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的病理意义
《肾脏淀粉样变》课件

心律失常等。
肺部感染
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肺部可引起 肺部感染。
血栓形成
肾脏淀粉样变可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易形成血栓。
骨折
淀粉样物质沉积可影响骨骼健 康,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增加。
03
肾脏淀粉样变的诊断 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观察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 尿、血尿等异常表现。
病理学诊断
肾活检
通过获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 查,是确诊肾脏淀粉样变的金标
准。
组织病理学特征
观察肾脏组织中是否存在淀粉样物 质沉积,并对其性质进行鉴定。
分子病理学诊断
对肾脏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有助于深入了解肾脏淀粉样变的发 病机制。
04
肾脏淀粉样变的治疗 与预后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
长期管理
肾脏淀粉样变应尽早诊断,以便及时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肾脏淀粉样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 长期管理和随访,以保持病情稳定。
综合治疗
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年龄、合 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肾脏淀粉样变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
血浆置换
对于严重肾脏淀粉样变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血浆 置换疗法,以清除体内异常增多的淀粉样物质。
理生理变化。
03
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
肾脏淀粉样变过程中常伴随炎症反应和免疫失调,进一步加剧肾脏损伤
。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肾脏淀粉样变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但随着人口老龄 化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其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CK5_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CK 5Π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3陈定宝,沈丹华33,虞有智,王 颖,宋秋静,阚 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4)[摘要] 目的 探讨CK 5Π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 DP L )中的表达情况及鉴别诊断意义,讨论Boecker 提出的乳腺干细胞理论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WH O (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01例I DP L 进行分类,大部分病例均含有1种以上病变。
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 5Π6、CK 18、S M A 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观察普通性导管增生(UDH )74处、柱状细胞病变(CC L )74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 )49处及导管原位癌(DCIS )28处,共225处病灶;并观察33处正常乳腺组织。
随着乳腺I DP L 级别的增高,CK 5Π6的表达逐渐丢失,表达部位也不相同。
在正常乳腺组织和UDH 中,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和近腔缘侧,UDH 腺腔中的阳性细胞排列呈弥漫性、拼花状或马赛克状;ADH 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 腺腔内阳性细胞则完全消失,CC L 腺腔内也见不到阳性细胞。
结论 乳腺组织中存在着干细胞,CK 5Π6的表达部位、数目和方式的不同有助于乳腺I DP L 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CK 5Π6; 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096(2008)05-0386-04Expression of CK 5Π6in intro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breastCHE N Din ɡ2b ɑo ,SHE N D ɑn 2hu ɑ,Y U Y ou 2zhi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 ’s H ospital ,Beijin ɡ100044,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K 5Π6and its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ro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s of the breast ,and to discuss the hypothetical progenitor (adult stem cell )concept proposed by Boecker. Methods 101cases of 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 (I DP L )were selected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H O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tum ors (2003),m ost of which had m ore than one lesion.Th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CK 5Π6,CK 18and S M A was per formed in all I DP L and normal breast tissues. R esults T otally 225foci of 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 ,74foci ),columnar cell lesion (CC L ,74foci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ADH ,49foci ),and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28foci )and 33foci of normal breast tissue were observed.The expression of CK 5Π6was lost as the grade of I DP L increasing.The sites of expression were als o different.The positive cells were mainly luminal and basal in normal breast tissue and UDH ,the patterns of which appeared diffuse or m osaic ;whereas in ADH they were basal cells ,only few of luminal cells were positive.N one of positive cells were detected in luminal cells of low grade of DCIS ,neither were CC L. Conclusions The stem cells do exist in the breast ,whose differentiation and clonal pattern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I DP L.The sites ,number and pattern of CK 5Π6immunostaining are useful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 DP L of the breast.K ey w ords :Breast ;Intraductal proliferative lesion ;CK 5Π6;Immunohistochemistry 3基金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发展基金(P870);33通讯作者。
分子病理结果

分子病理结果分子病理学是一种新兴的分析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它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细胞和组织学研究,通过研究特定的基因、蛋白质和其他分子标志物,来帮助医生确定某些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子病理结果以及其含义:1. EGFR基因突变:EGFR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肺癌、宫颈癌等癌症中扮演着关键作用。
EGFR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的异常,从而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
2. KRAS基因突变:KRAS是一种小G蛋白,它参与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KRAS基因突变是胰腺癌、结肠癌等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它会导致细胞无法及时受到调控,从而异形增殖,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
针对KRAS突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
3. HER-2基因扩增: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它在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恶化。
HER-2阳性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
一些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已经被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
4. BCR-ABL基因融合:BCR-ABL是一种重要的融合基因,它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中非常常见。
BCR-ABL融合后,它会导致骨髓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血液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
靶向BCR-ABL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分子病理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它不仅可以精确预测疾病的发展和转移,而且还可以作为个体化治疗的指南。
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病理学一定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CK 分化标志物

CK 分化标志物
免疫组化CK+代表角蛋白呈阳性,证明有较大可能患有上皮组织来源的癌症。
免疫组化是一项较为常见的病理检查技术,是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鉴定化学物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形态,进而判断出该组织的良、恶性。
多用于肿瘤组织的检测和肿瘤分型,其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
CK是指角蛋白,一般存在于上皮组织中,是癌症或肿瘤的重要标志物。
由于免疫组化不属于常规检查项目,患者若有自觉症状,就医检查时,通常会首先进行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初步是否存在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其次,在存在肿瘤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穿刺,提取细胞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后依旧无法确定肿瘤的分型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免疫组化的检查。
因此,一般进行到免疫组化检查这一步时且存在CK+,基本可以确定患者存在癌症。
肾脏淀粉样变

能下降,蛋白尿增多,血栓形成侧的肾脏体积增大, 腰痛明显。淀粉样变患者发生肾静脉血栓与肾病综合 征时凝血机能变化及静脉发生淀粉样变有关
(一)肾外表现
1.原发病的表现
2.肾外淀粉样变的表现
心脏受累可致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胃肠受累可出现便秘、腹泻、吸收不良、巨舌、肝脾
(五)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
系统淀粉样变
肯定诊断:刚果红 EM+LM
AAAmyl:慢性炎症-RA. 慢感染.炎症肠病.海洛因
ALAmyl:心. 肾 消化.骨.骨髓
治疗:炎症 +秋水仙碱
AL:马法兰 +强的松 +秋水仙碱
伴MM:MM
预后
本病预后不佳 AL型确诊时Scr<115umo/L者的平均
病理改变(一)
1.大体形态 早期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晚期
肾功能衰竭时则可有双肾萎缩。
病理改变(二)
光镜检查:
早期肾小球系膜区有淀粉样物质沉积,但系 膜细胞不增多;
晚期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使 之增厚,血管腔闭 塞,整个小球呈无结构的 淀粉样蛋白团块。
肾间质小动脉壁可见沉积物。 刚果红染色(+)
1.蛋白尿 依其发展过程可分为4期: ①临床前期 无症状,往往因其他原因进行肾脏活组织检查
时发现淀粉样变 ②蛋白尿期 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蛋白尿程度与肾小
球病变程度x相关 ③肾病综合征 发生率约为35% ~50%,提示肾小球滤过膜
对蛋白的通透性严重增加,中后期往往伴有显著肾小管功能 障碍 ④肾功能不全期 约20% ~30%,先有高血压,继而肾功能 衰竭
(2)风湿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 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及炎症性肠病等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及意义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及意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学领域的技术,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信息。
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荧光染色方法来显示出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免疫组化常用于诊断肿瘤包括癌细胞的分类、分级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的预测。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及其意义。
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2.细胞膜蛋白(CD)细胞膜蛋白是细胞膜上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常用于诊断和分类各种肿瘤。
例如,CD20和CD3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的诊断标记物;CD34用于判断肿瘤的血管生成和预后。
3. 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平滑肌肌动蛋白是平滑肌组织中的一个标志性蛋白,常用于诊断和分类平滑肌源性肿瘤,如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4.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Progest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ER和PR的表达程度可以预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5.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蛋白常用的TSG蛋白包括p53、PTEN、BRCA1等。
这些蛋白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免疫组化检测这些TSG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分子异常,对于预测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6.基因突变相关蛋白近年来,免疫组化也逐渐应用于检测肿瘤常见的基因突变或扩增,其中包括EGFR、HER-2、ALK、BRAF等。
这些突变和扩增与肿瘤的治疗反应和预后关系密切。
免疫组化检测这些基因突变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为肿瘤靶向治疗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CXCR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CXCR5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夏志雄;周小鸽;郑媛媛;张燕林;谢建兰【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24(40)1【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 Hodgkin lymphoma,CHL)中CXCR5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3例CHL中CXCR5的表达,分析CXCR5在CHL四种亚型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诊断意义;同时收集10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和10例ALK阴性ALCL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CXCR5的表达情况。
结果33例CHL中,31例CXCR5阳性(93.94%):其中结节硬化型15例(15/16,93.75%)、混合细胞型12例(12/13,92.31%)、淋巴细胞丰富型2例,淋巴细胞消减型2例。
CHL中CXCR5的表达情况分别为:33例CD30阳性和PAX5弱阳性中31例阳性(93.94%);14例CD15阴性中12例阳性(85.71%);26例CD20阴性中24例阳性(92.31%);6例LMP1阴性中5例阳性;11例EBER阴性中10例阳性(90.91%)。
对照组20例ALCL中,肿瘤细胞CXCR5均阴性。
结论CHL中CXCR5阳性率较高,当肿瘤细胞中CD15、LMP1和CD20阴性,或EBER阴性时,CXCR5仍有较高的阳性率,有助于CHL的诊断。
尤其是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不典型的CHL病例,可借助免疫组化标记CXCR5与ALCL鉴别。
【总页数】5页(P35-39)【作者】夏志雄;周小鸽;郑媛媛;张燕林;谢建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HIF-1α及PTE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2.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CD10和BCL-2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3.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p63表达及临床意义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的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初探5.环氧合酶-2在不同病理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脏病CKD5期

慢性肾脏病分类
根据GFR可以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其中CKD5期指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 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阶段。
CKD5期诊断标准
GFR严重下降
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 15ml/min·1.73m²,且持续超过 3个月。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心理教育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加入病友会或相关社团,与 同病相怜的人交流经验,互相支持。
向患者传授心理调节技巧,如深呼吸 、冥想等,以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家属参与支持模式构建
家属教育
对家属进行CKD5期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 方案。
家属协助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照顾,如协助患者完成日常起居、饮 食等。
降压药
优先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 用的降压药物,如ACEI、 ARB等。
利尿剂
用于控制水肿和高血压, 需注意电解质平衡和肾功 能监测。
纠正贫血
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或铁 剂等药物纠正肾性贫血。
磷结合剂
用于控制高磷血症,减少 磷对肾脏的损害。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01
02
03
肾脏替代治疗
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 ,用于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和多余水分。
静脉肾盂造影
显示尿路形态及功能,诊断肾盂肾炎、肾 结核等。
CT及MRI
评估肾脏及周围组织结构,发现肿瘤、囊 肿等占位性病变。
肾功能评估方法及注意事项
肾小球滤过率(GFR)
通过公式或核素检查计算,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K5
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的病理意义
发表时间:
2018-01-08T11:42:49.1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作者: 劳吉锋
[导读] 综上所述,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淀粉样物质形成与沉积密切相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探讨角蛋白5(C 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
治的
1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具有同样典型界面改变的15例扁平苔藓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免疫组化
分析,观察两组真皮浅层或真皮乳头中
CK5表达情况,并统计两组CD3+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染色阳性细胞计数情况。结果:观察
组淀粉样蛋白区域均为
CK5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为基底层为弱阳性表达。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9.04±4.13)×400个/HP]和CD68+巨噬
细胞
[(7.54±2.19)×400个/H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05±10.34)×400个/HP、(16.58±4.57)×400个/HP],组间差异P<0.05。结论:
CK5
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淀粉样物质形成与沉积密切相关。
【关键词】 CK5;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理意义;巨噬细胞数量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183-01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是一种较为较少的慢性进行性皮肤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既往正常的皮肤内,但无其他系统
或器官受累。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临床起步较晚,近年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临床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而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
势。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探明其发病机制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有文献报道显示,角蛋白
5(CK5)
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
[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
样变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具有同样典型界面改变的
15例扁平苔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了CK5表达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具有同样典型界面改变的15例扁平
苔藓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刚果红特染阳性,确诊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对照组患者经病理证实
为扁平苔藓。观察组中,男
6例,女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13±26.13)岁,其中6例为苔藓样淀粉样变,4例为斑状淀粉样
变。对照组中,男
9例,女6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48.52±25.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免疫组化分析,常规采用4pm(微米)连续切片进行组织取样,以中性树胶封片,采用Envis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检
测,采用鼠抗人
CK5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CD3、兔抗人CD68, EnVision试剂盒(均购自博士德生物公司,Dako REAL我院为迈新试剂)。
1.3 诊断标准
CK5染色阳性诊断标准(普通光镜下)[1]:真皮乳头及真皮浅层细胞外出现大片状/团块状/颗粒状棕黄色着色为阳性。CK5染色阳性强度
分级(光学显微镜放大
100倍视野下真皮乳头及真皮浅层)标准[2]:强阳性(+++),明显扩张,可见大片状棕黄色蛋白;阳性(++),明显扩
张,可见团块状棕黄色蛋白;弱阳性
(+),可见颗粒状/小片状棕黄色蛋白;可疑(±),真皮乳头部分存在少量颗粒状棕黄色蛋白;阴性(-),未
见阳性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
义。
2.结果
2.1 两组CK5表达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切片中均可见真皮浅层或真皮乳头存在明显的基底层被破坏,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K5表达。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视
野下:观察组淀粉样蛋白区域均为
CK5强阳性表达,对照组为基底层为弱阳性表达。
2.2 两组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真皮浅层中均存在CD3+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但是浸润不等量。观察组CD3+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
细胞计数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两组真皮浅层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 400)情况比较
3.讨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典型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真皮乳头中淀粉样物质沉积,常见的苔藓样淀粉样变和斑状淀粉样变等原发性皮肤淀粉样
变类型均可见不等量的淀粉样物质沉积,但是淀粉样物质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而探明其形成机制对于该病治疗和控制将大有裨益,为此
应从病理学角度探究了皮肤淀粉样变的成因。
当前,部分临床研究提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存在明显的界面改变,而表皮下部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是导致界面改变的主要原因,部
分研究也发现真皮浅层淀粉样物质中存在角蛋白
CK5,进一步证明了表皮下部角质形成细胞损伤与淀粉样物质形成存在一定联系。
综上所述,CK5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中表达水平较高,与淀粉样物质形成与沉积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许金国,卢宪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20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8(05):369-370.
[2]谭灵芝,于晓虹,宋智琦.NB-UVB治疗原发性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5(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