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JFS2文件系统步骤

创建JFS2文件系统步骤
创建JFS2文件系统步骤

第一步:查看hdisk盘,红色为新增加的盘

# lsdev -Cc disk

hdisk0 Available Virtual SCSI Disk Drive

hdisk1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2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3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4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5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6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7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8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9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0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1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2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3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4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5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6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7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hdisk18 Available 00-00-02 EMC Symmetrix FCP MPIO VRAID #

第二步:查看新盘的大小(单位MB)共100G

# bootinfo -s hdisk18

102400

#

第三步:创建VG

命令smitty mkvg

选择第三个

Add an Original Volume Group

Add a Big Volume Group

Add a Scalable Volume Group

配置参数

1、VOLUME GROUP NAME 卷组名OGG

2、PHYSICAL VOLUME NAMES 挂载物理盘hdisk18

3、PHYSICAL partition SIZE in megabytes 128

第四步:创建文件系统

Smitty jfs2

1、add an enhancd journaled file system

WindowsXP启动过程概述

WindowsXP启动过程概述 从按下计算机开关启动计算机,到登入到桌面完成启动,一共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预引导(Pre-Boot)阶段; 2. 引导阶段; 3. 加载内核阶段; 4. 初始化内核阶段; 5. 登陆。 每个启动阶段的详细介绍 a) 预引导阶段 在按下计算机电源使计算机启动,并且在Windows XP专业版操作系统启动之前这段时间,我们称之为预引导(Pre-Boot)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计算机首先运行Power On Self Test (POST),POST检测系统的总内存以及其他硬件设备的现状。如果计算机系统的BIOS(基础输入输出系统)是即插即用的,那么计算机硬件设备将经过检验以及完成配置。计算机的基础输入输出系统(BIOS)定位计算机的引导设备,然后MBR(Master Boot Record)被加载并运行。在预引导阶段,计算机要加载Windows XP的NTLDR文件。 b) 引导阶段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引导阶段包含4个小的阶段。 首先,计算机要经过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Initial Boot Loader),在这个阶段里,NTLDR 将计算机微处理器从实模式转换为32位平面内存模式。在实模式中,系统为MS-DOS保留640kb内存,其余内存视为扩展内存,而在32位平面内存模式中,系统(Windows XP Professional)视所有内存为可用内存。接着,NTLDR启动内建的mini-file system drivers,通过这个步骤,使NTLDR可以识别每一个用NTFS或者FAT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分区,以便发现以及加载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到这里,初始引导加载器阶段就结束了。 接着系统来到了操作系统选择阶段,如果计算机安装了不止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多系统),而且正确设置了boot.ini使系统提供操作系统选择的条件下,计算机显示器会显示一个操作系统选单,这是NTLDR读取boot.ini的结果。(至于操作系统选单,由于暂时条件不够,没办法截图,但是笔者模拟了一个,见图一。) 在boot.ini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boot loader]

几种Nand flash文件系统的对比

几种Nand flas文件系统的对比 1.来源:NLE-FFS: A Flash File System with PRAM for Non-linear Editing For thesedevices, NAND flash memory has became the most attractive storage medium due to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ts increased capacity, low power consumption, small size and light weight. For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NAND flashmemory, several flash file systems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JFFS2, YAFFS2, CFFS and PFFS. several file systems such as MNFS,NAMU and ScaleFF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real-time recording /playback and large-capacity storage. A. YAFFS2 YAFFS2 is the most widely employed file system for NAND flash memory. YAFFS2 essentially saves the object ID (file ID) and the chunk (page) number in the spare region to show the offset of a page and the owner file of the page. Therefore, YAFFS2 reads the spare regions and object headers to establish the metadata in memory. Although YAFFS2 is designed to support NAND flash memory, it has scalability problems. With YAFFS2, the location of the updated page is saved in NAND flash pages or spare regions, as shown in Fig. 10 (a); hence, the file system

LINUX文件系统制作详细

Linux文件系统制作流程 关键词:ARM Linux yaffs文件系统移植 Linux文件系统简介 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ext2、ext3、vfat、ntfs、iso9660、jffs、romfs和nfs等,为了对各类文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Linux引入了虚拟文件系统VFS(Virtual File System),为各类文件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操作界面和应用编程接口。 Linux下的文件系统结构如下: Linux启动时,第一个必须挂载的是根文件系统;若系统不能从指定设备上挂载根文件系统,则系统会出错而退出启动。之后可以自动或手动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因此,一个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文件系统。 不同的文件系统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根据存储设备的硬件特性、系统需求等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嵌入式Linux应用中,主要的存储设备为RAM(DRAM,

SDRAM)和ROM(常采用FLASH存储器),常用的基于存储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包括:jffs2,yaffs,cramfs,romfs,ramdisk,ramfs/tmpfs等。 >基于FLASH的文件系统 Flash(闪存)作为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存储媒介,有其自身的特性。Flash的写入操作只能把对应位置的1修改为0,而不能把0修改为1(擦除Flash就是把对应存储块的内容恢复为1),因此,一般情况下,向Flash写入内容时,需要先擦除对应的存储区间,这种擦除是以块(block)为单位进行的。 闪存主要有NOR和NAND两种技术(简单比较见附录)。Flash存储器的擦写次数是有限的,NAND闪存还有特殊的硬件接口和读写时序。因此,必须针对Flash 的硬件特性设计符合应用要求的文件系统;传统的文件系统如ext2等,用作Flash的文件系统会有诸多弊端。 在嵌入式Linux下,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存储技术设备)为底层硬件(闪存)和上层(文件系统)之间提供一个统一的抽象接口,即Flash的文件系统都是基于MTD驱动层的(参见上面的Linux下的文件系统结构图)。使用MTD 驱动程序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是专门针对各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以闪存为主)而设计的,因而它对Flash有更好的支持、管理和基于扇区的擦除、读/写操作接口。 顺便一提,一块Flash芯片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分区,各分区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系统;两块Flash芯片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分区使用,采用一个文件系统。即文件系统是针对于存储器分区而言的,而非存储芯片。 1.jffs2 JFFS文件系统最早是由瑞典Axis Communications公司基于Linux2.0的内核为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文件系统。JFFS2是RedHat公司基于JFFS开发的闪存文件系统,最初是针对RedHat公司的嵌入式产品eCos开发的嵌入式文件系统,所以JFFS2也可以用在Linux,uCLinux中。 Jffs2:日志闪存文件系统版本2(Journalling Flash FileSystem v2) 主要用于NOR型闪存,基于MTD驱动层,特点是:可读写的、支持数据压缩的、基于哈希表的日志型文件系统,并提供了崩溃/掉电安全保护,提供“写平衡”支持等。缺点主要是当文件系统已满或接近满时,因为垃圾收集的关系而使jffs2的运行速度大大放慢。 目前jffs3正在开发中。关于jffs系列文件系统的使用详细文档,可参考MTD补丁包中mtd-jffs-HOWTO.txt。 jffsx不适合用于NAND闪存主要是因为NAND闪存的容量一般较大,这样导致jffs为维护日志节点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迅速增大,另外,jffsx文件系统在

操作系统的启动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实验概述 1.实验名称:操作系统的启动 2.实验目的: 1)跟踪调试EOS在PC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后启动的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3.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4.实验容: 1)准备实验,启动OS Lab,新建一个EOS Kernel项目; 2)调试EO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①使用Bochs作为远程目标机 ②调试BIOS程序 ③调试软盘引导扇区程序 ④调试加载程序 ⑤调试核 ⑥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器:Tevalaton OS Lab 语言:C++ 三.实验过程 1.设计思路和流程图: 2.实验过程:

1)在Console窗口中输入调试指令sreg,查看当前CPU中各个段寄存器的值,其中CS寄存器信息行中的“s=0xf000”表示CS寄存器的值为0xf000。 2)输入调试命令r,显示当前CPU中各个通用寄存器的值,“rip: 0x00000000:0000fff0”表示 IP 寄存器的值为 0xfff0。 3)输入调试命令 xp /1024b 0x0000,查看开始的 1024 个字节的物理存。在Console 中输出的这 1K 物理存的值都为 0,说明 BIOS 中断向量表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4)输入调试命令 xp /512b 0x7c00,查看软盘引导扇区应该被加载到的存位置。输出的存值都为 0,说明软盘引导扇区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可以验证 BIOS 第一条指令所在逻辑地址中的段地址CS寄存器值是一致的,偏移地址和 IP 寄存器的值是一致的。由于存还没有被使用,所以其中的值都为0。 5)输入调试命令 vb 0x0000:0x7c00,这样就在逻辑地址 0x0000:0x7c00(相当于物理地址 0x7c00)处添加了一个断点。输入调试命令 c 继续执行,在 0x7c00 处的断点中断。中断后会在 Console 窗口中输出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即软盘引导扇区程序的第一条指令。 6)输入调试命令 sreg 验证 CS 寄存器(0x0000)的值。

yaffs2文件系统制作

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4.1.2 开发板TX2440A Busybox-1.15.1.tar.bz2(在Linux中被称为瑞士军刀) mkyaffs2image工具 首先创建一个名字为root_2.6.31的文件夹,在其中创建如下文件夹 etc bin var dev home lib mnt proc root sbin sys tmp usr opt共14个文件夹 解压Busybox tar xjvf busybox 进入源目录,修改Makefile 第164行,CROSS_COMPILE=arm-linux- 第190行,ARCH=arm 执行#make men onfig进行配置 配置选项大部分都是保持默认的,只需要注意选择以下这几个选项,其他的选项都不用动:Busybox Setting---> Build Options--->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 [*]Build with Large File Support(for accessing files>2GB) Installation Options--->

(./_install)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进入这个选项,输入busybox的安装路径,如:../rootfs Busybox Library Tuning---> [*]vi-style line editing commands [*]Fancy shell prompts 要选择这个选项:“Fancy shell prompts”,否则挂载文件系统后,无法正常显示命令提示符:“[\u@\h\W]#” 配置完成以后 执行#make #make install 然后就会在上一级目录下生成rootfs文件夹,里面包含几个文件夹/bin/sbin/usr linuxrc 把这些文件全部复制到刚建好的root_2.6.31目录下, #cp–rf*../root_2.6.31 在dev目录下,创建两个设备节点: #mknod console c51 #mknod null c13 然后进入自己建立的etc目录 拷贝Busybox-1.15.2/examples/bootfloopy/etc/*到当前目录下。 #cp-r../../busybox-1.15.2/examples/bootfloopy/etc/*./ 包括文件:fstab init.d inittab profile

实验四 ramdisk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实验四ramdisk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根文件系统组织结构; 2.定制、编译ramdisk根文件系统。 二.实验设备 1.硬件:EduKit-IV 嵌入式教学实验平台、Mini2410 核心子板、PC 机; 2.软件:Windows 2000/NT/XP、Ubuntu 8.04、其他嵌入式软件包。 三.实验内容 利用6.3 中的已经完成的文件系统,生成一个根文件系统镜像。 四.实验原理 ramdisk是内核初始化的时候用到的一个临时文件系统,是一个最小的linuxrootfs系统,它包含了除内核以外的所有linux系统在引导和管理时需要的工具,做为启动引导驱动,包含如下目录: bin,dev,etc,home,lib,mnt,proc,sbin,usr,var。还需要有一些基本的工具:sh,ls,cp,mv……(位于/bin 目录中);必要的配置文件:inittab,rc,fstab……位于(/etc目录种);必要的设备文件:/dev/tty*,/dev/console,/dev/men……(位于/dev目录中);sh,ls等工具必要的运行库:glibc。1.制作ramdisk根文件系统映像 1)单击菜单应用程序->附件->终端打开终端,设置环境变量: $ source /usr/local/src/EduKit-IV/Mini2410/set_env_linux.sh $ source /usr/crosstool/gcc-3.4.5-glibc-2.3.6/arm-linux/path.sh 2)执行命令切换到ramdisk实验目录下: $cd $SIMPLEDIR/6.4-ramdisk 3)运行脚本文件: $ sudosh ramdisk-install.sh shell 脚本命令说明: #!/bin/bash # # ramdisk-install.sh - Make ramdiskfilesystem. # # Copyright (C) 2002-2007

WINDOWS操作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WINDOWS操作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基本上,操作系统的引导过程是从计算机通电自检完成之后开始进行的,而这一过程又可以细分为预引导、引导、载入内核、初始化内核,以及登录这五个阶段。 预引导阶段: 当我们打开计算机电源后,预引导过程就开始运行了。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硬件首先要完成通电自检(Power-On Self Test,POST),这一步主要会对计算机中安装的处理器、内存等硬件进行检测,如果一切正常,则会继续下面的过程。 如果计算机BIOS是支持即插即用的(基本上,现阶段能够买到的计算机和硬件都是支持这一标准的),而且所有硬件设备都已经被自动识别和配置,接下来计算机将会定位引导设备(例如第一块硬盘,设备的引导顺序可以在计算机的BIOS设置中修改),然后从引导设备中读取并运行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至此,预引导阶段成功完成。 引导阶段: 引导阶段又可以分为:初始化引导载入程序、操作系统选择、硬件检测、硬件配置文件选择这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文件包括:Ntldr、Boot.ini、https://www.360docs.net/doc/f91002260.html,、Ntoskrnl.exe、Ntbootdd.sys、Bootsect.dos(非必须)。 初始化引导载入程序: 在这一阶段,首先出场的是ntldr,该程序会将处理器由实模式(Real Mode)切换为32位平坦内存模式(32-bit Flat Memory Mode)。不使用实模式的主要?因是,在实模式下,内存中的前640KB是为MS-DOS保留的,而剩余内存则会被当作扩展内存使用,这样Windows XP将无法使用全部的物理内存。而32位平坦内存模式下就好多了,Windows XP自身将能使用计算机上安装的所有内存(其实最多也只能用2GB,这是32位操作系统的设计缺陷)。 接下来ntldr会寻找系统自带的一个微型的文件系统驱动。大家都知道,DOS和Windows 9x操作系统是无法读写NTFS文件系统分区的,那么Windows XP的安装程序为什么可以读写NTFS分区?其实这就是微型文件系统驱动的功劳了。只有在载入了这个驱动之后,ntldr 才能找到硬盘上被格式化为NTFS或者FAT/FAT32文件系统的分区。如果这个驱动损坏了,就算硬盘上已有分区,ntldr也认不出来。 读取了文件系统驱动,并成功找到硬盘上的分区后,引导载入程序的初始化过程就已?完成了,随后我们将会进行下一步。 操作系统选择: 这一步并非必须,只有在计算机中安装了多个Windows操作系统的时候才会出现。不过无论计算机中安装了几个Windows,计算机启动的过程中,这一步都会按照设计运行一遍,但只有在确实安装了多个系统的时候,系统才会显示一个列表,让你选择想要引导的系统。 如果已经安装了多个Windows操作系统,那么所有的记录都会被保存在系统盘根目录下一个名为boot.ini的文件中。ntldr程序在完成了初始化工作之后就会从硬盘上读取boot.ini 文件,并根据其中的内容判断计算机上安装了几个Windows,它们分别安装在第几块硬盘的第几个分区上。如果只安装了一个,那么就直接跳过这一步。但如果安装了多个,那么ntldr就会根据文件中的记录显示一个操作系统选择列表,并默认持续30秒。如果你没有选

JFFS文件系统和YAFFS文件系统的比较

JFFS文件系统和YAFFS文件系统的比较 NAND flash文件系统JFFS2和YAFFS比较JFFS是由瑞典的Axis Communications Ab公司开发的(1999,以GNU发布),针对flash设备的特性为嵌入式设备开发的.(我边上的兄弟曾想去那里作毕业设计) JFFS1和JFFS2的设计中都考虑到了FLASH的特性特别是满足了上述3个条件,包括了垃圾回收,坏块管理等功能. 这两种文件系统属于LFS(Log-structured File System).这种文件系统的特点是一旦数据出错,容易恢复,但是系统运行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这些空间就是用来存储”log”的. JFFS的缺点就是加载时间太长,因为每次加载都需要将FLASH上的所有节点(JFFS的存储单位)到内存,这样也占用了可观的内存空间.除此之外,”circle log”设计使得在对文件数据进行所有的数据都会被重写,这样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同时也会减少FLASH的寿命. JFFS2对JFFS1作了些改进,比如所需的内存变少了,垃圾回收机制也优化了. 针对JFFS1,JFFS2的缺点,JFFS3出现了. YAFFS1 ">“Yet Another Flash File System”作者是新西兰的Charles Manning为一家名叫Alpha one 的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f91002260.html,/)设计的,是第一个为NAND Flash设计的文件系统.共两个版本YAFFS1 和YAFFS2. YAFFS1支持512Bytes/Page的NAND Flash;后者YAFFS2支持2kBytes/Page的NAND Flash. YAFFS文件系统也属于LFS. 跟其他文件系统比较,它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甚至可以使用在没有操作系统的设备上(called “YAFFS/Direct”). YAFFS采用模块化设计,虽然最初是用在linux系统上的,但是也已经移植到其他系统比如wince. 还有个突出的优点是它在mount的时候需要很少的内存.(如果是小页—512byte/page,每1MByte NAND大约需要4KBytes内存;大页需要大概1KBytes RAM/1MByte NAND) JFFS与YAFFS比较,两者各有长处. 一般来说,对于小于64MBytes的NAND Flash,可以选用JFFS;如果超过64MBytes,用YAFFS比较合适.

Yaffs2文件系统中对NAND Flash磨损均衡的改进

Yaffs2文件系统中对NAND Flash磨损均衡的改进 摘要:针对以NAND Flash为存储介质时Yaffs2文件系统存在磨损均衡的缺陷,通过改进回收块选择机制,并在数据更新中引入冷热数据分离策略,从而改善NAND Flash的磨损均衡性能。实验借助Qemu软件建立Linux嵌入式仿真平台,从总擦除次数、最大最小擦除次数差值和块擦除次数标准差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进后的Yaffs2文件系统下NAND Flash的磨损均衡效果有明显提升,这有益于延长NAND Flash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Yaffs2文件系统;NAND Flash;垃圾回收;冷热数据 0 引言 NAND Flash存储设备与传统机械磁盘相比,具有体积小、存储密度高、随机存储和读写能力强、抗震抗摔、功耗低等特点[1]。它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车载智能中心、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中。近年来,以NAND Flash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Yaffs2文件系统(Yet Another Flash File System Two,Yaffs2)[1]是使用最多、可移植性最好的专用文件系统,在安卓、阿里云OS、Linux等嵌入式系统中都有使用。在Yaffs2文件系统下以NAND Flash为存储介质时存在磨损均衡的缺陷,可通过对回收块选择机制作改进和引入冷热数据分离策略来提高磨损均衡的效果。 1 Yaffs2和Nand Flash关系 这里以使用最多的Linux操作系统为实践,将Yaffs2文件系统移植到Linux操作系统中。Linux系统通常可以分为3层:应用层、内核层和设备层,其中支持NAND Flash设备的Yaffs2文件系统属于内核层,。 最上层用户应用程序通过VFS(Virtual File System)提供的统一接口,将数据更新等文件操作传递给Yaffs2。VFS代表虚拟文件系统,它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有了这些接口,应用程序只用遵循抽象后的访问规则,而不必理会底层文件系统和物理构成上的差异。然后Yaffs2通过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提供的统一访问接口对NAND Flash进行读、写和擦除操作,从而完成数据的更新或者存储操作。MTD代表内存技术设备,它为存储设备提供统一访问的接口。最终,在NAND Flash上以怎样的格式组织和存储数据由Yaffs2文件系统决定。 NAND Flash由若干块(block)组成,每个块又是由若干页(page)组成,页中含有数据区和附加区。NAND Flash的页根据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有效页、脏页、空闲页。有效页中存放有效数据,脏页中存放无效数据,空闲页是经过擦除后可以直接用于写入数据的页。NAND Flash在写入数据前需要执行擦除操作,因此数据不能直接在相同的位置更新。当一个页中数据需要更新时,必须将该页中有效数据拷贝到其他空闲页上再更新,并将原来页上的数据置为无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无效页累积在存储器中使得空闲页逐渐减少。当存储器中的空闲空间不足时,启动垃圾回收操作,利用回收块选择机制从待回收块中选取满足要求的块来擦除,从而得到足够的空闲空间。NAND Flash中块的擦除次数有限,通常为10 000次~100 000次[2]。当某个块的擦除次数超过使用寿命时,该块将无法正常用于数据存储。因此,垃圾回收应利用合理的回收块选择机制,从待回收块中找到回收后能产生良好磨损均衡效果且付出较少额外代价的块来回收,从而获得足够的空闲空间用于数据更新操作。 2 Yaffs2在磨损均衡方面的缺陷 Yaffs2中回收块的选择机制[3]是从待回收块中找到有效数据最少的块来回收。回收过程中,Yaffs2能够减少有效数据的额外读和写操作。当数据更新处于均匀分布的情况下,Yaffs2表现出较好的磨损均衡效果。 但是,通常情况下数据的更新频率不同,有些数据经常更新,而有些数据很少更新。经

创建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创建数据库得一般步骤: (一)、切换系统数据库 use master go (二)、判断数据库就是否已有得同名数据库并将其删除 (1)、if exists(select*fromsys、sysdatabases where [name]='数据库名称') ?drop database数据库名称 go (2)、if(select count(*) from sys、sysdatabases where [name]='数据库名称’)> 0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go 注:sys、sysdatabases:指得就是一个系统视图 (3)、ifdb_id('数据库名称')is not null drop database数据库名称 注意:db_id :就是SQLServer中得一个系统函数,用于返回数据库标识(id)号 db_id函数得使用语法: db_id(['数据库名称'])若省略数据库名称则返回当前数据库得id,若查询不到,则返回null (三)、创建文件夹得两种方法: (1)、启用外围配置【此方法适用于找不到“sql server外围应用配置器“得情况】execsp_configure'show advancedoptions',1 reconfigure exec sp_configure’xp_cmdshell',1 reconfigure go ——调用dos命令创建文件夹 execxp_cmdshell’mdD:\sql\S2_sql\library’,no_output go 注意:xp_cmdshell:扩展存储过程(函数),用于执行一个DOS命令 exec xp_cmdshell'md或mkdir D:\StuDB'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讲课教师:黄小龙 计算机启动过程总体分为两个过程,即硬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本课中操作系统我们仅选用Windows XP 的启动过程讲解。 一、硬件启动过程 ⑴加电 按下电源开关后,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 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 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 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芯片组便撤去RESET 信号(如果是按下Reset 按钮来重启,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 信号)。然后,CPU 马上就从地址FFFF0H 处开始执行指令(这是BIOS 的起始地址),但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真正的BIOS 启动代码处,由BIOS 的代码进行下一步的POST 自检。 ⑵BIOS 进行post

POST就是加电自检,它是Power On Sel f Test的缩写。它是检查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此时的声音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类型。 注: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POST 自检过程发现的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 ⑶BIOS检测硬件的各种信息 BIOS进行加电自检后,就开始检测计算机上硬件设备的各种信息,如设备类型、工作频率、芯片组型号、出厂厂商等。这阶段的硬件检测顺序是:显示卡、CPU、内存、其它标准硬件设备(如硬盘、光驱、软驱、外设等)。 ⑷BIOS更新ESCD 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因此不是每次启动都能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 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每一次启动都会把ESCD 数据转换成自己的格式,导致BIOS每次重新启动时都认为是硬件配置发生变化,并重新改写ESCD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实验2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

实验2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 学号: 2011193158 姓名:韩江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 2、掌握使用T-SQL语言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 3、掌握附加和分离数据库的方法; 4、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或存储过程查看SQL数据库属性的方法; 5、熟悉数据库的收缩、更名和删除; 6、掌握使用企业管理器或sp_dboption存储过程修改数据库选项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次实验所创建数据库(包括数据库文件和事务日志)存放位置都为“D:\TestDB”。因此首先在D盘下新建文件夹TestDB。 1. 数据库的创建 创建数据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数据库设计名称、设计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和文件存放位置的过程。 实验内容1:使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创建一个数据库,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名称为Test1。 2)主要数据文件:逻辑文件名为Test1_Data1,物理文件名为Test1_Data1.mdf,初始容量为1MB,最大容量为10MB,递增量为1MB。 3)次要数据文件:逻辑文件名为Test1_Data2,物理文件名为Test1_Data2.ndf,初始容量为1MB,最大容量为10MB,递增量为1MB。 4)事务日志文件:逻辑文件名为Test1_Log,物理文件名为Test1_Log.ldf,初始容量为1MB,大容量为5MB,递增量为1MB。其他选项为默认值。

注:我在创建数据库的时候,系统要求主文件(Test1_data1和Test1_data2)的大小不能小于3MB,所以在本例中我设置的主文件的初始大小均为3MB 实验内容2:用Transact-SQL(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实验步骤:启动“查询分析器”,在编辑窗口输入SQL语句。 用T-SQL语句创建一个名为teach的数据库,它由5MB的主数据文件、2MB 的次数据文件和1MB的日志文件组成。并且主数据文件以2MB的增长速度增长,其最大容量为15MB;次数据文件以10%的增长速度增长,其最大容量为10MB;事务日志文件以1MB增长速度增长,其最大日志文件大小为10MB。运行完语句后,仔细查看结果框中的消息。 提示:在查询分析器中输入如下SQL语句。 CREATE DATABASE teach On (name= teach_data1, filename= 'd:\TestDB\teach_data1.mdf ', size=5,

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统制作

实训项目四-嵌入四Linux系统根文件系统制作一. 项目实施目的 了解 UP-CUP2440 型实验平台Linux 系统下根文件系统结构 掌握根文件系统的搭建过程 掌握busybox、mkcramfs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 项目主要任务 使用busybox生成文件系统中的命令部分,使用mkcramfs工具制作CRAMFS 格式的根文件系统。 分析根文件系统etc目录下重要配置文件的格式及语法,熟悉根文件系统的启动过程 三. 基本概念 1.文件系统基本概念 Linux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它支持许多不同的文件系统。这使Linux非常灵活,能够与许多其他的操作系统共存。Linux支持的常见的文件系统有: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MSDOS、UMSDOS、VFAT、NTFS、HPFS、NFS、SMB、SysV、PROC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数还会增加。Linux是通过把系统支持的各种文件系统链接到一个单独的树形层次结构中,来实现对多文件系统的支持的。该树形层次结构把文件系统表示成一个整个的独立实体。无论什么类型的文件系统,都被装配到某个目录上,由被装配的文件系统的文件覆盖该目录原有的内容。该个目录被称为装配目录或装配点。在文件系统卸载时,装配目录中原有的文件才会显露出来。在Linux 文件系统中,文件用i节点来表示、目录只是包含有一组目录条目列表的简单文件,而设备可以通过特殊文件上的I/O 请求被访问。 2.常见的嵌入式文件系统 嵌入式Linux系统一般没有大容量的磁盘,多使用flash存储器,所以多采用基于Flash(NOR和NAND)的文件系统或者RAM内存的文件系统。 (1)Flash根据结构不同分为 NOR Flash和NAND Flash。基于flash的文件系统主要有: jffs2:RedHat基于jffs开发的文件系统。

2019-数据库建立步骤-word范文模板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数据库建立步骤 篇一:创建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创建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一)、切换系统数据库 use master go (二)、判断数据库是否已有的同名数据库并将其删除 (1)、if exists (select * from sys.sysdatabases where [name]='数据库名称')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go (2)、if (select count(*) from sys.sysdatabases where [name]='数据库名称') > 0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go 注:sys.sysdatabases :指的是一个系统视图 (3)、if db_id('数据库名称') is not null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注意:db_id : 是SQL Server中的一个系统函数,用于返回数据库标识(id)号 db_id函数的使用语法:

db_id (['数据库名称'])若省略数据库名称则返回当前数据库的id,若查询不到,则返回null (三)、创建文件夹的两种方法: (1)、启用外围配置【此方法适用于找不到“sql server 外围应用配置器“的情况】 exec sp_configure 'show advanced options',1 reconfigure exec sp_configure 'xp_cmdshell',1 reconfigure go --调用dos命令创建文件夹 exec xp_cmdshell 'md D:\sql\S2_sql\library',no_output go 注意:xp_cmdshell:扩展存储过程(函数),用于执行一个DOS命令 exec xp_cmdshell 'md或mkdir D:\StuDB' (2)、找到”配置工具”->打开”sql server 外围应用配置器”->进入”功能的外围应用配置器”->将”启用xp_cmdshell”打上勾->点击应用即可 (四)、创建数据库的语法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on [primary] <数据文件参数>: ( name=逻辑名称(管理员用的),[‘.mdf’] filename=绝对路径(物理名称), size=初始大小(mb), maxsize=限制可增长的最大大小(mb),

arm_linux_yaffs2文件系统移植到内核GUN编译错误问题处理

yaffs2更新的比较慢,跟不上内核的更新速度.所以只能自己做些修改 first step 刚开始从官网下载下来的直接打补丁后会出现一系列的错误.如下: **fs/yaffs2/yaffs_vfs.c: In function 'yaffs_readpage_nolock': fs/yaffs2/yaffs_vfs.c:286:34: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obj = yaffs_dentry_to_obj(f->f_dentry); ^ fs/yaffs2/yaffs_vfs.c: In function 'yaffs_hold_space': fs/yaffs2/yaffs_vfs.c:484:34: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obj = yaffs_dentry_to_obj(f->f_dentry); ^ fs/yaffs2/yaffs_vfs.c: In function 'yaffs_release_space': fs/yaffs2/yaffs_vfs.c:502:34: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obj = yaffs_dentry_to_obj(f->f_dentry); ^ fs/yaffs2/yaffs_vfs.c: In function 'yaffs_file_write': fs/yaffs2/yaffs_vfs.c:594:34: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obj = yaffs_dentry_to_obj(f->f_dentry); ^ fs/yaffs2/yaffs_vfs.c:606:11: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inode = f->f_dentry->d_inode; ^ fs/yaffs2/yaffs_vfs.c: In function 'yaffs_file_flush': fs/yaffs2/yaffs_vfs.c:730:55: error: 'struct file' has no member named 'f_dentry' struct yaffs_obj *obj = yaffs_dentry_to_obj(file->f_dentry); ^ fs/yaffs2/yaffs_vfs.c: At top level: fs/yaffs2/yaffs_vfs.c:780:10: error: 'new_sync_read' undeclared here (not in a function) .read = new_sync_read, ^ fs/yaffs2/yaffs_vfs.c:781:11: error: 'new_sync_write' undeclared here (not in a function)

数据库实例创建步骤(linux系统)

1.生产库 1.1.运行数据库配置工具 用oracle软件安装用户(一般为oracle)登录数据库服务器(以AIX为例,Linux、HPUnix、Solaris等系统下的安装步骤类似) 打开一个Terminal,输入dbca后回车 等待数据库配置工具启动完毕,这需要大约几分钟

选择“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 database”,点击“Next” 选择“Create a Database”,点击“Next”

1.3.选择数据库模板 选择“General Purpose or Transaction Processing”,点击“Next”

1.4.定义数据库服务名 Configuration Type选择“Admin-Managed”,在“Global Database Name:”中填写数据库名称,安装程序会自动生成SID Prefix。点击“Select All”按钮选中数据库集群中的所有节点,然后点击“Next” 1.5.配置数据库的管理选项 直接点击“Next”

1.6.配置数据库管理用户密码 选中“Use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Password for All Accounts”,填写密码,点击“Next”

如果弹出密码长度不足8位(A password should have minimum of 8 characters in length.)的提示窗口,点击“Yes”确认 1.7.定义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 Storage Type选择“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ASM)” 选中“Use Oracle-Managed Files”,点击“Browse…”

电脑启动过程详解

电脑从按完开关加电开始直到进入到系统桌面的整个过程详解本文以Windows2000/xp和Windows Vista/7两个内核做讲解 电脑从加电到进桌面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无论是Windows2000/XP还是Windows Vista/7,在硬件自检方面都是想同的,不同的是在系统加截。 硬件部分: 在讲解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BIOS:即“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它是一组被“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的一块 ROM 中直接关联硬件的程序,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它包括系统 BIOS(主板 BIOS).其它设备 BIOS(例如 IDE 控制器 BIOS、显卡 BIOS 等)其中系统 BIOS 占据了主导地位.计算机启动过程中各个 BIOS 的启动都是在它的控制下进行的。 CMOS:即“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它本是计算机系统内一种重要的芯片,保存了系统引导最基本的资料。 内存地址:我们知道,内存空间的最基本单位是位,8 位视为一个字节,即我们常用的单位 B,内存中的每一个字节都占有一个地址(地址是为了让 CPU 识别这些空间,是按照 16 进制表示的),而最早的 8086 处理器只能识别 1MB(2 的 20 次方 B)的空间,这 1MB 内存中低端(即最后面)的 640KB 就被称为基本内存,而剩下的内存(所有的)则是扩展内存。这 640KB 的空间分别由显存和各 BIOS 所得。 我们来看一下硬件部分的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