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十大先进中国人
党的指导思想与党的纲领资料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坚持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的问题。
党 的 一 大 会 址
“中国人找到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 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 变化了。” ---毛泽东
中 共 一 大 视 频
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认识
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它来解决中国的现实 问题,但在党的早期,还没有自觉意识到“如何用它来 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这并不是说,党内没有人探 讨,事实上,无论是人或者革命实际,都迫切需要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
义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6. 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概述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党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
一、什么是党的纲领 (一)党的纲领的基本含义
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20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领》论述题精选20 题1."试论述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的中国人民族意识觉悟的表现。
答:第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首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第二,救亡图存与中兴中华。
中日甲午战争今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切割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生死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宽泛觉悟。
1895 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创办革命集体——兴中会,喊出了“中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中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去研究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2.试论述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议民主和科学。
民主主若是指财富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议个性解放,同样自由。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倡议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新文化运动还倡议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意义:第一,它是财富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连续。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示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适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初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办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试论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以及失败教训。
答:第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深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巅峰。
《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满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期望。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拥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格责怪,在必然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大学现代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那些积极的探索?结果如何?谈谈你的看法?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积极探索,积极斗争,力求找出一条正确的中国发展之路,使中国能站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这条路曲折而漫长,中国在各种阶级斗争中缓慢发展。
探索中国的发展之路,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民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的探索,如太平天国与义和团。
第二部分是封建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5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三部分是资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如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
第四部分是无产阶级对中国发展之路的探索。
农民阶级: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统治势力,其中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给外来侵略以沉重打击,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虽然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原因失败了,但是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可磨灭。
我觉得由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救中国的.地主阶级: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一系列战争中组织了抵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开始开眼看世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兴办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等,开始了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但是由于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这场自救运动最终失败了。
但是它促使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当然,清末新政也不失为一种被迫的自救和探索。
由于阶级局限性,我觉得企图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让国家富强起来的.资产阶级:伴随这列强的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进步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运动,是近代中古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运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中国近代第一次留学热潮

中国近代留学的第一次次热潮近代中国人留学外国的历史轨迹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的。
这些在百年中国出现的逾10万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把曾雄跨世界东方近二百年的大清帝国急速地推到了灭亡的境地。
同时,也惊醒了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素以“天朝上国”、“礼仪之邦”自诩的国人,不得不正视向来被视为“蛮夷之邦”的西方世界,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探讨强国御辱、救亡图存之道,于是,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
其实,早在与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有的官员就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之目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未办。
直到1868年,经曾出任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的美国人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之手,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提供了条约依据。
早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容闳,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向时任江苏巡抚的丁日昌提出选派计划,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订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
最终,才于1872、1873、1874、1875年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
1873年,总理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也正式向清廷奏请派遣船政学堂优秀学生出洋留学。
他建议一部分赴法国留学,“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一部分赴英国深造,“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
1877年3月,第一批有组织派遣的包括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林永生、严复等在内的留英、留法学生顺利成行。
几年后,大多留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如严复成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刘步蟾、方伯谦、林永生、刘冠雄等则成为海军的指挥骨干。
中国的“西学”向西方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21课 西学东渐 22课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
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24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
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的发展
第21课 西 学 东 渐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内容: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 “八股”科举制,到进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同时更进一步提出: “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人民享有自由权利;批判君主专制, 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影响:维新思想的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 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意义: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冲击了“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 事”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 论环境。
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启蒙上处于承前启后 的地位,之后,影响更深远更猛烈的维新思 潮将西学东渐推向新的高潮。
三、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帝国主义瓜分高潮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思想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2)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 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 好的舆论环境。
课堂设问
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无变化? 为何会跟洋务 派分道扬镳?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郑观应《商务三》
农工商是富强基。
——郑观应《闻中法息战感赋》
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富强之本。
试论述1840年到1949年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

试论述1840年到1949年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等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将西方的一些书籍翻译成中文,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1851年—1864年,农民阶级洪秀全领导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
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前期所到之处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了裹脚等恶习,但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
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3)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剧的背景下,以李鸿章等为首的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进行洋务运动。
但由于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甲午战争失败为破产的标志。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最终形成,为挽救民族危难,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进行改革,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这是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维护了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但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抵抗和没有群众基础,以失败告终。
(5)清政府腐败无能,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民主革命的纲领,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但它结束了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先进分子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7)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

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 人
林 则 徐
容 闳
郭
魏
嵩
源
焘
1.林则徐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 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 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 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 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 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纬,官商之意常亲”,“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 者”。
阅读资料归纳郭嵩焘眼中的中西差异。
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
因为郭嵩焘通过自己的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 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 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 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
(摘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1)在耶鲁大学校长看来,中国赴美幼童的表现如何?
(2)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会给这些赴美幼童的学 业造成什么影响?
(3)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对中国政府的形象会有 什么影响?
(4)以赴美幼童的身份,也给当时的总理衙门写一封信, 谈谈你对终止留学生计划的看法或意见。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 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
所到之处,无论家庭、学校、城市或乡村,都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祖国建立了 友谊。他们无负于他们的家庭和国家所寄予的信任。他们在异国的表现是杰出的。 虽然他们还在青少年时期,但是已理解到他们有责任保持他们的民族和国家的荣 誉。他们的行为,使许多无知者和不怀好意的人对中国的偏见逐渐消失,而代之 以称赞。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派别概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派别概况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原因、背景:①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②清政府被迫向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
③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辱和强国富民之路。
一、小结认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其中地主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属于器物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跨越了制度和思想两个阶段,即既学西方的制度也学西方的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属于思想阶段。
)其过程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特征。
除了上述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五个派别外,还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其学习的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到主动选择(如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从“走西方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
二、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就学与不学、学什么等问题,存在着对立和争论。
具体有以下三对派别之间的争论:1、洋务派与顽固派。
19世纪60——90年代,围绕着是否要采用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清王朝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历史上称为“体用之争”。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立国的根本;“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西学为用”即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
实质是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
而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对任何变革。
虽然两派存在争论,但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十大先进中国人
林则徐
他是封建王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康有为
康有为为近代中国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为国家奉献了一生。
他的为国家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发扬。
周恩来
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周恩来同志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
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他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朱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内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历尽艰险,功勋卓著,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出了杰出贡献。
孙中山
毛泽东说:“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近代的诸葛亮。
值得我们学习他为国家放
弃一切的精神。
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领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怀、卓越胆识和革命风格,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他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为国家付出不计一切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好好学习。
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光荣。
魏源
魏源同林则徐一样,是鸦片战争时期“睁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
他既坚决反抗
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
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