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测评要点指标分解方案(讨论稿)20190119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教发〔2006〕18号;教发﹝2004﹞2号);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10%以上(教发﹝2004﹞2号)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0台(教发﹝2004﹞2号)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l亿元(教发司[2013]178号);
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应达到100%(教发司[2013]178号)
工程背景
专业教师中要有半数以上具有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和企业工作与实践经历(各专业要求不尽相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兼任比例
来自高校的兼任教师人数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教发〔2006〕18号,国发[1986]108号)
企业兼职比例
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应不低于专任教师的25%(教发司[2013]178号)
专业课教师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教发司[2013]178号)
正高要求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教发〔2006〕18号)
任课教师要求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讲授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能力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实验室实行开放性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训练机会
主要实训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有科学规的教学标准或教学大纲
有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可含在专业建设规划中)
校企合作实训条件达到相应水平
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校外相结合的、系统的实验实训基地,并做到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提高(教发司[2013]178号)
学历要求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教发〔2006〕18号;教发﹝2004﹞2号)
高级职称比例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教发﹝2004﹞2号,教发〔2006〕18号)
基础课教师要求
每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教发〔2006〕18号)
体现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思政课的主导作用,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安排“两课”的学时学分和开课顺序
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安排合理
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把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带头人要求
专业带头人专业对口或有多年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近5年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和在研项目
建设规划
有适合职业本科教育要求的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可含在专业建设规划中)
2
实
训
课
程
条
件
建
设
实训课程条件达到相应水平
校专业实验实训的设备要达到相关企业设备的先进水平(教发司[2013]178号)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责任感(鲁教高函[2016]16号)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鲁教高函[2016]16号)
课程体系设计
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有达到相应水平的教师队伍
双师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达到40%(教发司[2013]178号);
此处的三级指标是本科专业设置的最低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更高,要尽量往高里做,尤其是体现职业本科特色的指标,如:尽量使双师型教师比例5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比例30%以上,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50%以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40%等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测评要点指标分解方案(讨论稿)
序号
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ຫໍສະໝຸດ 三级指标/观测点具体要求
1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有足够数量的教师
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专业教师:20-25人
教辅人员:3-5人
保证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数平均不超过10人(有的专业为8人),每门必修课程的主讲教师不少于2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鲁教高函[2016]16号)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大学文化,形成学校自身德育特色;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鲁教高函[2016]16号)
校实习实训要满足基础性实验、过程性实验、功能性实验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校完成基本工程训练、技术技能训练等(教发司[2013]178号)
建设仿真模拟的工程、现代服务业或其他应用实训环境(教发司[2013]178号)
骨干专业或专业群要建立工程(技术)实践中心或实训中心,学校的应用型工程训练中心(实训中心)的总建筑面积不少于图书馆面积的2倍(教发司[2013]178号)
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工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教发〔2006〕18号);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7个(教发﹝2004﹞2号)
实验室场地面积、设备套数能满足实验教学的分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有一支实验指导队伍,管理规,仪器设备运行良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本专业实习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
教学体系设计
立德树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国家职教20条)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鲁教高函[2016]16号)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10台(教发﹝2004﹞2号)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l亿元(教发司[2013]178号);
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应达到100%(教发司[2013]178号)
工程背景
专业教师中要有半数以上具有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和企业工作与实践经历(各专业要求不尽相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兼任比例
来自高校的兼任教师人数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教发〔2006〕18号,国发[1986]108号)
企业兼职比例
来自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应不低于专任教师的25%(教发司[2013]178号)
专业课教师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教发司[2013]178号)
正高要求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教发〔2006〕18号)
任课教师要求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讲授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能力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实验室实行开放性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训练机会
主要实训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有科学规的教学标准或教学大纲
有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可含在专业建设规划中)
校企合作实训条件达到相应水平
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校外相结合的、系统的实验实训基地,并做到与产业技术更新同步提高(教发司[2013]178号)
学历要求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教发〔2006〕18号;教发﹝2004﹞2号)
高级职称比例
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教发﹝2004﹞2号,教发〔2006〕18号)
基础课教师要求
每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教发〔2006〕18号)
体现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思政课的主导作用,严格按教育部要求安排“两课”的学时学分和开课顺序
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学分安排合理
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把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带头人要求
专业带头人专业对口或有多年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近5年有较高水平的成果和在研项目
建设规划
有适合职业本科教育要求的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可含在专业建设规划中)
2
实
训
课
程
条
件
建
设
实训课程条件达到相应水平
校专业实验实训的设备要达到相关企业设备的先进水平(教发司[2013]178号)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责任感(鲁教高函[2016]16号)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鲁教高函[2016]16号)
课程体系设计
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有达到相应水平的教师队伍
双师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应达到40%(教发司[2013]178号);
此处的三级指标是本科专业设置的最低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更高,要尽量往高里做,尤其是体现职业本科特色的指标,如:尽量使双师型教师比例5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比例30%以上,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50%以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40%等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测评要点指标分解方案(讨论稿)
序号
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ຫໍສະໝຸດ 三级指标/观测点具体要求
1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有足够数量的教师
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必需的专职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专业教师:20-25人
教辅人员:3-5人
保证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数平均不超过10人(有的专业为8人),每门必修课程的主讲教师不少于2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德育体系(鲁教高函[2016]16号)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大学文化,形成学校自身德育特色;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鲁教高函[2016]16号)
校实习实训要满足基础性实验、过程性实验、功能性实验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校完成基本工程训练、技术技能训练等(教发司[2013]178号)
建设仿真模拟的工程、现代服务业或其他应用实训环境(教发司[2013]178号)
骨干专业或专业群要建立工程(技术)实践中心或实训中心,学校的应用型工程训练中心(实训中心)的总建筑面积不少于图书馆面积的2倍(教发司[2013]178号)
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工学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教发〔2006〕18号);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7个(教发﹝2004﹞2号)
实验室场地面积、设备套数能满足实验教学的分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有一支实验指导队伍,管理规,仪器设备运行良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本专业实习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
教学体系设计
立德树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国家职教20条)
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鲁教高函[201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