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合集下载

蜗杆

蜗杆
z1= 4时: b1≥ (12.5+0.09z2)m
蜗轮的常用结构:骑缝螺钉4~8个,孔心向硬边偏移δ=2~3mm
θ c θ θ θ c
δ c
de2
de2
de2Biblioteka BB整体式
组合式 过盈配合
B
组合式 螺栓联接
B
组合式铸造
de2
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 概述
作用: 用于传递交错轴之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 蜗杆主动、蜗轮从动。 ∑=90°
形成:若单个斜齿轮的齿数很少(如z1=1)而且β1很 大时,轮齿在圆柱体上构成多圈完整的螺旋。
所得齿轮称为:蜗杆。 而啮合件称为:蜗轮。
蜗杆
ω1 1 ω2 2 蜗轮
点接触
线接触
改进措施:将刀具做成蜗杆状,用范成法切制蜗轮, 所得蜗轮蜗杆为线接触。
锥蜗杆
蜗杆旋向:左旋、右旋(常用) 判定方法:与螺旋和斜齿轮的旋向判断方法相同。 精度等级: 对于一般动力传动,按如下等级制造:
v1<7.5 m/s ----7级精度; v1< 3 m/s ----8级精度; v1<1.5 m/s ----9级精度;
β1 γ1
d
蜗杆传动的特点
蜗轮啮合点处线速度方向确定: 蜗轮蜗杆旋向一致。 判定定则[右(左)旋用右(左)手]: 四指握住蜗杆,手指弯曲的方向代表 蜗杆旋转方向,拇指指向的相反方向为蜗 n 1 c 轮啮合点处的线速度方向。
蜗杆传动的类型
普通圆柱 蜗杆传动 类 型 圆柱蜗杆传动 环面蜗杆传动 锥蜗杆传动 阿基米德蜗杆(ZA) 圆弧圆柱 蜗杆传动
阿基米德螺线
阿基米德蜗杆 渐开线蜗杆 法向直廓蜗杆 锥面包络圆柱蜗杆
γ 2α
单刀加工

《机械设计》第12章 蜗杆传动

《机械设计》第12章 蜗杆传动

阿基米德蜗杆:αx=20°
标准值
法向直廓蜗杆、渐开线蜗杆:αn=20°
s
pz=zpx1 px1
2.蜗杆导程角γ和分度圆直径d1 螺纹
蜗杆
ψ πd1
tanψ =
s πd1
=
np πd1
∴ d1
=
Z1 tanγ
m
=
qm
γ πd1
tanγ
=
pZ πd1
=
πmZ πd1
1
=
mZ 1 d1
q
=
Z1 tanγ
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跑合性和抗胶合能力
特点:软硬搭配
蜗杆硬: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 经表面硬化及调制处理
蜗轮软:铸锡青铜、无锡青铜、灰铸铁
1、蜗杆材料
蜗杆一般采用碳素钢或合金钢制造。 对于高速重载的传动,蜗杆常用低碳合金钢, 如20Cr,20CrMnTi等,经渗碳淬火,表面硬度 HRC56~62,并应磨削。
MPa
= 12.86MPa < [σ F ]
齿根的弯曲疲劳强度校核合格。
(5)验算传动效率h
蜗杆分度圆速度为
v1
=
π d1n1
60×1000
=
3.14×112×1450 60×1000
m/
s
=
8.54m /
s
vs
= v1
cosλ
8.54
=
m / s = 8.59m / s
cos6.412°
查表4.9得
ρ v = 1°09′(1.15°)
h
(0.95
~
0.97)
tan tan( v)
H
480 d2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实体建模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实体建模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实体建模赵建荣【摘要】The paper wa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orm drive of planar double-enveloping at home and abroad. Its application range was very wide due to excellent transmission features of instantaneous double contact lines, tooth meshing at the same time, normal velocity of contact point, long radius of comprehensive curvature and small contact stress. Then, the paper was deduced the four endpoints of the axial profile of the helix equation of space according to forming principle of planar double-enveloping. Based on spatial helical, the paper was made 3 d entity modeling by using boundary mixed characteristics of Pro/E, which provides a better geometric modeling for manufacturing planar double-enveloping by using NC machine tool and supporte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parametric design of the products.%介绍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由于其具有瞬时双接触线、多齿同时啮合、接触点法向速度和综合曲率半径大、接触应力小等优良的传动特性使其应用范围很广。

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综述

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综述

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综述王进戈;陈永洪;邓星桥;柳在鑫【摘要】根据调整原理对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进行分类,论述每种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的调整关系及其优缺点.从国内外蜗杆传动的发展和现状的分析出发,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对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的需求,预测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对选用现有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和研发新型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33)004【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蜗杆传动;侧隙;调整原理;特点【作者】王进戈;陈永洪;邓星桥;柳在鑫【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西华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2.44蜗杆传动是机械传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传动比范围宽(通常一级传动比即可达5~100,传递运动时最大可达1 500)、结构紧凑、体积小、运动平稳、噪声低等优点,除被广泛应用于动力传动外,也是精密圆分度机构的首选部件[1-2]。

蜗杆传动副的侧隙是指一对蜗轮蜗杆啮合时非工作齿面间的间隙。

侧隙的存在主要是防止由于误差和热变形而导致的传动副卡死,并给齿面间润滑油膜预留空间;但是给机构在反转时带来空回程,进而使机构不能准确定位。

特别是在频繁正反转的蜗杆传动中,侧隙引起的累积误差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传动精度、位置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

此外,传动副齿面磨损导致的侧隙增大,也将降低传动系统的精度和寿命。

精密机电系统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火炮、雷达系统等[3],要求其蜗杆传动副的侧隙具有可调性,以达到系统小侧隙或无侧隙的目的,进而提高系统跟踪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就目前具有侧隙可调功能的蜗杆传动副进行综述,论述各自的侧隙调整原理及其优缺点,并预测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选用现有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和研发新型侧隙可调式蜗杆传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八章 蜗杆传动

第八章  蜗杆传动

第八章 蜗杆传动8-1 基础知识一、蜗杆传动的类型及特点根据蜗杆形状的不同,蜗杆传动可以分为圆柱蜗杆传动,环面蜗杆传动和锥面蜗杆传动等。

圆柱蜗杆传动包括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弧圆柱蜗杆传动两类。

普通圆柱蜗杆又可分为(1)阿基米德蜗杆(ZA 蜗杆),在垂直于蜗杆轴线的平面上,齿廓为阿基米德螺旋线,在包含轴线的平面上的齿廓为直线;(2)渐开线蜗杆(ZI 蜗杆),这种蜗杆的端面齿廓为渐开线;(3)法向直廓蜗杆(ZN 蜗杆),其端面齿廓为延伸渐开线,法面齿廓为直线;(4)锥面包络蜗杆(ZK 蜗杆),一种非线性螺旋齿面蜗杆。

二、蜗杆传动的参数和几何尺寸1、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图8-1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1)模数m 和压力角α蜗杆和蜗轮啮合的中间平面上,蜗杆的轴面模数、压力角应与蜗轮的端面模数、压力角相等,即1212a t a t m m mαα===(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1d 蜗杆的分度圆直径1d q m =⨯,m 为模数,q 为蜗杆的直径系数,已有标准值,且与模数相匹配。

1d q m = (8-1) (3)蜗杆头数1z蜗杆头数1z 通常取为1、2、4、6,也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定。

(4)导程角γ 111111tan a z z P P z m z d d d q γππ==== (8-2)(5)传动比i 和齿数比u 传动比12n i n =,齿数比21z u z =,(1n 、2n 为蜗杆和蜗轮的转速,单位为r/min ,2z 为蜗轮的齿数)当蜗杆主动时,有 1221n z i u n z === (8-3)(6)蜗轮齿数2z 蜗轮齿数主要根据传动比来确定,通常规定2z 大于28,一般不大于80。

(7)蜗杆传动的标准中心距12211()()22a d d q z m =+=+ (8-4) 变位蜗杆的中心距为 1221(2)2a d d x m '=++ (8-5)2、 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基本公式中心距 12211()()22a d d q z m =+=+ (标准传动中心距) 1221(2)2a d d x m '=++ (变位后实际中心距) 蜗杆轴向齿距a P m π=蜗杆导程1z P mz π=蜗杆分度圆直径1d mq =蜗杆导程角111tan //mz d z q γ==蜗轮变位系数2222z z x '-=(2z '为变位后齿轮的实际齿数) (8-6) 如图8-2 所示图8-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基本几何尺寸三、普通圆柱蜗杆承载能力的计算1、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有点蚀、齿根折断、齿面胶合及过度磨损等。

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

a = r + r2 1 1 = m (q + z2 ) 2
2. 蜗杆传动的应用: 蜗杆传动的应用:
两轴交错、传动比较大, 两轴交错、传动比较大,传递功率不太大或间歇工作 的场合。 的场合。
§10-10 蜗杆传动 10二.蜗杆传动的类型简介
按蜗杆的形状分: 按蜗杆的形状分:
圆柱蜗杆机构 环面蜗杆机构 锥蜗杆机构
圆柱蜗杆机构
环面蜗杆机构
锥蜗杆机构
§10-10 蜗杆传动 10圆柱蜗杆机构 阿基米德蜗杆 渐开线蜗杆 圆弧齿圆柱蜗杆 渐开线蜗杆
§10-10 蜗杆传动 101. 蜗杆传动的特点: 蜗杆传动的特点:
1)传动比大,结构紧凑; )传动比大,结构紧凑; 2)具有自锁性; )具有自锁性; 3)传动平稳,无噪声。 )传动平稳,无噪声。 4)机械效率低; )机械效率低; 5)齿间相对滑动速度大,磨损较严重; )齿间相对滑动速度大,磨损较严重; 6)蜗杆轴向力较大,轴承磨损大。 )蜗杆轴向力较大,轴承磨损大。 缺点 优点
2. 压力角: 压力角:
对阿基米德蜗杆, 一般: 对阿基米德蜗杆, 一般:α=20º 动力传动中: 动力传动中:荐用α =25º 分度传动中: 分度传动中:荐用α =15º或12º 或
§10-10 蜗杆传动 103. 导程角: 导程角:
tgγ1 = z1 ⋅ px1 πd1
z1 ⋅ πm = πd1 z1m = d1
——轴面为齿条,端面为阿基米德螺线 轴面为齿条, 轴面为齿条 ——端面为渐开线,基圆柱切面齿形为直线 端面为渐开线, 端面为渐开线 ——轴面为圆弧,法面也为圆弧 轴面为圆弧, 轴面为圆弧
阿基米德蜗杆
圆弧齿圆柱蜗杆
§10-10 蜗杆传动 10三.蜗杆蜗轮正确啮合条件

浅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

浅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

平面包络环 面蜗杆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的传动装置 , 这种新型传 动装 置 于 1 9 7 1 年在 我 国首 都 钢 铁 公 司 首先 问世 。 它 主要 由平 面 二 次 包络 环 面 蜗 杆 、 蜗 轮及 箱 体 组 成 。平 面 二 次 包 络 环 面蜗 杆 是 以 一 个 平 面 为母 面 , 通 过 相对 圆周 运 动 , 包 络 出 环 面蜗 杆 的齿 面 , 再 以 蜗 杆 的齿 面为 母 面 , 通 过相 对 运 动包 络 出 蜗 轮 的齿 面 。 3平 面 包络 环 面 蜗 杆 的形 成 原理 3 . 1环 面蜗 杆 传 动 其 蜗 杆 是 凹 圆 弧 为母 线 的 回转 体 ,根 据 蜗 杆 螺旋 齿 面 形 成 母 线 。母 面可 分 为 直线 环 面 蜗杆 和 平 面包 络 环 面蜗 杆 。 3 . 2 平 面包 络 环 面蜗 杆 的原 理 3 . 2 . 1如图 1 所示 , 设 平 面 F与基 锥 A相 切 ( 中间 平 面 与基 锥 截 得 的圆 为基 圆 d b ) , 并 一 起 饶轴 O 0 : 以角 速度 ∞ 回转 。 与此 同时 , 蜗 杆 毛 坯 线 其轴 线 O 一 O。 以角 速 度 ∞ 回转 , 这样 , 平 面 F在 蜗 杆 毛 坯 上 包 络 出 的 曲面便 是 平 面 包 络环 面 蜗杆 的螺 旋齿 面 。 平 面 F就 是 母面 , 实 际 上 是平 面 齿 工 艺齿 轮 的齿 面 , 在传动 中, 也 就 是 配对 蜗 轮 的齿面 。这种传动称 为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 3 . 2 . 2 图 1中 , 当平 面 F与 轴 线 O : 一 O 的夹角 1 3 = o时 , 是 直 齿 平 面包 络 环 面 蜗 杆 ( 即 Wi l d h a — b e r Wo r m) ; 当1 3 > 0时 , 是 斜 齿 平 面 包 络环面蜗杆 ( 即P l a n a Wo m) r 。前者适用 于大传动比分度机构 , 后者 适 用 与 传递 动力 。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数控转台的设计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数控转台的设计
1.2平面二包发展概况
平面蜗轮传动产生于1922年美国,主要用于精密分度,如天文望远镜、齿轮测量仪、圆刻线机等。由于制造工艺简单,容易获得高精度,其齿距误差可达到0.25″以内,只适用于大传动比的场合。1951年日本佐藤发明了斜齿平面蜗轮传动,由大传动比扩展到中、小传动比(1~10)。1969年日本石川昌一获得了平面包络环面蜗杆环面蜗杆传动的专利,专利介绍的内容是指这种蜗杆的标准传动。其蜗轮可以用展成法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了,承载能力、传动效率也有明显地增长。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由第一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现郑州机械研究所)开展了平面蜗轮的研究工作。1964年与石景山钢铁公司机械厂(即首钢机械厂)合作研制成中心距为540mm的平面蜗轮副,用于30t转炉的倾转机构中;成功制造蜗轮直径2160mm的精密分度蜗轮副,用天文远镜上,其一齿运动误差小于1″。1971年首钢公司机械厂在制造斜齿平面蜗轮副的基础上,创造了我国第一套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副,并用于生产。北京市和原冶金工业部于1977年命名这种蜗杆副为“首钢(SG)-71型蜗杆副”。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成中心距1200mm和760mm的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压下装置,而且利用计算机对蜗杆副齿形参数进行优化选择,用机械CAD对蜗杆副、减速机及蜗轮滚刀进行辅助设计,用环面蜗杆专用机床及独特的工艺路线,对蜗杆及蜗轮滚刀进行与其成形原理完全一致的加工,不需任何修形。
关键词:数控转台;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轮副;加工范围
Thedesign ofplane double enveloping worm gearonthe NC rotary table
Abstract:In order to broaden the scope of CNC machine tools to achieve increased rigidity and improv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otating process weaknesses, the design of drive turntable for domestic weakness can be achieved under low cutting torque machining of specific programs through the whole and structural design, gear drive with two levels, its a drive transmission ratio by a pair of one sixty-three plane double enveloping Worm achieved by a pair of secondary transmission ratio of 1:2.857 direct drive Gears, the total transmission ratio is 1:180, the structure of such small size, carrying a large, practic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1.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种类及特征
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主要种类有: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平
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以直齿或斜齿平面蜗轮为产形轮而展成包络环面蜗杆称为平
面包络环面蜗杆,这些特定齿面的蜗轮可以和它们各自的包络环面蜗
杆组成蜗杆传动,称为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直齿平面蜗杆传
动是由美国格里森公司wildharber于1922年发明的,用于大传动比
场合(i≥40);斜齿平面蜗杆传动是由日本左藤于1952年发明的,
适用于中、小传动比(i=10--40)。该平面包络蜗杆的形成过程称为
第一次包络,如果以此包络环面蜗杆为产形轮再展成一个蜗轮,其过
程称为第二次包络,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与由它展成的蜗轮构成的传
动,称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即SG-71型蜗杆传动)。平面
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主要特征是:同时接触齿数多;蜗杆齿面可淬
硬磨削;齿面接触面积较大,并有瞬时双线接触,接触线总长度长;
综合曲率半径大,接触应力小;啮合润滑角大,啮合中容易形成动压
油膜。
由于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具有上述特点,因此,该传动型式
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首钢诞生以来,很快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被推
广,现已大量应用于冶金、船舶、采矿、建筑、能源、军工、化工等
各行业中。
在多头小速比的场合,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会产生蜗杆齿面根切和边
齿齿顶变尖,蜗杆头数越多越严重。因此,一般速比不能小于10,
按正常情况只能做到4个头。
锥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即SG-85型蜗杆传动)既具有平面
包络环面蜗杆可以淬硬磨削、制造工艺较易实现的特点,又可避免蜗
杆边齿齿顶变尖和根切。一般蜗杆头数Z1=1-4时,制成平面包络环
面蜗杆传动,而当蜗杆头数Z1>4时则制成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2、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发展及现状
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首钢在新建项目上,装备有各种规格的法
向直廓环面蜗杆传动。由于普通圆柱蜗杆寿命短、承载能力低;法向
直廓环面蜗杆国生产困难,直接影响了钢铁生产的连续性。为解决这
一难题,从1963年开始,首钢机械厂与原一机部机械科学院合作,
于当年研制出中心距250mm的第一套直齿平面蜗杆副,用于首钢焦
化厂配煤机上;第二年又合作制造出中心距540mm,传动比45的大
型直齿平面蜗杆减速器,用于首钢炼钢厂30吨转炉倾动机构,取代
了性能难以过关的法向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这台减速器从1965年开
始使用,钢水容量从30吨扩大到48吨,后因箱体等各部件老化拆下,
共用24年。
1970年--1971年首钢机械厂德华同志等在总结研制直齿平面蜗杆
传动经验基础上先后解决了两项关键问题,一是利用旧皮带车床改装
出一台能加工最大中心距250mm的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二是设计制
造出蜗杆专用磨头。这两项关键设备与工装是运用平面包络技术研制
新型传动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1971年,在制造斜齿平面蜗轮传
动的基础上,创造了我国第一套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大学光
辉教授1974年底到首钢调研,了解到首钢平面包络蜗杆制造状况后,
向冶金部做了专题汇报。
冶金部组织对该项目进行理论研究、鉴定和推广工作;1975年
命名该传动为“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1979年国家科委颁
发“二等发明奖”。1985年首钢研制成功锥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磨
削装置,成功解决多头小速比环面蜗杆传动的制造难题,锥面二次包
络环面蜗杆传动获市科技进步奖。
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发明人德华高级工程师在总结平面二次
包络环面蜗杆和单锥面包络环面蜗杆加工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功
研制出双锥蜗杆磨头,该装置磨削锥面包络环面蜗杆无需翻转磨头,
即可完成蜗杆两侧齿面磨削,加工效率高,精度高。双锥面包络环面
蜗杆可替代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和单锥面包络环面蜗杆,适用于蜗杆头
数1-12的环面蜗杆磨削加工。
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在我国问世以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许
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开展了对这种传动的研究、实验及推
广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生产单位,除首
钢发明和较早就生产外,已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有近30家。其中,
省市金宇机械在包络环面蜗杆生产方面,经过10余年发展,目前有
GJK75和GJK50数控环面蜗杆专机各两台,WC450普通环面蜗杆专
机12台。2014年金宇公司与一家机床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出4台
WK450专用数控蜗杆磨床。该公司目前正在研制中心距1200的大型
蜗杆专用机床,投入生产后,该公司可加工中心距a=80-1200mm,
传动比i=4-100的各种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是国包络环面蜗杆
传动制造能力最强的专业厂家。金宇公司在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方
面,也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2014年金宇公司添置了陆联数控蜗杆
磨床,可用于高精度ZA、ZN、ZI、ZK、ZC型齿形的圆柱蜗杆磨削
加工,还可磨削双导程蜗杆,蜗杆加工精度可达4级。金宇公司2016
年研制成功大型数控蜗杆磨床,可磨削大型ZC、ZK圆柱蜗杆。最大
磨削直径500mm,最大模数36mm,工件最大长度3000。华盛昌齿
轮公司90年代与德国克林贝格公司合作研制的HNC35TP九轴数控包
络蜗杆磨床,可磨削精度5级平面包络环面蜗杆,该机床可磨削中心
距最大为500mm。
我国包络蜗杆传动年产量已达30000台套以上。近年来,中心距
710、800、900mm等大型环面蜗杆传动在轧机上得到广泛采用,全
部实现由国生产制造这些关键零部件。从1978年开始,国主要生产
的轮胎定型硫化机全部使用了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减速器,现行标准为
《轮胎定型硫化机用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机系列与基本参数》
(HG/T2738-95),目前年产量2500台以上。建筑电梯减速机采用
平面二次包络蜗杆后,效率、承载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年生产10000
台以上。
包络环面蜗杆专用机床,已从包络产品发明之初由首钢自行研
制,到由专业生产蜗杆机床的机床厂制造;从普通环面蜗杆专用机床,
发展为数控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从粗、精加工于一体的机床,向粗、
精加工分开的专用机床发展。广环机床是包络环面蜗杆专用机床主要
制造商,该公司机床主要有500、750、1000三个系列。每个系列包
括数控环面蜗杆机床和数控环面蜗杆磨床两种产品,前者可用于蜗杆
螺旋粗车和7级精度蜗杆螺旋磨齿;后者用于5级精度蜗杆磨齿。该
公司十年来已生产近30台各种规格的数控环面蜗杆专用机床。由于
数控机床的推广普及,加快了我国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普及。
在产品标准方面,现行标准主要有《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
机》(/T9051-2010)国家行业标准。《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术语》(GB/T16442-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几何要素代号》
(GB/T16443-1996)、《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
(GB/T16444-2008)、《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国家标准。
3、包络蜗杆传动理论研究进展
在冶金部组织力量对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进行理论研
究的时候,我国学术界为这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
我国著名数学家南开大学吴大任教授领导的齿轮啮合理论研究组的
一系列论文,在国产生了具大影响,我国关于平面包络环面蜗杆传
动理论研究是很深入、丰富的。冶金工业1983年出版《空间啮合原
理及SG-71型蜗轮副》(蕴方 容尔谦 寅年德坤编著);机械工业
1987年出版《蜗杆传动设计》下册(齐麟 亚雄 黎上威 董学朱 胡
松春编著);机械工业2004年出版《环面蜗杆传动设计和修形》(董
学朱编著)。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诞生以来,该传动的设计、制造和
选用等容陆续被编入《机械设计手册》、《齿轮手册》、《齿轮制
造手册》、《现代机械传动手册》、《机械传动装置选用手册》、
《减速器和变速器设计与选用手册》、《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机
械传动设计手册》、《齿轮传动设计手册》和《机械工程手册》等。
为包络蜗杆传动产品的设计、选用和制造提供了依据。我国学者理
论研究成果推动了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完
善。在包络蜗杆传动研究与应用方面,我国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摘要: 本文叙述了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种类特征及平面二次包络蜗杆传动在我国的诞生,
以及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技术现状。本文曾发表在《机械传动》2003年第4期和《中国齿
轮工业年鉴》2013。此文发表前,作者对文章标题和文章容作了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