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学活动大纲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通过分析跨文化研究理论奠定专业基础,培养批判性思辨能力
5,6,8
第三章
文化的多样性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访谈作业,小组项目选题
通过文化剖析和对比,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促进民族文化自信。
4,6,7
第四章
文化和语言交际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练习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定题
复习课堂内容,完成案例写作作业,小组项目推进
通过商业案例的分析探讨,培养跨文化沟通力和全球胜任力
6,8,9,11
第七章
跨文化
6
讲解、案例讨论、小组项目汇报
复习课堂内容,准备小组项目口头汇报
通过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困境和挑战,培养跨文化
3,4,6,11
第八章
总结和汇报
6
知识点总结、小组项目汇报、口试
完成小组项目书面汇报
《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学大纲(2020版)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48
3
课程名称
(中文)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文)College English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型(CourseType)
必修课
授课对象(TargetAudience)
通过团队项目培养自主学习力、批判性思维、创新力、沟通力和领导力
11
注1:建议按照教学周学时编排。
注2:相应章节的课程思政融入点根据实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况填写。
*考核方式(Grading)
1.期末50%
2.口试10%
3.团队项目20%(口头报告10%书面报告10%)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跨文化意识,提高相互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2.熟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概念;3.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策略和技巧;4.培养跨文化意识和灵活性,提高文化敏感度;5.发展解决跨文化冲突和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导论-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机遇2.跨文化意识培养- 学习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 - 理解文化影响对行为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 培养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的态度3.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框架- 霍尔的高/低上下文文化理论- 霍芬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型- 艾德·霍尔的地区交际模型4.有效跨文化沟通策略- 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社交礼仪和文化差异- 适应文化差异的沟通策略5.跨文化冲突解决- 跨文化冲突的类型和原因- 解决跨文化冲突的技巧和策略- 跨文化团队合作和冲突管理6.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案例-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跨文化解决方案的实践经验分享四、课程评估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参与度和课堂表现;2.小组项目和演讲;3.论文或研究报告;4.跨文化交际模拟实践。

五、参考资料- Lustig, M.W., & Koester, J. (2019).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Jandt, F.E. (2019).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dentities and relationships.- Samovar, L.A., Porter, R.E., & McDaniel, E.R. (2017).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六、备注该大纲仅供参考,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说明具体要求和安排。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NGL2046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学分:2 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

《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

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

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

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

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

课堂语言为英语。

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

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

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

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

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

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34/2四、考核方式:考查,包括平时与期末,分别占30% 和70%五、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等六、适用学科专业:英语七、教学目的: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

然而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文化因素。

本课程的主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化有教为深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有较为敏锐的感知。

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自己,包容他人。

八、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选用顾曰国主编的《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教材。

本课程共八个单元。

主要学习方法包括: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听公开讲座,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翻译练习等。

九、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Part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流模式,交流中的各种意义等。

本单元介绍了交际的5个类型 (types of communication):human communication; animal communication;human-animal communication;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交际的基本模式:同文化交际(mono-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介绍各种交际方式中的“意思”的传达。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一、引言跨文化交际在今天的全球化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3. 培养跨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4. 提高跨文化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5. 培养多样性包容的态度和价值观。

6.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领导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范围。

- 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概念和理论。

- 跨文化适应和文化冲击的心理过程。

- 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策略和技巧。

3. 跨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讨论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概念。

- 提高学生对自身文化偏见的意识。

- 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4. 跨文化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掌握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

- 学习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解决冲突和问题。

5. 多样性包容的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教育意识。

- 强调多样性对团队和组织的价值。

6. 跨文化领导能力- 培养学生的领导潜力和能力。

- 强调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领导挑战和机会。

四、教学方法1. 讲座和讨论:通过讲座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典型的文化冲突和沟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和技巧。

4. 项目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项目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合作和领导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学生完成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展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概念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1.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2010).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engage Learning.2. Chen, G. M., & Starosta, W. (1997).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Synthesis. Communication Yearbook, 20, 353-384.3. Jandt, F. E. (2012).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dentities in a Global Community. SAGE Publications.七、课程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大纲(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学时:2.0学分/30学时上课时间/教室: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姓名/职称:马书红,副教授;王初艳,讲师教师联系方式:187****1369,*****************办公时间/地点(Office hours/Place):周四上午8:00-12:00,南区办公楼305一、课程简介及目标(一)本课简介本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的定义、层次和特征;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家庭对个体的社会化、社会交际能力、男女家庭角色定位、价值观等的影响;身份的定义和分类(人种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国家身份、组织身份、个人身份、网络虚拟身份等);刻板印象及避免产生刻板印象的方法;偏见及其成因;民族中心主义的定义及特点;感知的定义、感知与文化和信念的关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柔性和刚性文化、高语境和低语境文化;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和特征;不同文化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不同文化的领导风格;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策略。

通过学习,你可以从整体上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把握跨文化交际的表现形式和其深层的信仰系统和哲学观,从而塑造人文精神、培养跨文化的觉知和意识、提升睿智与德性,奠定重要的跨文化交流的修养基础。

对于未来在与文化有关的机构工作(如:外事办、外企、跨国公司、旅游局、翻译公司、文化研究所等),本课程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实现下列5个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能够(1)了解不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服饰、饮食、音乐、雕塑、庆典仪式、交往方式等)、特点和异同;(2)了解非语言交际的不同特征与要素;(3)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4)用目标语言来描述、对比和分析各种文化现象,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2、思维方式目标在反思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阴阳和合、大一统等整体性、模糊性、直觉性、意向性、崇拜权威的思考方式的基础上,了解与学习其他文化的思考方式、信念传统和价值观等,从而汲取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的优势,并学习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领域中采用适当的思维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非此即彼的对立、生硬的思考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必修课。

英语本科课程是按主题编排的课程,总课程分两个模块:英语语言交际模块和专业倾向模块。

《跨文化交际》是属于语言交际模块八个主题中的一个。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帮助学员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了解,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单元: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Communication语言、文化与交际(建议学时11)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决定交际质量的基本要素,认识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把握交际场合的定义、程式和价值观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Activity 1 Basics of Communication了解交际的基本要素、交际五种的类型。

Activity 2 Models of Communication了解单一语言文化交际、单边语言跨文化交际、双边语言跨文化交际的模式。

Activity 3 Meanings in Communication重点了解交际中的各种意思:文字的意思、说话者的意思、听话者的意思等;重点了解常规的含义、概念的含义、联想的含义等。

Activity 4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Situations了解社交场合的交际定义;了解构成社交场合的基本要素。

Activity 5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了解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

第一单元是全书的总体介绍,重点掌握语言、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术语、交际模式、交际的意义等知识,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

跨文化传播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课程名称:跨文化传播1.2课程学时:36学时1.3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案例研究,使学生了解并应用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4先修课程:无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2.1介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际的基本概念2.2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框架与模型2.3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和策略2.4跨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与讨论2.5综合应用与实践案例三、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3.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3.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难题和策略,并提出解决方案。

3.4实践项目:设计实践项目,如跨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与执行,跨文化团队合作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4.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践项目等,占总评成绩的30%。

4.2期中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占总评成绩的30%。

4.3期末考试:包括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成绩的40%。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5.1主教材:《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交际》5.2辅助教材:《跨文化交际实务》、《跨文化传播与全球化》等5.3参考资料:相关学术期刊、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六、教学团队6.1主讲教师:具有跨文化传播背景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6.2助教:负责辅助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七、课程评价与改进7.1学生评价:每学期末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并及时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7.2教学评估:每学期座谈会,教师们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7.3课程改进: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其与实际情况更贴合。

2. Chen, G.M. (2024). Asian Management System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Styles of Business. London: Cengage Learn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 _ 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 _ 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 _ 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二)Discovering Problems: Slim Is Beautiful? (三)Debate _ (四)Reading II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五)Writing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How We Address Each Other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 Further Reading II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Village

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What Is Culture. _ (二)Fill-in Task (三)Sharing Knowledge: More About Culture (四)Writing (五)Reading II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六)Discovering Problems: Misreading Commercial Signs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Understanding Culture 2. Further Reading II Essentials of Human Communication _ Unit 3 Cultural Diverse(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Different Lands, Different Friendships (二)Cultural n formation: American Friendship (三)Survey (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Family Structure (五)Reading II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Cultures (六)Interview (七)Sharing Knowledge: Confucian Cultural Patterns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_ 1. Intercultural insight 2. Translation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Cultural Dimensions 2. Further Reading II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Unit 4 Language and Culture(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How Is Language Related to Culture (二)Fill-in Task (三)Group Work (四)Identifying difference: Kinship Terms and _ Mores. (五)Reading II Language-and-Cultu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六)Survey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Discovering Problems: Translating Across Languages 2. Translation 3. Case Study: Cases 13-16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2. Further Reading II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_ Unit 5 Culture and 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e of Conversation (二)Fill-in Task (三)Identifying Difference: Compliment Response (四)Interview (五)Reading II The Way People Speak (六)Group Work (七)Cultural Information: Making Telephone Calls _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ntercultural insight 2. Translation 3. Case Study: Cases 17-20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Cross-Cultural 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2. Further Reading II Pre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erbal Codes

Unit 6 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4学时) 一、教学内容 _ (一)Reading I An Overview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二)Matching Task (三)Observation Task (四)Sharing Knowledg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ouch (五)Reading II Gender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二、重、难点提示 (一)教学重点: 1. Identifying Difference: Posture and Sitting Habits 2. Cultural information: How the Japanese Communicate Nonverbally _ 3. Translation 4. Case Study: Cases 21-24 (二)教学难点: 1. Further Reading I Func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 Further Reading II Sounds and Silences

Unit 7 Time and Space Across Cultures (4学时) 一、教学内容 (一)Reading I The Heartbeat of Culture (二)Identifying Difference: What's the Rush? (三)Group Work (四)Intercultural insight (五)Reading II The Language of Spa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