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 12 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二)学习目标

1、利用图文史料,实证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的发展概况,辩证分析独立战争对美利坚文化形成的作用。从语言、族群等方面实证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解释拉美独立战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时空特色,解释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民族起义、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等进行个案分析,理解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3、以印度、中国、埃及为例,解释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客观影响,认识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总体特征。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美国独立战争前

①文化的多元特征

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②表现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①直接因素:独立战争。

②概况

2、拉丁美洲文化

(1)拉丁美洲的概念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到19世纪上半叶,它们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2)拉丁美洲文化

①族群特征: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文化多元性: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也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③政治文化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及其影响

(1)拿破仑帝国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

(2)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①拿破仑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②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在反抗法国征服的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③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1)“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背景:在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

②起义: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③影响:尽管起义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波兰民族起义

在被俄国统治的波兰地区,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

①改革

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其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②革命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1848年2月和3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这次革命虽然失败,但德意志的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概念

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客观影响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表现

(1)中国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也产生了影响。

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也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

①英国在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的过程中,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但是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②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开来;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伊斯兰教仍然是其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1、1766年1月,约翰·亚当斯发表文章写道:“如果有哪个年幼的国家值得爱护,那就是美利坚;如果有哪群人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那就是它的居民。”这一观点的宣扬有助于()

A.争取人民对新国家的支持 B.北美人民法制观的形成

C.扩大《独立宣言》的影响 D.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的时间“1766年”和事件显示,当时处于北美独立战争前。材料中“约翰·亚当斯”要求“爱护”“美利坚”,认为“人民应当得到荣誉和幸福”。这种观点的宣扬必然能够增强美利坚民族的认同感,对自身很快将要建立的新兴国家充满了信心,促使美利坚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故选D项。1766年美利坚国家还没有诞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美有关法规的信息,排除B项;《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排除C项。

2、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民主制度建立使得独立战争意义深远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潘恩看来美国独立战争进程中所开创的民主制度意义远远超过北

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意义,因此潘恩更看重的是前者的意义,即民主制度建立使得独立战争意义深远,故选D项。

3、在独立之初,虽然美国组建了邦联政府,但并未赋予它作为一个国家政府所应有的权力;1787年联邦宪法也通过分权制衡、列举政府权力等方式,对联邦政府作了全方位约束,导致这一历史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欧洲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B.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

C.南北各州存在严重的分歧 D.广大民众的利益无从体现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美国各州的权力得到充分的保护,这是由于英国人在北美进行殖民的时候,殖民地的权力是自由形成的,由此可知,对地方各州权力的重视,实际上是殖民地时代的经历和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权力的制约和民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是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因素,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南北各州分歧是否严重,故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民利益,故排除D项。

4、1870年,美国通过了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和肤色或曾被强迫劳动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和限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 B.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的结果

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 D.保障了美国全体民众的公民权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不得因种族或肤色剥夺和限制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C项正确。美国至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排除A项;1870年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南北战争推动的结果,排除B项;美国全体民众不可能都获得公民权,还有印第安人和侨居美国的民众没有公民权,D项错误。

5、拉丁美洲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映了拉丁美洲()

A.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B.旧殖民体系的根深蒂固

C.没有实现国家独立 D.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答案】 D

【解析】拉美国家“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体现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英美等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体现反侵略的任务没有完成,故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旧殖民体系,排除B项;

材料中现象出现于拉美国家独立以后,排除C项。

6、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下列正确的是()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

C.促进西欧启蒙运动的开始 D.加速西欧君主制度的崩溃

【答案】 B

【解析】由“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可知,拿破仑的军队和行动,一方面在摧毁旧势力的特权,另一方面在摧毁旧的理论和原则,B项正确。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则错在了“开始”一词上,故排除。

7、1830年,歌德痛苦地说:“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这反映出()

A.歌德善于抒发感情 B.要求欧洲联合的愿望

C.批判了德国封建制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解析】材料中歌德强调地域和民众身处的国家,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B、C两项材料未反映,均排除。

8、1862年,四川总督骆秉章致函总理衙门说,习教(洋教)之人,“恃法国为其教主,常有赴衙门求见,干预公事。拒之则在外喧嚷,接见则日不暇给”。信函内容表明()A.列强已经控制了清政府 B.西方宗教势力深入到内地

C.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 D.地方官仇视洋教的传播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习教(洋教)之人对政务的干涉,即表明了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C项正确。1862年列强尚未控制清政府,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地方官仇视洋教的传播,只是强调宗教势力影响地方行政,排除D项。

9、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等方式之外,西方列强还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侵略。传教、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医院等都是其文化侵略的主要方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西方的文化侵略()

A.助长西方侵略中国的气焰 B.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

C.传播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 D.奴役中国人民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西方的入侵损害了中国政治、经济上的主权,但是客观上促进西方科技、民主观念的传播,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C项正确。A、B、D三项均非材料主旨,排除。

10、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答案】 B

【解析】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英国实施这些措施的主观目的,而非客观影响,故排除。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解析版)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西文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过程: (1)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①1496 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16 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③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2)葡萄牙的殖民地。 ①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②在巴西设立总督制度,葡萄牙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 2.结果: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3.影响: (1)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殖民者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 (4)为保证殖民者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 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就居民的语言而论,本地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另外巴西为葡萄牙语、海地为法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拉丁美洲地区历史上主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另外,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海地为法

国的殖民地。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早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人到达东方。 (2)概况 2.英荷法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1)时间:从17世纪开始。 (2)概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学案(含答案)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 12 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 (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二)学习目标 1、利用图文史料,实证独立战争前美利坚民族的发展概况,辩证分析独立战争对美利坚文化形成的作用。从语言、族群等方面实证拉丁美洲文化的多元特征,解释拉美独立战争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2、了解拿破仑帝国的时空特色,解释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波兰民族起义、德意志的改革与革命等进行个案分析,理解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 3、以印度、中国、埃及为例,解释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客观影响,认识欧洲殖民者文化侵略的总体特征。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美国独立战争前 ①文化的多元特征 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②表现 北美居民在种族、血统和宗教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他们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他们的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因素。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等,也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①直接因素:独立战争。 ②概况 2、拉丁美洲文化 (1)拉丁美洲的概念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国家。到19世纪上半叶,它们控制着美国以南的广大美洲地区。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语言。 (2)拉丁美洲文化 ①族群特征: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②文化多元性: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作为拉丁文化特色之一的拉丁舞,也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但是在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等。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③政治文化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及其影响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都匀剑江中学历史组 学生姓名:班级: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本课重难点: 重点:民族国家、国家法和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过程。 难点: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和国际法的现实意义。 ❤本课名词解释: 【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本质上,民族国家就是“以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主权国家”。有如下几个特征: 1、民族国家一定是主权国家,拥有主权是成为民族国家的前提; 2、民族国家要求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民族性根本性地要求民族与国家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民族以其认同的国家为利益的护盾,“从而使民族取得了国家的形式”; 3、民族国家的人民性——民族国家必须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仅为某些人所有。民族国家的民族性要求民族国家必须有人民性,只有民族的成员对民族国家有认同感,把民族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才能真正统一,民族国家才得以存续。 需要指出的是,民族国家是历史的产物,是国家形态在特定阶段的演化结果,不是古已有之,也不是国家发展的最终形式,将会随着国家形态的演化被最终取代。 【专制王权国家】:专制王权国家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民族国家由单一族群或多个族群组成,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均束力的法律系统。特征: 适用主体是国家。它是各国通过协议共同制定的。具有一定约束力。(一)课前作业:思维导图结构组长检查优秀□合格□不合格□(理由:)(二)完成课程自学,讨论以下问题,并且把答案分享出来: 1、专制王权国家的特征: 2、专制王权国家是否等同于民族国家?为什么? 3、16-19C资产阶级为何要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4、民族国家产生的特征与影响: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授课过程: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詹姆斯敦 1620年,欧洲移民达成《五月花公约》(感恩节) 177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 材料1:……(我们)自愿结为一公民自治团体。为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和平等法律、法规、条令、宪章与公职,吾等——《五月花公约》材料2:那些年轻的边疆拓殖者采用长达大腿的绑腿,用印第安人的短裤取代原来的衬裤,他们还喜爱鹿皮装,因而得名“穿鹿皮装的人”。弗吉尼亚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很喜欢印第安人式样的服装,甚至穿着去教堂,一些民兵也仿效印第安人武士的装束。在印第安人中从事“文明开化”的传教士,极力引导印第安人改穿白人的衬衣、外套、裤子和鞋。——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 思考:据材料1、2,并结合教材,分析独立战争前美国文化的特点? 提示: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元素的新文化,地方自治、法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等,是其主要内容。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材料3:1744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医生骑马从马里兰出发,一路行至缅因再折返,行程1624英里,对中北部社会有比较系统的观察,他在旅行记的结尾处谈到了北美居民的共同特征: 在我经过各个殖民地时,我发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习俗和性格方面很少差别,只在特许状、肤色、空气和政府方面,我看到了一些不同 ……至于教养和人文方面,他们也十分相似,只是大城镇的居民更开放一些,波士顿尤其如此。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单选题 1.1537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派遣官吏干预自治市的司法权,将全国的司法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同时国王的敕令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国王的大量立法文件已成为法律的重要依据,国王颁布的敕令往往以“此乃朕意”作为结束。这表明当时法国()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王权统治达到顶峰 C.王权凌驾教权之上D.城市失去自治权利 2.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海上自由论》,抨击了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划分的教皇子午线,认为葡萄牙不能依据教皇的馈赠而取得对东印度的主权:主张每个主权国家都有在公海自由航行的权利,应以和平和约方式解决海洋争端。据此可知,该著作()A.奠定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B.蕴含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C.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先例D.受到《万国公法》的影响 3.17世纪上半期,欧洲各国利益纷争加剧。为此,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当时,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的战争 B.此时,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已基本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现了其主张,并由此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D.《战争与和平法》一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4.1618年开始的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的争夺战给欧洲带来了巨大混乱,1648年,交战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被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等。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 A.外交发展的新时代B.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C.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D.宗教信仰自由的新时代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为了帝国更加安宁……由皇帝,各邦君和帝国各邦之间缔结一项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的协定,该协定已被载入与瑞典王后和君主的全权大臣缔结的和平文件与和约之内。”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确认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B.保护了人的基本权利 C.促进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形成D.完善了近代外交制度 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候、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单选题 1.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然而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据此可知 A.美国文化在发展中发生了彻底改变B.美国文化产生促使美国走向独立 C.欧洲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了变更D.欧洲文化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2.大革命时期,仍旧穿着老式贵族服装的人会遭到嘲讽。大革命后,衣着华丽者几乎有反革命的嫌疑,而下层民众简单、朴素的服装样式却成为时尚潮流。服饰不再是等级制度的鲜明外衣,而是法国人民政治立场的表现。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政治参与的强化B.经济基础的变革C.基础教育的发展D.理性精神的传播3.在北美和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 B.拉美欧洲移民活动区域的主体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 C.拉丁舞成为美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D.奴隶制的存在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 4.1793年,雅各宾派成立救国委员会,鼓舞群众参加英勇的行动,通过无情的恐怖统治来镇压反抗。许多人因叛国罪和爱国精神不够而被送上断头台,革命开始“吞灭它自己的儿女”。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B.权力斗争影响革命进程 C.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重D.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强大 5.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恩格斯说:“拿破仑军队的刺刀之所以这样有力,是因为刀尖上有思想。”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拿破仑战争重构了欧洲大陆的政治文化 B.拿破仑战争激起了被征服地区的反抗斗争 C.拿破仑穷兵黩武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和原理 6.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十二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案 ➊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构建近代西方文化扩张的时空观念 二、通过对近代战争之后世界主要地区文化的重构或变化的认识,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三、通过对西方文化扩张影响的分析,提高民族意义以及为民族强盛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➋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与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教学难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➌教学过程设计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文化·多源性与多样性 (1)种族: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白人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土地上;但欧洲白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2)语言:北美人民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3)宗教: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的清教流行 注·清教(仅作了解):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日常生活: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黑人和拉丁裔因素(5)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6)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7)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1775至1783年)后的美国文化 (1)形成: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2)政治: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分权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3)文化: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4)经济:但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 3、独立运动前的拉美文化 (1)种族:来自西葡的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种族融合非常普遍,混血人种成为主流 (2)语言: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主要语言 (3)宗教: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但在偏远内陆印第安人保留了多神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4)日常生活:拉丁舞成为拉美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4、独立运动(19世纪上半叶)后的拉美文化 (1)争取独立 ①在拉美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时练习 (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2.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 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 C.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 3.有人评价拿破仑战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决定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的原则的殊死斗争”。该言论旨在说明拿破仑战争() A.重构欧洲的政治文化B.确立法国欧洲霸主地位 C.使欧洲文化呈现多样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产生 4.“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 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 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5.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其中,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此可知,该时期()A.学习西方的范围比较狭窄B.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

学案2: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自主学习】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美国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洲文化。 (2)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的发展。 2.拉丁美洲文化: (1)拉丁美洲独立前的文化。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及之后的文化。 ①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②建立共和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和强制劳役。

③独裁权力形成。 ④种族压迫和歧视仍然存在。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背景: (1)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建立了庞大帝国,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2)推行《》,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3)拿破仑的压迫,引起欧洲各地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不断高涨。 2.主要内容: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 、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普遍诉求。 3.表现 (1)在俄国:“”希望按照欧洲的方式改造国家,发动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传播了革命的主张。 (2)在波兰: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在德意志:要求改革与统一的呼声高涨;和普鲁士等地发生革命,要求建立统一的独立国家、制定宪法。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目的:通过输出民主等价值观和教,改造甚至消灭被殖民地区的文化、淡化被殖民地区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特点: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3.反应 (1)中国: 、魏源、郑观应等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印度: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提出“”口号;印度的传统文化被顽强地保留下来,如和伊斯兰教仍然是主要宗教,种姓制度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埃及: 教仍然是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课后习题第五单元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后篇巩固提升 1.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明星……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据此可知() A.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更 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 C.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 答案A 解析从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中可以看出,欧洲文化的大规模移植已经发生,并且欧洲文化在移植过程中逐渐发生变更,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不是文化殖民,故C 项错误;美国明星出现与美国走向独立无关,故D项错误。 2.“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对文中“机会”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打破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独立 B.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C.赢得国家独立,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维护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A、B两项都是围绕民族独立来说的,仅符合“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可排除;D 项说的是美国内战,可排除;美国独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而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共和制、联邦制等,从而实践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即材料中所言“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故C项正确。 3.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后,1787年10月31日《独立报》刊发杰伊的文章:“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还是分开,组成几个单独的联盟……人民已经接受一种观念: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这一点,无人反驳。”杰伊的文章() A.鼓动北美人民争取独立 B.主张完整保留各州主权 C.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美利坚人民眼下面临一个问题……是结合为一个国家、在一个联邦政府的领导下”“美利坚人民,应该继续坚定联合”中可以看出,杰伊的文章呼吁各州批准联邦宪法,建立联邦政府,故C项正确,B项排除;1783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故A项排除;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故D项排除。

课时作业4: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A组基础过关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其中独立战争前的移民包括() ①白人②华工③黑人④印第安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华工赴美始于19世纪中期,印第安人是土著人。 答案 D 2.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形成于() A.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 B.殖民地时期 C.独立战争时期 D.20世纪以后 解析由教材内容可知,早在殖民地时期,随着各地移民的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形成。 答案 B 3.2014年11月24日,美国密苏里州地方陪审团作出对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免于起诉的决定后,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枪杀非洲裔男子的白人警察未被起诉。从历史角度看,这起事件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与该起事件相关的表示,正确的是() A.《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 B.《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C.《1787年宪法》充分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 D.《1787年宪法》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治国理念 解析《1787年宪法》带有种族歧视的局限性,这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的,是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面。

答案 A 4.斗牛运动发源于西班牙,大约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传到拉美地区。这一文化的传播媒介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国际贸易的发展 解析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西班牙文化传入拉美地区。 答案 A 5.拉美文化之所以呈现混合型特征,主要是因为() A.多元文化并存 B.混血人口占人口多数 C.欧洲文化未能成为拉美文化的主体 D.外来移民占人口多数 答案 B 6.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政治文化和美国政治文化相比,最明显的差别是() A.确立了民主制度 B.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C.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 D.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解析独立战争后,拉美国家没有和美国一样确立民主制度,反而形成了考迪罗制。 答案 C 7.关于拉美文化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 B.考迪罗独裁权力形成 C.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D.印第安文化彻底消失 答案 D 8.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A.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 第12课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时空定位】 【单元线索】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和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纷纷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程标准】 1.了解亚非拉国家或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及列强所推行的殖民方式。 2.掌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3.通过了解亚非拉国家或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过程,对殖民主义的罪恶有充分的反思。 【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理解殖民扩张对殖民地的双重影响。 时空观念了解自15世纪开始殖民国家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史料实证理解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历史解释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含义;理解“有效占领”原则的内容。 家国情怀树立和平崛起、和谐共处的意识;培养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获得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难点: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殖民扩张过程: 时间殖民国家殖民地范围 15—16世纪中叶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把包括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 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1.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上 ①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②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巨额财富。 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劳动力不足,发展黑奴贸易。 ④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材料探究】 材料1 15-18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君主的权力高度集中。……总督们作为国王在殖民地总督区的直接代理人,集军事、行政、财政权于一身。……殖民地的所有贸易活动均由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控制,实行垄断贸易政策。为了加强对金银矿产资源的控制,西班牙禁止任何人未经王室的允许在新大陆寻找和从事矿产工作。 ——摘编自项冶等《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材料2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据材料1-2结合所学,概括西、葡在拉丁美洲统治的主要特点。 ①实行直接管理,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 ③加强对殖民的掠夺; ④贩卖黑人奴隶,弥补劳动力不足; ⑤垄断殖民地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 ⑥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不久后走向衰落。 【材料探究】 材料3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材料4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根据材料1-2结合所学,分析西方殖民活动对美洲和欧洲分别带来的影响。 (1)对美洲:①殖民者对美洲进行殖民专制统治,中断了美洲国家独立发展的进程。 ②殖发展单一的种植园经济,掠夺金银和垄断贸易,严重束缚了拉丁美洲的发展 ③客观上冲击了这些地方的传统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洲的近代化。 (2)对欧洲:引起“价格革命”,造成对社会结构的巨大冲击,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当堂达标题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拿破仑对外战争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宣传《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在欧洲,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拿破仑战争()A.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B.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 C.打击了欧洲的君主制度D.使欧洲开始走向统一 2、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 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 3、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 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 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 4、地理大发现前的古代美洲有过非常璀璨的土著文明,而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这一年则成为美洲文明史上的转折点。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独立运动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非暴力不合作” ②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③列强在殖民过程中确立了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 ④美国曾对此地实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美国的政治制度、政治行为都是其政治文化的反映,而政治文化则根植于其民族的血液之中。只有了解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是( ) A.强调个体和个人主义 B.勤劳节俭与自由平等 C.天赋人权与权力制衡 D.开拓竞争和理性实用 6、有位诗人在谈到拿破仑及其军队时说:“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法国人在意大利土地上所流的每一滴鲜血的价值;但是看到拿破仑军队的离去,我有说不出的喜悦。”这里的“价值”指拿破仑对外战争() A.帮助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B.动摇了意大利的封建统治 C.在意大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D.奴役压迫意大利人民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检测)(附答案)—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 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 C.在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 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国务卿 2.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也是对欧洲、美洲封建制度的猛烈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3.“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D.《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4.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其根源是() A.国际环境的变化 B.阶级基础的不同 C.代表人物的不同 D.政治目标的不同 5.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在客观上() A.加强了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6.“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 A.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 B.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 C.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 D.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 7.19世纪上半叶,获得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经济、政治局面的主要特点是() A.普遍建立了共和国 B.实行封建大地产制和考迪罗体制 C.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D.遭到列强的经济、军事侵略 8.有学者认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帮助英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大陆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11,12,13课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5 -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9 -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知识点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2.国家政策 (1)目的: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2)措施 ①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③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3.主要表现 (1)希腊化世界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②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③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2)希腊化时代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建议用时:40分钟) 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A.汉谟拉比B.大流士 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 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 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 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

2022届高三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练习(含解析)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一、单选题 1.(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 B.《皇村回忆》是二手史料,评价真实可信 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 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 2.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与此叙述有关的事件是 A.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B.华沙民族独立起义 C.德意志的统一D.埃及文化的多样性 3.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4.有研究指出:林则徐、魏源的行动仅仅表示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他们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西方文化的实质内容,这既由于他们寻求西方新知的急功近利的“制夷”目的和纯粹实用主义态度,更由于他们恪守封建文化本位立场。在此,该研究 A.否定林、魏学习西方的行为B.批判了林、魏的阶级立场 C.认为林、魏开创实用主义D.承认了林、魏开眼看世界 5.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认为:“这是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①反封建是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共同属性②文学改良是思想运动的必要条件 ③“民本思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④胡适是这场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6.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B.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 C.波旁王朝伺机反扑D.欧洲封建势力反扑 7.鸦片战争后,北京以及部分省会城市的建筑在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这表明 A.建筑领域呈现中西合璧的趋势B.传统生活习俗逐渐被抛弃 C.清末生活西化只出现在大城市D.西方文化已经被国人接受 8.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B.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 C.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D.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