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oT常见的物联网协议
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

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 物联网(IoT)已经成为连接设备和传感器的重要技术,它提供了实时数据传输和交互的能力。然而,不同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的重要性、分类以及其中的几个常用标准。
一、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的重要性 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时收集和传输各种设备和传感器生成的数据。然而,这些设备和传感器通常来自不同的制造商,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这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的有效传输。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的重要性在于提供一种标准化、安全和可靠的方式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二、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的分类 根据传输方式和数据格式,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用于定义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方式,包括IP协议、IPv6、MQTT等。这些协议可以确保设备在互联网上能够相互识别和通信。
2.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用于定义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方式,包括TCP、UDP等。这些协议可以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传输到目标设备。 3. 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用于定义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的格式和规则,包括HTTP、CoAP、AMQP等。这些协议可以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理解和处理彼此的数据。
三、常用的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标准的介绍: 1.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MQTT是一种轻量级的、开放的、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通讯协议,适用于低带宽、不可靠网络环境下的物联网设备通信。它具有低开销、可靠性高和易于实现的特点。
2.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CoAP是一种轻量级的应用层协议,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它基于UDP协议,支持RESTful架构和代理缓存,具有低开销和高效能的特点。
物联网 协议

物联网协议物联网协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等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互动。
在物联网中,物品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需要依靠一定的协议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物联网协议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协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一、物联网协议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协议是指在物联网系统中,用于规范和约束物品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它包括通信协议、传输协议、网络协议、安全协议等多个方面,是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基础设施。
物联网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系统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挑战。
二、物联网协议的分类。
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范围,物联网协议可以分为通信协议、传输协议、网络协议和安全协议等多种类型。
通信协议是指物品之间进行通信所采用的协议,如MQTT、CoAP等;传输协议是指数据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传输方式和规则,如TCP、UDP等;网络协议是指物联网系统中网络通信的规范和约定,如IPv6、6LoWPAN 等;安全协议是指保障物联网系统安全的协议,如DTLS、TLS等。
不同类型的协议在物联网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物联网系统的基础架构。
三、物联网协议的应用。
物联网协议在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智能家居中,各种智能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物联网协议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智能控制和管理;在工业领域,物联网协议可以用于工业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实现智能制造和远程维护;在农业领域,物联网协议可以用于农业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采集,实现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
物联网协议的应用不仅丰富多样,而且正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推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物联网协议作为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物联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协议选择指南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协议选择指南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世界中,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然而,在众多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流时,选择适合的数据传输协议却不容易。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个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协议选择指南,帮助你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做出明智的选择。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数据传输协议是指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流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方式、格式和安全性,从而确保设备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交换信息。
在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协议时,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1. 传输速度:物联网中的设备通常需要在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下进行数据传输。
因此,选择一个具有高传输速度的协议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常见的高速数据传输协议包括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和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2. 网络可靠性:物联网设备通常分布在广泛的地理区域,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因素尤为重要。
协议应能在不稳定的网络条件下保持连接,并能在网络恢复之后重新建立连接。
针对这种需求,AMQP (Advanced Message Queuing Protocol)和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是被广泛采用的协议。
3. 能耗效率:由于大部分物联网设备依靠电池供电,保持低能耗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协议应具备低能耗的特性,以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
其中,AMQP和CoAP被认为是能耗较低的协议。
4. 安全性:在物联网中,传输的数据通常包含个人隐私和机密信息。
因此,选择一个具有强大安全性能的协议至关重要。
MQTT和AMQP提供了各种安全机制,包括认证、加密和访问控制,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5. 可扩展性: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增长,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也会随之增加。
物联网中数据传输协议的使用技巧

物联网中数据传输协议的使用技巧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网络互联,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而在物联网中,数据传输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设备之间如何交换数据以及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及其使用技巧。
一、MQTT协议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发布/订阅型的消息传输协议,它采用了TCP/IP 协议栈,适用于低带宽和不稳定网络环境下的远程传输。
以下是使用MQTT协议的几个技巧:1. 建立可靠连接:由于物联网中设备众多且网络质量不稳定,建立可靠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
在使用MQTT协议时,可以设置心跳包来维持连接状态,并且在连接断开时及时重新连接。
2. 使用QoS级别:MQTT协议支持三个不同的消息传输质量级别(QoS level),分别是0、1和2。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QoS级别,因为较高的QoS级别会增加网络开销。
3. 设置订阅主题:MQTT协议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进行消息传递,订阅主题是指设备感兴趣的消息主题。
在使用MQTT协议时,需要合理设置订阅主题,以便接收到所关心的消息。
二、CoAP协议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专为受限环境下的设备网络设计的轻量级应用层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中,以下是使用CoAP协议的几个技巧:1. 使用目的URI:CoAP协议使用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来定位资源。
在使用CoAP协议时,需要使用合适的URI来标识资源,以便其他设备可以找到并与其进行交互。
2. 资源发现(Resource Discovery):CoAP协议通过资源发现机制来帮助设备和应用程序找到网络中的可用资源。
在使用CoAP协议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资源发现技术,如Multicast DNS或HTTP插件,来实现资源发现功能。
物联网主流接入协议介绍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简称IoT(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是“下一个工业革命”,因为它即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旅行方式,甚至改变全球政府及企业之间的交互。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市场上物联网主流接入协议(接入协议是负责网内设备间的组网及通信协议)。
市场上常见的接入协议有zigbee、蓝牙、Wi-Fi协议、RFID、NB-IOT等。
一、zigbeezigbee目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在智能家居领域也有一定应用。
它主要有以下优势:1.低成本。
Zigbee协议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开发成本也比较低。
2.低功耗。
由于zigbee协议传输速率低,节点所需的发射功率仅1mW,并采用休眠+唤醒模式,功耗极低。
3.自组网。
通过zigbee协议自带的mesh功能,一个子网络内可以支持多达65000个节点连接,可以快速实现一个大规模的传感网络。
4.安全性。
使用crc校验数据包的完整性,支持鉴权和认证,并且采用aes-128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
Zigbee协议的最佳应用场景是无线传感网络,比如水质监测、环境控制等节点之间需要自组网传输数据的工业场景中。
在这些场景中zigbee协议的优势发挥的非常明显。
目前装”。
但是zigbee协议也有不足,主要就是它虽然可以方便的组网但不能接入互联网,所以zigbee网络中必须有一个节点充当路由器的角色(比如小米智能家居套装中的智能网关),这提高了成本并且增加了用户使用门槛。
同时由于zigbee协议数据传输速率低,对于大流量应用如流媒体、视频等,基本是不可能。
相对Wi-Fi和蓝牙协议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和商业普及,zigbee协议尽管在技术设计和架构上拥有很大优势,但是技术更新太慢,同时在市场推广中也被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
后续zigbee协议在行业领域还是有很大空间,但是家用及消费领域要挑战Wi-Fi及蓝牙协议不是那么容易了。
二、蓝牙蓝牙(Bluetooth)是1998年5月,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共同提出的技术标准。
802154协议

802.15.4协议802.15.4是一种低功耗无线个人局域网(WPAN)协议,由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
该协议为低功耗设备之间提供了一种简单、低成本的通信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物联网(IoT)应用。
协议概述802.15.4协议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规范,用于在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网络中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该协议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树型和网状网络。
物理层规范802.15.4协议使用ISM频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包括2.4GHz频段和868/915MHz频段。
其中2.4GHz频段是最常用的频段,具有全球范围内的可用性。
协议支持多种调制方式和数据速率,例如O-QPSK调制和250kbps的数据速率。
MAC层规范802.15.4协议的MAC层规范定义了一套用于媒体访问控制和网络管理的协议。
MAC层使用了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机制来实现多节点之间的无冲突数据传输。
协议规定了两种不同的MAC层工作模式:非信标模式和信标模式。
非信标模式中,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发送和接收数据;信标模式中,网络中存在一个信标节点,用于同步和调度其他节点的通信。
网络拓扑结构802.15.4协议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1.星型网络:所有节点直接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中心节点负责网络的管理和调度。
2.树型网络:节点之间以层级结构组织,根节点负责网络管理,并通过中间节点转发数据。
3.网状网络: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没有中心节点,数据可以通过多个路径传输。
适用场景802.15.4协议在物联网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家庭自动化: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如灯光、温度、安防等。
lora协议
LoRa协议1. 引言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IoT)领域。
LoRa协议是指控制LoRa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定义了数据传输、通信频段、编码方式等相关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LoRa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LoRa基本原理LoRa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Chirp Spread Spectrum(CSS)的调制技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数据转换为一系列宽度逐渐增加的频率扩展信号,这种信号被称为chirp。
接收端按照相同的频率扩展方式解码接收到的信号,从而还原出原始数据。
LoRa协议在物理层上采用了功耗很低的调频扩谱技术,能够在远距离范围内提供可靠的通信。
LoRa设备可以通过配置不同的发射功率和工作频段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LoRa协议还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高噪声环境下保持稳定的通信质量。
3. LoRa协议特性LoRa协议具有以下主要特性:3.1 长距离通信由于LoRa协议使用了低功率调频扩谱技术,可以实现长距离的无线通信。
在视线良好的环境下,LoRa设备可以实现数公里范围内的通信。
3.2 低功耗LoRa协议在物理层使用了低功率调频扩谱技术,可以实现低功耗的无线通信。
这使得LoRa设备在巨大数量的物联网设备中具备更长的电池寿命。
3.3 大容量LoRa协议支持广域物联网(LPWAN)应用场景,可以承载大量的终端设备和数据。
其灵活的信道规划和信号调制方案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物联网网络。
3.4 低成本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相比,LoRa协议的硬件成本较低。
该协议还支持多网关网络架构,减少了网络部署的成本。
4. LoRa应用场景LoRa协议由于其特性的优势,适用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如:4.1 城市智能化LoRa协议可以应用于城市智能化项目中,实现城市内各种设备的联网通信。
通过LoRa协议,物联网终端设备可以收集和传输各类环境数据,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智能化决策的实施。
LTENBIOT协议介绍
LTENBIOT协议介绍LTENBIOT(Long Term Evolution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协议是一种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和NB-IoT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的融合协议,用于支持物联网(IoT)设备的通信。
LTENBIOT协议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和大容量的通信解决方案,以满足物联网设备对长时间运行和低功耗的需求。
同时,它还可以与现有的LTE网络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更好的设备连接和通信效果。
LTENBIOT协议在物联网通信方面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提供了更好的覆盖范围,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进行通信,适用于广范围的应用场景,如农业、智能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
其次,它具有低功耗的特性,延长了物联网设备的电池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此外,LTENBIOT协议还支持大规模的设备连接,可以同时连接数百万个设备,满足物联网应用大规模部署的需求。
另外,LTENBIOT协议支持安全的通信,采用了加密和认证技术,确保设备与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安全可靠的。
这对于物联网应用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物联网设备往往涉及到用户隐私和重要数据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LTENBIOT协议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联网场景。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LTENBIOT协议可以用于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插座和智能锁,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
在智能城市中,LTENBIOT协议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基础设施,如路灯、交通信号灯和垃圾桶。
在工业自动化中,LTENBIOT协议可以用于监控和管理各种生产设备,如传感器、运输机器人和机械臂。
总之,LTENBIOT协议是一种支持物联网设备通信的先进协议,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广覆盖和大容量等优势。
它可以与现有的LTE网络无缝集成,实现更好的设备连接和通信效果。
在未来,LTENBIOT协议有望成为物联网通信的重要标准,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物联网网关协议比较:MQTT 和 Modbus
物联网 (IoT) 不只是新技术,还是与旧技术的集成,其关键在于通信。
可用的通信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种不同的协议在将海量“事物”连接到互联网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两种物联网补充协议:用于短距离设备连接的本地协议 Modbus 以及支持物联网进行全局通信的可扩展互联网协议“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
Modbus 是一个串行通信协议,首次出现于 1979 年,是连接行业设备实际使用的标准协议。
MQTT 早在 20 年前便已出现,但是将这两个协议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为深度嵌入式设备提供物联网的规模和连接性。
图 1 展示了这些协议之间的一般关系,同时介绍了连接的支持解决方案:物联网网关。
图 1.物联网 (IoT) 网关作为物联网通信的支持解决方案我们来看一下Modbus 和 MQTT,以了解其区别以及如何在物联网中互相补充。
Modbus自 1979 年首次出现至今,Modbus 已经演变为一套全面的支持多种物理链接的协议集(如 RS-485)。
Modbus 的核心是一个串行通信协议,采用主从模式。
主机向从机发送请求,从机予以回复。
在标准 Modbus 网络中,有一台主机以及最多 247 台从机(但是,如果采用 2 字节寻址,则可显著提高这一界限)。
借助 RS-485,主从机之间的通信发生在指示功能码的帧中。
该功能码可识别要操作的功能,如读取独立输入;读取先进先出队列;或执行诊断函数。
然后,从机根据收到的功能码进行响应,该响应较为简单,由一组字节指示。
因此,从机可以是智能设备,也可以是只有一个传感器的简单设备。
从该描述中,您可以看到 Modbus 协议非常简单,但是其作为协议的开放性使其成为整个行业或 SCADA 系统的实际通信协议。
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 是一个开放的轻量级机器对机器协议,专为物联网交互设计。
MQTT 网络包含一个 MQTT 经纪人 (broker),负责协调 MQTT 代理之间的交互。
nb-iot协议
nb-iot协议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协议。
它采用窄带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省电、低成本和广播覆盖的特点,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NB-IoT协议适用于小型设备的连接,例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低功耗,可以使用更小容量的电池,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NB-IoT还具有广播覆盖的能力,能够在封闭环境或深入地下的地方实现信号的覆盖。
这对于一些远离城市的地方或者智能建筑中的设备非常重要。
NB-IoT协议的另一个特点是低成本。
与其他物联网协议相比,NB-IoT协议的设备成本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它在基础设施上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借助现有的基站和网络。
此外,由于NB-IoT协议采用窄带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多设备的同时通信,减少了网络的负载和成本。
NB-IoT协议还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
传统的物联网协议通常不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容易受到干扰。
而NB-IoT协议实现了频谱的高效利用,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即使在拥挤的环境下,NB-IoT协议仍然能够保持与设备的稳定连接。
使用NB-IoT协议的设备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云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这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使其能够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现远程控制,智能电表可以实时读取电量数据,水表可以实时读取用水量等。
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NB-IoT协议的发展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为智能城市、智慧农业、工业自动化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随着NB-IoT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越来越多的设备将能够接入到物联网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智能化。
总之,NB-IoT协议是一种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协议。
它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广播覆盖的特点,适用于小型设备的连接。
通过互联网与云端平台进行数据交互,使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IoT常见的物联网协议
1.MQTT协议
MQTT协议(Message Queue Telemetry Transpor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是IBM的Andy Stanford-Clark和Arcom的Arlen Nipper于1999年为了一个通过卫星网络连接输油管道的项目开发的。
为了满足低电量消耗和低网络带宽的需求,MQTT协议在设计之初就包含了以下几个特点:
§实现简单
§提供数据传输的QoS
§轻量、占用带宽低
§可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
§可保持的会话(Session)
随着多年的发展,MQTT协议的重点不再只是嵌入式系统,而是更广泛的物联网世界。
简单来说,MQTT协议有以下特性:
§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
§采用C/S架构
§使用订阅/发布模式,将消息的发送方和接受方解耦
§提供3种消息的QoS(Quality of Service):至多一次、最少一次、只有一次
§收发消息都是异步的,发送方不需要等待接收方应答
MQTT协议的架构由Broker和连接到Broker的多个Client组成,如下图所示:
MQTT协议可以为大量的低功率、工作网络环境不可靠的物联网设备提供通信保障。
而它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大有作为,很多Android App的推送功能都是基于MQTT协议实现的,一些IM的实现也是基于MQTT协议的。
2.MQTT-SN协议
MQTT-SN(MQTT for Sensor Network)协议是MQTT协议的传感器版本。
MQTT协议虽然是轻量的应用层协议,但是MQTT协议是运行于TCP协议栈之上的,TCP协议对于某些计算能力和电量非常有限的设备来说,比如传感器,就不太适用了。
MQTT-SN运行在UDP协议上,同时保留了MQTT协议的大部分信令和特性,如订阅和发布等。
MQTT-SN协议引入了MQTT-SN网关这一角色,网关负责把
MQTT-SN协议转换为MQTT协议,并和远端的MQTT Broker进行通信。
MQTT-SN协议支持网关的自动发现。
MQTT-SN协议的通信模型如下图所示:
3.CoAP协议
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协议是一种运行在资源比较紧张的设备上的协议。
CoAP协议通常也是运行在UD P协议上的。
CoAP协议设计得非常小巧,最小的数据包只有4个字节。
CoAP协议采用C/S架构,使用类似于H TTP协议的请求-响应的交互模式。
设备可以通过类似于coap://192.168.1.150:5683/2ndfloor/temperature的URL来标识一个实体,并使用类似于H TTP的P U T、GE T、P O ST、DELE T请求指令来获取或者修改这个实体的状态。
同时,CoAP提供一种观察模式,观察者可以通过O BS ERVE指令向CoAP服务器指明观察的实体对象。
当实体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观察者就可以收到实体对象的最新状态,类似于MQTT协议中的订阅功能。
CoAP协议的通信模型如下图所示:
4.LwM2M协议
Lw M2M( L ig h t w eig h t Mac h ine-To-Mac h ine )协议是由O pen Mo b ile Alliance(O MA)定义的一套适用于物联网的轻量级协议。
它使用RE STful接口,
提供设备的接入、管理和通信功能,也适用于资源比较紧张的设备。
Lw M2M协议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Lw M2M协议底层使用CoAP协议传输数据和信令。
而在Lw M2M协议的架构中,
CoAP协议可以运行在UD P或者SMS(短信)之上,通过D T L S(数据报传输层安全)
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
Lw M2M协议架构主要包含3种实体——Lw M2M Bootstrap Server、Lw M2M Server
和Lw M2M Client。
Lw M2M Bootstrap Server负责引导Lw M2M Client注册并接入Lw M2M Server,
之后Lw M2M Server和Lw M2M Client就可以通过协议指定的接口进行交互了。
5.HTTP协议
物联网也是互联网,H TTP这个在互联网中广泛应用的协议,在合适的环境下也
可以应用到物联网中。
在一些计算和硬件资源比较充沛的设备上,比如运行安卓操作系统的设备,完全可以使用H TTP协议上传和下载数据,就好像在开发移动应用一样。
设备也可以使用运行在H TTP协议上的W e b Socket主动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数据。
6.LoRaWAN协议
L o R a W AN协议是由L o R a联盟提出并推动的一种低功率广域网协议,它和我们之前介绍的几种协议有所不同。
MQTT协议、CoAP协议都是运行在应用层,底层使用TCP协议或者UD 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整个协议栈运行在IP网络上。
而L o R a W AN协议则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它解决的是设备如何接入互联网的问题,并不运行在IP网络上。
L o R a(L ong R ange)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具有使用距离远、功耗低的特点。
在上面的场景下,用户就可以使用L o R a W AN技术进行组网,在工程设备上安装支持L o R a的模块。
通过L o R a的中继设备将数据发往位于隧道外部的、有互联网接入的L o R a网关,L o R a网关再将数据封装成可以在IP网络中通过TCP协议或者UD P协议传输的数据协议包(比如MQTT协议),然后发往云端的数据中心。
7.NB-IoT协议
NB-IoT(Narro w Band Internet of T h ings)协议和L o R a W AN协议一样,是将设备接入互联网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与L o R A不同的是,NB-IoT协议构建和运行在蜂窝网络上,消耗的带宽较低,可以直接部署到现有的G SM网络或者L T E网络。
设备安装支持NB-IoT的芯片和相应的物联网卡,然后连接到NB-IoT基站就可以接入互联网。
而且NB-IoT协议不像L o R a W AN协议那样需要网关进行协议转换,接入的设备可以直接使用IP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NB-IoT协议相比传统的基站,增益提高了约20dB,可以覆盖到地下车库、管道、地下室等之前信号难以覆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