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离体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人 工 脑 脊液 I( S ,单 位 以 mmo/ 示 : AC F I) lI 表 氯化 钠 16 2 ,氯 化 钾 2 5 . ,磷 酸 二 氢 钠 1 2 . ,氯 化 镁 1 ,葡 菊糖 1 , 酸氢 钠 2 , 生 素 C 0 4 0 1 碳 5 维 . 。人 工脑 脊 液 Ⅱ( S AC FⅡ) :氯 化 钠 1 6 2 ,氯 化 钾 2 5 . ,磷 酸 二 氢 钠 1 2 氯 化镁 1 3 葡萄 糖 1 , 酸 氢钠 2 ,氯化 ., ., 1 碳 5 钙 24 . 。试 剂配 制均 用蒸 馏 水口 。 一
盘 上 从 中 脑 处 以 背 腹 方 向 切 成 4 0 5 0 m 厚 的 切 片 0 ~ 0a
立准 确 可靠 的 动物 模 型是 十分 必要 的 。而 传统 的 6羟 一 多 巴胺 ( - 6OHDA) 内定点 注 射和 MP 脑 TP腹 腔 、浅 静 脉或 颈 总 动脉 注 射虽 然 可 以 复制 类 P 病理 及 行 为 学 D
材 料 与 方 法
一
( 黑质) 含 。然 后 放 人 9 0 4 5 C 饱 和 的 AC F 5 - O: S I 中 ,置 2 1C恒 温 箱 4 5分 钟 ,以 减 轻 神 经 元 缺 血 损 伤 。 3 .与 6OHDA 共 培 养 平衡 后 脑 片 放人 3 的 一 5
帕金森病MPTP模型中老年小鼠两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帕金森病MPTP模型中老年小鼠两种行为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晓莉杨斌刘承伟
来源:《华夏医学》2013年第02期
帕金森病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报道,是一种儿茶酚胺系统神经元变性疾病。
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为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退变及路易氏小体形成。
PD也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运动系统症状认为与多巴胺神经元变性有关,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障碍。
PD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达50%~80%时,方出现非特异性临床症状。
目前,对于PD的早期诊断尚无有效的方法,帕金森治疗中心的诊断率能够达到91%。
如何建立接近于PD患者行为学和病理学稳定而科学的PD动物模型,无疑对PD研究至关重
要。
笔者选择MPTP制作C57BL小鼠慢性中老年PD模型,造模时间跟人类的发病年龄相
近,这样能够更好地找出发病时间和观察行为学和病理学变化,与发病的临床早期相呼应。
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特征

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特征田静;侯志东;任湘鹏【摘要】目的:研究A53T突变型α-突触核蛋白(A53TαS)原纤维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行为表型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小鼠脑内黑质致密区(SNpc)定位注射5μgA53TαS建立PD小鼠模型,造模3个月后,通过旷场试验、悬挂试验和Y迷宫检测模型小鼠的运动和认知行为学表型。
分别使用抗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Syn)、抗酪氨酸羟化酶(TH)及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作为评价模型小鼠脑内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标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模型小鼠脑内典型的病理特征。
结果:旷场试验中,模型组小鼠的总运动距离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悬挂试验显示模型组小鼠四爪抓杆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小鼠显著缩短(P<0.05);Y迷宫检测表明模型组小鼠的自发转换正确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鼠中脑SNpc区的pSyn阳性包涵体数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IBA-1阳性胶质细胞数量异常增加(P<0.01)。
结论:脑内注射A53TαS原纤维可稳定诱导出PD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肌力和平衡力下降;且可同时模拟出PD的路易小体包涵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及过度激活的神经炎症等病理特征。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9)003【总页数】5页(P157-161)【关键词】帕金森病模型;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行为学;路易小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小鼠【作者】田静;侯志东;任湘鹏【作者单位】[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实验室中心,浙江温州325027;[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实验室中心,浙江温州325027;[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实验室中心,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中脑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缺失,残存的DA能神经元胞质内出现路易小体(Lewy bodies,LBs),即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包涵体。
中医药干预帕金森病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结果止颤汤组 P D模 型大 鼠脑 内 ns n及 D T数 量 较对 照 组 增 et i A
多 , 多 分 布在 中脑 损 伤 区域 。说 明 止 颤 汤对 P 且 D大 鼠脑 内神 经
中 药 可 能 通 过 降 低 黑 质 一 状 体 中相 关 凋 亡 因子 的含 量 、增 加 纹 N F的 含 量 对 D G A能 神 经 元 起 到 保 护 作 用 。 建成 等 采用 6 何 一
羟 基 多 巴胺 注 射 于脑 右 侧 黑 质 造 模 。应 用 T N L 透 射 电 镜 观 U E 、
腹 腔 注 射 P 1 /g 和 MB( gk ) , 在 腹 腔 连 续 注 射 Q(0mg ) k 8m ,g 或
生 理 盐 水 配 制 的 MP 1( 0 _  ̄ 。 I 3 / ) P me k 12 P 离体 实验 模 型 根 据 MP P可 导 致 多 巴胺 ( A) 神 经 . D T D 能
察 多 巴 胺 能 神 经 元 凋 亡 的 变 化 ,免 疫 组 化 法 观 察 黑 质 B l2 c一 、
B x的表 达 。 明 天 麻 钩 藤饮 对 P a 证 D模 型 大 鼠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凋
亡 有 明 显 抑 制 作 用 ,其 作 用 机 制 可 能是 通 过 抗 氧 化应 激 ,升 高
23 行 为 学研 究 杨 明 会 等 m 用 6 0 A 损 毁 黑 质 致 密 部 造 . — HD
在 大 鼠 纹 状 体 内注 射 6 羟 基 多 巴胺 (一 H A)0I 一 6 O D 2 g造 模 ; x 另 有 学 者 在 黑 质 致 密 部 和 纹 状 体 通 路 注 射 蛋 白 酶 抑 制 剂 l t— aa c
6—羟基多巴胺损伤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6—羟基多巴胺损伤早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作者:沈福玉施建生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 6-OHDA)损伤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大鼠行为学及黑质部位组织学的变化特点。
方法偏侧前脑内侧束注射6-OHDA,通过阿扑吗啡诱发旋转试验、跨步调节试验和姿势部对称试验评估注射后24 h、7 d及28 d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阳性细胞计数的变化。
结果 6-OHDA组大鼠跨步调节试验评分减少,姿势不对称试验评分增加,阿扑吗啡诱发大鼠向损伤对侧旋转,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关键词:帕金森病;大鼠;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氧化应激、过多的自由基形成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有关,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1-2]。
偏侧6-OHDA 损毁模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PD动物模型之一,其在症状、病理、生化方面的表现与人类PD 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该模型的损伤程度因6-OHDA的剂量、浓度、注射位点不同而存有争议,特别是对损伤早期大鼠行为学方面的观察比较缺乏。
本实验通过观察6-OHDA损伤早期PD大鼠行为学及黑质部位组织学的变化特点,验证损伤早期PD大鼠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 250~300 g,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6-OHDA、抗坏血酸干粉剂、盐酸阿朴吗啡(apomorphine)、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TH)抗体均购于Sigma公司。
1.2方法1.2.1实验动物分组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①空白对照组(n=8);②6-OHDA模型组(n=24):分为24 h组(n=8)、7 d组(n=8)和28 d组(n=8)3个亚组;③假手术组(n=8)。
帕金森病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1 2 小 鼠模型 _ : .. 2 一般 选 用 1 ~ 1 ] O 2周 、 质 量 体 2 ~3 成 年 C 7 B 6 性 小 鼠。共 有 两种 制 作 5 Og 5/ L 雄 方法 : 性 模 型 ( 体 质量 1 . ~ 2 / g腹 腔 急 按 2 5 0 mg k
经 系统退 行性 疾病 , 临 床 表 现 为静 止 性 震 颤 、 其 肌 强直 、 动 迟 缓 、 位不 平 衡 及 步 态紊 乱 。此 病 主 运 体
摘 要 : 帕 金 森 病 ( D 是 一种 进 行 性 神 经 退 行 性 病 变 , 主 要 特 征 为 黑 质 纹 状 体 通 路 的 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发 生 变 P ) 其
性 坏 死 。尽 管 以改 善 P 症 状 为 主 的现 代 医疗 方 法 取 得 了很 大 进 步 , 大 多 数 患 者 最 终 还 是 走 向 衰 弱 和 残 疾 。 D 但 因此 , 了 更 好 地 了解 P 的病 理 机 制 和 寻求 更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D相 关 动 物 模 型 的 制 作 很 重 要 。此 文 综 述 了 为 D P 目前 常 见 的 P D动 物 模 型 并探 讨 了 其 各 自的 应 用 价 值 。
要病 理特 征为 黑质 多 巴胺 ( DA) 能神 经元 缺失 及 胞 质 内 包 涵 体一 易 小 体 ( e o y 出 现 。 目前 路 L wy b d ) P D主要 发病 机制 不 明 , 环境 和 遗传 因素 被 认 为 但 在其发 病过 程 中起 重 要 作 用 。补 充 左 旋 多 巴是 公 认 的经 典 治 疗 手 段 , 随 着 P 病程 进 展 , 出 现 但 D 会 药物不 良反应 及 药 物 无 法 改 善 的 症状 。为 了更 深 入 地进行 P D病 因学及 治疗 方 法 研究 , 文 综 述 了 此 近年 P D实验 动 物模 型研究 进展 并 评价其 优 缺点 。
鱼藤酮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鱼藤酮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诱导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实验研究毛全高【摘要】目的:制备鱼藤酮聚合物纳米分散液,建立与人类帕金森病发病特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鱼藤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检测冷冻干燥保护剂(海藻糖、甘露醇、葡萄糖)及其浓度对冻干样品粒径的影响.将PLGA纳米粒制成冻干粉,28只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6只),鱼藤酮组(6只),高剂量鱼藤酮PLGA纳米粒组(R-PLGA,8只)以及低剂量R-PLGA组(8只).各组均为皮下注射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鱼藤酮组给予普通鱼藤酮溶液,R-PLGA组给予鱼藤酮纳米粒冻干粉.除高剂量组每4天给药1次(剂量为3.5 mg/kg)外,其他组均为每3天给药1次,每次剂量均为2.5 mg/kg.各组整个处理过程均为27 d.采用纳米粒度仪/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纳米粒中鱼藤酮的熔点,HPLC法测定鱼藤酮含量.观察大鼠外观行为表现(评分)、体质量、实格试验中移动潜伏期,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数.结果:制得的R-PLGA 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06.5 nm,Zeta电位为-2.66 mV,包封率为89.14%,载药量为18.22%.2%海藻糖作为冷冻干燥保护剂保护作用最好,冻干粉平均粒径312.6 nm.与对照组比较,普通鱼藤酮组与高、低剂量R-PLGA组的大鼠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移动潜伏期从(0.93±0.21)s延长至(7.35±3.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为82.06±10.20,低剂量模型组(17.54±4.20)明显减少(P<0.01).结论:制得可用于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R-PLGA纳米粒冻干粉.【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26)001【总页数】6页(P82-87)【关键词】帕金森病;鱼藤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大鼠【作者】毛全高【作者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如皋226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R994.39[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nimal models with onset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at of human Parkinson′s disease(PD).Methods:The rotenon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by using solvent diffusion method.Inspecting the types of freeze-drying pro-tectants and concentr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sample diameter of freeze-drying powder.The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was induced in adult SD rats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rotenone PLGA,the model of low dose 2.5 mg/kg every 3 days,and high dose 3.5 mg/kg every 4 days.Altogether the drug treatment lasted for 27 days.Diameter and Zeta potential of nano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by nanomet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the physical state of rotenone in nanoparticles was analyzed.Rote-none of the contents was determined by HPLC.Grid experiment test we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animal be-havior change and prolonged start latency before and after rotenone was exposed.The injury of dopaminergic neuron was examined by the method of immunohistochemisty.Results: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particle was 306.5 nm and Zeta potention was-2.66 mV.Its entrapement ratio reached 89.14%with the drugloading of 18.22%.The effectiveness of protection is best when using 2%concentration trehalose.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particle was 312.6 nm.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s of general rotenone group and model group,behavior score was rised(P<0.01);the start latency was prolonged to(7.35±3.27)s (P<0.05),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in control group(0.93±0.21)s.The number of nigral tyrosine hydroxylase(TH)positive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82.06±10.2 in control group to 17.54±4.2 (P<0.01).Conclusion:Good quality freeze-dried preparations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adult rat PD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under the condition.[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rotenone;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rat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共聚物-1致敏T淋巴细胞保护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共聚物-1致敏T淋巴细胞保护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徐胜利;宣琪;周明【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30)5【摘要】目的明确C57BL/6J小鼠MPTP模型保护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的共聚物-1(Copolymer-1,Cop-1)致敏淋巴细胞的类型.方法将8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Cop-1/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去T淋巴细胞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 d内接受4次MPTP(18 mg·kg-1)腹膜腔注射,每次注射间隔2 h,正常对照组动物仅接受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MPTP末次注射后,除MPT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外,其他组动物立即分别接受不同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细胞移植7 d后处死动物,取脑.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及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黑质DA神经元数.结果黑质DA神经元定量分析显示,MPTP注射使模型对照组黑质DA神经元减少到正常对照组的37.68%,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38.15%)、BSA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41.44%)和去T淋巴细胞的Cop-1/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结果(Cop-1:40.06%,BSA:34.81%)和模型对照组类似.而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和Cop-1致敏T淋巴细胞移植组黑质DA神经无数为正常对照组的74.38%和84.64%,DA 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BSA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和去除T淋巴细胞的BSA/Cop-1致敏淋巴细胞移植组(P<0.01).结论在MPTPC57BL/6J小鼠模型,Cop-1致敏T淋巴细胞叮有效对抗MPTP毒性,保护黑质DA神经元.【总页数】5页(P611-615)【作者】徐胜利;宣琪;周明【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89【相关文献】1.氯化锂对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影响的研究[J], 王炎强;刘洪梅;王红军;曹俊平;肖成华;高殿帅2.共聚物-1直接免疫MPTP模型小鼠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J], 曹云霞;吴燕川;徐胜利;周明;张宇新3.MPTP诱导影响亚急性与慢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J], 许冰;卢昌均4.牡荆苷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神经递质及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J], 黄鑫;杨增艳;黎丽;陈少锋5.苁蓉总苷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J], 李文伟;杨茹;蔡定芳;王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原型物种人
来源MPTP
模式动物品系SPF级Balb/C小鼠,健康,雄性,4~6W,体重为
18g~2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4-6 weeks
建模方法模型建模方法:
腹腔注射MPTP 20mg/kg/d,连续注射14天。
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
MPTP给药结束后,模型建立成功。
药物给以相应的药物处理;正常组、PD模型组使用等体积PBS进行腹腔注射,操作及注意事项相同。
应用疾病模型
1.转棒实验:使用小鼠转棒仪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
将小鼠置于直径为3cm的旋转杆上,转速调整为30r/min,每次同时测定5只小鼠,每个隔室中1只。
记录小鼠从转棒开始转动至掉落转棒所经历的时间,测定时间为
1min,每次中间休息1min,连续5 次,记录1min 内掉落次数。
2.旷场实验:即自发活动,是检测MPTP损伤后少动的常用指标。
旷场实验所用实验箱为尺寸:500×500×300mm旷场,周壁的颜色为黑色,旷场底面被平均分为16个4×4 个小方格。
正上方架摄像头,视野覆盖整个旷场。
将动物放置在正中央格,同时进行摄像和计时,时间为5 min。
通过计算机示踪分析系统来分析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状态。
实验室保持安静,室温为20 ℃左右,光线充足。
观察指标:方格间穿行次数(动物的四肢从一个格进入另一个格为穿行一次)、直立次数(动物双前肢同时离地,或者双前肢放在墙壁上算作直立一次)、中央格停留时间、穿过中央格的次数。
3.爬杆实验:是评价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经典方法。
通过记录小鼠由杆的顶端往下爬到底部(双前爪着地)所需时间,比较其运动能力。
本实验将小鼠放置于一个木制的粗糙的小球上,其下端接有一个表面粗糙、截面为圆形的木棒,木棒下端放置于鼠笼里,当小鼠头朝下方从木球爬至木棒上,用秒表记录此刻的时间为A,当其爬至木棒最下端时,记录此刻的时间为B,那么小鼠爬完整个木棒所用的时间为C,C=A-B,每只小鼠测试俩次,将俩次爬杆的平均时间作为统计指标。
1.脑组织尼氏体染色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经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尼氏小体染色。
观察各组动物脑组织中尼氏小体的数量。
2. 免疫组化检测脑黑质TH表达
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切片,修片至脑黑质部位,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酪氨酸羟化酶
的表达。
3.电镜检测脑部线粒体:电镜下观察小鼠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
低倍视野有基本完整的细胞结构,高倍视野中要有线粒体线粒体特写,MPP 组可见铁死亡线粒体:大小变小,双层膜密度增高,外膜断裂,脊减少或消失。
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