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经典故事

《古诗词》里的经典故事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仅有优美的诗词,还有一些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启示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五个经典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诗词和中华文化。

一、李白《将进酒》的故事

《将进酒》是以李白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的,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在唐朝晚期,国家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李白作为一名官员,厌倦了政治的斗争和宫廷的勾心斗角,选择了隐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诗歌里。在这首诗里面,他以酒作为自己的朋友,借酒消愁,寄情山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隐居情怀和人民对和平的祈望。

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有着“诗鬼”的美誉。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了一个胡人离故乡前的悲壮和无奈。在当时,汉族和胡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白居易提倡大家互相包容,有所了解,通过诗歌来促进各族之间的融合。这首诗中的“明月”、“繁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柔和而充满敬意的情感。

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故事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青玉案·元夕》是词史上最著名的篇章之一。这首词描写了一场浪漫的元宵之夜,是恋人们相聚的时刻。辛弃疾的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尤其是写女子的绝妙之处,他通过优美的词语和精准的描写,把各种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苏轼《水调歌头》的故事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散文和书画样样精通。他的《水调歌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描写的是苏轼逝去的青春和时光,让人感慨万千。其中的“世事如书,我偏爱繁华”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词语,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五、李清照《如梦令》的故事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代表作之一是《如梦令》。这首词讲述的是一个恋人分别的故事,是李清照对爱情的诉求和向往。她用纤细的笔触和淡雅的文风,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人生的无常。

以上五个故事代表了中国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每一个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我们应该好好读懂它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古诗词小故事

古诗词小故事 篇1:古诗的故事 这天,老师在语文课上讲了一首古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老师先带读几遍,然后串讲一遍,以这首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 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有一个诗人,他最爱看月亮了,有一天晚上,他到 山头去散散心。还没看到月出,在那里,人声都已闲寂了,细碎的桂花轻轻地飘 落着,夜静的好像整个山就他一个人一样。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来了,惊醒了 山中的鸟儿,不时发出一声鸣叫,回荡在春日的山涧中・・・・・・诗人王维看 到这景象,立马有了灵感,便创作了这首优美的诗。 我听着听着恍如身临其境,语文课已经下课了,我却仍在座位上发呆,直到同桌 叫了我一声我才惊醒。 呵呵,语文课真搞笑呀! 篇2:古诗的故事 完美的生活就像母亲吟唱的摇篮曲,快乐的生活仿佛奶奶手中的红窗花,在童年 小小的心中勾画出曼丽多姿,七彩虹般充满魔力。 当稚嫩的双肩背上“白雪公主”的书包,在母亲憧憬的目光里我开始新的寻找。 《春晓》,一幅优美的春雨图画,让我情不自禁想走进孟浩然的家中去数一数到 底“花落知多少”;引人遥看“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村居》,令我总是有“忙 趁东风放纸鸢”的冲动;注目“歌声振林樾”的`牧童,不知他是否如愿捕到了鸣蝉;“泉眼无声惜细流”的《小池》,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是不是能让我们闻 到醉人的“十里荷香”? 我对母亲说,我找到了无比动听的摇篮曲;奶奶对我说,我发现了比她的红窗花 更美的事情。我笑了,是啊,学古诗的时光真快乐,这是我美丽的小秘密呢!

篇3:古诗的故事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从上学期开始老师让我领全班同学背古诗,这是对我的信任,我很高兴。但是,开学后老师不让我背了,我很悲哀。回家我跟爷爷说这件事,爷爷对我说:“邓小平爷爷‘三起三落’,之后出来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了大功。” 我想明白了,要向邓爷爷学习,要经受住考验,就应给其他同学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过几天,老师又让我和另外一名同学一齐领全班同学背古诗了,我很激动!我必须要不辜负老师对我 的热切期望。 篇4:游子吟古诗故事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人们都悄然入睡了,而只有一盏灯亮着,与星星一齐眨着眼睛……那是一位苍老的母亲在为她那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儿子勤奋好学,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他的身旁放着母亲刚做好的小米粥。明亮的灯光下,那位年迈的老母亲缝得是多么仔细和认真啊!虽然视线是那样模糊,可她还是用那粗糙的双手,拿起针线,一遍又一遍地穿针引线,把儿子的线,把儿子的衣服缝了又缝,直到把衣服缝得结实暖和才放心,不然儿子早回不了家,在外面受冻她怎么放心的下呢?不一会儿她就用完了线,可还没缝完,怎么办呢?她下了床,拿出了准备缝自己衣服的线,穿到针上,又继续补她儿子的衣服,虽然自己的'衣服已是千疮百孔,可她还是那样的“无动于衷”,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唐诗宋词,作为灿烂的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年来,文人骚客,不胜枚举!在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有些诗词背后隐藏的故事感人至深,那么,这样的诗词有几首呢? 1、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表妹唐琬成婚。后陆母命陆游休了唐琬。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六十三岁,陆游偶过沈园,触景生情,题诗云:“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泌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四十三年前,陆游与唐琬还是新婚燕尔;四十三年后,陆游已是垂垂老者,唐琬已化灰化土。六十七岁,陆游重游沈园,复又写诗,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怅然中的陆游写道:“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七十四岁,“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1.白住长安 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 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

人写了一首绝句: 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

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 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精选5篇)

八年级古诗里的故事作文 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精选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关于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篇1 在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影响下,从小,我就喜爱朗诵古诗文,并常常陶醉于其中,乐而忘返。 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享受着团圆,恍惚之间,我竟走入了东坡先生“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思乡情绪中。 中秋佳节,他独自一人,却无法与亲人相聚。所以,他举杯问青天,明月究竟几时会有?又埋怨月圆时分,他却与亲人离别。我陶醉于其中,与他一起感伤月亮的不公,她“不应有恨”哪!但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终究唤醒了我。是啊,何不带着美好的愿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锦瑟,她是谁?商隐前辈,那是你的意中人吗?所以你会“一弦一柱思华年”?是因为太思念她了吧,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无情的事物也因你的痴情而变得有情,想必,它们也和我一样,陶醉在你“此情可待”的追忆里了吧!而我更是可惜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清照,这是一位令我敬慕的女诗人。我常陶醉在她“误入藕花深处”的池塘中,与她一起“争渡,争渡”,看着“惊起一滩鸥鹭”,我不自觉的就心情舒畅。有时,想着她“日晚倦梳头”“人比黄花瘦”的憔悴面容,我心生怜惜,不禁也“欲语泪先流”。即使曾经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壮语,如今的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失去了以往相亲相爱的丈夫,怎能承受得住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亲爱的'夫君,你该陪在我的身旁,许我一个依靠的肩

古诗故事锦集七篇

古诗故事锦集七篇 古诗故事作文篇1 江南二月,刚好是一个阳光明媚,云淡风轻的季节,也是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时候。就在这个月的某一天,有一个名叫叶绍翁的诗人,来到有一个小花园的地方。 叶绍翁不当心看到此处有一个小花园,便想看看里面的花草树木和秀丽的风景。于是他就轻小扣了敲柴门,但却没有反应,于是,他又敲了敲柴门,但却无人反应。他就想:“嗯?怎么没有人反应啊!莫非是园主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疼惜的青苔?还是园主不在家啊?”叶绍翁还是想看看里面的景色,于是又敲啦了敲柴门,还是无人反应,最终没有方法,就在柴门前徘徊着,寻思着,并叹息道:“这里的美景我是看不到了!”叶绍翁很是扫兴,看了看小花园四周的景象,感觉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他无可奈何,正预备离开的时候,抬头看了看小花园,突然间,墙上一支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叶绍翁从一支盛开的红杏花,领会到了满园喧闹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绚丽的春光,他嘴角微微上扬,笑了笑:“今日来到这里,看来没有白来一趟了!” 诗人叶绍翁就在这时,写下了《游园不值》,让我们明白了:一切美妙,布满生命力的新奇事物,必需根据客观规律进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古诗故事作文篇2 从小到大,我背会了许多首古诗了,也发生过许很多多的小故事,今日我就来讲一讲吧。

记得那是星期一,老师让我们背诵古诗《风雪宿芙蓉山仆人》。诗的内容是这样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刚开头的时候,我怎么背都总有几个字遗忘了,后来反复读了许多遍,最终背会了。 诗是背会了,可是我却没有了解它的意思,这可怎么办呢?我去问妈妈,妈妈说:“啊——让我想想,哎呀——不知道,说不上来。”这么怎么办呢?对了,我去自己找找书上有没有。 我把书一层一层地放到桌子上,一本一本地找啊,找啊……啊,最终找到了!在《唐诗三百首中》,我最终查到了,原来写的是风雪夜投宿的情景。诗的意思是这样的: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面突然传来狗叫的声音,风雪夜来了我这个投宿的人。 今日,我不仅背会了古诗,还知道了做事肯定要动手做做看,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有一些问题是自己可以解决的! 古诗故事作文篇3 春天来了,百花齐放。大诗人杜甫听说江畔边有一个叫黄四娘的人,她家的花园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如今正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那儿肯定是万紫千红。于是,杜甫确定去江畔赏花。 杜甫来到江畔,只见江水滚滚,奔流不息。春风吹拂着,吹得脸上暖洋洋的,一股浓郁的春天气息洒在这江畔上。可是江岸上绿草如茵,只有几朵零星的野花,哪有黄四娘家的花园呢? 杜甫不禁有些失落。这时,一阵风过,杜甫闻了闻,风中夹杂

(完整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赏析】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 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6、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典故】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典故】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关于古诗的趣味故事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

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3: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 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 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4: 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德!”“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

《古诗词》里的经典故事

《古诗词》里的经典故事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仅有优美的诗词,还有一些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启示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五个经典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古诗词和中华文化。 一、李白《将进酒》的故事 《将进酒》是以李白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的,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貌。在唐朝晚期,国家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李白作为一名官员,厌倦了政治的斗争和宫廷的勾心斗角,选择了隐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诗歌里。在这首诗里面,他以酒作为自己的朋友,借酒消愁,寄情山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的才华,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隐居情怀和人民对和平的祈望。 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故事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有着“诗鬼”的美誉。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了一个胡人离故乡前的悲壮和无奈。在当时,汉族和胡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白居易提倡大家互相包容,有所了解,通过诗歌来促进各族之间的融合。这首诗中的“明月”、“繁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柔和而充满敬意的情感。 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故事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青玉案·元夕》是词史上最著名的篇章之一。这首词描写了一场浪漫的元宵之夜,是恋人们相聚的时刻。辛弃疾的文笔流畅,引人入胜,尤其是写女子的绝妙之处,他通过优美的词语和精准的描写,把各种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苏轼《水调歌头》的故事 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词、散文和书画样样精通。他的《水调歌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描写的是苏轼逝去的青春和时光,让人感慨万千。其中的“世事如书,我偏爱繁华”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词语,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五、李清照《如梦令》的故事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代表作之一是《如梦令》。这首词讲述的是一个恋人分别的故事,是李清照对爱情的诉求和向往。她用纤细的笔触和淡雅的文风,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人生的无常。 以上五个故事代表了中国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主题,每一个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我们应该好好读懂它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 清荷卷

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清荷卷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学传统和历史积淀。 其中,经典的古诗词更是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感悟人生、抒发情感 的重要载体。而在这些经典古诗词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的趣味故事,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万千。 在古诗词中,清荷卷可以说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清荷卷不仅是一种自 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艺术家们对生命、情感的抒发。今天,让我们通 过举例分析,深入探讨300首经典古诗词中清荷卷所蕴含的趣味故事。 第一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中,王昌龄以“清荷泻宫漏”一语向人 们展示了清荷卷的美丽动人。而关于这里面的故事,据传说是一个叫 杨柳青的女子,她在江畔行走时,发现了清荷卷,为之倾倒。这位女 子出身清贫,但却有着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她常常漫步于江畔,寻花 觅草,发现清荷卷后更是欣喜若狂。后来,她以清荷卷为写生素材, 创作了一系列传世之作,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 第二首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王之涣在诗中写到:“青冥浩荡 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句诗中虽然没有明言清荷卷,但却暗 含了清荷卷在水底的美丽景象。据传说,南陵有一位叫做江心姑娘的 女子,她生活在渭水之滨,常常到水中游玩。有一天,她在水底发现 了清荷卷,惊叹不已。从此以后,她便常常与清荷卷为伴,享受清荷

卷带来的美好时光。 第三首古诗《赠刘景文》中,王维描绘了一幅清荷卷的绝美画面。在 这首诗中,“乾坤日夜作清波,内含风云外象和”,王维将清荷卷比 作乾坤,赋予了清荷卷更深层的意义。据传说,赠刘景文的王维是一 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文学家,他曾经历了一次与清荷卷有关的奇遇。在一次游玩中,他被天马湖中的风云景色所折服,立即拿起笔来写下 这首赠刘景文。正是这次奇遇,让他对清荷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 是他后来创作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清荷卷的原因之一。 通过这三首古诗,我们可以看出,在300首经典古诗词中,清荷卷是 一个常见的意象,也是诗人们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趣味故事的对象。 这些趣味故事背后,不仅仅是对清荷卷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情感、 人生的感悟和抒发。 在我的理解中,清荷卷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审美的体现。 它在古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蕴,代表着平淡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 如画美景。而这些趣味故事,则是古诗词中的精彩点缀,为我们带来 了更多对清荷卷的认识和感悟。 总结回顾起来,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清荷卷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更是诗人们对生活、情感的赞美和抒发。通过这些趣味故事,我们更 加深刻地理解了古诗词中的清荷卷,也更加丰富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

古诗的小故事大全

古诗的小故事大全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古诗词中的典故及其来源解析

古诗词中的典故及其来源解析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典故和深刻的寓意。这些典故不仅 来源广泛,而且贯穿于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通过解析古诗词中的典故及其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一、《离骚》中的典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中充满了许多典故。其中最著名的是“东篱把酒,对影成三人”这句诗。这一典故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故事中,庄子对 着井中的倒影自娱自乐,形成了“对影成三人”的典故。屈原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二、《静夜思》中的典故 李白的《静夜思》被誉为古代诗词中的绝世佳作。其中的典故来源于《史 记·报任少卿书》中的故事。故事中,报任少卿在夜晚思念家乡,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句。李白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红楼梦》中的典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融入了许多典故。其中最著名的是“葬花吟”这一段。这一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曹雪芹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红楼梦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四、《水调歌头》中的典故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词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典故来源于《史 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魏其武安侯潘安因为爱慕王昭君,写下 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苏轼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结起来,古诗词中的典故来源广泛,涵盖了历史、神话、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通过解析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见解。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的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古诗词的精神,让这些典故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中发扬光大。

经典古诗词:你知道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吗

经典古诗词:你知道这些古诗背后的故事吗 这些妙言诗佐,字字珠玑、让人动容……然而在这一句句绝美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凄美的经历。而它们究竟隐藏着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呢?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0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儿。 我们不知道这份爱情对于政治的影响,只知道李商隐背叛了对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说得煽情一点。他拿自己的过去,换来了这个女人。说得功利一点,这曾是他仅有的维系。 无论怎么说,他是很爱她的。而且,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几个月前,王氏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0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首诗出自《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是纳兰性德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当初两人订有私情,而后来女方迫于某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安慰自己的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经据典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境遇,很多人,都还如初见之时的模样该有多好。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然而很多时候,初见,惊艳无比;蓦然回首,却已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无一不是此理….. 0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元佑八年,苏轼被贬惠州。 惠州温都监有女名超超,年十六岁,非常仰慕苏轼,别人提亲都不愿意,说只愿嫁苏学士那样的人。苏轼去惠州后,她每天晚上都去苏轼窗前听他读书赋词。 苏轼在惠州的这段时间里,两人情投意合。三年后,苏轼再次因事被贬海南。临行前,他想到自己此生可能都无法再回惠州,所以和温都监商量,欲安排超超嫁给自己的好友王公子,但超超坚决不同意。 苏轼走后,超超茶饭不思,很快郁郁而亡。家人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白鹤峰下的一个沙丘旁,坟头朝向海南的方向。几年后,苏轼得到赦令,第一时间立刻奔往惠州,却得到超超已死的消息。 苏轼悲痛欲绝,在超超的坟边含泪填下流传千古的《卜算子》一词(另一版本是说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04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元和年间,崔郊因家贫寄居在姑母家。 姑母家中有一使女容貌绝美,精通音律。一段时间后,崔郊和使女相爱了。然而姑母由于家境原因,将使女卖给了一位当地的长官。长官很喜欢这个使女,给了四十万钱。 崔郊对她一直念念不忘,经常在长官的府门附近徘徊。寒食节时,使女外出,昔日的恋人终于相见。两人相对哭泣,临别时崔郊写下《赠去婢》一诗。 当时有人嫉妒崔郊,将此诗抄给长官。长官读罢后,召见崔郊。由于这位长官一向蛮横,众人不知是福是祸。崔郊也提心吊胆,但只得硬着头皮去见长官。 谁知见了面,长官却握着崔郊的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

那些经典古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

那些经典古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 来源:人民文化、常明书院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名人趣事、名诗佳话被广为流传,成为后人争相引用的典故。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24句优美诗词,以及这些诗词背后的24个典故。 梦蝶01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 战国时,某天下午,庄子做了一个梦。在梦里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好不自在。醒来后怅然若失,分不清是庄子梦见自己是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是庄子。 抱柱02 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 相传古代有位男子叫做尾生,他同一位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青衿03 青衿胄子困泥涂,

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 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黍离04 禾黍离离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尺素05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 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投笔06 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

古诗词经典典故100个--解析

古诗词常用典故100个--解析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诗人臧克家说:“典故往往给今日的读者造成不少麻烦,'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两句诗引用了典故,不把它们的意思弄清楚,就打不开诗意的窍门。”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因此,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查清、理通诗歌所用典故的出处及含义,但查清、理通典故并不是目的,关键是搞清作者用典的意图,即他想通过典故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一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唐诗宋词里的爱情故事及爱情诗句大全

唐诗宋词里的爱情故事及爱情诗句大全 唐诗宋词里的爱情故事及爱情诗句大全 纵观古诗词中,描写爱情的美文比比皆是,尤其以宋词为最。在众多华丽的词篇中,以相爱者双方皆文采出众、一唱一和的爱情故事最为让人心魂动荡,细细读来,真是字字深情、句句珠玑。现列几例与诸君共赏。 一、陆游和唐婉的千古绝唱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从小青梅竹马,后结为伴侣,两人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强迫二人离婚。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

古诗里的故事优秀作文

古诗里的故事优秀作文 古诗里的故事优秀作文(通用2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古诗里的故事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篇1 在冬日寒冷的夜晚,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置之脑后,他叫自己的儿子——子聿与他一同坐下,沉醉在书房里,乐此不彼地教育子聿。 陆游教育儿子说:“古人不余遗力的读书学习,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我会学习的,父亲您就把心放宽吧!”子聿答道。陆游又问:“孩子,你觉得做学问艰难吗?”子聿说:“我不太了解。”“原来,是这样。那就让我告诉你吧,你愿听吗?”陆游问。子聿答:“我愿听。”“那子聿,你可要听好了!我像你这么大年龄时,下得苦功夫,到现在这一把年龄了才有所成就,你每天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光我说你听是不行的。要深切了解书本知识必须你要亲自实践才行。你现在还小,不能周游四方,等你长大了,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再去周游四方,进一步了解这个社会,亲自体验知识的无穷乐趣吧。我说的你都听明白了吗?子聿?”陆游边解说边问到。“我听明白了,父亲,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于是,陆游怀着喜悦心情为儿子做了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夜更深了,夜空的月亮不畏寒冷发着耀眼的光,仿佛也被陆游的教育深深吸引不忍离去。 古诗里的故事作文篇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