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录井新技术概况

合集下载

综合录井技术简介

综合录井技术简介

二、综合录井作业范围
C、辅助决策系统
l 远程数据共享与传输
l 分散目标优化决策体系
l 技术监督体系
D、资料处理系统
l 岩性图库管理
l 日常报表处理
l 完井资料处理
l
完井图件绘制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综合录井仪从工作流程可分为一次仪表(传感器)、二 次仪表及接口、联机采集、监控计算机三部分。
器传 组感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一)传感器组 综合录井系统基本配置共包含13种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分为
三个区(井台、入口、出口),在各自的接线箱汇总,经传感器信 号总线电缆引入仪器的主机柜。其中模拟量传感器10种,采用420mA的电流二线制方式传送,数字量传感器3种,采用大电压(08V)脉冲方式传送。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图2 现代综合录井仪结构框图
三、综合录井仪基本原理
传感器组、组份分析器、全烃分析器和地质实验室的各类信号通过接 口电路处理为0-5V、10V的电压(模拟)或TTL电平规范的脉冲(数字量 ),经系统总线送至录井工作站进行A/D变换。录井工作站通过I/O板和 系统总线实现对气相色谱仪的联机控制。监控工作站驱动打印机,实时 打印曲线和报表。应用工作站主要用于打印应用程序的结果。工作站间 通过网卡和同轴电缆(或双绞线)连接,实现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
中原油田: 二十二所: 上海神开: 上海中油:
NLS ACE CMS WellStar
二、综合录井作业范围
综合录井作为一项随钻技术,逐渐成为石油勘探中的重
要手段,在石油钻探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其涵盖的领
域也越来越广泛:
A、石油钻井系统工程

石油钻探实时监控•Fra bibliotek石油钻探异常情况预警

几项国际钻完井新技术

几项国际钻完井新技术

几项国内外钻完井新技术一、智能井技术 (1)二、激光钻井技术 (1)三、钻工对未来钻井的设想 (3)四、优化四维地震流体成像 (4)五、用智能井开采海上边际油田 (5)六、应用油藏性描述及3D可视化技术促进海上油田的二次开发 (6)七、高温高压深井钻井前沿专项技术研究 (7)一、智能井技术智能井技术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

早在1997年第一次智能完井即采用了SCRAM 专利系统。

它的特点是可以进行永久的监测,能够控制油藏内流体的流动。

而6年之后,供应商与专业服务公司就在世界范围内安装了超过185个智能井系统。

一些论坛分析认为,对智能井技术的投资已接近10亿美元。

智能井技术要想在经济上可行,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试验基础上单方面的应用,而要在各种各样的油井中作为油田开发一个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部分。

可喜的是,虽然发展速度缓慢,但这一切正在得以实现。

智能井技术是油藏实时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

通过安置在油藏平面上的传感器与控制阀,石油工程师们就可以对油藏与油井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制定决策,改变完井方式,以及对设备的性能进行优化。

智能井技术的应用智能井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油藏开采过程的管理,这对于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非常重要。

它可以控制一口油井的注入水或注入气在不同产层或不同油藏之间的分布,也可以封堵产自其他产层的水或气,因而可以控制注入水或驱替出的油扫过油藏中未波及的区域。

这对于复杂结构井,如大位移井、长水平井或多分支井以及各向异性的油藏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智能井技术不仅可以处理油田开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处理很多井下突发事件,并通过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创造价值,从而给资产增值。

智能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优点主要在于:优化油藏性能,从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增加油井产量;减少作业中投入的劳动力,从而减少安全事故,更有效地进行油藏管理。

目前,已采用智能井技术的油井接近200口。

这同那些正计划采用与正在采用该技术的多口油井开发项目共同表明了,该技术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

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发展概况和展望-文档

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发展概况和展望-文档

水平井测井新技术发展概况和展望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意大利的Rospomaro油田为开采该区岩溶地层中稠油,共钻探了3口井,其中的一口直井和一口斜井共钻穿油层3 0 m,但第三口水平井的水平段却穿过在油层中穿行约590m。

为了弄清水平井的高产层段,是地层均匀分布的油层还是裂缝情况发育,测井工作者首次进行了水平井生产测井的实验和评价。

时至今日,水平井早已成为国内外各油田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水平井方法的逐渐开展,其生产测井技术也飞速发展。

但受限于常规的电缆测井不能用于测量水平井的水平井段,且水平井井眼轨迹在形态上与直井完全不同,因此后来学者在生产测井方法和工艺上发展了诸种方法来提升生产测井的技术应用。

1 水平井生产测井新方法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测井公司,在水平井生产测井在仪器方面,对生产井的产液剖面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仪器光纤材料传感器阵列设计上,该方法解决了以往测井方法的部分不足,而获得永久监测技术,该技术是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中以斯伦贝谢公司的传感设计为例,其光学探针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是,油、气、水对入射光线分别有不同的反射率,其中水的反射率相对最低,而油泡的反射率相对较高,气泡的则最高。

因此,原理上通过识别监测反射光的强弱可以识别分散的液相气泡,尤其是气泡和油泡。

应用于生产和注入剖面监测,为生产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应用光纤传感器的生产测井仪器在水平井中的随时间推移监测技术将成为未来油层生产动态监测的主导技术。

另外在已下套管的水平井中,如何测量和监测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也成为技术革新的重要方面。

以往人们主要依赖脉冲中子测井技术。

但脉冲中子测井方法探测深度浅,且只在孔隙度状况良好的储层应用效果较好。

斯伦贝谢和贝克阿特拉斯先后推出过应用于套管井中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该方法可以在水平井中通过测量套管外的地层,主要用于监测油藏流体饱和度的变化,和油藏流体界面的变化情况。

录井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录井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录井技术现状及其发展作者:苗阳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1期【摘要】当前,录井技术在我国正面临着国际化与特色化发展的选择,许多核心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了困境。

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石油技术中的录井技术定位和需求等内容,探讨了录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具体的方法等。

录井技术的应用应当重视地质评价和工程服务两个方面,并从四个技术分支,即采集、处理、解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的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录井技术现状发展录井技术当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从传统的地质录井发展为了综合录井,录井仪器也开始出现了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本文从国内外石油技术的发展特点出发,分析了录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希望能够促进录井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1 国内录井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困境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录井技术和录井设备一起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仪器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时,综合录井技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录井技术,除此之外,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等也开始获得了更多的应用。

当前,传统的地质录井已经被综合录井所取代,并基本形成了以录化、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近年来,先进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也纷纷与录井技术相结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开始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录井技术开始进入了信息化发展阶段,但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却使得录井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困惑。

1.1国际化与特色化的两难选择所谓的国际化是将录井技术的发展与国际相接轨。

当前国际上的趋势是将综合录井技术作为核心。

我国若能实现录井技术的国际化发展,将更有利于我国打入国际市场,为录井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效益和发展空间。

此外,国际市场中有更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更好的设备技术配置,能够促进我国的录井技术进一步发展。

但国际化容易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会使我国对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产生依赖,不利于我国录井技术的自主创新。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是近年来引进的新技术,早在1997年,辽河油田引进了2台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代定量荧光检测仪(简称QFT),开始了荧光定性检测向定量分析转变的试验、研究工作。

2002年,随着国产的OFA-Ⅱ型石油荧光分析仪的成功引进和现场应用,定量荧光录井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现已成为发现油气显示和解释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原油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荧光光谱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别,主要表现在荧光波形、出峰波长、各峰之间的比值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波长310-330nm 之间的荧光峰值称为F1,把350-370nm 之间的荧光峰值称为F2,把380nm 以后的荧光峰值称为F3。

原油荧光光谱示意图波长(nm) 400 500 3001、技术特点定量荧光分析仪采用的激发光波长为254nm,对于各种原油均有较好的激发作用,可有效的激发各种性质原油产生发射波,被仪器接受(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石油的荧光)。

定量荧光分析仪的荧光检测范围是200-600nm,可以检测到低分子烷烃发出的低于400nm的肉眼不可见荧光。

分析试剂用正己烷取代了传统的氯仿,避免了氯仿对烃类荧光的猝灭作用,使荧光分析灵敏度大大提高,从而在录井过程中有效地扩大了原油检测范围。

在钻探施工中,常常在钻井液中加入含荧光添加剂,使得肉眼很难识别和区分真假荧光。

定量荧光分析仪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完整的二维荧光谱图,存储并输出背景图谱及工作曲线,利用其独特的差谱功能可以去除钻井液中荧光添加剂的干扰,从而准确落实油气显示。

2m以下的薄层油气显示层,在常规荧光录井过程中往往因其在岩屑中的量很少,导致所定显示级别偏低,影响对薄储层的解释评价。

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对样品数量的要求比较灵活,不论量多少,都可以精确的确定显示级别。

定量荧光仪在分析岩心及井壁取心样品时采用二次分析法,得到孔渗性指数Ic。

录井技术2

录井技术2

分析仪器方面的发展
一、定量荧光分析技术(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Technique —QFT)
➢荧光检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石油具有荧光的特性,国外地质学家于20世纪30年
代将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钻井现场,对钻井中返出岩屑进 行紫外光照,以了解地层岩屑是否含油,从而判断地层的 生油及储藏特性。
• 泥浆录井
– 60年代中期:气测录井 – 701,882
• 综合录井
– 70年代末,TDC – 80年代中,我国引进,开始全面应用 – 90年代,快速发展
常规地质录井
• 钻时录井 • 岩心录井 • 岩屑录井 • 钻井液录井 • 荧光录井 • 井壁取心 • 其它录井资料的收集
综合录井
综合录井技术是一项集应用电子、传感器、气相及液 相色谱分析、计算机数字采集处理、地质、钻井工程 专家系统评价软件技术于一体,并进行连续随钻录井 和钻井过程监控的综合应用技术。该技术在国外一般 称为泥浆录井(Mud logging) 。 主要功能:随钻发现并评价油气层、实时钻井过程监 控、地层压力监测预报、特殊工艺施工井的数据录取 及评价。 突出特点:采集数据多、精度高、数据连续、资料实 时性强、评价速度快、应用灵活及受地层干扰小等。
20世纪80年代,TEXACO公司与A&M大学成功研制了新 一代荧光录井仪——QFT数字滤波荧光仪,它的诞生为定量 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QFT数字滤波荧光仪是单发单收的定量荧光仪,它是通过紫 外光源发出连续的紫外光对样品进行激发,经激发的样品发 射荧光光波,通过检测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处理后输出一 个荧光强度的数字量。
含油率,%
22.02 12.79 28.74 23.25 22.97 29.42 23.20 70.57 85.47 78.02 52.53 50.68 51.60 54.15 54.57 54.36 37.50 39.33 38.41

地化录井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地化录井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2021年第5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1-01-03作者简介:周波(1983-),男(汉族),重庆人,工程师,现从事现场地球化学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地化录井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周波*(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地化录井技术最早是由岩石热解技术发展而来,衍生出一系列的烃类分析化验技术,在储层特征分析及含油气性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应用较为普遍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轻烃分析、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对提升地化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化录井;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轻烃分析;定量荧光分析中图分类号:TE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21)05-0095-021概述地化录井是地球化学录井技术的简称,地化录井技术通过对岩石样品、钻井液中烃类物质检测,实现对地层含油气信息的分析与评价。

广义的地化录井技术包含随钻气测分析、岩石热解、轻烃分析、定量荧光分析等,由于随钻气测分析以分析钻井液中分离出来的烃类气体为主,是一种近似于连续分析的技术,分析结果直接存入综合录井仪数据库,多作为综合录井参数。

因此,现阶段地化录井多指岩石热解、轻烃、定量荧光分析等技术,地化技术最早是由岩石热解技术发展而来了,衍生出其它的烃类分析技术,形成了一个技术系列[1]。

地化录井技术通过分析岩屑、钻井液、岩芯等样品,实现对烃源岩生烃潜力和储层含油气性的评价,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2岩石热解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岩石热解技术最开始是由法国石油研究院开发出来的,并且在录井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地化录井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快速评价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有机质成熟度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因而应用广泛。

我国各油田研究院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岩石热解分析装置,用于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及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

一、国外测井技术现状
应用:
在地球物理方面:改善2维地震分析和地震 闭合差、分析横波各向异性、流体替代输入 在地质力学方面:岩石力学分析、识别应 力状况、确定孔隙压力、井眼轨迹导向和稳 定性评价 在油藏描述方面:气层识别、渗透性评价、 张开裂缝识别、选择性射孔,防砂效果最大 化、安全压降窗口最大化、水力压裂优化 在井筒技术状况方面:水泥胶结质量评价
动极板,最大程度上减小不规 则井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多阵列天线布局及交叉偶极 两个发射天线(TA,TB)位于
极板中央,两边各对称排列4个 接收天线(RXA1到RXA4,RXB1到RXB4)。 还有用于测量泥饼和泥浆特性的 2个浅探测探头。
介电扫描成像测井
应用:
探 测 深 度 10cm 处 直 接 测 量 与 地 层 水 电阻率无关的水含量,用于确定储集层 的剩余油气体积(含量) 确定低阻或低反差泥岩和层状砂岩地 层的油气含量;提供用于薄层分析的高 分辨率含水孔隙度 在碳酸盐岩中,获得连续的阿尔奇指 数m和n值,以确定侵入带以外地层的饱 和度 确定阳离子交换量,以计算硅质碎屑 岩中的泥质含量影响
MR Scanner 适用于淡水泥浆和低矿化度地层水以及 高孔隙度地层的油气识别。解决了低阻油藏储层分析及
高分辨 上天线
流体识别难题。MR Scanner多频率测量功能可在一次作 业中对地层进行多个探测深度的测量,其独具特色的测
高分辨 下天线
量顺序可准确描述油藏流体分布。
主天线
特点: 测量壳形区域; 多重探测深度(主天线1.5,
一、国外测井技术现状
• 动态监测实现流动成像,地层测试探针面积更大,多级取样与井 下多方法综合的直接流体分析;
• 从单井测量向井间测量发展,井间电磁波成像技术实用化; • 光纤等新型传感器已经广泛用于油田开发生产监测; • 分段多级射孔桥塞联作技术成功应用于水平井体积压裂作业; • 非常规油气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技术趋于成熟; • 岩石物理、地球物理、地质评价、岩石力学、油藏工程等多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陆海石油设备系统工程有限 责任公司 LH—YG1507岩屑图像采集分析仪
采用专业的科研级显微数码成像仪,可对岩屑进行 图像化采集、数字化处理、含油性智能化分析等,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四川大学图像信息研究所 岩屑图像采集分析处理系统
岩屑图像中地质信息(颗粒、岩性、粒度、颜色、曲线提取)定 量分析算与评价;图像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还原度高,最高能 分辨0.01mm的颗粒或者结构;地质信息分析评价的自动化程度高 ;USB2.0接口,可与笔记本电脑配套使用。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5) X射线荧光录井 当能量高于原子内层电子结合能的高能X射 线与原子发生碰撞时,驱逐一个内层电子而出现 一个空穴,使整个原子体系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 这时处于高能态的电子会跃迁到低能态来填补电 子空位,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 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 便产生X射线荧光,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 量差。因此,X射线荧光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 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莱斜78(侧)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3782m
坨177 3140m
CIT-3000SY型X荧光分析谱图
0 30
地面伽马
0 250 30
GR
150 -10
SP
20
深度 现场剖面 解释剖面 m
2960
0.1 0.1
RS
1000 1000
RD

0
2980
3000
3020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雷 口 坡 组
3040
3060
3080
3100
3120
3140
图例
3160
细砂岩 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灰质粉砂岩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哈里伯顿公司公司 的 LaserStrat 技 术 , 能 够测量岩屑中的 10 种氧 化物、 22 种微量元素和 10种稀土元素。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识别岩性---图谱法
灰岩
桩古斜472 4594m 丰16 204
桩古斜472 4328m
PWD+GWD+SWD+MWD+LWD +MDT将逐渐成为地下 录井平台的信息整合 内容。实现。
INFRANET+INTRANET、 INTERNET集成。
1 概

以综合录井仪为代表的录井技术,从上世纪30年代第 一台专用录井仪器诞生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
主要单元 仪器房 数据采集 发展历程 非专用→专用,非防爆→防爆,简单环境→复杂环境(沙漠、海洋) 二次仪表→PC集中采集→总线采集,复杂→简单,繁琐→简便,专用→通 用,精度、速率…… 脱气:间断→连续,无动力→有动力→无动力,非定量→定量; 检测: TCD →FID →IRD →LRD,总烃→组分,气态→液态,分离→不分离 ,间断→(快速)→连续; 位置:室内→钻井液出口→…… 地质→工程→安全,非防爆→防爆,有线→无线,高精度、小型化…… 采集→处理→解释→评价,单机→网络,录井→第三方
1 概

1.3发展历程
早在900多年前的宋代, 录井技术已初具萌芽,在四川自 流井地区盐和天然气井的钻探中, 用一种底部有凡尔的竹筒下井提 捞泥浆和岩屑,有专职人员负责 鉴别岩屑岩性、划分地层,并且 每口井都建立“岩口簿”,各井 的“岩口簿”对岩层和标准层有 统一的命名。通过“岩口簿”建 立早期的地质剖面。
碳质泥岩
图像特征 颜色归属 亮度 饱和度 色调 R-G 直观 特征 灰色系 120-250 10-40 40-125 <5
有效区分参数 1、R>G>B与R-G相结 合区分红与灰。 2、用亮度与其它灰色 系岩性的区别。
图像特征 颜色归属 亮度 饱和度 色调 R-G 直观特征 灰色系 80-110 9-16 80-130 -7-4
3180
中砂岩 差气层 油页岩 熔结凝灰岩 流纹岩 凝灰岩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3)岩心扫描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缝洞特征 (表面旋转浏览)
缝洞特征 (垂直展开面)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4)自动岩屑、岩芯分析系统(QEMSCAN 系统)
对样品背散色图进行颗粒化处理
含矿物成分信息的岩屑颗粒图
对岩屑样品进行背散色图扫描
确认岩屑颗粒分析点的矿物成分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QEMSCAN 岩屑分析内容
• • • • •
岩屑的矿物组成 (包括泥类) 岩屑的形状特征 (包括空隙分布) 岩屑的岩石组成 岩屑的矿物元素组成计算 岩屑的矿物颗粒比重计算
1 概

之二:录井技术在国外一般称泥浆录井,它是在钻井过程 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借助分析仪器进 行各种石油地质、钻井工程及其它随钻信息的采集(收集) 、分析处理,进而达到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钻井 监控目的的一项随钻石油勘探技术。 之三:录井是一项系统工程,集源头资料采集,远程实时 传输、整理、存取与发布,随钻及钻后解释、评价、综合地 质研究于一体。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大位移井 水平井 PDC钻头 欠平衡钻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识困难
岩性判
岩屑显微 图像
岩屑自然 伽马
X射线荧光 元素
……………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1) 岩屑显微图像
实物岩屑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岩屑图像
将岩屑放大60~100倍, 依据岩屑的色彩特征、岩性特征、结构特征、几何特征、表 面纹理特征来识别岩屑岩性, 5~10 min 可完成一幅图像的系统分析并提交分析图。
测试工程
采油工程
油气发现的“眼睛”作用 服务决策的“大脑”作用
1 概 1.2概念

之一:(录井工程与管理) 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 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 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投资方、 钻井施工、其它施工)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称为 录井。
计算机进入到录 井行业,信息技 术、网络化成为 录井的主要特征 。
地面、地下、基地的 立体空间化发展。地 下录井采集平台、地 面数据平台、远程决 策平台一体化成为发 展的特征。
项 目
岩屑(心)录井、 气测录井、工程录 井、综合录井、热 解地化录井。
岩屑录井、气测录 井、综合录井、定 量荧光、轻烃录井 、核磁技术、光谱 技术、元素录井、 信息传输。
气体检测
传感器 软件
1 概

4000 3900
1.4功能
世界石油消费量(单位:百万吨)
能源需求大幅增加,世界
各国竞相加大能源勘探开 发力度,促进了录井技术 的快速发展; 录井的发现评价油气层、
3800 3700 3600 3500 3400 3300 3200 31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X射线荧光产生示意图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用X射线照射试样时,试样可以被激发出各种波长的 特征X射线(X射线荧光),需要把混合的X射线按波长 (或能量)分开,分别测量不同波长(或能量)的X射线 的强度,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此使用的仪器叫X射 线荧光光谱仪。由于X光具有一定波长,同时又有一定能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量,因此,X射线荧光光谱仪有两种基本类型:波长色散 型(波谱仪)和能量色散型(能谱仪)。
决策者在远
方。
1 概

石油地质和石油工程技术的综合应用。有综合 地质研究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钻井工程技术、 测井工程技术、录井工程技术、测试工程技术、采 油工程技术等等。
石油工程技术
物探
钻井
录井
测井
试油
采油
1 概
钻井地质设计

探井井 位部署
录井工程设计 钻井工程设计
井位勘测
钻井工程
录井工程
测井工程

1 概

发现评价 油气水层
建立地质 剖面
录井功能
工程监控
信息传输
1概述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3 油气发现评价新技术 4 工程监控与安全防护新技术 5 井场信息传输技术 6 发展方向探讨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传统的地质剖面建立技术主要包括钻时录井、 岩屑录井、岩心录井、井壁取心录井、碳酸盐含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量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等。 随着钻井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上述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的不适用性越来越突出,一些 新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
中石油“录井专业岗位操作技术规范”培训班
国内外录井新技术概况
•二○一一年七月
1概述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3 油气发现评价新技术 4 工程监控与安全防护新技术 5 井场信息传输技术 6 发展方向探讨
1 概

1.1定位
油气钻探
是高投入、
高风险、高
收益的系统
工程。
1 概

钻探对象
在地下、操
作者在地面、
岩屑特征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2) 岩屑自然伽马
SMY-2A型岩屑伽马仪 测量时间:60S ~120s 测量分析范围:0API ~300API
2 地质剖面建立技术
利用岩石矿物中 的自然放射性, 通过测定样品的 伽马计数平均值 来识别岩性。
2 地质剖面建立新技术
兴隆1井地层综合评价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