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事件的概率导学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导学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导学案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说出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②能说出频率、概率的意义;辨别两者的区别

2、技能目标:

会进行事件的分类;会利用频率求概率

〖学习重点〗

明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会进行分类,会利用频率求概率〖学习难点〗

从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深刻认识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牛刀小试】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抛一石块,下落”.

(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4)“如果实数a>b,那么a-b>0”;

(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

(6)如果,a b都是实数,a b b a

+=+;

(7)“导体通电后,发热”;(8)“在常温下,焊锡熔化”.

(9)“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

得到4号签”;

(10)“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

(11)“没有水份,种子能发芽”;

答:根据定义,事件是必然事件;

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事件是随机事件.

二、新课导学

1.【活动探究】(一切真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践中的来,动起来吧!)

思考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若某一事件A 出现的次数为A n ,则称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那么事件A 出现的频率()n f A =________,频率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_

思考2: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课本121页表格所

示。

在上述抛掷硬币的试验中,随机事件A 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

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趋向于一个怎样

的常数?这个常数叫什么?

思考3:既然随机事件A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发生的频率()n f A 趋于稳定,在某个

常数附近摆动,那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度量事件A 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

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作P (A ).那么在上述抛掷硬币的试验中,

正面向上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4:在实际问题中,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往往是未知的(如在一定条件下

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你如何得到事件A 发生的概率?

思考5:在相同条件下,事件A 在先后两次试验中发生的频率()n f A 是否一定相

等?事件A 在先后两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P (A )是否一定相等?

思考6: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概率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

三、典例精析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什么?

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概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概率约为多大?中10环的概率约为多大?

【例3】某校共有学生12000人,学校为使学生增强交通安全观念,准备随机抽

查12名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其中某学生认为抽查的几率为

1

1000

,不可

能抽查到他,所以不再准备交通安全知识以便应试,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并说

明理由。

【例4】设有外形完全相同的两个箱子,甲箱有99个白球1个黑球,乙箱有1

个白球99个黑球,随机地抽取一箱,再从取出的一箱中抽取一球,结果取得白

球,问这个球最有可能是从哪个箱子中取出的?为什么?

四、当堂检测

(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A.必然事件 B.随机事件

C.不可能事件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一事件的概率总在(0.1)内

B.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不一定为0

C.必然事件的概率一定为1 D.以上均不对

(2)该油菜子发芽的概率约是多少?

〖应用广角〗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课后提升〗

【必做题】

1.下列试验能够构成事件的是

A.掷一次硬币

B.射击一次

C.标准大气压下,水烧至100℃

D.摸彩票中头奖

2. 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

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 随机事件A 的频率n m 满足 A. n m =0 B. n m =1 C.0

m ≤1 4. 下面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有

①如果a 、b ∈R ,那么a 〃b =b 〃a ②某人买彩票中奖 ③3+5>10

A.①

B.②

C.③

D.①②

5. 下面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有

①连续两次掷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正面朝上 ②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③

在标准大气

压下,水在1℃时结冰

A.②

B.③

C.①

D.②③

6. 某个地区从某年起几年内的新生婴儿数及其中男婴数如下表(结果保留

两位有效数

(2)这一地区男婴出生的概率约是_______.

7. 某水产试验厂实行某种鱼的人工孵化,10000个鱼卵能孵出8513尾鱼苗,

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解答下列问题:

(1)求这种鱼卵的孵化概率(孵化率);

(2)30000个鱼卵大约能孵化多少尾鱼苗?

(3)要孵化5000尾鱼苗,大概得备多少鱼卵?(精确到百位)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篇一: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3.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和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及其意义; 2.根据定义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明确事件发生的条件是判断事件的类型的关键; 3.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知道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4.通过对概率的学习,使学生对对立统一的辨证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重点 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及计算概率的方法,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随机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篇一: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探索、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贯穿“怀疑”—“思索”—“发现”—“解惑”四个环节,学生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培养了学习能力。 “概率”概念枯燥抽象,学生似懂非懂;抛币试验简单无趣,道理似易实难;教学活动,单调乏味;思辩之美,无从体会——“随机事件的概率”对许多高中教师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抛币试验是取是舍?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是否必要?再三权衡,笔者认为,抛币试验是本节课的精华,唯有亲历随机过程,体会其随机性与规律性,才能真正理解概率概念;另外,关于频率估计概率的题型训练,笔者则一笔带过——因为频率估计概率,重在其思想方法,而非具体操练,而且对具体估计值的处理,没有确信的统一方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随机现象有趣的一面,纠正生活中一些错误常识,更客观的看待一些“偶然”情况;能使学生在紧张而活泼的教学环节中,亲历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过程;能使学生初步理解随机性,并感受利用统计方法处理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随机性是表象,规律性才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使严谨的课堂更具弹性,我还做了其他准备,比如模拟抛掷骰子试验,赌徒分金币等学生感兴趣的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以便适时的给学生拓宽知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娱乐、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创设情境,引导经历概念和模型构建的过程.概率涉及到很多的新概念和模型,要使这些新概念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概念和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生成概念、提炼模型,发现计算的法则,教师且不可因教学时间紧而淡化概念、模型构建的过程否则,学生因获得孤立的概念、模型,无法在纷繁的问题情景中去辨认,从而导致解题思想僵化.构建知识网络,引导把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能否准确迅速地运用概念和模型解题,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概念和各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否真正把握,我们平时说“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即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否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新概念、新模型和已有的概念和模型进行对照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引导感悟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 概率问题求解的关键是寻找它的模型,只要模型一找到,问题便迎刃而解而概率模型的提取往往需要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常常因题设条件理解不准,某个概念认识不清而误入歧途因此,在概率应用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充分展示建模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感悟出模型提取的思维机制,获取模型选取的经验,久而久之,感受多了,经验丰富了,建模也就容易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篇二: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梁潇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 一、教材说明 本章内容包括: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频率方法、古典方法、几何方法及主观方法),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的定义及三大公式,以及随机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相关概率计算。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是基础,概率的计算是基本内容,条件概率及事件独立性是深化。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2)使学生掌握条件概率的三大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3)使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及独立性的概念并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本章的教学要求是: (1)理解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古典概率、几何概率、频率概率、主观概率、条件概率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2)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利用概率的性质及条件概率三大公式等求一般概率、条件概率以及独立情形下概率的问题; (3)掌握有关概率、条件概率及独立情形下的概率不等式的证明及相关结论的推导。 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是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及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独立性等5节来讲述本章的基本内容。 1.1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本节包括随机现象、样本空间、随机事件、随机变量、事件间的关系、事件运算、事件域等内容,简要介绍上述内容的概念及事件间的基本运算。 自然界里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现象。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如

自由落体,1000C 时水沸腾等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事件或必然现象。另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不可能不发生,其结果具有偶然性,这类具有偶然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 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涉及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经济管理预测、决策、投资、保险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统计专业的这门课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1.1.1 随机现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例(1)抛一枚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 (2)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 (3)一天内进入某超市的顾客数; (4)某种型号电视机的寿命; (5)测量某物理量(长度、直径等)的误差。 随机现象到处可见。 2.特点:结果不止一个;哪一个结果出现事先不知道。 3.随机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的随机现象。对随机现象的大量的重复观察,它具有以下特征:重复性、明确性、随机性。我们就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随机现象的。 1.1.2 样本空间 1.样本空间是随机现象的一切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 }{ω=Ω 其中,ω表示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 (1)执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为:},{211ωω=Ω; 两枚呢?两枚均匀的硬币的样本的样本空间Ω由以下四个基本结果组成, 1ω=(正,正),2ω=(正,反),3ω=(反,正),4ω=(反,反),则 A=“至少出现一个正面”={123,,ωωω};B=“最多出现一个正面”={234,,ωωω};C=“恰好出现一个正面”={23,ωω};D=“出现两面相同”={14,ωω}。 (2)执一颗质体均匀的骰子的样本空间为:

《随机事件的概率》习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判断题 1. 概率为零的事件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 ) 2. ()()()B P A P B A P +=?。 ( ) 3. ()()()AB P A P B A P -=- ( ) 4. ()()AB P B A P -=?1 ( ) 5. 若A B ?,则()()AB P B P = ( ) 6. 若()0=AB P (1) 则事件A 和B 不相容 ( ) (2) 则()0=A P 或()0=B P ( ) 二、填空题 1.设事件A ,B 互不相容,()() 2.0,5.0==B P A P ,则()AB P = ,()=?B A P 。 2.已知()(),5.0, 3.0,==?B P A P B A 则=)(A P =)(AB P =)(B A P =)(B A P 3.若()()()3.0, 4.0, 5.0===B A P B P A P ,则()=?B A P ,()=AB P , ()=B A P 三、选择题 1.设事件A ,B 互不相容,()()q B P p A P ==,,则()=B A P A .()q p -1 B.pq C.q D.p 2.设当事件A 和B 同时出现事件C 也随之出现,则 A .()() B A P C P ?< B.()()()B P A P C P -≥ C .()()AB P C P > D.()()AB P C P = 四、设A ,B 是两件事,且()()7.0,6.0==B P A P , 1.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2.在什么条件下()AB P 取到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案).doc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数量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二、教学目标 1.(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2.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随机事件发生存在的统计规律性. 四、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学生没有基础,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个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数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能够准确回答的.例如,明天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吗? 明天上午第一节课一定是八点钟上课吗?等等,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同时也 有许多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回答的.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来到学校?明天中午12:10 有多少人在学校食堂用餐?你购买的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这些问题的 结果都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确定性事件和随机事件的概念,认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动脑筋: ①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是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 ②一个袋中有8个球,5红3白,球的大小和质地完全相同,搅均匀后从袋中任意取出一个球,是取出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取出白球的可能性大?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小组回答完成. 归纳:一般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可能不同,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概率的大小. 二、例题讲解 例1、如教材134页图13-1,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盘面上有8个全等的扇形区域,其中1个是红色,2个是绿色,2个是白色,3个是黄色.用力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指针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对准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例2、任意掷一枚骰子,比较下列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1)面朝上的点数系小于2;(2)面朝上的点数是奇数 (3)面朝上的点数是偶数;(4)面朝上的点数大于2. 三、练一练 1、比较下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如图,转动一个能自由转动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和指向白色区域; (2)小明和小亮做掷硬币的游戏,他们商定:将一枚硬币掷两次,如果两次朝上的面相同,那么小明获胜;如果两次朝上的面不同,那么小亮获胜.谁获胜的可能性大?

2、10张扑克牌中有3张黑桃、2张方片、5张红桃.从中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一种花色牌的可能性最小?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事件的分类及概念,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学们交流.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高中数学3.1.1随机事件的概率练习新人教A版必修3

【成才之路】 高中数学 新人教A 版必修3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不可能事件为( ) A .钝角三角形两个小角之和小于90° B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C .锐角三角形中两个内角和小于90° D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答案] C [解析] 若两内角的和小于90°,则第三个内角必大于90°,故不是锐角三角形,∴C 为不可能事件,而A 、B 、D 均为必然事件. 2.12个同类产品中含有2个次品,现从中任意抽出3个,必然事件是( ) A .3个都是正品 B .至少有一个是次品 C .3个都是次品 D .至少有一个是正品 [答案] D [解析] A 、B 都是随机事件,因为只有2个次品,所以“抽出的三个全是次品”是不可能事件,“至少有一个是正品”是必然事件. 3.下列事件: ①如果a >b ,那么a -b >0. ②任取一实数a (a >0且a ≠1),函数y =log a x 是增函数. ③某人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④从盛有一红、二白共三个球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观察结果是黄球. 其中是随机事件的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是必然事件;②中a >1时,y =log a x 单调递增,0

[解析] 抛掷一次即进行一次试验,抛掷10次,正面向上6次,即事件A 的频数为6,∴A 的频率为610=3 5 .∴选B.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某人射击10次,击中靶心8次,则他击中靶心的频率是0.8 B .某人射击10次,击中靶心7次,则他击不中靶心的频率是0.7 C .某人射击10次,击中靶心的频率是1 2 ,则他应击中靶心5次 D .某人射击10次,击中靶心的频率是0.6,则他击不中靶心的次数应为4 [答案] B 6.从存放号码分别为1,2,…,10的卡片的盒子里,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A .0.53 B .0.5 C .0.47 D .0.37 [答案] A [解析] 取到号码为奇数的卡片共有13+5+6+18+11=53(次),所以取到号码为奇数的频率为53 100 =0.53. 二、填空题 7.已知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是0.02,事件A 出现了10次,那么共进行了________次试验. [答案] 500 [解析] 设共进行了n 次试验, 则10 n =0.02,解得n =500. 8.一家保险公司想了解汽车挡风玻璃破碎的概率,公司收集了20 000部汽车,时间从某年的5月1日到下一年的5月1日,共发现有600部汽车的挡风玻璃破碎,则一部汽车在一年时间里挡风玻璃破碎的概率近似为________. [答案] 0.03 [解析] 在一年里汽车的挡风玻璃破碎的频率为60020 000=0.03,所以估计其破碎的概率 约为0.03.

教案.1随机事件与概率(公开课)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 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对概率定义的初步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1:看课本125页到127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1): 1、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统称为确定事件。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4.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________,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2:看课本127页到131页问题3上面的内容 自学检测(2): 1、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_________,称为随机事 件A发生的概率。 2、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______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 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 达标测试 1.(梅州)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B.黑暗中从一串不同的钥匙中随意摸出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C.通常情况下,水往低处流 D.上学的路上一定能遇到同班同学 2.(台州市)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台州今年国庆节当天的最高气温是35℃ B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C .抛掷一石头,石头终将落地 D .有一名运动员奔跑的速度是20米/秒 3.(甘肃省白银市)如图,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做游戏,她们先在地上画出一个 圆圈,然后蒙上眼在一定距离外向圆圈内投小石子,则投一次就正好投到圆圈内是( ) A .必然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 B .不可能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C .确定事件(必然发生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D .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 4.(湘潭) 将五张分别印有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 迎,妮妮”的卡片(卡片的形状、大小一样,质地相同)放入盒中,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印有“妮妮”的概率为( ) A. 1 2 B. 13 C. 14 D. 15 5、(宜宾市)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红球,3个绿球,2个黄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其它都相同,搅均后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绿球的概率是 ( ) A. 9 4 B. 92 C. 3 1 D. 3 2 6.(广东湛江市)从n 个苹果和3个雪梨中,任选1个,若选中苹果的概率是 12 ,则n 的值是( ) A . 6 B . 3 C . 2 D . 1 7.数学试卷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小明对某道选择题完全不会做,只能靠猜测获得结果,则小明答对的概率是 8. (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1,1,2三个数中任取一个,作为一次函数y=kx+3的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1

§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确定性现象有其必然的结果,而随机事件现象因其不确定性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教材编排中本章放在了“统计”之后,“计数原理”之前,结合古今现实生活的实例展开的,“统计”一章让学生掌握的分析实例的统计方法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为后续概率部分的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实践教学法,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试验,让学生自然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教学用具:硬币数枚、粉笔

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3 3.1随机事件的概率(同步练习)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3. 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选择题 1、 以下现象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0 100C ,必会沸腾 B 、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 C 、长和宽分别为a,b 的矩形,其面积为a b ? D 、实系数一次方程必有一实根。 2、有下面的试验1)如果,a b R ∈,那么a b b a ?=?;2)某人买彩票中奖;3)3+5〉10; 4)在地球上,苹果不抓住必然往下掉。其中是必然现象的有 ( ) A 、1) B 、4) C 、1)3) D 、1)4) 3、有下面的试验:1)连续两次至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反面朝上;2)异性电荷,互相吸引;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00C 结冰。 其中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1) B 、2) C 、3) D 、1)3) 4、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 ) (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由下落、 (2)方程x 2+2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3)某传呼台每天的某一时段内收到的传呼要求次数不超过10次、 (4)下周日会下雨、 A 、1 B 、2 C 、3 D 、4 5、给出下列命题: ①“当x ∈R 时,sinx+cosx≤1”是必然事件; ②“当x ∈R 时,sinx+cosx≤1”是不可能事件; ③“当x ∈R 时,s inx+cosx <2”是随机事件; ④“当x ∈R 时,sinx+cosx <2”是必然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A版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刚刚学习了统计内容,了解了频数、频率等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本节课对于后面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等内容又是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概率初步,本教材第二章刚刚学习了频率的内容,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2、能力方面:必修三是在高一下学期学习的,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方面:多数学生态度积极,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但少数学生的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三、目标定位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里特征,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案(精)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试验1:扔钥匙,钥匙下落。 试验2:掷色子,数字几朝上。 讨论:下列事件能否发生? (1)“导体通电时,发热”---------------必然发生(2)“抛一石块,下 落”---------------必然发生 (3)“在常温下,铁熔化” -------------不可能发生 (4)“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5)“掷一枚硬币,国徽朝上”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不可能发生思考: 1、“结果”是否发生与“一定条件”有无直接关系? 2、按事件发生的结果,事件可以如何来分类? 二、新授: (一)随机事件: 定义1、在一定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叫必然事件。 定义2、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 定义3、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 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扬中明年1月1日刮西北风; x (2)当x是实数时,20 (3)手电筒的电池没电,灯泡发亮; (4)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 (5)从分别标有1,2,3,4,5,6,7,8,9,10的10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讨论:各举一个你生活或学习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例子 做一做:(投币实验)抛掷一枚硬币,观察它落地时哪一面朝上?(两人一组) 1.你的结果和其他同学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重复试验10次并记录结果(正面朝上的次数)。(一人试验,一人记录)

《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2)》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则P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考查目的:考查概率的重要性质,即任何事件的概率取值范围是0≤P(A)≤1. 答案:D. 解析: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从而任何事件的概率在0~1之间,在每次实验中,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它的频率是1,从而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 在每次实验中,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发生,因此它的频率是0. 2.从某班学生中任意找出一人,如果该同学的身高小于160cm的概率为0.2,该同学的身高在[160,175]的概率为 0.5,那么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cm的概率为( ). A.0.2 B.0.3 C.0.7 D.0.8 考查目的:考查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及概率加法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B. 解析:因为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所以该同学的身高超过175cm的概率为1-0.2-0.5=0.3.

3.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 B.至少有1个白球,至多有1个红球 C.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 D.至多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 考查目的: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意义及其区别和联系. 答案:C. 解析:互斥事件:在同一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建立在互斥事件的基础上,两个事件中一个不发生,另一个必发生. 用A,B,C,D分别表示2个红球,2个黑球,任取2球,共有6种可能的结果,分别是:AB;AC;AD;BC;BD;CD.选择项 C中恰有1个白球,包括AC;AD;BC;BD,恰有2个白球,包括CD,故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互斥而不对立. 二、填空题 4.从一副混合后的扑克牌(52张,去掉大、小王)中随机抽取1张,事件A为“抽得红桃K”,事件B为“抽得为黑桃”,则概率P(A∪B)的值是 .(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考查目的:考查事件的并(或称事件的和)的概率公式. 答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绝对经典)

§12.1 随机事件的概率 会这样考 1.考查随机事件的概率,以选择或填空题形式出现;2.考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3.和统计知识相结合,考查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 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 (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作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 (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 )=n 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 3. 4.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P (E )=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P (F )=0. (4)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①如果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则P (A +B )=P (A )+P (B ).

②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P (A )=1-P (B ). ③事件A 的对立事件一般记为A , 则P (A )=1-P (A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频率和概率 (1)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 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2)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的定义实际上也是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 2.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1.给出下列三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有________个. ①有一大批产品,已知次品率为10%,从中任取100件,必有10件是次品;②做7次抛硬币的试验, 结果3次出现正面,因此正面出现的概率是3 7 ;③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就是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答案 0解析 ①错,不一定是10件次品;②错,3 7 是频率而非概率;③错,频率不等于概率,这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2.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频率为m n ,当n 很大时,P (A )与m n 的关系是( ) A .P (A )≈m n B .P (A )m n D .P (A )=m n 答案 A 解析 在n 次重复进行的试验中,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可近似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 3.从装有5个红球和3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3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事件是( )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红球 B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白球 C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至少有一个白球 D .恰有一个红球与恰有两个红球 答案 D 4.某射手的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的概率分别为0.2、0.3、0.1,则此射手在一次射击中不超过8环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0.5. 题型一 事件的关系及运算 例1 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 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9”. 解 (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 (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三章、第1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概率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概率已经成为一个常用词汇,为人们做决策提供依据。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研究概率涉及了必然与偶然的辨证关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良好载体。 2.重点: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难点:①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②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虽然高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概率的定义过于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 2.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1)初中已经学习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概率可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3)学生思维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实验基础。 3.动机和兴趣 概率与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分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由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理解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 (2)通过抛掷硬币实验,正确理解频率、概率概念,及其两者关系。 (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强化辨证思维,通过数学史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

随机事件的概率测试题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设有12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7只,二等品3只,三等品2只,从中任意取出1只,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A .121 B.61 C.41 D.12 7 2. 某电视台举行歌手大奖赛,每场比赛都有编号1~10号,共1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供选手随机抽取作答,在某场比赛中,前两位选手分别抽走了2号题,7号题,第3位选手抽到8号题的概率是( )A .101 B .91 C .81 D .7 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同一年出生的400人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B . 一个游戏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奖券,一定会中奖 C . 一副扑克牌中,随意提取一张是红桃K D . 一个袋中装有3个红球、5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5 3 4. 某快餐店用米饭加不同炒菜配制了一批盒饭,配土豆丝炒肉的有25盒,配芹菜炒肉丝的有30盒,配辣椒炒鸡蛋的有10盒,配芸豆炒肉片的有15盒,每盒盒饭的大小、外形都相同,从中任选一盒,不含辣椒的概率是( ) A .87 B .76 C .81 D .7 1 二、填空题: 5. 同时掷两颗大小不同的骰子,则点数和为5的概率是_________ 6. 从一副拿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任抽取一张则抽到红心的概率是_________抽到黑桃的概率为_____抽到红心3的概率为______ 7. 从小明、小亮、小丽3名同学中选1人当语文课代表,选中小丽的概率为_______,小丽不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_ 8. 英文“概率”是这样写的“Probability ”,若从中任意抽出一个字母,则(1)抽到字母b 的概率为___(2)抽到字母w 的概率为____ 三、解答题: 9. 小王制定一个玩飞行棋的游戏规则为:抛掷两枚均匀的正四面体骰子(四面依次标上数字1、2、3、4),掷得点数之和为5时才“可以起飞”,请你根据该规则计算“可以起飞”

习题一 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习题一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 1.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抛三枚硬币; (2)抛三颗骰子; (3)连续抛一枚硬币,直至出现正面为止; (4)在某十字路口,一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辆数。 2.在抛三枚硬币的试验中写出下列事件的集合表示: A=“至少出现一个正面”; B=“最多出现一个正面”; C=“恰好出现一个正面”; D =“出现三面相同”。 3.对飞机进行两次射击,每次射一次弹,设A={恰有一弹击中飞机},B={至少有一弹击中飞机},C={两弹都击中飞机},D={两弹都没击中飞机}。又设随机变量X为击中飞机的次数,试用X表示事件A,B,C,D。进一步问A,B,C,D中哪些是互不相容的事件?哪些是对立的事件? 4.试问下列命题是否成立? (1)A—(B—C)=(A—B)∪C; (2)若AB≠?且C A ,则BC=?; (3)(A∪B)—B=A; (4)(A—B)∪B=A。 5.抛两枚硬币,求至少出现一个正面的概率。 6.任取两个正整数,求它们的和为偶数的概率。 7.掷两颗骰子,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之和为7; (2)点数之和不超过5;

(3)两个点数中一个恰是另一个的两倍。 8.从一副52张的扑克牌中任取4张,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全是黑桃; (2)同花; (3)没有两张同一花色; (4)同色。 9.设5个产品中3个合格品、2个不合格品。从中不返回地任取2个,求取出的2个全是合格品、仅有一个合格品和没有合格品的概率各为多少? 10.从n个数1,2,……,n中任取2个,问其中一个小于k(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