提出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教师讲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得过多,则是错误的。(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长的原因。

2、劳动力结构变化

PPT出示材料1:

材料:2: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对人手的需要,工资提高了,因此,工人成群结队地从农业

地区涌入城市。人口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增长起来,而且增长的差不多全是工人阶级。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材料3: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衣、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15%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教师提问:上述图表揭示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在哪一方面?

学生: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农业人口流向工业商业)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原因。

3、妇女地位提高:

PPT展示

材料1:妇女在工业生产中

材料2:1870-1930年,英格兰从农村经济转为城镇化经济,机械化农业出现,大曼彻斯特运河投入建设,妇女们涌入工厂,有的成为服装厂纺织女工

材料3:电的问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给人类带来了新时代的曙光……诸如此类的技

术革新,在给所有家庭成员带来舒适和闲暇的同时,解放了妇女,改变了妇女与家庭其他成员的关系,及在家庭中的地位。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教师:图文透露哪些信息?

学生: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PPT展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

——恩格斯(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认识工业革命推动妇女地位的提高。

4、大众化教育:

PPT出示

概念:1973年,美国教育学和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观点,认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合作探究】以下材料反映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材料1:“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且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为此,只有给工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以满足大机器生产的需要。

材料2: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学生:推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为什么欧美各国推行大众教育?

学生:为工业化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是工业化的需要。

教师提问:教育普及的作用?

学生回答: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教育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PPT出示

【课堂升华】欧美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教育发展,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努力学习西方教育,“文明开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后小结-----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会促进生产力的飞速的发展;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认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同时注重中外联系。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城市化:

PPT出示材料,提问:这两幅图表又反映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在何处?

学生:城市化。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PPT展示: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

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思考: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为什么英国城市人口比重最大?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相关史事】:

19世纪的伦敦 19世纪的巴黎

1800年,英国伦敦有近100万人,是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的人口达到了236万。180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

资料: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除了有很

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教师提问:城市化动力是什么?

提示:工业革命

PPT展示:

材料1: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材:2: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得益于运河和蒸汽机驱动的棉纺厂……,到1830年达到99家,……除了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工厂,大批农民来到这里寻找机会……,后来曼彻斯特逐渐成长为大型的工业城市,成为了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书》教师提问: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推动英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和工厂的发展、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就业岗位的增加……

【课堂延伸】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教师讲述:

【合作探究】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教师: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提示: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认识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渡】

PPT出示材料

教师:说一说沃尔特和查尔斯分别是怎么样看待城市化的?

学生:沃尔特的诗作表达了对曼哈顿城市化的赞美,沃尔特的诗作表达了对曼彻斯特城市化

的不满。

相关史事: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美国大域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救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材料:鼓励各城镇在当地建立健康委员会以改善贫窟、下水道、屠宰场和供水系统的状况。

——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强制规定每座新房子必须有自来水和排水设备。

——1875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1890年英国通过《住房与城市规划法》责成地方政府关闭潮湿的地下室,拆毁不透气的房屋……在伦敦有10万个租户住在由国家建造的清洁卫生的住室里。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相关史事: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卫生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讲述: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了。随着城

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设计意图)立足史料实证,通过图文资料,加强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

材料:附近的酿酒作坊、硝皮作坊、洗染作坊和其他工厂污染了河水,使空气中浓烈的人畜便溺气味之外又增加了污染的气味。市区烟囱林立,吐出带硫磺味的农浊黑烟。人们疾病丛生。

——(美)克莱顿·罗伯茨《英国史》提示: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教师:面对越来越恶劣的环境问题,西方国家做了什么尝试?

PPT出示材料

教师:以上图片透露出什么信息?

学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注意保护环境。

教师: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PT出示材料: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

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教师: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对于工业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我国治理雾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生:措施-----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2、贫富分化

材料1:19世纪30年代,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用来做衣服的料子都是不合适的……男人们大都穿着粗布及其他粗棉制品做的裤子和同样的料子做的上衣或夹克。

材料2: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郭家宏《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及其化解策略》提示: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3、社会矛盾激化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材料:工人的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厂房狭小简陋,烟尘和其他漂移物使人窒息,安全设备很少或者或几乎没有。工人每天劳动的时间很长,多达18小时。七八岁甚至五六岁的儿童就进入工厂,每天至少工作10-12小时。法国的成年男性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够买一身衣服。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教师:小组合作讨论,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学生:有益的变化----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幅度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学生:有害的变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严重。

PPT出示材料: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教师:理解狄更斯描述的那个时代,并对照现实生活的感受,辨析人们所追求的文明生活究竟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评价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人们追求的文明生活应是物质生活丰富,生活环境优美,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这应该是我们的理想社会的样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梳理,分类和总结,夯实了基础,培养史实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拓展延伸】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我国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设计意图)立足家国情怀,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布置作业】

争做环保小能手:登录中国环境保护网,阅读环保知识,收集身边环保故事,制作一幅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单元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口迅速增长,大众教育逐步推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以史为鉴,学习完本课,给了我们新的思考,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我们,该何去何从,是尽情享受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进步,先发展,出现问题,再来治理,还是停止发展,重回工业革命前农耕时文明的田园生活呢?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科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进行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掌握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的变化;复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史实;了解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说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了解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体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识到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要树立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先来一起欣赏几张图片,告诉我它们分别是什么? 学生:电灯、电话、飞机、汽车、蒸汽机车(火车)。 教师:非常好。这四张图片所呈现的东西你们在生活中有接触吗?可以说这些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它们的出现跟什么事件有关? 学生:工业革命。 教师:对,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便利。大家看这两幅图片,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在本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第六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出现城市化现象,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难点: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将这些疑团一一解开。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标注清楚。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究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 多媒体出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统计图。 教师引导:上图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工业革命。 教师补充: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欧美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后,促进

了本国人口的迅速增长。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美国的人口已超过1亿。较早完成工业革命的法德两国人口增长也较为迅速。 2. 工业革命促使哪个阶层力量的壮大? 学生回答1: 工人阶级。 学生回答2: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妇女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了。 3.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的文化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一谈欧洲国家教育的变化。 答案明确: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探究二:城市化 4.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书本第25页的“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示意图,结合“相关史事”进行解说,提问:(1)上述材料表明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3)多媒体出示”英国城市街道拥挤、卫生条件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示意图,学生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哪些不足? 答案明确: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环境很差。 (4)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明确: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探究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5.学生结合下列问题自学此目: (1)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日益尖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案明确: (1)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趋强烈。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了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表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优质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知道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 【教学重点】 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教学难点】 “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工业革命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了新的痛苦。工业革命到底让这些工业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的呢,还是有害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学生讨论:为什么工业革命能够促进人口增长?(生产力、医疗等方面) 2.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大众化教育 为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二)城市化 1.概念解释: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历史上城市的形成。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这就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运动——城市化。因此,工业化必然会促进城市化,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三)社会问题 1.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城市病”) (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 ①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 ②环境污染。 2.分组探究:如何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水、大气、噪音、固体废弃物等)? 三、合作探究: 你所在的城市(城镇)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城市化的程度如何? 四、作业布置: 目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调查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或你家庭生活的变化,写一篇题为《工业化对我生活的影响》的短文。 【板书设计】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二)城市化 (三)社会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优秀教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合理布局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发展中要注意科学、合理、和谐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保护生 态环境等。 ?小结: ?有益的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知识点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三、本课小结 四、巩固练习 1、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地扩张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 3.人口增长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不仅为工业生产力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学好本课,可以帮助学生辩证、理性地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使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知道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2、了解工业化、城市化的含义,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3、通过对工业化国家的学习,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城市化发展的利与弊的认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学难点】 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导入新课】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饱尝了很多新的痛苦。 人们既感受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初步感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展示2022版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 【讲授新课】

2.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内容分析 工业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三、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德、美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史料实证: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历史解释: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 唯物史观: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家国情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通过学习隋朝的灭亡,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教师活动 合作探究一:结合材料,分析推动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2)学生活动 ①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③政局稳定。 (3)教师活动 下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以来就业结构的什么变化? (4)学生活动 农业劳动力减少,工商业劳动者。妇女从业者增多。 2.城市化 (1)教师活动 阅读材料,概括城市化表现。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课标要求: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一、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工业化国家发生的社会变化及表现。 2、探究学习,通过分析史料探究人口增长、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小组合作, 通过观看视频,结合学案补充资料分析归纳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和弊,体会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3、拓展延伸,能够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方案,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二、学习重点: 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增长、城市化。 三、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因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从面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主探究等 五、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具备了较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得出结论。鉴于本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所以适当地选取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并将其结合在一起,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排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讲解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及其影响,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将会加深学生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理解,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本节课内容之间存在一定了联系;两次工业革命后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医疗水平,从而推动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推动了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共3套新人教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XX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XX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

年至XX年平均值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领会现代生活的含义,感受现代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现代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工业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工业化促进人口增长、城市化,同时带来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等问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生活,从保护环境开始,从我做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 【教学难点】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材料展示: 教师提问:人类人口快速增长开始于什么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工业革命时期。 (2)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后,工业部门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工人劳动力,各国政府的鼓励政策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2.材料展示: 1851年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增长百分比 总人口农村人城市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案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一、课标内容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教学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知道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劳动力结构、教育城市生活的变化及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重点、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 2.讲授新课 (1)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基本史实。 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人口增长的表现与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出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生: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商业、手工业的人口增多。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说出教育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生: 表现: ●德国、法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 ●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影响: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合作探究】4.观察图片,说出英国城市人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归纳其原因。 变化:

从1750年农业人口占多数到1870年城市人口占大多数。城市化进程明显。 原因: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人口增多。 【合作探究】5.阅读教材及相关史事,思考城市化会带来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后来改善了吗? 问题: 卫生条件、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交通不便;就业困难,城市贫民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 改善了 【合作探究】6.阅读教材归纳工业化带来什么社会问题。 ●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家日益富裕、工人生活困难,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3)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时代出现的新发明、新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刚开始城市卫生、居住等状况差,环境污染严重、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加剧,这些成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之一。 (4)知识结构 任务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配套习题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形成系统的认识。 本课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过渡到工业化社会,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等。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等,以及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认识。 2.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 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雾霾下的城市》

教师:近年来,雾霾这个名词我们屡见不鲜,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种粉红色的雾让他们谈之色变。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揭晓答案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将雾霾说起,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对此处的介绍不仅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而且也密切联系现实。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学为今用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后再讲解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迅速增长 展示图表: 教师: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现象:西方四国人口不断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出示材料: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4)政局稳定。 出示图片《劳作中的工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

部编版(2018)历史九年级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增加和大众化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难点:正确评价工业化的影响。 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变暖的图片,随着工业化推进,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发展。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 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3.大众教育的目的,情况和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人口增长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表现: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

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大众教育 原因(目的):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 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概况: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意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 变化 单元第二单元学科世界历史年级九年级 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增加和大众化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社会问题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展示北京雾霾和英国伦敦雾都的图 片 2、师: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生根据情景 内容,各抒己 见 创设问题情境, 吸引学生兴趣, 进而产生探知欲 望 讲授新课一、人口增长 1、展示人口增长的图片 师: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人口的迅速增长。那么思考一下,工业革命促进人 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点拨: ①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③政局稳定。 2、劳动力变化 师: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说说都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分析)学生思考理解 学生阅读课本:很多人弃农经商,妇女

所以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慢慢在得到改善和提高。 二、大众教育 1、推广大众教育: 师: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哪些国家先建立教育系统? 2、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 用时间轴的形式展示欧洲教育的推广状况,从中等学校——免费义务教育——系统教育体系 3、教育普及的作用 师:教育的普及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理解 师点拨: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形成 师:城市化是如何出现的? 点拨: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3、知识点拨 展示英国城市人口增长比例图和英国、美国城市人口增长的数值 4、城市规划变化过程 用递增图形展示城市的规划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卫生、居住条件差——卫生条件改善、供排水设施建设、街头照明完善等等 5、知识拓展——关于英国、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40年代城市污水和垃圾管理的相关史料也离开家庭进 入工厂工作 学生:法国和 德国 学生:提高了 欧美各国的大 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 展。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自学,讨 论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材 料的能力和语言 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 拓展学生的课外 知识层面,让学 生增加直观印象 提高学生的自学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如人口增长、教育的普及以及城市化等问题。 2、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学习过程】 任务一: 1、阅读课本23页,说出工业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 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能说出: 人口增长。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阅读课本24页,说出工业国家带来的社会变化 大众教育 点拨教育的相关知识点: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学生自主找出教育普及的作用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任务二: 1、阅读课本页,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程。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任务三: 1.阅读课本26页,结合材料,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材料: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材料:英国人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 80年代,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2022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正式提出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经60多年治理….今天的伦敦,已经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式城市”。 -----《伦敦雾霾是如何治理的?》学生得出结论: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2、深入思考: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通过思考,学生能答出: 有益的变化: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的普及;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部编版本历史九年级《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应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从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角度理解大众教育的推广。对城市化,教师应从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厂出现,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角度,讲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从人口增加和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社会问题,教师应运用图片、影像资料、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新课导入】 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期?什么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教师过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