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合集下载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培养他们成为文化传承人。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代表性项目、学习与传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可能有限,对其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缺乏认识。

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请回顾一下你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有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过的项目或者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老师,我学过传统剪纸,还有京剧的一些知识。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知识讲解与展示:-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知识和实践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技术等。

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请看这些图片和视频,它们展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品等。

3.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小组,选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讨论。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或者感兴趣的项目。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分享你们的选择,并谈谈你们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选择项目,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 学习与传承实践:-教师: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学习和传承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个小组,请提出学习和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和计划。

例如,如果你们选择了传统音乐,你们可以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参加音乐社团或学校活动,还可以录制音乐作品等。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代表性项目。

3.培养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喜爱。

4.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二、教学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代表性项目。

(1)口述和表演方面的遗产:乐曲、舞蹈、戏剧、杂技、目连等(2)社会实践、礼仪和节庆方面的遗产:农村习俗、少数民族风情、宗教仪式、民间婚丧嫁娶等(3)制作技艺方面的遗产:传统手工艺、传统农民画、传统建筑等(4)传统医药等3、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种类和代表性项目难点: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方法四、教学方法:1、场景法讲解,使幼儿更加直观地、有感知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2、游戏体验法:透过游戏来让幼儿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种类和代表性项目等,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讲解法:通过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幼儿认识传承的重要性。

五、教学活动:1、第一篇(1)首先带着孩子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示图片和物品等形式,让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展示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如纸扎、剪纸等,让孩子们亲身尝试,体验其中的乐趣。

2、第二篇(1)引导幼儿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代表性项目。

如:“说说你们家的春联、你们家的年夜饭。

”等。

(2)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故事。

3、第三篇(1)讲解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方法,如何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保护。

(2)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教学评价:1、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体验和展示。

2、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汇总和表述。

3、对于传承和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是否有初步的认知。

4、作品的展示及是否有创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孩子们更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在体验中感受到了老一辈人所传承的乐趣和美好。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板教案第十七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观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爱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教科书引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内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对其爱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本课以观赏龙泉青瓷、泰顺溪东桥为主线,通过学生对局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感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明之根、之魂。

对于本课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观赏、了解中感想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其次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传统工匠手艺人那精心、用心和恒心的精神传承。

教师切勿一味采纳讲授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老艺人交流,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谈谈中,实实在在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观赏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难点: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打算〔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PPT课件、桥的剪纸作品、印有非物质文化图片的明信片。

教学过程1.导人。

(1)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西津桥剪影)或其它有关家乡桥的作品。

教师:看,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2)出示桥的图片。

教师:怎么能一眼就认出它呢?(3)商量,学生说一说对家乡桥的了解。

①用木质〔或其它〕材料建筑。

②坐落在……街。

③古老。

④市民纳凉。

(4)教师小结。

教师:西津桥就是石桥墩木结构,是全中国迄今为止发觉的现存最长的廊桥。

2.“穿越〞。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水虹桥〞。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座桥,看,它藏在一幅名画里。

(2)观察后说说它与前面展示的桥的区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特点和价值。

-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分类。

- 能够识别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促进学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特点和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分类。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系统地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范畴、特点、价值、表现形式和分类等。

-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瓶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教师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4. 实地考察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场,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 在实地考察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视瓶或展示一些精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走马镇民间故事》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走马镇民间故事》教案

有趣的走马镇民间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的介绍,加强对走马古镇民间故事的历史文化了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走马镇民间故事,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作品赏析。

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镇文化又妙趣横生,其中咱们重庆就有一个有趣的古镇,离咱们不远,就是走马古镇已经关于它的民间传说。

到底有趣在哪里呢?今天咱们就一同来瞧一瞧吧!走进有趣的走马镇民间故事!二、古镇简介。

在介绍之前,有同学去过吗?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走马古镇,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做具体介绍:1、地理位置:走马镇位于重庆市主城区西部,西邻璧山区青杠街道,南接江津区双福街道,是重庆市首批市级试点小城镇和重庆市规划的十一个外围组团之一。

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走马镇居委会,灯塔村、银岗村、石桥村、玉龙村、金马村、椒园村、梓桐村、大石村、慈云村、乐园村10个行政村,155个社,人口2 0600人。

2、历史文化: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上,清晰的马蹄印随处可见。

驿道旁,传统的木梁瓦房鳞次栉比。

几人合抱的参天古树下,雕梁画栋的古老戏台旁,字迹斑驳的石碑牌坊边,端坐的老者宁静而安详,似乎仍在静待着那些背驮云南茶叶、巴蜀山货的马帮逶迤而行。

文化传承:2005年,走马镇口传文学—民间故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2月,走马镇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走马镇获批“中国曲艺之乡”和重庆市首个“故事创作基地”,获评“重庆市十佳魅力小城镇”;2010年9月,走马镇又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中心镇。

在全国,同时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曲艺之乡”三块“国字号”招牌的街镇实属罕见。

以此为契机,走马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古镇文化立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曲艺文化大众化”的文化兴镇思路。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和保护的无形的文化财富,它们代表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独特文化传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意义和保护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和尊重。

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的重要性。

- 掌握几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识和技能。

- 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 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以及其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 学生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学生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式,例如口述和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知识与实践、自然与宇宙知识等。

- 学生将研究一些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例子。

第三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 学生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例如口述和口头传统的记录、传统技能的传承、社区参与和国际合作等。

- 学生将研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第四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和表达- 学生将体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民间歌曲、传统手工艺等,并研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 学生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课堂讲授的内容展开讨论和研究。

- 走进实践:学生参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亲身体验和研究。

- 学生展示: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作品,例如课堂讨论记录、实践报告、学生展示等。

- 测试评估:进行一次书面测试,以考察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扩展阅读和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醒:此教案只是一个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调整。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第一节:课程背景1.1 课程主题:传统手工艺——剪纸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幼儿们了解剪纸的历史、意义,增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与热爱,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1.3 课程内容:剪纸的起源及发展、剪纸的制作方法、剪纸的艺术表现形式。

1.4 课程时间:2课时。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幼儿初步了解剪纸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提高其动手能力。

2.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第三节: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图画、图片、剪纸作品实物。

3.2 教学工具:剪刀、纸张、颜料、创意纸板。

3.3 教学环境:教室中央放置绘画台,并在课上做好为幼儿处理工具的安全措施。

第四节: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将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意义,播放有关剪纸的视频,并与幼儿进行简短的问答互动,引导幼儿探索剪纸的魅力。

4.2 学习活动(40分钟)① 教师示范剪纸的基本技巧,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剪刀进行剪纸。

② 给幼儿适量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③ 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助指导,多鼓励幼儿表现出来。

④ 让学习较快的幼儿帮助学习较慢的幼儿,促进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4.3 总结提高(10分钟)教师展示今天幼儿们的剪纸作品,并对每一位小朋友进行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继续学习兴趣。

第五节:课后延伸活动5.1 参观剪纸展览:组织幼儿校外参观剪纸技艺展览,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

5.2 制作剪纸手工: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进行剪纸手工创作,展示出自己的剪纸作品。

第六节:教学反思6.1 优点总结:本课程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幼儿们对传统手工艺——剪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6.2 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在剪纸过程中存在不够细心和耐心的问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提醒。

通过上述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的详细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江南风情游》教案: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江南风情游》教案: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江南风情游》教案: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江南风情游教案: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一、教案简介这份教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间艺术,探访江南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设计的。

本教案包括了多个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江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内容1.讲解江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2.实地参观、体验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泥塑等;3.学习传统音乐、舞蹈,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4.开展民俗活动体验,如包粽子、放孔明灯等,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5.参观博物馆和非遗展览,了解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6.学生通过制作海报、小组演讲等形式,分享和展示自己对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讲解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江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手工艺、传统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讲解:(1)江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如龙舟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2)江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泥塑、折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传承情况;(3)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舞蹈,如苏州评弹、吴派古筝等传统音乐的演奏方式和特点,以及江南古典舞蹈的舞姿和韵律之美。

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江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后续的参观和体验活动打下基础。

2.实地参观、体验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文化活动中心、传统手工艺工作室等地方,实地参观和体验传统手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河中学美术学科教案
年级
九年级
课题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型
欣赏评述
备课人
王霞
备课日期
2019.2.21
上课日期
序号
1
审核日期
审核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基本特点、分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文化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形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和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特征:
面临的困境:
教后反思
请大家思考一下,对此你能做些什么?
六、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课后关注、考察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非遗项目,去了解它、研究它、思考一下为了保护、传非物
质文化遗产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进行回

观看视频交流学习
小组交流学习
各小组展示汇报
回顾思考
结合考察活动拍摄记录下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导阶段
播放“宣纸传统制作艺术”
教师简介,这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脑子里和口头上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人们以口传身授的形式将它们一代代传承下来。这就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发展阶段
设问: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举例进一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播放:“南京云锦织造”视频
设问:一件精美的南京云锦,它摆在那里明明是一件物质实体,为什么却说是“非物质”的呢?
归纳1:云锦是有形的物质实体,而织造云锦的技艺却是无形的,它的复杂工艺、程序、技巧存在于艺人的脑子里和手的动作中,这些技艺如果不能传授给别人,就会随着织造艺人的离世而失传。这就是它的非物质性。
归纳2: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基本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递与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继承与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以教材所列举“非遗”项目中的书法,南京云锦,热贡艺术,龙泉青瓷、木结构营造等五项为欣赏活动重点
教学难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价值和保护措施等问题的讨论引导
继续播放“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酷6)”,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优酷)
要求按以上学习方法进行欣赏、评述、归纳。
小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三、延伸学习
重点欣赏书法、篆刻、热贡艺术、龙泉青瓷烧制四个项目
四、综合归纳
引导各小组展示汇报:
1、对非遗代表作的状况、意义及价值的任职情况
2、对非遗项目实施保护的想法
3、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情况逐一综合归纳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解了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于列入非遗名录的对于它们的保护、传承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并实施相应措施,那么,还有很多非遗项目特别是濒临失传的遗产还有待于人们去发掘、抢救、保护、恢复、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项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