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验妇科疾病二例
运用丹栀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一例

运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一例宫颈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HPV病毒感染会导致宫颈疱疹、糜烂、发炎、甚至宫颈癌等严重情况。
针对宫颈HPV感染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例通过运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并取得显著疗效的病例。
患者为42岁的女性,曾经因妇科炎症多次治疗,但总是反复发作,且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患有宫颈HPV感染,且感染已经较为严重。
针对患者的病情,中医师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辨证施治。
经过仔细思考,中医师认为患者的病情属于气滞血瘀的范畴,因此决定采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的方剂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个体体质进行了一定的加减。
具体方剂如下: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生黄芩15克,丹皮12克,川芎10克,甘草6克,逍遥散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黄6克,木香12克,细辛10克,乳香6克患者服用该方剂后,经过连续3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阴道流血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HPV感染病毒也得到了控制。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师还要求患者要避免辛辣食物、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劳。
并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剂的配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加减。
随着疗程的进行,患者的宫颈HPV感染症状明显减轻,并且在复查时HPV病毒的检测结果也呈现出明显的改善。
患者自身的体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整体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运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的病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这也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宫颈HPV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都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中医师对于方剂的运用也需要因人而异,这需要中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施治的能力。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重视中医药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特点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不同子宫体积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2019 年度阜阳市卫生健康委科研课题(
2019
85)
第一作者:鲍蔓蔓,
E
-ma
i
l:
1017004179@qq
.c
om
特色疗法 中国民间疗法
CH
I
NA
SNATUROPATHY,Ap
r.
2024,Vo
l
.32No
.7
时还可伴有排便痛、深部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相关
研究表明,
AM 患 者 的 子 宫 体 积 与 其 痛 经 程 度 密 切 相
近期计 划 妊 娠 者;妊 娠 及 哺 乳 期 女 性;血 红 蛋 白 <
寒 凝 血 瘀 型 AM 患 者 痛 经 疗 效 的 报 道 甚 少。 本 研 究
2 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
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妇科就诊的寒凝血瘀型 AM
痛经 患 者,均 行 经 阴 道 彩 超,测 定 子 宫 三 维 径 线,计 算
J]
.中 国 中
医眼科杂志,
2020,
30(
12):
875
879,
884
.
[
33]周妍妍,贺玲,孙光瑞. 滋阴润目汤 联 合 耳 穴 贴 压 治 疗 干 眼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不同子宫体积寒凝血瘀型
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观察 ※
症疗效观察[
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24(
3):
35
38
.
[
34]孙宏睿,叶姗姗,张国坛,等. 宋 剑 涛 眼 科 临 证 应 用 黄 芪 经
验[
《2024年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范文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痛经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痛经占比较大。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痛经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的小腹疼痛、腰骶部疼痛、经血量少且色暗等。
对于此类痛经的治疗,中医常采用少腹逐瘀汤进行辨证施治。
本文旨在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资料。
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等指标。
三、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理少腹逐瘀汤是中医治疗痛经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针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通过加减药物,可达到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目的。
加减药物主要包括温经散寒的中药如肉桂、吴茱萸等,以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桃仁等。
四、临床观察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后,小腹疼痛、腰骶部疼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血量增多且颜色鲜红。
而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小。
2.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实验组患者仅有少数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但均能耐受。
3. 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复发。
五、讨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通过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说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此外,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通过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运用丹栀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一例

运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一例宫颈HP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药治疗宫颈HPV感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例患者在运用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宫颈HPV感染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患者刘女士,34岁,因宫颈HPV感染,出现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症状,经常感到腹部胀痛不适,就诊于我院中医科。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确诊为宫颈HPV感染,属于中医“湿热下注”证候。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经过综合权衡,我为患者制定了“丹梔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案。
方剂组成及功效如下:丹梔逍遥散: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主治阴虚火旺之湿热下注证。
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瘀滞阻滞所致的疼痛证。
具体的处方为:丹梔逍遥散15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炙甘草6g,砂仁6g,茯苓15g,木香9g,香附6g,少腹逐瘀汤加减。
患者采用此方煎煮后,每日分2次服用。
我还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
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白带异常明显减少,月经也开始逐渐恢复规律。
在此期间,我对患者的舌脉进行了检查,发现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滑数等情况得到了改善,表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此时,我对患者进行了复诊,患者的症状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宫颈HPV感染并未完全痊愈。
鉴于患者的具体情况,我对方剂进行了调整,加减药物,加减日数,延续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20天内,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逐渐可以感到症状的好转。
到底后的随访中,患者的月经周期明显恢复,白带症状基本消失,身体状况也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再次对舌脉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舌苔已经变得淡薄而湿润,舌质也恢复了正常的红色,脉象也比之前更加和缓,表明患者的身体已经趋于健康状态。
少腹逐瘀汤加减

少腹逐瘀汤加减浩森2022-03-11药物组成:川芎10g炮姜10g延胡索15g五灵脂10g芍药10g 茴香10g蒲黄10g肉桂10g当归10g没药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经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方解:君———蒲黄、五灵脂合为“失笑散”成方,善于活血祛瘀而止痛。
臣——川芎、赤芍、没药、延胡索助君药活血祛瘀止痛。
佐——小茴香理气散寒,使血温得行;炮姜、肉桂温经散寒,行瘀而止血;当归补血又能活血,祛瘀生新。
诸药相合,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
王清任在“少腹逐瘀汤说”指出:“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黯、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更出奇者,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
必须男女年岁与月合成阳数方生子,如男女两人,一单岁,一双岁,必择双月方生子;如两单岁,或两双岁,必择单月方生子。
择月不可以初一为定准,以交节为定准。
要知偶有经过二十日结胎者,切记准日期。
倘月份不对生女,莫谓余方不验。
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不孕症(寒湿伤宫,冲任瘀阻型)治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见血块大小不一者,加没药、丹参。
若腰酸疼痛,加川续断、燊寄生。
若腿痛者,加川牛膝、威灵仙。
若白带多、食欲不香者,加白术、焦三仙健脾止带。
若月经量少者,用生蒲黄,量多则去蒲黄。
失眠者,加夜交藤、酸枣仁、朱远志。
2.尿路结石(气化不利,瘀滞肾络型)治宜活血行气,化瘀排石。
以本方加减:车前子(包)、金钱草各15g,莪术、益母草、赤芍、丹参、牛膝、丹皮、桃仁各10g,台乌药6g为主治方。
若饮食不香者,加焦山楂、鸡内金。
陈宝贵运用少腹逐瘀汤经验举隅

·40·山 西 中 医 2020年3月第36卷第3期 SHANXI J OF TCM Mar .2020 Vol .36 No .3陈宝贵运用少腹逐瘀汤经验举隅张照健 赵 蕾 指导 陈宝贵关键词:陈宝贵;少腹逐瘀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3-0040-01作者简介:张照健,男,硕士,主治医师,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赵蕾,天津市武清区梅厂医院。
陈宝贵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屡起沉疴,善用少腹逐瘀汤,强调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
现介绍验案如下。
1 病例介绍例1 :隋某,女,24岁,2017年11月2日初诊。
行经时有腰腹酸胀,下腹坠痛,月经量少,夹杂暗色血块,伴有胃脘胀满及恶心感,望其体貌中等偏瘦,面色晦黯。
拟方如下:益母草、佛手各30 g,赤芍15 g,小茴香、炮姜、元胡、川芎、当归、陈皮、甘草各10 g,肉桂5 g。
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
11月24日复诊:服药2日后排出黑血块数枚,腹痛减,经量较前增多,此次行经腰酸及小腹痛症状较前减轻,仍有腹胀不适,以少腹部为主。
原方基础上加枳壳10 g,嘱再服两个月经周期。
数月后患者陪伴其母就诊,询其痛经已愈。
按:痛经者以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病机者多,痛在小腹者多为血瘀,痛在少腹多为气滞,经行腰部酸痛者多为肾虚,疼痛向阴部放射多为肝郁气滞,经前疼痛多为实,经后疼痛多为虚。
该患者痛在小腹,经行腰腹酸胀,为夹虚夹瘀之象,肉桂、炮姜、茴香温暖胞宫,赤芍、当归活血化瘀。
二诊患者诉少腹胀满不适,加用枳壳理气。
少腹逐瘀汤用治痛经血瘀兼见寒象者: (1) 经血色黯有块; (2) 少腹酸胀痛为主,亦有见刺痛,冷痛,痛处不移; (3) 舌有瘀点或舌色黯,脉沉弦或涩者。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析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及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浅析作者:李娟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05期【摘要】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主治寒凝血瘀少腹证,可治疗涉及妇科经、带、胎、产、杂诸门疾病,是治疗妇科瘀血内阻的代表剂之一,其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其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总结于下,以便临床使用。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妇科疾病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瘀血理论,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或补气药同用创立逐瘀系列方剂,意在“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五逐瘀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瘀证,其中少腹逐瘀汤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好。
1 少腹逐瘀汤组方思路《素问·举痛论》:“气主血,气行则血行。
”及《血证论·吐血》:“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营运;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
气结则血凝”。
阐明了气为血之帅,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若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发为血瘀。
王清任《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血块当发烧”。
说明了血为气之母,热邪与寒邪均可煎熬血液形成瘀血影响血液运行,若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也可以导致气虚,加重血瘀。
故在瘀血证的治疗上应理气活血祛瘀。
《医林改错》原文记载“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元胡一钱,没药一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官桂一钱,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灵脂二钱炒,水煎服。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当归乃阴中之阳药,川芎辛温,为血中之气药,二药相伍可增强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赤芍活血凉血,清血中之热、祛瘀止痛,与当归相具有养血活血,行气通瘀调经的作用。
五灵脂“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能通利血脉,散瘀止痛,生用重在活血祛瘀;蒲黄、五灵脂相配,即失笑散,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的功用,为治疗月经不调、腹痛的常用方。
【傅博述:少腹逐瘀汤-治痛经】精

【傅博述:少腹逐瘀汤-治痛经】精傅博述是20世纪60年代北京市名老中医,他从事妇科临床50余载,注重辨证施治,治疗效果尤佳,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声望。
他尊崇傅青主、王清任两位清代名医且有发挥。
笔者随师学习多年,现总结傅老生前经验及自己在临证中的验证和认识,叙述如下。
一、痛经病机痛经是临床常见疾病。
妇女行经时稍有腹痛属正常,若经期或经前、经后出现周期性剧烈疼痛,坠胀和腰痛感,即属痛经。
妇女因患痛经求治者甚多。
傅老认为:“人体下焦属阴,偏寒者居多。
”何以论之?傅老曰:“人身分阴阳,背为阳,腹为阴。
女子以血为主亦属阴。
血过寒则凝,经水不通则痛,故发为痛经。
”若经色为黑或紫,何故?傅老曰:“经色或紫或黑可为血热,因病在下焦,乃为寒中夹热。
亦不可一概认为皆属热象,应参察舌、脉之变化加以分辨。
”傅老认为,痛经发病的机理主要是寒凝血瘀,据此拟出温经活血,化瘀止痛法,取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为基础灵活应用。
二、用药特点(一)根据经水色量及血块加减用药1.经色的变化血色正常用当归、坤草;血色淡红者重用当归以补血;血色紫或黑者适量加入酒黄芩、生地、丹皮以凉血。
2.血量的变化血量正常者,除用当归、赤芍外,还可加入白芍。
血量过多,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或黄芪、白术。
血积甚者加入血余炭、炒蒲黄(原方中的生蒲黄改为炒蒲黄)。
血量过少,偏于气滞者,可加入柴胡、香附、青皮、乌药、木香。
血瘀甚者,加入红花、水蛭、大黄。
3.血块的变化血块的出现表示有瘀血,血块的大小反映瘀血的轻重,用药亦因之而异。
有大血块者加入红花、花蕊石;中等血块者加入丹参;小血块者加入郁金、丹参,减去方中的生蒲黄、没药;小血丝者减去原方中的没药,加入生地。
(二)根据腹痛的性质加减用药寒甚痛者重用小茴香、炮姜各4克,或兼用制附子。
寒湿甚者加入片姜黄。
气滞甚者加入香附、郁金、沉香面。
傅老治疗痛经依据痛经的部位不同而用药亦异,此因腹痛的位置不同与所属的脏腑经络有关。
少腹中间疼痛者,重用白芍、甘草,加巴戟天、制附子温肾散寒;右侧少腹痛选用乌药、沉香面行气止痛;若左侧少腹痛甚者可选加郁金、泽兰、月季花、三棱活血止痛;两侧皆痛选用荔枝核、橘核、川楝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3期
少腹逐瘀 汤治 验妇科疾病二例
赵建芬 张志坚 ◇ ( 1 . 汀 苏常州魏 村长江 社区 卫生 服务站 常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2 1 3 1 2 7 ; 2 . 江苏 常州市中 医医院 常州 I 2 1 3 0 0 2 )
关键词 : 少腹 逐 瘀 汤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多 囊 卵 巢综 合 征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4) 0 3 - 0 0 1 8 — 0 2
有助于异位 内膜 的化解和排出 ; 合 肉桂 、 小 少腹逐瘀汤 ,为清代著名 医家王清任所创著 名的五逐瘀 术还长于软坚散结 , 干姜温经逐寒 , 宣导血脉 , 暖和胞宫 ; 佐牛膝引药下行 , 并 汤 之一 , 由小茴香 、 十姜 、 元胡、 没药 、 当归 、 J I I 芎、 官桂 、 赤芍、 茴香 、 蒲黄 、 五灵脂组成 , 主要用于治疗 血瘀少 腹之积块 、 痛经 、 月经 能散瘀 ; 加炙甘草调和诸药 , 补 中缓急。诸药合用 , 共奏祛寒散 通经止痛的功效。由于药证合拍 , 卒能治愈多年痛经 。 不 调等 , 涉及妇科经 、 带、 胎、 产诸门 。本方中当归 、 赤芍、 川 I 芎 瘀 、 能养血调经 , 活血祛瘀 , 而 当归乃是 阴中之 阳药 、 血中之气药 , 2 多囊 卵 巢 综 合征 多囊 卵巢综合征是一种生殖功 能障碍与糖代谢异 常并存 配合赤芍行 滞调经 , 具有养 血活血 、 行气通瘀 调经 的功效 ; 五 的 内分泌紊乱综合征 。中医相关的研究 报道始于 2 0世纪 8 0 灵脂 、 蒲黄 、 元胡 、 没药通利血 脉 , 祛瘀 止痛 ; 小茴香 、 干姜 、 官 年代初期 , 认 为其基本病机 与肝 、 肾 、 脾 三脏 功能失调及痰湿 、 桂为佐药 , 温经散寒 除湿 , 理气止痛 , 并 能引诸药 直达少腹 ; 全 痰 浊” 壅塞胞 宫的结 方组合具有温经散寒 、 活血化瘀 、 消肿止痛之功效 。作 者在基 血瘀等 因素密切相关 。卵巢功能障碍是“ 层从事 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 以来 ,用少腹逐瘀汤 加减治疗各 果 。倘 痰瘀互结 而络瘀 , 表现为肥胖 、 不孕 、 痤疮 、 闭经 、 多毛 种 血瘀 型妇科疾病 , 获效较为满意 , 爰举两则病 例如下 。 等 。则在祛瘀基础上化痰通络 , 调理 冲任 , 此法颇有效验 。 1子 宫 内膜 异 位症 病例 : 许X X, 女, 2 7岁 , 已婚 , 2 0 1 2年 9月 1 5日初诊 。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 简称 内异症 ) , 是指具 有活性 的子宫 内 结婚 3年未孕 , 前年起 经行落后 , 腹痛 , 经量减 少点滴 即 膜组织( 腺体 和问质 ) , 出现在子宫 内膜 以外部位 , 其大多数病 净 ,经 X X医 院检查 :右侧 卵巢 增 大 ;内分 泌测定 :睾酮 变出现在盆腔 内生殖器官和邻近器官的腹膜面 ,不但具有病 0 . 6 8 n g / m l , 雌酮( E ) 升高, 雌二醇 ( E ) 轻度 升高 , 诊断 为多囊 变广泛 、 形态 多样 的特点 , 引起 的疼痛及不孕等严重影 响妇 女 卵巢综合征 , 经西 医治疗两 年 , 效 果不 明显 , 继而转投 中医治 的生 活质量 , 而且 极易 复发 , 手 术治疗 很难 根除 , 因此 , 多 年 疗 。现诊 : 闭经半年 , 素 日喜食辛辣肥厚之 品 , 面部痤疮 满布 , 来, 在妇科疾 病治疗上 , 一直作 为重要难题 之一 , 采用 中医药 体 形肥胖 超重 , 舌 质暗 , 苔黄 腻 , 脉细涩 , 体重指 数 ( B MI ) 3 2 ; 方法治疗 ,一般能取得较好 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 内异症 常从 此系“ 痰 瘀阻滞 , 湿热 内蕴 , 冲任失调 ” 之证 ; 法 当“ 化痰 祛瘀 , “ 痛 经” “ 瘕瘕” 人 手。 调理冲任 ” 。 病例 : 范X x, 女, 2 8岁 , 已婚 , 2 0 1 3年 1 月 6日初诊。 处方: 法半夏 1 0克 , 茯苓 1 5克 , 陈皮 1 0克 , 制 天南星 1 0 痛经 十余 年 , 三年前 曾在 X X医 院治疗 , 诊断 为子宫 内膜 克 , 生山楂 1 5克 , 海藻 1 0克 , 桃仁 1 0克 , 红花 1 0克 , 失笑 散 异位症 , 现痛经逐渐加重 , 小腹冷痛伴腰骶酸痛 , 四末不温 , 头 1 5克 ( 包煎 ) , 制没药 1 O克 , 元胡 1 0克 , 香附 1 0克 , 炙水 蛭 4 面出汗 , 甚则欲解 大便 , 每月行经需服 止痛药方可 缓解 ; 舌质 克 ( 和先煎 ) , 泽泻 1 0 克, 炙甘草 3 克 。十剂 。 紫暗, 苔薄 , 脉弦紧 , 妇科检查 : 阴道后 穹窿近直肠 窝处 可触及 二诊 : 服药十剂 , 面部痤疮减少 , 大便不畅 , 舌质红 , 苔黄腻 , 数个黄 豆粒 大小结节 , 右侧附件增厚 ; 辨证 为 : 寒凝胞宫 , 气血 脉细滑 ; 原方加制大黄 5 克、 荷叶 1 5 克, 守制出入 , 服药十剂。 瘀滞 ; 拟法 : 温经散寒 , 理气化瘀。 三诊 : 经净 二天 , 经前 曾腹痛 , 量少 色红 , 痤疮新 生不多 , 处方 : 当归 / 5克 , 制香 附 1 0克 , 元胡 1 5克 , 小茴香 5克 , 舌质 暗 , 苔黄腻 , 脉细 ; 恐祛瘀之 峻剂性猛 , 需 中病 即止 ; 以初 肉桂 8克 ( 后下) , 乌药 1 O克 , 木香 6克 , 干姜 6克 , 炙甘草 3 方去水蛭 , 加赤芍 、 当归。十五剂。 克, 桃仁 1 0克 , 红花 1 0克 , 失笑散 1 5克( 包煎 ) , 制没药 1 O克 , 四诊 : 停 药十三天后 , 月经来潮 , 腹痛明显减轻 , 由于病情 炒 白芍 2 0克 , 制莪术 1 0 克, 三棱 1 0克 , 牛膝 1 0 克 。十五剂 。 稳定 , 处方无甚变化 。以上方继进 。效机 已显 , 以上方增损 , 治 药后适 值经行 , 腹痛 明显减轻 , 腰痛 与出汗缓解 , 嘱患者 疗两月而愈 。随访半年 , 患者月经如期来潮 , 面部痤疮消退 , 且 经期停服 中药 。之后 , 每月经前十天 , 即开始服上方 , 连服十五 未见新生 , 体重 明显减轻( B M I ) 2 6 ; 现 已怀孕两个 月。 天, 守方六个 月经周期 以巩 固疗效 , 诸恙痊愈。妇科检查 : 阴道 讨论 : 元・ 朱丹 溪在《 丹溪心法 》 中指 出 : “ 若是 肥盛妇人 , 后穹窿结节 已然消失 。嘱经期御寒 , 遂瘥 。 禀受甚 厚……谓 之躯脂满溢 , 闭塞子宫 , 宜行 湿燥 痰 。” “ 痰积 讨论 : 根据多年来 中医妇科学对 内异症较为系统 的研究 , 久 聚多, 随脾 胃之气 以四溢 , 则 流溢 于肠 胃之 外 , 躯壳之 中 , 经 普遍认为 “ 瘀血 阻滞 胞官 , 冲任 ” 是其基 本病 机 , 而瘀之形 成 , 络 为之壅塞 ……甚至结成窠囊 , 牢不可破 , 其患因不一矣 。” 其 又与脏腑功能失调 , 气 血失调以及感 受外 邪等因素攸关 ; 故 我 提出的“ 痰挟瘀血 , 逆成窠囊” 之“ 窠囊” 即如同多囊 卵巢改变 。 们临床常以“ 活血化瘀 ” 为主要方法 , 并 贯穿于治疗 始终 , 又分 本例患者 , 体胖 , 面生痤 疮 , 喜食 辛辣 肥厚 之品 , 以致 脾虚 生 别根据“ 血瘀 ” 之 因, 辅以相应的理气 、 温经 、 补肾益气 、 凉 血诸 痰 , 痰浊壅盛 , 则膏 脂充溢 , 而见体胖 : 痰 浊 日久化热 , 痰 热壅 法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 ,活血化瘀药有 明显改善微循 阻毛囊 , 发为痤疮 。痰停体 内, 久则化瘀 , 痰瘀互结 , 阻于脉道 , 环 ,减少原纤维合成增强原酶活性和纤溶活性 ,促使组 织变 冲任不通 , 血 海不盈 , 胞宫致 月事不调 , 甚则 闭经 , 不孕 ; 故辨 软, 吸收 , 缓解粘连 , 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功能。 证为 “ 痰瘀 阻滞 , 湿 热 内蕴 , 冲任失 调” ; 方选少腹 逐瘀汤合 苍 《 傅青 主女科》 云: “ 寒湿乃邪气也 , 妇人有 冲任 之脉 , 居于 附导痰 汤化裁 : 方 中: 法半 夏 、 茯苓 、 陈皮 , 燥 湿化 痰 , 健脾 和 下焦……经水 南二经而外出 , 而寒湿满二 经而 内乱 , 两相 争而 胃; 制 天南 星 、 生 山楂 , 化痰 行瘀 , 山楂酸甘化 阴 , 活血和络 , 消 作疼痛。 ” 患者病程长达十余年 , 久病人络 。 经行小腹冷痛伴腰 痰化浊 , 擅 治浊瘀 闭络 ; 海藻咸寒 , 消痰软坚 ; 桃仁 、 红花 、 失笑 骶酸痛 , 四末不温 , 气滞 寒凝 , 宫冷可 知 ; 血瘀 络脉 , 故舌质 紫 散 、 元胡、 制没药 , 活血祛瘀 , 化瘀 止痛 ; 香 附, 疏肝 理气 , 和血 暗, 脉象 弦紧。妇检 : 穹窿有结节 , 附件增 厚 , 当属络脉瘀结 成 调经 ; 患者病 已数 年 , 闭经多 日, 久病 成瘀 , 予 以炙水 蛭破血逐 瘾。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 , 取其温经散寒 、 活血化瘀 、 止痛消瘕 瘀 , 加强行瘀 之功效 ; 泽泻渗湿泄热 ; 甘草调和诸药 , 与海藻相 之 功效 。方中当归 、 白芍 、 桃 、 红花 、 失笑散 , 养血调 经 , 活血 互 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