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关键词] 科研设计分类特点

健康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

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

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取决于医学专业的各自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

医学研究的分类及其设计类型现代医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沿自然科学的分类,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病人、动物(实验动物)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①调查研究:研究者为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消长),研究环境因素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必须结合专业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先导和依据,也是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调查设计的特点即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如职业、地域、民族等;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故重点是调查表、分析表与抽样方法设计。②临床试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病因学、诊断学、疗效和预后诸领域的研究。限于篇幅现仅就其中疗效观察予以阐述。疗效研究内容即有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的效应,也有营养、护理等辅助措施与预防措施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完整的一组治疗方案或一种特定形式的治疗措施的研究。疗效研究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是:生存或死亡,痊愈或未愈,有效或无效,症状或体征的存在或消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等。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等)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

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因素的种类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决定的。因此,实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误差,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之中。广义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科研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实验、观察)结果符合以下四个性质:①有用性(适用性、目的性,也包括可行性);②独创性(先进性);③在减少或排除系统误差前提下的可重复性;④经济性(样本的代表性)。科研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①专业设计,是

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技术来进行设计,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独创性。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②统计学设计,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因此,统计学设计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总之,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都是科研设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实验设计涉及医学科研领域广泛,内容也较复杂,方法也较繁多,本文重点介绍科研设计的要素与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湖南医学

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与定义-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精)

医学信息学基本概念 J C Wyatt, J L Y Liu. 文研究生周琴译导师许培扬审 摘要:本文是关于医学信息学,这门年轻的学科的术语的定义汇编。希望它对行业内的初学者与职业工作者能有所益处。 关键词:医学信息学词汇表 医学信息学主要研究与应用方法去改善对病人信息、临床知识、人口信息和其它与病人康复与公共卫生有关的信息的管理。它是一门伴随19世纪40年代数字计算机的出现而产生的年轻学科。用于医学的机械性计算起源于更早的年代,在19世纪,赫尔曼霍列瑞斯的“打卡数字处理系统”即开始用于美国人口普查,随后又被用于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1。此例反应了医学信息学的多学科性,它与各个不同的领域都有相关性,包含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如流行病学与卫生服务研究)、认知科学、计算和信息学。 由于医学信息学工作者的领域多样,新来者很容易混淆行业的专业术语。因此,对想更多了解医学信息学的人做一个医学信息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是有用的。近几年,关于此学科的各种不同分支开始出现,包括公共卫生信息学、用户卫生信息学与临床信息学。对于医学信息学与它的分支学科是否是不同的学科的讨论,Shortliffe 和Ozbolt认为:“信息学的基础是一系列可重复利用与广泛应用的方法,它对所有的卫生学学科都适用,并且‘医学信息学’对于一个综合性核心学科是一个有用的概念,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习,不管这些学生的医学专业方向。”2 3以下对医学信息学的分支学科的定义反应了这一理念。 挑选医学信息学术语的标准,在挑选某术语时采用了以下一条或者多条原则: ●对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而言是新出现的词语。 ●一个有众所周知含义的术语,被用于医学信息学领域的具体方面。 ●与流行病学或公共卫生相关的概念。 ●对理解医学信息学必不可少的概念。 ●一个存在时间较长,而不是过渡性的专业术语。 ●在对此术语的意义与使用上有普遍的共识。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全

医学学科分类及代码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医学科研方法简答题

1.简述医学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1)科研选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题目是选题的起点 a.准备工作,文献的阅读 b.科研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先进性,科学型,实用性,可行性 c.研究条件和优势。研究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2)科研设计:是对科学研究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和计划安排,分为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定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成功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关键。 统计设计:控制误差、改善实验有效性、确定资料分析方法,同时保证展开设计的布局合理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性。 (3)实施方法:调查、实验、临床观察 (4)统计分析: A.以正确的方式收集资料 B.描述资料的统计特征 C.统计推断得出正确而结论 (5)总结归纳:需要注意根据已有的数据来推理,按照自己本次研究的范围下结论总结归纳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 2.医学科研的任务是什么 (1)发现医学中的未知事物和内在规律 (2)寻找医学中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 (3)探索生存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联系 (4)开发医学的应用 3.请简要叙述医学科研设计中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 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研究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主要解决科研的可重复性和经济性问题,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 4.简述医学科研中误差的种类和控制方法 答案一:按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性质和误差的可控性等划分,主要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大类,非抽样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抽样误差的控制主要在设计阶段。为了减少抽样误差,必须注意:①力求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②具有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③在抽样时必须随机化。 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①调查设计阶段: a在调查设计时,首先应正确确定目标总体。 b在调查计划时,应明确定义调查项目,尤其是可能引起混淆的那些调查项目。 c问卷设计时应紧扣调查目的,合理设置调查问题,在众多问题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这也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 d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以保证调查质量。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pdf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150.40高分子物理 150.45高分子化学 150.50核化学 150.55应用化学 150.99化学其他学科180.24生理学 180.27发育生物学 180.31遗传学 180.34放射生物学 180.37分子生物学 180.41生物进化论

医学术语解释

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和内容 药物动力学是以动力学原理应用于研究药物体内过程,换言之,即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力学性质。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有:①建立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找出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测求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②应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使用药个体化、合理化;③开展临床药学的科学研究,如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探讨等;④开展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等。 药物动力学结合临床,为药物的合理应用即有效和安全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药物动力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本书限于篇幅,只能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二、房室模型及药物消除速率常数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可用模式图表示(图1)。 图1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模式图 为了分析药物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将机体视为一个系统,内按动力学特点分设若干个房室(在解剖学上并不存在这种房室),将体内药物转运速率相同的各组织器官,规定成为一个房室。通常将房室模型分为一室(单室)、二室乃至多室模型。 (1)一室模型一室模型(图2)是指给药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即均匀地分布至全身,因而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房室。 图2 一室模型图 D0为给药量(单位g或mg);C为血药浓度(单位mg/ml或μg/ml); V d为表观分布容积(单位L);E为消除;K1为吸收速率常数;Ke为消除速率常数 (2)二室模型二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分为两个房室,即中央室和周边室。中央室是药物首先进入的部位,包括血浆和细胞外液以及心、肝、脑、肾等血管丰富的器官。药物可在很短时间内分布到整个中央室。周边室是血管稀少、血流缓慢的组织(如脂肪、肌肉等),药物进入或自这些组织释放均很缓慢。二室模型可有以下一些形式(图3)。 图3 二室模型图 K12为药物自中央室进入周边室的速率常数;K21为药物由周边室返回中央室的速率常数; K1为吸收速率常数;K e或K10为药物由中央室消除的速率常数;K20为药物自周边室消除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实例讨论和实用训练,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容、基本方法、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熟悉文献检索和误差分析的基本要求、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科学研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逻辑思维方式,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容。 医学科研概论 ?医学科研是什么 ?医学科研的发展 ?医学科研的特点及类型 ?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 ?医学科研的选题 ?观察 ?医学科研道德 科研是什么 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

医学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A. 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B. 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C. 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 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 P 0.10 D. P 0.05 B. P 0.05或P E. P 0.01 0.01 C.P 0.005 3?8 A. 计数资料 B.等级资料C?计量资料 D. 名义资料 E.角度资料 3. 某偏僻农村144 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 胎5 人、1 胎25 人、2 胎70 人、3 胎30 人、4胎14 人。该资料的类型是()。 4. 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A与B)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 48 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的活菌数如下,A:48、84、90、123、171;B:90、116、124、225、84。该资料的类型是()。 5. 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资料。 6.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 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 人、显效23 人、好转6 人、恶 化 3 人、死亡 1 人。该资料的类型是()。 7. 某血库提供6094 例ABO 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 型1823、A 型1598、B 型2032、AB 型641。该资料的类型是()。 8. 100 名18 岁男生的身高数据属于()。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概念 2.举例说明同质与变异的概念 3.简要阐述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关系 一、选择题 1. D 2.B 3.A 4. C 5.C 6.B 7.D 8.C 二、问答题 1.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大同小异的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的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的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的办法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 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的一定量的个体则组成了研究的样本。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医学科研方法----笔记整理

医学科研方法学 第一章 概论 研究(research 是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一、 科学研究的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 新理论、新技术、开辟知识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 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性发展活动( R&D )、科技教育与培训活动 (STET)、 科学技术服务活动(STS)。在我国科研工作一般特指R&D 。科研活动的主要特征 有: 1.探索性与创新性:这是科研工作区别于一般劳动性工作之所在。探索的目的 在于获得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阐明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 术、研制新材料、新产品,探索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2.继承性和积累性: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知识的基础上,而 这些方法和知识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所积累发展形成的, 我们利用了这些 方法和知识, 就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 同时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 也为 科学的发展积累了知识。 科学研究首先是收集和积累相关信息, 对他人的研究工 作、思路、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任务和方案。 二、 医学科学研究的特征 医学科学研究具有一般自然科学研究的特征, 还具有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研究工 作的复杂性。 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群体水平;②器官组织水平;③细胞分子水平。 医学研究的对象:①人,包括正常人和病人;②离体组织细胞;③动物。 医学研究的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理论法。 医学研究的场所:①社区;②医院;③实验室。 医学研究的三个基本环节:①设计;②衡量;③评价。 、医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选题 设计 实施 分析 报告 1. 2. 3. 4. 5. 1. 2. 3. 4. 5. 四、医学研究的分类 1. 按照科技活动类型分 ① 基础研究:增加知识、探索未知、解决理论问题。基础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 产生社会效益。 ② 应用研究: 利用基础理论针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方法。 预防医学和临 床医学主要研究的内容。产生社会效益为主。 ③ 开发性研究:研制新产品、新技术,产生经济效益。 2. 按照研究方法分 ①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 ② 试验性研究: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医学科研方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医学科研方法复习题及 参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医学科研方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预调查:在正式进行某项调查设计前,先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实施调查研究,了解相关样本信息,以便于对调查设计反馈评估,使该项调查设计在实施时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2RCT:即随机对照试验,指将合格的受试对象,按严格的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相同的概率(机会)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 3单盲:即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知道病人的分组情况,而受试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在实验组还是在对照组。 4双盲:即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观察者和受试对象都不知道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二、简答或填空题 1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一)处理因素: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通过合理安排实验,从而科学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例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浓度、作 用时间等; (二)受试对象:医学研究的受试对象有人和动物,受试对象根据研究目的而定。 (三)实验效应:一般是通过某些观察指标,定量或定性地反映实验效应。 2实验研究的原则

(一)对照原则:在确定接受处理因素的实验组时,应同时设立对照组。 因为只有正确地设立了对照,才能平衡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把处理因素的效应充分地暴露出来。这是控制各种混杂因素的基本措施。 (二)随机原则:所谓随机化,就是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何一个组中去,分组的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实验设计中必须遵循随机化原则,这是保证实验中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的重要手段。 (三)重复原则:所谓重复,就是实验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重复是消除非处理因素影响的又一重要手段。 3随机分组的方法 随机化的目的在于减少样本偏性和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一)完全随机分组:直接对实验单位分组,且分组后不要求各组倒数相同; (二)区组随机排列:指每个区组内的处理顺序要随机排列; (三)分段随机分组:是利用随机数生成若干数目相同的随机排列序列,再根据序列号进行分组。 4科研选题的基本程序 (一)初始意念或提出问题 (二)查阅文献,形成假说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做到 1为提出的问题建立假说? 2为验证假说提供主要的搜集资料方法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1设计主要指统计设计,是影响研究能否成功的最关键环节,是提高观察或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内容包括对资料搜集,整顿和分析全过程的设想与安排。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随机化,重复,对照。 2搜集资料:目的指应采取措施使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来源:统计报表,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统计年鉴和统计数据专辑。要求:随机性和样本含量足够大 3整顿资料:将原始数据净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为下一步计算和分析打好基础过程。 4分析资料:在表达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包括两方面:统计描叙和统计推断 17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含义,计算公式和用途三个方面的不同。(1)意义:均数的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的未知参数的可能范围。实际上一次抽样算得的可信区间要么包含了总体均数,要么不包含。但可以说:该区间可多大(如当a=0.05时为95%)的可能包含了总体均数。而参考值范围是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均数的可信区间计算公式(1)σ未知:X±指均数可信区间的用途:估计总体均数,参考值范围是指判断观察对象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7.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关系:置信区间具有假设检验的主要功能;置信区间在回答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同时,还可以提示差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假设检验可以报告确切的P值,还可以对检验的功效做出估计。 1.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标准差是衡量观察值的离散趋势,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用于总体均数区间估计。两者联系:两者都是变异指标。在样本含量一定时,S越大标准误也越大,即在抽取相同例数的前提下,标准差越大,抽到的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也越大。 2.P值和α:P值时从样本求得H0条件下随机抽样得到目前的统计量以及更极端统计量的概率,反映样本信息是否支持H0,也反映做出拒绝或不拒绝H0决定的理由充分程度。α时人为确定的小概率,容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用作门槛,称检验水平。在假设检验中,通常时将P与α对比来得到结论,。 3.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有何不同:t分布为抽样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为理论分布。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值低,且尾部瞧得更高。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分布逐渐趋于标准正态分布。当自由度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趋近于标准正态分布。 4.假设检验中,当P<0.05时,拒绝H0的理论依据。P值是指从H0规定的总体随机抽得等于及大于现有样本获得的检验统计量值的概率。当P<0.05时,说明在H0成立的条件下,得到现有检验结果的概率小于通常确定的小怪绿时间标准的0.05。因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现的确发生了,说明现在样本信息不支持H0,所以怀疑原假设H0不成立,拒绝H0。 5.t检验应用的条件:对单样本t检验要求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配对t检验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对两样本t检验则要求数据均服从正太分布,且两样本对应的两总体方差相等。 6.I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得区别与联系:I型错误是指拒绝了实际成立的H0所犯的弃真的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表示,Ⅱ型错误是指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犯的取伪错误,其概率用β表示。当样本含量N确定时,α越小β越大,反之,α越大β越小。了解这两类错误的实际意义在于,若在应用中要重点减少α,则取α=0.05;若要在应用中要重点减少β,则取α=0.10或-。20甚至更高。 7.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有何联系:假设检验用于推断质的不同即判断两个或多个总体参数是否不等,而可信区间用于说明量的大小即推断总体参数的范围。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联系在于可信区间也可以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若算得的可信区间若包含了H0,则按α水准,不拒绝H0,若不包含H0,则按照α水准,拒绝H0,接受H1。也就是说在判断两个总体参数不等时,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时完全等价的。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是什么。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时根据试验设计的类型,将全部测量值总的离均差平方和及其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除随机误差作用外,每个部分的编译可由某个因素的作用加以解释。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借助F分布做出统计推断,从而推论各种研究因素对试验结果有无影响。应用条件:各样本是互相独立的随机样本,均服从正态分布;相互比较的各样本的具有方差齐性。

科研基本方法问答题

《医学科研基本方法》考试时间:12月29日 15:00-17:00 考试地点:B602(成教楼)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0个每个3分问答题7题每题10分以下为问答题重点横断面研究包括:①普查:即对选定的人群中每一个个体均进行调查,从而避免了抽样误差,但是比较费时费力。②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该样本对总体有代表性,可以根据样本的结果推论总体,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方法比较复杂。③非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简单,省时省力,但是推论总体时应谨慎。科研选题的原则需要性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目的性研究内容达到什么目的创新性先进性特点(别人做过吗?)科学性深度广度可行性技术指标实现的可能性效益性效果效益医学科学研究的三大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处理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或内外环境)指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受试对象指处理因素作用的对象,医学科研的受试对象包括人、动物、细胞与分子;实验效应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产生的效果和反应。医学科研三大基本要素选择原则:(一)实验对象(受试对象):研究者施加处理的对象。包含种类:人、动物、植物原则:符合实验目的,同质性要好(二)处理因素(研究因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欲施加或欲观察的,并能引起受试对象直接或间接效应的因素。既可以是

生物的,也可以是化学的的或物理的既可以是主动施加的某种外部干预措施,也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某种因素。确定处理因素时应注意的几点: 1.处理因素的数量与水平2.处理因素的标准化3.控制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三)效应指标: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反应,是研究结果的最终体现,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要求: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精确性对照的要求:①对等:除处理因素外,对照组要具备与实验组对等的非处理因素。②同步: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立之后,在整个研究进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③专设:任何一个对照组都是为相应的实验组专门设立的。不得借用文献上记载或以往的结果或其他研究资料作为本研究对照。对照的形式①同期随机对照:相同时间、地点选择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方式分组;其可比性强,避免了选择性偏倚,结果更具说服力。②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进行。③历史性对照:将新的干预性措施的结果与过去的研究比较,即将研究者以往的研究结果或他人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作对照。④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对象是同时间、同地点,用非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的方法不是随机的。⑤配对对照:将实验组的观察对象按照配对因素与对照组相配对。⑥阳性对照:与已知疗效的典型药进行比较。⑦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⑧实验对照(效应特异性对照):采用与实验组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第一章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第一节定义 医学,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关,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似乎人人对医学都很熟悉,然而给医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并非易事。 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一1037),即伊本·西拿(lbnsina)在其名着《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a)人体的种种状态,(i)在健康时;(ii)在不健康时;(b)通过什么方式:(i)健康易于丧失,(ii)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 阿维森纳作为杰出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在将近一千年前,能给医学作出如此深刻而有预见性的解释,是值得重视的。这个定义,出现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远未形成之前,便包含了实际上属于基础医学(“人体在健康时的种种状态”的内容,概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而“人体在不健康时的种种状态”便概括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和预防医学(“健康易于丧失”)的内容;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又指出了医学的实践性(“技艺”);这个定义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立足于“疾病”来揭示医学,只用了“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是卓有见识的,避免了把医学囿于治病的狭隘观点(当然,治病毫无疑义的也包括在阿维森纳的定义之中)。 现在流行的一些医学定义,或者失之于片面(只把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甚至只把医学

看成一门自然科学,或者强把阶级性列为医学的本质属性;等等),远不及阿维森纳的定义正确,或者只不过是以现代语言,述说着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已。当然,这些下定义者也许并不都知道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只是与阿维森纳的“所见略同”的暗合。这正好说明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古今中外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医学的本质是不以时代、国别、下定义者意愿为转移的。 当然,我们并不以引用阿维森纳的定义为满足。下面给出一个更为简短明了的医学定义: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第二节学科性质 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或者认为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在图书分类学中,常把医学列为“应用科学”的一种,就医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等学科来防治疾病的实践而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它却把基础医学(大部分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从概念上排斥于医学之外,因而也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 早在上一个世纪,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1821--1902)在其《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1849年)一文中。已经提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着名论断。但是,人们往往还只是把医学看成纯粹的自然科学。对当代西方医学颇有影响的着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H.E.Sigerist,1892--1957)曾经深刻地指出:“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只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

医学科研方法试题及答案

一、那套单选题(各1分,共15分) 1.验证病因假设因果效应相关性论证强度最高的是( A ) A.随机对照试验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病例系列研究 E.现况调查 2.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以下哪一项不是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 A )A.匹配 B.率的标准化 C.Logistic分析 D.分层分析 E.Cox模型分析 3.描述诊断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可能性的指标是( C ) A.阳性似然比 B.阴性似然比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E.验前概率 4.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 ) A.研究者故意更改科研数据属于过失误差,在科研中应该杜绝 B.随机误差是没办法避免的,但可以缩小 C.系统误差的存在总是造成研究结果总是高于真值或低于真值,具有方向性 D.偏倚(Bias)也称偏差,是一种系统误差 E.系统误差可以通过良好的科研设计加以控制 5.调查某人群免疫水平时,在各年龄组中随机抽样采血测抗体,属于( B) A.单纯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E.系统抽样 6.预后研究的方法同其他临床科研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其结局分析通常采用以下哪一种方法?( A ) A.数学模型分析 B.抽样调查分析 C.出身队列研究 D.决策树 E.矩阵分析 7.为了节省样本,结合临床病人陆续就医的特点,做防治研究宜采用的设计方案是( E )A.RCT B.Q-RCT C.交叉试验 D.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E.序贯试验 8.关于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 ) A.灵敏度愈高,误诊率愈低 B.灵敏度愈高,漏诊率愈低 C.特异度愈高,误诊率愈高 D.特异度愈高,漏诊率愈低 9.循证医学中最佳二次研究证据的主要来源是( B) A.medline B.Cochrane library C.中国生物文献全文数据库 D.Embase database E.Science Direct(Elsevier) 10 某研究者采用一种新的生物药物治疗胆囊癌,其将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处理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组的生存寿命。此对照组属于( D) A.双盲法 B.相互对照 C.空白对照 D.标准对照 E.试验对照 11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用下列哪一种指标衡量( B ) 检验所得p值 B.OR值 C.患病率 A.2 D.死亡率 E.发病率 12 .以下不属于选择偏倚的是( C ) A.入院率偏倚 B.错误分类偏倚 C.诊断怀疑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志愿者偏倚 13.以下研究方案论证强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B )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学习提要:全科医学是一个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它指导着全科医生的全科医疗实践。身兼医生、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监护人、卫生服务协调者、医疗保险体系“守门人”等数种角色的全科医生,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并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第一节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 一、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的定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专业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宗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学科的特点是范围宽广、内容丰富,与其他各专科有相互交叉;亦有自己独特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二、全科医疗 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会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它是一种集合了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内容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除了利用其他医学专业的内容以外,还强调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提供服务。 全科医疗的特点包括:强调持续性、综合性、个体化的照顾;

强调早期发现并处理疾患;强调预防疫病和维持健康;强调在社区场所对病人服务,并在必要时协调利用社区内外的其他资源,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对当事人的“长期负责式照顾”,这意味着其关注中心是作为整体人的服务对象,并对其长期负责有管理责任。 全科医疗服务贯穿人的生命周期:从妇女围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儿少保健、青年保健、中年保健、老年保健、乃至濒死期与死亡照顾;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心里与社会方面的健康危险因素与疾患。 三、全科医生及其学术组织 (一)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二)全科医生的角色 1、对病人与家庭 (1)医生: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包括疾病的发现、预防、康复与终末期服务。 (2)健康监护人:负责健康的全面维护,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定期进行适宜的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危险因素;作为病 人与家庭的医疗代理人对外交往,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3)咨询者:提供健康与疾病的咨询服务,聆听与体会病人的感受,通过有技巧的沟通与病人建立信任,对各种有关问题提供详细

医学科研方法考试试卷(详细)

1 医学科研方法”答案 1、逻辑思维的三大主要推理模式是(C、归纳、演绎和类比) A、分析、归纳和总结 B、分析、演绎和总结 C、归纳、演绎和类比 D、分析、归纳和类比 2、以下哪种类型的综述被认为是更高级的综述形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B、系统综述) A、叙述性文献综述 B、系统综述 C、归纳性综述 D、普通综述 3、以下哪种统计图表示两个连续型变量中一个随着另一个变化而变化的趋势(C、普通线图) A、直方图 B、直条图 C、普通线图 D、圆图 4、PubMed显示检索结果的缺省格式为(B、Summary格式) A、Abstrac格式 B、Summary格式 C、Citation格式 D、Brief格式 5、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内容主要是(A、人体对受试药的耐药程度) A、人体对受试药的耐药程度 B、对受试药的不良反应及危险性作出评价 C、完成预期的受试病例数的系统观察 D、在新药试生产结束时对其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确认性评价 6、现患率越靠近多少,样本含量就越小(C、50%)A、30% B、40% C、50% D、60% 7、综述的写作基础是(D、复习相关文献) A、具有分析综合能力 B、收集创新性资料 C、摘取资料中有用信息 D、复习相关文献 8、过去根据文稿中资料的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分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类,高级文献综述即(B、评论性综述) A、归纳性综述 B、评论性综述 C、文献综述 D、普通综述 9、一般慢性病的随访间隔期可定为(A、1~2年) A、1~2年 B、2~3年 C、3~4年 D、4~5年 10、常用的有关调查表处理、数据库建立、统计分析处理软件中,完全免费可以自由拷贝的是(B、EpiData,Epi info) A、Excel B、EpiData,Epi info C、FoxPro D、SPSS,SAS 1、对于计量资料,一般用什么来描述其集中趋势(B、平均数) A、标准差 B、平均数 C、相对数 D、百分比 12、血清抗体滴度常用的评价指标是(C、几何均数) A、疾病发病率 B、疾病感染率 C、几何均数 D、算术均数 13、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用于定量综合评价文献研究的常用方法,它的思想可追溯到(A、20世纪30年代)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4、循证医学发展最快的阶段在于(D、20世纪90年代中期) A、20世纪60年代中期 B、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80年代中期 D、20世纪90年代中期 15、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对照应符合的原则不包括(A、暴露应作为选择对照的依据) A、暴露应作为选择对照的依据 B、代表性 C、可比性 D、暴露不能作为选择对照的依据 16、生态学研究最主要的缺点是(B、生态学谬误) A、无应答偏倚 B、生态学谬误 C、选择性偏倚 D、回忆偏倚 17、以下哪种分析性研究又称回顾性研究(A、病例对照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病例—队列研究 D、病例—病例研究 18、对于敏感问题,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问卷调查) A、问卷调查 B、开放式调查 C、随机应答技术 D、封闭式调查

医学学科专业分类及代码

学科分类与代码(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制) C.基础医学说明代码学科名称 (未标级别的为三级学科) 310 基础医学一级 310.11 医学生物化学二级310.11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310.1115 核酸生物化学 310.1120 多糖生物化学 310.1125 脂类生物化学310.1130 酶学310.1135 膜生物化学310.1140 激素生物化学 310.1145 生殖生物化学 310.1150 毒理生物化学 310.1155 比较生物化学 310.1160 应用生物化学 310.1199 医学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310.14 人体解剖学二级 310.1410 系统解剖学 310.1420 局部解剖学 310.1499 人体解剖学其他学科 310.17 医学细胞生物学二级 310.17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310.17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310.1730 细胞生理学 310.1740 细胞进化学 310.1799 医学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310.21 人体生理学二级310.2111 形态生理学310.21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310.2117 心血管生理学310.2121 呼吸生理学 310.2124 消化生理学 310.2127 血液生理学 310.2131 泌尿生理学 310.2134 内分泌生理学 1 310.2137 感官生理学 310.2141 生殖生理学 310.2144 骨骼生理学310.2147 肌肉生理学310.2151 皮肤生理学310.2154 循环生理学 310.2157 比较生理学 310.2161 年龄生理学310.2164 特殊环境生理学310.2167 语言生理学310.2199 人体生理学其他学科 310.24 人体组织胚胎学二级

社会医学的概念

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群体的健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性质、内容与任务: 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 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因素多种多样。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病因分析) 2.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医学诊断) 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卫生革命寄生虫、传染病、地方病 措施:消毒、灭菌、预防药物 第二次卫生革命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 措施:改变生活方式、自我保健、健康教育 第三次卫生革命提高生活质量、健康长寿 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制订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5、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观点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 3、生物、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 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 高危人群、高危环境、高危反应 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观点 6 、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 大卫生观” 卫生系统必需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配合协作,动员和规定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现象的总的看法、基本观点和实践原则,亦称医学观。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进一步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