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写人作文

白描手法写人作文

【篇一: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指导】

人物外貌描写方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

格特征。

例1:在我们班里有这样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不高,身体就像一

棵小树,四肢就像刚长出的小树枝。但他瘦瘦的身体却撑着一个大

大的脑袋,真让人担心那弱小的身体能撑的住吗?最引人注目的要

属他的眼睛了,不大,却炯炯有神,一眨一眨的,还闪着亮光,让

人一见就联想起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那闪亮的眼睛,他大大圆圆的脑袋中确实装满了让人羡慕的知识。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身材相貌,其中突出了小男孩的眼睛。

例2:听了这话,他立刻高兴起来,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

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分析:主要描写人物的神态表现。

(二)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外貌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外貌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

实可信。

(1)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

有所区别。

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

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

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

的自然规律。

(2)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

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

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

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

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例1:我呀,小头长脸像。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

于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

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

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1

分析:特征:雀斑+近视镜。

例2:我的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

他高高的个儿,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

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侯,我常

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

回答:“爸爸是属马的,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侯在学校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分析:特征:大鼻孔。

2、外貌描写要“精”。精就是精心选择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笔墨描写,使人物形象精确鲜明。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

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

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

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

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

新意来。例1:老爷爷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分析:外貌特征:干瘦;身份职业:穷困的老渔翁。

例2:小明娟左手紧握铅笔,右手按在作业本上。她脸色略显苍白,两只滚圆的大眼睛注视着前方,闪烁着被求知的渴望燃烧着的异彩,分明是在呼喊:“我要读书!”

分析:外貌特征:渴望的眼神;内心情感:我要读书。

3、外貌描写要“深”。“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写出人物的深度。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

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

地表现 2

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

例:鲁迅对闰土手的描写(少年“红活圆实”,中年“松树皮了”)(三)、外貌描写“五法”

1、白描式描写。

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

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

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

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漫画式描写。

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

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

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3、工笔式描写。

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

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

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

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

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

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

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4、间接式描写。

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

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

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

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

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 3

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

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

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

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

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5、用修辞刻画。

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描写外貌。

例:

(1)她脸上的笑容像孔雀开屏一样灿烂绚丽。(比喻)

(2)他长得胸阔膀又宽,论劲头,能气死一头牛。(夸张)

(3)他的一对耳朵啊,活像两片神气活现地撑开着的河蚌壳儿!

(比喻、夸张)

(4)两只突出肥大的耳朵守卫在脑袋的两旁,像两扇屏风似的。

(拟人、比喻)

4

【篇二:典型事例写人(指导)】

八年级语文(下)1

八年级语文(下)2

八年级语文(下)3

八年级语文(下)4

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是第一单元乃

至整本教材很重要的两篇文章,但要学生通过文字去把握文章的结

构线索、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我觉得光从文章的线索结构、思想感情角度处理真是有些大材小用。于是在《我的母亲》的最后

一个课时,我抽出10分钟时间,专门罗列了两篇课文的结构,

写好作文,绝非易事,只有勤学勤练,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水平有所

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经典文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更应

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尽管现在是初二,不提倡把学生囿在某个圈

子之内,但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写好一篇写人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2、抓住人物的特点。

3、选用典型事例。

4、运用细节描写。

下面咱们就来一条条的讲解

周老师: 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

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

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

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

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

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

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

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

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周老师:现在,请大家各用80个字左右来描述一下自己的一个老师的形象,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哦乖乖:我的老师有着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不鼻子下长着一双樱桃小嘴,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

小宝贝:我的老师,有这一头乌黑的头发,黑黑的皮肤,一双明亮的大

眼睛.高高的鼻梁.常常穿着一条黑色的花苞裙.

牛吃草:我的老师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一头乌黑光亮的

头发,她生气得时象狮子!

周老师:大家对人物的描述大多都把外貌描写的很仔细了,可是,

仅仅描写外貌,人物的形象可不够鲜明哦!

周老师: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

周老师:乖乖写的不错,如果能延伸一下,再写写她平时和同学们

相处时的神情,比如老师的微笑啊,这样效果会更好

周老师: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

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周老师:大家看看这一段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5

【篇三:写人叙事范例】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名家精彩片断举隅

? 写人类(一)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

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

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

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

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红楼梦》第40回)

【鉴赏提示】

作者用白描手法绘了一幅“群笑图”,八位主子的不同笑态,每人仅

用一句话,没有烘托描写,但各具情态。另有一直没有笑的宝钗和

迎春在这个场面中,笑与不笑都恰到好处,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湘云是纵情的笑,爽朗的笑;黛玉体弱多病。大笑自然免不

了“岔了气”;宝玉笑得“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楼着宝玉叫‘心肝’”,这一老一少的笑,集中体现了祖孙之间的关系;王夫人大概想说:“一定是凤丫头捣的鬼,别再捉弄刘姥姥了” ,但笑得太厉害了,“说不出话来”,只好“用手指着”代替责备、阻止,这很合王夫人的

身份、地位;薛姨妈是吃了饭来的,坐在一边正喝茶,所以会忍俊

不禁,一口茶喷到近旁的探春裙子上;探春精明强干,性格外向并

略带几分泼辣,所以有将茶碗合在自己姐妹身上的动作;惜春最小,跑到奶母身边。撒娇地叫“揉揉”,这非常合乎她的年龄。《红楼梦》在这个场面中描写了八位主子的不同笑态,而对当时在场亲目睹刘

姥姥表演的宝钗和迎春没有描写。迎春,浑名“二木头”,她对别人

的话历来不敏感;反应较迟钝。刘姥姥的表演,她也许是没理解,

不觉得可笑。

薛宝钗的一言一行都严格遵从封建规范,对任何人都不即不离、不

疏不亲,喜怒不轻易形于色,她不可能看不出刘姥姥的表演为取乐,这无声之中更显其性格特征,是不描写中的绝妙的描写、刻划。主

人们笑得纵情而形态各异,而下人们“无一弯腰屈背”,有“躲出去蹲

着笑的”,“有的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弯腰屈背”是人们大

笑的常态,但他们是下人,虽大笑而不能纵情,得“躲出去”,得“忍

着笑”履行职责替主子换衣裳。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人物

言行的白描,恰当地展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处境等,是《红楼梦》常用的巧妙之一。

(二)

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

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

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

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

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

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

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

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

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

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三国演义》第96回)

【鉴赏提示】

第一次为马的言语所感动,联想起二人往日的深厚情谊,对马的将死,从个人感情上深表同情,深感悲痛,于是鼻子一酸,便流出了

眼泪,从严明军令出发又不得不将其处死。但在“叱左右推出斩之”

的紧张气氛中便急忙抹去眼泪,“挥泪”二字极为准确。

第二次蒋劝他时,打动了他的心,但马谡既立了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故流涕而答曰“合当斩之”,这比“挥泪”悲哀程度又深了一层。

第三次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时,亮“大哭不已”。痛惜、悔恨、内疚、自责,各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亮乃一大智者,但“千虑必有一失”,“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亮此时的真实情态。

(三)

我回转身走刚才来的路,路上有人了。三四个,六七个,显然可见

是青布大褂的队伍,中间也有穿洋服的,也有穿各色衫子的短发的

女子。他们有的张着伞,大部分却直任狂雨乱泼。

他们的脸使我感到惊异。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

仑之耸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

年的清秀的颜色隐退了,换上了北地壮士的苍劲。他们的眼睛将要

冒出焚烧一切的火焰,抿紧的嘴唇里藏着咬得死敌人的牙齿……

佩弦的诗道,?笑将不复在我们唇上!?用来歌咏这许多张脸正合适。他们不复笑,永远不复笑!他们有的是严肃与郁怒,永远是严肃的

郁怒的脸。(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鉴赏提示】

这一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民群众走上街头进行示威游行,声

讨制造五卅惨案的罪魁时的郁怒表情。

(四)

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

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他饿了,摸摸袋里还剩一块僵饼,拿出来啃了一口,看见了热水瓶,便去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回头看刚才坐的皮凳,竟没有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坏,才相信果

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尽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

有了兴头,想道:?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

这陈奂生确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

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

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

果然,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而且,上街的时候,背后

也常有人指点着他告诉别人说:?他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或者?他住

过五元钱一天的高级房间。?……公社农机厂的采购员有一次碰着他,也拍拍他的肩胛说:?我就没有那个运气,三天两头住招待所,也住

不进那样的房间。? 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更比以前有劲得多了。(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鉴赏提示】

《陈奂生上城》通过主人公上城的一段奇遇,生动地刻画出处于社

会变革时期的农民,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

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从而形象地概括了农村现实生活发

生的可喜变化,他开始渴望过精神生活,希望提高自己在人们心目

中的地位,于是总想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这事终

于在他上城时“碰”上了:因偶感风寒而坐了县委吴书记的汽车,住

上了招待所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在心痛和“报复”之余,“忽然心

里一亮”,觉得今后“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于是“精神

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

(五)

张可老师当时应该是四十四岁,她在那间低矮的泥屋里挂了一顶雪

白的帐子,与成天咳嗽不停的老太太和两头羊勉强分开。我知道她

最受不住的不是伙食、住宿,而是用水,因为这儿淘米、洗衣、梳

洗乃至刷便桶,全靠屋前一条杂草丛生的污浊小河沟。另一项受不

住的

是雨天走路,在溜滑无比的淤泥中她简直迈不开步,有时狠心一迈

又必定重重摔跤,引来座座泥屋门口的一片笑声,我便一拐一扭地

赶去搀扶。

进了泥屋她稍作梳理立即又容光焕发,走到门口站着与我说一会儿话,顺便扫了一眼我手中卷着的书。下乡时我特意挑了一本比较耐

读的书带来,那是兰姆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的英文版,哪想到会在

这儿遇到真正的专家,因此故意掩掩藏藏不让她看见。但是一个人

对自己熟悉的书籍的感应总是超常的,张可老师只远远闪过一眼就

笑着说:?不要只读兰姆,最好读原文。?我红着脸说:?那是古英语,很难。?张可老师说:?你真不知道读原文的乐趣有多大。?然后她又

比较起朱生豪和吴兴华的翻译,用郑重的口气介绍法文翻译家傅雷,最后对我竟然没听说过傅东华有点不满意,说这是一位国学西学俱

佳的学者。说着她走进西屋拿出一本陈旧的牛皮纸封面文集,里边

有一篇傅东华论国学的文章,让我阅读。

……

那年在庐山召开全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王元化应该到会,他却用

《文心雕龙创作论》的一大半稿费,在庐山租了一间房子,把张可

老师接去了,乘机让她在那里疗养。我也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到他

们的那间房子去拜访,发现来访的客人川流不息,很难真正休养。

一天,与会代表分乘几辆客车在山间游玩,其中有两辆翻了车,消

息传到张可老师耳朵里,她居然起身来到屋外,焦急地在路口见一

人问一人:?余秋雨死了没有?余秋雨死了没有??那两辆翻了的车,

也只是部份人受了点轻伤,而我那天根本没有出游。当我知道张可

老师对我的问讯之后实在有点吃惊,一是被一位病人的关爱所感动,二是觉得若在她生病之前,这位中英文俱佳的高雅女子绝不会用这

样简单直拔的句子问话。(余秋雨《长者》》

【鉴赏提示】

“文革”带给人们的伤害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体会的,但那些先进的知

识分子在艰苦的岁月里,表现出的坚强乐观之精神、探求真知之勇

气以及独立卓然之人格??太多太多,就象作者余秋雨所说“深刻的感

触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

(六)

那是我二十六岁生日的那天深夜。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女孩的电话,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我好像在梦中听到过,对了,那声音来自那些信件!

我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她说她并不知道这一点,她给我打电话的原

因是,她刚刚拔掉一个智齿,麻药失效后伤口疼得厉害,身边又没

有亲人和朋友,不知为什么就想给我打电话,只给我一人打。

那天晚上,我们居然在电话中聊了一个多小时,她说:她每天都与

那些腰缠万贯的商人打交道,但是金山银山也有散尽的时候,而诗

人的诗句永远在自己的心中。茫茫的时空中,

多少政客和富翁们灰飞烟灭,而穷困潦倒的诗人却能构以一句诗歌

获得永恒。

窗外,是北京已经很少有的满天星光,几千里外的南方的天空呢?

南方的星光一定比北方的亮,天空的星辰实际上对应着我们内心中

的星辰,正像康德说的那样,心中有星星的人,头顶上才会有星星。……

那天以后,她获得了一次来北京出差的机会,我们约好在北大的校

门口见面,远远的我就看见一个清秀的女孩站在风中,嘴唇冻得发白,我想:一定是她。她来到我简陋的小屋,我打开电脑给她看我

新写的文章,她毫不客气的就开始在上面修改起来,好像在修改自

己的文章,而一向象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文字的我,对她的行为

居然也没有生气。刚刚见面,一切礼仪都已经消失,我们好像已经

认识好久了,后来妻子说:当时她就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觉得

这件小屋就好像是属于她自己的。

见了第一面,一切就已尘埃落定。她回了一趟南方,放弃了曾经拥

有过的一切。老板给她增加一倍的薪水,提出安排一套别墅给她,

她微微一笑,拒绝了。(余杰《我生命中的三个女性》)

【鉴赏提示】

余杰的妻子当初远在南方,与作家本人素未谋面,只是因为他的那

本《火与冰》,便坚定了自己追寻幸福的方向,她放弃优厚的工作

环境和高薪华宅的待遇,只身北行,从此我简陋的小屋便成为爱情

的天堂,而两颗心契合相融只因为一种信念的坚守和对崇高理想的

追求,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七)

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

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

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

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

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抑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

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

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

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

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

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上早已

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在这样布臵的讲台上,李先生端

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