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新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

表达自己的看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得到的结论自然不同。生活中,我们读书看报,总不免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谈论事物,总不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流利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学点议论的知识。

训练目标

1、学习议论的表达方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初步掌握夹叙夹议文章的构成。

3、记叙身边的事情并通过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

文题设计

文题一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文题二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文题三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航

文题一解析

写作要求

从课文或你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叙述或描写的段落,试着自己加上几句话,表明你从中读出的观点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写一个片段,要求从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作品中选择一个段落,写出自己的观点。如下面这段文字:

爱因斯坦成名之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她。火车来了,司机却找不到爱因斯坦,便空车回去向国王报告,说教授没有来。可是半小时以后,爱因斯坦身穿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着一双旧皮鞋来了。原来是司机只看衣冠不认人,爱因斯坦便自己步行而来。

从此材料中通过运用以上展开议论的方式可以找出以下几个观点:

①就事论事——接站,尤其是接不认识的人,应该约好联系方式,这样才不至于有国王司机的错误。

②以小论大——由爱因斯坦衣着看出不摆名人架子平易近人。

③引申生发——爱因斯坦专注于科学事业,成名之后也不追求个人享受。

④类比对照——把爱因斯坦与科学家作类比,再与当代所谓名人做对比,良莠毕现。

⑤反意为之——爱因斯坦衣着不整去做客体现对国王的不敬。

二、知识点拨: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佳作展示

乌鸦的故事: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

然现出乌鸦的本相。这就是说: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简评

这段文字针对《伊索寓言》中乌鸦的故事,写出了自己的见解。文段前半部分叙述故事,由“这就是说”引出作者的观点,在用“反过来说”进行推理,把道理向更深一层引进。然后又把故事向纵深一层引,由“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一句进一步指出道理,显示了作者很强的思辨能力。

名作欣赏

咏柳赏析

袁行霈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用一个比喻形容柳树的丰姿。一树绿柳,高高地站在那儿,好像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碧玉的比喻,显出柳树的鲜嫩新翠,那一片片细叶仿佛带着玉石的光泽。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乐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出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碧玉妆成一树高”,在诗人的想象里,也许觉得那袅娜多姿的柳树,宛如凝妆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上句是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用笔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而描写柳树的嫩叶。诗人设问:那细细的柳叶儿是谁裁出来的呢?噢,原来二月的春风好似剪刀,这一树碧玉,万条丝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就是她的杰作啊!

这首诗很短,只有四句,28个字,艺术上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这是咏物诗,从“咏柳”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咏柳树的。这首诗的确是处处扣紧柳树来写的。但是我觉得诗人所歌咏的决不仅仅是柳树,他是借着柳树歌咏了春风,歌咏了春天的到来。人们对于春之来临,往往是从自然界的变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冻,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号。不要忘记,柳树也是一位报春的使者。民间谚语说:“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时候,远望之中的柳梢已经隐约地带上一丝儿新绿了。贺知章借着描绘柳树的新妆,歌咏春天的来临,很能唤起读者共鸣。咏柳,而不局限于柳,借咏柳而咏春,这是高出于一般咏物诗的地方。

其次,这首诗的构思新颖,比喻巧妙,诗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纸面之上。特别是后两句,用剪刀比喻春风。她裁出细叶,剪好丝绦,妆成碧树,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机带到哪里。她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她的轻捷,她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喜悦——种种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这两句诗产生出来。好诗都是富于启示性的,言近而意远,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无数新鲜的画面。这首诗正是这样,它通过一株柳树写出了整个的春天;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清新的艺术境界,即使在唐诗里也并不多见。

第三,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很富于层次的变化。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先写总的印象,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单就柳枝作一番细致的描写。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进一步写柳叶。先从大处着眼,愈写愈细,好像绘画,先勾出轮廓,再添枝加叶补充细节。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法也不一

样,前两句是描写形容,碧树如玉,柳枝如丝,碧树怎样高上去,柳枝怎样垂下来。后两句写柳叶,如果还用这种写法,说柳叶怎样细,怎样嫩,好像是刚刚剪裁出来的一样,那就显得呆板了。诗人在后两句上换了一种写法,不对细叶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测谁裁出了这美丽的细叶。描写的重点悄悄地转移到春风上来,是春风裁出了细叶。这就在前两句的艺术境界之外,开辟了新的艺术境界,使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赏析

文章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在揣摩《咏柳》诗句含义时,再现诗中形象。用多种手法说明了难以言传的诗的艺术境界。学好此文,对学生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不无裨益。

文题二解析

每一天,社会上都会有各种新闻事件发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你有关注时事的习惯吗?从近期报刊或网络上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本次要求选择一件你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写一篇短文,在短文中叙述事件的经过,并写下你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注以下几个问题:

1、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仔细分析,从中提炼出要表达的看法。

2、写作时要考虑读者对象,看法和观点要明确、集中,最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用展开。

3、写完后加以修改,有条件的,可向报社投稿或发表在博客上。

二、知识点拨

1.一事一议的概念: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无论怎样,写“一

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一事一议的文章结构: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概括事实——提出论点——证明论点——收束全文

写法指导

一事一议的文章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练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叙事部分。

叙事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议论中的叙述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叙事要有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事情很多,我们要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

2.叙事要清楚、简约。对所叙的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还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说理有关的部分要叙述得详一些,反之,与之无关的要少叙或不叙。

(二)议论部分

"一事一议"的文章,总由"叙"生"议",但重在"发表议论"。议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议论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

2.议论的角度要新颖。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就事论事以小论大引申生发类比对照反意为之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以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三)要处理好"叙事"与"议论"的关系

“一事一议”的文章重在议论,所以“叙事”要根据“议论”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1)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有力的感觉。

(2)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结构紧凑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3)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佳作展示

说“友谊”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

长久以来,这句格言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句发自肺腑的深切问候,是一张淡雅的贺卡,是一封远方的来信,是雨中为你撑起的一把伞,是充满鼓励与期待的眸子,是危难之中向你伸出的一双双热情的手,是流露在一言一行中的爱……。

我无法忘记那个英文故事。在茂密的森林中,两个年轻人结伴而行。他们彼此允诺一旦有野兽袭来,会互相帮助。而当那只熊出现的时候,两个人立刻各奔东西,早已把刚才信誓旦旦的话语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患难之中,才见知己。

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帮助你,假朋友疏远你。生活本来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考验友谊的机会。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在每一件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之中吗?

田径场上,望着那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促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你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你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场地。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一瓶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生病了,我无精打采地趴在桌上,有人轻声询问病情,有人默默拿过本子替我抄笔记,有人递过一杯热水……疾病,很可怕吗?此时此刻,在这炽热的友情面前,病又算得了什么!

在蜿蜒的山路上,我们彼此牵着手,艰难地向上攀登。终于,疲惫不堪的我坐在石阶上再也不想起来,又是谁提醒我“行百里者半九十”,又是谁轻轻地拉起我,是你,我的朋友!

生活中总会有些坎坷不平,总会有些挫折,当我失意、彷徨、郁闷时,是你,静静地聆听我的诉说,然后娓娓道来,清泉般的话语流进我的心里。当我遇到烦恼或伤心的事,忍不住啜泣时,又是你,默默地递上一块手绢。哦,有了你真诚的友情,什么苦闷、忧愁不能排解,又有什么痛苦不能忘却呢!

朋友,幸福欢乐的时刻你只是默默地与我同享,使欢乐倍增。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你始终留在我的身旁,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我怎能忘记你真挚的友情,无需用言语来表达,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愈久愈醇的情感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心灵深处!过去的岁月,这一双双热情的手引导我度过许多平凡却不平不淡的日子,它使我永不绝望,使生活充满阳光。未来的日子里,这友谊会越来越深厚、浓郁,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搭起热情的臂膀,迈出坚定的步伐,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简评

此篇习作由一诗句引发,抓住能够鲜明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这个论题的事例,展开议论,实事求是地对事情进行分析,从事情中引出道理。说理是非分明,合情合理,分寸掌握适当。练习一事一议文章,最忌脱离事实的空发议论或不分析说理就简单做结论的作法。另外,一事一议的文章也需要避免语言的呆板、涩滞。本篇习作在阐述观点时,恰当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文章之理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之感,读者接受起来也非常自然,既产生了说服力,又产生了感染力。

文题三解析

写作要求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写作点拨

一、审题指导

这次要求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二、知识点拨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换一种说法,叙是铺陈,议是点染。一般说来,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练。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是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二是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三是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夹叙夹议中,“议”是作者表达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要富于哲理,还要富有激情。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正是对“议”最好的诠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时机,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处。

不能写出来油是油,水是水,叙与议不能有机有序结合,其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1 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材料展开议论。

2 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

喧宾夺主。

3 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

4 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用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

5 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

如何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一)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记叙为主,议论为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

(二)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议论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表明作者思想、立场而展开下文的作用。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第一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叙”。一般说来,“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描写性叙述和议论性叙述。记叙性叙述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描写性叙述有浓厚的描写色彩。议论性叙述往往由几个事例构成,常采用排比的句式,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表达出飞扬的激情和深邃的思想,极具感染力。这种“叙”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这三种叙述方法,记叙性叙述要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像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要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在训练中,可以针对所选事例和自己的写作习惯而采取恰当的叙述方法。

第二步,写好“夹叙夹议”中的“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议论方式。

(一)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二)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在叙述事例之后生发开去,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三)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出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四)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分明。

佳作展示

那只哀伤的骆驼

从来没有想过,在四季如春、气候温润的昆明,我会碰见一只骆驼,一只眼神哀伤的骆驼。

今年暑假,我与家人一起去昆明旅游。我们去了“金殿”,一个位于昆明原始森林最多的山上的景点,据说当年吴三桂为爱妾陈圆圆修建的“铜房子”屹立至今。

我们沿着石级登山,就在快要到半山腰的景点时,我听见了一阵恐怖的嘶鸣,比象鸣马嘶更加奇异。我当时就吓坏了,那声音简直就象电脑游戏里怪兽的吼叫。我半是胆怯半是好奇地张望,几十级台阶后的平地上,就在路旁,一个庞然大物瘫软在地!“是只骆驼吧?”母亲轻声地说。我飞快地跑了上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真的是一只骆驼!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它并没有倒下,我看见它的急剧下降是因为它由战栗变为跪下的姿态。或许这只是它的一种休息方式吧!只见它的后腿被一根粗铁链子系在树上,而它出现在这里的意义,不过是为了主人赚几张与顾客合影拍照的钱。

那是怎样的一匹骆驼啊!粟色的皮毛,魁梧的身躯,却又因为失去生命活力的光彩而显得衰老不堪。定睛细看,你永远不会忘记那触目惊心的画面:它那跪着的左腿,就在膝盖骨那儿,露出了惊心动魄的森然白骨!尚有皮毛包裹的右腿的膝盖部更加映衬左腿处的伤残。灰白色的很粗的骨头,周围是一圈绽开的破碎的皮毛。我一阵阵心寒,不忍注视这般恐怖的创伤又忍不住将视线停留不愿挪开。终于将视线顺着骆驼的膝盖往上移,我看见了它的眼睛。瞳孔很大,有浓厚的黑色,眼神黯淡飘忽不定。我怔怔地望着这哀伤的眼神,你是想对我说点什么吗?获得自由?安度晚年?重返沙漠?……它静静地注视着我,只是眼神依然黯淡。

扫视四周,它的主人正在打牌。主人对它丝毫不闻不问;从它面前走过的游客络绎不绝,却无人愿意多看它一眼。几个叫嚷着“骆驼,有骆驼”的小孩也被大人拽走,两边众多的小摊贩只是一个劲地招徕游客……人们或是在忙于打牌,忙于拍照,忙于赶路观景等,难道除了我之外却再也没有人愿为这只可怜的骆驼驻足吗?

我以为,骆驼只是属于沙漠的,从漫天黄沙中缓缓走来,带着优雅的驼铃和气定神闲的神气。而不是现在这样,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

从“金殿”归来,我没记住豪华的“铜房子”,只记得那只骆驼,那只不应该属于那儿的骆驼。

简评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却又在平静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饱含着个人鲜明的情感立场和态度。特别是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使文章内容充实而又细致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文中对骆驼的伤口、骆驼眼神以及对众人反映都作了精妙描写。此外这篇文章还带有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富有真情实感,难能可贵。

名作欣赏

刹刹说情风

当前,干部队伍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值得重视,这就是愈演愈烈的说情风。一些领导干部,遇到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跑官要官,不仅不加制止,反而为之四处活动.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有的为了使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乡、同学、老同事、老部下等得到某些好处,不顾政策规定和本人条件,想方设法为之谋求“方便“和“特殊关照”;有的当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干部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部门调查,而是遮遮掩掩,或为之公开说情,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看到同自己亲近的人因违法乱纪将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时,不是秉公办事,而是亲自出马,四处活动,千方百计地为之开脱罪责。这些说情者,为了替人办不该办的事情,或解决不该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手段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动之以“情”,让对方看在旧日的情分,或要求高抬责手,予以提携,或要求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有的是晓之以“理”,尽力阐述不合理要求的合理性,并且讲得振振有词,堂而皇之;有的是恃之以权,凭借自己的权势或打着上级领导和名人的招牌,拉大旗作虎皮,迫使有关部门和领导就范;有的是诱之以利,以请客送礼或许之以好处作为敲门砖。说情风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涣散组织纪律,腐蚀干部思想,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决不能任其通行无阻。

说情者替人说情的动因有各种各样。有的是借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热衷于搞关系,有的是得过别人的好处,有的是与求情者关系微妙,怕“拔出萝卜带出泥”,等等。可见,干部队伍中的说情风,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是剥削阶级那种低级庸俗的处世哲学、拉帮结派的宗法观念和惟利是图的市侩作风在我们干部队伍中的反映。刹住说情风,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大力营造干部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氛围,使每个干部都能够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懂得坚持

原则和按制度办事对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性,不仅自己不求情,不说情,不送情,而且对说情风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怕人家说“无情”,因为对少数人的“有倩”,恰恰是对多数人的“无情”;不怕得罪人,因为只有得罪这少数人,才能赢得多数人;不怕丢选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住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选票”。

说情风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不错,人是要讲感情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们之间的感情友爱,同志之间的关心帮助,是应该大力祟尚的,但这种“情”绝不能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不能以牺牲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还要看到,说情者往往只讲面子不讲真理,只讲人情不讲原则,只讲关系不讲党性,只讲个人和少数人的利益不讲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之风,并且对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情风决不是危害不大,而是影响很坏,危害甚烈。对此熟视无暗、无动于衷是政治上麻木的表现。至于那些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更是一种不道德、不光彩的行为。说情风所以愈演愈烈,也与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涉及说情的人和事不抓不管,姑息迁就.甚至大开绿灯有直接关系。因此,反对和制止说情风,必须教育广大干部充分认识说情风的实质与危害,并且在行动上自觉地加以抵制。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对于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说情者要及时提醒,严肃批评。郑重指出,促其改正;对那些与违法乱纪有牵连、造成恶劣影响的说情者.更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认真查处。

赏析

破立结合气势充沛

讲义气不讲正气,是干部队伍中的一种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说情风盛行,正所谓“案件一上门,就有说情人。”《刹刹说情风》论述了说情风的危害,分析了说情风形成的原因,有力配合了“三讲”教育活动。

狭义的驳论是指古代文论中所说的“辨”,广义的驳论则指一切旨在否定某种现象和事物、行为或思想的评论。它以一切违背社会发展主流、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思想为评论对象,以批评、反驳、揭露为手段,帮助人们澄清是非。《刹刹说情风》属于后一种驳论。文章一开头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列举了说情风的四种表现及三种常用的手段后,便着力分析了说情风盛行的原因。这些实际上都是在“破”。紧接其后,作者提出了刹说情风的对策,这又是“立”;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又竖起靶子“什么叫讲感情”,并进行了正面阐述,也是破立结合。光破不立,道理易平淡;光立不破,道理易偏颇;破立结合,使文章说理既全面又深刻。

我国的议论文向来讲究气势,让人有力透纸背之感。这种气势在外部的表现就是:句子短而有力,节奏快,层层推进,步步紧逼。读《刹刹说情风》,我们就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在分析替人说情的原因时作者说:有的是惜情面软,有的是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是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好人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语言简洁有力,行文丝丝入口,节奏感强,气势充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全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集语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下载 2011年2月26日 1. 藤野先生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2、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教学时数]??三教时?? ??????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1 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 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 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 绯(fēi)红:鲜红。????? 2 宛如:好像。?? 3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4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 陌(mò)生:不熟悉。?????? 7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9 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案例

从生活小事中挖掘人生哲理 ——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案例 [背景说明]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写作教学的局面沉闷到令人窒息,写作教学重复枯燥,脱离于社会,滞后于时代,成为部分学生的苦恼和负担,使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真实性和独创性受到压抑和摧残。新的课程改革,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体现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注重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帮助学生涵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建议思考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如何消除作文恐惧感? 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深入思考,挖掘生活的“底蕴”? [教学实录] 一、例文引入引发兴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这种情况:有一种文章,像讲故事一样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而结尾所揭示的道理又让我们有顿悟之感,觉得生活真的就是这样,平凡小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但从不被我们注意。 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下发文章资料) 小树的叶子是绿的 一名反扒高手正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有人问他:“作为一名警察,你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发生在什么时候?”大家本以为他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应该发生在与扒手短兵相接、生死搏斗时。 没有想到,他的回答却让所有人一头雾水。他说:“我最心惊肉跳的瞬间,发生在6岁的小女儿对我说‘小树的叶子是绿的’这句话时!” “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天,在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后,我总算有了一个假日。干我们这行时间上没个准儿,机会难得,回到家我便和妻子一起带女儿出去散步。经过一个小花园时,女儿看见了一棵小树,她的眼睛一亮,接着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大喊起来:“‘爸爸,小树的叶子是绿的!’对别人来说,这是一句普通的话,但是对我来说,犹如一颗冰冷的子弹射入胸膛,我的心狂跳不止!” 警察接着说道:“我抓了很多扒手,结了不少怨,得罪了很多人,家里人也常受威胁,迫不得已,只好把6岁的小女儿关在家里以防不测。孩子由于被关得太久,缺少和外界的交流,知道的东西很少……”

小学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作文的开头 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常见的作文开头: 1.点题式 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 初学者最好用这种方法。如《翠鸟》的开头:“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又如《爱迪生》。 2.交代式 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 3.描写式 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如《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 4.设问式 … 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5.引用式 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抒情式 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如《别了,我爱的中国》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爱国深情一下子就出来了。 7.总起式

开头总领全文。如《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 8.联想式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供以烘托要写的事物。如《春蚕》,开头从春天联想到养蚕,从养蚕联想到母亲,再回忆母亲养蚕的情景。 9.倒叙式 # 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作文的结尾 结尾常见的毛病: 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2.公式化。空喊中号。 常见的作文结尾: 1.自然式 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如《麻雀》的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2.照应式 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如《颐和园》的结尾是:“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啊!”与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首尾照应,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 3.引申式 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如《高大的皂荚树》的结尾:“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4.抒情式 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如《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评价式 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如《狼牙山五壮士》的结尾:“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古诗文整理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词文整理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小松 【唐】杜荀[xún]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 是否已经开花?描写的是诗人遇到了来自家乡的旧友,勾起了思念的情绪.向游人询问家中寒梅花是否开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就这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

小学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写 一、动作描写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语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 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徕说话,令顾客信服。”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描绘出来。 二、动作描写概念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叫做动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动作,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为描写而描写。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 还要防止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动作描写,还常常善于选择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景,在浓淡相宜的背景上描摹独具一格的人物动作,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把人物的动作置于尖锐的冲突、斗争的漩涡之中来进行刻划,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这们的情节。这样写太概括、太笼统、动作不具体,因而不生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修改为“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就‘咕噜咕噜’喝起来。”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出来,因而形象生动传神。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沪教版初中语文每周一诗

沪教版·初中·每周一诗 六上 1、《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5、《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6、《夜泉》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7、《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0、《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1、《牧童词》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12、《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3、《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4、《赠外孙》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15、《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6、《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六下 1、《绝句》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3、《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5、《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7、《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9、《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生字词拼音及解释(完整版)

八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及解释 第一单元 1、《滕野先生》 绯红(fēi h?ng):鲜红。标致(biāo zhì):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不逊(bù shùn):无礼。逊,谦逊诘责(ji? z?):无礼。逊,谦逊 落第(lu?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托辞(tuō cí):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油光可鉴(y?u guāng kě jiàn):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深恶痛疾(shēn wù t?ng jí):厌恶、痛恨到极点。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我的母亲》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责罚(z? fá):处罚。气量(qì liàng):胸怀,度量。 质问(zhì wan):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广漠(guǎng m?):广大空旷。 管束(guǎn shù):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约束,使不越轨。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 文绉绉(w?n 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 幽默(yōu m?):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凄惨(qī cǎn):凄凉悲惨。 奥秘(ào mì):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4、《列夫?托尔斯泰》 黝黑(yǒu hēi):黑;黑暗。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愚钝(yúdùn):愚笨,不伶俐。 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禁锢(jìn gù):束缚,限制。 轩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侏儒(zhū rú):身体异常矮小的人。酒肆(jiǔ sì):﹤书﹥酒馆。 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郁郁寡欢(yù yù guǎ huān):心理苦闷。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a):面容和眼神阴暗下来。 鹤立鸡群(ha lì jī qún):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zhang jīn wēi zu?):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hàn shǒu dī m?i):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有加:又加深了一层。 诚惶诚恐(ch?ng huáng ch?ng kǒng):惶恐不安。无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不能怀疑。 广袤无垠(guǎng mào wú yín):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5、《再塑生命》 搓捻(cuō niǎn):用手指揉搓。企盼(qǐ pàn):盼望。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qiān xǐ):迁移。觅食(mì shí):寻找食物。 油然而生(y?u rán ?r 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鲜花围成团,锦绣聚成堆。形容色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měi bù shang shōu):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接受不完。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无数盛开的花朵像美丽多彩的锦缎。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风云忽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huàng):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落英缤纷(lu? yīng bīn fēn):落花纷繁的样子。 冥思遐想(mí sī xiá xiǎng):漫无边际地深思想像。 期期艾艾(qī ài):形容口吃。 第二单元 6、《雪》 博识(b? shí):学识丰富。美艳(měi yàn):美好艳丽的样子。 消释(xiāo shì):﹤书﹥消融;溶化。褪尽(tuì jìn):颜色退没了。 凛冽(lǐn lia):刺骨地寒冷。升腾(shēng t?ng):﹤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脂粉奁(zhī fěn lián):装胭脂和香粉的盒子,化妆盒的古代称谓。奁:盒子 7、《雷电颂》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wū huì):不干净﹤的东西﹥。 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迸射(bang sha):向外溅出或四散喷射。 播弄(bō n?ng):摆布。雷霆(l?i ting):雷暴;霹雳。虐待(nǜe dài):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9、《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胆怯(dǎn qia):胆小;畏缩。 翡翠(fěi cuì):一种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精灵(jīng ling):①鬼怪。②﹤方﹥机警聪明;机灵,聪灵。 蜿蜒(wān yán):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10、《组歌》(节选) 执拗(zhí 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馈赠(kuì zang):﹤赠送礼品﹥。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真谛(zhēn 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镶嵌(xiāng qiàn):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酷肖(kù xiào):酷似。长吁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ng):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千山万壑(qiān shān wàn ha):山峦连绵.高低重叠。 盛气凌人(shang qì líng r?n):傲慢的气势逼人。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蓬蒿(p?ng hāo):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咫尺(zhǐ chǐ):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láng jí):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nà hǎn):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jīng qiǎo ju? lún):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měi wai jiā yáo):味道鲜美的食品。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清华中学汪建华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为了省时、高效、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研究学生作文心理、分析学生知识差缺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大量读写,学会积累。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无话可说,言之无物”。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术问题。”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可见,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材料。教学时,我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通过大量的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快速作文的材料。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关心时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的重要事情和有关趣事,以备以后写作文时运用;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三篇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分别用摘抄型、提纲型和感想型这三种方法做好读书笔记,为快速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勤练笔,每周进行一次小练笔训练,加强写作方法的巩固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其次,注重横向与纵向的双向对比,让中学生在对比中产生成就感。 以前的语文教师注重作文的横向对比,忽视了中低层次的学生的心理感受,受表扬的每次都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注重纵向对比评价,重视个体的进步性,要让学生跟自己以前的成绩相比较,让中低层次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兴奋,作出惊人的努力。同时也证实了他们为超越自己所作出的努力。 再次,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评赞。 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发现,发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美点、智慧或其他某些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种有利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积累运用(23分) (共4题;共23分) 1. (8分) (2019九下·温州模拟)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汉字。 “豕”是个象形字,是“猪”的古名。远古时代,人们狩猎时常常追赶野猪,于是用会意法造出了“①________”字来表示追赶的意思;后来人们驯养了猪,认为养着猪的房子才是人的安身之所,也用会意法造出了“家”字。“园”是形声字,“口”字框表意,是形旁,“元”字表读音,是声旁。“口”字框的形声字有很多,如“②________”(音pǔ)、“③________”(音quān,又读juàn)、“④________”(意为储存,音tún;也指储存粮食的器具,音dùn),其读音都与声旁相近。 2. (3分) (2017七上·惠民期中) 根据语境,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B .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造酒的发酵过程。) C .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D .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拥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 3. (8.0分) (2019八上·临沧期末) 根据提示填空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 阅读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日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严春友)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刚) 13、旅鼠之谜(位梦华) 14、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15、喂——出来(星期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 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泥人张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背起行囊走四方课外古诗词: 赠从弟(其二)(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无题(李商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名著导读: 《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附录: 欣赏唐人狂草 短语结构类型表 句子成分简表 标点符号用法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半命题作文指导

半命题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公开课教案:《怎样写好半命题作文》 授课过程: 一、什么是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1.材料半命题作文 2.无材料半命题作文 四、考生补写文题易错点 1.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 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等是符合语境的;如选用"奋斗""追求""成熟""鲜花""掌声",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______,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在写《享受______》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 2.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如,《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多______》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坎坷"。如《我生活在______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 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新颖鲜活。

小学语文写作指导

小学写作指导:敞快乐扉,流淌真情 〖作文欢乐行〗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确实是你的父母。但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你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习作内容: 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情况,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你能够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讲他们改掉不行的适应。 〖写作斑马线〗 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快乐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讲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审题小橘灯〗

这次习作的主题是“和父母交流感情”,能够记一件父母爱你的情况,也能够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沟通,讲讲你往常没有讲出的话。 〖下笔闯迷宫〗 写法一:通过直接记事表达 提示:讲到父母的爱,我想同学们都可不能怀疑。但假如让你通过一件事来表达,你可能会想不起来。的确,除了少数经历了重大变故的家庭会有轰轰烈烈的爱的故事,大多数父母之爱是细微而平常的,每天重复的是问寒问暖、唠唠叨叨、批判责备,甚至会动手打你。这些行为里都包含的无尽爱意,或许你当时就理解了,或许你曾经不理解。因此,你能够选取两个角度来表达父母的爱: 1、正面写。从许多件小事中选择最触动你的那件来写。你的衣食行和学习,无不倾注着父母的心血,他们是如何爱你的?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因为你的一句话,父亲跑了几个菜市场买来你喜爱吃的菜?下着大雨的生活,母亲是不是在风雨中守候你回来?生病的时候,父母是不是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你周围?是不是哪怕生活再困难、工作再忙再累,你的要求也永久是第一?把如此的事如实地写下来,父母的恩情就会自然地流淌在你的笔下。

2、反面写。你是否有过如此的经历:父母逼着你上各种补习班;为一件你觉得并没有错的事狠狠地打了你;对你的要求过于严厉,不像同学的父母那样体贴呵护……你对父母的做法专门不理解,觉得专门委屈,对他们产生了抱怨甚至愤慨的情绪。然而后来经历了什么情况让你猛然醒悟,意识到了你对他们的误解,被那浓浓的爱深深震动。先详细叙述你不理解的那件事,把你的委屈甚至怨恨都真实地表达出来,然后笔锋一转,写醒悟后的惭愧与感动。如此先抑后扬的写法,表达出来的感情往往会更强烈。写法二:用书信的形式表达 和直接记事相比,书信更能够充分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同学们能够把要回忆的情况、当面不行讲的内心话在书信里畅快地讲出来。这种写法也能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展开。 1、通过回忆一、两件父母爱自己的往事,表达感恩之心。 片断观赏: 记得我还在寄宿学校上学的时候,有一次,我脸突然肿得特不大,而且还特不疼。学校的生活老师把我送到医务室后就打电话通知您。我躺在医务室的长椅上,难受得想哭。这时,远远地就听到了一阵熟悉而急促的脚步声。“妈妈!妈妈!我在这儿!”我顾不得疼痛,大声喊起来。您像一阵风似地冲进医务室,扑过来一把

沪教版七年级(下)古诗词

七年级(下): (一)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二)宿甘露寺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三)偶题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四)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春晚二首 北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六)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七)至节即事 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九)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十)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十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十二)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十三)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十四)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