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配合归脾丸治疗寒凝血瘀兼脾虚型痛经

合集下载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范萌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1(30)6
【摘要】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

方法对入选的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分别予少腹逐瘀汤和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并在停药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3.90±3.08),对照组为(4.33±2.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
个月,治疗组远期疗效(83.3%)高于对照组(40.0%)。

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
经寒凝血瘀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总页数】2页(P455-456)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少腹逐瘀汤
【作者】范萌
【作者单位】北京市宣武区中医医院妇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113
【相关文献】
1.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5例临床观察 [J], 徐慧承
2.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J], 程倩倩;朱颖
3.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 [J], 刘小纯
4.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临床观察 [J], 高向转
5.天灸罐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J], 贺敏;吕武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56例的疗效观察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湿凝滞型痛经56例的疗效观察

五神通关宝将中药与海盐混合在一起 ,使海 盐和 药材之 间 互相接触 、互相作用、互相渗透 ,海盐 中富含 的碘 、钠、溴、 钾、镁等矿物元素 ,与中草药 中的活性成分融合在一起 ,达到 协 同增效的治疗作用,在微波加热后,药物分子通过 热运动更
好 的 融 合 、相 互 作 用 ,药 物 组 分 受 热均 匀 , 中草 药 和 海 盐 的药
率 1 . 7 9 %明显低于对照组 1 6 . 0 7 %( P < 0 . 0 5 o结论:吲哚 关辛栓配合少腹逐瘀颗粒两种药物通过 不同机制协 同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
滞型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可 以有效改善患者 的临床症状 , 值得 临 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原发性痛经;寒 湿凝滞型 ;少腹逐瘀 汤
】 9 9 4 : l 8 6
目前 ,治疗肩周炎的药物很多,有 西药 、中药 、中成药、 膏药等 。用 西药治疗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大的缺陷,有时病没治 好 ,反而又添新病 。用 中药治疗肩周炎虽然 比西药副作用小 , 但大 多需要 内服使用 。 然而,对于患者来 说,煮中药很不 方便 , 不仅 煮中药耗人力 、耗时 间,而且长期 内服药物也将极大的加 重脾 、胃、肝、肾等 内脏的负担,服 中药后 出现 胃部不适的患 者大有 人在 。为了满 足人们 的现代生活 的需要,因此研制治疗 肩 周炎效果好 的、无毒副作用 的外用 中药热敷包 ,是 目前亟待
[ 1 ] 于 天源 . 肩 周炎 [ M] . 北 京: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2 0 0 5 [ 2 ] 杨 然, 刘 云霞 . 中西 医分 期治 疗肩 周炎 [ J ] . 临床研 究 近况 中 国中 医现代 远程 教育, 2 0 1 1 , 9 ( 1 3 ) : 1 5 1 — 1 5 3 [ 3 ]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中医 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 S ] . 南 京: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64例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64例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64例
艾春红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3(33)8
【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28例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

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水煎服,日1剂,连服,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于痛经开始时服用布洛芬200 mg,日3次,直至痛经停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7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寒凝血瘀型痛经较布洛芬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1342-1343)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少腹逐瘀汤;布洛芬;寒凝血瘀证
【作者】艾春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宝平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51
【相关文献】
1.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J], 程倩倩;朱颖
2.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J], 齐伟华; 刘璐; 张志

3.回顾性分析7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J], 任国燕
4.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观察 [J], 刘小纯
5.少腹逐瘀汤加减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评价 [J], 闫秉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少腹逐瘀汤治验

少腹逐瘀汤治验

少腹逐瘀汤治验1、经行点滴迁延时日,三年至今(八年前作过子宫浆膜瘤切除)。

以祛瘀法为治。

当归9克、五灵脂6克、白芍12克、肉桂2.4克、女贞子6克、小茴香1.2克、炒黑蒲黄6克五剂。

复诊:5月3日。

药后经行量较多,色泽略转正。

续以祛瘀为治。

五灵脂6克、当归9克、白芍12克、炒蒲黄6克、炮姜1.5克、肉桂3克、女贞子9克、小茴香1.2克、延胡索6克、旱莲草9克、川芎4.5克、没药3克五剂。

三诊:5月11日。

进少腹逐瘀法后,以益奇经法为续。

小茴香1.2克、当归6克、沙苑蒺藜9克、党参12克、鹿角霜4.5克、肉苁蓉6克、枸杞子12克、紫石英12克、补骨脂15克、川断6克、山萸肉9克、炒阿胶珠12克五剂。

四诊:6月26日。

本月经行量极少,已净,初有腹痛。

以定经益血为法。

菟丝子9克、炒荆芥4.5克、白芍9克、鸡血藤6克、茯苓9克、白术9克、附子9克、党参12克、山药15克、甘草4.5克五剂。

2、正定县城关公社东关大队人。

结婚三年多不孕。

近一年来,月事不调,前后无定期,经色紫暗,有块,少腹经常隐痛,经前尤甚。

白带较多。

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宫体小,后位。

给予乙稀雌酚、黄体酮等药治疗未效。

于1977年7月3日由大队保健站介绍就诊。

患者面色无华,两胁胀痛,经前乳房憋胀,少腹畏寒喜暖,两侧有肿块,压之有疼痛及憋胀感。

经前白带较多。

口唇微紫,舌质稍淡,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

据脉症合参,属气滞血瘀,冲任不调。

拟以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剂,以调冲、任。

宗王清任少腹逐瘀汤加减治之。

方药:小茴香4.5克、元胡9克、没药9克、当归12克、木香6克、官桂6克、赤芍9克、蒲黄12克、五灵脂9克、附子9克、丹参9克、炮姜3克水煎服。

于经前连服三剂。

二诊(7月9日):自云上药连服三剂后,乳房憋胀大减,行经。

腹痛明显好转,初时仍有血块,后三日经色转正常。

少腹肿块压痛感减小,白带量减少。

自觉胸腹舒适。

脉象和缓。

以原方去没药,加紫石英18克,川芎6克,淫羊藿12克。

《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一、引言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制与气血运行不畅、寒邪内侵等有关。

当前,针对此类型痛经的治疗多采用中药内服、外治等方法。

近年来,碳素光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疗技术,在疼痛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其中少腹逐瘀汤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药味加减。

碳素光治疗采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腹部疼痛区域。

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痛经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等。

三、结果1. 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在经过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后,痛经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工作或学习效率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经调整药物后症状缓解。

四、讨论碳素光联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显示,该治疗方法在改善痛经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碳素光作为一种新型的光疗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而少腹逐瘀汤则从内部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二者结合使用,不仅能够迅速缓解疼痛,还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药味加减的少腹逐瘀汤更能贴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了治疗效果。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探讨

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探讨

【 摘要】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寒凝气滞 血瘀 型痛 经的疗效 。方法 将 7 1 例 寒凝气滞 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 2组 ,
治疗组 3 6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 对 照组 3 5例服用艾 附暖宫丸 。 结果 治疗组 3 6例 , 痊愈 2 3例 , 显效 7例 , 好转 3例 , 无效 3例 , 总有效率 9 1 . 6 7 %; 对照组 3 5 例, 痊愈 l 0例 , 显效 5例 , 好转 8 例, 无效 1 2例 , 总有效率 6 5 . 7 1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 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O 1 ) 。结论 少腹逐瘀 汤加 味治疗寒凝气滞血瘀 型痛经 的疗效确切 , 优 于艾 附暖宫丸 。
g r o u p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d i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 P < 0 . 0 1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m o d —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mo d i i f e d S h a o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o n d y s m e n o r r h e a i n mo d e l w i t h Q i s t a g — n a t i o n a n d b l o o d s t a s i s d u e t o c o l d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T o t l a l y 7 1 c a s e s w e r e r a n d o m i z e d i n t o t r e a t m e n t g r o u p( 3 6 c a s e s )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3 5 c a s e s )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m o d i i f e d S h a o f u Z h u y u D e c o c t i o n ,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

少腹逐瘀颗粒的功能主治

少腹逐瘀颗粒的功能主治

少腹逐瘀颗粒的功能主治
功能
•温通经络
•活血化瘀
•调理脾胃
主治
1.温通经络
–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舒缓少腹肌肉的痉挛和疼痛感,改善经络的通畅度。

–缓解疼痛症状,如月经痛、闭经等。

–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阳气运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活血化瘀
–缓解少腹淤血引起的疼痛问题,如痛经、痛经症状加重等。

–改善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循环系统问题。

–促进淤血的排出,预防疾病的发生。

3.调理脾胃
–缓解因脾胃不健康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腹胀、厌食等问题。

–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欲,平衡脾胃消化功能。

–促进脾胃健康,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使用方法
1.少腹逐瘀颗粒
–每次服用3克,每日3次。

–用温水冲服,或者将少腹逐瘀颗粒与适量温水混合调成糊状,口服。

–一般连续服用7-15天为一个疗程。

2.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人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请暂停使用并咨询医生。

–请勿超过建议的日常剂量。

小结
少腹逐瘀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的功能。

它可以缓解少腹肌肉的痉挛和疼痛感,改善经络的通畅度,同时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少腹逐瘀颗粒还能缓解痛经、痛经症状加重等问题,改善静脉曲张、血栓形成等循环系统问题。

它还有助于调理脾胃,缓解消化不良、胃脘胀痛、腹胀等问题,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使用该产品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循医嘱,避免超量服用。

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

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

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0例张红;刘国云【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5(35)5【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轻度有效率为83.33%,中度有效率为94.11%,重度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轻度有效率为71.43%,中度有效率为86.67%,重度有效率为62.5%,两组各程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总页数】3页(P1156-1158)【关键词】痛经;少腹逐瘀汤;艾灸;寒凝血瘀证【作者】张红;刘国云【作者单位】房县人民医院;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114【相关文献】1.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2例 [J], 王秀霞;梁玲;薛会灵;黄煜香;宋玉林;季春红2.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李蕾3.回顾性分析7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J], 任国燕4.少腹逐瘀汤配合耳穴压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 [J], 谢红英;张兆英5.少腹逐瘀汤配合脐针加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J], 高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腹逐瘀汤配合归脾丸治疗寒凝血瘀兼脾虚型痛经
摘要:目的:用少腹逐瘀汤配合归脾丸治疗寒凝血瘀兼脾虚型痛
经。
方法:寒凝血瘀脾虚型痛经患者26例,月经前5-7天给予血府
逐瘀汤,月经来时停服,月经后2周内服用归脾丸,三个月经周期
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愈9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少腹逐瘀汤配合归脾
丸治疗寒凝血瘀兼脾虚型痛经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痛经 寒凝血瘀证 少腹逐瘀汤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
11-0366-01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
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是妇科
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常常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笔者现用
血府逐瘀汤配合归脾丸治疗寒凝血瘀兼脾虚型痛经,疗效较好,结
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15-40岁之间,15-20
岁之间4人,21-34岁之间16人,35-40岁之间6人,病程均超过
3个月,其中病程在3个月~1年者8例,1~3年者13例,3年以
上者5例。
1.2 诊断标准。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经期或经
行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昏厥,且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
青年女性;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腹痛。
1.3 纳入标准。符合痛经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5-40岁之间,没
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症状见:经前或者经期,小腹疼痛拒按,遇
寒加重,得温痛减,后期隐隐作痛,月经量少或者经期延长,血色
暗或者淡有块,平日易疲乏,或睡眠不佳,或食欲不佳,舌淡紫,
苔白或有齿痕,脉弱或沉。
2 治疗方法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肉
桂6g,延胡索6g,干姜6g,蒲黄10g,五灵脂9g,没药9g,小茴
香6g。随症加减小腹冷痛,手足不温这加附子、巴戟天,疼痛明显
加白芍、元胡,乳房胀明显者加柴胡,郁金,香附。每日水煎两次,
取汁300ml,早晚分服(早饭前半个小时,晚饭后半个小时),月经
前1周开始服用,月经来时则停服,在月经后两周服用中成药归脾
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服药期间忌油腻食物)。3个月经
周期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经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痛经消失,停
药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有效:痛经减轻或消失,但不能
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3.2 结果。26例寒凝血瘀兼气虚型痛经患者,在治疗一个疗程后,
治愈9例,有效16例,未愈1例,34.62%,总有效率为96.15%。
4 结语
痛经是临床中妇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痛症引起的原因有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腹
痛经后气血弱,痛在经前气血凝,气滞腹胀血滞痛,更审虚实寒热
情”《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
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
在临床中单纯虚证或单纯实证的痛经患者少见,一般都属于虚实错
杂证,在治疗上对寒凝血瘀伴有脾虚型的痛经,根据“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和“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治疗原则,《用药心得十
讲-焦树德》:“痛经—子宫寒冷而致月经衍期,血少而黑,经行腹
痛,可以本品配川芎、当归、红花,桃仁、香附,小茴香,牛膝,
熟地,肉桂等同用,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在月
经前寒克胞宫,瘀血阻滞,予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活血散寒止痛,达
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平日脾虚,脾生血统血功能失司,则月经
量少,月经延期,血少不能濡养胞宫,则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所
以在经期后2周予中成药归脾丸以健脾益气养血,调节脾虚体质。
两方共同使用标本兼顾,对寒凝血瘀伴有脾虚型的痛经患者进行治
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4: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