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教学提纲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教学提纲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教学提纲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图1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练一练

图2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半球,南极洲跨半球

亚、欧——山脉、河、山脉、海峡

亚、非——运河、海、海峡

南、北美——运河

亚、北美——海峡

南美、南极——海峡

欧、非——海峡、海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

图3

练一练

分布

界线

大洲

地形类型

特点

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

山地

海拔较高

( m以上)

很大

峰峦,

坡度

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

伸很长的山地。

丘陵

较低

( m以下)

较小(多在200m

以下)

起伏,

坡度

我国著名丘陵、

平原

较低

( m以下)

平坦,

起伏

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世界

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_平原。

高原

较高

( m以上)

地面,

边缘

最大高原:___________高原

最高大高原:___________高原

盆地无一定标准大小均匀中间,

四周

最大盆地:___________盆地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山脉世界最高大,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4.各大洲地形特点

结合图3及地图册分析各大洲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大洲共同特征地貌类型地势

地形单一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高原为主,被称为“冰雪大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分东、中、西三部分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东、西部高,中间低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底(中部为高原山地,

四周为平原)

高低起伏大

1.洋、海、海峡概念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

洋、洋、洋、洋。(按面积排列由大到小)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的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

或与大洋大致隔开。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以海峡相连。

是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拓展:地峡,如中美地峡和克拉地峡) 图4

写出下列各海峡的名称:

图5

2.四大洋分界线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 ”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洋名称 地理分界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 经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680W 经线 印度洋与大西洋 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1460E 经线 印度洋与太平洋 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20 0E 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 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海峡一线

3.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练一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图6

组成:海岸、大陆架、大陆坡、海沟、

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1】请将图5中的各个海峡的番号填写到下图中适当位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日本从中东国家进口的石油货轮回国需要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2)德国从中东国家进口的石油货轮回国需要经过的海峡或运河依次是?

【合作探究2】读图8“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

←板块运动方向

——板块边界??

(1)在图中写出各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2)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3】读图9地形剖面图,判断字母代表的各类地形。

图9

【课堂检测】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单选)

1.图10和图11分别表示何种地形()

图10 图11

A、山地和丘陵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平原

D、山地和盆地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多佛尔海峡

D、马六甲海峡3.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5.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6.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A.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B.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C.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最深的海沟D.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里8.被世界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阿尔卑斯山脉10.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

A、亚洲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11.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12.属于纵贯南北美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A、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

B、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二、填空题

13.读东西两半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______%,而陆地面积

仅占_______%,因此,可概括地说,地球上是

_________分海洋__________分陆地。

(2)在上图中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填在其相

应的位置上。

(3)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是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洲是世界最大的洲。南极洲主要位于_________内,四周被_________环绕。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_,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_洋。

(5)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_______,南北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东西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

(6)海岸线最平直的大洲是_________,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是_________。

【巩固提高】

右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X 大陆是( )

A .非洲大陆

B .北美大陆

C .南美大陆

D .南极大陆 2.Y 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澳大利亚大陆

C .北美大陆

D .南美大陆 3.当北京地区座北朝南的房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下图中各岛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2007年高考重庆卷)读图,回答4~5题。

4.某两洲面积之和与某大洋面积十分接近,它们是( )

A .亚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B .亚洲、非洲与印度洋

C .欧洲、北美洲与大西洋

D .欧洲、非洲与印度洋

5.从B 大洲最大港口至G 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图中的(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① ② ③ ④

6.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A.多1个B.多2个C.少1个D.少2个

7.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

(1)E代表(高原),F代表(洲)。

(2)沟通阿拉伯海和红海的海峡是,图中代号是;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代号是;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图中代号是;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又盛产石油的海峡是,图中代号是。(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原因

是。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参考答案

【探究1答案】

(1)霍尔森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

(2)霍尔森兹海峡-曼德海峡-台湾海峡-苏伊士运河(或绕道好望角)-直不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探究2答案】

(1)略

(2)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

(3)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会逐渐消失

【探究3答案】

A大陆架B大陆坡C洋盆D海岭E海沟F岛屿G高原H盆地I山地J高原K 丘陵L平原

【基础练习】

1.D

2.B

3.D

4.C

5.A

6.D

7.C

8.A

9.C 10.C 11.C 12.B

13.(1)71 29 七三(2)略(3)亚欧欧洲南极圈海洋(4)太平洋北冰洋

(5)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亚洲,南极洲(6)非洲欧洲

【巩固提高】

1. D

2.B

3.A

17.(1)安纳托利亚、非洲(2)曼德 C 直布罗陀 A 黑海海峡 B 霍尔木兹 D (3)地层断裂陷落形成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and and ocean" in the seventh grad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重点内容 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发散思维) 逻辑联系 宏观(海陆比例)-中观(大洲和大洋)-微观 学习方法 实证--划分水半球和陆半球 找规律--大洲的分布特征(注意活动的梯度) (1)看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2)看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3)看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这是为了简化问题,便于寻找规律) (4)完成七大洲的分布草图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重点内容 1.沧海桑田 (海陆在不断变化)——重在科学观念的教育 2.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1)先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 (2)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并提问:它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 (3)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提出大陆漂移说 (4)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6)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动的部位 (7)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裂谷等来证明 逻辑联系 与前一节的静态描述相衔接,重在动态分析 学习方法:探究--用实证分析和推测 例1,喜马拉雅崇山峻岭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海变陆:自然因素);填海造陆(海变陆:人为因素); 海底发现古河流(陆变海) 例2,大陆拼合图与一张破损的书页拼接图 ★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相关概念:面积较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是岛屿,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与大陆相连;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例21:关于地球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占三分(七分),陆地占七分(三分) B.海洋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占40%,海洋占60%)C.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占20%,海洋占80%) D.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南极洲)

无锡市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及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红海 C. 海沟 D. 大西洋【答案】C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受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2.读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洋洲的面积最大 B. 北冰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C. 亚欧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海陆分布图可以看出,大洋洲的面积是最小的,亚洲面积最大;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大洋,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故答案为:D 【点评】七大洲按面积从达到小的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2019年4月1 8 日1 3时01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是因为下列哪两个板块的挤压碰撞产生的()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一直躲在教室里,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B. 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C. 各自立刻跑向室外 D. 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暂停后快速撤离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符合题意。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多地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震动结束后快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3)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4.2019年4月19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部分基础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世界陆地和海洋1学案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教学目标: 1.区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读图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特征;七大洲界线和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 2.区分洋、海、海峡的概念;读图识记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界线。各大洋的经纬度范围 3.在区域图识记重要岛屿、半岛、海域和海峡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13—P17页,完成下列主干知识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1)地球上海洋面积占%,陆地占%。 (2)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二、世界的陆地 1.基本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师生合作查地图册,认识各大陆和各大洲及所属岛屿 2、大陆 (1)六块大陆面积由大到小顺序: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大陆。 (2)六块大陆分布: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大陆;跨南北半球的:大陆、大陆;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大陆。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大陆;跨东西半球的:大陆;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大陆。 3、大洲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顺序:洲、洲、洲、洲、洲、洲、洲。 (2)分布:全部在北半球的:洲、洲;跨南北半球的洲、洲、洲、洲;全在南半球的:。全部在东半球的:;跨东西半球的洲、洲、洲、洲、洲、洲;全在西半球的:。 (3)世界大洲的主要界线: 亚与欧:- - - ; 亚与非:、;海峡 南北美洲:; 亚与北美:; 欧与非:、。 南美、南极——海峡 合作探究:(4)写出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及濒临大洋,看谁写的又快又准 ①亚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 ,纬度范围:____________;濒临大洋:___________

②非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__ ③欧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__ ④北美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 ⑤南美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 ⑥大洋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 ⑦南极洲: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濒临大洋: __________ 三、世界的海洋 1.洋、海、海峡、海湾概念: 洋:。海:。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海峡:,它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航道。海湾。 2.四大洋 (1)四个大洋面积由大到小顺序:洋、洋、洋、洋。 (2)四大洋分布:全部在北半球的:;全部在东半球的:;跨南北半球的:、、;跨东西半球的:、、。 (3)四大洋特点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4)四大洋分界线 ①太平洋: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位于洲、洲、洲、洲和洲之间。 ②大西洋: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位于洲、洲、洲、洲和洲之间,是世界上第二大洋。

最新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精选含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图示意“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④表示的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A. 平均海拔最低 B. 最湿润的大洲 C. 平均海拔最高 D. “热带大陆”之称 (2)图中A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选择答案D。(2)图中A是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2019年4月10日21时,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据图2EHT (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 西班牙语、日语 B. 英语、汉语 C. 英语、西班牙语 D. 汉语、

英语 (2)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 aef 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 B. b位于欧洲大陆上 C. c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D. d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选项B正确。(2)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线形状可以判断,aef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选项A正确。b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属于欧洲的大陆部分,选项B正确。c所处的位置是南极点,在图中所有望远镜中,纬度位置最高,选项C正确。d 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屿上,而不是大西洋,选项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选D。 【点评】(1)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加坡、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3.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世界地理》教学大纲 撰写人:包秀艳 2008年8月16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7070104006 课程中文名称:世界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考核方式:考试 开课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第三学年上学期) 总学时:90 总学分:5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通过学习: 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第3课时陆地和海洋 1.识记七大洲的分布、面积比较、各大洲分界线,大陆、岛屿、半岛,四大洋的分布及面积比较,洋、海、海峡的特点;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 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运用两大学说分析常见地理事物(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等)的形成和变化趋势,解释一些地理事象发生的原因(如日本地震)。 一、地球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六块大陆 (1)全部在北半球的:①大陆、②大陆。 (2)全部在南半球的:③大陆、④大陆。 (3)地跨南、北半球的:⑤大陆、⑥大陆。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洲 (1)概念:大陆及其附近岛屿总称为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⑦;面积较小的陆地叫⑧;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叫半岛。 (2)七大洲 全部在北半球的:⑨洲、⑩洲。全部在南半球的:洲。地跨南、北半球的:洲、洲、洲、亚洲。面积大小排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大洋 (1)全部在北半球的:洋。 (2)全部在东半球的:洋。 (3)地跨南、北半球的:洋、洋、印度洋。 (4)地跨东、西半球的:洋、洋、洋。 (5)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三、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 1.七大洲和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怎么排序?其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各是什么? 2.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是什么? 探究一大洲和大洋 [互动探究] 1.请合作探究如何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出各大洲的形状,通过画简图的形式,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图。 2.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初中地理培优(含解析)之陆地和海洋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 2017年3月我市长岛县北部海域发生多次地震,相关资料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相关资料可以用来() A.研究长岛地震发生的历史规律与原因 B.估量长岛地震对海洋捕捞业造成的损失 C.揭示长岛地震造成的海平面升降情况 D.明确该段时间长岛地震发生的位置、日期和级别 (2)以下是同学们对这些地震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A.地震是岛屿分布不均引发的 B.地震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有关 C.地震发生的地点分布相对集中 D.地震震级大小与发生的日期有关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图中的数据列举了长岛3月发生地震的日期和级别,可以研究这一段时间内,长岛地震发生的位置、日期和级别。由于时间仅集中在3月内,因此无法研究长岛地震发生的历史规律与原因;地震仅列举了日期和级别,因此无法估量长岛地震造成的捕捞业损失和海平面升降。(2)从资料可以看出,地震集中在长岛附近,地震发生地点分布相对集中。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地壳活跃程度有关,与岛屿分布无.关,地震震级也与日期无关。长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远离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所以与这两个板块碰撞无关。 【点评】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

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洲都为发达国家 B.②大洲落后主要在于其资源贫乏 C.③大洲内河航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D.④大洲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2)四大洲中气候复杂多样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北美洲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欧洲内河水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2)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其中北美洲和亚洲被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气候复杂多样。 【点评】(1)欧洲西部虽然较长的河流不多,但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了便利的内河航运网,内河航运发达。自然原因:欧洲西部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地形以平原为主,使河流流速小,水流平稳有利于通航;本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可终年通航。社会经济原因:本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人流与物流量大。 (2)由于亚洲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地形复杂多样,导致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11种,亚洲就有9种,除了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外,其他的气候类型都有。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

高考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练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3、赤道共穿过() A、2个大洲 B、3个大洲 C、4个大洲 D、5个大洲 4、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下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X大陆是() A.非洲大陆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D.南极大陆 6、Y大陆是() 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 7、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着北回归线 自东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请问这架飞机沿 途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A、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C、亚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 D、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8、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关于太平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所包围 B、太平洋的面积在世界四大洋中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C、太平洋表层水的年平均温度超过19°C,其平均水温仅次于印度洋 D、太平洋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其深度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10、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A、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B、位于大西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C、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内 D、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1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12、读四条世界著名运河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 B.基尔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C.莱茵河—多瑙河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 13、从科威特海运石油至阿拉伯海之前,依次途经() A.波斯湾、曼德海峡、阿曼湾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D.波斯湾、红海、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海洋地理学体系 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 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2海与洋 2.3海底形态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海流 4.1概述 4.2海流运动方程 4.3风海流 4.4上升流 4.5寒暖流

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 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五章波浪 5.1概述 5.2小振幅重力波 5.3风浪与涌浪 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 5.5内波 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潮汐 6.1概述 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 6.3引潮力 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 6.5潮流 6.6潮汐计算 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七章海洋生物 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7.2海洋生物多样性 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 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 8.2透明度和水色 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8.4海洋声学现象 第九章海洋遥感 9.1引言 9.2海表遥感 9.3海色遥感 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 10.1海洋开发 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习目标】 1.世界海洋和陆地各占百分比;海陆分布大势。 2.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海底地形的组成部分及特点。 3.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特征;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典型代表和特点。 课前预习案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海洋:___________洋、___________洋、___________洋、___________洋 陆地:___________大陆、___________大陆、___________大陆、 ___________大陆、___________大陆 分布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南宽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花采状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 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 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 欧、非—— 海峡、 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大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128 学 分:8.0 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二、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地质构造与地壳的演化,气候与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自然地理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主要阐明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及土壤等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和规律,为学生今后开展自然地理学知识的教学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自然地理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进一步认识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并能在资源、环境以及城乡规划管理研究和应用中熟练地应用自然地理学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3.熟悉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地理环境。 3.问题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 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 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 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图1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图2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 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 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 欧、非—— 海峡、 海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 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 图3 3.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 特 点 备 注 练一练 分布 界线 大洲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答案】 A 【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A正确;东南亚中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B错误;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错误;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有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南亚海上要道、地形、地震及危害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2.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2019年4月18日花莲县附近(北纬24.13度,东经121.52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台湾岛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 B. 西部是迎风坡,比东部降水多

C. 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D. 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资源丰富 (2)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 A. 太平洋的大洋中脊 B. 印度洋大陆架附近 C. 欧亚板块的内部 D. 板块与板块交界附近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故A错误;台湾西部是背风坡,比东部降水少,故B错误;台湾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故C正确;台湾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D错误。故选:C(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选:D。 【点评】(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地势东高西低,人口与城市主要集中于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在探究海陆变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同学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进行了归纳,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 集中分布在沿海 B. 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