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答案和习题答案

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答案和习题答案
建筑材料课后思考题答案和习题答案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复习思考题

1、说明材枓的体积构成与各种密度概念之间的关系。

答: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

(1)绝对密实体积和实际密度

绝对密实体积即干燥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内部固体物质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实际密度。

(2)表观体积和表观密度

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度。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封闭孔隙在内的体积。其封闭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或体积。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材料的自然体积与体积密度

材料的自然体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材料的堆积体积与堆积密度

材料的堆积体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松散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

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

式中:KR ——材料的软化系数

fb ——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

3、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

4、说明提高材料抗冻性的主要技术措施。

答:抗冻性是指材料在饱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受冻融破坏原因,是材料孔隙内所含水结冰时体积g

b

R f f K

膨胀(约增大9%),对孔壁造成的压力使孔壁破裂所致。

主要技术措施: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的孔隙率、掺加外加剂使材料中的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等措施来提高材料的抗冻性。

5、材料的强度与强度等级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强度等级是材料按强度的分级,如硅酸盐水泥按3d、28d抗压、抗折强度值划分水泥的强度等级;强度等级是人为划分的,是不连续的。恨据强度划分强度等级时,规定的各项指标都合格,才能定为某强度等级,否则就要降低级别。而强度具有客观性扣随机性,其试验值往往是连续分布的。强度等级与强度间的关系,可简单表述为:强度等级来源于强度,但不等同于强度。

6、材枓的孔隙状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材料的孔隙状态是如何影响密度、体积密度、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的?

答:材料的孔隙状态主要由材料的孔隙率、孔隙连通性和孔隙直径三个指标来说明。

一般孔隙率↓,密度↑,体积密度↑,材料的抗渗性与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孔径、孔的连通性)有关。材料的空隙率越大,连通孔隙越多,其抗渗性越差;绝对密实的材料和仅有闭口孔或极细微孔隙的材料实际上是不渗水的;降低材料的孔隙率、使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可提高材料的抗冻性;由于材料的热传导方式主要是对流,因此材料的孔隙率越高、闭口孔隙越多、孔隙直径越小,则导热系数越小。

7、一般来说墙体或屋面材枓的导热系数越小越好,而热容值却以适度为好,能说明原因吗?

答: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则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越强,故墙体或屋面材枓的导热系数越小越好;而材料的热容则对于稳定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恒定和冬期施工有重要的意义,过大或过小,都影响室内温度的波动,故应以适度为好。

8、材枓的密度、体积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是否随其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大?为什么?(思考题)

9、能否认为材枓的耐久性越高越好?如何全面理解材料的耐久性与其应用价值间的关系?(思考题)

何谓材料的抗渗性、抗冻性,各用什么指标表示,如何改变其指标?

答:(1)材料的的抗渗性,是指其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材料的抗渗性常用渗透系数或抗渗标号表示,材料的抗渗性与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孔径、孔的连通性)有关。开口的连通大孔越多,抗渗性越差;闭口孔隙率大的材料,抗渗性仍可良好。

(2)抗冻性是指材料在饱水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材料的抗冻性常用抗冻标号(记为D)表示。抗冻标号越高,抗冻性越好。材料受冻融破坏原因,是材料孔隙内所含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约增大9%),对孔壁造成的压力使孔壁破裂所致。影响因素:孔隙率、孔特征、孔隙充水程度、材料强度、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可通过提高材料强度,降低材料的孔隙率、掺加外加剂使材料中的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等措施来

提高材料的抗冻性。

习 题

1、已知某砌块的外包尺寸为240mm×240mm×115mm ,其孔隙率为37%,干燥质量为2487g ,浸水饱和后质量为2984g ,试求该砌块的体积密度、密度、质量吸水率。 解:体积密度 =2487g/(24cm×24cm×11.5cm)=0.3755g/cm 3. 密度 =2487 g/[24cm×24cm×11.5cm×(1-]=0.5960 g/cm 3. 质量吸水率 =(2984-2487)/2487=%

2、某种石子经完全干燥后,其质量为482g ,将其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吸水饱和后,水面由原来的452cm 3上升至630cm 3,取出石子,擦干表面水后称质量为487g ,试求该石子的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及吸水率。

解:表观密度 =482/(630-452)=2.708 g/cm 3 体积密度 =482/[630-452-(487-482)]=2.786 cm 3 质量吸水率 =(487-482)/482=% 体积吸水率 =(487-482)/ [630-452-(487-482)]=%

3、一种材料的密度为2.7g/cm 3,浸水饱和状态下的体积密度为1.862g/cm 3,其体积吸水率为%,试求此材料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密度和孔隙率各为多少?

解:设材料的质量为m ,体积为v 0,根据题意有:

(m+v 0×/v 0 =

则m/v 0=-=1.8158g/cm 3.

所以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体积密度ρ0=1. 8158g/cm 3.

孔隙率 =1-=%

00V m =ρV m =ρ%100?-=g g b m m m m W V m '='ρ00V m =ρ%100?-=g g b m m m m W %10010??-=W g b v V m m W ρ%)(%1001100000?-=?-=ρρV V V P

第二章建筑石材

复习思考题

1、分析造岩矿物、岩石、石材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是构成地壳的一部分。没有地质意义的矿物集合体不能算是岩石。如由水泥熟抖凝结起来的砂砾,也是矿物集合体,但不能称做岩石。严格的讲,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体。

造岩矿物则是组成岩石的矿物,一般为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

石材是将开采来的岩石,对其形状、尺寸和质量三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材料。

2、岩石的性质对石材的使用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答:岩石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1)表观密度

岩石的表观密度由岩石的矿物组成及致密程度所决定。表观密度的大小,常间接地反映出石材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同种石材表观密度越大,则抗压强度越高,吸水率越小,耐久性、导热性越好。

(2)吸水率

岩石的吸水率一般较小,但由于形成条件、密实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岩石的吸水率波动也较大,如花岗岩吸水率通常小于%。,而多孔的贝类石灰岩吸水率可达15%。石岩石吸水后强度降低,抗冻性、耐久性能下降。根据吸水率的大小,将岩石分为低吸水性(吸水率く%)、中吸水性(吸水率介于%)和高吸水性(吸水率>3%)的岩石。

(3)硬度

岩石的硬度取决于矿物组成的硬度与构造,由致密坚硬矿物组成的石材,其硬度就高,岩石的硬度以莫氏硬度表示。

(4)岩石的物理风化

岩石的风化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物理风化主要有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岩石受干、湿循环的影响而导致的岩石开裂或剥落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2)、岩石的力学性质:

(1)强度

岩石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它的抗压强度很大,但抗拉强度很小,这是岩石区别于钢材和木材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限制石材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主要原因。

(2)岩石受力后的变形

岩石受力后没有明显的弹性变化范围,属于非弹性变形。

3)、岩石的化学性质和热学性质也对岩石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3、毛石和料石有哪些用途?与其他材料相比有何优势(从经济、工程、与自然的关系三方面分析)?

答:(1)毛石:山体爆破直接得到的石块。

乱毛石:形状不规则,主要用于砌筑基础、勒角、墙身、堤坝、挡土墙等;

平毛石:乱毛石经粗略加工而成,主要用于砌筑基础、墙身、勒角、桥墩、

涵洞等。

(2)料石:又称条石,系由人工或机械开采出的较规则的六面体石块,略经加工凿琢而成。

主要用于砌筑墙身、踏步、地坪、拱和纪念碑;形状复杂的料石制品,用于柱头、柱脚、楼梯踏步、窗台板、栏杆和其他装饰面等。

4、天然石材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新的天然石材品种是如何克服的?

答:天然石材的优点:(1)价格便宜;(2)花纹自然,可选性较多;(3)硬度大;(4)密度大;(5)耐磨损;

缺点:天然石才比较重,两块对接的时候缝隙较大,连接有困难,不可能做无缝拼接;渗透率也较高,污渍难清理;弹性不足,如遇重击会发生裂缝。

5、天然石材的强度等级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

答:石材的抗压强度取决于其母岩的抗压强度,它是以三个边长为70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示。根据其强度的大小,共分为9个强度等级。

6、总结生活中遇见的石材。体会它们的使用目的。

7、青石板材有哪些用途?

答:青石板材属于沉积岩类(砂岩),主要成分为石灰石、白云石,随着岩石埋深条件的不同和其他杂志如铜、铁、锰、镍等金属氧化物的混入,形成多种色彩。青石板质地密室、强度中等,易于加工。可采用简单工艺凿割成薄板或条形材,是理想的建筑装饰材料,用于建筑物墙裙、地坪铺贴以及庭院栏杆(板)、台阶等,具有古建筑的独特风格。

8、什么是岩石、造岩矿物和石材?

答: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是构成地壳的一部分。没有地质意义的矿物集合体不能算是岩石。如由水泥熟抖凝结起来的砂砾,也是矿物集合体,但不能称做岩石。严格的讲,岩石是由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集合体。

造岩矿物则是组成岩石的矿物,一般为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

石材是将开采来的岩石,对其形状、尺寸和质量三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材料。

10、岩石空隙大小对其哪些性质有影响?为什么?

答:岩石的空隙性对岩块及岩体的水理、热学性质及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空隙率愈大,岩块的强度愈大、塑性变形和渗透性愈大,反之愈小。同

时岩石由于空隙的存在,使之更易遭受各种风化营力作用,导致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一步恶化。对可溶性岩石来说,空隙率大,可以增强岩体中地下水的循环与联系,使岩溶更加发育,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并增强其透水性。当岩体中的空隙被粘土等物质充填时,则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如泥化夹层或夹泥层等岩体力学问题。因此,对岩石空隙性的全面研究,是岩体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11、针对天然石材的放射性说明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选取方法。

答:天然石材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选择时需要注意:

一、事先掌握选择方法和标准。我国石材按放射性高低被分为A、B、C三类,按规定,只有A类可用于家居室内装修。石材主要有大理石和花岗石两种,大理石的放射性一般都低于花岗石,大部分可用于室内装修,而花岗石不宜在室内大量使用,尤其不要在卧室、老人、儿童房中使用。根据检测,不同色彩的石材其放射性也不同,最高的是红色和绿色,白色、黑色则最低。因此,应谨慎选择红色、绿色或带有红色大斑点的花岗石品种。

二、铺设后要采取稀释污染的办法。有害的氡气半衰期仅为天,室内氡浓度在开门窗后20分钟-30分钟后就可降至室外水平。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加强通风。刚刚装修好的房间最好能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构不合格,可以用降辐射涂料或安装无铅防护板,防止氡从建材中释放。如果放射性指标过高,则必须立即更换石材。

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复习思考题

1、有机胶凝材料和无机胶凝材料有何差异?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有何区别?

答:有机胶凝材料是以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分的胶凝材料。

无机胶凝材料是以无机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掺入水或适量的盐类水溶液(或含少量有机物的水溶液),经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产生强度和粘结力,可将松散的材料胶结成整体,也可将构件结合成整体。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且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更好的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

2、简述石灰的熟化特点。

答: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化。石灰熟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其放热量和放热速度比其他胶凝材料大得多,且质量为一份的生石灰可生成份质量的熟石灰,体积增大倍。煅烧良好、氧化钙含量高、杂志含量低的石灰熟化较快,放热量和体积增大也较多。

3、灰土在制备和使用中有什么要求?

答:配制灰土或三合土时,一般熟石灰必须充分熟化,石灰不能消解过早,否则熟石灰碱性降低,减缓与土的反应,从而降低灰土的强度;所选土种以粘土、亚粘土及轻亚粘土为宜;准确掌握灰土的配合比;施工时,将灰土或三合土混合均与并夯实,使彼此粘结为一体。粘土等土中含有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酸性氧化物,能与石灰石在长期作用下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使颗粒间的粘结力不断增强,灰土或三合土的强度及耐水性也不断提高。

4、石膏的生产工艺和品种有何关系?

答:建筑上常用的石膏,主要是由天然二水石膏经过煅烧,磨细而制成的。将二水石膏在不同的压力和温度下煅烧,可以得到结构和性质均不同的下列品种的石膏产品。

(1)β型半水石膏:将二水石膏加热至110-170℃时,部分结晶水脱出后得到半水石膏,半水石膏是建筑石膏和模型石膏的主要成分。

(2)α型半水石膏:将二水石膏在、124℃的压蒸锅内蒸炼,则生成比β型半水石膏晶体粗大的α型半水石膏。

(3)继续升温煅烧二水石膏,还可以得到无水石膏。当温度升至180℃-210℃,半水石膏继续脱水得到脱水半水石膏;当煅烧升至320-390℃,得到可溶性硬石膏;当煅烧温度达到400-750℃时,石膏完全失掉结合水,称为不溶性石膏。

5、简述石膏的性能特点。

答:石膏的性能特点有以下几点:

(1)凝结硬化快:在自然干燥的条件下,建筑石膏达到完全硬化的时间约需一星期。加水后6min即可凝结,终凝一般不超过30min;

(2)建筑石膏硬化后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

(3)具有一定的调湿性;

(4)耐水性、抗冻性差;

(5)凝固时体积微膨胀;

(6)防火性好。

6、水玻璃模数、密度与水玻璃性质有何关系?

答:水玻璃中氧化硅和氧化钠的分子数比称为水玻璃的模数,水玻璃的模数和相对密度,对于凝结和硬化影响也很大。模数愈大,水玻璃的黏度和粘结力愈大,也愈难溶解于水;当模数高时,硅胶容易析出,水玻璃凝结硬化快。当水玻璃相对密度小时,反应产物扩散速度快,水玻璃凝结硬化速度也快。而模数又低且相对密度又大时,凝结硬化就很慢。

同一模数水玻璃溶液浓度越高,则粘结力也越大。

7、水玻璃的硬化有何特点?

答:水玻璃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产无定形的硅酸凝胶,随着水分的挥发干燥,无定形硅酸脱水转变成二氧化硅而硬化。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少,反应进行很慢,因此水玻璃在实际使用时常加入促硬剂以加速硬化。

8、总结自己周围所使用的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9、生石灰块灰、生石灰粉、熟石灰粉和石灰膏等几种建筑石灰在使用时有何特点?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石灰膏可用来粉刷墙壁和配置石灰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由于石灰乳为白色或浅灰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还可掺入碱性矿质颜料,使粉刷的墙面具有需要的颜色。

(2)熟石灰粉主要用来配置灰土和三合土。

(3)磨细生石灰粉常用来生产无熟料水泥、硅酸盐制品和碳化石灰板。

10、确定石灰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如何确定石灰的质量等级?

答:生石灰的质量是以石灰中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高低、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及其他杂质含量的多少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其质量优劣的。

根据氧化镁含量按上表分为钙质生石灰和镁质生石灰两类,然后再按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产浆量、未消解残渣和CO2含量等4个项目的指标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3个等级,

消石灰粉按氧化镁含量<4%时称为钙质消石灰粉,4%≤氧化镁含量<24%时称为镁质消石灰粉,24%≤氧化镁含量<30%时称为白云石消石灰粉。按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等3个等级,如下表。

11、石膏制品为什么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和阻燃性?

答:建筑石膏水化反应的理论需水量仅为其质量的%,但施工中为了保证浆体有必要的流动性,其加水量常达60%-80%,多于水分蒸发后,将形成大量空隙,硬化体的孔隙率可达50%-60%。由于硬化体的多孔结构特点,而使建筑石

膏制品具有表观密度小、质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和吸声性强等优点。

二水石膏遇火后,结晶水蒸发,形成蒸汽雾,可阻止火势蔓延,起到防火作用,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

12、石膏抹灰材料和其他抹灰材料的性能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答:建筑石膏加水、砂拌合成石膏砂浆,可用于室内抹灰。这中抹灰墙面具有绝热,阻火,隔音,舒适,美观等特点。抹灰后的墙面和天棚还可以直接涂刷尤其及贴墙纸。

建筑石膏加水调成石膏浆体,还可以掺如部分石灰用于室内粉刷涂料。粉刷后的墙面光滑,细腻,洁白美观。

13、推断水玻璃涂料性能的优缺点。

答:根据水玻璃的特性,可以推断出水玻璃的特点:不易燃烧、不易腐蚀、价格便宜。但水玻璃类材料不耐碱性介质的侵蚀。

第四章水泥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熟料?

答: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即国外统称的波特兰水泥,称为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即国际上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水泥熟料),是一种由主要含CaO、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配比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

2、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水泥用适量的水调和后,最初形成具有可塑性的浆体,然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凝结。然后逐渐产生强度不断提高,最后变成坚硬的石状物--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硬化。

水泥加水拌合后的剧烈水化反应,一方面使水泥浆中起润滑作用的自由水分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水化产物在溶液中很快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不断析出,水泥颗粒表面的新生物厚度逐渐增大,使水泥浆中固体颗粒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越来越多的颗粒相互连接形成了骨架结构。此时,水泥浆便开始慢慢失去可塑性,表现为水泥的初凝。由于铝酸三钙水化极快,会使水泥很快凝结,为使工程使用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水泥中加入了适量的石膏。水泥加入石膏后,一旦铝酸三钙开始水化,石膏会与水化铝酸三钙反应生成针状的钙矾石。钙矾石很难溶解于水,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从而阻碍了铝酸三钙的水化,阻止了水泥颗粒表面水化产物的向外扩散,降低了水泥的水化速度,使水泥的初凝时间得以延缓。当掺入水泥的石膏消耗殆尽时,水泥颗粒表面的钙矾石覆盖层一旦被水泥水化物的积聚物所胀破,铝酸三钙等矿物的再次快速水化得以继续进行,水泥颗粒间逐渐相互靠近,直至连接形成骨架。水泥浆的塑性逐渐消失,直到终凝。

随着水化产物的不断增加,水泥颗粒之间的毛细孔不断被填实,加之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晶体、水化铝酸钙晶体不断贯穿于水化硅酸钙等凝胶体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石,从而进入了硬化阶段。水化产物的进一步增加,水分的不断丧失,使水泥石的强度不断发展。随着水泥水化的不断进行,水泥浆结构内部孔隙不断被新生水化物填充和加固的过程,称为水泥的“凝结”。随后产生明显的强度并逐渐变成坚硬的人造石—水泥石,这一过程称为水泥的“硬化”。

影响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有:(1)矿物组成及细度;(2)水泥浆的水灰比;(3)石膏掺量;(4)环境温度和湿度;(5)龄期(时间);(6)外加剂。3、何谓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如何确定?

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称为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即水泥硬化浆体能保持一定形状,不开裂,不变形,不溃散的性质。

当水泥浆体在硬化过程中或硬化后发生不均匀的体积膨胀,会导致水泥石开裂、翘曲等现象,称为体积安定性不良。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1)

由于熟料中含有的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过多;(2)掺入石膏过多;

其中游离氧化钙是一种最为常见,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因素。熟料中所含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结构致密,水化很慢。加之被熟料中其它成分所包裹,使得其在水泥已经硬化后才进行熟化,生成六方板状的Ca(OH)2晶体,这时体积膨胀97%以上,从而导致不均匀体积膨胀,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在水泥硬化后,残余石膏与水化铝酸钙继续反应生成钙矾石,体积增大约倍,也导致水泥石开裂。

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会发生膨胀性裂纹使水泥制品或混凝土开裂、造成结构破坏。因此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应判为废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水泥安定性是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 1346—2001)规定的方法测定的。

4、什么是硫酸盐腐蚀和镁盐腐蚀?

答:硫酸盐及氯盐腐蚀(膨胀型腐蚀):指硫酸盐与水泥石中的CH作用生成硫酸钙,再和水化铝酸钙C3AH6反应生成钙矾石,从而使固相体积增加很多,使水泥石膨胀开裂的现象。

镁盐侵蚀:指海水或地下水中的镁盐与水泥石中的CH反应,生成松软无胶凝能力的氢氧化镁,由于Mg(OH)2的碱度低,会导致其它水化产物不稳定而离解的现象,称为镁盐侵蚀。

5、腐蚀水泥石的介质有哪些?水泥石受腐蚀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腐蚀水泥石的介质有:(1)软水类:雨水、雪水及许多江河湖水都属于软水。(2)酸类介质;(3)盐类介质:硫酸盐及氯盐、镁盐;(4)强碱类介质;

水泥石受腐蚀的基本原因:①硅酸盐水泥石中含有较多易受腐蚀的成分,即氢氧化钙和水化铝酸钙等;②水泥石本身不密实含有大量的毛细孔隙。

6、硅酸盐水泥检验中,哪些性能不符合要求时该水泥属于不合格品及废品?怎样处理不合格品和废品?

答: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性能中,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的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的任一项不符合该标准规定或混合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低于商品强度等级规定的指标时称为不合格品。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工厂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废品水泥不得应用于工程中,不合格品水泥应经过检验酌情使用

7、为什么掺较多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发展比较快,甚至超过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答:掺较多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中水泥熟料含量相对减少,加入拌合后,首先是熟料矿物的水化,熟料水化后析出的氢氧化钙作为碱性激发剂激发活性混合材水化,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硫铝酸钙等水化产物,因此早期强度比较低,后期由于二次水化的不断进行,水化产物不断增多,使得后期强度发展较快,甚至超过同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

8、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在性能上有哪些不

同?分析它们的适用和不宜使用的范围。

答:硅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1)凝结硬化快,早期及后期强度均高。(2)抗冻性好。(3)耐腐蚀性差。(4)水化热高。(5)碱度高,抗碳化性好。(6)耐热性差。(7)耐磨性好。(8)干缩小。(9)湿热养护效果差。

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4)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5)泌水性大,干缩较大。(6)抗渗性差,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

火山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性大,干缩率较大。(5)抗渗性好,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

粉煤灰水泥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1)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对温度敏感,适宜于高温养护。(2)水化热较低,放热速度慢。(3)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腐蚀能力。(4)需水量低,干缩率较小,抗裂性好。(5)抗冻性较差,抗碳化能力差,耐磨性差。

硅酸盐水泥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快硬早强结构、抗冻混凝土;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易受腐蚀的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高温养护混凝土。

矿渣硅酸盐水泥适用于一般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蒸汽养护构件、一般混凝土构件、一般耐软水、海水、硫酸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不是用于早期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严寒地区及处于水位升降的范围内的混凝土、抗渗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

火山灰水泥适用于水中、地下、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不适用于干燥环境及处在水位变化范围内的混凝土、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

粉煤灰水泥适用于地上、地下、与水中大体积混凝土,其他同矿渣水泥;不适用于抗碳化要求的混凝土、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他同火山灰质水泥。

9、某硅酸盐水泥各龄期的抗折抗压破坏载荷测定值如下表所示,试评定其强度

答:依据GB175—2007,查表知此硅酸盐强度等级为强度等级。

10、不同品种以及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能否掺混使用?为什么?

答:这两种情况均不能掺混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或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掺混使用会影响水泥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水泥,有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这些不同品种的水泥,所含矿物成分不同,矿物成分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也不相同,因而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化学物理特性,在各类工程中,根据工程特点、使用要求和各种水泥的特性,对采用的水泥品种应加以选择,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应将不同品种的水泥随意换用或混合使用。

11、白色硅酸盐水泥对原料和工艺有什么要求?

答:白色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氧化铁的含量,此外有色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锰、氧化钛、氧化铬的含量也加以限制。由于原料中氧化铁含量少,煅烧的温度要提高到1550℃左右。为了保证白度,煅烧时应采用天然气、煤气或重油做燃料,粉磨时不能直接用铸钢板和钢球,而应采用白色花岗岩或高强陶瓷衬板,用烧结瓷球等作研磨体。

12、膨胀水泥的膨胀过程与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所形成的体积膨胀有何不同?

答: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引起的膨胀是指水泥石中的某些化学反应不能在硬化前完成,而在硬化后进行,并伴随有体积不均匀的变化,在以硬化的水泥石中产生内应力,轻则引起膨胀变形,重则使水泥石开裂。膨胀水泥的膨胀在硬化过程中完成,并且其体积是均匀地发生膨胀。

13、简述高铝水泥的生产过程及后期强度下降的原因。

答:铝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CAH10和C2AH8为针状或板状结晶体,能相互交织成坚固的结晶合生体,析出的Al(OH)3难溶于水,填充于晶体骨架的空隙中,形成比较致密的结构,使水泥石获得很高的早期强度,但是CAH10和C2AH8是压稳定相,随时间增长,会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的C3AH6,转化结果使水泥石内析出游离水,增大了空隙体积,同时由于C3AH6晶体本身缺陷较多,强度较低,因而使得水泥石后期强度有所下降。

14、为什么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适量石膏对水泥不起破坏作用,而硬化水泥石遇到有硫酸盐溶液的环境,产生出石膏时就有破坏作用?

答:生产硅酸盐水泥时掺加适量石膏是为了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且石膏与水泥组分反应生成钙钒石的过程是在水泥硬化过程中完成,其体积是均匀地发生膨胀。而硬化后的水泥石遇到硫酸盐溶液的环境时,同样水泥石组分与硫酸盐反应生成钙钒石而产生结晶压力,伴随有体积不均匀的变化,造成膨胀开裂,破坏水泥硬化浆体结构。

15、水泥强度检验为什么要用标准砂和规定的水灰比?试件为何要在标准条件

下养护?

答:水泥胶砂试件的强度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砂的质量和细度、水灰比、养护条件、试验方法等,所以为了精确测试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规定,水泥的强度用ISO法检验,将水泥和标准砂按1:3混合,用的水灰比,用规定的方法拌制成标准胶砂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

习题

4-1 在下列工程中选用适宜的水泥品种,并说明理由:

(1)采用湿热养护的混凝土构件;

(2)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

(3)水下混凝土工程;

(4)现浇混凝土梁、板、柱;

(5)高温设备或窑炉的混凝土基础;

(6)严寒地区受冻融的混凝土工程;

(7)接触硫酸盐介质的混凝土工程;

(8)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工程;

(9)高强混凝土工程;

(10)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解:(1)采用湿热养护的混凝土构件:矿渣水泥;

(2)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3)水下混凝土工程: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

(4)现浇混凝土梁、板、柱: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5)高温设备或窑炉的混凝土基础:高铝水泥;

(6)严寒地区受冻融的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中热水泥;

(7)接触硫酸盐介质的混凝土工程:高铝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

(8)水位变化区的混凝土工程:中热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9)高强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10)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工程: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水泥。

性和28d的强度有什么差异,为什么?

答:甲的早期强度发展较快,水化热高,耐腐蚀性相对较差,28天强度也相对较高。原因见几种矿物的作用。

(1)硅酸三钙: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并不是以纯的硅酸三钙形式存在,总含有少量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镁、氧化铝等形成固溶体,称为阿利特(Alite)矿,简称A矿。C3S加水后与水反应的速度快,凝结硬化也快。C3S水化生成物所表现的早期与后期强度都较高。一般C3S颗粒在28天内就可以水化70%左右,水化放热量多,因此它能迅速发挥强度作用。

(2)硅酸二钙:硅酸二钙由氧化钙和氧化硅反应生成。在熟料中的含量一般为20%左右,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之一。纯硅酸二钙在1450℃以下,也有同质多晶现象,通常有四种晶型,即α-C2S,α′-C2S,β-C2S,γ-C2S,在室温下,有水硬性的α,α′,β型硅酸二钙的几种变形体是不稳定的,有趋势要转变为水硬性微弱型的γ-C2S。实际生产的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2S以β-C2S的晶形存在。

由于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钠及氧化钾、氧化镁、氧化磷等,使硅酸二钙也形成固溶体。这种固溶有少量氧化物的硅酸二钙称为贝利特(Belite),简称B矿。C2S与水反应的速度比硅酸三钙慢得多,凝结硬化也慢,表现出早期强度比较低,28天内水化很少一部分,水化放热量也少,但后期强度增进相当高。甚至在多年之后,还在继续水化增长其强度。

(3)铝酸三钙:与水反应的速度相当快,凝结硬化也很快。其强度绝对值并不高,但在加水后短期内几乎全部发挥出来。因此,铝酸三钙是影响硅酸盐水泥早期强度及凝结快慢的主要矿物。在水泥中加入石膏主要是为了限制它的快速水化。铝酸三钙水化放热量多,而且快。

(4)铁铝酸四钙:与水反应也比较迅速,但强度较低,水化放热量并不多。水泥是几种熟料矿物的混合物,熟料矿物成分间的比例改变时,水泥的性质即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能设法适当提高硅酸三钙的含量,可以制得高强度水泥;若能降低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提高硅酸二钙含量,则可制得水化热低的水泥,如低热水泥。

4-3 仓库中有三种白色胶凝材料,分别为生石灰、建筑石膏和白水泥,有什么建议方法可以辨认?

取相同质量的三种粉末,分别加入适量的水拌合为同一稠度的浆体。放热量最大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生石灰粉;在5~30分钟内凝结硬化并具有一定强度的为建筑石膏;在45分

钟到10小时内凝结硬化的为白色水泥

第五章混凝土

复习思考题

1、普通混凝土是哪些材料组成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水、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是普通混凝土的4种基本组成材料。

作用:水和水泥形成水泥浆,在混凝如中赋予混凝土拌合物以流动性,粘结粗、细骨料形成整体,填充骨料的间隙,提高密实度。砂和石子构成混凝土的骨架,有效地扛水泥浆的干缩;砂石颗粒逐级填充,形成理想的密实状态,节约水泥浆的用量。

2、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提出的基本技术要求是什么?

答:(1)、要满足结构安全和施工不同阶段所需的强度要求;

(2)、要满足混凝土搅拌、浇筑、成型所需的工作性要求;

(3)、要满足设计和使用环境所需的耐久性要求;

(4)、要满足节约水泥,降低成本的经济性要求。

3、在配制混凝土时,为什么要考虑骨料的粗细及颗粒级配?评定标准是什么?答:在混凝土中,水泥浆是通过骨科颗粒表面来实现有效粘结的,骨料的总表面积越小,水泥越节约,所以混凝土对砂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颗粒的总表面积要小,即骨料尽可能粗。而骨料颗粒间大小搭配合理,达到逐级填充,减小空隙率,以实现尽可能高的密实度,是对骨料提出的又一基本要求,反映这一要求的即骨料的颗粒级配。

细度模数(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和除以100之商)是检验砂的颗粒级配是否合理的依据。细度模数越大,骨料越粗,但是细度模数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颗粒的平均粗细程度,却不能反映骨料粒径的分布情况,不同粒径分布的骨料,可能有相同的细度模数。

评定骨料的颗粒级配,也可采用做图法,即以筛孔直径为横坐标,以累计筛余率为纵坐标,将规定的各级配区相应累计筛余率的范围标注在图上形成级配区域,然后把某种骨料的累计筛余率A1-A6在图上依次描点连线,若所连折线都在某一级配区的累计筛余率范围内,即为级配合理。

4、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涵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工作性的涵义: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在搅拌时体现为各种组成材料易于均匀混合,均匀卸出;在运输过程中体现为拌合物不离析,稀稠程度不变化;在浇筑过程中体现为易于浇筑、振实、流满模板;在硬化过程中体现为能保证水泥水化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的良好粘结。可见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是一项综合性质。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材料质量及其用量的影响

(1)水泥特性的影响

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的

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差,易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好

(2)集料特性的影响

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工作性差,强度高

卵石表面光滑,工作性好,强度低

(3)集浆比的影响

集浆比——集料绝对体积与水泥浆绝对体积之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如水灰比保持不变,水泥浆数量越多,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大;水泥浆数量过多,则集料的含量相对减少,达一定将会出现流浆现象。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尽量采用较大的集浆比,以节约水泥用量。

(4)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当水泥浆与骨料用量比一定时,拌制成的拌合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当水灰比过小,水泥浆较干稠,拌制的拌合物的流动性过低会使施工困难,不易保证混凝土质量。若水灰比过大,会造成拌合物均匀稳定性变差,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因此,水灰比不易过小或过大,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地选用。

(5)砂率

砂率是指拌合物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的粒径比石子小得多,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且砂在拌合物中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因而,砂率的改变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孔隙率有显著的变化,可见砂率对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

(6)外加剂

在拌制混凝土时,掺用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和水用量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稳定性。

此外,由于混凝土拌和后水泥立即开始水化,使水化产物不断增多,游离水逐渐减少,因此拌合物的流动性将随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而且,坍落度降低的速度随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加快。

2)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风速

3)时间的影响

新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拌合水挥发、被骨料吸收,同时水泥矿物会逐渐水化,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少,造成坍落度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5、何所谓“恒定用水量法则”和“合理砂率”?它们对混凝土的设计和使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恒定用水量法则:在水灰比不变得前提下,用水量加大,则水泥浆数量增多,会使骨料表面包裹的水泥浆层厚度加大,从而减小骨料间的摩擦,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当水灰比在一定范围内()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只与单位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水量)有关,这一现象称为“恒定用水量法则”。它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用水量的确定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单位用水量可主要由流动性来确定。

合理砂率:在用水量和水灰比一定(即水泥浆量)的前提下,能使混凝土拌合物获得最大流动性,且能保持良好的粘聚性及保水性的砂率,称其为合理砂率。

砂率过大,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在水泥浆量一定的条件下,骨料表面的水泥浆层厚度减小,水泥浆的润滑作用减弱,使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若砂率过小,砂填充石子空隙后,不能保证粗骨料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拌合物的流动性,而且会影响拌合物的均匀稳定性,使拌合物粗涩,松散,粗骨料易发生离析现象。当砂率适宜时,砂不但填满石子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便减小粗骨料的滑动阻力,使拌和物有较好的流动性。这个适宜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

采用合理砂率时,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拌合物获得最大的流动性,且能保证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或者,在保证拌合物获得所要求的流动性及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时,水泥用量为最小.

6、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答: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很多,大致有各组成材料的性质、配合比及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

(1)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

(2)粗集料的品种

碎石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多棱角,与水泥石的粘结强度较高;卵石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粘结强度较低。在水泥石强度及其它条件相同时,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的强度。

(3)养护条件

在保证足够湿度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泥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低温时水泥混凝土硬化比较缓慢,当温度低至0℃以下时,硬化不但停止,且具有冰冻破坏的危险。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加强养护,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混凝土不断地凝结硬化。

(4)龄期:

龄期是指混凝土在正常养护条件下所经历的时间。

在正常的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在7~14d内强度发展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8d后强度发展更慢。由于水泥水化的原因,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可持续数十年。当采用普通水泥拌制的、中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龄期的对数成正比。

(5)外加剂

(6)施工质量

7、描述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答: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由抗渗性、抗冻性、抗腐蚀性、抗碳化性及抗碱骨料反应等性能综合评定。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选择合适品种的水泥。

(2)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性,而保证水泥的用量,也是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的前提条件。

(3)需用质量良好的骨料,并注意颗粒级配的改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骨料中掺加粒径在砂和水泥之间的超细矿物粉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颗粒级

配,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4)掺加外加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有减水剂和引气剂。

(5)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

8、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之间有何关系?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涵义是什么?

答: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指按标准方法侧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

为便于设计和施工选用混凝土,将混凝土按立方强度的标准值分成若干等级,即强度等级。以“C ”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表示,主要有,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强度等级。

9、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如何确定?

答: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 f cu,0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根据同类混凝土统计资料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 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

?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σ<时,取σ=;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σ< 时,取σ=;

? 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其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取用。

10、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与混凝土的性能有何关系?如何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

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1)水灰比: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强度角度来看,水灰比应小些,水灰比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公式来确定。从耐久性角度看,水灰比小些,水泥用量多些,混凝土的密度就高,耐久性则优良,这可通过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来满足。由强度和耐久性分别决定的水灰比往往是不同的,此时应取最小值。但当强度和耐久性都已满足的前提下,水灰比应取最大值,以获得较高的流动性。

(2)砂率: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主要应从满足工作性和节约水泥两方面考虑。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即水泥浆量)不变的前提下,砂率应取坍落度最大,而黏聚性和保水性又好的砂率即合理砂率。在工作性满足的情况下,砂率尽可能取最小值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3)单位用水量: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反映的是水泥浆量与骨料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水泥浆σ645.10+=k cu cu f f ,,

量要满足包裹粗、细骨料表面并保持足够流动性的要求,但用水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11、从混凝土的强度分布特征(正态分布),说明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措施有哪几种?

答: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非常复杂,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分布呈正态分布。为提高强度的保证率,必须提高混凝土的平均强度。

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

(2)降低水灰比:采用单位用水量较小、水灰比较小的干硬性混凝土;(3)采用合理砂率,以及级配合格、强度较高、质量良好的碎石;

(4)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搅拌和振捣;

(5)采用加速硬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6)在混凝土拌合时掺入减水剂或早强剂等外加剂;

(7)湿热养护;

(8)龄期调整。

1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准配合比公式的本质是什么?

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实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对配合比进行修正。

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体积密度,计算调整后混凝土试样总质量,由此得出基准配合比。

其本质就是调整后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的用量。

13、根据普通混凝土的优缺点,你认为今后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仅供参考)混凝土的缺点:自重达、养护周期长、导热系数较大、不耐

高温、拆除废弃物再生利用性较差等缺点。

近百年来,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是强度不断提高。30年代平均为10 MPa,50年代约为20 MPa,60年代约为30 MPa,70年代已上升到40 MPa,

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使用50 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这是由于使用部门不

断提高强度的要求所致。尤其是近50年来,片面提高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而

忽视其他性能的倾向,造成水泥生产向大幅度提高磨细程度和增加硅酸三钙、

铝酸三钙的含量发展,水泥28 d胶砂抗压强度从30 MPa左右猛增到60 MPa,增加了水化热,降低了抗化学侵蚀的能力,流变性能变差。提高混凝

土强度的方法除采用高标号水泥外,更多的是增加单方水泥用量,降低水灰

比与单方加水量。因此混凝土的和易性随之下降,施工时振捣不足,易引起

质量事故。直到80年代,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愈显尖锐,因混凝土材质劣化和

环境等因素的侵蚀,出现混凝土建筑物破坏失效甚至崩塌等事故,造成巨大

损失,加上施工能耗、环境保护等问题,传统的水泥混凝土已显示出不可持

续发展的缺陷。

我国近年来常用混凝土强度已从20~30 MPa提高到30~50 MPa,使

用强度等级C50以上的混凝土越来越多,目前出现了各部门竞相配制80

混凝土思考题

混凝土思考题 1、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中,如何判定拌合物的和易性、粘聚性、保水性抗离析性? 2、写出试验室拌制混凝土时各种材料的称量偏差要求 3、简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强度值的确定方法 4、总结混凝土各性能指标结果的确定(平均值、中间值。。。。) 5、拌和站和试验室原材料的称量偏差的要求 6、简述混凝土静压弹性模量的试验过程以及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 7、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怎样完整地记录和描述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结果 9、为确保含气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0、混凝土的强度与龄期的关系符合对数规律吗? 11、混凝土静压弹性模量的结果如何评定? 12、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抗压强度很离散,如何分析? 13、混凝土扩展度试验在施工中有什么意义 14、含气量的测定中为什么要减去骨料的含气量? 15、压力泌水的意义何在? 16、制取混凝土试件如何选择试模尺寸?我们实际选的于规范要求是否一致? 17、混凝土为什么不能直接在在水中养护,需要在氢氧化钙饱和液中养护? 18、静压弹性模量试验步骤,先对中再预压2次,目的是什么 19、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结果如何评定? 20、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21、混凝土和易性包括哪几方面?影响因素?、 22、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是?与高强度混凝土有何区别 23、已知一批C35的混凝土强度分别为35.0、39.8、42.8、44.8、34.9、37.6、38.8、40.8、 41.4、45.5、44.8、43.2、42.1、40.5、42.2、35.6、35.2,试对强度进行评定。 24、简单列出混凝土抗压试件、轴心抗压试件和静弹性模量、抗折强度试件、抗冻试件 的标准试模的尺寸及相关的修正系数 25、混凝土的稠度试验方法有几种?各自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26、简述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的标定方法 27、简述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方法 28、简述混凝土抗压试件、轴心抗压试件和静弹性模量、劈裂抗拉试件试验数据的计算 及处理方法 29、从实验角度分析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 30、已知某组标准轴心抗压试件强度为62.3,现进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试验。测量标距 为150mm,两侧的千分表读数在F0时分别为0.310、0.428,Fa时分别为0.230、0.341,请计算该试件的静压弹性模量。 31、分析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32、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的因素 3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有什么区别、 34、混凝土含气量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混凝土思考题答案23345

第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 答: 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 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 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新闻学概论期末试题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 新闻学概论试题 注意: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纸一并收回;试卷满分100分; 请认真作答;考试时间100分钟;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 2、新闻价值: 3、出版自由: 4、言论自由: 5、新闻事业管理: 二.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4、阐释新闻法治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5、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做具体解说。 三.论述题: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2、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案例分析题。 我国将优化服务推进二孩“生得出生得好” 2017年01月27日14: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王宾)全面两孩政策迄今已落地一年,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逾四成。如何才能让二孩“生得出、生得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我国将继续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 2016年,中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峰。 产科床位够不够?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投资29.1亿元,支持45个市级和202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在“十三五”前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母婴安全怎样保障?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据了解,我国共有8.8亿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新闻传播学理论。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现代混凝土思考题123

现代混凝土技术思考题 1、水泥的品质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水泥和混凝土的关系,前者是后者产品质量的赖以生存的根基。 2、集料的作用是什么?集料品质对混凝土性能有何影响? 集料起到骨料作用。集料的作用:骨架作用,传递应力,抑制收缩,防止开裂对细骨料质量要求:有害杂质含量、砂的粗细程度、砂的级配 砂中有害杂质危害:云母:与水泥粘结性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对水泥有侵蚀作用;有机质:影响水泥的水化硬化;粘土、淤泥:粘附在砂粒表面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增大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干缩;海砂:含的氯化钠等氯化物对钢筋有锈蚀用,因此,对使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时,其氯盐含量不应大于0.1%,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易采用海砂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 在相同用砂量条件下,细沙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用水泥浆包裹,赋予流动性和粘结强度,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用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就愈大,除不经济外,还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大、收缩应变大、易开裂等。 在砂中含有较多的粗颗粒,并以适量的中粗颗粒及少量的细颗粒填充其空隙,则可达到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小,这种砂是比较理想的,不仅水泥用量少,而且还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与强度。 对粗集料品质要求: 洁净、坚硬、表面粗糙、级配合理、粒径合适 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不仅本身受力时易折断,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会增大骨料的孔隙率 骨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特征影响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性能,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良好的级配可以减少空隙率,增强密实性,从而可以节约水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强度 骨料如页岩、砂岩等由于干湿循环或冻融交替等风化作用引起体积变化而导致混凝土破坏时,体积稳定性不良

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习题和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问答题 1.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与计算有何联 系? 1.答: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混凝土开裂前的未裂阶段、混凝土开裂后至钢筋屈服前的裂缝阶段和钢筋开始屈服前至截面破坏的破坏阶段。 第Ⅰ阶段的特点是:1)混凝土没有开裂;2)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是直线,受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图形在第Ⅰ阶段前期是直线,后期是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基本上是直线关系。I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 a 第Ⅱ阶段的特点是:1)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推出工作,拉力主要由纵向受拉钢筋承担,但钢筋没有屈服;2)受压区混凝土已有塑性变形,但不充分,压应力图形为只有上升段的曲线;3)弯矩与截面曲率是曲线关系,截面曲率与挠度的增长加快了。阶段Ⅱ相当于梁使用时的受力状态,可作为使用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 第Ⅲ阶段的特点是:1)纵向受拉钢筋屈服,拉力保持为常值;裂缝截面处,受拉区大部分混凝土已退出工作,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曲线图形比较丰满,有上升曲线,也有下降段曲线;2)由于受压区混凝土合压力作用点外移使内力臂增大,故弯矩还略有增加;3)受压区边缘 时,混凝土被压碎,截面破坏;4)弯矩—曲率关混凝土压应变达到其极限压应变实验值0 cu 系为接近水平的曲线。第Ⅲ阶段末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2.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有何区别? 2.答: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力全过程与匀质弹性材料梁的区别有:钢筋混凝土梁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第Ⅱ阶段开始,受拉区混凝土就进入塑性阶段,梁就开始带裂缝工作,受拉区拉力都由钢筋来承担,直到第Ⅲ阶段末整个梁破坏,而匀质弹性材料梁没有这两个阶段,始终是在弹性阶段内工作的。

新闻学概论练习题

什么是软新闻 什么是新闻价值 什么是客观报道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协同自律 简述对新闻自由限制的途径 简述1951年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所包含的内容什么是受众心理 什么是选择性理解 什么是守门人 什么是精确新闻学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政治素养 简述受众需要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受众从接收到接受新闻信息的所经历的阶段 简述新闻编辑的宏观任务 简述报纸的特点 试述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特性。 试述广告与新闻的区别 简述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简述新闻事业的性质 简述新闻传播的主要模式 简述目前世界存在的几种新闻法 试述“守门人”理论的发展过程 试述解释性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什么是舆论 什么是知晓权 什么是持续性新闻 什么新闻的新鲜性 简述新闻自由受到限制的几种主要情况 简述新闻事业的舆论功能 简述人类传播活动的主要发展阶段 简述广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制约 简述新闻真实所包含的内容 简述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试述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试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什么是新闻事业 什么是传播自由 什么是新闻编辑策划 什么是新闻政策 熵

简述新闻事业功能变化的几种情况 简述舆论的特点 简述我们党的“正面宣传”的含义 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简述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简述故意失真新闻的原因 试述新闻价值实现的途径 试述如何正确看待新闻自由 你们是新闻职业道德 什么是公共关系 什么是新闻纪录片 什么是新闻专访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受众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素养 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区别 简述新闻价值的含义 简述非故意失真失实新闻的原因 简述新闻倾向性的几种表现 试述新闻真实性所要包含的内容 试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什么是有偿新闻 什么是新闻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什么是客观报道 新闻编辑方针 什么是新闻法规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社会意识 简述新闻传播者的业务素养包含的内容 简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倾向 简述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条件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 简述新闻编辑人员的具体工作包含的内容 试述传统媒介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过程。 试述西方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新闻自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混凝土思考题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 素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各有哪些特点?钢筋和混凝土是如何共同工作的? 2, 钢筋混凝土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 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思考题 1,软钢和硬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不同?二者的强度取值有何不同?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中将建筑结构用钢按强度分为哪些类型?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征?了解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 2,解释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术语:比例极限、屈服点、流幅、强化阶段、时效硬化、极限强度、残余变形、延伸率。 3,什么是钢筋的冷加工性能?钢筋冷加工的方法有哪两种?冷加工后钢筋的力学性能有何变化? 4,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的性能有哪些要求? 5,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混 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低于混凝土的立方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立方 抗压强度比有何关系?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抗压强度有何关系?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规定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哪些级?

7,某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8,单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次短期加载时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征?常用的表示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模型有哪几种? 9,混凝土的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是怎样确定的? 10,什么是混凝土的疲劳破坏?疲劳破坏时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 11,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徐变? 12,混凝土收缩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收缩? 13,什么是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力有哪几部分组成?哪一种作用为主要作用? 14,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要采取哪些措施 ? 第三章按近似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思考题 1,结构可靠性的含义是什么?结构的功能要求有哪些?结构超过极限状态会产生什么后果?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是按什么原则划分的?安全等级如何体现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 2,“作用”和“荷载”有什么区别?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有哪些?结构构件的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说构件的抗力是一个随机变量? 3,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哪两类,其含义各是什么? 4,建筑结构应该满足哪些功能要求?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如何确定?结构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是否意味着不能再使用?为什么? 5,正态分布概率密度曲线有哪些数字特征?这些数字特征各表示什么意义?正态分布概率

混凝土设计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出现一个塑性铰,超静定结构只减少一个多余约束,既减少一次超静定,但结构还能继续承受荷载,只有当结构出现若干个塑性铰,使结构局部或整体成为几何可变体系时结构才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1-9何谓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铰的部位及塑性弯矩值与塑性内力重分布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梁,板时为什么能节省钢筋?结构内力分布规律相对于弹性内力分布的变化称为内力重分布。 当支座B出现塑性铰时,此时跨中1,2弯矩为M1,2=1.15F’l0=0.117Fl0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混凝土思考题答案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章思考题答案 11.1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 )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 )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 )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寸,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 答: 11.3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 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 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贝U取支座 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b。 11.4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 答:不是的 11.6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11.7下列各图形中,哪些属于单向板,哪些属于双向板?图中虚线为简支边,斜线为固定边,没有表示的为自由边。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三、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5.议程设置理论 答:所谓“议程设置”是有关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大众关注焦点的理论。“议程设置”也称“议题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对所报道重心的选择,从而构建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轻重缓急;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所注重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媒介所设置的轻重秩序来理解事件。 6.新闻学 答: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讨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7.硬新闻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混凝土思考题简答题

ultimate limit stat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Truss 。 bond stress ? serviceability safety durability 1试简述0b x h ξ≤和' 2s x a ≥的物理意义以应用。 前者保证钢筋受拉屈服(受弯构件受拉区,大偏压构件远侧,大偏拉构件近侧),后者保证钢筋受压屈服(受弯构件受压区,大偏压构件近侧,大偏拉构件远侧) 2.简述弯剪扭构件设计计算步骤 1按公式00.250.8c c t V T f bh W β+≤确定截面尺寸。2按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抵抗弯矩所需纵向受力钢筋 ,s m A 和',s m A ,3,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剪力所需箍筋,/sv jian jian A s 4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箍筋,/sv niu niu A s 5.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纵向钢筋stl A ,并将stl A 分配到各边。6计算各边纵向钢筋用量,据此选择直径和根数。7计算构件箍筋总用量,据此选择直径,间距和肢数。 3如果增加受拉纵筋使适筋梁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该梁是否满一定满足挠度验算要求,原因? 不一定,增加受拉纵筋,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增长较快,而抗弯刚度增长较慢,如果梁跨高比较大,则通过增加钢筋其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时挠度验算可能仍然不能满足。 4桁架模型描述。 In applying the analogy ,it is assumed that: 1. Diagonal cracking occurs along planes inclined at 45 degrees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2. Compression diagonals are formed in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cracks; 3. Tension reinforcement provides the tension chord of the truss; 4. Compression chord is provided by the top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mpression zone in the top of the beam. Stirrups provide the tension diagonals and are inclined at an angle of degrees. 5.设计使用年限:按规定指标进行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在正常施工、使用和维护下,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达到预定目标的使用年限。承载力:结构或构件发挥最大承载功能的状态。正常使用: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者耐久性的某项指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为可靠性。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条件下,完成与其功能的概率。 6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依据哪一种破坏形态建立的?公式的适用条件有哪些?为什么要有这些限制条件?剪压破坏;025.0bh f V c c β≤(防止斜压破坏); yv t sv f f 24.0min =ρ(防止斜拉破坏) 。 7. 试简述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以及分类原则。 根据远侧纵向钢筋是否受拉且屈服分类。是,则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受拉破坏);否,则为小偏心受压破坏(受压破坏);大偏压:远侧钢筋受拉先屈服,近侧混凝土后压坏;小偏压:远侧钢筋受拉或受压,但不能受拉屈服,近侧混凝土后压坏。判断条件:o b h x ξ≤,成立则为大,否则为小。 8.试简述超静定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及过程 由于超静定结构的非弹性性质而引起各截面内力之间的非线弹性关系,称塑性内力重分布。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