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等级标准

降雨量等级标准
降雨量等级标准

降雨量等级标准

(~)

降雪量等级标准

(~)

(—)

风力等级标准(~)

雨量分级标准

降水小知识 (一)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雨水(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既不流走,也不渗透到地里,同时也不被蒸发掉而积聚起来的一层水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同时还可以用雨量计来自动记录雨势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6种。 各类雨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24小时降水量12小时降水量 小雨小于10.0 小于5.0 中雨10.0-24.9 5.0-14.9 大雨25.0-49.9 15.0-29.9 暴雨50.0-99.9 30.0-69.9 大暴雨100.0-249.0 70.0-139.9 特大暴雨250.0以上140.0以上 (二)

在没有测量雨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从当时的降雨状况来判断降水强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三) 按降水的性质划分,降水还可分为: 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的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变化,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但是这个变化还是比较缓慢的,下的时间有时短有时长。 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常呈阵性下降,有时也可看到阵雪。其特点是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时间不长,范围也不大。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

雨量点降雨及雨强分析评价报告

雨量点降雨及雨强分析评价报告 地表水资源量又称河川径流量。降水时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的主要补给来源。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一般采用观测站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一、观测站和资料的选用 (1)选用的雨量观测站要求资料质量完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在降水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观测站要适当加密。 (2)采用的降水资料应为经过整编的审查的成果。 (3)计算分区降雨量的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要采用同步资料系列,而分析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则要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系列。 (4)资料系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评价区内大多数观测站的观测年数,避免过多的插补延长,又要兼顾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并做好降水系列与径流系列同步。 (5)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果有缺测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插补延长。 二、降水量评价内容 (1) 同步系列代表性分析。选用设站较早、观测年代长、资料质量好的长系列雨量观测站,从现状年逐步向前推选不同的系列段,计算统计参数,与长系列统计参数对比,分析讨论系列的代表性。 (2)对选用的同步系列,计算各分区及全评价区的年降水量系列,统计参数(均 值、C v 、C s /C v )与不同频率的年降水量(丰水年P=20%、平水年P=50%、偏枯 年P=75%、枯水年P=95%) (3)以同步期均值点据为主,不足时辅以较短系列的均值点据,绘制同步期多 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和C v 等值线图、C s /C v 分区图,分析降水的地区分布特 征。 (4)选取各分区年、月资料齐全且资料系列较长的代表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及其发生月份,绘制全县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图。。计算各分区代表站不同频率典型年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率。 (5)选择长系列观测站,分析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包括丰枯周期,连丰连枯,变差系数,极致比等。 三、资料的查补与延长 为了减少样本的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的精度,当单站资料组成计算系列有缺测月或年降水量情况时,要进行资料的插补延长,但延展资料的年数不宜过长,最多不超过实测年数,相关曲线外延部分一般不超过实测点距变幅的30%。

焦作水文

1.《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河南省焦作市幅1:1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范围为标准分幅的1:10万焦作市幅,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地理坐标:113°00′~113°30′,35°00′~35°20′;面积:1750km2。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区内先后由不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的基础地质、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主要有:煤田勘探部门在焦作煤田进行了大面积、大比例尺勘探工作,提交了各井田大比例尺的精查报告;《焦作电厂岗庄水源地水文地质报告》;《山西及太行山东侧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规划阶段能源基地供水勘查报告》;《河南省焦作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焦作地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及含水层的划分研究报告》;《焦作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管理研究报告》;《河南省焦作市东小庄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河南省焦作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河南省焦作市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及环境水文地质评价报告》;1990年以来的地下水动态监测年度总结;《焦作市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河南省焦作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河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焦作市)》等。 2.项目区工作背景 工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5.7㎜,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023.5㎜,多年平均气温14.9℃。工作区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其中沁河、丹河属黄河水系,西石河(即大沙河)属海河水系,为季节性河流。 工作区北部为太行山区,向南至焦作市北部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南部为太行山前倾斜平原。地貌类型主要有: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冲洪积平原等。北部山区出露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山前平原分布大面积第四系堆积物。前

降雨量等级划分(材料特制)

三类材料# 1 降雨量等级划分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雨量时段 (等级) 12小时 降雨量 24小时 降雨量 雨量时段 (等级) 12小时 降雨量 24小时 降雨量 小雨 0.1~4.9 0.1~9.9 暴雨 30.0~69.9 50.0~99.9 小到中雨 3.0~9.9 5.0~16.9 暴雨到大暴雨 50.0~104.9 75.0~174.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暴雨 70.0~140.0 100.0~250.0 中到大雨 10.0~22.9 17.0~37.9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105.0~170.0 175.0~300.0 大雨 15.0~29.9 25.0~4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大到暴雨30.0~49.9 38.0~74.9 防汛部门: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根据国家防办《防汛手册》规定,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按12小时降雨强度和24小时降雨强度划分大小降雨量等级,见下表: 强雨(等级) 12小时降雨量24小时降雨量小雨0.1~4.9 0.1~9.9 中雨 5.0~14.9 10.0~24.9 大雨15.0~29.9 25.0~49.9 暴雨30.0~69.9 50.0~99.9 大暴雨70.0~139.9 100.0~249.9 三类材料# 2

特大暴雨≥140 ≥250 水文部门:通常说的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一般以日降雨量衡量。其中小雨指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日降雨量为10~24.9毫米;大雨降雨量为25~49.9毫米;暴雨降雨量为50~99.9毫米;大暴雨降雨量为100~199.9毫米;特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另外,人们也可以从降水情况来判定雨的等级:下小雨时,一般雨点清晰可辩,没有飘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至少两分钟以上才会润湿石板、屋瓦;屋檐下只有滴水。降中雨中,雨水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屋瓦上雨水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顶有沙沙声。下大雨时,雨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在屋瓦、水泥地或石板上可四处飞溅,水潭形成很快;屋顶雨水有喧闹声。 三类材料# 3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 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 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 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 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 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 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 堤防工程等级 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分为5级,详见表2。 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

堤防分类 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表1 堤防分类表(按所在位置分)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 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4)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区河段沿岸。 拦河闸等级划分 拦河闸等级是按照过闸流量大小划分的。 大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 中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立方米/秒而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秒; 小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或等于10立方米/秒而小于100立方米/秒; 流域

水文

水文气象 2.1 流域概况 布那额河地处鄂西南的武陵山区恩施自治州鹤峰县境内,位于东经109°45′~110°01′、北纬29°48′~30°02′之间,属氵娄水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恩施自治州鹤峰与宣恩县交界太平乡文家河。河流呈东西向,自西向东北流经太平乡,在左岸八家河纳入支流许老河后,河流南折经北佳镇、蓉美镇于鹤峰县城鹤峰水文站下游2km处汇入溇水。其主要支流有小干溪、大溪、许老河、田家河、五马溪,河流全长41.4km,流域面积373.4km2,平均坡降9.3‰。 布那额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临酉水上游的白水河。西面分水岭一天门最高海拔高程为1920m,一般均在1700m左右,河流总落差728m。两岸小支密布,河谷深切,基岩裸露,岩溶地貌发育,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5。上游高山峻岭人烟稀少,中、下游山间台地稍有农田种植,故人类垦植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森林覆盖率约为60%,植被良好,泥沙来源不多。 布那额河一级水电站工程,坝址位于下游北佳镇柳月坪村,下距在建工程二级水电站坝址约8.7km,距布那额河口12.3km,控制集水面积303.4km2。坝址以上河长29.1km,河流平均坡降13.1‰,总落差658m。流域水系见图“芭—可—水文—01”。 氵娄水流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支流布那额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因流域内无气象台站,故依据附近的鹤峰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0.7℃(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0.1℃(1977年1月30日)。其气象特征值见表2.1-1。 表2.1-1鹤峰县气象站气象要素统计表

流域降水受山区地形及山地影响,有随地势增高而递增的特征。经统计(1962~1985年)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986.4mm,鹤峰站以上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770.6mm(1961~1985年)。年月降雨量见表2.1-2。 表2.1-2鹤峰、布那额河一级坝址流域年、月平均降雨量表 由上表可见流域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6%,尤以7月份为多,是流域暴雨多发季节。设计流域内无雨量站,但流域周边有鹤峰、太平镇、中营、雪落寨等雨量站;鹤峰站以上流域内有中营、坪山、燕子坪、大坪等雨量站,基本能控制流域降雨。 2.2 基本资料 布那额河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邻近氵娄水干流鹤峰水文站为本工程水文设计的依据站,现观测雨量、水位、流量。 2.2.1 鹤峰站 设立于1959年,位于鹤峰县城关,下距布那额河支流汇合口2km,控制

2015年我市年降雨量平均值为1558.8毫米,较2014

概述 2015年我市年降雨量平均值为1558.8毫米,较2014年基本持平,略低于多年平均值1573.0毫米,属平水年份。 2015年全市总供水量10.47亿立方米,比2014年减少0.02亿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约占总供水量的97.82%,地下水供水量只占2.18%。在各项用水中,以农业用水量最多,占总用水量的 41.07%;居民生活用水占总用水的30.72%;工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5.11%;林牧渔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77%;生态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1.57%;城镇公共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73%。 2015年全市人口为555.21万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8.13亿立方米,人均本地水资源量约为326.54立方米,比2014年增加1.22%。 韩江大部分断面韩江水质年均值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水域功能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韩江底泥铁、锰含量较高,汛期受降雨影响,河道周边山体及堤围泥土冲入水中,水流搅动底部沉积物,使泥土及沉积物中的铁释放出来,汛期水中铁的浓度较非汛期有所升高。部分河段容易出现粪大肠菌群超过功能区水质目标现象。榕江控制站(关埠)水质年均值处于Ⅳ类,超标项目为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锰。练江控制站闸坝水质年均值处于劣Ⅴ类,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挥发酚、铁、锰、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河溪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符合水域功能要求,水库营养状态TSI值为

47,较2014年有所增加,评价为中营养状态,营养化程度有所加重,需加以重视。秋风岭水库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符合水域功能要求,秋风岭水库营养状态TSI值为40,与2014年相比有所增加,评价为中营养状态。 来水分析 降雨量正常,属平水年份 2015年我市年降雨量平均值为1558.8毫米,较2014年的1559.3毫米基本持平,较多年平均值1573.0毫米减少0.90%,属平水年份。 汕头市各行政分区2015年降雨量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对照表 单位:毫米1 分区 中心城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全市项目 2015年1416.5 1409.8 1502.2 1713.5 1752 1558.8 多年平均1490.0 1494.0 1696.0 1673.0 1388.0 1573.0 与多年差值(%)-4.93 -5.64 -11.43 2.42 26.22 -0.90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 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 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 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 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 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 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 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 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 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 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 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 堤防工程等级 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 分为5级,详见表2。

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 防洪标准 ,100,且,50,且?,30, 且?,20, 且?〔重现期?100年 ?50 30 20 10 (年)〕 堤防工程的1 2 3 4 5 级别 1 堤防分类 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表1 堤防分类表(按所在位置分) 类别所在位置主要作用备注 河(江)堤江河沿岸抵御洪水 海堤海岸抵御潮汐、海浪必须坚固抗冲 湖堤湖泊四周防湖水漫溢、围垦 水库周围及回水末迎水面必须抗风浪水库堤减少水库淹没面积端淘刷 灌溉渠道及排水沟渠(沟)堤约束水流道两侧 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 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雨量、风力等各种气象等级划分

雨量、风力等各种气象等级划分 一、雨量等级划分 小雨:日(本日8时至次日8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 中雨:日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日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日降雨量50~100毫米; 特大暴雨: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 二、风力等级划分 六级:风速10.8~13.8米/秒,每小时39~49公里,举伞困难,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 七级:风速13.9~17.1米/秒,每小时50~61公里,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到不便; 八级:风速17.2~20.7米/秒,每小时62~74公里,树枝折断,人向前走阻力很大; 九级:风速20.8~24.4米/秒,每小时75~88公里,吹倒草房,吹动屋瓦; 十级:风速24.5~28.4米/秒,每小时89~102公里,可吹倒树林,破坏一般建筑物; 十一级:风速28.5~32.6米/秒,每小时103~117公里,摧毁力大,吹倒大树,一般建筑物严重破坏。 十二级:风速大于32.6米/秒,每小时117公里以上,海浪滔天,摧毁力极大。 三、热带气旋等级划分

热带气旋是大气中的一种巨大涡旋现象,中心为台风眼,常风平浪静,近中心周围由于强烈的上升气流,伴有狂风暴雨,是最恶劣的危险区域。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风力在8~9级的热带气旋。强热带风暴:近中心附近风力在10~11级的热带气旋。台风:近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的热带气旋。强台风:近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四、干旱等级划分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45天、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五、洪水等级划分 洪水是指特大的径流而言。这种径流往往因河槽不能容纳而泛滥成灾。根据洪水形成的水源和发生时间,一般可将洪水分为春季融雪洪水和暴雨洪水两类。 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 大洪水:重现期20~50年;

暴雨预警信号等级划分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