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1、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

凝土以及配置各种纤维筋的混凝土结构。

2、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常用于受压构件.在轴心受压中配置纵向受压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以

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减小柱的截面的尺寸

3、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主要条件

1)之间存在粘结力 2)之间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 3)混凝土对钢筋起保护和固定作用

4、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优点:耐久性好、耐火性好、整体性好、可模性好、就地取材、节约钢材。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需用模板、结构施工复杂、周期长

1、钢筋强度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破坏阶段.钢筋的延伸率和冷弯性能指

标反映了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变形能力

2、在不变的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混凝土的变性随时间而徐徐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其特

点: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其影响因素:有应力大小、材料组成和外部环境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等

骨料多,徐变小

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大,徐变大

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化学胶结力、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组成

4、钢筋的链接有绷扎搭接、机械连接或机械搭接和焊接

连接机理:一根钢筋通过粘结应力传给混凝土,混凝土再通过粘结应力传给另一根钢筋

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受压搭接的搭接长度小于受拉搭接长度;受压搭接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搭接长度的70%,而且不应小于200mm

在轴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

6、的大小划分为14级 C15-C80 标准试件:150mm 150mm 300mm

7、粘结强度:粘结失效时的最大粘结应力其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

距、钢筋外形、横向配筋、侧向压应力、受力状态

粘结应力: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所产生的沿钢筋纵向的剪应力

粘结力的组成:化学胶着力、摩擦力、机械交合力

1、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按

时间的变异有三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2、结构抗力R是指整个结构后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即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如结构的承载能力、

刚度及抗裂能力等等。结构抗力是随机变量。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有材料性能(强度、变形模量等)、几何参数(构件尺寸等)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

3、设计基准期是指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使用的时间参数,≤统一标准

≥规定设计基准值为50年

4、结构的可靠度包括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即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量

“规定时间”是指“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即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所应达到的使用年限

5、材料强度标准值是材料强度概率分布中具有一定保证率的低的材料强度值

6、极限状态分两类:承载力和正常使用

1、当仅在截面受拉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时,称为单筋截面;也在截面受压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时,称

为双筋截面

2、腰筋是指梁侧纵向构造钢筋,设置在梁的两个侧面,其作用是承受梁侧面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引

起的应力,并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3、板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一般为15mm

4、梁式板中一般布置有两种钢筋: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在截面受拉一侧布

置;分布钢筋垂直于板的受力钢筋方向

5、板内受力钢筋间距一般为70—200mm.板厚h≤150mm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板厚h>150mm

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h,并且不宜大于250mm

6、钢筋混凝土板内一般不配置箍筋

7、配筋率是指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As与截面有效面积bho的比值 p=As/bho

b—矩形截面的宽度 bho—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边缘的高度

8、适筋破坏的主要破坏特征:钢筋的屈服总是发生在受压区混凝土压坏之前

超筋破坏的主要破坏特征:受压区混凝土先被压碎而纵向受拉钢筋应力达不到屈服强度

少筋破坏的特点:受拉区混凝土一破坏

9、受拉区等效矩形应力图两个图形等效的原则

1)混凝土压应力合力大小相等 2)压应力合力的作用点位置不变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