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固化温度对苎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1 实验 部 分
1 1 原 材料 .
9 8MP , 3 a 拉伸模 量 为 6 . 1 4~18 0 P 。因此 , 2.G a 科 。植 物 纤 维 增 强 复 合 材 料 根
1 2 测试 仪器 及条 件 .
据 基体 树脂 的种 类 , 常需在 室 温 一 0  ̄ 通 20C的范 围 内
进 行加 工 , 而植 物纤 维 是 由纤 维 素 、 纤 维 素 、 质 半 木 素、 果胶 等成 分组 成 , 这些 成分 随温 度升 高 而逐渐 氧 化 降解 , 而导致 纤维 力 学性 能下 降 , 固化 温度 对 从 但 植物 纤维 增 强复合 材 料力 学性 能影 响 的研究 很少 报
能 源危 机 和资 源约束 ,植物纤 维及 其 复合 材 料 E益 t
成 为人 们 的研 究热 点 。植 物纤 维 主要 包 括 苎 麻 、 亚
麻、 剑麻 、 大麻 和木纤 维等 , 与合 成纤 维相 比 , 具有 轻 质、 无毒 、 低成 本 、 的 比强度 和 比模 量 及 可 生 物 降 高
道㈨ 。
示差 扫描 量热 仪 ( S ) T ri— l e S 一 , D C 为 eknEm r C 7 D 升温 速率 为 2  ̄ / i。热失 重分 析仪 ( G 为 P r 0C r n a T A) e- knEme C 2 升 温速 率为 2 ℃/ n i.l rT A-, O mi。 树 脂 板 材 和 复 合 材 料 的 力 学 性 能 在 Is o nt n r
为减少 污染 、 护环 境 , 保 同时 为应对 日益逼 近 的
木/麻/PP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第2 1卷
第 3期
木材 工业
CHI NA 、l 0D " ) l R RY
20 0 7年 5月
Ma 0 y 20 7
VO . 1 No 3 12 .
研
材 料 性 能 的 影 响
whl o s t o 0/P ie , 0 it ie n 0/wo df e. i icn i s f P f r 3 uef r d3 o br et s 49 6 b b a 9 6 i
Ke od : wo df e ; uef e ;p 1p o ye e P )ie ; o oi ;po et yw rs o b r j t i r oy rp 1n ( P f r c mp st rp ry i b b e
性能较佳 。
关键词 : 木 纤维; 纤维 ; 丙烯 ( P 纤维 ;复合 材料 ; 能 麻 聚 P) 性 中图分类号 : 6 3 TQ 2 Ts 5 ; 3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8 5 (0 7 0 —0 80 10 —6 4 2 0 ) 20 0 -3
T eE fcso o / ue P lp o ye eFb rC ne t h fet fWo d J t/ oy rp ln ie o tns
郭文静 ,范 留芬 ,陈正坤 ,王 正
(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 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9 ) 001
摘要 : 采 用无纺织气流成型织坯再 热压 的工艺, 研究汽车 内饰 用木/ P 麻/ P纤 维三元 复合材料 中, 3种 纤维含 量对复
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 究结果表明 , 增加 P P纤维含 量 , 可以提 高复合材料 的静 曲强度和 耐水性 ; 纤维含量 增加 对 麻 提 高材料的强度影响显著 , 但耐 水性略有 下降。当 P P纤 维含 量为 4 %、 纤维为 3 、 O 麻 O 木纤 维 3 时, O 复合 材料 的
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酚醛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材料,在工业界中广泛应用于制造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建筑、电气电子等领域。
由于剑麻纤维具有极高的强度和模量,因此将其与酚醛
树脂复合制备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展现出极高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并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能、加工工艺以
及应用性能,为该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1. 制备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
选用剑麻纤维、酚醛树脂、硬化剂、润滑剂等材料,在一定比例下,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
2. 分析物理力学性能。
对制备的材料进行拉伸、弯曲、压缩等力学测试,分析其力学
性能。
3. 优化加工工艺。
通过对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的调整,优化制备过程,探索制备最优
材料的工艺。
4. 研究应用性能。
测试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耐腐蚀性、机
械性能等应用性能。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可以制备出一种优异的剑麻纤维增强酚醛模塑料,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系
统研究和分析,探索其应用前景,为剑麻纤维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实际
应用价值。
苎麻织物增强PLA-P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研究进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简称FRC)层合板作为一种先进的轻量化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抗疲劳性、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业以及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复合材料层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常常面临分层损伤(delamination)的问题,这种损伤形式会严重影响其结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层损伤的机理、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基本结构与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Laminates)是一种由多层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单层复合材料叠加而成的结构材料。
这种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以及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基本结构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主要由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两部分组成。
基体材料通常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起到粘结和固定增强纤维的作用。
增强纤维则主要由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构成,这些纤维以其高强度、高模量特性赋予了层合板良好的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性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即单位质量所能承受的力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这使得它在轻量化设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麻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开发应用

8 2
麻 纤 维 增 强 热 塑性 复合 材 料 及 其 开发 应 用
21 0 0年 5月
1 2 2 力学性 能 ..
是 热塑性 复合 材 料 的主 要工 艺 参 数 。其 中 , 合物 聚 的熔融 黏度是 最 为重 要 的成 型 工艺 参 数 , 决 定着 它 成 型工艺 状态 和产 品 性 能 。若 树 脂 熔 融 黏度 过 低 , 树脂 基体 的过 渡 流 动将 导 致 不 能很 好 的覆盖 纤 维 , 树脂 含量 过低 , 响复合 材料 的性能 ; 影 若树 脂熔 融黏
关键 词 :天 然 纤 维 ;亚麻 ;大麻 ;黄 麻 ; 热 塑 ;复合 材 料 ;应 用 中 图分 类 号 :T 3 2 B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9 (0 0 0 0 8 0 0 3— 9 9 2 1 )3— 0 1— 4
目前 , 环境 材 料 已成 为新 材 料 领 域 中 的一 个 新 的研 究方 向。在环 境 材 料 中 , 然 纤 维 扮 演着 越 来 天
加 了其 附加 值 , 广 了麻产 业在 世界 范 围 内的发展 。 推
图 1 亚 麻 纤 维 的 S M 截 面 图 E
收 期: 09 5 6 稿日 20 ̄ - 2
作者简介 :张璐 ( 90 ) 18 . ,女 ,在读博士 ,讲师 ,主要从事复合材料方面的研 究。
} / M 2 1 。 3 旺’C 0ON
已得 到复合材 料 工 业 界 的 广泛 关 注 … 。 因此 , 究 研 天 然纤 维热 塑性 复合材 料 的开发 及应 用成 为 了必然
的趋 势 。 12 麻 纤维 的特 性 .
12 1 化学 组成 与结构 .. 麻 纤维 分为 细 胞 壁 和 细胞 腔 , 胞 壁 主 要 由纤 细
苎麻纤维/聚丙烯混纺混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所 ;纱线 ,湖北远东麻业有限公司 , 射阳县丝丝缘化纤有限公司。热压机 : 平板硫化机 , L — 30 30 , X B D 5X 5 型 浙江湖 ,
州东方机械有限公司产品 ;电子织物强力机 ,Y ( G B)06 一5 型 ,温州大荣纺织机械厂 ;x衍射仪 ,Ut I u 2D20 lmaIR i I
纬分别为 10 1c 0 根/ m,纬向体积分数分别为 5 %、3 %、2 %、6 %、7 % 1 0 0 3 5 7 5 2 艺条件下织造平纹布 ;在经密和其它工 2
艺不 变 ,纬 密为 10 1c 的条 件下 织 造 1 组 织 的斜纹 布 和锻纹 布 。 0 根/0m / 1
混纺物的织造 : 采用将苎麻纱线和 P P长丝混合成复合纱。 即在花式捻线机上让苎麻纱线和 P 长丝通过空心锭子, P
间j2m n J0 i,苎麻纤维体积分数为5 %时,复合材料 的拉伸性能最优,对于不同组织的织物,缎纹组织 0
的复合 材料 的拉 伸性 能最 好。
关键 词 :苎麻 ;聚 丙烯 ;混纺 ;混织 ;增 强复合 材料
中图分 类号 :T 3 B3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 5 6 (0 8 -0 2 - 0 0 9 1 02 0 ) 0 3 5
复合材料对人体 的亲和性 问题 ,因此开发完全生物降解的苎麻复合材料可 以拓宽苎麻纤维的应用范围, 促进我国材料
科 学 的发 展有 着十 分重要 的意义 。
苎麻纤维复合材料因所具有优良的冲击性能 , 抗拉强度 ,较高的比模量 ,和很小的比重,可循环利用的有点 ,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汽车 内装饰材料 、汽车顶棚等受力要求 比较小的部分可以用苎麻纤维符合材料 , 如果采用苎 麻织物可以得到各种精美 的图案且对室内空气无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苎麻纤维
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韩宋佳;王柯;张琴;傅强【期刊名称】《塑料工业》【年(卷),期】2013(041)006【摘要】采用动态保压注塑成型技术(DPIM),通过在熔融共混体系中施加往复的剪切应力以改善剑麻纤维(SF)与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动态保压获得的样品,拉伸强度与模量获得大幅度提高,但样品冲击性能有所下降.当剑麻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动态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3%.DSC结果表明:由于剑麻纤维充当了结晶成核点的作用,使得复合物的结晶温度提高.%Through a dynamic packing injection molding technology (DPIM),imposed the back and forth ac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melt blending system,the injection product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isal fiber(SF)/polypropylene (PP)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est showed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the DPIM product increased,but the impact strength decreased.Addition of 30% SF caused an increase of 23% in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dynamic composite.Moreover,the DSC showed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composite was improved,due to the sisal fibers acting as the heterogeneously nucleating points.【总页数】4页(P35-38)【作者】韩宋佳;王柯;张琴;傅强【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1+4【相关文献】1.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J], 何莉萍;田永;吴振军;王璐琳;屈伟平;丁舟波2.表面处理对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J], 王璐琳;何莉萍;田永;屈伟平3.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韩海山;孙占英;沈春银;戴干策4.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J], 梁小波;杨桂成;曾汉民5.聚烯烃弹性体对剑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J], 谢羽;李宾;孙占英;戴干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 作者:轻化081 王龙 摘要 麻纤维具有价廉质轻、自然降解、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本文评述了这类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系统地介绍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评论了麻纤维的结构特点、纤维表面改性以及复合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 关键词: 复合材料,评述,黄麻纤维,聚丙烯纤维,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工艺参数,力学性能 前言: 近年来,用自然界中资源最丰富的天然植物纤维替代现在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等合成增强纤维,开发具有优良性能和价格低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植物纤维价廉质轻、比强度和比刚度高以及可生物降解等优良特性,是其他的增强材料无法比拟的.在天然植物纤维中,麻类纤维不仅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同时具有纤维素质硬、耐摩擦、耐腐蚀的特点.我国的麻类资源极其丰富,是世界上麻分布最广、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用麻纤维制备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已经在欧美、日本和我国广泛展开,有的科研成果也已进入实用推广阶段,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国内已有研究者对剑麻、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做了相关的综述和评价【1-3】,但是还没有对所有麻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全面地、系统地评述.本文在介绍各类麻纤维的概况和特性的基础上,全面地综述国内外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特点,以期促进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1麻纤维的概况和力学性能 按照从其植物本体抽取部位的不同来定义区分,各类麻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叶子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韧皮纤维主要有苎麻(Ramie)、亚麻(Flax)、黄麻(Jute)、大麻(Hemp)和洋麻(Kenaf)等;叶纤维则包括剑麻(Sisa1)和蕉麻(Abaca)等.其中黄麻和洋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多用于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亚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纤维相近,广泛用于纺织原料等;叶纤维则比韧皮纤维粗硬,主要用于麻绳、麻袋和手工艺品等。麻纤维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表现出典型的复合材料特征.不同种类的麻纤维其细胞长度和宽度分布在5—50mm和20—50 m;其横截面为有中 2
空腔的腰圆形或多角形,纵向有横节和竖纹.各类麻纤维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组成,其化学成分组成和结构参数列于(表1)[4].麻纤维因其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连续长度较长等原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表2)[4],但是其力学性能则因其生长条件、抽取部位和种植时间不同而不同.
2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增强体:黄麻学名CorchorusCapsularisL.,又名络麻、绿麻,一年生草本植物.黄麻纤维的硬度很高,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的特点,但是与玻璃纤维相比,仍有弯曲强度低、吸湿性大、染色性差等缺点.因此,在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差以及界面强度低下等问题. 基体:聚丙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等规聚丙烯因其低温脆性和收缩率大等缺陷,导致制品易变形且耐冲击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应用范围,聚丙烯的长处与麻纤维相结合,制定复合材料,取长补短。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C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 3
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C。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PP也不象PE那样在高温下仍具有抗氧化性。 改性剂和预处理纤维:硅烷偶联剂和马来酸酐 改性机理研究现状: MAPP分子中有大量的羧基或酸酐基,这些基团能够与纤维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减少了引起纤维极性和吸湿性的羟基的数目,同时该共聚物长链又能与聚丙烯作用,如发生相互缠结或产生共结晶现象。这样提高了天然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亲和性。MAPP在基体中起一个桥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与纤维发生酯化作用,由于天然纤维结晶度较高,反应过程只能中体积相对较大的MAPP分子很难渗入到天然纤维的内部,因此,MAPP和天然纤维的反应大部分集中在天然纤维的表面。另一方面,在MAPP分子链的末端是很长的聚丙烯链段,它可以和聚丙烯基体发生相互缠结,接枝链段聚丙烯与基体聚丙烯的晶型相同,而晶型相同的两种聚合物混合时,可以产生共结晶现象,彼此进入对方的晶格。这样无疑提高了体系的相容性,这是MAPP增容的优势所在,是别的相容性所无法比拟的。在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差以及界面强度低下等问题.郑融等[5]研究了黄麻线状单向纤维和随机分布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与竹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实验中加入固化剂对纤维表面进行处理,提高了纤维和树脂界面的粘接性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曾竞成等[5]研究了黄麻捻合纤维束和黄麻布增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黄麻纤维与热固性树脂基体之间有较好的浸润性;黄麻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性能比黄麻布复合材料高,接近玻璃纤维布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表明黄麻纤维能够代替玻璃纤维制备成结构材料的可能性.张安定等[6]用 注射成型制备黄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时发现,随着纤维质量分数或长度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弯曲的强度和模量是递增的,而冲击强度是递减的;黄麻纤 4
维的添加改善了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模量,但是冲击强度和伸长率有所降低。日本Shima等[7]用注射成型方法制备黄麻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分析了吸湿性对纤维和复合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用去油、脱脂和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纤维,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变化.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的强度和刚性不随吸湿性的变化而改变,复合材料的破坏形态在吸湿实验前后也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复合材料内部的纤维由于吸湿出现浸润膨胀,材料的刚性有所下降但是拉伸强度保持不变.用电镜观察由硅烷偶联剂预处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断面,表明纤维和树脂问良好的粘结界面,是几种处理方法中效果最好的.Dieu等[8}在开发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过程中发现,纤维经过室温20℃、低浓度0.4%的碱液处理后,其与树脂之间的界面粘接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当共混物中添加了马来酐改性聚丙烯后,材料的界面也能得到改善,而且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55%和190%,但是冲击强度没有提高.与黄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黄麻纤维/玻璃纤维膜/聚丙烯混杂复合材料显示出极好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冲击强度从13.2kJ/m增加到38.9kJ/m.此外,Takemura等[91利用日本传统增强麻质渔网和渔线的Kakishibu方法处理黄麻织布,分析了黄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蠕变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蠕变初期的弹性应变出现减少;纤维在小负荷胀紧状态下处理时,材料的杨 氏模量增加;但是在大负荷的状态下处理,效果反而变坏. 1原材料 (1)黄麻纤维:工艺纤维的线密度为3.33~1.67 tex,长度3.5~290mm,含短绒(<25 cm),麻屑、并丝、麻粒及其他杂质约21.1%。(2)聚丙烯(PP)纤维:线密度1.5 dtex,长度40 mm,熔点168℃,密度0.89 g/cm3,单纤维强度485 mN/tex,断裂伸长28%。 2仪器与设备 TT500型电子天平、FZK500型开松机、FZSCD-Z850型高产梳理机、FZP1000型铺网机、FZZ-Ⅰ1000型预针刺机、FZZ-Ⅱ1000型主针刺机、101AB-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等。 模压成型关键工艺参数与产品力学性能的关系为研究模压成型关键工艺参数与 5
产品力学性能的关系,以T字型复合材料预制件为例,选择纤维配比、铺网层数、铺向角、热压温度和成型时间 5个关键因素来研究,每个因素分3组(如表1所示),暂不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试验方案,测试每一组的每一因素值成品相应的拉伸、撕破、顶破性能[6],每一力学性能指标值均为某一因素值在不同组别下所测得值的平均数。
T字PP/型黄麻复合材料试样的尺寸为15 cm×15 cm,厚度为0.5 cm,铺网总层数为13、17和21层,拉伸、顶破、撕破性能测试的结果如图3~图6所示。在所有影响PP/黄麻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热压温度,当热压温度过高时, 6
制备过程中PP融化之后溢出在黄麻表面,造成PP与黄麻纤维之间结合不理想,界面性能较差,当复合材料受力时,易发生脆性断裂。另外,PP与黄麻纤维的配比对材料的拉伸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在本文选择的配比范围内,随着黄麻纤维与PP质量比从50∶50变为60∶40,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这是因为热压成型过程中过高的PP含量会造成部分PP纤维的熔融和溢出,起不到对麻纤维的黏结增强作用;黄麻纤维的力学性能优于PP纤维,过低的黄麻纤维比例降低了其在材料整体中的增强作用。当铺向角为45°,铺层数为21层时,其对应的复合材料试样拉伸、撕破、顶破性能最好;较好的成型时间是4 min。 6结论 热压温度为190℃,黄麻与PP纤维的质量比为70∶30时,PP/黄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力达到最大值;随着热压时间延长,强力呈上升的趋势,在热压4 min时拉伸、撕破和顶破的强力最好;当纤维总层数为21层,铺向角为4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达最优。 参考文献 1卢殉,章明秋,容敏智,杨桂成,曾汉民,剑麻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学报,19(5),1(2002)) 2 (梁小波,杨桂成,曾汉民,剑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19(2),63(2005)) 3(余权英,黄麻塑料复合材料,高分子通报,2,72(1991)) 4 A.K.M ohanty,M.M isra,G.Hinrichsen,Biofi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