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分析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小明同学根据上海迪士尼乐园游戏项目“创极速光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轨道。一条带有竖直圆轨道的长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其中轨道AQ 段粗糙、长为L 0=6.0m ,QNP 部分视为光滑,圆轨道半径R =0.2m ,P 点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0.5m 。一玩具电动小车,通电以后以P =4W 的恒定功率工作,小车通电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N ,再沿圆轨道滑出。小车的质量m =0.4kg ,小车在各粗糙段轨道上所受的阻力恒为f =0.5N 。(重力加速度g =10m/s 2;小车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1)若小车恰能通过N 点完成实验,求进入Q 点时速度大小; (2)若小车通电时间t =1.4s ,求滑过N 点时小车对轨道的压力; (3)若小车通电时间t≤2.0s ,求小车可能停在P 点右侧哪几段轨道上。

【答案】(1)22m/s ;(2)6N ,方向竖直向上;(3)第7段和第20段之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车恰能过N 点,则0N v =,Q →N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2211222

N mg R mv mv -?=

- 代入解得

22m/s v =

(2)A →N 过程

2

011202

Pt fL mg R mv --?=

- 代入解得

15m/s v =

在N 点时

2

1N mv mg F R

+= 代入解得

N 6N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汽车对轨道压力大小6N ,方向竖直向上。 (3)设小汽车恰能过最高点,则

0020Pt fL mg R --?=

代入解得

0 1.15s 2s t =<

此时小汽车将停在

12mg R n fL ?=

代入解得

1 6.4n =

因此小车将停在第7段; 当通电时间 2.0s t =时

020Pt fL n fL --=

代入解得

220n =

因此小车将停在第20段;综上所述,当t ≤2.0s 时,小汽车将停在第7段和第20段之间。

2.如图所示,光滑曲面与光滑水平导轨MN 相切,导轨右端N 处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 =4m ,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 =4.0m/s 运动.滑块B 、C 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B 、C 与细绳、弹簧一起静止在导轨MN 上.一可视为质点的滑块A 从h =0.2m 高处由静止滑下,已知滑块A 、B 、C 质量均为m =2.0kg ,滑块A 与B 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因碰撞使连接B 、C 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滑块C 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 C =2.0m/s 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 点.已知滑块C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1)求滑块C 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B 、C 与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 总能落至P 点,则滑块A 与滑块B 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 m 是多少? 【答案】(1) 4.0m/s (2) 2.0J (3) 8.1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C 滑上传送带到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 =4m/s 所用的时间为t ,加速度大小为a ,在时间t 内滑块C 的位移为x ,有

mg ma μ=

C v v at =+

21

2

C x v t at =+

代入数据可得

3m x = 3m x L =<

滑块C 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 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 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4.0m/s

(2)设A 、B 碰撞前A 的速度为v 0,A 、B 碰撞后的速度为v 1,A 、B 与C 分离时的速度为v 2,有

2012

A A m gh m v =

01()A A B m v m m v =+ 12()()A B A B C C m m v m m v m v +=++

A 、

B 碰撞后,弹簧伸开的过程系统能量守恒

222

A 1A 2111()()222

P B B C C E m m v m m v m v ++=++

代入数据可解得

2.0J P E =

(3)在题设条件下,若滑块A 在碰撞前速度有最大值,则碰撞后滑块C 的速度有最大值,它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送带的速度v .设A 与B 碰撞后的速

度为1

v ',分离后A 与B 的速度为2v ',滑块C 的速度为'C v ,C 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 =4m/s ,加速度大小为2m/s 2,有

22()C

v v a L '-=- 解得

C

v '= 以向右为正方向,A 、B 碰撞过程

1()A m A B m v m m v '=+

弹簧伸开过程

12()()A B C C A B m m v m v m m v '''+=++

22212111

+()()+222

p A B A B C C E m m v m m v m v '''+=+

代入数据解得

7

4228.14

m v =+

≈m/s .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半径为R 的竖直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无初速释放,圆弧轨道的底端水平,离地面高度为R 。小球离开圆弧轨道的底端又通过水平距离R 落到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小球刚到圆弧轨道底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球在圆弧轨道上受到的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1)32

N

mg F '=,方向竖直向下(2)3

4f W mgR =-

【解析】 【详解】

(1)设小球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小球离开圆弧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有:

R vt =

2

12

R gt =

联立解得:

2

gR v =

而在圆弧轨道的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

N v F mg m R

-=

由牛顿第三定律,

N N

F F '= 联立求得球队轨道的压力为:

32

N

mg F '= 方向竖直向下。

(2)对圆弧上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2

102

f mgR W mv +=

- 联立可得:

3

4

f W mgR =-

4.一质量为m =0.1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θ=37°、长为L =6m 的固定租糙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块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 ,所用的时间为t .若让此滑块从斜面底端以速度v 滑上斜面,利滑块在斜面上上滑的时间为1

2

t .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滑块通过斜面端时的速度大小v ;

(2)滑块从斜而底端以速度v 滑上斜面又滑到底端时的动能. 【答案】(1)43m/s ;(2)1.2J 【解析】 【详解】

解:(1)设滑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a ,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滑块下滑时有1mgsin mgcos ma θμθ-= 滑块上滑时有2mgsin mgcos ma θμθ+= 由题意有122

t v a t a == 联立解得μ=0.25

则滑块在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1a =4m/s 2,滑块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a =8m/s 2

由运动学公式有2

12v a L =

联立解得43v =m/s

(2)设滑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为x ,则有2

22v a x =

解得:x =3m

则滑块从斜面底端上滑到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21

cos 22

k mg x E mv μθ-?=-

解得:k E =1.2J

5.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 是一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 的探测屏AB 竖直放置,离P 点的水平距离为L ,上端A 与P 点的高度差也为h .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 的中点,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

(3)若打在探测屏A 、B 两点的微粒的动能相等,求L 与h 的关系. 【答案】(1)3h g (2) 42g g L v h h

≤≤(3)22h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 的中点,则有:32h =12

gt 2

, 解得:3h t g

=

(2)设打在B 点的微粒的初速度为V1,则有:L=V 1t 1,2h=12

gt 12 得:14g v L

h

= 同理,打在A 点的微粒初速度为:22g v L h

= 所以微粒的初速度范围为:4g L

h ≤v≤2g L h

(3)打在A 和B 两点的动能一样,则有:12mv 22+mgh=1

2

mv 12+2mgh 联立解得:L=22h

6.有可视为质点的木块由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为4m/s 水平向右运动,AB 的长度为2m ,物体和AB 间动摩擦因素为μ1=0.1,BC 无限长,物体和BC 间动摩擦因素为23

6

μ=, 求:

(1)物体第一次到达B 点的速度;

(2)通过计算说明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 【答案】(1)23/s v m =(2)2m 【解析】 【分析】

由题中“有可视为质点的木块由A 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为4m/s 水平向右运动”可知,本题考查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根据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结合能量变化可分析本题. 【详解】

(1)据题意,当物体从A 运动到B 点过程中,有:

2211122

AB B A mgs mv mv μ-=

- 带入数据求得:

=23m /s B v

(2)物体冲上斜面后,有:

2

21-cos30sin 302

BC BC B mg x mg x mv μ-=-o o

解得:

0.8BC x m =

则有:

2

211-2cos302

BC B mg x mgx mv μμ-=-o

解得:

2x m =

即物体又回到了A 点.

7.如图所示,一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一传送带左端相连于B 点,传送带以v=6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有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点以υ0=4m/s 的初速度沿斜面下滑,当物块滑到斜面的底端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在传送带的带动下,从传送带右端的C 点水平抛出,最后落到地面上的D 点,已知斜面长度L 1=8m ,传送带长度L 2=18m ,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sin37°=0.6,cos37°=0.8,g=10m/s 2).

(1)求物块与斜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l ; (2)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

(3)若物块在D 点的速度方向与地面夹角为a=53°,求C 点到地面的高度和C 、D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答案】(1) (2)4s ;

(3)4.8m.

【解析】

试题分析:(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得摩擦因数

(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判断出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的时间;

(3)物体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解:(1)从A到B由动能定理可知

代入数据解得

(2)物块在传送带上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ma

a=

达到传送带速度所需时间为t=s

加速前进位移为<18m

滑块在传送带上再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时间为

故经历总时间为t总=t+t′=4s

(3)设高度为h,则竖直方向获得速度为

联立解得h=3.2m

下落所需时间为

水平位移为x CD=vt″=6×0.8s=4.8m

答:(1)求物块与斜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l为

(2)求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为4s;

(3)若物块在D点的速度方向与地面夹角为a=53°,C点到地面的高度为3.2m和C、D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4.8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学基本公式的应用,要注意传动带顺时针转动时,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

8.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 (可以看做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 时,物体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R

L μ

=(2)(32cos )N

N F F mg θ'==-,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试题分析:(1)物体每完成一次往返运动,在AB 斜面上能上升的高度都减少一些,最终当它达B 点时,速度变为零,对物体从P 到B 全过程用动能定理,有

cos cos 0mgR mgL θμθ-=

得物体在AB 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为R

L μ

=

(2)最终物体以B 为最高点在圆弧轨道底部做往返运动,设物体从B 运动到E 时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 有2

1(1cos )2

mgR mv θ-=

在E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

N mv F mg R

-=

得物体受到的支持力(32cos )N F mg θ=-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2cos )N

N F F mg θ'==-,方向竖直向下.

考点: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等应用

点评:在使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时非常方便,关键是对物体受力做功情况以及过程的始末状态非常清楚

9.如图所示,水平轨道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后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轨道B 端的切线沿水平方向.质量m=1.0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10.0N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滑块运动的位移x=0.50m 时撤去力F .已知A 、B 之间的距离x 0=1.0m ,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取g=10m/s 2.求:

(1)在撤去力F 时,滑块的速度大小; (2)滑块通过B 点时的动能;

(3)滑块通过B 点后,能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h=0.35m ,求滑块沿圆弧轨道上升过

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1)3.0m/s ;(2)4.0J ;(3)0.50J . 【解析】

试题分析:(1)滑动摩擦力f mg μ=(1分) 设滑块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1F mg ma μ-=(1分)

解得2

19.0/a m s =(1分)

设滑块运动位移为 0.50m 时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

212v a x =(2分)

解得 3.0/v m s =(1分)

(2)设滑块通过B 点时的动能为kB E

从A 到B 运动过程中,依据动能定理有 k W E =?合 0 kB F x fx E -=, (4分)

解得 4.0kB E J =(2分)

(3)设滑块沿圆弧轨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f W ,根据动能定理

0f kB mgh W E --=-(3分)

解得0.50f W J =(1分)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 功能关系

10.如图所示,倾斜轨道在B 点有一小圆弧与圆轨道相接,一质量为m=0.1kg 的物体,从倾斜轨道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 点后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与物体重力相等.已知倾斜部分有摩擦,圆轨道是光滑的,A 点的高度H=2m,圆轨道半径R=0.4m ,g 取10m/s 2,试求:

(1)画出物体在C 点的受力与运动分析图,并求出物体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到B 点时的速度大小(用运动学公式求不给分); (3)物体从A 到B 的过程中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答案】(1)22m/s (3)26m/s (3)0.8J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体在C 点的受力与运动分析图所示:

在C 点由圆周运动的的知识可得:

2

c v mg mg m R

+=

解得:c 22100.4m/s 22m/s v Rg ==??= (2)物体由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22c B 11222

mg R mv mv -=

-g 解得:B 26m/s v =

(3)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2

f B 12

mgH W mv -=

解得:f 0.8J W =

11.两个对称的与水平面成60°角的粗糙斜轨与一个半径R =2m ,张角为120°的光滑圆弧轨道平滑相连.一个小物块从h =3m 高处开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物体与斜轨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 取10m/s 2. (1)请你分析一下物块将怎样运动? (2)计算物块在斜轨上通过的总路程.

【答案】(1)物块最后在圆弧左右两端点间来回往返运动,且在端点的速度为0;(2)20m 【解析】 【详解】

解:(1)物块最后在圆弧左右两端点间来回往返运动,且在端点的速度为0; (2)物块由释放到最后振动过程到圆弧的左端点或右端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160600mg h R cos mgcos s μ??--?-???=?

代入数据解得物块在斜轨上通过的总路程:20s m =

12.如图所示,AMB 是AM 和MB 两段组成的绝缘轨道,其中AM 段与水平面成370,轨

道MB处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E=5×103 N/C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m=0.1 kg、电荷量q=+1.0×10-4 C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初速度v0=6 m/s从离水平地面高h=4.2 m处开始向下运动,经M点进入电场,从B点离开电场, 最终停在距B点1.6m处的C点。不计经过M点的能量损失,已知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滑块:

(1)到达M点时的速度大小;

(2)M、B两点的距离l;

【答案】(1)8m/s;(2)9.6m

【解析】试题分析:带电滑块的运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进电场前斜面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在电场中沿水平地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③离开电场后沿地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本题可以单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去计算,也可以结合能量部分来解题。

解(1)方法一:在滑块从A运动到M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解得:=8m/s

方法二:在斜面上,对滑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根据运动学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可得:,解得=8m/s

(2)物块离开B点后,并停在了离B点1.6m处的C点处:

方法一:滑块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得=4m/s

所以,在滑块从M运动到B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得:=9.6m

方法二:滑块从B到C的过程中,由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可得:

同理,从滑块从M运动到B的过程中,

联立上述方程,带入数据得:=9.6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