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翻译
新闻语篇态度资源的评价性分析及其翻译

一
、
引育
通常 认 为 , 闻 报 道 向读 者展 示直 白式 描 述 的 新
统是评价体系 的核 心 , 是本 文主要 的分析框架 。 也 态 度 是指人 的心 理受 到影 响 后对 其 行 为 、 本, 文 过程 及现象作出的反应 、 判断和鉴赏( 见图 1 。 )
判 lt e r 售 歼 刊 s ca se m 社 o ilet e
文化起 决定 因素 的价 值 观 体 系 为参 照 , 参 加 者 和 对
以及表 明价 值 和 结 盟 读 者 的 各 种 方 式 ” Mat ( rn& i
R s 0 : 3 。这 一 阐释 性 的 系统 描写 、 释 发 话 o 2 3 2) e0 解
过程所作的主体间性的评价。态度是语言使用者对 描述对象( 事 、 的态度 , 人、 物) 但这是从读者的视角 根 据语 篇 文本 揭 示 出来 的 。确 切地 说 , 本 中建 立 文
【 作者筒介】陈明瑶 ( 6 一) 女 , 江工商大学外国语 学院教授 , 12 , 浙 9 浙江大学在读博士生 。 研究方 向: 应用语 亩学, 翻译理论 与实践。
・2 - 3
维普资讯
可 以协商 的各 种态 度 :评 价 理 论 是 关 于评 价 的 , “ 即 语篇 中所 协商 的各 种 态度 , 涉 及 到 的 情感 的 强 度 所
圈 1 评 价 理 论 的 态 度 系统 ( rn 20 ) Mai。 03 t
态度 系统 包 括 文 本1 2 20-1 1 .
肯定( 或否定 ( 的评价。判断资源受读者的社 +) 一)
会 、 化立 场支 配 。 每 个 读 者 都 会 根 据 自己的 文 化 文 和意识 形 态 对 一 个 文 本 的判 断 标 记 做 出不 同 的 理
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语篇和语篇翻译

从语篇分析角度浅谈语篇和语篇翻译
吴伟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8)8
【摘要】作为翻译的直接对象,语篇是比字、词、句更大的语言概念,它传递一个完整的信息.以语篇为对象的语篇分析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而是扩大到语境以及语言的交际功能上来.正因为语篇分析的特点,它与翻译才能够相互促进,使翻译实现语言层面、言内因素以及言外因素的传递.本文阐述了语篇分析翻译的特点,并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吴伟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语篇分析与语篇翻译研究 [J], 祝东江;陈梅
2.从语篇分析角度研究西藏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语篇翻译 [J], 谭益兰
3.语篇分析理论与新闻语篇翻译——“语域分析模式”的建立 [J], 熊辉
4.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5.多模态语篇翻译的语用关联视角——《多模态语用学和翻译:源语语篇分析的新模式》述评 [J], 许文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作者:王旭光来源:《教育界·下旬》2013年第09期【摘要】语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已有5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它便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
掌握好语篇分析对英语翻译大有帮助。
本文首先分析了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其次,就翻译与语篇分析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翻译研究语篇分析模式意义1 前言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是近30年来从美国发源起来的一门学科,虽然发源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基于语篇语言学来看,任何语篇都是具有连贯性和衔接性,也是意义与结构的统一体。
为了有效地保障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所以,应该在语篇层次上进行翻译。
本文就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2 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语篇语言学主要包括句子间的语义连贯和语句衔接,语篇的信息度、指向性,句子的会话结构、句际关系、排列关系,语篇的结构等。
语义学、语用学、文体学、语法学等学科与语篇语言学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语篇的重要特征主要有两个,分别是“连贯”和“衔接”。
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存在于语篇的底层,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部分,语义连接是利用逻辑推理来将其连贯起来。
衔接将语篇的表层结构有效地体现出来,是一个语义概念。
诸如省略、替代、照应等语法手段和如同现关系、复现关系等词汇手段都能够将语篇结构上的衔接表现出来。
语篇分析方法至今都还没有标准的、公认的、统一的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基本都是在实例分析之上来归纳、总结、分析语篇分析方法。
3 翻译与语篇分析的关系译文语篇是翻译的最终产品,而原文语篇是翻译的直接对象。
由于构成语篇的各下级部分之间都是存在着较大的结构联系和语义联系,将其形成为有机的语篇整体。
语篇涉及的各种联系被称之为“连贯”;翻译实际上就是重构和识别各种联系的过程。
因此,语篇连贯在翻译内容确立、翻译表达、翻译理解中都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3):第三部分3(语篇分析)

重复
词汇 同义/反义
上义/下义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张威)BLCU
搭配
2
语篇功能分析要点
词汇衔接:省略ellipsis 语法衔接: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 连贯 主位结构 语类结构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张威)BLCU
3
省略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 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 没有好声气,教人快活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 ()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鲁迅:《孔乙己》)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张威)BLCU 5
Another case
As Caesar loved me, I weep for him; as he was fortunate, I rejoice at it; as he was valiant, I honor him; but as he was ambitious, I slew him. There are tears for his love; joy for his fortune; honor for his valour; and death for his ambition. (Julius Caesar by W. Shakespeare)
对于人的灵魂,爱斯基摩人没有说他们确切知 道其为何物—可是又有谁能说得清呢?但是他 们把它视为生命的开端,能引发人的一切内在 行为,也是生命延续所必须的能源。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张威)BLCU
10
连贯-1
Entering the room, she saw an old man in gray sweatpants and a dirty T-shirt sitting upright with his arms resting on tattered armrests, his feet on the floor, his head wobbling but proud and erect. She thought he looked more like a dying old athlete than a killer. 进了房间,她看见一位老人,下穿灰色吸汗短裤,上穿一件肮 脏的T恤,手臂放在脏兮兮的椅子扶手上,笔直地坐着。他的 脚放在地板上,头有点摇晃,但还是高傲且笔直地挺着。他看 起来更像一位垂死的老运动员,而不是一个杀手。 她进了房间,看见一个老头直直地坐在一把椅子上,手臂放在 破烂的椅子扶手上,下穿灰色宽松式运动长裤,上身是一件脏 兮兮的T恤,脚踩在地板上,头虽有点摇晃,但还是高傲地挺 立着。她觉得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垂死的老运动员,而不是一个 杀手。(语义连贯、信息重组)
汉译英:段落层次的分析语翻译实践

3
英语语的衔接
• I tried to get to sleep. My neighbour owns an acoustic guitar and an electric guitar. He likes to play the electric guitar. I had to get up at the crack of dawn for work the next day. The other neighbour and his wife must be more tolerant than me. I don't know what his other neighbour thinks about it. I don't know what his wife thinks about it. My neighbour plays the guitar quite badly. I wish my neighbour would take up another hobby. • I'm trying to get to sleep but he's at it again, my neighbour, playing the guitar. He actually owns two guitars, a simple acoustic one and an expensive electric one. But he seems to prefer to play the electric one late at night when I'm trying to get to sleep and have to get up at the crack of dawn for work the next day. I don't know what his other neighbour thinks about it, or his wife for that matter. They must be more tolerant than me. The problem is, not only does he play the guitar very loudly, but he also plays it quite badly. I really wish he would take up another hobby altogether, or at least find a quieter musical instrument to play.
语言学应用于翻译

语境与翻译
01
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语境是理解语言意义的关键,对翻译的影响非常大。在翻译过程中,译
者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并准确地将其传达给目标语言
的读者。
02
语境的把握
为了准确地把握语境,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同时,还需要根据上下文、语言和非语言的线索来推断说话人的意图和
03
语用学与翻译
语用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关注语言与语境的相互作用 以及语言的意义。
分类
语用学可以分为理论语用学和应用语用学。理论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的普遍规律和原则, 而应用语用学则更关注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学可以帮助译者理解语言的使用 环境和说话人的意图,从而更准确地 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
02
语义学与翻译
语义学的定义与分类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的意 义,包括词汇意义、短语意义、句子意义等。
语义学可以分为词汇语义学、句法语义学、语用 语义学等不同领域,分别研究词汇、句法和语用 层面的意义。
意义。
03
语境与文化传递
在翻译中,文化传递是一个重要的任务。而语境是文化传递的关键。通
过把握语境,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传递给目标
语言的读者。
04
句法学与翻译
句法学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句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 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以及词与 词之间的关系。
分类
句法学可以分为词法(研究词汇的构 成和变化)和句法(研究句子结构和 句子之间的关系)两个部分。
英语广告语篇中情态化词的分布与翻译及语用分析

( axo s eemie/ ln )等形 式。情态化( 如 n iu, tr n dwiig d l 认知型情 态) 还可 由情态 附加成分来体现 ,Ha ia(9 4 28) ldy 19 :8 ・3将情 l 态 附加成分分为语气附加成分( o au c ) mo dajn t 和评注性 附加 s 成分(o me t d n t 。语气附加成 分的功能包括归一性 、 c m n j c ) au s
H ldy al a  ̄ i 坤 。 6从情态意义或功能 的角度 , 考察 了情态 的三个 变项 :一是情态 类型 ,二是情态取 向,三是情 态赋 值 ,进 而将 情 态 类 型 分为 情 态 化 ( dl ai ) moai t n 和意 态 化 z o
( dl o) mo u ̄i ,并指 出 “ n 情态化 ”包括可能性(rb bly和 po a it) i 常态性(sai ) 为 “ uu l ,认 y t 意态化 ”包括义务(bi t n和意 o l ai ) g o
性和程度性等 ;评价性附加成分 的功能则包括看法、承认、 规劝 、乞 求、臆 断、合 意、存疑 、有效评估 和预测等 。…
二者 的区别在于语气附加成分与表意愿 的语气关系密切 , 而 评注性 附加成分则 多用来表达发话人对整个命题的态度 。 Ha ia &T o sn将利用情态助动词和情态 副词表 ldy l h mpo
关键词 :情态化词;模 态与赋值 ;翻译;语用功能
中 图分 类 号 :H 1 . 359 文 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7 — 2 9 ( 0 2 1 0 6— 3 6 3 2 1 2 1 )0 — 16 0
一
情 态化 词 的定 义
可能性 、通 常性、意愿性、义务性 、时 间性、典型性、明显
CDA批判性话语分析和翻译学习

2. Norman Fairclough
Born:1941
Professor of Linguistics at Lancaster University.
One of the founder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as applied to sociolinguistics.
CDA provides this opportunity to adopt a social perspec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to investigation. Therefore, this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to discover and shed light on the hidden part of discourse
3.它强调语言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话语作为语言的存在形式是具体化了的 社会实践,它能够反映特定的社会机构的意义和价值。话语在社会实践中 产生并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实践,具有建构功能。
4.任何话语都是一个三维概念, 它可以同时被看作语篇( text) , 话语实 践( discoursepractice) ( 包括话语的生成和解释) 和社会文化实践 ( sociocultural parctice)。
context functions culture textuality style genre discourse
which are studied in
pragmatics discourse analysis cultural studies communication stud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篇分析与翻译
【摘要】: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流派,语篇分析在对翻译研究的领域里发生
了不小的影响。文章旨在运用对比的方法廓清翻译和语篇分析的本体,以此作为
基础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掘翻译语篇中的深层次含义。
【关键词】:语篇分析;翻译;意义
1. 翻译的定义
纵观翻译学的发展史,许多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都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出
发给翻译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
文本的过程。”(J.C Catford,196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
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按近、自然的对等话语, 首先
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Nida,1969)
“翻译乃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沃
尔夫拉姆·威尔斯,198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 (吕俊,
1997)
文学翻译的定义:
从翻译的物质形态来说,它表现为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与组合:
(1)有声语言符号,即自然语言的口头语言,其表现形式为电话通讯、内
外谈判和接待外宾等;
(2)无声语言符号,包括了文字符号和图象符号,其表现形式为谈判决议、
社交书信、电文、通讯及各种文学作品等印刷品;
(3)有声非语言符号,即传播过程中所谓的有声而不分音节的”类语言”
符号,比如重读、语调变化、笑声和掌声等。这类符号无具体的音节可分,语义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无声非语言符号,即各种人体语言符号,表现为人的动作、表情和服
饰等无声伴随语言符号。
可以看出,文学翻译的物质形态为第二种:由无声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文
本,其载体为印刷品(包括电子产品)。
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传播。整个翻译活动实际上表现为一种
社会信息的传递,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关系。与普
通传播过程不同的是,翻译是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操纵者所选择的符号不再
是原来的符号系统,而是产生了文化换码,但其原理却是与普通传播相同的。
2. 翻译的过程
从翻译的运作的程序上看实际包括了理解、转换、表达三个环节,理解是
分析原码,准确地掌握原码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是运用多种方法,如口译或笔译
的形式,各类符号系统的选择、组合,引申、浓缩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等,将原码
所表达的信息转换成译码中的等值信息;表达是用一种新的语言系统进行准确地
表达。
3.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是原则性的翻译标准,是制订具体翻译标准的指导方针。具体
的翻译标准是指导翻译实践的细则或具体规定,也是衡量翻译作品和翻译方法的
尺度。翻译的方法应遵循翻译的原则、符合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应该被认为是比较笼统的翻译原则,其基本要求是:翻译要
忠于原文、译文要通顺、文字要典雅。然而,如何做到信,如何做到达,如何做
到雅,需要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信”的含义和标准:对于”信”,一是形式上”信”, 二是内容上 “信”。二者
都不能走极端。形式上的”信”不能片面强调忠实于原文的文字,不能字对字、句
对句地直译和死译。这种译法忽视了中文与外文在词语含义、词语搭配、词语顺
序、句子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语言差异,忽视中国与外国的历史背景、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上的区别,忽视中国与外国人思想方式上的不同。这样译出
来的译文或生硬难懂,或文法不通,有可能违反愿意,造成误译,引起误解。同
样,内容上 “信”也不能只强调译出原意,而不考虑原文的风格。一个好翻译必
须 做到
1)既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又忠实于原文的风格;
2)用地道的中(外)文,正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语气、情感,达
到传意、传神、传神的目的;
3)尽量选用适合于原文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思,把原作的形式再现
出来。
4)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
出来,使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5)遇到冲突时,把”信”放在 “达、雅”之前、之上。
6)尽量兼顾”达”、”雅”,使译文通顺、明白、仇美。做到译出的中文符合
中文习惯,像中文。译出的外文符合外文习惯,像外文。
7)翻译要照原话翻译,不添枝加叶,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为求译文优美
而脱离原意。
8)不能直译、死译。翻译出的外文不能是中式外文,翻译出的中文不能是
欧化中文。
4.语篇分析与翻译
4.1语篇
“语篇”既指书面语言(Text)又指口头语言(Discourse)。语篇被认为是一个语
义单位,是由小句或小句复合体构成的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
现,都必须合乎语法,并且语义连贯,包括与外界在语义上和语用上(semantically
and pragmatically)的连贯,也包括语篇内部在语言上的连贯。语篇语言学者
(Beaugrande & Dressler,1981: 3)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occurrence),必须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向性
(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语境性(situationality)、信息性
(informat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是最重要
的,因为这是实现其它标准的基本手段。
4.2 语篇语言学与翻译
4.2.1 意义与其体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形式来体现意义、意图、目的的。这种用于
体现意义的形式既可能是言语性的(verbal),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还可以是非
言语性伴随言语性的形式。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命题意义
(ideational/propositional meaning)外,它们还因各自的不同形式表达不同的人
际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和语篇意义(textual meaning)。
就翻译而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又可译为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从翻译方法上讲,前者是”直译”,后者是”意译”;从翻译策略上
讲,前者用了”异化法”,后者用的是”归化法”。如果我们从语篇参数角度考察上
述两句译文,便可看出,它们的”语场”、”语旨” 和”语式”是有差异的。如果从”
文化语境”方面考虑,就更能解析它们所传递的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