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制作活动日历》教案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制作活动日历

教材第90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

(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1.分组合作。

2.教师进行指导。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日历的优点。

想一想,你们的日历还能做什么。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活动日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你的银行

事实上真有一种这样的银行——它的名字叫时间。它每天给你86400秒,每天夜里把你没有妥善利用的时间消掉,不准把余数记账,也不准透支。假如你不把当天的存款用完,都是你自己的损失,不能回到昨天,明天的也不能预支。我们的责任是善用宝贵的每一分一秒,充分享用时间给我们的一切。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的练习课(神奇的“49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2、启发学生勇于和同伴交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巩固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体验魔术) 师: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同学们想看吗?想!这个魔术是中国魔术中最难得叫做“读心术”,读谁的心呢? 那个同学愿意上来让老师读一下他的心呢?(请一名同学上台)师:现在请你在心里想好三个数字。你可以不用告诉老师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数字,一会用你想的三个数字找屏幕上的方法计算后老师就能猜出他最后的结果是多少,大家信不信? 生:不信 师:咱们试试看,你想好三个数字了吗?好的,老师要开始读他的心了,我要看着他的眼睛。咦,这个孩子的眼睛真大,好!读出来了。

老师这就将猜出的答案写在纸上并且倒扣在黑板上再也不去动它了。现在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心里想的那三个数字是多少了?生:1 2 3 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会算差吗?对,差是它仍然是由三个数字组成。接下来,按刚才的方法用最大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好结果是。还是由三个数字组成还可以重复刚才的做法再写一个减法竖式。 谁知道第三个减法数字该怎样写,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计算式应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算,看最后的结果是多少?(生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算出最后结果是495.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老师要请个同学来揭晓答案。(同学上黑板反转贴在黑板上的495) 师:真的不可思议,可没有掌声最不可思议。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形成猜想,精心验证) 魔术最精彩的环节便是魔术的揭秘了,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读出答案的? 想不出来了,是吗? 老师在表演一次,看谁先猜出来?哪个同学再来配合一下?(会表现自己的孩子才是勇敢的孩子) 请同学上来和刚才一样,在你心里想好三个数字,想好了吗?好的,注意看,老师要读心了。结果是——将那张写着495的纸片倒扣在黑板上。 学生奇怪,生:谁能猜猜我的魔术是怎么变的?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实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升,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所以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实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能够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能够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理解》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来说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实行导入,不但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实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理解》时,要求学生: 1.能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水平;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 略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感谢红一时教师提供优 秀的文章! 以前的数学课堂基本结构为:复习旧知-讲解例题-练习-作业;现在数学课堂的基本结构: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生活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童话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情境。它的作用可以是引入、引领、启思等功能。 1、统计班上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求班上一共有多少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猴王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结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吧!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大方的说,那就拿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吧!它们还是嫌少!于是猴王就大声地说,我拿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吧!猴子们终于笑了,猴王也笑了,谁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商不变的性质)朝三暮四(加法交换律)猴王分饼(分数的基本性质)

3、两下小组进行拍球比赛,要比较两个组的胜负,用什么办法,通过现场拍球从而引同课题。(求平均数)投球数(百分数的认识) 4、一家人分瓜吃。(分数大小的比较) 5、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量床垫。(分数的初步认识) 6、一辆用方形做轮子的车的行走状态。(圆的初步认识) 7、用3、5、8、15、A、X、B组成你学过的式子,看谁写得最多最有创意。(方程的认识) 8、现场买乒乓球,一盒10个,小明买4盒,小东买2盒,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境创设的作用: 1、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书上的情境图是一个范本,但不是唯一的,与此相类似的成千上万种,故不能固守书上的情境图,特别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挺陌生挺遥远的事更应该科学的进行处理,不是有句话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还有的说新教材有城市化倾向严重,是我们对教材的认识不够所致。) 2、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课程标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能尽快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老师所希望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超级大互

人教版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学情分析: 一年多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喜欢发现数学信息、喜欢提出数学问题、喜欢 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阳光体育及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语: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上课前我们来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猜一猜这些图标分别表示什么运动?(课件出示:乒乓球、足球、自行车、排球、篮球、游泳图标,生猜一猜) 2、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一起去“阳光体育场”看看吧! (由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阳光体育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并解答。 3、参加体育运动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用一步计算能解答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跟同桌说说该怎样解答? 4、全班交流,汇报。 分步算式:3×4=12(人),12+5=17(人) 师:能把两个算式合为一个吗? 生列出算式:3×4+5 5+ 3×4 提出问题: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呢?你能结合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像这样含有两步计算的式子叫作“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5、指导脱式计算书写格式:混合运算还可以进行脱式计算,(贴出:脱式计算) 脱式计算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更靠左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优秀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学生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同样的一幅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其中“40+56"是用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56+40”呢?(下午的路程加上上午的路程) 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的路程加上下午的路程合起来,所以都等于?(96千米) 两道算式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屏示等式:40+56 =56+40) 2.观察等式,发现个案特点: 仔细看这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并简要表示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当我们对这个发现有疑问时,怎么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例进行验证。 生汇报交流(汇报时,教师在屏幕上输出学生举出的等式:) 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写几个吗? 追间: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屏示省略号。) 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交流一下。 师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刚才,我们用语言把加法中的这个规律表达了出来,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更为简洁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汉字、图形、字母等写成等式,也能表示这样的规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吗?(在实物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一执笔人:张国梅介休市城关乡堡上巷小学 高级教师地级电教能手 一、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后为加快学生计算速度,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由于5的乘法口决易学,易记与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所以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作为其他口诀的基础,结合具体实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很熟练地掌握其特点和规律,从而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2、3、4、6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由于学生有五个五个数的基础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摆小伞,结合乘法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引出五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 三、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1、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时间 分配 评价建议 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师:学校最近要评选 “雏鹰行为奖章”获 得者大赛,我们班的 “雏鹰行为奖章”的 获得情况如何呢? 看我们班的评比栏, 问:我们班谁获的最 多? 小文获多少枚? 小玉获多少枚? 那他们一共获多少 枚?如何列式?表 示什么含义? 师:任写一个算式 学生共同观察墙 壁上的评比栏 生: 生:4枚 生:4枚 生:4+4=8 4 2=8 2×4=8 学生互相说表示 的含义 3′ 1′ 同学们积极观察评 比栏,很高兴看到自 己和他人的学习成 果,愿意表达自己的 看法。 操作观察探究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 棒摆出了许多美丽 的图案,谁来介绍一 下自己是怎样摆出 一把小伞的? 用几根小棒才能摆 出一把小伞呢? 那么在规定的时间 内用手中的小棒比 赛一下看谁摆得又 快又多。 问:一把小伞用5根 小棒,那你摆了好几 把,一共用了几根? 指着你所摆的图案 学生介绍摆伞的 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可能回答: 2′ 3′ 能积极参与动手摆 小伞的活动,愿意思 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加比赛活动积极 性非常高,愿意与同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丰富练习方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2.分数乘法既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所学内容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1.由于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要比整数乘法的极端过程复杂,因此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吃力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保证。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小学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还是以整数乘法为主,他们习惯于学习整数乘法方面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思路。因此学习本节课内容主要从整数入手,逐渐加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乘法时可能有时想不到先约分,后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1.出示复习题。 列式计算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计算: 46+46 +46 = 15+15 +15 = 用乘法可以怎样表示? 2.引出课题。 20(5)+20(5)+20(5)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1、利用 20(5)+20(5)+20(5) 教学分数乘法。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 2、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2)”,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1T15:38:27.63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作者:周磊[导读] 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周磊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孟家小学 261000 【摘要】数学的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应用广泛,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的计算,而且计算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老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老师要设计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271-01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启蒙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以后的学习更加顺利。小学数学计算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技巧,才能够更加深入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小学老师要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越高,他的数学成绩也就越高,这也就说明兴趣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在我的班级里,我通过观察发现,数学计算能力强的学生,通常在课堂上都愿意跟着老师对练习题进行计算,还会自己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计算,比如他会计算一下班级里的学生人数,通过这些展示了他们对数学计算兴趣。而数学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不跟老师一起进行练习题的计算,这就表明他们对数学计算的不感兴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计算,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比如小学生对动物很感兴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举一些关于动物的计算示例,当小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听讲中,也会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老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有关数学计算的游戏,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兴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偏离教学的目的,时刻提醒自己做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提高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 2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多样化。 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练习的主要方式就是做练习题集,练习题集里面都是纯粹的计算题,这样的练习方式会引起小学生的厌烦感,因为当他们翻开练习题集时,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计算题,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题,这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从而让他们从心理上抵触数学计算。小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对一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会有十分大的抵触,所以老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练习,让小学生在看到数学计算练习时,能够练习下去。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数学计算题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比如老师在进行10加5练习时,可以在多媒体上通过动画展示出来,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这时动物园里站着十只猴子,这时从远处又走来5只猴子,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个问题通过动画展示出来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的进行计算。因为问题的本身是以一个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方式进行提问的,这时小学生就会更加愿意的进行数学练习题的计算。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计算练习时,要注重数学计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这样可以避免小学生因数学计算枯燥而放弃数学计算练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投入。 3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 小学生在学校里主要由老师进行教育,所以他们的一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逻辑都是从他们的授课老师那里学来的,所以小学生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授课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的数学老师也要有相应的能力,只有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高,学生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提高,迅速理解和掌握知识。数学老师除了拥有一定的备课技能外,还要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一直用枯燥的语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会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老师可以引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将所要讲述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结合起来,就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了解知识的应用环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数学老师还要拥有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因为数学老师教授的科目偏于理性,这也就可能导致数学老师的思维也偏于理性,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过于理性,让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表达的意思。数学老师也要拥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合理简单的表达出来,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听明白。总体来说数学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相关备课技能,创设情境技能你自我表达能力。当数学老师具备了这三个技能外,他们的素质也不会过低。 结束语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所以数学老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文中提到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有: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注重数学计算练习形式的多样;提高数学老师自身素质。参考文献 [1]杨亚萍.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植树问题》 胜利街小学詹裂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 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 个。为什么呢?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 1 ,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 米长的路,每隔5 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 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体现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1)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小学数学公开课:《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年月日的认识》。 设计思想: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汇报、展示、交流,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验证、推理、提升,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推进课堂,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完成形式多样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学生分析:“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有一些了解,但对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的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能判断某月是什么月,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各季度的天数。 (3)能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日历) 2、说一说下面节日的日期 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 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以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板出课题) 3、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片,你知道这些图上所画的是哪些有意义的日子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03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 ①一年有几个月?②哪几个月是31天? ③哪几个月是30天?④二月份有多少天?⑤一年有多少天? 汇报结果:一年有12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31天;4月、6月、9月、11月都是30天。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师: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和8月) 师: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称平月)

计算教学设计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吕彦宁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错数"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吕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

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20×11=220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125×10=1250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时间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第五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就认识了时针.分针。并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贴近实际的情景教学,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教师启发.点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好的方法。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看看手表现在是几点几分?(写黑板上)前1小时是几点几分?后1小时呢? 师:说的真好!看来咱们班同学时间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他呀,就是我们的学习好伙伴聪聪,他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方正县。首先,(师在黑板上贴人物图片)聪聪说:“他想采访一下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你们想和聪聪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师板书: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方正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双龙湖、双凤湖、莲花湖等都是我县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每年吸引了许多县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好!现在就让我们随聪聪一块儿去看看吧!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莲花湖(击按钮)这里每年夏天都有上万朵莲花竞相开放,景色异常美丽,,聪聪在这里玩的真是留恋往返,一转眼,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电脑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想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两个60分,就是120分。[小精灵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谁能说一说?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们可真聪明!说的真 好!可是聪聪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电脑出示题) 3时=()分3分=()秒240分=()时 1时=()分2分=()秒180秒=()分 (师指名回答,并适当追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么样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思维过程。)你们算得真准确,这些是关于时间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时间的计算: 1、情景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下一站聪聪要到哪去呢?(电脑出示) 例2:聪聪10:30分在莲花湖出发,10:45分到达了方正湖,请问同学们:他从莲花湖到方正湖用了多少时间?谁知道?(电脑出示两个钟面:10:30和10: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