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开题报告

绩效考核开题报告
绩效考核开题报告

题目:东方公司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化。而高科技产品又来源于稀缺资源的知识员工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现代高科技企业运作模式已从传统生产产品转向以人力资本,智力资源开发为主,因此对高科技企业的知识员工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重要内容。

东方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公司。目前东方公司只有初级的绩效考核,大部分主管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年底绩效考核的层面上,他们并没有从公司战略、提高公司绩效的高度来看待绩效管理。绩效考核中也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日常有效的绩效指导与反馈,且个人回报与绩效表现相关度不高。

因此,我认为该公司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吸引、挖掘、培养、充分利用各种高级人才。只有这样东方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原有竞争实力,谋求新的业务发展,实现公司长远的战略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知识型员工研究现状

“知识型员工之父”—美国学者彼得.F.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提出了“知识型员工(K力owledgeworkers)”的概念,他定义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当时他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并没有涵盖技术知识型员工。知识员工与传统的体力工作者相比具有许多本质不同的特征,逐渐成为主要的人力资源基础和重要的生产要素。

加拿大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范畴。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在于他对公司的贡献是一种创新型的贡献。他们从事的主要是创造性的工作,以脑力劳动和技术为主,即通常所讲的“高智人力资本”

比尔盖茨在他的《数位神经系统》一书中指出,在信息时代知识员工是那些能善用信息技术的人,知识员工必须能方便取得资料,驾轻就熟地使用提供这些资料的工具,并指出“你的未来将更加有赖于你如何使用知识员工”强调了知识员工在数码时代的重要性。

卡尔.艾瑞克.斯威比对知识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定义为生产和销售知识、诀窍的专业人员,从而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包括技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销售人员等。

2、国内知识型员工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方面处在初级阶段,没有特别典型的著作问世,更多的学术权威把精力放在了范围更广的知识经济与知识创新方面。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将知识型员工的一部分,管理人员作为研究重点,有些学者不将知识型员工进行分类,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而针对技术知识型员工的研究比较少。在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内大多数学者将视角放在了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以及薪酬设计上,比如,岳晋平的《知识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方法》,顾建平的《战略薪酬: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理论与实证研究》等。

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到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很多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做了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曹建新、顾素霞将目标管理法、360度反馈评价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考核知识型员工的方法。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章清波提出了将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到知识型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上,也有很多学者从项目团队的角度,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进行研究。

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文将以东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绩效管理和知识型员工相关理论,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战略目标及管理现状,对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设计和探讨。本文正文将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第二章为东方公司概况及知识型员工特点,第三章为东方公司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现状及分析,第四章为东方公司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改进的建议。

本文将根据东方公司实际情况开发一套科学适用、针对性强的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综合体系,强调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探讨了绩效计

划、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绩效工作反馈与沟通及绩效改进指导等内容,并将对其考核方法、考核周期、考核指标等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达到调动知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才流失,使企业达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保留人才的目的,为东方公司技术研发类及管理类知识型员工绩效改进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四、工作进度安排

五、参考文献

[1]Allen.T.J,and.R.Katz.The Project-Oriented Engineer,A Dilemma for HumanResource Management,R&D Management,1995,25:129-140

[2]Ainsworth M.and Smith N:Making it Happen,Managing Performance at Work,Sydney.Prentice Hall,1993

[3]王怀明编著.绩效管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

[4]安德烈.德瓦尔[美].成功事实绩效管理.[M].电字业出版社.2003年9月.第12页

[5]付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2006年11月

[6]方振邦.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刘颖、杨文堂.绩效考核制度与设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9]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10]刘卫东.浅谈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0.第15卷第4期

[11]曹建新,顾素霞.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07(4):131-132

[12]曹荣.孙宗虎编著《绩效考评与激励管理》[M]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3]赵静杰,庞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模型研究.企业天地,2006(2):17-21

[14]仲理峰.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1):20

[15]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