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授时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1、人造地球卫星特点及种类用途广、种类繁多,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2、人造地球卫星飞行原理人造地球卫星能在地球轨道上运行,首先是因为它具有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还有就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向心力)一直拉着它,正向细绳子拉着石子一样。

如果卫星飞行速度快,离心力超过地球引力时,卫星聚会脱离地球飞向远方的太空。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这4项原则。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2011年7月27日5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

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两个时间延迟:即从中心控制系统发出询问信号,经某一颗卫星转发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定位响应信号,经同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和从中心控制发出询问信号,经上述同一卫星到达用户,用户发出响应信号,经另一颗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的延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
面临挑战
一、部署迚度的比拼。四大全球系统部署的时间迚度是个重
大考验,捷足先登是成功的第一步。GPS在这方面遥遥领先, 格洛纳斯(GLONASS)正在恢复建设中,伽利略(Galileo) 遭遇资金困境,北斗系统若要抢占市场,在系统部署方面面 临挑战。 二、卫星性能的竞争。导航卫星设计和研制水平决定着系统 的性能,北斗卫星设计已经达到国外导航卫星水平,在未来 収展中要不断自主创新,争取在国际导航卫星研制领域处于 领先地位。 三、系统収展的博弈。未来卫星导航系统需要持续的収展建 设,以满足用户要求;需要国家持续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 产业推广,以确保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未来収展与国际 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4、用户容量:北斗导航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 系统,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 系统的询问信号,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収射应答信号。 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 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北斗导航系统的用户设备容 量是有限的。GPS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 星収出的导航甴文即可迚行测距定位,因此GPS的用户设备容 量是无限的。 5、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収回用户,其 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収,中心控 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 加大了定位的误差。 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 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气象应用 气象应用的开展,可以促迚我国天气分析和数值天气预报、气 候变化监测和预测,也可以提高空间天气预警业务水平,提升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智能交通

北斗简介

北斗简介

一概述1.1 北斗一号“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案是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先生于1983年提出来的。

按照陈院士的方案, 我国于1988~1989年利用现有2颗C 频段通信卫星成功地进行了定位原理的试验。

1993年,我国进一步进行了双星定位系统的试验,从而奠定了全面建设北斗卫星试验系统的基础。

1994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经过国家批准立项,全面启动了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建设工作。

2000年10月31日、12月20日和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CZ-3A火箭分别成功地发射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二、三颗卫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可以为中国全境和周边部分邻国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和简易通讯服务。

1.2 北斗二号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0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北斗卫定位系统已作为中国未来5年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221工程)之一列入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

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

按照建设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北斗卫星室内定位授时解决方案

北斗卫星室内定位授时解决方案

室内是卫星定位盲区
建筑
地铁
隧道
矿井
机增加设备复杂度和成本 达不到工业级高精度要求
现有室内定位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
目前主流三种室内定位导航:WIFI、蓝牙、UWB
WIFI精度2米左右,部分环境施工困难
蓝牙4.2技术方案成熟,精度1-3米;成本低
蓝牙5.1接近UWB,精度较高可达分米级,2019年面世,成熟 方案少
全场景连续定位,地图坐标统一,室内外定位无感切换 手机、车载终端无需下载专用APP程序,支持高德等常规导航软件方案意义
实现室内外定位低成本无缝融合 提高卫星定位在各行业应用深度 有助于快速高效应急救援救灾
增强站
增强站转为室内环境下 的高精度定位需求设备而设 计,如无人驾驶车辆、高度 自动化的机械设备等,优化 整个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系 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隧道导航方案
基准站
中继站
中继站
车站机场导航方案
公交车辆定位管理专用方案
接入其他卫星系统
实际室内定位需要兼容其他卫星系统 美国GPS卫星系统在国内有大量应用 大众场所需要支持美国GPS卫星系统 专用定位系统可只使用北斗卫星系统 另外两个卫星系统根据情况选择支持
UWB技术成熟,有穿透力强、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定位 准确性高;但覆盖范围有限、芯片供应商少、系统建设成本偏
高;不是手机标配,成本较高
方案原理
室内伪卫星定位系统
基准站
卫星信号转发到室内 室内外导航终端通用 导航精度室内外相当 容易覆盖室内大空间 卫星信号覆盖成本小
系统构成
接入室外卫星信号接收 天线,接收卫星信号及 卫星时间,获取实时星 历数据
低损耗电缆
基准站
基准站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授时设计分析摘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精准授时;卫星定位;北斗系统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理论概述 (1)第2章北斗系统 (2)2.1北斗一号 (2)2.2北斗二号 (2)第3章授时分析 (3)3.1基本概念 (3)3.2授时原理 (3)3.3北斗授时 (5)第4章误差分析 (6)第5章总结 (6)参考文献 (8)第1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手机报灾
手机报灾 具体使用方法
另见软件说明。
7.4 应用程序——第二屏
应用服务 北斗设置
北斗共享
长按3秒发 送SOS信 息
7.4 应用程序——第二屏
系统应用
系统应用:手持机所有自带应用将 集成于系统应用中。
浏览器
视音 频播

录音 机
日历
BLE 管理
……
文件管理
北斗时间
7.4 应用程序——第三屏
七、通用软件操作说明
7.1 北斗应用主界面
北斗导航 北斗定位 卫星状态 北斗畅聊 照相机 应用程序
注:首次使用时,应 用程序—>北斗设置— >北斗服务。在北斗服 务界面打开北斗开关,
显示北斗卡号表示初
始化成功。
7.2 北斗基本功能
北斗定位
北斗导航
卫星状态
7.3 北斗畅聊
• 网络模式 • 北斗模式 • 发表情、照片 • 发语音、位置 • 至北斗设备 • 至北斗畅聊 • 至手机短信 • 至好友微信
插入图标
插入图标
插入图标
整机集成了北斗导航、北斗定位、北斗畅聊、北斗时间和卫星状态、图幅计算、坐 标转换、位置报告、友邻位置等应用软件。
6.5 通信功能简介
操作系统:支持 Android 5.1 显示器类型:电容屏、 5寸IPS屏,分辨率为: 1920X1080 存储器:2G(RAM) +32GB、扩展支持TFlash卡,最大64GB 电池容量: 6050mAH, 22.38WH
4.2 北斗在救灾中的应用
2015年 4.25尼泊尔地震,北斗穿越了 可可西里,翻越唐古拉山,指引队伍 千里驰援。
4.2 北斗在救灾中的应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原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原理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原理当时美国科学家们即倡议利用卫星,为其“北极星”核动力弹道导单潜艇进行定位导航,以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时间累积误差。

于是美国在1958年提出利用“多普勒频移效应”与“标准时间差”定位原理的第一代卫星定位系统经纬仪(Transit)构想,1960年4月开始发射首枚卫星,1964年提供军用服务,1967年更开放给民间使用,此后曾进行两次改进,1988年8月进行最后一次发射,2000年系统报废。

“经纬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成功,导致美国与苏联研发与建构更大规模、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全球导航卫得系统(GLONASS)。

1983年,大陆开始筹划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86年初,大陆正式以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为名开始进行整个计划,并由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研发。

当时大陆专家研究报告提出多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构想,经过深入评析,多数专家认为,利用2枚或3枚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方案比较适合大陆。

由于当时大陆航天科技实力,已具有制造与发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能力,也已建立卫星地面追踪网,有相当规模的卫星轨道数据处理中心,所以有利于发挥既有的卫星资源与地面设施功能;另一方面也顾及到大陆经济力量有限,因为此项发展需要24颗卫星类似美国GPS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大量经费,当时大陆尚无此财力。

1986年底大陆研发单位就提出了总体技术方案和试验方案,预估只要3年时间,就可利用已在轨道的2枚同步卫星进行整体演练,验证导航定位原理,并检验系统实用性,寻找实现双星导航定位的技术途径。

就在大陆筹备双星定位系统期间,大陆专家发现1982年美国已有3名科学家开始发展一个利用3枚同步轨道卫星,名为GEOSTAR的定位系统,还获得多项专利。

但是后来因为功能更佳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发展迅速,使得研发中的GEOSTAR系统资金被撤走,在1991年宣告失败。

由于GEOSTAR最后也将使用3枚卫星定位改为双星定位,因此大陆仍宣称使用双星定位的概念是其最早提出并实现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兼容性
伽利略系统与北斗系统均遵循国际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实现互操作。
与格洛纳斯比较分析
卫星数量与分布
格洛纳斯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主要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更多的可见卫星 ,有助于提高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
格洛纳斯系统在开放服务中的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一般认为在10-15米之间。而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 的定位精度更高。
民用领域应用案例
智能交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智能交通信号控 制、自动驾驶等领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灾害监测与救援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洪水等自然 灾害的发生和演变,为灾害预警、救援和恢复提供重要支 持。
精准农业
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定位和时间服务,可以实 现农机精准作业、农田信息实时监测等,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质量。
北斗系统具有短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卫星信号发 送短信息,而GPS则不具备此功能。
与伽利略比较分析
系统构成
伽利略系统由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组成,其中27颗为工作卫星,3颗为备份卫星。北斗系统则由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定位精度
伽利略系统设计目标为提供更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实际性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具有较高的 定位精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介绍
目录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原理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性能评估 • 北斗卫星导航在各领域应用案例 • 北斗卫星导航与其他系统比较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0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 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旨 在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定位、导航和 授时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脉冲合成单元
秒脉冲合成单元采用DSP和FPGA共同实现,在数据处理中加强钟差信号的数 字滤波和容错设计,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在脉冲合成设计中采用直接数字合成 技术(DDS),提高合成设计的灵活性及秒脉冲的准确性与稳定度;针对时频应 用的要求与特点,采用先进的时间频率守时技术,提高时频信号的可靠性,以 满足高精度时频应用的要求。
北斗授时接收模块主要包括:接收天线、射频模块、中频数字接收 单元、卫星数据处理单元和用户接口单元,通过设定用户本地位置、北 斗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卫星定时信号的恢复,生成授时信号,实现单向授 时功能。
3.2时钟模块
可根据对时间保持能力的要求高低配置不同的晶体钟或原子钟 测量两个脉冲之间的相位差(时间间隔)通常可采用高频脉冲计数法 实现。
技术指标:
1、采用单独组屏,扩展灵活,便于管理。 2、 多时间源可供选择,除采用 GPS系统外,还可选用我国的北斗星系统,可靠性更高。 3、采用对值班人员 透明化设计,时间显示、卫星通道状态、工作状态的指示一目了然。 4、主时 钟和扩展时钟采用冗余配置,自动无扰切换。 5、主时钟和扩展时钟内部有高 精度时间自保持单元,精度为7×10-9。 6、多种对时规约,可由用户要求指 定。 7、精美标准19”U型(2U或4U)架装式机箱,采用标准电力机柜屏。 8、 授时精度高,最高精度达30ns。 9、有多种对时方式,可灵活配置,支持硬对 时(PPS、PPM、PPH)、软对时(串口报文)、编码对时(IRIG-B、DCF77) 和网络NTP对时,可以满足国内外不同设备的授时接口要求。10、装置的所有时 钟信号输出均经过光电隔离,抗干扰能力强。
①状态查询:完成系统状态的查询,北斗卫星的主要信息、TOD时间 信息、1PPS可用度,网络授时状态,主备用卫星源,网络信息等。 ②设备管理:完成北斗授时接收板的工作参数设置和主用时间源的选 择。 ③系统管理:完成设备用户管理和网络参数设置,包括添加用户,修 改用户密码和删除用户。 ④高级设置:包括安全设置和恢复默认设置。安全设置包括超时时间 设置和可登陆IP地址范围。
四、产品描述
网络时间服务器具有以下功能: 1.完善的北斗和GPS信号监测,自动或手动选择卫星信号。 2.支持标准NTP网络时间传输协议。 3.支持本地和远程网管,通过网络口进行参数配置。 4.最大支持上万个用户的网络授时服务。 5.提供基于RS232的时码输出。 6.提供高精度1PPS输出。 7.提供光纤IRIG-B对时报文输出。 8.调幅波形式的交流IRIG-B码。 9.支持RS485方式输出对时报文。
一时) ⑧ 北京时间:UTC+8
时间标准
时间参照: 天文时UTI(Universal Time)、 国际原子时TAI(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北京时间等。 授时系统三大要素:时钟源、时间传递、校时。
2.3 RDSS单双向授时对比
双向定时和单向定时的主要差别在于从中心站系统到用户机传播时 延的获取方式; 在北斗系统中单向定时精度的系统设计值为100ns,双向定时为 20ns; 单向定时需要事先计算用户机的位置;双向定时无需知道用户机的 位置,所有处理都在中心站系统完成。 单向定时由于采用被动方式进行,不占用系统容量。而双向定时是 通过与中心站交互的方式来进行定时,因此会占用系统容量,受到一 定的限制。
2.2 RNSS授时
与GPS授时一致,用户设备只需接收卫星广播的RNSS 导航信号,即可获得北斗系统时间,然后将本地时间与北斗 系统时间进行比较得到本地时钟与北斗系统时间的偏差。如 果测站坐标已知,并且精度可靠,那么只要收到一颗卫星的 信号即可进行精确授时。如果测站坐标未知,RNSS只要能 接收到四颗或四颗以上卫星,即可解算出位置和钟差,实现 定位与授时。
3.5应用接口模块
客户端根据T1、T2、T3、T4计算出钟差T及时延改正D,然后修正本地时间,计 算公式如下:
D=((T4-T1)-(T2-T3))/2 T=((T2-T1)+(T3-T4))/2

卫星数据处理单元
卫星数据处理单元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具有同时处理多路信 号的能力,主要完成卫星信号维特比译码、校验、数据拼装、卫星轨道数据 的平滑滤波和最优估值、电波的电离层校正、电波时延计算、多普勒校正和 UTC时间解算等功能。TOD时间信息经并口传送至单片机再由异步串口输出。
五、总结
不同授时领域对时间同步系统的需求的差异性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时间同步精度的高低; 2.接口类型及电气特性。
误差因子及解决方法
授时精度能否达到100ns,主要决定于卫星钟差标定误差、卫星 定轨误差、电离层改正残差、对流层改正残差,接收机综合误差等几 个因素影响。
解决方法:(1)伪距测量误差:(2)时延标定误差:(3)时 钟源误差:(4)时延温漂误差:(5)其它处理误差:在各处理环节 尽可能减少处理误差,如保证运算精度等。
在应用接口模块中,其核心部分是网络协议单元,实现NTP/SNTP 授时服务。NTP/SNTP是国际标准的网络时间服务协议,用于计算机网 络时间同步,其结构采用client/server服务方式,由用户向时间服务器申 请服务,服务器将标准时间标签(timestamp)发送给用户,用户软件根据服 务器提供的标准时间及传输延迟,计算本地时间改正,经多次计算并滤波 处理,改正后设置本地时间。
2.4 三种授时技术对比
三、物理架构
(北斗授时服务器/北斗授时用户机)
3.1北斗授时接收模块
北斗高精度授时接收模块接收“北斗一号”卫星信号,采用单向授 时技术,采用一次下变频射频技术,实现北斗卫星信号的快速捕获、跟 踪、解调功能,恢复出卫星数据和同步信号。 结合高精度北斗卫星授时 数据处理技术与高精度数字时频标合成技术,完成卫星轨道数据的平滑 滤波和最优估值、电波的电离层校正、多普勒校正、电波时延等计算、 TOD时间信息输出和时标信号合成控制。设计输出1PPS性能指标优于 100ns。
环境要求
工作温度:-10°C+60°C 贮存温度:-40°C+80°C 电气要求
电源:交流220V±10% 47HZ~63HZ或直流110V/220V 电磁兼容性:符合 “GB/T13926_19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中有关规定的要求, 并且超过III级标准 功耗:不大于15W
性能指标:捕获卫星(锁定)时间: ——热开机(瞬间掉电)≤15秒。 —— 冷开机(位置未变的重开机)≤45秒。 ——位置改变后重开机 ≤1分钟。 —— 本地首次开机 ≤2分钟。 位置精度:10m 时间精度;±100ns
3.3时频处理模块
时频处理模块是本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北斗与GPS双 卫星系统授时性能监测、判优与智能切换、高精度本地时间维护、高 精度时频标合成、内部协议分析及转发、显示与人机交互等功能。
3.4用户交互模块
设备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Web、Telnet、snmp方式,在IE浏览 器中输入时间服务器的口地址等参数,完成对设备的本地和远程集中 管理。网络管理具有丰富的用户交互和信息处理能力,主要功能如下:
3.5应用接口模块
应用接口单元提供RS232电平标准时间信息(TOD)和秒脉冲信号 (1PPS)等基本时间同步输出接口。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实现 不同电气特性的接口,例如网络授时接口(NTP/SNTP),RS422/RS485 电平串行报文信息、电力时间同步专用的分脉冲(1PPM)和时脉冲 (1PPH)等。
北斗授时
2015年11月10日
术语 定义
总结
授时 原理
目录
产品 描述
物理 架构
一、术语定义
① 时间与时钟 ② 1PPS(1 pulse per second)、TOD ③ NTP/SNTP ④ 原子钟(氢、铷、铯)铯133的共振频率为9 192 631 770Hz) ⑤ 晶体钟(10MHz) ⑥ TAI(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国际原子时) ⑦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协调世界时,又称时间统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指设备都工作在同一时间下,不能有毫秒甚至是微秒级的差异。 便于准确记录每个事件发生的时刻,特别是出问题时可以追根朔源,找到问 题的发生点。频率同步只是要求工作在某个固定的频率上,便于复用和解复 用,又叫时钟同步!
二、授时原理(RDSS单向授时)
• 在单向授时模 式下,用户机 不需要与地面 中心站进行交 互,但需已知 接收机精密坐 标,从而可计 算出卫星信号 传输时延,经 修正得出本地 精确的时间。
2.1 RDSS双向授时
双向定时的所有信息处理都在中心控制站进行,用户机只需把接收的时标信号返回即 可。
中心站系统在TO时刻发送时标信号ST0,该时标信号经过延迟T1后到达卫星,经卫星转发器转发后 经T2到达定时用户机,用户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的处理,也可看做信号转发,经T3的传播时延 到达卫星,卫星把接收的信号转发,经T4的传播时延传送回中心站系统。也即表示时间T0的时标 信号ST0,最终在T0+T1+T2+T3+T4时刻重新回到中心站系统。中心站系统把接收时标信号与发射时 刻相减,得到双向传播时延T1+T2+T3+T4,除以2得到从中心站到用户机的单向传播时延。中心站 把这个单向传播时延发送给用户机,定时用户机接收到的时标信号及单向传播时延计算出本地钟 与中心控制系统时间的差值△£,修正本地钟,使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时问同步。
授时应用场景
① 电力系统 ② 金融系统 ③ 公安系统 ④ 通信系统 ⑤ 交通 ⑥ 民航 ⑦ 国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