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

《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一个整体,把我们居住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回答1—3题。

1.在你看来,计算机网络的建立()

A.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主观创造的具体联系

B.是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使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形式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表明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客观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对联系的正确的理解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

B.有的事物与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

C.人们可以把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

鲁迅先生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的现状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又那么求全责备?”这话切中了当时的时弊。回答4—5题。

4.它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①旧事物的消灭是个过程,不必急于消灭②要正确对待新事物

③对“已成之局”不要委屈求全④要有创新精神,不断进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鲁迅先生说:“虽然我们掘起地下的煤,就可做几百年之用,但几百年之后呢……”鲁迅先生的这种忧患意识体现的哲理是()

①包含了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忽视了科技发展会带来能源革命的可能性④包含了辩证的发展观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6.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7.“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形象的表明()

A.事物的变化是不可琢磨的

B.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发展中

8.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这表明()

A.事物之间无条件的联系着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事物的性质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9.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这种观点()

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说明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说明量变引起质变。

10.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它()

①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②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③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彻底否定了旧事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冠以“新潮”的名字,称之为“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因为它是以前没有的

C.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12.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具有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候,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这启示我们()

A.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B.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13.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

B.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有条件的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14.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

A.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贯通的关系

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包含的关系

D.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1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

B.世界上有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

16.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B.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统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7.“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前的臭水沟”,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最终会变成臭水沟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不会变成臭水沟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历史的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推动历史发展

《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设我国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必须努力创新”。回答18—19题。

18.从生活与哲学的关系上看,之所以要创新,是因为()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整个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19.要正确进行创新,就必须()

A.彻底否定旧事物

B.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束缚

C.以正确意识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

D.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2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世界是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1、毛泽东指出:“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这说明()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2.一些地方“送教下乡”、“送书下乡”,送的书是家电维修、房屋装修、养生美容,农民想得到的都是种植、养殖一类的书,农民只能望书兴叹。这说明()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②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转化的

④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3.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种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克服困难,取得了新的更大的成就。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A.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C.反映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24.不符合上题哲学道理的做法有()

①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②区分主流和支流③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⑤好钢要用在刃上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③⑤⑥25.2006年5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要充分运用人民政协独特的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都离不开统一战线,离不开多党合作,离不开发扬民主。人民政协开展这三方面的工作,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都不可替代的。人民政协的作用不可替代说明( )

A.整体决定部分,统率着部分

B.关键的部分有时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C.部分是事物发展的局部和各个阶段

D.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26、“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的焦点。哈尔滨、深圳个别医院发生高额医药费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一些医院药价过高、过度服务和乱收费现象严重,群众意见很大。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

A.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27、针对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强调,“十一五”期间,医疗体制改革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意味着( )

A.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要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即要抓主流也要抓支流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 )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作用不容忽视

D.矛盾双方总是相伴出现

29、“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无水喝,”这一故事说明:

( )

A.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B.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起决定作用

C.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发挥离不开部分

D.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30、2006年7月14日,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指出,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学生得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家长常强调“小孩要乖”。乖,意味着对现有秩序的默认。而创新则是要打破惯性思维,锻炼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乖小孩”一般情况下会缺乏()

A.对权威和书本知识的尊重

B.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

C.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作风

D.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2小题,共40分)

31、温家宝总理曾在欧洲访问时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双方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在同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在同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试说明“中、欧既是同在一条船上又是同在一座桥上”这上论断体现的矛盾分析法。(12分)

32、2005年11月11日,北京进入了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发布了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他们由五个拟人化的娃娃形象组成,统称“福娃”,分别叫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个名字的读音组成谐

音“北京欢迎您”。

同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相比,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思路和手法上都有创新和突破。

在设计思想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首次把动物和人的形象完美结合。

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的创作有三种思路,一是以举办地受到喜欢的某一种动物为原型进行创作,如汉城奥运会的虎等;二是从举办地古老文化的原始元素中提炼加以演变而成,如雅典奥运会的雅典娜和费沃斯;三是完全创新的形象,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科比”。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创作则是首次把动物和人结合起来,强调了以人为本、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创作思路上是全新的。

(1)运用哲学知识,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的。

(2)作为青少年学生你谈谈你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1——5 BBDCB 6——10 DDCAA 11——15 CBDBC 16—20 BCDCC 21——25 DADBB 26——30 DABCB

31.①中、欧之间既有广泛的利益,又存在某些分歧,这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

②中、欧之间的历史、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因而中、欧之间在某些问

题上存有分歧,这是对待中、欧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③中、欧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和合作愿望是主流,分歧是支

流,这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每点5分,共15分。)

32、(1)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既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其实质是扬弃。(6分)

②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思路和手法上都较之前有创新和突破,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弘扬了奥运精神,首次把动物和人结合起来,强调了以人为本、人与动物、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符合时代的要求。做到了既

保留又克服,思路全新,让人耳目一新。(6分)

(2)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作为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分)

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有关。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求真知的可能,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

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的引擎和动力。(3分)

②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多参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3分)

其次,要关注变化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会提高、进步。(3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ǚxínɡ()jiù mìnɡ()méi yóu()l iúlèi()shènɡ xià()jiēzhù()pínɡděnɡ()jì suàn() 二、找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伐.木(fá)②拆.开(chāi)③咱.们(zhán)() 2.①吱.嘎(zī)②缩.小(suō)③诱.人(yòu)() 3.①吞咽.(yàn)②召.开(zhāo)③根茎.(jīnɡ)()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并按规律再写一组。 油()由() 睁()争() ___()___() 五、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shāo shào 1.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原地稍.()息,稍.()微休息一下。 dádā 2.妈妈答.()应我晚饭后回答.()我的问题。 六、先用给出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把词语分别填入句子中。 冷:()() 1.面对这种突发事件,青头显得很()。 2.秋天来了,鸟儿们飞走了,树林里变得()起来。 油:()()

3.运动会上,同学们都拼命给自己班的运动员()。 4.大公鸡看着自己鲜红的冠子,()的羽毛,得意极了。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学习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不辩不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古胜负在于理。 九、阅读理解。 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1)选段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对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鸟儿必须离开树。 (3)树请求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鸟回答树的话中,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鸟很讲信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黑羊 羊群里有一只黑色的小绵羊,而其他的羊都是白色的。它们总是对小黑羊说:“走开!你这黑色的丑八怪!”小黑羊可伤心了。它独自跑得远远的,藏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二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加强练习很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行伍(hng) 跬步(kuǐ) 锋镝(d) 锲而不舍(qi) B. 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u) 经传(zhun) C. 氓隶(mng) 劲驽(j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 中规(zhng) 槁暴(p) 遗镞(z) 老聃(dān) 解析:C项,"劲"应读jng。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使用心力";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解析: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三单元练习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2010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1-12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每小题2分,13-22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 1.钠跟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B.钠的密度小C.钠的硬度小D.有强还原性 2.某无色溶液中放人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肯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Na+ B.Mg2+C.OH- D.HCO3-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中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Na+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 C.既有Na+ 又有K+D.可能含Na+,也可能含K + 4.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氧化膜的金属是() A.Al B.Cu C.Fe D.Na 5.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NaOH溶液或石灰水 6.下列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是() A.氧化物B.硫酸盐C.氯化物D.碳酸盐 7.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A.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8.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 A.1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B.1 mol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C.1 mol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D.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硬铝B.钢铁C.青铜D.金箔 10.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浮在烧杯中的液面上B.钠沉在烧杯的底部 C.钠会在水和煤油的交界面上下浮动,直到反应结束 D.煤油会燃烧起来,产生很浓的黑烟 11.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所产生的现象不相同的是() A.AlCl3和NaOH B.Na2CO3和HCl C.NaHCO3和HCl D.NaCl和AgNO3 12.世界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应加以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片⑦银色漆颜料⑧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①②⑥⑧⑨ C.③⑤⑨D.③④⑤⑥⑧⑨ 13.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溶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 :3 B.3 :2 C.1 :2 D.1 :1 14.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 B.金属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C.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D.金属元素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15.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A.Al(OH)3 →Al2O3B.Al2O3 →Al(OH)3 C.Al →AlO2-D.Al3+ →Al(OH)3

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有答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理解性默写训练 一、《寡人之于国也》: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2.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找出孟子实行“王道”或者说“仁政”的七种措施的句子:初步措施:①,。(农业不违农时方 面的);②,。(渔业方面的);③,。(林业方面的);根本措施: ④ , ,。(纺织方面的);⑤,,。(牧业方面的); ⑥, , ,。(农业生产粮食方面的);⑦, , 。(兴办教育)。 前面的1——6是属于从保民角度提出了六条措施,7是属于从教民角度提出了一条措施。 3.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与“”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二、《劝学》: 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荀子·劝学》中“,。”,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8、《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9、《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0、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11、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 是:,;,。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第 1 页(共 4 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事物的界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分明,哪怕zhóu yè()之间的更替都有模糊的lún kuò()所以你的小心思最后带来的是bié chūxīn c?i ()还是nóng qiǎo chéng zhuō ( )?我拭目以待。 二、选择题(6分) 1、“一到雾霾天,空气就变得很不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新奇,稀罕 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D.(事物)出现不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1、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竹节人》中,竹节人是用毛笔杆截成一截长的和八截短的,再用线穿在一起做成的玩具。() 2.《宇宙生命之谜》中,人们证实了宇宙中没有其他存在生命的天体。() 3.《故宫博物院》的材料一中介绍了故宫的三大殿,进了天安门就来到了三大殿。() 五、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0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点有 ( ) ①法律至上②议会主权③分权制衡④代议制民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 )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B.在法国建立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4.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 A.相同的是都属于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5.汉密尔顿针对美国建国初期的状况说:“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文中的“建筑物”是指 ( ) A.总统制B.联邦制C.共和制D.邦联制 6.以下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对各国国情的描述,其中与史实有明显出入的是 ( ) A.“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B.“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甚” C.“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七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D.“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 7.2010年5月18日《新京报》报道:“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按传统,虽然议员任期 5年,但首相可以在任何他愿意的时候去女王那里提出解散议会申请。卡梅伦说:‘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名主动提出放弃这一权力的首相,这是对首相权力的妥协,但我觉得是件好事。’英国新任首相卡梅伦认为,这一传统过于随便,给下院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寻求一个固定任期议会了’。”这段话的意图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2019秋?中宁县期末)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 2.(2019秋?诸城市校级期中)角的计量单位是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度的角,记作 . 3.(2019秋?利川市月考)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4.(2019?郾城区期末)请你把锐角、平角、钝角,直角按它的度数的大小排列起来. > > > . 5.(2018秋?黄埔区期末)在图中,已知140∠=?,那么2∠= ?,3∠= ? 6.(2019秋?简阳市校级期中)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 倍,直角的度数是平角的 .周角的一半是 角,等于 度. 7.(2019?沛县)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 角. 8.(1)图1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度. (2)图2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9.(2019?邓州市期中)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的最大角是 度,能拼成的最小角是 度. 10.(2019?开封市期中)已知165∠=?,那么2∠= ,3∠= ,4∠= .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9?焦作市期末)用10倍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还是15?. ( ) 12.(2018秋?抚宁区期中)观察如图,所测量角的度数是60?. ( ) 13.(2019?川汇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 14.(2018秋?海珠区期末)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 角. ( ) 15.(2019?福田区)用3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被放大成45?.( ) 16.(2019?莆田模拟)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 C.张仲景一一“医圣” 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②④ D.① () 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2.下图是英国女王及丈夫菲利浦亲王在伦敦白金汉宫会见奥巴马夫妇的情景。当今, 英国女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历史上“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表明 ( ) A.国王无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英国国王可以任意组成内阁 C.英国历史上出现了责任内阁 D.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3.伏尔泰赞扬英国的政体:“一个受人尊敬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 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这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A.君主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 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 5.下图为英国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 B.国王是国家“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C.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6.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 (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 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振之以威怒 D. 句读之不知 答案:3.。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 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⑦ D.④⑤⑧ 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 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忌不自信 C.大王来何操?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答案:5 。B(均为宾语前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附范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附范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桀骜(jié)迷惘(wǎng)一曝十寒(pù)缄默不语(jiān)B.炽热(zhì)缱绻(quǎn)玲珑剔透(tī)迥(jiǒnɡ)乎不同 C.联袂(mèi)逮捕(dǎi)俊秀婀娜(ē)毁家纾难(shū) D.轻佻(tiāo)酣畅(hān)亘古不变(gèn)莘莘学子(x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弹劾捉迷藏胆颤心惊讫今为止 B.暇想度假村趋之若骛海市蜃楼 C.淤积威摄力重峦迭嶂相形见绌 D.拷问元宵节残羹冷炙刚愎自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饮食习惯多与气候有关。以湖南为例,那里气候潮湿,当地百姓就喜欢吃辣椒,以此来湿气,保证身体健康。(2)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有的机构说,经过他们培训的求职者,平均月薪五千元,高的能达到七八千元。 A.驱除毕竟吹捧 B.驱除究竟吹嘘 C.祛除究竟吹捧 D.祛除毕竟吹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蹴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D.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而又不能把它做好,那么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个年轻人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C.这位院士表示,他要努力去做一个乐意给年轻人打开一切科学道路使他们夺得科学高峰的人。 D.有些作家背离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弄些非驴非马的东西,却自诩是在搞探索和实验。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陈翔所谓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无偿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精神是当代全球社会推崇的重要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风貌、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是个人对生命价值、人类社会积极态度的彰显。因此,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基本内容的志愿精神是全世界所追求的美好的、崇高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以无私助人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价值观,它对社会进步、文明创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封建时代,志愿精神有其时代的社会价值内容和价值特征,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志愿精神演化成为一种高尚理念和价值奉献。志愿精神的培育过程必然是公民对志愿精神所体现的价值理念的认同过程,是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评价、选择、实践的动态开发和深化过程,进而落实、推进和成型,最终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标准。当代中国,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志愿精神,自然要遵循价值观形成的固有规律,经由价值认同环节来完成培育重任。价值认同的过程,是大学生塑造自身志愿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必由路径,也是改造思想、统一意识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对志愿精神内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进行不断内化,即从价值观层面去认知、评价、选择。探索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方法,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构建和谐校园,更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首先是对志愿精神的认知,其核心方法是对志愿精神的宣教,在大学生思想上渗透,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尊重、实践中的荣誉体验,进而形成稳定的德性需求和志愿伦理规范的思想品德。大学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句子加标点。 蚂蚁队长生气了________他登上一块大石板________突然下令 ________注意啦________全体都有________稍息________立正 ________向后——转________齐步——走________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________他才大叫________立——定________原地休息 ________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_________) 2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______________) 3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头和红头玩____游戏,______被吞进牛肚子里。 2青头运用自己的知识把红头救出来了,它知道牛有____个胃,第

___个贮藏食物,第___个管消化。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难受()高大()调皮() 费力()细心()满意() 六、课文整体梳理 《那一定会很好》介绍了一粒种子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段历程。 七、找出近义词。 寒冷-- (______)离开--(______) 八、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____)树一(____)鸟儿一(____)煤油灯 一(____)灯一(____)大象一(____)电视机 九、阅读理解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6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g)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氓隶(méng) 劲驽(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以致天下之士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B.②⑥⑦C.③④⑤D.②④⑧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提升型自主作业)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A) 一、判断正误 1.“叉”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à”。() 2.“胆怯”的近义词是“怯懦”,反义词是“勇敢”。() 3.“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这句话可以缩句为:“小草洗净了尘垢。”() 4.诗歌《绿》的作者是戴望舒。() 5.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 二、巧填诗人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华大地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千百年后又诞生了一位被誉为“诗仙”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田园派诗人,千百年后的宋朝有一位“东坡居士”是他的超级粉丝;唐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叫,他还被称为“诗圣”;写了315首《己亥杂诗》的是清代爱国诗人…… 而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因为 。 三、我会选择 1.关于现代诗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现代诗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现代诗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D.现代诗与古诗的特点是完全相同的。 2.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四、实践展示台

1.诗歌赏析。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现代诗吧。请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完成《赏析卡》。 五、课外阅读 粉笔歌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的粉光, 你洁白无私, 天天都在牺牲自己。 黑板上,你引来知识的小溪, 溪水淙淙流进我们的心里。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河流的叙述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目前,人类可以影响下列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是 A.海洋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 3.改造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调节水资源季节分布的主要办法是A.跨流域调水B.造林绿化,改变地面状况C.节约用水,合理用水D.修建水库 4.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5.关于世界重要渔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海渔场附近有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 B.美国东部沿海的纽芬兰渔场,处于东格陵兰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 C.南美东岸的秘鲁渔场是上升流把海水深处无机盐类带到海水上层,使浮游生物等鱼饵丰富,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饵料 D.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6.关于洋流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赤道附近,有一股自西向东流的洋流,叫赤道逆流 7.关于洋流的论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冬季海水向东流、夏季向西流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水顺时针方向流动 C.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自东向西流,这叫赤道洋流 D.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

8.下列关于洋流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西欧冬季温和多雨与沿岸暖流的影响有关B.南美秘鲁渔场的形成是寒暖流交汇所致 C.北太平洋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了纽芬兰渔场 D.南美洲西侧北上的海轮是逆水航行 9.当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A.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B.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C.长春孩子们玩堆雪人游戏D.我国南极工作人员正在紧张考察 如图是我国东部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读后回答10—11题。10.图中河流水源补给形式A、B、C分别是: A.大气降水;地下水;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C.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D.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 11.据图示信息,判知这条河流位于我国什么地区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青藏高原区读图回答12—14题 12.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B.乙处的降 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13.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太平洋温带、副热带海域B.②代表秘鲁寒流C.丙处有大渔场D.④代表千岛寒流 14.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C.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D.亚 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若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16.若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① ② ④ ③ 丙 甲 丁 乙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1.关于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臻于成熟②唐代时草书、行书盛行 ③草书是艺术性最强的书体④雅俗共赏是行书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含毫势若斩蛟蛇,挫管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瞰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材料描述的书法形式是( ) A. A B. B C. C D. D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 D.书法艺术 4.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这种书体是(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6.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 A.小说《封神演义》 B.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 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 D.京剧《空城计》 7.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