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纳米医药 第6章-脂质纳米粒

纳米医药 第6章-脂质纳米粒

第6章脂质纳米粒脂质纳米粒是以生物相容的脂质材料为载体,将药物或其它的生物活性物质溶解或包裹于脂质核或者是吸附、附着于纳米粒子表面的新型载药系统。

脂质纳米粒能够改善药物吸收、改变药物体内过程、具有缓释、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的优越性,同时在生物体内及贮存过程中较稳定。

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药物、抗肿瘤药、蛋白质和多肽等药物的载体系统。

使用途径很广,既可口服、注射,还可以局部应用。

现已有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胶束、药质体和脂肪乳等体系供临床使用。

本章主要对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和药质体等进行介绍。

6.1 固体脂质纳米粒6.1.1 概述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近十几年正在发展的—种新型的脂质载药系统[1],它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的高熔点固体脂质(如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硬脂酸、混合脂质)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核中制成的纳米给药体系。

和乳剂、脂质体相似,SLN以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的脂质材料作为载体。

同时,固体脂质又使它具有聚合物纳米粒(PNP)的优点,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

SLN的水分散系统可以进行高压灭菌或γ辐射灭菌,具有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也可通过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制成固体粉末。

还可采用高压乳匀法进行规模化生产。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主要成分有三类:①脂质,如脂肪酸甘油酯类(包括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月桂酸甘油酯、三萮酸甘油酯、Witepsol W 35、 Witepsol H 35、Witepsol H 42、单硬脂酸甘油酯)及脂肪酸类(如硬脂酸、棕榈酸)等;②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如磷脂(包括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等),Poloxamar, 聚山梨醇,胆酸盐,四丁酚醛等;③药物,亲脂性药物和亲水性药物均能制备成稳定的SLN体系,并且载药量和包封率都较高。

第6章-脂质纳米粒

第6章-脂质纳米粒

第6章-脂质纳⽶粒第6章脂质纳⽶粒脂质纳⽶粒是以⽣物相容的脂质材料为载体,将药物或其它的⽣物活性物质溶解或包裹于脂质核或者是吸附、附着于纳⽶粒⼦表⾯的新型载药系统。

脂质纳⽶粒能够改善药物吸收、改变药物体内过程、具有缓释、控释、提⾼药物稳定性、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等⽅⾯的优越性,同时在⽣物体内及贮存过程中较稳定。

现已⼴泛应⽤于基因药物、抗肿瘤药、蛋⽩质和多肽等药物的载体系统。

使⽤途径很⼴,既可⼝服、注射,还可以局部应⽤。

现已有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粒、胶束、药质体和脂肪乳等体系供临床使⽤。

本章主要对固体脂质纳⽶粒、脂质体和药质体等进⾏介绍。

6.1 固体脂质纳⽶粒6.1.1 概述固体脂质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近⼗⼏年正在发展的—种新型的脂质载药系统[1],它以天然的或⼈⼯合成的的⾼熔点固体脂质(如饱和脂肪酸⽢油酯、硬脂酸、混合脂质)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核中制成的纳⽶给药体系。

和乳剂、脂质体相似,SLN以毒性低、⽣物相容性好的脂质材料作为载体。

同时,固体脂质⼜使它具有聚合物纳⽶粒(PNP)的优点,如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漏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

SLN的⽔分散系统可以进⾏⾼压灭菌或γ辐射灭菌,具有长期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也可通过冷冻⼲燥或喷雾⼲燥制成固体粉末。

还可采⽤⾼压乳匀法进⾏规模化⽣产。

固体脂质纳⽶粒的主要成分有三类:①脂质,如脂肪酸⽢油酯类(包括三硬脂酸⽢油酯、三棕榈酸⽢油酯、三⾁⾖蔻酸⽢油酯、三⽉桂酸⽢油酯、三萮酸⽢油酯、Witepsol W 35、Witepsol H 35、Witepsol H 42、单硬脂酸⽢油酯)及脂肪酸类(如硬脂酸、棕榈酸)等;②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如磷脂(包括⼤⾖卵磷脂、蛋黄卵磷脂及磷脂酰胆碱等),Poloxamar, 聚⼭梨醇,胆酸盐,四丁酚醛等;③药物,亲脂性药物和亲⽔性药物均能制备成稳定的SLN体系,并且载药量和包封率都较⾼。

2-甲氧基雌二醇脂质纳米粒水凝胶的研究

2-甲氧基雌二醇脂质纳米粒水凝胶的研究

2-甲氧基雌二醇脂质纳米粒水凝胶的研究本研究以新开发的2-甲氧基雌二醇(2-ME)为模型抗癌药物制备2-ME脂质纳米粒(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和脂质体)。

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PLGA-PEG-PLGA)为热敏性水凝胶材料,设计了一个新的两相药物转运体系,即热敏性2-ME脂质纳米粒水凝胶制剂。

将其在瘤内或瘤旁局部注射给药后形成脂质纳米粒的储库,使脂质纳米粒在肿瘤部位缓慢释放药物,提高靶部位的药物浓度和药效,克服其在全身给药后靶部位药物浓度低,全身毒副作用强的缺点,希望获得较理想的抗肿瘤效果。

本文采用剪切探头超声法制备了 2-ME固体脂质纳米粒(2-MESLN)。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处方。

采用磷脂和吐温80或波洛沙姆188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 SLN,分别标记为2-METSLN和2-MEFSLN,比较了表面活性剂对SLN药物释放的影响。

采用HPLC法建立了 2-MESLN的药物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达到100. 02%。

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散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测定2-METSLN的性质,结果表明其为较为均匀的类球体,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49±18nm和-40.3±2.60mv,平均包封率为88.32±2.07%,药物可能以无定形状态存在。

采用透析袋扩散法测定2-METSLN的体外释药行为,表现出缓释特性,符合Weibull释药模式。

通过纳米粒外观、粒径和包封率的变化,评价室温放置纳米粒混悬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粒混悬液至少稳定6周。

选择4%的甘露醇和6%海藻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得2-ME TSLN冻干粉,复溶后粒径和包封率基本没有变化。

本文采用磺基罗丹明B(SRB)法考察了自制的2-MESLN对人源癌细胞MCF-7、PC-3和SK-N-SH的细胞毒作用和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率。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PPT课件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PPT课件
缺点是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 机溶剂,可能对药物活性产生影响。
热融分散法
热融分散法是将脂质材料加热 融化后,加入药物和辅料,通 过搅拌、冷却等步骤制备出固 体脂质体纳米粒。
热融分散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 简单、对药物活性影响较小。
缺点是需要使用高温,可能对 某些药物稳定性产生影响,且 脂质材料在高温下容易氧化。
药物传递与控释性能
药物传递
固体脂质体可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脂质膜内,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和 控释。
控释性能
通过调节固体脂质体的膜结构和药物与膜的相互作用,可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和控制释放。
表面修饰与功能化
表面修饰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对固体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以提高其在生物体内的靶向性 和生物相容性。
药物控释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实现药物的缓 释和长效作用,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作为免疫佐剂,能 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抗肿瘤 和抗病毒效果。
基因治疗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作为基因载体, 将治疗基因导入病变细胞,对基因进 行调控或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其他制备技术
01
其他制备技术包括溶剂挥发法、 超声波法、高压均质法等。
02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 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 备。
04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在药 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靶向给药与药物控释
靶向给药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能够将药物定向传递到病变部位,提高药 物的局部浓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VS
成本控制
降低生产成本是关键,需要优化工艺、降 低原材料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含量测定常明泉;孙运娥;蒋安荣;王刚【摘要】目的建立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山嵛酸甘油酯、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载体材料,丙酮-三氯甲烷(1:1)为有机相,以泊洛沙姆、聚乙二醇、聚山梨酯80、纯化水为水相,乳化温度75 ℃,搅拌器转速600 r·min-1,冰水固化温度2 ℃进行制备;采用高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含量,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4.3%乙酸溶液(55:4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柱温30 ℃.结果制得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槲皮素在2.0~20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1.343 5C-1.490 4(r =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09%(n =6).结论所建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准确,可行.%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preparatian process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quercetin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QUE-SLNs ). Methods The oil phase for preparing QUE-SLNs was mainly made of Glyceryl behenate ( ATO ),soy lecithin and cholesterol, and the aqueous phase was made of poloxamer, PEG-DPS E and Tween 80. The temperature for emulsion was set at 75 ℃ , for solification from ice to water was at 2 ℃ ,and the agitator for emulsion was 600 r · min-1. The quercetin was determinated by a high-velocity centrifugation and HPLC. The Diamonsil C18( 250 mm×4.6 mm,5μm ) was used, methanol-acetic acid ( 55∶ 45 ) was taken as mobile phase at 1.0 mL · min -1 ,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0 ℃ and the sample was loaded with 20 μL. Results QUE-SLNs were stable and presented as linear relation at the range of 20.0 ~200.0 μg · mL 1 ,A= 1. 343 5Cl. 490 4( r= 0.999 6 ).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7.7% and RSD was 1.09% ( n = 6 ). Conclusion Peparation process for QUE-LCL is stable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is simple, reliable, accuracy, and feasibility.【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8【总页数】3页(P1069-1071)【关键词】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量测定【作者】常明泉;孙运娥;蒋安荣;王刚【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药学部,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药学部,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药检学院,湖北十堰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药学部,湖北十堰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TQ450.1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cles,SLN)具有细胞亲和性、靶向性、缓释性、低毒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药物制成脂质体可大大提高生物利用度[1]。

固体类脂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固体类脂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固体类脂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陶金成;简炎林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年(卷),期】2004(015)002
【摘要】固体类脂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毫微粒类给药系统。

它是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类脂如卵磷脂、甘油三酯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nm~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

SLN具有靶向控释、增强药物稳定性、载药量高、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和灭菌等优点。

本文拟就SLN的制备、特性和应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陶金成;简炎林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深圳市 51803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深圳市 518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3
【相关文献】
1.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脑靶向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海珍;胡彦武;姚慧敏
2.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J], GUO Tong-lin; WANG Cui; SHEN Li-xia
3.固体脂质纳米粒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栗达; 贾颜鸿; 周童; 王欣琦; 张泽兵
4.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肿瘤靶向应用研究进展 [J], 薛艺聪;王宁
5.固体脂质纳米粒内服吸收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洪冕;张燕筠;陈冬梅;谢书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载药纳米粒的研究与制备结题报告 徐晟

脂质体载药纳米粒的研究与制备结题报告 徐晟

脂质体载药纳米粒的研究与制备摘要:目的:应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茶多酚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佳处方。

方法:本研究采用逆想蒸发法制备包裹茶多酚的脂质体,以卵磷脂(EPC)和胆固醇(CH)作为膜材,以胆酸钠作为柔软剂,采用逆向薄膜蒸发法制备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并用离心法测其包封率。

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脂质体膜材料中水油相之比,卵磷脂(EPC)与胆酸钠的质量比,超声时间对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并优化处方,得到最优结果并进行验证。

结果与结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胆酸钠比例为8:1,水相与油相比为1:4,超声时间为2分钟。

单因素考察用于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处方的优化筛选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预测性,此处方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制得较高包封率的茶多酚柔性脂质体。

关键词:脂质体茶多酚柔性逆相蒸发1.绪论1.1前言 茶多酚(tea polyphenol, TP) ,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大多属缩合单宁,因其大部分溶解于水,所以又称为水溶性单宁,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占茶叶干质量的20%~30%[1]。

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理功能,还有消炎利尿、解酒等功效[2]。

但茶多酚脂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易被氧化,从而限制了它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中应用。

[3]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胶囊化技术,具有有效防止被包裹药物氧化、提高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使被包裹药物具有靶向性、天然无毒、生物可降解、无免疫抑制作用等优点[4-5]。

本试验利用脂质体将茶多酚进行包覆,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研究得出其最佳工艺配方。

1.2脂质体的概述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由磷脂双分子定向排列而成的微型囊泡(vesicles),脂质体的组成:类脂质(磷脂)及附加剂。

1.1.1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

磷脂的结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

脂质体纳米沉淀法颗粒

脂质体纳米沉淀法颗粒

脂质体纳米沉淀法颗粒
分析与设计
1. 研究背景
脂质体纳米沉淀法通常被用于制备脂质体纳米粒子,在制备膜蛋白、脂蛋白以及抗原等小分子的药物载体方面,可以削减蛋白的氧化反应,提高药物传递效率和药物质量。

同时,脂质体纳米沉淀法也可以用于制备和表征核酸,蛋白质和细胞受体的纳米粒子,以促进药物治疗的效果。

2. 研究目标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研究脂质体纳米沉淀法在制备脂质体纳米粒子中的可行性,并且评估制备成功的纳米粒子的粒径、粒度分布以及稳定性。

3. 实验设计
实验样本:以单个聚合物质或化学药物载体为样本,运用脂质体纳米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的药物组分和聚合物质,如脂质体、载体蛋白或小分子药物。

(2)将脂质体和载体蛋白或小分子药物混合在适当的溶剂中振荡。

(3)采用水溶性聚合物对混合溶液进行稠化处理。

(4)将稠化后的溶液加入抗凝剂或吸附剂,如钠硫酸或二氧化
硅。

(5)将稠化后的溶液放置在冰上冷却,直至凝固变硬。

(6)将固化的溶液反复桶压击破,得到脂质体纳米粒子。

(7)最后,运用逆相单晶气相色谱-质谱(LC-MS)法,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经过上述实验步骤,成功地制备出脂质体纳米粒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的粒径在50-200 nm之间,粒度分布较均匀。

LC-MS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脂质体纳米沉淀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出稳定的脂质体纳米粒子,粒径稳定性在50-200 nm之间,粒度分布较均匀,没有明显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脂质体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又称固体脂质体,是一种室温下为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质体或类脂纳米粒子。SLN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是一种以硬脂酸、卵磷脂、三酰甘油等脂类原料为基质,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 50 ~ 1000 nm 粒径的固体脂质粒子给药体系[1-2]。

SLN 常温下为固态,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①良好的生物兼容性;②能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并可有效避免药物的降解和泄漏;③适合于多种给药途径;④稳定性好,能提高不稳定药物的稳定性[3]。另外 SLN 在很多疾病特别是在癌症治疗中也显示了特殊的优越性[4],Stevens 等[5]研究发现,叶酸受体靶向系统与 SLN 的联合应用与对照组(叶酸受体靶向系统)相比较,前者明显增加了药物的在体摄取和在叶酸受体细胞系中的细胞毒性,改善了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嫁接肿瘤小鼠的存活率。SLN 主要适于包裹水溶性低的药物,用作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或作为靶向定位和控释作用的载体[6]。何林等[7]研究了肝靶向阿克拉毒素 A(Aclacinomycin-A,ACM-A)固体脂质纳米粒(ACM-A-SLN)的性质,实验表明 ACM-A-SLN 体系在肝脑中的药物浓度是对照组 ACM-A 浓度的近 3 倍,具有良好的靶向性。相对于常见的药物载体,如脂肪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微粒等存在的热力学不稳定、毒副作用大以及易被单核-吞噬细胞消除等不足的脂类物质,SLN 对机体没有任何的毒副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SLN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载体,除上述特点之外,还具有载药能力强、对靶器官有特异趋向性、成本低和利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8]。近年来,鉴于 SLN 独特的优势,针对其作为药物或食品载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目前SLN 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1 SLN 的主要制备方法 1.1 溶剂扩散法 该法是将脂质在适当温度下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将获得的混合液倒入水相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乳化,随着有机溶剂向水相扩散使脂质溶解度降低,同时调节 pH 值改变粒子的 Zeta 电位,便可得到凝聚的 SLN,离心分离干燥后即可获得 SLN 固体粉末[9]。此法以溶剂乳化扩散法制备聚合物纳米粒为基础,不同的是使用的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且制备过程中不需要蒸发有机溶剂。卫薇等[10]采用此法制备羟喜树碱磷脂复合物,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得复合物粒径为 190 ~ 210 nm、Zeta 电位为10.5 ~ 20.5 mV、药物浓度为 30.88 μg/ml,且复合物中羟喜树碱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其他溶剂明显增大,水中很容易分散形成纳米粒,以羟喜树碱-磷脂(1:2)制备获得的复合物,可在水中形成比较均匀的脂质纳米粒,与吴燕等[11]报道的该脂质体纳米粒所用药-脂(1:25)相比,磷脂用量减少了12.5 倍,且药物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1.2 微乳法 微乳是由亲脂相(一般为油脂)、表面活性剂和水相所组成的澄清、透明、热力学稳定的溶液。微乳法制备 SLN 原理一般可分为两步,首先是制备微乳[12]。将温度控制在脂质(常用为硬脂酸)熔点以上,将少量熔融脂质与 1 ~ 1.5 倍表面活性剂及水混合均匀,根据目标物不同,可选择性添加助表面活性剂,稍适搅拌形成外观透明、热力学稳定的油/水(O/W)体系。其次是冷凝固化。匀速搅拌该体系,并于期间缓慢匀量加入大量冷水,此时可逐渐沉淀形成SLN 分散体,借助超滤或冷冻干燥技术即可获得大量固体颗粒[13-14]。Marengo 等[15]用热熔融设备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球,以熔点较低的固体类脂物作为微乳液的内相,在高温下制备O/W 微乳液,然后将高温 O/W 微乳液分散在冷水中降温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球(SLN),实验结果表明用 0.22 μm 的针头,在温度 60 ℃ 或稍高一些以及 1.5 Pa 的条件下,可获得平均粒径 26 nm、分散指数 0.1 的颗粒。

1.3 高压乳匀法 该法是采用高压(10 ~ 200 MPa)推动液体通过狭缝(100 MPa 时只有几个微米宽),流体在短距离内加速到非常高的速率(大于 1000 km/h),同时在极高的剪切力和空穴力作用下,使颗粒尺度达到纳米级[16]。此方法包括两种技术方法:热乳匀法和冷乳匀法。热乳匀法是在高于脂质熔点温度以上制备 SLN[17]。将载药熔融脂质、相同温度的水和乳化剂等原辅料用高剪切混合设备混匀,然后在脂质熔点以上温度进行混合物的高压乳匀,最后经过冷凝干燥,获得SLN 粉末状固体颗粒。通常较高的温度可制得较小的颗粒尺寸,但同时也增加了药物和载体的降解速率。热乳匀法所制备的 SLN 的平均粒径,取决于乳匀压力和循环次数,以及药物自身的硬度等因素。冷乳匀法则是将固体脂质与液氮或干冰混合,研磨产生粒径 50 ~ 100 μm 的脂质粉末粒子,将粉末分散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在低于脂质熔点 5 ~10 ℃ 下高压乳匀,通过高压乳匀机的剪切使固体微粒形成SLN[18]。Li 等[19]选择水飞蓟宾(silibinin,SIL)和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为模型药物,采用高压乳匀法将两种药物分别包载于 SLN,制成的 SIL-SLN 呈球状,形态规则,平均粒径为(157 ± 8)nm、Zeta 电位为(–35.36 ±2.68)mV、包封率为 95.64%、载药量为 4.63%;TET-SLN呈片状,形态不规则,平均粒径为(47 ± 3)nm、Zeta 电位为(–32.99 ± 2.54)mV、包封率为 97.82%、载药量为 4.76%,实验表明 SIL-SLN 和 TET-SLN 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4 溶剂乳化挥发法 此法是将脂质材料溶解于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脂质/溶剂体系在水相中乳化,混合液在减压条件下随着有机溶剂蒸发,脂质微粒便可在水相介质中聚集并沉淀,从而形成纳米粒分散体[20]。此法制得的 SLN 平均粒径一般为 30 ~100 nm,粒径大小主要受脂质含量和乳化剂种类影响[21]。樊兆敏等[22]应用此法制备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LM)乙基纤维素微球(ethyl cellulose ethoce,EC-SLN),以载药量率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 5 因素 4 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 EC-SLN 的最佳工艺参数:乙基纤维素(EC)浓度 3%、克拉霉素中间体/EC 为 1:1、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浓度 0.10%、油水体积比 1:4、聚乙烯醇 124(PVA)浓度 1.0%,制得的 CLM-EC-SLN 得率和包封率最高,分别为 98.66% 和 82.59%。

1.5 薄膜-超声分散法 将脂质和实验所需药物溶于适宜的有机溶剂,混合液置于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圆底烧瓶会形成一层脂质薄膜,向膜中加入乳化剂水溶液,经过超声分散,便可得到小而均匀的 SLN[23]。田海燕和翟光喜[24]以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硬脂酸、大豆卵磷脂等为原辅料,采用此法制备去甲斑蝥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所得 NCTD-SLN 的平均包封率为 54.6%,平均粒径为 190 nm,在 4 ℃ 下放置 3 个月,包封率和粒径、表面电位几乎无变化,颗粒实验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包封率稳定性。马艳等[25]以姜黄素(curcumin,CUR)、硬脂酸及吐温-80 为原辅料,采用此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CUR-SLN),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表明选用姜黄素30 mg、硬脂酸 60 mg、卵磷脂 117 mg 等为原料时,所得CUR-SLN 粒径分布均匀,平均为 58.0 nm,包封率达95.98%、载药量为 15.87%。

1.6 方法比较 参考已报道文献[26-29],综合归纳上述 5 种制备方法的主要工艺指标以及生产中的优缺点,可得出表 1。

2 制备中主要影响因素 2.1 载体物(类脂) SLN 是以固体脂质或者混合固体脂质为原料,经高温乳匀法制备后,饱和脂肪酸 SLN 部分或全部以高能态的 α和 β’ 晶型存在[30]。储存过程中,高能态的晶型可以转变成能量更低、更加有序的 β 晶型。由于 β 晶型的高度有序性,不规则晶格数目减少,从而将药物排出。形成不规则的固体脂质骨架是 SLN 高载药量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药物可位于脂肪酸链或者脂质层之间,还可存在于不规则晶格中(如无定型 SLN 骨架)[31]。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有亚稳态的 α、β’ 和稳定的 β 晶型,硬脂酸主要有 A、B、C 三种晶型。随着降温或贮存过程中晶格的老化和多晶型转变,晶格越来越有序,容纳药物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药物逐渐析出。脂质的链长对晶型转变的速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三肉豆蔻酸甘油酯 SLN 的多晶型转变的速度快于三硬脂酸甘油酯,后者由于转型缓慢,更易将药物分子从晶格中挤出[32]。Mandawgade 和 Patravale[33]研究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低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两种脂肪酸氢化后分别制备而成的SLN,并对比了各种 SLN 的理化性质与药理学作用,发现脂肪酸链的长度对 SLN 有较大影响。

2.2 乳化剂 乳化剂可影响 SLN 的表面性质,降低表面张力,促进粒子分离,减少粒子聚集而达到稳定 SLN 的作用。乳化剂的种类、浓度等指标均可影响 SLN 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