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 旅游资源

第五章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引言

?直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这一核心概念的泛化理解,使人们始终不能统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认识。

?到底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旅游资源具有何种基本特征?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必须在核心点上谋求与旅游概念的内涵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泛化和偏颇的结论,才能抓住旅游资源最本质的规定性。

(一)定义

?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二)内涵解析:具体地说,此定义包括以下一些命题:

? 1 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2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含有“有用”,因而,旅游资源应是对形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客流的恒久作用的促进因素,是一种“拉力”;

?对旅游业来说,旅游资源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

? 3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所以,类似于饭店等

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 4 旅游资源的本体是一种先旅游而存在的物象,它可以按旅游的目的加以开发利用,但不能创制,脱离于这种本体而创制、仿造、移植的旅游对象物,不是

旅游资源而是旅游产品,而且是所谓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案例引导:许仙与白色娘子的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

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资料:

?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把资源划分为十大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一)可观赏性

?旅游资源主要对旅游者有用,而这种效用就体现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通过这种体验过程,不同的旅游者得以分别或同时满足三个不同层次的心理需要:

?在美感陶醉中获得精神愉悦,

?在广闻博见中得到充实自我的精神满足,

?在移情、寄情中得以释放情感的欲望。

吸引力:旅游是人类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和综合性审美实践。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观赏雄伟、险要、奇特、秀丽、幽深、开阔、野趣的自然风景和排列整齐、对称、节奏统一的建筑,听着优美、崇高和悲壮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参与当地美好有趣的现实活动,生活在真、善、美的环境中。那些具有意境美和传神的事物,对旅游者更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美学特征:

因此,凡是旅游资源,必须具有美学特性,以区别于其他资源,并从地理环境中分化出来。

旅游资源美学特性越突出,观赏性越强,在国内外知名度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像埃及金字塔、法国凡尔赛宫、罗马科洛西姆斗兽场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桂林山水等都具有很高的美学品格和观赏性,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批国际国内旅游者。

观赏价值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成分,而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旅游资源价值系统中的附加成分

?(二)自在性

?旅游资源是先旅游而客观地存在着的(价值观)

他目的而生成或存在,价值观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旅游资源, 例如故宫长城大学校园

?在我们的定义中,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客观上已经自然地或社会地存在着的或因其他功用而被创制出来的事与物,并不包括那些不依赖既有旅游资源而仅凭生

产企业的人财物力便可无中生有地创制出来的一些人造景观。

?因此,旅游资源是一种不以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的物象,旅游企业只能对它加以开发利用,而不能生产。根据旅游资源本体所做的任何仿

制,都只能生产出没有同等价值的赝品,这和仿制艺术品是同样的道理。

?(三)潜在性

?作为一种资源形态,旅游资源主要存在于一种潜在的待开发的状态,同时也包

括已开发但尚未耗竭其旅游开发价值(或尚未得到完全开发)的那一部分资源。

?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因(其被开发的程度)而大体上表现为两种:

?a处于原始状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b已经被部分地开发利用了的旅游资源曾经有过旅游价值

?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还是潜在的。换言之,任何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而言,都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虽然对于个别旅游者来说,一些旅游资源即使

没有经过开发,其旅游价值有时也可以直接加以利用,但从现代的旅游意义上

来说,真正对大众旅游者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一定的开发过程才能加以

利用。也就是说,旅游自娱要经过旅游产业的加工、经过追加一定量的为旅游

而投入的劳动,这种旅游资源才能为旅游者所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旅

游资源一旦经过这个加工过程,就立刻转化为旅游产品。所以,旅游资源的存

在形态总是潜在的

(四)不可转移性

?旅游资源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旅游资源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形式存在,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绝对不能移动的

由于旅游资源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在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影响,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因此,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存在也就离不开这些特定的背景环境条件。一旦离开这些必要的条件,旅游资源的个性、独特内涵都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有时甚至是最终失去其吸引力。例如:把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展出时,由于其脱离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背景环境,人们很难感受到“大漠长戈”的恢弘气势,难以领略两千年前秦国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以及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叱诧风云,“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兵马俑的吸引力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背景,便大打折扣。另外,目前一些比较常见的所谓仿名胜古迹的旅游景观,尽管在应用了现代化的工艺、技术之后,外观上常常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他们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却远远比不上真正的旅游景观。在很多情况下,旅游的意义常常有一定的求真性,当景观为仿建时,无论仿建的景观多么逼真,都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人们征服自然或是实地探求奥秘的意义。于是,失去了旅游吸引力的资源也就很难成为优越的旅游开发资源了。所以说,旅游资源具有不可转移性的特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一般要求在原地进行。

另外,旅游活动本身也要求旅游者实现空间上的转移,而把旅游资源运输到旅游者的所在地,旅游的空间转移也就难以实现,旅游不再成其为旅游,旅游资源也就不再可能作为旅游资源存在了。

并且,实际上,还有一些旅游资源本身也是不可能实现空间上的转移的:加州灿烂的阳光、加勒比海沿岸宜人的风景、耶路撒冷特殊的宗教意义等等,这些都不是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空间转移的。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与旅游的异地性,双方互为前提,缺一不可。

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旅游资源的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否则就将在根本上消灭了旅游者,该种资源也不成其为旅游资源(而成为可以为当地人所利用的普通休闲资源);

二是当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并被出售时,资源乃至产品的所有权不能转移;

三是旅游资源个体的小尺度搬迁(如塔、庙等的近距离迁移)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旅游资源的不可转移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在旅游学、旅游地理学和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开发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都要涉及旅游资源的分类问题。

?一般来说,比较普遍的分类法是将旅游资源划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

?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地学条件

?从宏观角度看,它是地球表层所有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有规律运动的结果。例如,黄山自然旅游景观的“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即决定于垂直构造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山岳地貌,温暖的气候,茂盛的植被,以

及特定的涌泉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

?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事物

?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结果,其形成与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的制约,还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并形成了

明显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使一地区的人文因素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的旅

游资源。

案例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课件.doc

分界洲岛景区旅游资源调查分析报告 综述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陆地约4公里,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因地处万宁和陵水两县交界之海上得名。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海岛地形、地域文化等,分界洲岛有“美女岛”、“观音岛”、“无名岛”、“睡佛岛”、“冰火岛”之誉,是一个美丽的灵秀宝岛。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距县城约18公里,岛屿面积约为0.58平方公里,海拔99米. 1、地质地貌 分界洲岛所处位置是海南岛重要的分水岭,该岛是牛岭的一部分, 牛岭又称分界岭,主要因为这里是海南岛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当地的人民就已感觉到这座山岭南北不同之处。实际上,整个牛岭是五指山山脉的延续,这是由于亿前,大陆板块的挤压所形成的。后来冰川期,海水的浸入,淹过了较低的部分,,切断了分界洲岛与牛岭的联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2、气候水文 虽然整个海南岛都处于热带,但是因为这座东南西北走向的牛岭,使得了以此岭为界北气候上有所差异。牛岭以北的气候相对温暖,空气的湿度较大,降雨较多,而牛岭以南气温要比岭北高出二三度,阳光充足,但岭干燥少雨。 在分界洲岛上看牛岭两边,常常可以看到如此的景象:夏季岭北大雨滂沱,岭南却是阳光灿烂;冬季岭北阴郁一片,而岭南却是阳光明媚。主要是由于牛岭是海南岛南北地理的分界线,北面以平原地地型为多,南面以山地为多,这种地理分界,从形成了气候上的分界。来自南边的暖气流受到东西走向山脉的阴隔,导致山体迎坡(南面)和背面坡(北面)的气候出现差异,以致这座小小的山岭对海南岛东南的气候也产生了影响。所以站在分界洲岛上,经常就可以看到牛岭“牛头下雨,牛尾睛”的奇观。

(整理)上海的旅游资源.

精品文档 第一节上海自然旅游资源(四类) 一、山地类 1. 佘山:佘山境内,分东西两峰,清康熙帝南巡,品尝佘山竹笋后大为赞赏,曾赐名为“兰笋山”,著名景点有佘山天文台、佘山圣母大殿、佘山地震台、佘山修道院 2. 天马山:松江区境内,著名景点有护珠宝光塔(天马山佛光)、上清泉、古银杏树、天下第四泉(濯月泉)、二陆(陆机、陆云)草堂 3. 小昆山:松江区 4. 横云山:松江区 5. 凤凰山:松江区 6. 厍公山:松江区 7. 辰山:松江区,因“位于辰次(即在云间九峰的东南方)”辰山植物园是上海最大植物园 8. 薛山:松江区 9. 机山:松江区 10. 北竿山:松江区 11. 钟贾山:松江区 12. 秦望山:金山区 13. 查山:金山区 14. 淀山:青浦区 二、岛沙类 1.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第一大沙岛。上海北部长江口,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 (南水道)隔长江口南支水道,与浦东新区、宝山区、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相望; (北水道)隔长江口北支水道与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相邻。 宋文天祥曾题“海上瀛洲”,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故又曾名瀛洲。著名景点有东滩湿地、东平森林 2.长兴岛:是上海第二大岛,北隔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立,是柑橘生产地 3.横沙岛:是上海第三大岛,东濒东海,西邻长兴岛,南望浦东新区,北邻崇明岛。岛上圩堤纵横,河流密布,风光灿烂 4.大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小岛,为上海市第一高峰,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舟山新木姜子、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等。93年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5. 小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 6. 浮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又俗称无龟山岛,岛体由火山岩组成 7. 佘山岛 8. 复兴岛:杨浦区东部,东南北三面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 9. 崇明东滩:05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段沙:长江水道南北槽的分界,是长江口冲击型滨海岛屿,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湿地。是中华绒鳖蟹的产卵场所,也是鳗鲡幼苗的重要洄游路径。九段沙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05年被列为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资源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对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类型 根据200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课题组根据多次实地的踏勘和对风景特色的分析,从科学角度对区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分类。取以下景源为主要景点:凤凰山、象鼻山、蛮子洞、千年核桃树、月亮湾、月亮坪、红旗水库、扯嘴坡、池塘、民居(各种姓氏院子)等20多处。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7个主类。具体类型见下表。 表1-1 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2. 旅游资源条件 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数量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的水平、程度及规模。在全国旅游资源分类的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中,本规划区拥有7主类、14亚类和26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88%、45%和17%。在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数量分别占全国相应类型的10%、13%、36%、12%、10%、71%、33%。见下表。 表1-2 各层次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统计 表1-3 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统计 从上面3个统计表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区旅游资源主类占《国标》的88%,但亚类和基本类型尤其是基本类型所占比例很低,说明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少,规模较小,旅游资源相当贫乏。 3. 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对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把握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更有助于为评价和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资源

上海旅游资源类型及布局

上海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旅游区布局特点 序号:32 姓名:何欣学号:201010621080 班级:国航102 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基地。上海虽然尚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无世界奇迹之类的名胜古迹,但是,多少年来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一.地文之山地景观 天马山 位于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区府11公里。天马山古称干山,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今称天马山。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山林面积1433亩,海拔高度99.8米。每逢阳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进香,香火极盛,故天马山又称“烧香山”。 二.水域风光之江河景观 浦江游览 登船漫游黄浦江,两岸景色尽入眼底。长江入海口由绿色的海水、黄色的长江水和青灰色的黄浦江水构成的“三夹水”。三种水泾渭分明,互不融合,阳光下则更为明显,实在是个奇观。 三.生物景观 东滩湿地 位于崇明岛东部,它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 45万亩。这里水洁土净,鱼肥蟹壮;纯洁的土地种植出了各种无污染蔬菜、瓜果;3万公顷滩涂是野生鸟类乐园,春秋两季时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曳。 四.遗址遗迹 1.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崧泽古文化遗址 位于青浦县城向东五公里处的崧泽村,经过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了一个原始村落,距今约有五、六千年,并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史迹。它是上海地区迄今为止最早的古文化遗址。 2.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川沙古城墙 位于新川路171号一所小学内,始建于明代,现尚存东南一角,上有魁星阁、岳碑阁、笔塔等建筑。曾被认为是上海保存最好的古城墙。川沙古城墙建于1557年,是当时川沙人民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此城墙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物证。古城墙尚留60余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城墙上有一座岳碑亭(区级文物),亭内保存着拓刻岳飞手迹的石碑。 枫溪长廊 元代枫泾已是商业重镇,来往商贾云集溪河两岸,临河而建的商业长廊长达800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旅游专题组 目录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 1 -一、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调查 .. (1) (一)青岛旅游资源概况 ··································································· - 1 - (二)新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3 - (三)老城区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 (四)崂山重点旅游资源特征 ............................................................. - 8 -二、郑州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 (12) (一)青岛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 12 - (二)青岛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 15 - (三)青岛旅游资源分布评价 ····························································- 17 - (四)青岛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 20 - (五)基本结论 ··············································································- 24 -

(整理)上海的旅游资源.

第一节上海自然旅游资源(四类) 一、山地类 1. 佘山:佘山境内,分东西两峰,清康熙帝南巡,品尝佘山竹笋后大为赞赏,曾赐名为“兰笋山”,著名景点有佘山天文台、佘山圣母大殿、佘山地震台、佘山修道院 2. 天马山:松江区境内,著名景点有护珠宝光塔(天马山佛光)、上清泉、古银杏树、天下第四泉(濯月泉)、二陆(陆机、陆云)草堂 3. 小昆山:松江区 4. 横云山:松江区 5. 凤凰山:松江区 6. 厍公山:松江区 7. 辰山:松江区,因“位于辰次(即在云间九峰的东南方)”辰山植物园是上海最大植物园 8. 薛山:松江区 9. 机山:松江区 10. 北竿山:松江区 11. 钟贾山:松江区 12. 秦望山:金山区 13. 查山:金山区 14. 淀山:青浦区 二、岛沙类 1.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第一大沙岛。上海北部长江口,是我国大陆海岸线

的中点 (南水道)隔长江口南支水道,与浦东新区、宝山区、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相望; (北水道)隔长江口北支水道与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相邻。 宋文天祥曾题“海上瀛洲”,明太祖曾赐“东海瀛洲”故又曾名瀛洲。著名景点有东滩湿地、东平森林 2.长兴岛:是上海第二大岛,北隔崇明岛,东与横沙岛并立,是柑橘生产地 3.横沙岛:是上海第三大岛,东濒东海,西邻长兴岛,南望浦东新区,北邻崇明岛。岛上圩堤纵横,河流密布,风光灿烂 4.大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小岛,为上海市第一高峰,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舟山新木姜子、三级保护植物红楠、天竺等。93年定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5. 小金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 6. 浮山岛:上海南部杭州湾北缘,又俗称无龟山岛,岛体由火山岩组成 7. 佘山岛 8. 复兴岛:杨浦区东部,东南北三面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 9. 崇明东滩:05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0.九段沙:长江水道南北槽的分界,是长江口冲击型滨海岛屿,是长江口最靠外海的湿地。是中华绒鳖蟹的产卵场所,也是鳗鲡幼苗的重要洄游路径。九段沙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科普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05年被列为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 11. 鸡骨礁:上海市最东段,设有信号台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第五章 水体旅游资源

第五章水体旅游资源 第一节水环境与旅游 一、水环境与水体旅游资源 、水体的含义 水体是指以陆地为边界的水域,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的总称。包括水以及其中的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成为旅游资源应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水质) ()水质的含义:(注意水质与水体的区别)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简称水质,是指包括在水中微量化学元素和生物含量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总和。 ()影响水质的因素 与水接触的岩石、土壤、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物质组成及其溶解性有关,以及与接触过程中的地形、水文条件和气候有关。 二是水体自身的优美度 ()形态美 地球上的水体分布呈现不同形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美。如江、河、溪、涧等线型水体,其长短、宽窄、曲直变化万千;大海、湖泊、水库等面型水体,有开阔、辽远的美感。 ()色彩美 、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和其中悬浮物的选择吸收和反射作用的影响,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海洋呈蓝色 、天空颜色影响水的颜色 、水中的生物影响水的颜色 、水的深浅、泥沙含量、水底沉淀物等影响水的颜色 ()光影美 水体近周的山、石、树、花及白云、蓝天、桥梁建筑等都会因光反射而在水中形成影像。实物虚影相互辉映,构成美景。 影响光影清晰度的因素: 、水中光影的清晰度与水体表面的平静度有关。 、水体的透明度会影响光影的清晰度。 、水中倒影与光线角度有关,一般早晚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射率高,倒影

清晰。 ()声音美 水体受外力冲击或流动会发出各种声响,给人以听觉美。 ()奇趣美 还有一些水体具有特殊的奇趣美。如:济南趵突泉、甘苦泉、等。 、水体是风景的血脉 ()水体自身就是重要的风景——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与山、生物、气候、人文景观等共同组合构成风景名胜 ()水体可养育花木、动物——使风景区更加秀丽、充满活力 、水体使周边气候更加舒适 ①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因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 ②在水陆交界地区形成水陆风(水、陆温度差引起) ③增加空气湿度(水体水分蒸发、水汽丰富) ④负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 、利用水体,可以开展多种旅游活动 如观赏、滑水、游泳、划船、驶帆、冲浪、垂钓、漂流、滑冰、品茗等。 第二节海洋与海滨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业中的“三”(, , )最受人们欢迎,此三者都与海滨有关。 、观潮胜景 常发生于喇叭状的江河入海口处,最典型者为钱塘潮,最高曾达米,每年农历每月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但一年中最佳观潮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十八。 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重点) 一、中国湖泊简况 、湖泊的含义 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湖泊的特点 ①数量多(天然湖泊大小万多) ②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 ③类型多样

第五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幻灯片1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幻灯片3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 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资源有这样一些内涵: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这就排除了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而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 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幻灯片4 二、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 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旅游地一般在空间上可分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旅游活动区,即旅游资源之所在; 第二部分是接待区,是服务设施集中的场所。 幻灯片5 旅游地的两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旅游地,旅游活动区和旅游接待区构成了旅游地土地 利用的主体。 ●第二种旅游地中,旅游业只是其重要产业中的一种,其土地利用结构自然也反应着这 一社区的其它功能,大部分国家的首都即属于这一种类型。 幻灯片6 三、评价的理论基础 ●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三类: ●体验性评价 ●技术性评估 ●综合性评估 幻灯片7

第二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分为观赏型、运动型、休养型、娱乐型和 特殊型;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幻灯片8 二、旅游地的分类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历史古迹旅游地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运动型旅游地(滑雪、登山等)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综合性旅游地 幻灯片9 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幻灯片10 二、美感质量评估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 ●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 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幻灯片11 ●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 ●专家学派:制定了风景质量评估系统。 ●心理物理学派:引入信号检测方法。 ●心理学派(认知学派):侧重研究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 ●现象学派(经验学派):强调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 幻灯片12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 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这类评价工作一般限定于自然旅游资源评价。

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 通了。 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更新日期:2009-2-6 15:47:08 索引号:530400-005747-20090206-0006 发文日期:2009-02-06 名称:玉溪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摘要) 第二章玉溪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提要:按照国家推荐试行标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及其修订方案,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从中筛选出300个景元单体综合评价,所获得的景元单体资源类型多、品质高雅、特色突出、结构有序、空间集聚、功能多样、尚未人识、开发度弱、潜能深厚,适度有序开发,可为云南建成旅游强省做出特殊贡献。 一、旅游资源类型评价 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是科学地编制旅游规划的必要前提和首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旅游业谋求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手段之一。为此,1998年11月至1999年1月上旬,规划组对玉溪市所辖区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共普查375个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同时,依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修订稿,有选择地填写了300个旅游资源普查基本类型调查表,并制定出玉溪市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分级体系表(表2-1)和旅游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 表2-1 玉溪市旅游资源普查单体类型和等级体系一览表(略)从表中可以看出,此次实地调查玉溪市的300个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单体涵盖全部3大 景系,分属7种景类,53个景型,其资源的基本类型具有以下数量特征和等级特点:(1)全国10种景类、95个景型的旅游资源中,玉溪占7种景类,拥有53个景型,基本类型覆盖度达55.8%。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作者:

-----------------------日期:

.杭州市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滨江卷) 第一章区域旅游环境 第一节自然与生态环境 一、地质地貌条件 滨江区处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皱褶带的东北端,属于具有造山皱褶带和俯冲带的活动性大陆边缘。全境地层中新生界第四系最发育。区域属古海湾堆积平原,东南部有低山丘陵,其余多为平原,区内河流纵横、湖池密布,地质属水网平原区和山岳地带,土壤肥沃,多属通透性好的青紫土,适宜种植水稻和山林经济作物。区域地基承压力较强,建设基地条件较好。 据史料记载以来,杭州周围300千米范围内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杭州市地震活动频度较低,强度较弱,震源较浅,自1970年以来杭州市域100千米范围内未曾发生过3.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1521年萧山(即目前钱江大桥南东方通信城附近)曾发生过4.0级较强感地震,是我省少数曾发生过地震的地区之一。 本分区属钱塘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自然标高为5.2-6.2(黄海高程),地表以下5-14米范围内为粉砂、粉细砂,地耐力为100-120KPA,可作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天然地基及浅部桩基持力层。大地构造简单,地壳稳定性好,无危害性大的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滨江区南部多山,主要有冠山、回龙山、鸡鸣山、越王城山等,海拔最高的是位于长河镇的冠山。 冠山,主要位于长河镇内,主峰海拔161米,其形似冠(帽子),与隔江的杭州凤凰山竞秀。 回龙山,位于浦沿镇东南,其东端又称蒋家山,主峰海拔84.2米。 鸡鸣山,位于浦沿镇东南,相传古时山上有一只小金鸡,黎明即啼,故名鸡鸣山。海拔28.1米。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五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五章旅游市场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概念 一、填空题 1、市场就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凡就是存在与的地方,就有市场 2、旅游市场的形成就是一个过程,它就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旅游活动、的产物 3、旅游市场就是市场与市场的总与 二、名词解释 1、市场 2、旅游市场 三、单项选择题 1、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就是( ) A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B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C食、住、行、游、购、娱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D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之间的矛盾 2、( )就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 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供给 D旅游需求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国际旅游者及其支出的( )左右产生并流向这一地区 A60% B70% C80% D90% 四、多项选择题

1、在原始社会后期,市场形成的基础条件就是( )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交换行为的发生 2、旅游供给市场从形成到成熟,必须经过( )不同层次的实践过程 A适应需求 B刺激需求 C引导需求 D创造需求 五、判断正误 1、( )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某些大型的旅游产品的提供者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所有旅游客源的需求,解决所有旅游产品的供求矛盾。 2、( )旅游市场形成与经济兴衰就是同步的 3、( )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格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人均收入水平就是不一致的 4、( )在世界旅游市场中,无论就是国内旅游还就是国际旅游,也无论就是旅游人次还就是旅游收入,都主要取决于旅游距离的远近,远距离旅游占绝对优势,其流动量最大 六、问答题 1、简述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世界旅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旅游强国的地位。就我国而言,一些经济强省与直辖市往往也就是旅游业发达的地区,比如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联系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旅游者的流动量与流向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原因。 3、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6-07-13 13:51:36来源:[大中小][打印]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上海旅游资源整合

上海旅游资源整合之我见 引言:我是一个来自郊区的学生,对于市区的一些旅游景点自然没有那么熟悉,在此文中我想通过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重点谈谈自己对郊区旅游资源应该如何整合的一些看法。 摘要:上海,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虽说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无世界奇迹之类的名胜古迹,但是,多少年来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提及上海的名胜,多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旅游点有革命遗址、名人故居、古塔古寺、各种现代建筑、文化古镇。虽然有这么多旅游资源但在整合上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性,尤其是郊区的旅游资源,本文将重点对郊区旅游资源的整合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正文: 一、上海旅游资源介绍 上海,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虽说没有雄伟的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无世界奇迹之类的名胜古迹,但是,多少年来一直以她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上海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活动在这里发生并影响全国。上海是中国较早的开放城市之一,50多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逐渐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及海内外来华投资的热点。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有70余处国家和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的最好展示。同时,上海还云集了万国建筑,外滩风格各异的建筑群及近年新建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这些引起了海内外人们的关注。如今的上海早已成为一座融古色古香和现代潮流为一体的旅游中心城市。 提及上海的名胜,多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旅游点有革命遗址——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鲁迅故居等,除此之外,位于上海西南郊,紧靠龙华古镇的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刹,矗立于龙华寺前的龙华塔则是上海市区惟一的古塔,该塔被誉为申城“宝塔之冠”,高达40.4米,7层8面,砖木结构,层层飞檐高翘,檐角挂铃,风吹铃响。塔身每层上有砖下有廊,造型别致。龙华寺传说与龙华塔同期兴建,寺内有五进深的殿堂,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方丈楼,两侧乃是罗汉堂、钟鼓楼。与龙华寺一样蜚声中外的玉佛寺创建于1882年,建筑宏伟,寺内共有两尊玉佛,还藏有不少古代造像,绘画珍品及清刻大藏经和其它佛典共7000余卷。其中大藏经有1662部,是国内比较完整的藏经之一。豫园,原为明代上海人潘允端的私人花园,占地2公顷,有大小景点30多处,1982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著名商业区。另外,还有嘉定孔庙、古漪园、秋霞圃、松江唐经幢、方塔、醉白池、青浦曲水园、淀山湖,自然景观有秀丽葱翠的佘山等等,其中松江的唐经幢是现存上海最古老的地面建筑。 位于松江镇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用大青石雕刻垒砌而成。现存21级,高9.3米。幢身8面,刻有《尊胜陀罗尼经》全文,并有题记。 在市区旅游的人们只要登上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电视塔便可鸟瞰上海都市风貌。金茂大厦在88层楼设有观光厅,高度340.1米,是目前国

四川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 ………………………………(密)………………………………(封)………………………………(线)………………………………

评阅教师签名:

目录 1:背景 (4) 2:分类 (4) 2.1分类原则 (4) 2.2 分类对象 (3) 2.3 分类结构 (3) 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6) 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6) 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7) 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10) 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1) 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1) 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4) 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6) 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7) 3旅游资源评价 (19) 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9) 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9) 3.1.2旅游三大效益: (20) 3.1.3旅游条件: (21) 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3) 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3) 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5) 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7) 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8) 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8) 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8) 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30) 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30) 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30) 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30) 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1) 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1)

桂林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桂林旅游资源估评 桂林景区专业见习报告 专业:旅游管理班级:09级旅游管理二班 一.专业见习目的: 1)体验旅游的乐趣和从事旅游工作的快乐,以强固专业思想。 2)增加对旅游行业的感性认识,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较为深入的理解。 3)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纪律性。 4)加强对管理,计算机和外语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5)培养服务意识。 6)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 专业见习内容: 六月二日由湖南中青旅岳阳公司导游带领从湖南省岳阳市出发前往广西省桂林市,中午由导游联系餐馆,在永州吃午餐。下午五点到达桂林,游览了榕湖玻璃桥,日月双塔,夜宿桂林城郊的酒店。

六月三日由中青旅桂林公司地陪安排,前往阳朔高田风景区古榕公园,约一,个小时后,前往月亮山拍照留影。中餐由地陪安排在阳朔吃。午饭过后,随即前往桂林景点的精华部分—漓江,游览了自兴坪至九马画山,时间约两个小时。 下午剩余时间自行去西街进行旅游资源调研。晚上仍旧返回桂林市区夜宿。

六月四日上午前往古东森林瀑布,攀爬瀑布,下午自由活动,前往桂林市区进行旅游调研。

六月五日由桂林返回岳阳。 专业见习体会:为期四天的专业见习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几天的旅途中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 做为全陪应该怎样处理好游客,导游与司机三者之间和睦友好的关系;怎样联系好食宿,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游览时间使游客得到最大的舒适。 做为地陪怎样更好讲解好地方景点特色以吸引游人的注意,使游客在旅途中得到更好的享受。 在跟随着旅行社导游见习的这几天,了解了桂林目前导游服务的现状。目睹了导游的日常工作的具体操作,了解了地方的风土人情,观赏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景,可谓收获颇丰。 三. 桂林导游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桂林导游队伍现状 1.层次偏低 经调查,在桂林导游队伍中,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以上学历只占48.3%,在旅行社经理队伍中,大专及以下学历者超过73.1%,本科以上只占26.9%。学历偏低这一问题应引起旅游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2.结构不合理 低等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人员人数尚不到4%,形成了桂林导游队伍等级结构严重不合理。另外,外语类导游的语种结构不合理。从整个桂林旅游市场来看,中文导游人数已基本满足旅游 接待工作的需要,外语导游人数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

第五章-旅游资源

第五章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与保护措施。 引言 ?直到目前为止,在旅游学术界,由于对旅游这一核心概念的泛化理解,使人们始终不能统一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认识。 ?到底什么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旅游资源具有何种基本特征?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理解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必须在核心点上谋求与旅游概念的内涵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泛化和偏颇的结论,才能抓住旅游资源最本质的规定性。 (一)定义 ?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二)内涵解析:具体地说,此定义包括以下一些命题: ? 1 相对于旅游者而言,旅游资源始终存在于旅游目的地,不存在将旅游资源移到旅游客源地的可能性; ? 2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含有“有用”,因而,旅游资源应是对形成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客流的恒久作用的促进因素,是一种“拉力”; ?对旅游业来说,旅游资源则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 ? 3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能满足旅游者愉悦的目的,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所以,类似于饭店等 媒介性因素,就不构成旅游资源) ? 4 旅游资源的本体是一种先旅游而存在的物象,它可以按旅游的目的加以开发利用,但不能创制,脱离于这种本体而创制、仿造、移植的旅游对象物,不是 旅游资源而是旅游产品,而且是所谓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 ?案例引导:许仙与白色娘子的故事是不是旅游资源? (三)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有形物质资源,如山川、河流 ●无形的非物质资源,如神话传说 ●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结合体。如长城与孟姜女哭长城、故宫 与历朝王朝的故事

郑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郑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摘要:郑州市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资源侧重于人文类,景点多以文化遗迹为主,又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文章以郑州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条件、资源影响力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评价综合层对郑州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其中,资源条件在郑州市旅游资源整体评价中所占比重最高,且文化价值比重最大,表明郑州市的旅游资源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科学价值排名第二,主要是郑州一些历史文化遗址的科学考察价值;康娱价值比重较低,说明郑州在将观光旅游转化为深层体验游,加强体验娱乐型旅游方面开发不足;区域人口出游水平、人口劳动力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这三项评价因子在郑州旅游资源评价中所占的权重都很小,表明郑州没有充分运用经济优势来发展旅游产业,要加强政府主导,充分运用经济的发展优势来带动旅

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AHP(层次分析法),郑州市 2004年,中部崛起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中部六省积极响应。其中,旅游业一直被各省政府放在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中部崛起,旅游先行。郑州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侧重于人文类,景点多以文化遗迹为主,又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文章以郑州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其优势劣势,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 1 郑州旅游资源概况 郑州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管辖6区5市1县。郑州地处中原腹地,“雄峙中枢,控御险要”。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郑州历史悠久,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有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表明这一带曾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发展的起源地。历史上郑州也长期扮演着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夏、商、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