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三环:自学展示反馈

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

拓展到内能.首先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进一

步引出分子动理论;接着讲述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

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内能,通

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不

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最后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

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

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

本章共分3节:

1.第1节“分子热运动”,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

分子、原子构成的知识,通过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

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分子数目多,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提出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

究——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快慢,得出组

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且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然后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知道分

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利用微观结构

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的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变化,为从

分子结构角度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2.第2节“内能”,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教学中先通过生活中利用内能

做功的实例引出内能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内能的影响

因素(将宏观物理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激烈程度联系起来),然后讲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

功和热传递,在分析热传递过程中提出热量的概念.

3.第3节“比热容”,这节是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

讨论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升

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

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比

热容大小有一个具体的印象.

.

【教学目标】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构成的,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

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和斥力,能用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间的距离及分子间

的作用力)去解释物体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转化;②

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

功和热传递;③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

简单的热量计算.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

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与弹簧的弹力进

行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探究,认

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演示培养

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

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

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时建议】本章共有3节,建议7课时:

第1节分子热运动…………………………1.5课时

第2节内能……………………………………2课时

第3节比热容………………………………2.5课时

第1课时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

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相

异性,进一步认识热运动是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微观分子

运动.

2.类比法:例如,将分子间作用力类比弹簧,使我

们对分子作用力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

3.转换法:水中花粉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反映水分

子的运动.

4.模型法:固液气的特点也可以用模型法来解释:

固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教室里坐着的学生,液体分

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课间教室里走动的学生,气体分子的排列和作用力像操场上自由跑动的学生.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课题分子热运动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

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

热现象

教具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块冰糖、废旧的

玻璃杯、蜡烛、铅柱、一杯大米、若干条小

鱼、两只温度计、洋葱、花露水、空气清新

剂、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空瓶子

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

少量红墨水(或黑墨汁)等

教学难点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

温度的关系

教学

课时

1.5课时

课前预习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很小,只有

百亿分之几米.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

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

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液体、气体

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大到小

的排列次序是固体、液体、气体.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课件1“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并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

么物质在运动吗?(2)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

有什么规律?

生:这是极细小的粒子的运动.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分子非常小,用肉眼

是看不到的,即便使用一

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只

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

看到,所以能用肉眼看到

的物体,无论多小都不是

分子,它们在外力作用下

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例

如,扫地时尘土飞扬,这

里的尘土属于固体小颗

粒.分子用肉眼是看不到

的,它们的运动是自发

的,而且是无规则、永不

停息的,属于微观粒子的

运动.

小组问题探讨:

1.物质可以无限地分

下去吗?

2.有比分子、原子更

小的微粒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