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死亡哲学简述

西方死亡哲学简述
西方死亡哲学简述

西方死亡哲学简述

记得还是在高三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同学硬拉着我去了新华书店。总不能白跑一趟吧,就顺手牵了这本《西方死亡哲学》。假期也没什么事干,再次翻看这本书,随时记录一点“哲

学的火花”。

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死对于生者和死者都不相干。因为

对于生者来说,死是不存在的,而死者本身根本就不存在了。

——伊壁鸠鲁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

——柏拉图

当心灵获得自由不受它的眼前状态影响的时刻,它看上去就是恰是它所是,惟其如此,

它才是不死的和永恒的。

——亚里士多德

男子汉应当在平静中死去。

——苏格拉底

逃避死亡的人是追逐死亡。

——德谟克利特

让死的恐惧缠住心,是一种奴役。

——罗素

……

引用了不少名家关于死亡的名言,先不说各自体现了何种的死亡哲学观,至少其中传达出这样一个讯息:死亡哲学与一般哲学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通常,它们都不讲逻辑,感觉这些哲学观的提出要么是一时兴起,要么是出于某种目的(一种利用哲学思想“控制”他人思想的目的)。所以,全当做看热闹,大都不可信。再者,

不少哲学语言太过玄妙,没法去理解,也谈不上让自己去相信。

哲学,通常就是人对世界、生命的认知了。所以哲学的发展是依附于人对自己及外界的认知的。死亡哲学同样如此。研究死亡哲学,首先要认清是那个时期的,然后要明确该时期人对世界的看法,并以此为基础考察这一时期的死亡哲学特点。对于西方而言,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社会,再到中世纪,接着是文艺复兴的晨辉,然后是近代科技

革命时期,最后现当代。这些时期穿在一起,构成了西方死亡哲学的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肯定没怎么留下什么文献之类,我们也只好推测当时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在那个只会“吱吱呀呀”的年代,也许还不懂得思考哲学,但应该对死亡有些感觉了。毕竟对死亡的思考多半是出于本能的。葬,是世界从古至今都流行的。单就从陪葬的角度讲,我们当今社会还是没有原始社会富裕的,毕竟他们的棺材还是可以“买得起的”。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有陪葬的习俗,来自老一辈呗。可他们呢,追到底,也许这种习俗源于原始社会,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举动,是因为他们相信人的死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们会在其他的世界生存。所以在下葬的时候加些陪葬物品,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用。从葬来看,原始社

会的人坚信死亡不等于结束。

就西方世界,接下来是古希腊与古罗马这一奴隶时期。此时人们的思想不再单纯受原始宗教的制约,开始有一些个性的发挥。这段时期是人们对死亡本质思考的

时期。这种思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发现人根本不能避免死亡,进而引发了一种对死亡的恐惧。可是人总得活下去啊,总得尽量快快乐乐的活下去啊,有这种恐惧缠身,怎么能快乐地活下去呢,此时,哲学家的职责——通过他们的嘴,说服民众信仰自己的哲学——显示出来了。不少哲学家“编造了”各种哲学体系,治疗民众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这类哲学体系不少,效果也不错。

但终究是一种“哲学欺骗”的手法克服民众对死亡的集体恐惧心理。

再往后走几年,就到了中世纪时期。这是一段“黑暗时期”,宗教神学统治着一切,当然包括死亡哲学。该宗教的任务就是让世人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引领大家走向天堂以实现人生的升华。所以这一时期,民众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死亡的盲目渴望。或者说因对天堂的向往而引发的对死亡的渴望。当然,那些“神学家”明事理,就不晓得了。民众被这么忽悠了一千年以后,终于一些爱问为什么的人开始发难了,灵魂、天堂存在吗,如何证明,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历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民众对死亡渴望的激情开始冷却,慢慢的开始突

破神权束缚,享受人生,追求自由。

西方近代是一段理性发展的时期。人们在这段时间对有关死亡的命题进行了理性的论证。(不过,死亡这东西,再怎么理性的论证,也不可能理性的论证出什么东西,这其中肯定夹杂着个人情感与一定的目的。——凯胡)受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这段时期表现出了一种对死亡的漠视的态度。比如,人们相信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某些原子无缘由的构成了你,若干年后这些原子散去,你也因此而消失。原子构成你之前,你什么也不是,原子散去之后,你也因此而消失依旧什么也不是。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的渴望。鉴于人之存在的“无缘由”性,只要好好享受今生就好了,何必考虑来世。死亡,也

就成了一个受人漠视无需费脑思考的命题了。

到近现代,死亡命题又活跃起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着新科技革命,经历着地球慢慢变衰。这一切,同时也让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感到振奋激动,感到责任与忧患。

这些也影响着人们对死亡的思考。使死亡哲学在现当代有了更多的生命力。

正如文章开篇所述,哲学就是一个谁说都有理的东西。对待他人的哲学观,记得要多

批判一下,免得“上当受骗”。

话说写了这么多西方的死亡哲学观,还没有介绍一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呢。其实个人觉得,对死亡的恐惧还是与生俱来,是人的本能。记得自己曾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在面对死亡将至时(一种大灾难,貌似是地震与火山的复合),表现出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努力使自己免于死亡。第二天回忆起此事,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如此恐惧死亡的心理,其他普通人也应如此吧。(仅由一个梦得出这种结论不免欠严谨,而且梦中情景可能只是当时焦虑之类心情的反应,不见得一定表现的是潜意识中对死亡的恐惧。不过,有何关系呢,哲学嘛,

瞎扯呗。)

夜深,小屋,清风,一人对着电脑写关于死亡的东西,不免有点……也许还掺杂着一

丝的激动。总之,感觉不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